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物理单元复习测试题2
- 格式:doc
- 大小:130.00 KB
- 文档页数:9
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题及其答案(共六套)一、选择题(15,18,19为多选)114.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以下说法与事实相符的是( ) A.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B.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算并用实验验证了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15.如图甲所示,一物块m在粗糙斜面上,在平行斜面向上的外力F作用下,斜面和物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当外力F按照图乙所示规律变化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B.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可能一直增大D.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可能一直减小16.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A.前5 s做匀速运动B.5 s~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 m/s2C.15 s~20 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2D.质点15 s末离出发点最远,20 s末回到出发点17.中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海南航天发射场,2009年9月14日在海南省文昌市开始动工建设.海南航天发射场建成后,我国将实施登月工程,我国宇航员将登上月球.若已知月球质量为m月,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月球上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则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R2v20 2Gm月B.如果在月球上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则物体落回到抛出点所用时间为R2v0 Gm月C.如果在月球上发射一颗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则最大运行速度为R Gm月D.如果在月球上发射一颗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则最小周期为2πR Gm月18.在奥运比赛项目中,高台跳水是我国运动员的强项.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入水后受到水的阻力而竖直向下做减速运动,设水对他的阻力大小恒为F.那么在他减速下降深度为h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A.他的动能减少了Fh B.他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C.他的动能减少了(F-mg)h D.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h19.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3.0 V,内阻不1.如图所示,质量m=1.0 kg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从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过B点时速度为2.0 m/s,过C点时速度为3.0 m/s.已知BD长为2.1 m,CD长为1.6 m.(g取10 m/s2)(1)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多大?(2)选D处为零势能面,写出物块下滑过程中最大重力势能与倾角θ的关系式.(3)假设物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倾角θ是多少?2.如图所示,MN、PQ是平行金属板,板长为L,两板间距离为d,PQ板带正电,MN板带负电,在PQ板的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负电粒子以速度v0从MN板边缘沿平行于板的方向射入两板间,结果粒子恰好从PQ板左边缘飞进磁场,然后又恰好从PQ板的右边缘飞进电场.不计粒子重力.试求:(1)两金属板间所加电压U的大小;(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3.(1)(6分)已知氢原子前4个能级的能量为E=-13.6 eV,E2=-3.4 eV,E3=-1.51 eV,1E=-0.85 eV.若要让氢原子从基态E1跃迁到激发态E4,需要用光子能量为________的光照射4基态的氢原子;当用此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氢原子时,这些氢原子可发出________种频率的光;若其中某个氢原子被激发后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放出了2个光子,则这2个光子能量可能具有的最大值为________.(2)(9分)质量为m1=2.0 kg的物块随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传送带速度大小为v0=3.0 m/s,方向如图所示.在m1的右侧L=2.5 m处将质量为m2=3.0 kg的物块,无初速度放上传送带,在m1、m2碰后瞬间m2相对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为1.0 m/s.设两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传送带的运动情况不受m1、m2的影响,且m1、m2碰撞时间极短.求:①物块m2刚开始滑动时的加速度;②碰撞后两物块的速度.一、选择题(14,17,19,20为多选)14.一滑块放在粗糙带的斜面体上,用水平推力推着斜面体和滑块一起向左加速运动,下面关于滑块的受力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受到了四个力B.一定受到了三个力C.可能受到了两个力D.合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左15.质量m=1 kg的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0~8 s内的平均速度方向与1 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B.物体在0~2 s内的速度变化比2~4 s内的速度变化快C.物体在2~4 s内合外力做的功为零D.物体在2 s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16.甲物体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乙物体上,乙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增大外力F,两物体仍然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对甲物体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B.乙物体对甲物体的摩擦力一定沿斜面向上C.乙物体对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D.乙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一定增大17.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为3GMT24π2B.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G MmRD.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18.如图所示,A、B两小球用轻杆连接,竖直放置.由于微小的扰动,A球沿竖直光滑槽运动,B球沿水平光滑槽运动.则在A球到达底端的过程中( ) A.A球的机械能一直减小B.A球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C.轻杆对A球做负功,对B球做正功D.A球到达竖直槽底部时B球的速度为零19.如图所示,在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有一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与两点电荷连线重合,两对角线交点O恰为电荷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场强度等于B点的电场强度B.B、D两点的电场强度及电势均相同C.一电子由B点沿B→C→D路径移至D点,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一电子由C点沿C→O→A路径移至A点,电场力对其先做负功后做正功20.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与电容器两极间电压关系的实验,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其中P为电流传感器,V为理想电压表.实验时,先将开关S1闭合,单刀双掷开关S2掷向a,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到某位置使电容器C充电,当电路达到稳定后记录理想电压表的示数.再迅速将开关S2掷向b,使电容器放电.电流传感器P将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数据传送给计算机,在计算机上可显示出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然后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头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多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和电压表的示数.对于这个实验过程和由图象及数据所得出的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流过电流传感器P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方向相同B.图乙中的第①段(充电阶段)电流曲线与横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电容器充电结束时所带的电荷量C.电容器充电结束时所带电荷量随电容器充电结束时两极间电压变化的关系图象应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D.电容器充电结束时所带电荷量与滑动变阻器滑动头的位置无关21.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MN、PQ平行放置,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导轨的下端接有电阻.当导轨所在空间没有磁场时,使导体棒ab以平行导轨平面的初速度v0冲上导轨平面,ab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当导轨所在空间存在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时,再次使ab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冲上导轨平面,ab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两次运动中导体棒ab始终与两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关于上述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次上升的最大高度比较,有H=h C.无磁场时,导轨下端的电阻中有电热产生 B.两次上升的最大高度比较,有H<h D.有磁场时,导轨下端的电阻中有电热产生22.(6分)(2011·高考江苏卷)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23.(9分)在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1)实验过程中,应选用哪个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电流表A1(量程0.6 A,内阻约0.8 Ω) B.电流表A2(量程3 A,内阻约0.5 Ω)C.滑动变阻器R1(0~10 Ω) D.滑动变阻器R2(0~200 Ω)(2)实验中要求电流表测量通过干电池的电流,电压表测量干电池两极的电压,根据图示的电路,电流表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或“小于”).(3)若测量的是新干电池,其内阻比较小.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读数变化________(选填“明显”或“不明显”).1.如图所示,长为l =2.0 m 、高为h =0.2 m 、质量为M =2 kg 的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在木板的左端放一质量为m =1 kg 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现以F =11 N 的水平拉力向左拉动木板,取g =10 m/s 2,求:(1)木板运动时的加速度;(2)经过多长时间小铁块将从木板右端脱落.2.如图甲所示,与纸面垂直的竖直面MN 的左侧空间中存在竖直向上场强大小为E =2.5×102 N/C 的匀强电场(上、下及左侧无界).一个质量为m =0.5 kg 、电荷量为q =2.0×10-2C 的可视为质点的带正电小球,在t =0时刻以大小为v 0的水平初速度向右通过电场中的一点P ,当t =t 1时刻在电场所在空间中加上一如图乙所示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使得小球能竖直向下通过D 点,D 为电场中小球初速度方向上的一点,PD 间距为L ,D 到竖直面MN 的距离DQ 为L /π.