大连港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32
大连港现状及发展分析大连港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多用途港口之一。
大连港是中国的国际性大港,拥有48个泊位,包括15个万吨级泊位和22个集装箱泊位,是中国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连港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门户港,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货物运输任务,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现状分析1.港口规模大连港总占地面积达到1000多万平方米,岸线超过70公里,拥有13个主要的货物专业码头和3个集装箱专业码头,港口设施齐全,能够满足多种货物的装卸和储存需求。
拥有10多艘5万吨级以上散货船和200多艘集装箱船,能够满足国际大型船只的停靠需求。
2.吞吐量大连港货物吞吐量一直位居中国港口前列,2018年全年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300万标准箱,位居中国港口第四位。
随着中国外贸的不断扩大和大连港物流效率的提升,大连港的吞吐量还将继续稳步增长。
3.物流通达性大连港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北临渤海,南濒黄海,东距日本仅300多海里,是连接中国与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的重要海上通道,由于距离俄罗斯近,是俄罗斯东北部大宗商品的进出口港,因此大连港的物流通达性非常强,具有较强的区域辐射力。
4.港口设施大连港拥有先进的码头设施和各类装卸机械设备,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货物的装卸需求,其中包括集装箱装卸设备、散货装卸设备以及液体化工品等专业装卸设备。
大连港集装箱码头拥有先进的自动化集装箱堆场,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的集装箱堆存和配载服务。
二、发展趋势分析1.不断增长的外贸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需求不断增长,大连港港口需求量不断扩大。
特别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外贸易产品种类和贸易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对大连港的货物吞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国家政策支持大连港是国家一级口岸,也是辽宁省的主要国际门户港,享有国家对口支援政策。
大连港现状及发展分析大连港是中国重要的港口之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中国北方的主要海运枢纽之一。
大连港拥有深水良港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可以满足大型船舶和集装箱码头的需求。
自2004年起,大连港开始实施扩建计划,通过增加码头和岸线的建设,加强了大连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发展历程大连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大连成为了中日战争的战场,日本占领了大连并将其设立为重要的港口和工业城市。
在20世纪初期,大连港的货运量开始逐渐上升,特别是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大连成为了中国北方的重要出口港口之一。
1945年,大连归还中国后,大连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放城市。
在1978年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大连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大连港交通设施得到改善,码头和港口设施得到扩建和更新。
大连港的国际贸易得到了重视,港口运输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渐与世界上其他大港竞争。
目前的现状截至2020年,大连港已经建有15个港区,其中7个是国际级大港区,8个是主要港口区。
大连港码头总长度达到近30公里,可停泊53万载重吨以上大型船舶。
大连港已形成完整的港口产业链,货物种类涉及石油、液化气、煤炭、矿石、钢铁、集装箱等多个领域。
大连港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港口集散地之一,是中国海运和贸易的重要门户之一。
未来发展未来,大连港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推动中欧班列等陆路运输方式的发展,完善港口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效率。
另外,大连港还将实施碳中和、海洋生态保护等环保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论。
大连港现状及发展分析大连港是国内重要的沿海港口之一,也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港口之一。
在国家“一带一路”和东北振兴战略的支持下,大连港在保持传统货物装卸业务的同时,加快港口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多种业务,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助推大连港跨越式发展。
一、现状分析1.物流网络大连港是联合国航运组织认定的北太平洋区域船东交汇处,在进出口贸易和沿海运输中具有重要地位。
大连港涉及到物流领域的全产业链,包括船运、货运、装卸、集疏运、仓储和配送等诸多环节。
大连港拥有岸线长达5089米的十个码头和五处岸线长达2000米的专业化液体和散货码头,年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船舶装卸作业,实现多样化的货物业务。
现有200多条国际海运航线和600多个港口航次,与全球主要港口的交流合作更加方便快捷。
2.板块分布大连港区分为大连港、金石滩港区、大连湾港区和神华港区四个板块。
大连港为全港物流中心,承担大连港集疏中心(主要为港口内大型生产企业和大型货主提供集装箱/拼箱、拖车、仓储、配送等一站式物流服务),是大连港物流节点的关键。
金石滩港区为大连港的重要扩展板块,战略位置优越,可达到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亚太地区。
大连湾港区位于渤海湾北部,设有滚装、汽车、泊位船舶修造等多个功能区,是我国最大的汽车进口口岸之一。
神华港区主要是煤炭物流中心,位于大连市南部的普兰店市。
3.信息化建设大连港强调信息化建设,建立了海关密切合作电子口岸、中港物流信息平台、港口ERP管理系统、国外货代中心、联合运输平台、出口货代委托书电子平台、物流证照电子市场等一系列信息化平台,打造全球领先的物流信息技术体系。
这些信息化系统和平台可以实现集中化管理和控制,促进港口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物流效率。
4.容量建设大连港近年来加大了各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新增了多个航道、码头等配套设施,不断提高港口吞吐量。
2018年,大连港重点建设了芦屯港区机场互联港口、大连西岗至金石滩快速公路、大连西岗至大窑湾城际高速铁路等多项高速公路和铁路项目,加快港口、机场、铁路、高速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建设,实现以大连港为中心的立体化物流网络。
大连港现状及发展分析
大连港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中国十大港口之一。
目前,大连港已经形成了以旅游客运、散杂货、矿石、石油、化工品等为主的货运业务。
