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题-文档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20.49 KB
- 文档页数:7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知识回顾(一)透镜1.凸透镜的镜片中间_________,边缘_________,凹透镜的镜片中间__________,边缘________。
老花镜是____________,近视镜是____________。
2.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作用。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___________轴,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___________。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_表示,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__表示。
3.三条特殊光线(完成下面的光路图)(二)成像规律 1.实验仪器:光具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屏。
2.成像(1)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u>_____时,成______立、_______、_____像,如_____机;(2)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即u=_____时,成______立、_______、______像,此时,像距_____二倍焦距,即v_____2f ;(3)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而大于一倍焦距即____>u>_____时,成_______立、_________、__________像,此时v>_________,如________仪、_________机。
(4)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即u=________时,_________成像。
(5)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即u<______时,成____立、_______、____像,如______镜。
小结:物近像___,像变____,物远像____,像变____; 二倍焦距点分_____,一倍焦距点分______。
(1)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____。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光学仪器中没有凸透镜的是()A.照相机B.反光镜C.放大镜D.幻灯机2.如图所示,小强用手电筒把光照在自己脸上,小丽手拿透镜和他一起配合,他们在模拟()A.照相机原理 B.投影仪原理 C.放大镜原理 D.老花镜原理3.夜晚过路的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下所形成的影子长度变化()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4.如图所示的是在一些通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
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
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
A.平面镜成虚像B.凸透镜成实像C.小孔成像D.凸透镜成虚像5.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像。
则这个像一定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液化现象C.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不是振动产生的D.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7.小华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 / 9A.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小孔成像B.近视的同学戴上眼镜后能看清物体C.墙上手影D.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了9.某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 20 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物体移动到离透镜10 cm时,它成的像一定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
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B.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C.凸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D.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3.对这五种成像情况: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有关它们成像的性质或成像的原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是①③⑤B.可成正立缩小虚像的是①②④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⑤4.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0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
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5.如图是张敏同学拍摄的南湖大酒店风景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要想使大楼的像更大些,张敏应向大楼靠近些,再拍摄B.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6.小晨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F点为一倍焦距处,H点为二倍焦距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凹透镜是()A.B.C.D.2.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B.凸透镜只有一个焦点C.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缩小的D.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3.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在光屏上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潜望镜4.如图所示,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镜。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脸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像B.电影影片经投影仪成正立等大的像C.通过照相机看远处的树是倒立放大的像D.透过鱼缸看见的鱼是正立缩小的像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成的是放大的实像B.该透镜的焦距是30.0cmC.若蜡烛、光屏不动,将透镜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可以再一次成像D.若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5.0cm刻度处,光屏需要适当左移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6.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市民用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查看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摄像头是一个凹透镜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7.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预防近视从我做起。
如图是眼睛视物成像光路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图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B.甲图为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C.乙图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D.乙图为远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8.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B.图乙中,望远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C.图甲中,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D.图乙中,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二、多选题9.小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4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m<f<34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7cm10.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放大的实像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放大的实像三、填空题11.富川县很多学校都安装了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1 / 2八年级物理(上)第五章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 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
因为装有水的饮料瓶,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2. 小明找到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模拟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其中较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 图甲是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_____相似。
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拍摄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所成的像变小,与此对应的像距将变_________。