设磁感应强度垂直纸面向里为正.(g =10 m/s 2)(1)如果磁感应强度B 0为已知量,使得小球能竖直向下通过D 点,求磁场每一次作用时间t 0的最小值(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2)如果磁感应强度B 0为已知量,试推出满足条件的时刻t 1的表达式(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3)若小球能始终在电磁场所在空间做周期性运动,则当小球运动的周期最大时,求出磁感应强度B 0及运动的最大周期T 的大小(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3.(1)(6分)下列与α粒子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速度与光速相当,穿透能力很强B.238 92U(铀238)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就变为23490Th(钍234)C .高速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核反应方程为42He +14 7N →16 8O +10n D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9分)(2012·孝感模拟)光滑水平面有两个物块A 、B 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A 的速度为4 m/s ,质量为2 kg ,B 的速度为2 m/s ,二者碰后粘在一起沿A 原来的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变为1 m/s.求B 的质量及这一过程产生的内能.一、选择题(15,17,19,20为多选)14.(2012·合肥模拟)一物体从静止开始,所受的合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物体在4 s内的运动情况是( )A.0~4 s内一直向右运动B.物体在1~3 s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物体在0~2 s内向右运动,2~4 s内向左运动D.物体在0~1 s内加速运动,1~2 s内减速运动15.(2012·广州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如图,节水灌溉中的喷嘴距地高0.8 m,假定水从喷嘴水平喷出,喷灌半径为4 m,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则( )A.水下落的加速度为8 m/s2B.水从喷嘴落到地面的时间为0.4 sC.水从喷嘴喷出后动能不变D.水从喷嘴喷出的速率为10 m/s16.(2012·长春调研)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可看成质点的物块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的M点,水平面的右端与固定的斜面平滑连接,物块与水平面及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物块与弹簧未连接,开始时物块挤压弹簧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现从M点由静止释放物块,物块运动到N点时恰好静止.弹簧原长小于MM′.若在物块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物块与接触面之间由于摩擦所产生的热量为Q,物块、弹簧与地球组成系统的机械能为E,物块通过的路程为s.不计转折处的能量损失,下列图象所描述的关系中可能正确的是( )17.“轨道康复者”是“垃圾”卫星的救星,被称为“太空110”,它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源,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假设“轨道康复者”的轨道半经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五分之一,其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轨道康复者”的加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加速度的25倍B.“轨道康复者”的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速度的 5 倍C.站在赤道上的人观察到“轨道康复者”向西运动D.“轨道康复者”可在高轨道上加速,以实现对低轨道上卫星的拯救18.(2012·江南十校联考)如图所示,A和B为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极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开始时开关S闭合且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在a处,此时绝缘线向右偏离竖直方向,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球带负电B.当滑动触头从a向b滑动时,绝缘线的偏角θ变大C.当滑动触头从a向b滑动时,电流表中有电流,方向从上向下D.当滑动触头停在b处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大于滑动触头在a处时电源的输出功率19.(2012·潍坊模拟)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在O点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a、b、c、d为以O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的四点,bd连线与电场线平行,ac连线与电场线垂直,则( )A.a、c两点的场强相同B.b点的场强大小大于a点的场强大小C.da间的电势差大于ab间的电势差D.检验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等于在c点的电势能20.(2012·山东四市模拟)如图甲所示,矩形金属线框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转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输出交流电的电动势图象如图乙所示,经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10的理想变压器给一灯泡供电如图丙所示,副线圈电路中灯泡额定功率为22 W,现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则( )A.t=0.01 s时刻穿过线框回路的磁通量为零B.交流发电机的转速为50 r/sC.变压器原线圈中电流表示数为1 A D.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 2 V21.(2012·山西四校联考)如图,足够长的U形光滑金属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0<θ<90°),其中MN与PQ平行且间距为L,导轨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导轨电阻不计.金属棒ab由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并与两导轨始终保持垂直且良好接触,ab棒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当流过ab棒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时,金属棒的速度大小为v,则金属棒ab在这一过程中( )A.ab棒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 2v B.沿导轨方向的位移大小为qRBLC.产生的焦耳热为qBLv D.受到的最大安培力大小为B2L2vRsinθ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4题,共47分)22.(6分)(2012·宁夏银川一中二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实验开始前,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①W∝v,②W∝v,③W∝v2.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我们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小车在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计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3)同学们设计了以下表格来记录数据.其中W1、W2、W3、W4…表示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v1、v2、v3、v4…表示小车每次获得的速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W-v图象,由图象形状得出结论W∝v2.他们的做法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实验次数1234…W W1W2W3W4…v v1v2v3v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9分)(2012·西安质检)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绘额定电压为3.0 V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图线,并研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及灯丝温度等问题.(1)根据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验仪器连成完整的实验电路.(2)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灯泡I-U图线如图丙.造成图中小灯泡的伏安特性图线是曲线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I-U图线,可确定小灯泡在电压为2.0 V时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已知小灯泡灯丝在27 ℃时电阻是1.5 Ω,并且小灯泡灯丝电阻值与灯丝温度的关系为R=k(273+t),k为比例常数.根据I-U图线,估算该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灯丝的温度约为____________℃.1.一物体在一个水平拉力作用下在粗糙水平地面沿水平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P-t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试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计算:(1)物体在0~t 2时间内的总位移;(2)水平拉力在0~t2时间内所做的功;(3)物体的质量;(4)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的第Ⅰ象限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第Ⅳ象限分布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场强E=4.0×103V/m,现从图中M(1.8,-1.0)点由静止释放一比荷qm=2×105C/kg的带正电的粒子,该粒子经过电场加速后经x轴上的P点进入磁场,在磁场中运动一段时间后经y轴上的N点离开磁场.不计重力,问:(1)若磁感应强度B=0.2 T,则N点的坐标是多少?(2)若要求粒子最终从N点垂直y轴离开磁场,则磁感应强度为多大?从M点开始运动到从N点垂直y轴离开磁场的时间为多少?3.(1)(6分)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21H+31H→42He+x,式中x是某种粒子。
2013年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测试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后,安培探究了用磁场获取电流的方法,并取得了成功D.法拉第不仅提出场的概念,而且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形象的描述电场和磁场15.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P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m=4kg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3,三个物块重均为50N,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N,整个系统平衡,g=10m/s2,则以下正确的是A.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20NB.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0NC.3与桌面间摩擦力为20ND .物块3受6个力作用16.我国将于2013年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
如图所示,开始对接前,“天宫一号”在高轨道,“神舟十号"飞船在低轨道各自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距离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 1和h 2(设地球半径为R ),“天宫一号”运行周期约90分钟。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天宫一号”跟“神舟十号"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2h h B .“天宫一号”跟“神舟十号”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2122)()(h R h R ++ C .“天宫一号”的角速度比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大D .“天宫一号"的线速度大于7。