此外,大连港还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辐射和影响力。
大连港的发展历史相当悠久,在清朝就已经存在了,但是真正规模扩大是在新中国建
立后。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大连港在8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并于2000年成为中国
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
当前,大连港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现代化港口,具有深水、大面积等优势。
2019年,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6万标准箱,排名全国港口第八,成为中国北
方地区最大的集装箱港口。
在旅游客运方面,大连港也处于领先地位,每年有数百万的旅
游客流通过大连港进出境。
此外,大连港还是中国著名的矿产品进口港和石油化工品输出
港之一。
大连港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是围绕“一带一路”及沿海经济带建设来规划。
大连港将
深入实施“国际港口馆”的品牌战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物流效率提升和城市经
济发展。
此外,大连港还计划在海洋科技、海洋旅游、海洋保护等领域发力,助力大连市
走转型升级之路。
综合来看,大连港是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货运业务相当繁忙,同时也有
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地位重要,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大连港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
大的市场潜力。
大连港现状及发展分析大连港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是中国沿海城市大连的经济命脉之一。
以下是对大连港现状及发展的分析。
大连港的现状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基础设施齐全:大连港拥有先进的码头设施,包括多个专业化码头,每个码头都配备有现代化的装卸设备和仓储设施。
港区内还设有铁路、公路等交通接驳设施,使得货物的流通更加便捷高效。
2. 货物吞吐量大:大连港是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出口港之一,货物吞吐量居全国前列。
根据最新数据,大连港年货物吞吐量已超过5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约为300万标箱。
港口还拥有多条国际航线和内河航线,可享受到大连港优越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便利。
3. 多元化经营:大连港不仅是一个传统的散货港口,还积极拓展液体化学品、煤炭、粮食、钢铁、矿石等多个领域的业务。
特别是近年来,大连港加大了液化天然气(LNG)方面的投入,并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LNG接收站和储运中心,为中国能源战略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区位优势:大连港地处中国东北沿海,距离日本、韩国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较近,形成了与这些地区的密切贸易关系。
大连港也是“东北亚经济圈”中最大的港口之一,与中国东北三省的经济联系紧密,为大连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 政府支持:大连市及辽宁省政府十分重视大连港的发展,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来支持港口建设和运营。
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和优质资源,为大连港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 转型升级:大连港正在加快推进港口的转型升级,致力于提高港口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目前,大连港正在推行“一港一码头、一港一口岸、一港一组织、一港一运营”改革方案,加大港口的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改造,提升港口的整体竞争力。
4. 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大连港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借助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港口设施,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扩大港口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大连港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潜力,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大连滨海之城港口之都大连滨海之城港口之都大连,位于中国东北沿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被誉为“滨海之城,港口之都”。
大连作为一个重要的海港城市,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和人才,成为中国东北经济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连作为滨海之城和港口之都的原因和特点。
一、滨海之城的优势1.地理位置优势大连位于中国东北沿海,直面黄海,背依山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这一地理位置使得大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城市,航线纵横交错,便利了大连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联系,成为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
2.丰富的自然资源大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得天独厚的港湾资源。
大连港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水良港的优势,可以容纳大型船舶,为大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开放的经济政策大连作为滨海城市,一直以来秉持开放的经济政策。
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引进外资的举措,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和设立分支机构。
这些举措为大连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大连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港口之都的特点1.大连港的地位大连港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之一,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
作为港口之都的代表,大连港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较高的综合业务能力。
大连港市场规模大、港区面积广、设施完善,为国内外货运提供了便利条件,吸引了众多企业选择大连港作为出口和进口的重要渠道。