4. 某小区楼道安装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的摄像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头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 ,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cm 。
5. 如图所示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u 与焦距f 的关系是f <u <2f ,气孔经过物镜所成的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像,最后,人眼通道目镜看到的是再次放大的_______像(均选填“实”或“虚”)。
6. 小玲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发现两个眼镜形成的光斑不同。
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断眼镜甲是________透镜,眼镜乙是________透镜。
7. 清晨,我们常常会看到树枝和树叶上有一些水珠,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2.“爱护眼睛,你我同行”。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其成像原理与凸透镜类似,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可位于图中的()A.A点B.B点C.C点D.D点3.生活中我们常通过眼睛直接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图中的中心圆面积更大B.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C.人们可以用仪器和工具帮助自己进行准确测量D.测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4.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
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A.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C.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5.当物体距凸透镜16厘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固定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不动,若将凸透镜向远离光屏方向移动4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A.6厘米<f<12厘米B.8厘米<f<10厘米C.6厘米<f<8厘米D.12厘米<f<20厘米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7.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
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近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C.远视眼凸透镜D.远视眼凹透镜8.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显微镜是常用的科学观察工具。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3×3分=39分)1.关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点光源发光经凸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点光源发光经凹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2.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3.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D.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4.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图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
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5.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
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B. 10cmC. 15cmD. 25cm6.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A. 缩小、正立的虚像B. 放大、正立的虚像C. 缩小、倒立的实像D. 放大、倒立的实像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D. 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所在的范围是()A. u<fB. f<u<2fC. u=2fD. u>2f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四种光学仪器中,与人的眼球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望远镜 B.显微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2.下列光学仪器成放大实像的是()A.潜望镜B.平面镜C.放大镜D.幻灯机3.下列关于“影”的描述,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水中倒影B.形影不离C.立竿见影D.毕业合影4.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放大的虚像B.女孩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是自已的实像C.用放大镜看文字时物距小于焦距D.在漫反射中,不是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5.如图是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哪种做法光屏上一定不能得到清晰的像()A.透镜不动,光屏与物体的位置对调B.光屏和物体不动,适当移动透镜到某一位置C.透镜不动,物体离透镜远些,光屏离透镜近些D.透镜不动,物体和光屏都离透镜远些1 / 96.如图所示为小李用照相机拍摄的石拱桥照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C.桥的倒影看起来比较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D.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7.如图,将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装满水,把一支铅笔笔尖朝左放在玻璃瓶的一侧,如果把笔由远处慢慢地向玻璃瓶移动,透过玻璃瓶看不到的现象是()A.铅笔笔尖由右变向左 B.铅笔成的像有虚像也有实像C.看到的笔尖先变短再变长 D.看到了等大朝右的铅笔尖8.物体在距离凸透镜40cm时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若将物距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A.可能是虚像 B.可能是等大的像C.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B.当你向竖直悬挂的平面镜走近时,你在镜中所成的像越来越大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D.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km/s10.小华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一幅鹦鹉图片(如图甲),然后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四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试题(含答案)A.③②④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11.拿着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对着距离0.5m外的鲜花看,如图所示。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 以以下图,以下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2.关于透镜对光辉的作用,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 凸透镜对光辉有汇聚作用B. 点光源发光经凸透镜后的光辉必然是发散的C. 凹透镜对光辉有发散作用D. 点光源发光经凹透镜后的光辉必然是发散的3. 以以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选项是〔〕4.关于透镜,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用凸透镜能够看清物体的微小之处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D.光辉经过凸透镜后汇聚到主轴上的点必然是焦点5.以以下图,图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图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
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图中的像必然是虚像,像的地址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地址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C.乙图中的像必然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6.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获取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获取(A.倒立、减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减小的虚像7.以以下图, a、b、 c、d 是距凸透镜不相同距离的四个点, F 为焦点。
以下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相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幻灯机是依照物体放在 c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照相机是依照物体放在 d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 a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 F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8.烛焰经过凸透镜恰幸好光屏上获取一个放大的像,假设保持凸透镜地址不变,把烛焰和光屏地址对调一下,那么()A.光屏上还可以成一个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成一个减小的像C.光屏上不能够成像,但经过透镜能看到 D.以上说法都不对9.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拍摄下了同一个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
