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世界银行中国经济季报(第三季)
- 格式:pdf
- 大小:718.15 KB
- 文档页数:20
2010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2010-11-01 10:52 文章来源:综合司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新闻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稳出口、扩进口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外贸呈现恢复性较快增长态势,拓市场成效明显,调结构稳步推进,促平衡进展顺利,进出口规模均已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总体好于年初预期。
前三季度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是:1、进出口全面恢复,近期同比增速逐步回落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21486.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9%。
其中出口11346.4亿美元,增长34.0%;进口10140.4亿美元,增长42.4%。
与2008年同期相比,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5.4%和13.5%。
这既得益于国内外环境整体有所改善和稳出口、扩进口政策效应继续显现,更与我国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结构符合国际市场需求恢复路径密切相关。
按照一般规律,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国际市场需求沿着低端产品—中端产品—高端产品的路径逐步恢复。
我国出口产品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恢复相对较快。
但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放缓,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需求减弱,国内经济增速有所回调,加上去年下半年我国外贸基数逐步走高,6月份以来外贸增速持续回落,9月份出口、进口增速分别由5月份的48.5%和48.3%回落到25.1%和24.1%。
图1 2010年1-9月进、出口月度增长情况资料来源:海关统计2、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结构性特征明显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国内需求持续增加,国家积极采取扩大进口措施、组织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加上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反弹等因素,前三季度我国进口增速比出口增速高8.4个百分点,自3月起单月进口规模连续7个月超过1000亿美元。
进口快速增长使我国的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前三季度贸易顺差1206亿美元,同比下降10.4%。
2010年第三季度国际经济观察2010-10-252010年三季度,各发达国家经济有复苏迹象。
但发达经济体虽然走上了经济复苏的道路,但未来经济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确保金融稳定、继续巩固财政状况仍是各国下一季度经济工作的重点。
一、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未来前景仍需观察1.美国经济温和复苏随着2009年全球的V字反弹的结束,今年以来,美国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三季度美国GDP增长2%,比二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呈温和复苏态势。
其中,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仍然呈下滑态势;消费方面,消费者支出微幅上升,但消费者信心依然不高,消费者对价格依旧敏感,消费限于必需品;商品与服务的出口也继续下滑,但下降幅度在缩小。
图1:美国2007年以来GDP季度环比增长率单位:%资料来源:国研网国研数据图2:美国消费信贷指数单位:%资料来源:国研网国研数据8月份工业生产指数小幅回落至93.2,工业生产同比增速继续下滑,工业部门扩张力度放缓。
制造业PMI连续第四个月的下滑,但非制造业PMI回升,服务业表现较制造业为佳。
美国产能利用率依然不高,目前仅为危机前水平的85%左右。
订单方面,耐用品订单下滑幅度超过全部工业品订单的降幅,耐用品工业生产未来依然低迷,工业增速在此影响下将继续回落。
图3:美国GDP、消费、投资和出口折年率季度同比增长单位:%资料来源:国研网国研数据从产能利用率来看,相较于二季度,三季度美国各月的产能利用率有所提高,但与1972-2009年的均值相比较,仍有较大差距,说明美国经济仍未完全复苏。
图4:2010年美国产能利用率对比资料来源:国研网国研数据尽管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好过预期,但市场仍然担心,经济复苏能否得以延续。
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9月,美国失业率仍然维持在9.6%的高位,9月份政府部门总就业人数减少159,000人,降幅最大。
这其中不仅包括联邦政府解雇的77,000名人口普查员,还包括州及地方政府因预算压力而裁减的76,000名雇员。
2010年经济运行数据2010年经济运行数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1月20日发布2010年全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
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o 1.1 GDP: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o 1.2 CPI、PPI:12月CPI同比上涨4.6% PPI上涨5.9% o 1.3 农业:全年粮食总产量增长2.9%,连续七年增产o 1.4 工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o 1.5 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o 1.6 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增长18.4% o 1.7 物价: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o 1.8 进出口: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34.7% o 1.9 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增长11.5% o 1.10 货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 2 2010年12月份及全年主要统计数据[1]∙ 3 2010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 4 媒体评论[编辑]主要经济运行数据[1]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编辑]GDP: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2010年经济运行数据2010年经济运行数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1月20日发布2010年全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