9km/s 17.质量为50kg 的人站在电梯间内随电梯竖直方向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取向上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在t =1s 时,人的加速度为零B .0 ~ 3s 时间内,人处于超重状态C .4s ~ 6 s 时间内,人的平均速度为2 m/sD .3s ~ 7 s 时间内,人所受合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100 W18.如图所示。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
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
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A.B.C.D.2.(6分)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于斜面向上。
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由此可求出()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3.(6分)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d>L)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
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
t=0时导线框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
下列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A.B.C.D.4.(6分)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的横截面的半径为R,磁场方向垂直横截面。
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以速率v0沿横截面的某直径射入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60°.不计重力,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A.B.C.D.5.(6分)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b和c分别位于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b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c带负电。
2013年高考理综卷(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
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
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物体具有惯性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15.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 (q>O)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A.k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k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k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k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6.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小孔正上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写极板接触)返回。
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A.打到下极板上B.在下极板处返回C.在距上极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处返回D.在距上极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处返回17.如图.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报相同的均匀金属棒ab、ac和MN,其中ab、ac在a点接触,构成“V”字型导轨。
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
用力使MN向右匀速运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始终与∠bac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
下列关于回路中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18.如图,半径为R的圆死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的横截面(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电荷量为q(q>0)。
2013年浙江省高考物理试卷一、解答题1. 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 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 C 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传递速度相同 D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和医院CT中的X射线波长相同2. 磁卡的词条中有用于存储信息的磁极方向不同的磁化区,刷卡器中有检测线圈,当以速度v0刷卡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其E−t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只将刷卡速度改为v02,线圈中的E−t关系可能是()A B C D3. 与通常观察到的月全食不同,小虎同学在2012年12月10日晚观看月全食时,看到整个月亮是暗红的.小虎画了月全食的示意图,并提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最为合理的是()A 地球上有人用红色激光照射月球B 太阳照射到地球的红光反射到月球C 太阳光中的红光经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 D 太阳光中的红光在月球表面形成干涉条纹4. 如图所示,水平板上有质量m=1.0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的大小。
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5s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B 4s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NC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D 6s∼9s内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0m/s2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5. 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的地球同步卫星等间隔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对一颗卫星的引力大小为GMm(r−R)2 B 一颗卫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GMmr2C 两颗卫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为Gm 23r 2 D 三颗卫星对地球引力的合力大小为3GMm r 26. 如图所示,总质量为460kg 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m/s 2,当热气球上升到180m 时,以5m/s 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 =10m/s 2.关于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受浮力大小为4830NB 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C 从地面开始上升10s 后的速度大小为5m/s D 以5m/s 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230N7. 在半导体离子注入工艺中,初速度可忽略的离子P +和P 3+,经电压为U 的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有一定的宽度的匀强磁场区域,如图所示。
2013届高考物理冲刺套卷(大纲版,十三)一、多选题(本部分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 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15、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B.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C.衰变成要经过8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D.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16、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1/4圆柱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柱体由某种玻璃材料制成。
现有一束由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平行于桌面射到柱体表面上,折射入柱体后再从竖直表面射出时分成两束单色A光和B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比B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小B.若A光和B光分别从该玻璃中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临界角较大C.A光在玻璃中的波长比B光在玻璃中的波长小D.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屏上B光相邻亮条纹间距较大17、一对等量正点电荷电场的电场线(实线)和等势线(虚线)如图所示,图中A,B两点电场强度分别是,电势分别是,负电荷q在A、B时的电势能分别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18、如图“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轨道近地点M经历三次加速变轨后,由地月转移轨道进入月球轨道,然后又在月球轨道近月点N 经历三次近月制动,最后进入工作轨道,P 是转移轨道上的一点,直线AB 过P 点且和两边轨道相切。
物理复习试题(7 .1-8.2)一、填空题1、如图14所示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小阳同学对甲、乙两个物体分别进行了受力分析,如图(a)、(b),其中属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是与。
2、甲、乙两同学各用2N的力在水平桌面上沿相反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 __N,弹簧测力计所受合力是___________N.3、“蹦极”是一种新型而富有刺激性的运动项目,人在蹦极时,有一根弹性极强的橡皮绳,一端系住人的腰部,另一端系在跳台上部,如图所示,当人下落到B点时,橡皮绳刚好被拉直,如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则人在B点上端下落过程中只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当下落到B点下端时,由于橡皮绳发生了________,此时人又受到一个由________施加的________的作用,随着人的下落,橡皮绳的________越来越长,则________力越来越大,人受到的合力则越来________,当合力为零时,人就达到最大速度,开始做减速运动。
4、某同学用一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时,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具体数据见下表:该同学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N;弹簧的原长是__________cm.5、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线检查墙壁,重垂线是利用原理做成的。
6、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________力.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倒,这是因为乘客具有___________。
7、在体育中考实心球测试中,球离手后由于仍能向前运动;如果以投掷者为参照物,球是的。
8、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当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_____状态。