2.港口的基础设施作为港口之都,大连港持续不断地加大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港口码头设施、装卸设备、堆场仓储等方面得到了大力改进和升级,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和吞吐能力。
同时,大连港还拥有现代化的船舶修造和维护设施,能够为大型船舶提供维护和修复服务,进一步促进了港口业务的发展。
3.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一个港口之都,大连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大连港与国际知名港口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其他港口建立了友好关系,并积极参与国际港口组织和协会的工作。
大连港概况大连港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濒临黄海,南至烟台港90海里,西离天津港220海里,北距营口港223海里。
港口西近旅顺,东邻里、外长山列岛,南与威海、烟台隔海相望。
是一个深水天然良港,是南北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我国最大的散粮、石油进出口岸及主要对外贸易港口。
大连港自黄白咀灯塔经大三山岛灯塔、南三辆车礁灯塔至沙鱼咀四点连线为港界,港内水域面积为346平方千米,其中大连湾水域186平方千米,大窑湾水域33平方千米,小窑湾水域17平方千米,湾外水域110平方千米。
港区自然岸线长145千米,全港分12个港区,即寺儿沟港区、大港港区、黑咀子港区、香炉礁港区、甘井子港区、大石化港区、和尚岛西区、和尚岛东区、散矿中转港区、鲇鱼湾港区(新港港区)、大窑湾港区和北良港港区。
水文气象潮汐大连港属正规半日潮和不正规半日潮混合潮港,受风的影响,潮差不等,平均潮差2.1米。
冰情大连港为终年不冻港。
但每年的1-3月初,各码头区有结冰现象,厚度5-20厘米,一般钢壳船无碍航行。
雾大连港年平均雾日约36天,多发生在3-8月,以6-7月最多。
气温大连地区年平均气温10.2℃。
大连港的气温全年以1-2月最低,平均最低气温-7.9℃,极端最低气温-21℃,7-8月气温最高,平均最高气温为27.3℃,极端最高气温为35.7℃。
降水大连港年平均降水量为625.3毫米。
全年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
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少,月平均降下水最为8-11.5毫米。
航泊限制大连港规定,油轮吃水超过8米,一律到新港油轮专用锚泊。
油轮吃水在7-8米之间,由代理公司提出申请,VTS中心视油轮检疫的船舶锚泊密谋,决定抛锚地点。
船舶航行于港界内,航速不得超过8节。
需要在大连港锚泊的船舶,进港须于抵港前1小时,出港须于离泊前,由船长或引航员通过甚高频无线电话(CH06)向大连鲇鱼湾信号台申请锚位,按信号台指定的锚位锚泊。
引航大连港引航站设于大港港区,鲇鱼湾港区(新港港区)有派驻引航员,昼夜24小时值班,对外籍船舶和靠离特定港区码头的中国籍船舶实施强制引航服务,依据船长或其代理申请,为需要引航的中国籍船舶提供引航服务。
大连东港未来发展前景
大连东港是辽宁省重要的沿海高新区,也是大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未来,大连东港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大连东港的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渤海湾和黄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
东港有着辽宁省最大的港口,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城市。
随着中国沿海经济的发展,东港作为港口枢纽,将享受到巨大的发展红利。
其次,大连东港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以港口和航运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物流业以及相关的配套产业在东港得到迅猛发展。
未来,随着工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东港将会有更多创新型企业入驻,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再次,大连东港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潜力。
作为一个海滨城市,东港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海滨度假村、温泉度假区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将为东港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此外,大连东港还拥有较好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储备。
东港拥有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了优秀的人才支撑。
这将为东港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最后,大连东港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东港在港口建设和工业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这将为东港打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和人才入驻。
综上所述,大连东港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工业基础和人才资源,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通过发展港口经济、工业制造、旅游业和高科技产业等,东港将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成为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极。
大连港口引言大连港位于中国辽东半岛的黄海之滨,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之一,大连港口在国内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大连港口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港口设施和功能、经济影响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一、历史背景大连港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清朝末年。
当时,由于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外国势力纷纷将目光投向该地区。
1895年,大连一带被日本占领,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统治期间,大连港口得到了大力发展,作为日本殖民地的门户港口,大连港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连港口归还给中国。
从那时起,大连港口开始恢复和发展。
二、地理位置大连港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东临日本海,西濒黄海。
作为中国东北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大连港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靠近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沈阳,距离首都北京也很近,交通非常便利。
此外,大连港口还距离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非常近,与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有直航航线,具有极大的区位优势。