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运行数据[1]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GDP: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CPI、PPI:12月CPI同比上涨4.6% PPI上涨5.9%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市场物价同比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大。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
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6%。
分类别看,食品上涨7.2%,烟酒及用品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4.5%,衣着下降1.0%,交通和通信下降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持平。
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5%。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5%,12月份上涨5.9%,环比上涨0.7%。
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6%,12月份上涨9.5%,环比上涨1.1%。
美元量化宽松对美国经济利与弊(一)对美国之利通过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国有如下好处:1. 促进美国经济稳步回升。
美国的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流动性紧缩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对遏制经济下滑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旨在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刺激消费这一美国经济的引擎,从三个方面推动美国经济复苏。
第一,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处理和消化次贷危机遗留的不良贷款,不减少对企业和个人的正常贷款;第二,维持低利率,降低贷款成本,鼓励居民增加消费信贷;第三,推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增加收入。
由于美国使用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泛滥,截止2010年10月,美元指数下跌了27%,意味着美元对主要货币贬值了大约三成,美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便宜,增强了美国的出口竞争力。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有利于美元继续贬值,为实现奥巴马政府提出的贸易赤字减半计划奠定基础。
伯南克预期今年美国经济增长3%-4%是合理的。
2. 降低通胀风险和失业率。
此前,美国通胀率降到了令人担忧的0.9%,失业率却高达9.6%,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国内投资与消费信心,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通货紧缩的风险,缓解部分严重失业率的压力。
3. 转移美国债务风险。
从美国债务风险来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在今年年终的时候,美国的对外总负债接近14万亿,和美国的GDP量是相当的。
在这其中,仅仅是美国连邦政府负担的外债就有4万亿美元,又有大概3.2万亿是美国政府发行的长期债券。
在债务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其他国家以美元持有外汇储备。
截止到今年三季度,全球各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是8.4万亿美元,其中货币种类有4.7万亿美元,在这4.7万亿美元当中有62%都是以美元形势持有的,显然美国增发货币之后,造成美元的购买力下降、美元的贬值,相应使得美国的债务减轻了,其他国家拥有的资产显然就缩水了。
4. 转嫁国内经济危机。
近期美国经济出现了复苏放缓的情况,美国的经济刺激措施在扩大就业方面的效果要远远低于预期。
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去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巩固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明显改善。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8万亿元,增长10.3%,超过预期目标2.3个百分点。
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3%、12.2%和9.5%,超过预期目标0.3个、4个和0.8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16万亿元,增长12.1%,超过预期目标4.1个百分点。
煤电油气运等的运行调节和综合协调得到加强,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以及受灾地区、重大活动、重要时段的需求。
全年国家财政收入8.3万亿元,增长21.3%,财政赤字比预算减少500亿元。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9.7%,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
企业效益继续提高,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8万亿元,同比增长49.4%。
内需持续扩大,增长的拉动力趋向协调。
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取得积极成效,消费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超过预期目标3.3个百分点。
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7718万台,增长1.3倍。
汽车销售1806万辆,增长32.4%。
投资保持适度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超过预期目标3.8个百分点。