9、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
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______(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
2013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理 综 试 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运动员手持网球拍托球沿水平面匀加速直线向前跑,设球拍和球质量分别为M 、m ,球拍平面和水平面之间夹角为θ,球拍与球保持相对静止,它们间摩擦及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则A .运动员的加速度为g sin θB .球拍对球的作用力cos mgC .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大小为Mg cos θD .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斜向前上方,且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15.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螺旋形光滑轨道是圆形光滑轨道相切而成的,P 、Q 为对应的轨道最高点,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且能过轨道最高点P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轨道对小球不做功,小球通过P 点的角速度小于通过Q 点的角速度B .轨道对小球做正功,小球通过P 点的线速度大于通过Q 点的线速度C .小球通过P 点时的向心加速度大于通过Q 点时的向心加速度D .小球通过P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于通过Q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16.如图所示,电源的内阻不可忽略,已知定值电阻R 1=l0ΩQ ,R 2=8Ω.当开关S 接位置l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0A ,那么当开关S 接位置2时,电流表的示数可能是下列的哪些值A . 0.28AB .0.25AC .0.22AD .0.19A17.如图所示,50匝矩形线圈ABCD 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B=10T 的水平强磁场中,线圈面积S=0.5m 2,电阻不计。
线框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 ′以角速度ω=200rad/s 匀速转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通过金属滑环E 、F 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相连,变压器的副线圈接入一只“220V ,60W ”灯泡,且灯泡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示位置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为零B .变压器原线圈两端交变电压的有效值为C .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5:11D .维持线圈匀速转动输入的最小机械功率为60 18.有一星球的密度与地球的密度相同,但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的4倍,则该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A .14B .4倍C .16倍D .64倍19.如图所示为电子束加速偏转装置,电极K 产生的热电子(初速度为零)经电场加速后,进入两平行金属板间,如果两极间加一偏转电压,则电子束将偏转。
2013高考物理新课标2卷一、选择题(每空? 分,共?分)1、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
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
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2、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的作用,F 平行于斜面上。
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 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 1和F 2(F 2>0).由此可求出 A .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C.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3、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 、电阻为R 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 (d >L )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
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t=0是导线框的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
下列v-t 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4、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的横截面的半径为R ,磁场方向垂直横截面。
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以速率v 0沿横截面的某直径射入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60°。
不计重力,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A. B. C. D.5、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 ,b 和c 分别位于边长为l 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 、b 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 ,c 带负电。
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
若 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A. B.C. D.二、多项选择(每空? 分,共? 分)6、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或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7、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wie 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二)答案1.解:物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 解得:F=ma+μmgF与a成一次函数关系,故ABD错误,C正确,2.解:A、B、C、对滑块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支持力、静摩擦力,设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物体保持静止,受力平衡,合力为零;当静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下时,拉力最大,有:F1-mgsinθ-f=0 ①;当静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上时,拉力最小,有:F2+f-mgsinθ=0 ②;联立解得得:f= 故C正确;mgsinθ= 由于质量和坡角均未知,故A错误,B错误;D、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为:N=mgcosθ,未知,故D错误;故选C3.对滑块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四力平衡;当静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下时,拉力最大;当静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上时,拉力最小;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即可.解:A、B、C、对滑块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支持力、静摩擦力,设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物体保持静止,受力平衡,合力为零;当静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下时,拉力最大,有:F1-mgsinθ-f=0 ①;当静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上时,拉力最小,有:F2+f-mgsinθ=0 ②;联立解得:f=,故C正确;mgsinθ=,由于质量和坡角均未知,故A错误,B 错误;D、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为:N=mgcosθ,未知,故D错误;故选C.4.带负电的粒子垂直磁场方向进入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解:带负电的粒子垂直磁场方向进入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而做匀速圆周运动,画出轨迹如图,根据几何知识得知,轨迹的圆心角等于速度的偏向角60°,且轨迹的半径为r=Rcot30°R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qv0B=得,B=,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以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出c的电荷量,再以c 电荷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求解.解:设c电荷带电量为Q,以c电荷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a、b对c的合力与匀强电场对c的力等值反向,即:2××cos30°=E•Q所以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故选B.6.对于物理中的重大发现、重要规律、原理,要明确其发现者和提出者,了解所涉及伟大科学家的重要成就.解:A、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故A正确.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很好地解释了磁化现象.故B正确.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不会出现感应电流.故C错误.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楞次定律,即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故D正确.故选ABD7.本题关键是首先根据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卫星需要的向心力,得出卫星的动能随轨解:A、由道半径的减小而增大,然后再根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讨论即可.可知,v=,可见,卫星的速度大小随轨道半径的减小而增大,所以A错误;B、由于卫星高度逐渐降低,所以地球引力对卫星做正功,引力势能减小,所以B正确;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所以卫星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故C错误;D、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引力与空气阻力对卫星做的总功应为正值,而引力做的功等于引力势能的减少,即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变化,所以D正确.故选BD.8.汽车拐弯处将路面建成外高内低,汽车拐弯靠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速率为v c时,靠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摩擦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解:A、路面应建成外高内低,此时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指向内侧,可以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故A正确.B、车速低于v c,所需的向心力减小,此时摩擦力可以指向外侧,减小提供的力,车辆不会向内侧滑动.故B错误.C、当速度为v c时,静摩擦力为零,靠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速度高于v c时,摩擦力指向内侧,只有速度不超出最高限度,车辆不会侧滑.故C正确.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由于支持力和重力不变,则v c的值不变.故D错误.故选AC.律进行分析.9.本题的关键是通过测量小球的动能来间接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然后根据平抛规律以及动能表达式即可求出动能的表达式,从而得出结论.本题的难点在于需要知道弹簧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取弹簧因此为零势面),然后再根据即可得出结论.解(1)由平抛规律可知,由水平距离和下落高度即可求出平抛时的初速度,进而可求出物体动能,所以本实验至少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m、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故选ABC.(2)由平抛规律,由可得联立可得(3)若取弹簧原长为零势面,则弹簧的弹性势能可表示为由可得s=△x,可见若h不变m增加,则斜率减小;若m不变h增加,则斜率会增大.由可知△x的2次方成正比.故答案为(1)ABC (2)(3)减小,增大,210.(1)对照电路图连线即可,注意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2)并联分流电阻电流量程扩大;串联分压电阻电压量程扩大;(3)红正黑负,即电流从红表笔流入,黑表笔流出;(4)根据电路串并联知识列式求解即可.解:(1)对照电路图连线,如图所示;(2)开关S断开时,串联分压电阻电压量程扩大,是电压表;开关S闭合时,并联分流电阻电流量程扩大,是电流表;(3)红正黑负,故表笔A连接负接线柱,为黑表笔;(4)开关S断开时,电压量程为1V,故R2=R V-R g=1000Ω-120Ω=880Ω;故: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电流,电压;(3)黑;(4)1.00,880.11.解:质点所受到电场力的大小为:f=qE,设质点质量为m,经过a点和b点时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v 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设质点经过a点和b点时动能分别为E ka和E kb,则有根据动能定理有,E kb-E ka=2rf 联立解得:;;。