三、港口设施和功能大连港口是一个现代化、综合性的港口。
它拥有多个码头和船坞,能够容纳各种类型和尺寸的船舶。
大连港口有专门的散货码头、集装箱码头、煤炭码头、石油码头等。
同时,大连港口还有大型的仓储设施,能够处理大量的货物。
除了货运功能外,大连港口还具有港口加工、国际贸易、旅游和航运服务等多项功能。
四、经济影响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之一,大连港口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连港口是北方地区的进出口大门,承担着大量的国际贸易任务。
每年大连港口的吞吐量超过千万吨,贸易额也达到数十亿美元。
大连港口不仅为中国的外贸提供了快捷便利的通道,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物流支持。
此外,大连港口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相关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五、未来发展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连港口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港口和航运业的支持力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港口经济的发展。
水利史话收稿日期:2019-08-19天津港位于渤海湾西岸海河入海口处,在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海港.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国际贸易大港。
天津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自唐代以来形成海港。
1860年正式对外开埠。
是我国最早对外通商的港口之一。
塘沽新港始建于1939年,建国后经过3年恢复性建设,于1952年10月17日重新开港通航。
天津港是在淤泥质浅滩上人工挖海建港、吹填造陆建成的,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
现有水陆域面积近200km 2,其中陆域面积47km 2,规划到2010年港口陆域总面积达100km²。
目前,主航道长44km ,航道底宽最宽达260m ,航道水深最深已达19.5m ,20万t 级船舶可以随时进港,25万t 级船舶可以乘潮进港。
天津港主要分为北疆、南疆、东疆和海河四大港区共拥有各类泊位140余个,岸线长18.1km ,生产用泊位78个,设计通过能力21399万t ,集装箱通过能力525万TEU 。
北疆港区以集装箱和杂货作业为主;南疆港区以干散货和液体散货作业为主;海河港区有6000t 级以下泊位15个;东疆港区为天津港的一个新港区,规划面积为30km²。
天津港经济腹地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天津港能够服务和辐射的范围包括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近500万km²,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2%。
天津港70%左右的货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区,对腹地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较强。
随着环渤海经济的振兴、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天津港腹地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为天津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05年,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t ,居世界港口第6位。
集装箱完成480万TEU ,居世界集装箱港口第16位。
天津港的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
通过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天津港的港口现代化、信息化程度在全国港口中位居前列。
大连港前景大连港是中国沿海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坐落在辽宁省大连市沿海地区。
大连港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日韩、俄罗斯等国,是中国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和枢纽港口。
据统计,大连港是全球最大的矿石进口港和中国最大的油品进口港,也是重要的集装箱、汽车、粮食等货物的出口港口。
大连港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大连港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航运网络。
大连港位于日本海和渤海之间,海岸线长达190多公里,有多个港区和码头。
这为大连港提供了宽阔的发展空间。
大连港还依托自身的航运网络,与世界各地的港口保持着良好的联系。
大连港已经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建立了航线和合作关系。
这使得大连港能够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港口的竞争力。
其次,大连港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大连港在设备和技术方面一直保持着高水平。
大连港拥有大型集装箱码头、散货吞吐码头、大型煤炭码头等多个综合性港区,且设施齐全、运行高效。
大连港还引进了自动化码头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
大连港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加强自动化和智能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再次,大连港有丰富的资源和市场。
大连港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市场。
大连港在矿石、煤炭、棉花、大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大连港不仅是矿石进口港,还是中国最大的煤炭出口港和粮食进口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的增长,大连港的资源和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最后,大连港在碳中和和绿色发展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大连港将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
大连港将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动绿色发展。
大连港已经开始建设LNG供应设施,推广低碳燃料和电动设备,以及加强港区绿化和生态保护。
这些举措将使大连港在碳中和和绿色发展方面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大连港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丰富的资源和市场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
大连港现状及发展分析大连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大港之一,也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