两年新增4万亿元投资计划圆满完成。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为民间投资注入了新的活力,2010年民间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1.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2010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形势分析(一)2010-12-92010年第三季度,实体经济继续增长,降低了“二次探底”的忧虑,金融市场随之收复部分失地。
展望第四季度,全球经济可望持续复苏,金融市场状况有所缓解。
物价水平总体温和上涨,但随着全球产能逐渐恢复,2011年通胀压力不容忽视。
各国宏观政策依然慎于收紧,日本央行出手干预日元升值,可能干扰全球政策协调的努力。
亚洲银行业对全球经济复苏居功至伟,但未来面临新的风险挑战。
一、各国经济概述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经济继续增长,资本市场收复部分失地,主要货币汇率波动颇受关注。
发达市场复苏放缓,新兴市场加快增长,全球经济再现“脱钩”迹象,各个区域从同步衰退走向交替性增长,经济复苏步伐疲软,周期被拉长,增加了复杂性。
(一)全球经济持续缓步复苏,“二次探底”风险缓解第三季度,美国和日本经济复苏继续放缓,欧洲经济从第二季度的超预期反弹转为疲弱复苏,新兴市场稳步增长。
初步估计,三季度全球GDP环比增速2.8%,低于第二季度的3.8%。
这种区域性的交替增长态势,展示出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的“脱钩”现象,一定程度反映了全球宏观刺激政策外溢效应的滞后性、上下游库存调整周期传导的延展性,以及全球“套利”资本追逐新兴市场投资机会的正面影响。
与金融危机期间全球同步大幅调整(从而导致世界经济“大衰退”)的情形不同,“脱钩”降低了全球“二次探底”的风险。
除非再度爆发全球性系统性风险,否则全球经济仍将持续复苏。
图1 2007—2009年全球银行业盈利状况比较资料来源:The Banker图2 美日欧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走势资料来源:J.P. Morgan, Markit图3 金砖四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走势资料来源:J.P. Morgan, Markit10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美国2010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初步数据,折合成年率增长为2.0%,与此前市场预期的2.0%持平。
从分项上来看:1、第三季度实际消费升幅为2.6%,高于预期的2.4%,其中非耐用消费品的增幅为1.3%,较上季度的1.9%有所下滑,而耐用品消费增幅为6.1%,较第二季度6.8%的增长率有所收窄;2、库存投资上继续增加。
[国研专稿]2010年3季度汽车行业运行情况分析国研网行业研究部发布时间:2010-11-0822010年3季度汽车行业运行情况分析2010年3季度,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但同比增速较2季度有所减缓,月均产销达150万数量级水平,持续刷新历史记录,各类车型呈现普遍增长态势。
在汽车整车产销高速增长的拉动下,行业整体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同时,汽车工业经济效益数据也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汽车行业利润等经济指标增速逐步放缓,但增速趋于合理,新车销售价格有所下降,汽车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速再次上升,库存压力加大。
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汽车出口在缓慢回升。
2.1汽车行业景气程度略有下降2010年3季度,虽然汽车行业景气度略有回落,但汽车行业继续保持较平稳增长态势,汽车行业运行的主要指标均有较好表现。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共同发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监测报告》显示,汽车行业在今年3季度主要表现如下特点:1、行业景气指数仍处于高位运行区间,与2季度相比略有下降;2、汽车行业利润等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产销增速趋于合理;3、新车销售价格有所下降,汽车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速再次上升,库存压力加大。
4、企业家与经销商对三季度汽车市场运行状况基本满意,信心指数止跌回升,对未来汽车市场信心增强。
具体来看:2010年3季度,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为104.8,与2季度相比下降0.9点,景气指数继2季度的小幅回落后呈继续回落趋势,但仍处于高位运行区间。
构成汽车行业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从业人员数两项指标有所上升,汽车行业利润总额、汽车销量、汽车行业税金总额和汽车及零件出口等四项指标与上季度相比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3季度,反映汽车行业运行所处冷热程度的汽车行业预警指数为126.7,与2季度相比下降6.6点,终结了一年多以来的连续向上势头,但仍呈“偏热”状态。
2010年经济运行数据2010年经济运行数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1月20日发布2010年全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
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目录[隐藏]1 主要经济运行数据[1]o 1.1 GDP: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o 1.2 CPI、PPI:12月CPI同比上涨4.6% PPI上涨5.9%o 1.3 农业:全年粮食总产量增长2.9%,连续七年增产o 1.4 工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o 1.5 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o 1.6 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增长18.4%o 1.7 物价: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o 1.8 进出口: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34.7%o 1.9 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增长11.5%o 1.10 货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 2 2010年12月份及全年主要统计数据[1]∙ 3 2010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 4 媒体评论∙ 5 专家评论∙ 6 相关条目∙7 参考文献[编辑]主要经济运行数据[1]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编辑]GDP: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2010年第三季度经济政策评述2010—11-5一、宏观政策走向:短期调控重点向“反通胀”倾斜7月20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温家宝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搞好宏观调控,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始终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9月末央行的货币政策例会指出,当前管理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与以往不同,“管理通胀预期”在此次例会的表述中被置于调控任务首位.2010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6%,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为3。