物理模拟测试二一.选择题:(本题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14、15、16、19、20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其他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活动中,为计算弹簧弹力所做功,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拉力在每小段可以认为是恒力,用各小段做功的代数和代表弹力在整个过程所做的功,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下面几个实例中应用到这一思想方法的是( ) A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v at ∆=∆当△t 非常小,v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B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C .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D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来代替物体,即质点1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记录了一些与地球、月球有关的数据资料如表中所示,利用这些数据 来计算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之间的距离s ,则下列运算公式中错误的是( )A .s =c ·t 2B .s =vT2π-R -r C .s =v 2g ′-R -r D .s =3g 0R 2T 24π2-R -16.三个等量点电荷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电性如图所示,A 、B 是底边中垂线上的两点,C 、D 两点在底边上,且与中垂线等距。
用E C 、E D 表示C 、D 两点场强的大小,用A ϕ、Bϕ表示A 、B 两点的电势,则( ) A .EC =ED 、AB ϕϕ< B .EC <ED 、A B ϕϕ> C .E C >E D 、AB ϕϕ> D .EC >ED 、A B ϕϕ<17. 如图所示,一只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10:1,原线圈接入电压为220V ,频率为50Hz的正弦交流电源,一只理想二极管和一个阻值为10Ω的电阻R 串联接在副线圈上.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将R 换成一个阻值大于10Ω的电阻,则电压表读数变大B .电压表的读数为22VC .二极管两端的最大电压为22VD .1min 内电阻R 上产生的热量为1452 J18.如图所示,小球沿水平面通过O 点进入半径为R 的半圆弧轨道后恰能通过最高点P ,然后落回水平面,不计一切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落地点离O 点的水平距离为RB.小球落地时的动能为5mgR/2C.小球运动到半圆弧最高点P 时向心力恰好为零D.若将半圆弧轨道上的1/4圆弧截去,其他条件不变,则小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比P 点高0.5R 19.叠罗汉是一种二人以上层层叠成各种造型的游戏娱乐形式。
2013年湖南省永州市高考物理二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1.关于物理学中的一些研究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采用了理想模型法B.卡文迪许测定引力常量G的数值时采用了微小量放大的方法C.伽利略在利用理想实验探究力和运动关系时采用了等效替代法D.法拉第利用电场线描绘电场是采用了归纳法【答案】B【解析】解:A、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故A错误;B、卡文迪许测定引力常量G的数值时采用了微小量放大的方法,故B正确;C、伽利略在利用理想实验探究力和运动关系时运用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故C错误;D、法拉第利用电场线描绘电场是假想的,故D错误;故选:B.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明确各种科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理想化模型、极限思想等.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的具体应用,要通过练习体会这些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科思想.2.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固定斜面上,现用平行斜面向上的力F推物体,在力F由零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解:对物体受力分析,重力,推力,支持力,及静摩擦力,当F=0时,静摩擦力沿着斜面向上,当F增大,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其摩擦力的大小,先减小再反向增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分别对物体受力分析,通过平衡分析力的变化,根据静摩擦力方向来判定,即可求解.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进行求解,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同时关注静摩擦力的方向变化.3.如图所示,一电容为C的平行板电容器,板间距离为d,板间电压为U.两板间有M、N、P三点,M、N连线平行于极板,N、P连线垂直于极板,M、P两点间距离为L,∠PMN=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容器带电量为UC B.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为ULsinθC.M、P两点间的电势差为LUd D.若将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从M 移到P ,该点电荷的电势能增加了qULsinθd【答案】 D【解析】解:A 、根据电容的定义式C =QU 得电容器的带电量Q=CU .故A 错误; B 、两极板间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E =Ud ,不等于ULsinθ,故B 错误; C 、M 、P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MP =EL sin θ=U d Lsinθ,故C 错误. D 、将带电量为+q 的电荷从M 移到P ,电场力做功W MP =q U MP =qULsinθd,电荷的电势能减小qULsinθd.故D 正确.故选:D .根据电容的定义式C =QU 求出电容器的带电量.两极板间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E =U d.PN 间的电势差小于板间电压U .根据U=E d ,d 是两点间沿场强方向的距离求电势差.将带电量为+q 的电荷从M 移到P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根据电场力做功公式W MP =q U MP 求出电场力做功.本题中涉及电容、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场力做功等多个知识点.公式U=E d 中,d 是两点间沿场强方向的距离,不是两点间的距离.4.2012年6月6日,金星恰好运动到地球和太阳的连线上,如图所示.在地面上看,金星像一个小黑点出现在太阳的一侧,并且慢慢地在几个小时内跨越太阳的圆盘出现在太阳的另一侧,这便是天文学里最罕见的景象之一,被称为“金星凌日”.“金星凌日”每隔N 年才会出现一次,若金星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共面,两轨道均可视为圆形,则金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之比为( ) A.(N N+1)23B.(N−1N)23C.(NN+1)32 D.(N−1N)32【答案】 A【解析】解: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R 金3R 地3=T 金2T 地2 ①“金星凌日”每隔N 年才会出现一次,知 (2πT 金−2πT 地)N=2π ②已知T 地=1年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R 金R 地=(NN+1)23故选:A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金星和地球的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等于公转周期的平方之比,列式求解.本题考查开普勒定律的应用,当然,也可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式求解.5.在地面上方的A点以E1=3J的初动能水平抛出一小球,小球刚落地前的瞬时动能为E2=7J,落地点在B点,不计空气阻力,则A、B两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30°B.37°C.45°D.60°【答案】A【解析】解:设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的动能为E1=3J,所以E1=12mv02=3J,所以物体的速度v0为v0=√2E1m =√6m,物体的末动能E2=7J,根据E2=12mv2=7J,所以物体的速度v为v=√2E2m =√14m,所以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的大小为v y=√v2−v02=√8m,设A、B两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θ=yx =12gt2v0t=gt2v0=v y2v0=2√8m√6m=√33,所以θ=30°,故选A.物体做的是平抛运动,根据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求出A、B两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即可求得夹角的大小.本题就是对平抛运动规律的考查,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求解.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6.如图甲所示,升压变压器原线圈的输入电压U1=240V,输入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输电线的总电阻R=10Ω,通过输电线的电流I=10A,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则()A.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20√2B.升压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2=4800√2VC.用户得到的功率是47k WD.用户电路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50H z【答案】 CD【解析】解:A 、由图乙可知,升压变压器的电流值为200A ,所以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 1n 2=I 2I 1=10200=120.故A 错误;B 、变压器的电压比与匝数成正比,所以升压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 2=n2n 1⋅U 1=201×240=4800V .故B 错误;C 、电路输送的功率为:P 0=U 1I 1=240×200=48k W ,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P 损=I 2⋅R =1000W ,用户得到的功率:P=P 0-P 损=48k W-1k W=47k W .故C 正确;D 、由图乙可知,交流电的周期为0.02s ,所以交流电的频率为f =1T =10.02=50H z .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所以用户得到的交流电的频率仍然是50H z .