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需要伸出来一些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需要缩进去一些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成虚像B.投影仪成缩小的像C.放大镜成正立的像D.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变弱3.爱护眼睛,预防近视。
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配戴()A.凸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4.每年6月6日为全国的“爱眼日”、爱眼日设立的宗旨是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要预防近视,珍爱光明、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A.甲、丙B.乙、丙C.甲、丁D.乙、丁5.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D.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6.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被观察的物体靠近显微镜物镜后,成像变小D.将天文望远镜的镜筒缩短后,成像变小7.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所用透镜是凸透镜的是()A.①B.②C.③D.①②③④都是凸透镜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将光屏和蜡烛对调,光屏上仍能成像D.利用此透镜可以制成远视眼镜9.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如图所示,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不慎将透镜上沿弄掉了一块,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烛焰通过此凸透镜在屏上成的像是残破的B.烛焰根本不可能在此凸透镜上成像C.烛焰通过此凸透镜在屏上成的像不受任何影响D.烛焰通过此凸透镜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会有所减弱2 . 在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B.放大镜把文字放大D.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C.民间的皮影戏3 . 有一款自行车,座椅后连接的微型投影仪可以将转弯、停止等提示信号投射到骑行者的后背上,因其独特的安全设计和GPS导航功能备受人们的青睐.关于这款自行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骑行者后背上所成的像是虚像B.投影仪的镜头到骑行者后背的距离大于镜头焦距的二倍C.其他人能看到骑行者背后所成的像是利用镜面反射D.GPS导航所用的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 . 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A.平板玻璃B.平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5 . 摄影师给全班同学照合影时,从取景框中发现靠边的两位同学没有在框内,则摄影师应将照相机A.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B.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C.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D.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6 . 物理课上,每位同学都为自己年迈的长辈们自制了一个具有放大功能的指甲刀,则他们需要用到的主要光学器件是()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凸面镜7 . 如图所示,通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8 . 下列用于解释光现象的光路图中含有错误的是()A.平面镜成虚像B.近视眼的矫正C.水变浅了D.小孔成像9 . 如图所示为一种超声波加湿器,通电后利用超声波将水雾化成小水滴并喷出,以下说法正确是A.水变雾与超声碎石利用了超声波相同的特点B.加湿器制雾过程中的“白气”是液化、放热过程C.我们能够看到加湿器底座上白底黑字的商标,是因为字发射的光进入人眼D.加湿器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10 .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2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试题(含答案)1/7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已呈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如果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必须把屏()A.移近透镜 B.远离透镜 C.无论怎样移动屏都不能成像 D.在原地不动2.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0cm B.30cm C.20cm D.10cm3.下列光学器件中,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A.照相机镜头B.放大镜C.近视眼镜D.老花眼镜4.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5.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与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A.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手影游戏鸽子的影子放映电影水中的倒影C.鸽子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放映电影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B.斜插在盛水玻璃杯里的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验钞机是利用发出紫颜色的紫外线工作的D.用照相机照相时,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B.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D.人离照相机镜头越远,人在照相机中所成的像就越大8.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镜是目镜B.B镜是物镜C.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D.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9.一个凸透镜焦距为5cm,若用它看邮票,则邮票与这个凸透镜的距离应是() A.5cm B.在5cm和10cm之间 C.小于5cm D.多少都可以10.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各组光学器件中都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A.凹面镜和凸透镜B.凸面镜和凹透镜C.凹面镜和凹透镜D.凸面镜和凸透镜2.暑假,初二的几个同学到长江边野炊玩耍,玩累了就在树荫下休息。
小南把还剩半瓶的水瓶随手扔在了草丛中,小文想到看上去很浅的江水中去游泳,小芳赶忙制止了他们。
下列情景解释错误的是()A.小华说树荫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小文看到自己在清澈江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C.由于光的折射江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冒然下水非常危险D.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会使太阳光会聚在一起容易引起火灾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入O处光学仪器后聚于主光轴的S点,取走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该镜一定是()A.凸镜B.凹镜C.凸透镜D.凹透镜4.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
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最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
关于该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周围景物通过该系统成像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D.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5.下列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B.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C.幻灯片必须放在2倍焦距以外D.用放大镜看书,书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6.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及成像的特点说法中正确的是()A.潜望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倒立等大的虚像B.放大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照相机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摄像机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倒立放大的虚像7.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表面约400km的“天宫”空间站上通过天地连线,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科学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7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②④⑤⑥2.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A.B.C.D.3.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B.