6%,创下近两年以来的新高。
可以说,通胀至少已经上升为经济运行阶段性的主要矛盾。
从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与保增长、调结构等宏观调控任务相比,当前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有所加大,短期内遏制通胀的紧迫性已经压倒了保增长。
在宏观调控基调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遏制通胀、继续管理通胀预期已经悄然上升为短期的政策重点。
尽管调控政策短期可能向“反通胀”倾斜,但未来一两个季度我国还可能出现经济增速的下滑。
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宏观调控基调仍将延续,即继续沿着保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展开,同时进一步增强灵活性和前瞻性,避免出现“超调”或其他负面影响.其他调控政策则将延续“有保有压”的态势.如房地产调控、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等政策影响将继续显现。
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可能导致未来几个月重工业增速继续回落。
同时财政政策基调仍然相对积极,如保障性住房建设、西部大开发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二、货币政策酝酿适时转向1、央行定调:管理通胀预期、有保有压,适时转向稳健7月初央行召开2010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会议认为,管理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
会议指出,下半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继续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二○一○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0年11月2日内容摘要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巩固。
消费平稳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对外贸易继续恢复,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
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6.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第三季度同比增长9.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第三季度同比上涨3.5%。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进外汇管理,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总体看,金融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9月末货币信贷增速有所反弹。
2010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9.6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增速比6月末高0.5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4.4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6月末低3.7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同比增长19.8%,增速比6月末高1.2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速稳中趋升。
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5%,增速比6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3万亿元,同比少增2.4万亿元。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小幅上升,9月份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9%,比6月份上升0.02个百分点。
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7011元,比2010年6月19日升值1.89%,比2009年年末升值1.90%。
下一阶段,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
全球经济已步出金融危机的最坏阶段,整体仍将延续缓慢复苏的态势。
2010年三季度中国VC/PE市场募资统计分析募资完成基金32支,达到2009年第一季度(41支)以来最高值;募资规模39.08亿美元。
其中,1亿美元以上基金数量8支,占本季度募资完成基金总数25.0%,而5000万美元以下基金数量为19支,占比达59.4%。
在募资完成基金中,创投基金占主流,披露22支,占比达68.8%。
本季度中资基金完成数量为27支,募资完成金额32.05亿元,占比分别为84.4%和82.0%,相比上季度有较大幅度提升,首轮募资完成基金数量及规模比上季度略有提高,基金数量11支,环比上升22.2%;募资规模为15.17亿美元,环比上升124.7%。
首轮募资完成基金以创投基金为主,资金构成全部为中资或中外合资。
开始募资基金数量为9支,环比下降25.0%;目标规模为34.85亿美元,环比上升21.8%。
外资人民币基金及大型产业投资基金拉高了本季度开始募资基金整体目标规模。
第一部分: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投资市场募资情况及政策法规1、募资综述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VC/PE投资)市场基金募集活跃度有所提高,共披露募集基金52支,其中募资完成、首轮募资完成及开始募资基金数量分别为32支、11支和9支(见图1-1),募资规模方面,募资完成、首轮募资完成及开始募资基金规模分别为39.1亿美元、15.2亿美元及34.9亿美元(见图1-2)。