故D 正确.故选:CD .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可以求得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以及输送的电压.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用户得到的电功率等于输送的功率与损失的电功率的差,提升电压的目的是降低线路的功率损失,从而提高用户得到的功率.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相等,且没有漏磁现象.远距离输电,由于导线通电发热导致能量损失,所以用户得到的电功率等于输送的功率与损失的电功率的差.7.有一个匀强磁场,它的边界是MN ,在MN 左侧是无场区域,右侧是匀强磁场区域,如图甲所示.现在有一个金属线框以恒定速度从MN 左侧进入匀强磁场区域,线框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可能的线框是( )A. B. C. D.【答案】 BC【解析】解: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 v , 设线框总电阻是R ,则感应电流I=ER =BLv R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感应电流先均匀变大,再不变,后均匀变小,由于B 、v 、R 是定值,由上式知I 与有效切割长度成正比,则导体棒的有效长度L 应先均匀变长,再不变,后均匀变短,A、闭合圆环匀速进入磁场时,有效长度L先变大,后变小,但随时间作非均匀变化,故A错误;B、正六边形线框进入磁场时,有效长度L先均匀增大,再不变,后均匀减小,产生的感应电流先均匀变大,再不变,后均匀变小,符合题意,故B正确;C、梯形线框匀速进入磁场时,有效长度L先均匀增加,后不变,最后均匀减小,符合题意,故C正确;D、三角形线框匀速进入磁场时,有效长度L先均匀增加,后均匀减小,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C.由公式E=BL v及欧姆定定律求出电流的表达式,找出各线框进入磁场时电流的变化规律,然后选出与图乙所示图象符合的线框.本题是一道关于感应电流的图象题,熟练应用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公式、欧姆定律、分析清楚图象特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在反恐演习中,中国特种兵进行了飞行跳伞表演.某伞兵从静止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在t0时刻打开降落伞,在3t0时刻以速度v2着地,伞兵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在0~t0时间内加速度不变,在t0~3t0时间内加速度减小B.降落伞打开后,降落伞和伞兵所受的阻力越来越小C.在t0~3t0的时间内,平均速度v>v1+v22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伞兵一直处于失重状态【答案】AB【解析】解:A、在0~t0时间伞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2t0~3t0时间内图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则加速度逐渐减小.故A正确.B、设降落伞和伞兵的总质量为m,所受的阻力为f,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得f=mg+ma,a逐渐减小,则f也逐渐减小.即降落伞和伞兵所受的阻力越来越小.故B正确.C、在t0~3t0的时间内,假设伞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图象为直线,其平均速度为v1+v2,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可知,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于伞兵实际运动的位2移,,故C错误.则平均速度v<v1+v22D、在0~t0时间内加速度向下,属于失重,在t0~3t0时间内加速度向上,属于超重,故D错误;故选:AB速度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不变.根据斜率等于加速度,分析t0~3t0时间内加速度如何变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阻力如何变化.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将在t0~3t0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进行比较,再分析平均速度与v1+v2的大小.2本题根据斜率等于加速度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分析平均速度的大小.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才等于v1+v22.五、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3.如图所示,一绝热容器被隔板K隔开成a、b两部分.已知a内有一定量的稀薄气体,b内为真空.抽开隔板K后,a内气体进入b,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A.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B.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C.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D.气体压强变大,温度不变【答案】B【解析】解:A、绝热容器内的稀薄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传递,Q=0,因而A错误;B、稀薄气体向真空扩散没有做功,W=0,因而B正确;C、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稀薄气体的内能不变,则温度不变,因而C错误;D、稀薄气体扩散体积增大,压强必然减小,D错误;故选B.绝热过程,自由扩散,体积变大,故内能不变,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直接求解.本题主要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及运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气体的温度、压强和体积的判断.七、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5.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P此时刻沿y轴负方向运动,经过0.2s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则()A.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波的周期为0.2sC.波的传播速度为15m/sD.质点Q的振动方程为y=5cos5πt(cm)【答案】CD【解析】解:A、图示时刻P点的振动方向下,比左侧波峰振动早,所以波向左传播,即沿-x方向传播.故A错误.B、由题,位于平衡位置的质点P正向-y方向运动,且经0.2秒质点A再一次经过平衡位置并向+y方向运动,得到P的振动周期为0.4s,即波的周期为0.4s.故B错误;C、由图读出,波长λ=6m.所以v=λT =60.4=15m/s,故C正确.C、Q点的振幅为5cm,ω=2πT=5πrad/s,t=0时刻处于振幅最大处,所以质点Q的振动方程为y=5cos5πt(cm),故D正确.故选:CD.根据P点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由图读出波长.由题,位于平衡位置的质点P正向-y方向运动,且经0.2秒质点P再一次经过平衡位置并向+y方向运动,得到P的振动周期为0.4s,即波的周期为0.4s,再求出波速.根据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可以采用比较质点振动先后的方法:波从振动早的质点向振动迟的质点传播.九、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7.由于放射性元素 93237N p 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已知未被发现,只是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 93237N p 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 83209B i ,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A. 83209B i 的原子核比 93237N p 的原子核少28个中子B. 83209B i 的原子核比 93237N p 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 C.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D.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4次α衰变和7次β衰变 【答案】 BC【解析】解:A 、83209B i 的原子核比93237N p 少10个质子,质子数和中子数总共少28,故83209B i 的原子核比93237N p 少18个中子,故A 错误,B 正确;C 、设83209B i 变为93237N p 需要经过x 次α衰变和y 次β衰变,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则有:93=2x -y +83,4x =237-209,所以解得:x =7,y =4,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BC .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电荷数、质子数以及质量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判断发生α和β衰变的次数.本题考查了原子核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的应用,对于这一重点知识,要注意加强练习.三、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9.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 ,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实验时,每次滑块都从A 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 的时间t ,并测出滑块在A 位置时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L ,就能得到滑块的加速度.(1)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 ,如图乙所示,则d = ______ mm ;(2)改变钩码质量,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 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 ______ 图象.(选填“t 2-F ”、“1t -F ”或“1t 2-F ”)【答案】2.25;1t2-F【解析】解:(1)主尺读数为:2mm,由图知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故遮光条的宽度为:d=2mm+5×0.05mm=2.25mm;(2)由题意可知,该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因此有:v2=2as,其中:v=dt,a=FM,解得:d2 t2=2FML,所以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图象1t2-F.故答案为:(1)2.25;(2)1t2-F.(1)游标卡尺读数结果等于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不需要估读.(2)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出力F与时间t的关系,进而确定哪种关系能做线性图象.常用仪器的读数要掌握,这是物理实验的基础.处理实验时一定要找出实验原理,而涉及图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列出对应的公式,依据公式来判定图象.10.现有以下器材: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r A=0.5Ω),电阻箱R(量程99.99Ω)待测电阻R x,直流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待测),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某探究实验小组设计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用来测定待测电阻的阻值R x、直流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1)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将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线补画完整.(2)测量电阻R x的阻值①将开关S1闭合、开关S2接a,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②保持开关S1闭合,将开关S2接b,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使得电流表的示数也为I1,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4.00Ω,则R x= ______ Ω.