凹透镜前任意位置C.凹透镜的焦点上D.凸透镜的焦点上4.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5.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C.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形成蜡烛的像,其原因是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A.二倍焦距以外B.二倍焦距处C.焦点以外D.焦点以内7.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8.一支蜡烛位于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A.无法成像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9.如图所示,是心怡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9题图10题图14题图16题图10.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8cm B.18cm C.28cm D.无法判定11.物体离凸透镜20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12cm处成一个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是()A.10cm>f>6cm B.12cm>f>10cmC.20cm>f>12cm D.26cm>f>20cm12.小刚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他拿着照相机靠近作品拍照的过程中()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大,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13.老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14.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的眼睛是远视眼B.小明的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戴眼镜前帆船模糊的原因是帆船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D.帆船通过眼睛的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缩小正立的虚像15.下列四幅图中能说明近视眼成像原理和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16.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B.图乙中,望远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C.图甲中,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D.图乙中,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5分)17.自新区设立以来,“千年秀林”现已累计造林42.8万亩,为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饮料瓶,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它对太阳光起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事例中描述的“像”,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小孔成的像B.用潜望镜看到的物体C.水面形成的倒影D.戴眼镜看到的字2.对于下列各图示中的光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并不是由像发出的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3.当烛焰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当烛焰离凸透镜10厘米时,所成的像A.一定是虚像B.一定是缩小的像C.一定是放大的实像D.可能是缩小的像4.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A.只有b B.只有a,c,d,e C.只有a,b,c D.a,b,c,d,e均可5.放映幻灯片时,想要在屏幕上出现“F”字母,那么幻灯片正确的放法是图所示的A.B.C.D.6.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芳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如图中的甲和乙,则1/ 7A.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7.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5 cm B.20 cm C.12 cm D.以上都不对8.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9.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u,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u=6 cm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B.当u=12 cm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u=20 cm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移动到24 cm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0.使用幻灯机时,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应该怎么样调节A.同时缩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B.同时增大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C.增大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缩小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D.缩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增大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11.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的讨论,不正确的是()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焦点上B.凸透镜能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C.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成发散光线D.凹透镜能使会聚光线延后会聚12.如图所示,A,B,C,D在凸透镜主光轴上,F为焦点.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放在哪个位置时,可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物体的像A.A点B.B点C.C点D.D点13.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如图所示,F点到透镜的距离为一倍焦距,P点到透镜的距离为两倍焦距,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实验中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蜡烛放在A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B.蜡烛放在F点时,光屏上会成等大、清晰的像C.蜡烛放在F点和O点之间,光屏上会成放大的虚像D.蜡烛放在B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14.下列关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B.凸透镜使能够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C.任何一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都将会聚于一点D.凸透镜能使发散的光线减小发散15.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给水透镜“戴上”时,如图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①将光屏靠近“水透镜”②将蜡烛远离“水透镜”③对“水透镜”注水④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水透镜”3/ 7A.①和②都行B.②和③都行C.①和③都行D.②和④都行二、多选题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用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看到的像是()A.放大的B.等大的C.倒立的D.正立的2.我国某新型战斗机配有光电搜索跟踪系统,系统中的光学元件相当于晶状体,内置光电传感器相当于视网膜,成像原理与人眼相似。
从空中拍摄地面物体时,物体在光电传感器上形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3.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的眼睛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丽的眼睛是近视眼,应利用凹透镜矫正B.小丽的眼睛是近视眼,应利用凸透镜矫正C.小丽的眼睛是远视眼,应利用凹透镜矫正D.小丽的眼睛是远视眼,应利用凸透镜矫正4.小京通过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
经测量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10cm,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能用光屏承接到B.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C.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5.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已经逐渐在停车场广泛应用,实现了无人值守停车管理。
如图所示,进入停车场时只需车辆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开门允许进入,待出停车场时自动根据计费标准显示相关收费项目,扫码支付后自动放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入场时,车牌等重要信息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D.手机扫码支付时,二维码经摄像头成正立放大的实像6.世梁同学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可以看清远处的广州塔。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靠近眼睛的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远处的镜片,成的是正立放大像C.靠近眼睛的镜片,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D.远处的镜片,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7.如图所示,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再拿一个放大镜作为目镜放在水滴的上方,这样就可以制成一个显微镜。