本季度,处于募资途中的基金数量与上季度持平,而募集完成基金数量相比上季度大幅增长,显示出基金市场募资活动相对活跃,多数基金能够完成其既定募资目标。
其中,地方政府主导成立的地方性产业投资基金以及获得政府资金支持的外资机构人民币基金,都募资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从中外资角度分析,中资基金依然是本季度募资主要力量,共41支,外资及中外合资基金分别为5支和6支;本季度中国市场募资完成的外资基金仅有4支,而仍在募资途中的外资基金仅有一支,即7月初成立的汇发中国基金三期,募资目标为2亿美元。
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0-10-21 10:00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2010年10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前三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68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6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29325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13735亿元,增长9.5%。
1.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秋粮预计增产较多。
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获丰收。
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439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猪肉产量3589万吨,增长2.7%。
2.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6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三季度增长13.5%。
前三季度,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5.1%,集体企业增长9.4%,股份制企业增长17.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5.8%。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7.5%,轻工业增长13.6%。
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5.6%,中部地区增长18.9%,西部地区增长15.6%。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005亿元,同比增长55%。
2010年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2010-10-28一、2010年三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2010年前三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在继续实施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同时,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稳定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1、前三季度GDP增速下滑趋势缓解2010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增速下滑速度逐季趋缓,预示着我国经济在复苏过程中完成了阶段性筑底。
图1:2006-2010年我国季度GDP增长率单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研网整理2010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68660亿元。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6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29325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13735亿元,增长9.5%。
图2:2008-2010年我国三产业增加值季度增长率单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研网整理2010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减缓,一方面与我国今年以来实行的房地产调控、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调结构政策措施有关;另一方面,还有基数原因,2009年我国经济增速呈现“前低后高”,与之相对应,今年则呈现“前高后低”。
考虑到2009年四季度基期值较高以及投资增速放缓、出口增速进一步回落等因素影响,2010年四季度经济同比增速将继续回落,全年预计增长达到9.5%左右。
2、前三季度我国物价上行压力加大在经济增长回稳的同时,物价的进一步上涨开始引发人们对通胀的担忧。
继8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刷新22个月以来历史纪录,9月份CPI继续保持7、8月份的上行态势,且涨幅再创新高。
2010年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2.9%,从环比来看,有6个月的环比为正增长,只有3个月环比为负增长。
其中,9月份CPI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6%,涨幅创23个月来新高。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二○一○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0年11月2日内容摘要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巩固。
消费平稳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对外贸易继续恢复,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
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6.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第三季度同比增长9.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第三季度同比上涨3.5%。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进外汇管理,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总体看,金融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9月末货币信贷增速有所反弹。