(3)测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将开关S1闭合、开关S2接b,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得到若干组R、I的数据(见表),请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1I-R的图象,并根据图象求得电动势E= ______ V,内阻r= ______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次数 1 2 3 4 5 R/Ω 2.0 4.0 6.0 8.0 10.0 I/A 0.59 0.38 0.29 0.24 0.18 A -11.72.63.54.25.4【答案】 4;3.1;2.0 【解析】 解:(1)由原理图可知开关S 2的连接方式,按原理图将各点连接即可;注意连线要接在接线柱上;导线不能交叉;(2)由题意可知,本实验是利用两次分别接电阻箱及待测电阻,若两次电流表示数相等,则说明两电阻相等,故说明待测电阻的阻值为4Ω;(3)由表格中数据利用描点法将各点描在坐标轴中,注意直线应过尽量多的点,如不能,则让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则;故答案如图所示:由原理图可知,电路中只有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故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 I=ER+r+0.5 故1I =r+0.5E +RE由数学知识可知,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等于r+0.5E;图象的斜率表示1E ;由图可知,b =0.8;k =5.6−1.715−3=39120即:E=3.1V (3.0-3.3均可),r =2.0Ω(1.9-2.4均可) 故答案为:(1)如下图所示: (2)4; (3)3.1;2.0(1)由原理图可知,电路中采用了单刀双掷开关,注意开关的接法;(2)由过程可知实验的原理,由原理可得出当电流相等时,电阻箱的读数等于待测电阻的阻值;(3)由表中数据可得出图象,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出关于电流和电阻的表达式,由图象及表达式可得出图象的斜率及截距含;本题中注意理解电路的接法,注意在测电动势和内电阻时电流表内阻是不能忽略的;同时注意根据电路及题目要求列出正确的表达式,是求出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关键.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2.0分)11.高速连续曝光照相机可在底片上重叠形成多个图象.现利用这种照相机对某一家用汽车的加速性能进行研究,图为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三次曝光照片,图中的标尺单位为cm,汽车的实际长度为L=4.2m,照相机每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1.0s,已知该汽车的质量为2.0×103kg,额定功率为80k W,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恒为1.6×103N.(1)试利用图,求该汽车的加速度大小;(2)该型号的汽车以额定功率在此水平路面行驶的最大速度为多少;(3)今测得汽车以额定功率从静止开始加速到108km/h的速度需要12s,求该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答案】解:(1)由图可知,汽车的长度在标尺上是7mm=0.7cm,所以每1cm的标尺的长度表示的实际的长度为:4.20.7=6m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段位移:x1=(2.5-1.5)×6=6m;第二段位移:x2=(3.7-2.5)×6=7.2m由:△x=x2-x1=a•T2a=△xT2=x2−x1T2=7.2−6.01.02m/s2=1.2m/s2.(2)当汽车达到最大速度时,有F=F f=1600N.由P=F v,得v=PF =80×1031.6×103=50m/s.(3)汽车加速的过程中牵引力与阻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Pt−fs=12mv2−0所以:s=Pt−12mv2f=80×103×12−12×2.0×103×3021.6×103=37.5m答:(1)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2m/s2;(2)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50m/s;(3)汽车在12s内的位移是37.5m.【解析】(1)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汽车的加速度大小.(2)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最大,根据阻力的大小得出牵引力的大小,从而根据P=F v求出最大速度的大小.(3)汽车加速的过程中牵引力与阻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即可求出汽车的位移.该题是汽车启动的问题与标尺问题相结合的题目,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的题型,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功率与牵引力的关系,理清汽车的运动规律,知道牵引力与阻力相等时,速度最大.12.如图所示,在x O y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存在着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第二象限内存在沿y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从x轴上坐标为(L ,0)的点M ,沿x O y 平面向第一象限内同时发射若干个质量均为m 、电荷量均为+q 的同种粒子.粒子速度大小不等,方向与x 轴正方向成45°~135°.粒子经过磁场偏转后都垂直射到y 轴上,然后进入第二象限,粒子重力不计.求:(1)y 轴上有粒子穿过的区间长度;(2)最先与最后穿过y 轴的粒子的时间间隔;(3)若发射速度最小的粒子再次回到x 轴时的速度大小恰好等于发射速度最大的粒子的发射速度,匀强电场的场强多大?【答案】解:(1)画出速度最大的粒子运动轨迹,分别如图中蓝线和红线所示,设它们的半径分别为r 1和r 2.根据几何知识得:r 1=r 2=√2L 粒子射到y 轴上离O 最远的点为D ,则OD=r 2+L=(√2+1)L粒子射到y 轴上离O 最近的点为C ,则OC=r 1-L=(√2-1)L故y 轴上有粒子穿过的区间长度为 S=OD-OC=2L .(2)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为T=2πmqB从C 射到电场的粒子最先穿过y 轴,它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为t 1=45°360°T从D 射到电场的粒子最后穿过y 轴,它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为t 2=135°360°T故t 2-t 1=90°360°T=πm 2qB(3)在速度最小的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轨迹如绿线所示,可得其轨迹半径为r 3=L根据r =mv qB ,得最大速度为v 1=√2qBL m 最小速度为v 3=qBLm据题:该粒子再次回到x 轴时的速度大小恰好等于发射速度最大的粒子的发射速度,由动能定理有:q E •L=12mv 12-12mv 32 解得E=qB 2L2m答:(1)y 轴上有粒子穿过的区间长度为2L ;(2)最先与最后穿过y轴的粒子的时间间隔为πm2qB;(3)若发射速度最小的粒子再次回到x轴时的速度大小恰好等于发射速度最大的粒子的发射速度,匀强电场的场强为qB2L2m.【解析】(1)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确定圆心,定出半径,画出运动轨迹,由几何知识求出轨迹半径,并得到y轴上有粒子穿过的区间长度.(2)根据轨迹的圆心角求出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即可求得时间间隔.(3)粒子进入电场做类平抛运动,由动能定理和半径公式结合求解电场强度.本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定圆心,找半径,画出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并运用几何知识求解相关的长度.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4.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弯曲玻璃管A、B两端开口,管内有一段水银柱,右管内空气柱长为39cm,中管内水银面与管口A之间空气柱长为40cm.先将管口B封闭,再将左管缓慢地竖直插入水银槽中,设整个过程温度不变,稳定后右管内水银面比中管内水银面高2cm,大气压强p0=76cm H g.求:(1)稳定后右管内的气体压强p;(2)左管A端插入水银槽的深度h.【答案】解:(1)右管内水银面比中管内水银面高2cm后,右管内的气体长度减小1cm,为38cm.由公式:P0V B0=P B1V B1,代入数据得:P B1=78cm H g(2)左管内的气体的压强:P A1=P B1+2=80cm H g体积为:V A0=40S V A1=L A S 左管比左侧的水银面低:△h=h A1-h A0=h A1-h0=4cm由公式:P0V A0=P A1V A1代入数据解得:左管内的气体的长度:L A=38cm进入左管内的水银的长度:△L=40+1-38=3cm左管A端插入水银槽的深度:h=△h+△L=4+3=7cm答:(1)稳定后右管内的气体压强p为78cm H g;(2)左管A端插入水银槽的深度h为7cm.【解析】(1)以右管内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做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而定律列式求解;(2)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玻意而定律求A的体积,再根据几何关系求解左管A端插入水银槽的深度h.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研究对象,分析清楚气体状态变化过程,选择合适的气体实验定律列式求解.明确B气体初态的压强等于大气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八、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6.如图所示,透明圆柱体的折射率n=√3,横截面的圆心在O 点,半径R=0.2m,AB是它的一条直径.现有一束平行光沿AB 方向射入圆柱体,其中一条光线经过一次折射后恰好经过B 点,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m/s.求:(1)光在该透明圆柱体中的传播速度;(2)这条入射光线在透明圆柱体中传播的时间.【答案】解:(1)光在该透明圆柱体中的传播速度为v=cn =8√3=√3×108m/s(2)设光线P经C折射后过B点,光路如图所示.根据折射定律得n=sinαsinβ=√3①在△OBC中,由几何关系得:α=2β②由①、②得:2cosβ=√3③可得β=30°,α=60°④可得∠ABC=β=30°所以BC=2R cos30°=√3R⑤故这条入射光线在透明圆柱体中传播的时间为t=sv =√3Rv=√3×0.2√3×108=2×10-9s答:(1)光在该透明圆柱体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2)这条入射光线在透明圆柱体中传播的时间为2×10-9s.【解析】(1)根据公式v=cn求光在该透明圆柱体中的传播速度.(2)画出光路图,由折射定律得到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由几何关系也得到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即可求出入射角与折射角,再根据几何知识求解这条入射光线在透明圆柱体中传播的距离s,再由t=sv求时间.对于几何光学问题,首先要正确作出光路图,其次要运用几何知识分析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十、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4.0kg的滑块,滑块左侧是一个四分之一圆弧的光滑轨道.质量m=1.0kg的小球以v0=2m/s的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小球不会冲出滑块的右侧,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与滑块相对静止时滑块的速度大小;。
2013年全国高考题(大纲版)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衍射现象的是( )A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B .通过一个狭缝观察日光灯可看到彩色条纹C .海市蜃楼现象D .日光照射在肥皂泡上出现彩色条纹15.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表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B .空调机在制冷过程中,从室内吸收的热量少于向室外放出的热量C .科技的进步可以使内燃机成为单一热源的热机D .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将使自然界得能量不断减少,形成能源危机16.放射性元素氡(22286Rn )经α衰变成为钋21884Po ,半衰期为3.8天;但勘测表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后,目前地壳中仍存在天然的含有放射性元素22286Rn 的矿石,其原因是( )A .目前地壳中的22286Rn 主要来自于其它放射元素的衰变B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壳中元素22286Rn 的含量足够高 C .当衰变产物21884Po 积累到一定量以后,21884Po 的增加会减慢22286Rn 的衰变进程D .22286Rn 主要存在于地球深处的矿石中,温度和压力改变了它的半衰期17.纸面内两个半径均为R 的圆相切于O 点,两圆形区域内分别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随时间变化。
一长为2R 的导体杆OA 绕过O 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匀速旋转,角速度为ω,t =0时,OA 恰好位于两圆的公切线上,如图所示。