第五章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如图1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图12.如图2所示是光通过透镜(未画出)前后的光路图,据此判断图中的透镜属于凹透镜的是( )图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光学仪器是( )图3A.投影仪 B.照相机C.放大镜 D.显微镜4.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5.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主要是利用它对光的会聚作用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6.小满同学经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B.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还有等大的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还有等大的7.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
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B.必须保证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二维码是光源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8.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20 cm处移到4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9.王老师的一只眼睛是近视眼,一只眼睛是远视眼。
一次,她拿着她的眼镜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她左手捏着左边镜腿,一束平行光从她后方投射过来,在前方屏幕上出现了眼镜的影像效果(左边发虚了,右边出现亮斑),如图4所示。
由此可判断,王老师的眼睛和对应镜片的情况是( )图4A.右眼是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B.左眼是远视眼,镜片是凹透镜C.右眼是远视眼,镜片是凹透镜D.左眼是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10.将蜡烛放在如图5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B.透镜成的是虚像C.透镜的焦距小于10 cmD.透镜的焦距大于20 cm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12.一支蜡烛放在距离透镜18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 cm处的光屏上看到了烛焰的像,现将这支蜡烛放在距透镜15 cm处,那么在透镜另一侧成实像的位置可能距透镜( )A.11 cm B.14 cmC.18 cm D.22 cm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7分)13.如图6所示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________,其矫正做法是图________(填序号)。
图614.如图7所示,一个写着“F”字样的胶片放在教学用的投影仪上,此时在屏幕上刚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如果要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使投影仪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图715.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需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16.天文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目镜的作用当于一个________,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由于像被拉近,靠近人眼,________较大,所以使我们看到了遥远的物体。
17.如图8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 处发散开来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________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m。
图818.在利用如图9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陈刚把蜡烛由离凸透镜90 cm处移动到120 cm处时,发现像几乎都在离凸透镜5 cm的地方,他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把蜡烛移动到图中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眼睛应在透镜的________侧观察,能看到烛焰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若把蜡烛放到B点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一些,可以使虚像更大。
图9三、作图题(共11分)19.(4分)根据图10中已给出的入射光和出射光,请在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图1020.(3分)如图11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图1121.(4分)如图12所示,ab是光源S射向平面镜后的一条反射光线,并射向凹透镜的焦点F。
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
请画出:(1)光源S的位置;(2)ab的入射光线;(3)ab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图12四、实验探究题(共26分)22.(8分)(1)小明按如图13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是三角形的,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烛焰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若将蜡烛靠近易拉罐,烛焰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将蜡烛在小孔前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半透明纸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图13(2)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又观察了凸透镜成像情况。
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14甲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小于凸透镜二倍焦距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
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________。
图1423.(8分)小军和小民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如图15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图15(1)开始时,小军和小民商议,先用眼睛来观察一下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
于是,他们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0 cm处,小军负责将蜡烛从透镜一侧50 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小民从另一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并按照观察到的像的大小进行编号,然后整理记录观察到的几个像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小军想知道观察到的各个像的先后顺序,小民有些记不清楚,请你帮他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依次选取了不同的物距分别进行实验,同时记录下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像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通过实验发现: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
请分析表格中的“成像特点”,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军和小民使用同一套器材进行实验,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凸透镜焦距都是10 cm,物距都是25 cm时,他们所测的像距明显不同,分别为14.5 cm和16.7 cm。
他们讨论后认为:数据出现差别的原因不是测量像距时的误差所致,而是由实验时的操作引起的。
请你写出数据出现差别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他们发现,在观察光屏上清晰的烛焰像的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24.(10分)如图16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短;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长。
图16(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
(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如图乙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详解详析1.B 2.C 3.B 4.B 5.B 6.D 7.B8.B 9.A 10.C 11.C 12.D 13.B D14.远离下15.缩小减小16.缩小实像放大镜视角17.0.6 0.218.5 当物距大于10倍焦距时,焦距近似等于像距右正立、放大虚左19.图略(甲中为凸透镜,乙中为凹透镜)20.如图所示21.如图所示22.(1)倒立变大顺(2)D23.(1)1、2、3、5、6、4(2)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放大的(3)光屏上没有成清晰的像就进行了测量(4)上24.(1)8.0 同一高度(2)照相机能(3)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