2010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9.6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增速比6月末高0.5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4.4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6月末低3.7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同比增长19.8%,增速比6月末高1.2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速稳中趋升。
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5%,增速比6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3万亿元,同比少增2.4万亿元。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小幅上升,9月份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9%,比6月份上升0.02个百分点。
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7011元,比2010年6月19日升值1.89%,比2009年年末升值1.90%。
下一阶段,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
全球经济已步出金融危机的最坏阶段,整体仍将延续缓慢复苏的态势。
World Bank Office, Beijing /china中国经济季报2010年11月世界银行《中国经济季报》旨在报告中国近期经济社会发展及相关政策的最新动态,介绍世界银行有关中国的研究成果。
季报由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经济部的一个研究小组编写,并得到了中国国家局研究小组的支持。
如有问题及反馈,请发给李莉(邮箱:lli2@)。
中国经济季报— 2010年11月概要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增长结构有所改变。
三季度GDP的同比增幅从上半年的10.6%回落,但依然令人惊讶地保持了9.6%的有力增长。
随着刺激政策的影响减退,货币供应趋于正常,国内经济有所降温。
投资、城镇消费以及进口增速都有所放缓。
与此同时,出口保持强劲,净出口为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外部盈余又开始上升。
全球经济前景总体来说较为有利,但仍存在风险。
尽管增长速度出现了预期中的下降,但由于新兴市场表现强劲,全球增长前景仍然良好。
然而,风险主要包括高收入国家前景变差、大量的国际流动性、全球经济失衡及其可能引发的争议性政策等。
从全球来看,由于很多国家产能过剩,价格上涨势头将会受到抑制。
不过,国际上通胀上行的风险依然存在。
中国自身的经济前景较好,上行和下行风险同时存在。
随着全球增长预期减速以及国内宏观政策正常化,中国的增长速度可能会进一步放缓。
不过,传统的增长动力以及强劲的劳动力市场仍会支撑经济的扩张。
三季度数据出来后,我们把对2010年全年GDP增长速度的预测略微上调至10%。
我们预计2011年的增速为8.7%,趋势(潜在)增速在中期内将有所回落。
受食品价格上涨推动,通货膨胀率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保持在高于3%这一控制目标的水平。
由于工业部门核心通货膨胀率受到抑制,总体通货膨胀不太可能出现大幅攀升的现象。
但是,大宗原材料产品价格可能继续上涨,工资持续大幅增长的可能性虽然不太,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考虑到存在房价上升的根本动力,房价不可能长期不变。
依照当前的发展趋势和政策,2011年以及中期来看外部盈余势必上升。
需要使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正常化,以防范宏观风险。
最主要的担忧是资产价格上升、地方财政紧张和银行呆坏帐,而通胀风险也不能被排除。
因为风险是双向的,这就要求政策的制定具备灵活性。
当局正在将宏观货币政策正常化,2010年货币政策的量化指标应能够实现。
当局已经开始提高利率,不过还需要进一步加息。
国际流动性对货币政策造成挑战,但与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中国有更强的管理这些挑战的能力。
无论如何,还可采取措施进一步防范有害资本流动。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的制定应将重点放在结构性问题和改革上。
改变增长方式是一个核心目标。
现在,推动经济再平衡,实现以内需拉动、以服务业为导向的增长,比五年前更为紧迫,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国际环境变得更为不利。
经济再平衡不会自发实现,要求进行重大政策调整。
本期季报也讨论了那些有助于民营部门发展的政策改革,重点是要将更多产业向民营企业开放,减少准入壁垒,消除投资环境的制约,支持民营部门的研发活动,提高其创新能力。
要在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进一步进展,就要转变增长方式,进行能源价格改革,更多使用市场机制,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并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近期经济形势中国在全球危机中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既是大规模刺激措施的结果,也反映了经济的内在增长动力。
自2008年底以来实施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及时拉动了短期的国内需求。
而内在的增长动力则存在已久,它来自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以及政府方面刺激工业主导、资本密集式增长的政策框架。
今年前三季度增速稍有回落,但仍保持了9.6%的高速增长,但增长的结构发生着变化(图1)。
随着刺激措施的效果逐渐消退,总体货币立场的正常化,中国国内经济有所降温。
自八月以来,为了达到“十一·五”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的一些措施也有一些影响。
与此同时,净贸易对增长的贡献从2009年中的很大负贡献转为2010年中的很大正贡献,这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回升以及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进一步增大。
三季度GDP环比增长9.1%(季节调整折年率,SAAR),好于预期。
就生产方面来说,增长放缓主要是工业引起的,特别是重工业,而服务业部门的增长保持平稳(图2)。
CEIC数据库,世界银行工作人员估计。
CEIC数据库,世界银行工作人员估计。
迄今为上,增长放缓基本上是由国内因素造成的。
三季度投资继续放缓(图3)。
经历了去年的投资潮之后,2010年政府主导投资趋于正常,增幅略低于社会总投资的增长。
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强劲,使社会总投资增幅没有出现更大下降。
4月,政府出台了遏制房价上涨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取消贷款优惠利率、对开发商的融资进行限制等。
然而,由于政策的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房地产的建设和投资还没有出现大幅减缓——尽管房地产销售在新政出台之初有大幅下降(见下文)。
其他的市场化投资继续有力增长。