它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东临黄海,南面与鸭绿江口相望,北依南关岛,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大连港是中国第一大集装箱港,年吞吐量位居全国第四位,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五位。
大连港也是中国主要的煤炭、矿石和粮食出口港口之一。
本文将对大连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
大连港的现状大连港拥有42个泊位,港区分为五个功能区域,即西港、东港、北港、南港和滨海区域,总面积达到约77平方公里。
大连港的港口设施先进,拥有大型的装卸设备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满足国内外船舶和货物的高效便捷处理需求。
大连港还长期与国内外多家知名航运公司合作,形成了完善的国际海运网络。
大连港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在国内外港口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运力方面,大连港拥有多条高铁和高速公路直达各主要城市,便捷的交通网络使得大连港可以快速便捷地将货物运输至全国各地。
大连港还规划并正在建设新集装箱码头,将进一步提升大连港的货物处理能力。
大连港的发展优势大连港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窗口之一,其对外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大连港对外贸易以煤炭、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出口为主,同时也涉足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领域。
大连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出海口和进口通道。
距离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较近,与周边国家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
大连港还拥有丰富的后备资源,包括充足的土地资源用于港口拓展、优质的劳动力资源满足物流需求、完善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为港口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大连港未来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大连港将会在国际物流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连接亚太地区和欧洲的桥梁和纽带。
大连港将继续发挥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进出口枢纽作用,为国内外贸易提供更加便捷的港口服务。
大连港还将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发展航运物流、船舶维修、国际贸易等相关产业,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全国部分港口资料信息举报字体:中▼小中大一、大连港:大连港地理坐标为121°39′17″E, 38°5′44″N。
拥有集装箱、原油、成品油、粮食,煤炭、散矿、化工产品,客货滚装等80来个现代化专业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多个。
港口进出的主要货种有石油、粮食、杂货、金属矿石、钢铁、煤炭、化肥和非金属矿石等。
航道:大港航道水深-10米,宽270米;寺儿沟一栈桥和二栈桥航道水深均为-9.5米,宽120米;甘井子航道水深-9.0米,宽180米;香炉礁航道水深-8.0米,宽100米;新港原油码头航道为天然航道水深-17.5米,宽300米;大窑湾航道为天然航道,水深-10.7米,宽210米;大连湾码头航道为天然航道,水深为-9.5米,宽100米。
二、秦皇岛港:秦皇岛港位于渤海岸边的秦皇岛港地理坐标为119°36′26″E,39°54′24″N。
全港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自动化煤炭装卸码头和设备较为先进的原油、杂货与集装箱码头,共有泊位58个,其中生产性泊位37个。
港口设计年通过能力1.30亿吨,其中煤炭设计通过能力1.04亿吨,煤炭专用泊位可装载0.5万~10万吨级船舶,最大可靠14万吨级船舶,年装卸煤炭能力达亿吨。
三、天津港:天津港位于华北平原海河入海口,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我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1860年正式对外开埠,是我国最早对外通商的港口之一。
目前,天津港航道可进出20万吨级船舶,水深-17.4米。
天津港主要分为北疆、南疆、东疆、海河四大港区,天津港集团公司所属公用泊位76个,岸线长度15.6公里。
北疆港区以集装箱和件杂货作业为主;南疆港区以干散货和液体散货作业为主;海河港区以五千吨级以下小型船舶作业为主;东疆港区为天津港正在建设的新港区,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
四、上海港:上海港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与东海交汇处,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39分。
中国港口介绍1.大连港大连港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之一。
是大规模、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
港口以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为经济腹地,港区划分为大港、甘井子、寺儿沟、香炉礁、贴鱼湾等码头,港区仓库面积218000平方米;堆场面积520000平方米。
2.秦皇岛港秦皇岛港地处中国渤海西北侧秦皇岛湾内,是具有90多年历史的天然良港,为世界煤炭出口第一大港,也是全国第二大港。
港区内建有仓库25座,堆场面积达75万平方米,港内铁路82公里。
秦皇岛港2001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 13亿吨。
秦皇岛港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和对外贸易的综合性港口3.天津港天津港处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是首都北京和天津市的海上门户,也是亚欧大陆桥的东端起点之一,背靠三北,面向东亚。
截止2003年7月,天津港拥有各类泊位76个,岸线总长1.4万米,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3个,总能力为1.17亿吨,其中集装箱能力为355万标准箱。
天津港分为北疆、南疆、海河三大港区。
北疆港区以集装箱和件杂货作业为主;南疆港区以液体散货和干散货作业为主;海河港区以五千吨级以下小型船舶的作业为主,除天津港第三港埠公司以外,其他均为货主码头。
2003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62亿吨,集装箱完成240.8万标准箱。
4.青岛港青岛港位于山东省东南海岸胶州湾内,濒临黄海西侧,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组成。
拥有码头15座,泊位73个,其中,营运码头13座,营运泊位49个。
万吨级以上泊位32个,可停靠5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可停靠1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可停靠3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2个。
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服务和国际国内客运服务。
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