∙消费增长有所回落,特别是在城镇地区。
由于食品价格上涨,2010年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放缓。
再加上住房销售趋缓(减少了家居产品的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在今年前三个季度大为减缓。
在农村地区,农业收入虽然增长缓慢(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供给冲击,也正是这些冲击等造成了食品价格的上涨),但农民工工资的提高和政府的各种补贴大幅增加,完全抵销了农业收入增长缓慢的不利影响。
到三季度为止农村现金消费保持有力增长。
但由于城镇居民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比重高于农村,城乡总消费的增长呈放缓趋势。
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也稍有减缓(图4)。
银行工作人员估计。
*代表用家庭入户调研数据加权。
当前出口强劲,内需和进口减弱,经济增长模式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因此外部盈余又在增加。
∙中国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出口增长继续高于全球进口的增长。
全球进口需求增长在经过了衰退后的反弹之后,近期有所减缓,全球除中国以外所有国家的进口额(按不变价格计算)仍低于一年以前(图5)。
然而,中国的出口增长虽然最近有所放缓,但三季度的商品出口额比两年前提高了9.6%,意味着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继续扩大。
∙进口增长随着内需减弱而放缓。
在前段时间由刺激措施带来的进口激增之后,投资和重工业生产的减缓导致进口增长在今年回落,尤其是原材料的进口(图6)。
不过机器设备的进口保持相对良好,汽车进口也保持强劲。
三季度商品总进口量比两年前高出22.6%。
∙上半年中国的贸易条件较为不利,但形势正在扭转。
2010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同时全球制造业的闲置产能抑制了中国的出口价格,因此中国的贸易条件比去年下降了15%(图7)。
不过,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放缓和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回升,中国的贸易条件再次扭转——9月份只比一年前降低4.2%,大幅提高了经常帐户盈余。
图5. 出口增长保持强劲CEIC 数据库,世界银行工作人员估计。
图6. 进口在早期激增后开始放缓数据来源: CEIC 数据库,世界银行工作人员估计。
总的看来,贸易顺差又在上升(图8)。
2009年由于受到大规模刺激政策的支持,内需保持有力增长,从而带动进口增长;同时出口由于全球危机而受到抑制,因此贸易顺差大幅下降。
现在,刺激政策的效果逐渐减退,进口增速开始放缓,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没有什么变化,而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复苏,因此中国的外部盈余又开始上升——尽管上半年不利的贸易条件掩盖了这一情况。
这样,虽然2010年一季度的贸易顺差比一年前降低477亿美元,但三季度则比去年同期高出265亿美元。
图7. 贸易条件恶化影响正消失CEIC 数据库,世界银行工作人员估计。
图8. 对外贸易顺差重新开始增长CEIC 数据库,世界银行工作人员估计。
*/ 我们的贸易流量数据的季节调整使用的是季调后的贸易量和非季调的价格指数。
通胀的提高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造成。
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同比提高3.6%(图9),其中三分之二来自食品价格的上涨,这主要是由国内的恶劣天气,加之近期国际食品价格上涨造成。
虽然国际原材料价格近期重又开始上涨,中国的进口价格仍在逐月下降,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的同比增幅也在回落。
同时,由于制造业生产率的强劲增长基本上抵消了近年工资大幅上涨的影响(专题框1),核心通胀继续保持低位。
不过,制造业-40-30-20-100102030405060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原材料进口(3月平均)制造业商品进口量(3月移动平均)真实同比增长(%)的单位产值劳动力成本在经历了2009年的下降之后,由于今年早些时候的大幅加薪,前三季度同比有显著提高(图10)。
图9. CPI上涨而PPI下降CEIC数据库,世界银行工作人员估计。
图10. 单位劳动成本仍将可控吗?数据来源:CEIC数据库,世界银行工作人员估计。
自4月出台旨在遏制房价上涨的房产新政以来,房地产价格几乎没有什么下降。
国家统计局统计的70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是制订政策的部门最为关注的指标,根据这个指数,6-8月,由于住房销售疲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受到了抑制,但9月份销售回升,房价比八月又上涨了0.5%。
为此,政府9月又出台了新的措施,如将购买第一套住房的首付比例提高至30%等。
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有所升值,但外汇储备的增长又在加快。
自今年6月中旬中国结束“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至11月初,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3%。
由于美元对其他很多货币贬值较多,按名义有效汇率计算人民币最近是贬值的,但相对2008年中期人民币临时盯住美元时的名义有效汇率是升值的(图11)。
三季度为避免人民币对美元更快升值而购买的外汇量再次提速,由于大量贸易顺差、净FDI提高以及金融资本净流入,即使将约800亿美元的资产价格调整因素考虑在内,三季度的资金净流入依然达到1140亿美元。
-4-224681012142007200820092010q1-q3同比(%)图11.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但名义有效汇率贬值CEIC数据库,BIS,世界银行工作人员估计。
1对城乡居民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加权来得出整体经济的工资变化数据。
2投入产出表显示最近十年整体经济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略高于工业,而资金流数据显示上升幅度为20%。
3“The Cost Competi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in China and India, an Industry and Regional Perspective,” the Conference Board an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the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January 2009(《从行业和区域视角看中国和印度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工商理事会和格罗宁根大学增长与发展中心,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