若选取从O 指向A 的电动势为正,下列描述导体杆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8.“嫦娥一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探月卫星,它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200 km 的圆形轨道上运行,运行周期为127分钟。
已知引力常量G =6.67×10–11 N •m 2/kg2,月球的半径为1.74×103km 。
2013年高考物模拟试题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家胡克发现了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间的关系B.牛顿通过想实验证实了物体自由下落时的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无关.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都是在牛顿万有引力的基础上推导出的D.英国物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答案] AD[解析] 伽利略通过想实验证实了物体自由下落时的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无关;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是在观测的基础上发现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比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发现得晚,选项B、错误.2.如图所示,挡板垂直于斜面固定在斜面上,一滑块放在斜面上,其上表面呈弧形且左端最薄,一球M搁在挡板与弧形滑块上,一切摩擦均不计,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拉住弧形滑块,使球与滑块均静止.现将滑块平行于斜面向上拉过一较小的距离,球仍搁在挡板与滑块上且处于静止状态,则与原相比( )A.挡板对球的弹力增大B.滑块对球的弹力增大.斜面对滑块的弹力不变D.拉力F减小[答案][解析] 对M受力分析,挡板对球的弹力F1和滑块对球的弹力F2,在滑块向上移动时两者合力不变,夹角减小,故挡板对球的弹力减小,滑块对球的弹力也减小,A、B错误;用整体法对球和滑块组成的整体分析可知斜面对滑块的弹力不变,又挡板对球的弹力减小,故拉力F增大,正确,D错误.3.阴极射线示波管的聚焦电场是由电极A1、A2、A3、A4形成的,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轴为该电场的中心轴线,P、Q、R为一个从左侧进入聚焦电场的电子运动轨迹上的三点,则( )A.电极A1的电势高于电极A2的电势B.电场中Q点的电场强度大于R点的电场强度.电子在P点处的动能大于在Q点处的动能D.电子从P运动到R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它一直做正功[答案] B[解析]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结合电场线的走向可知电极A2的电势高于电极A1的电势,A错误;由电场线疏密情况可判断电场中Q点的电场强度大于R点的电场强度,B正确;电子由P运动到R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动能不断变大,故电子在P点处的动能小于在Q点处的动能,D正确,错误.4如图所示,距离水平地面高为的飞机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飞机上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0依次从、b、c水平抛出甲、乙、丙三个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均为T,三个物体分别落在水平地面上的A、B、三点,若AB=1、A=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甲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3年福建省高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 设太阳质量为M,某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为T,轨道可视作半径为r的圆.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描述该行星运动的上述物理量满足()A GM=4π2r3T2 B GM=4π2r2T2C GM=4π2r2T3D GM=4πr3T22. 一束由红、紫两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三棱镜.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复色光经三棱镜分离成两束单色光的是()A B C D3. 如图,实验室一台手摇交流发电机,内阻r=1.0Ω,外接R=9.0Ω的电阻。
闭合开关S,当发电机转子以某一转速匀速转动时,产生的电动势e=10√2sin10πt(V),则()A 该交变电流的频率为10HzB 该电动势的有效值为10√2VC 外接电阻R所消耗的电功率为10WD 电路中理想交流电流表A的示数为1.0A4. 如图,t=0时刻,波源在坐标原点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开始振动,振动周期为0.4s,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形成沿x轴正、负两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6时波形的图是()A B C D5. 在国际单位制(简称SI制)中,力学和电磁学的基本单位有:m(米)、kg(千克)、s (秒)、A(安培),电压的单位V(伏特)用上述基本单位可表示为()A m2⋅kg⋅s−4⋅A−1B m2⋅kg⋅s−3⋅A−1C m2⋅kg⋅s−2⋅A−1D m2⋅kg⋅s−1⋅A−16. 如图,矩形闭合线框在匀强磁场上方,由不同高度静止释放,用t1、t2分别表示线框ab 边和cd边刚进入磁场的时刻。
线框下落过程形状不变,ab边始终保持与磁场水平边界OO′平行,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
设OO′下方磁场区域足够大,不计空气影响,则下列哪一个图像不可能反映线框下落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A B C D二、解答题7. 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甲):(1)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填选项前字母)A 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B 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C 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2)图乙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选取O、A、B、C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8. 硅光电池在无光照时不产生电能,可视为一电子元件.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甲电路,给硅光电池加反向电压(硅光电池负极接高电势点,正极接低电势点),探究其在无光照时的反向伏安特性.图中电压表的V1量程选用3V,内阻为6.0kΩ;电压表V2量程选用15V,内阻约为30kΩ;R0为保护电阻;直流电源电动势E约为12V,内阻不计.①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连接成完整电路.②用遮光罩罩住硅光电池,闭合开关S,调节变阻器R,读出电压表V1、V2的示教U1、U2.(ⅰ)某次测量时,电压表V1示数如图丙,则U1=________V,可算出通过硅光电他的反向电流大小为________mA(保留两位小数).(ⅱ)该小组测出大量数据,筛选出下表所示的9组U1、U2数据,算出相应的硅光电池两端反向电压U X和通过反向电流I X(表中“-”表示反向),并在坐标纸上建立I x−U x坐标系,标出了与表中前5组U x、i x数据对应的5个坐标点.请你标出余下的4个坐标点,并绘出I x−U x 图线.I x/mA−0.00−0.00−0.01−0.02−0.04−0.07−0.12−0.19−0.29 (ⅲ)由I x−U x图线可知,硅光电池无光照下加反向电压时,I x与U x成________(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9. 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绳上端悬挂于O点,下端系一质量m=1.0kg的小球.现将小球拉到A点(保持绳绷直)由静止释放,当它经过B点时绳恰好被拉断,小球平抛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点.地面上的D点与OB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绳长L=1.0m,B点离地高度H= 1.0m,A、B两点的高度差ℎ=0.5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影响,求:(1)地面上DC两点间的距离s;(2)轻绳所受的最大拉力大小.10. 质量为M、长为√3L的杆水平放置,杆两端A、B系着长为3L的不可伸长且光滑的柔软轻绳,绳上套着一质量为m的小铁环。
云南省2013年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物理试卷第I 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在研究电场和磁场时,用公式q F E =定义电场强度,用公式IL F B =定义磁感应强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q F E =中,q 为产生该电场的电荷B .q F E =只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C .IL F B =表明磁感应强度B 与电流I 的大小成反比D .ILF B =中磁感应强度B 与电流I 、导线长度L 均无关2.一物块从t =0时刻开始受外力作用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所受的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在0~5s 内物块()A .2秒末速度最大B .3秒末离出发点最远C .4秒末回到出发点D .5秒末回到出发点3.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分别从半圆轨道顶端和斜面顶端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同时水平抛出,已知半圆轨道的半径与斜面的竖直高度相等,斜面底边长是其竖直高度的2倍.若小球a 能落到半圆轨道上,小球b 能落到斜面上,则()A .b 球一定先落在斜面上B .a 球一定先落在半圆轨道上C .a 球可能先落在半圆轨道上D .a 、b 不可能同时落在半圆轨道和斜面上4.如图所示,A 、B 、C 、D 为真空中矩形图形的四个顶点,AB 长为3cm ,BC 长为4cm ,在矩形顶点A 、B 、C 三处各放置一个点电荷q A 、q B 、q C ,其中q A 、q C 为负电荷,q B 为正电荷.已知它们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q A :q B :q C =64:125:27,点电荷q A 产生的电场在D 处的场强大小为E .则D 处的合场强大小应为()A .1.25EB .2EC .0D .2.5E 5.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一端系在竖直放置、半径为R 的光滑圆环顶点P ,另一端连接一套在圆环上且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位于A 点,此时弹簧处于原长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之后小球由静止沿圆环下滑,小球运动到最低点B 时速率为v ,此时小球与圆环之间压力恰好为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小球过B 点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R v m mg 2+B .小球过B 点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2(R k C .从A 到B 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D .从A 到B 的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小球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6.我国于2013年12月发射了“嫦娥三号”卫星,该卫星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 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行的周期为T ;卫星还在月球上软着陆.若以R 表示月球的半径,忽略月球自转及地球对卫星的影响.则()A .“嫦娥三号”绕月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为224T R πB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TRh R R 3)(2+πC .物体在月球表面自由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2232)(4T R h R +πD .由于月球表面是真空,“嫦娥三号”降落月球时,无法使用降落伞减速7.如图所示,一轨道的倾斜部分和水平部分均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且磁场方向都与轨道平面垂直,水平轨道足够长.一质量为m 的水平金属棒ab ,从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运动过程中金属棒ab 始终保持与轨道垂直且接触良好.金属棒从斜轨道转入水平轨道时无机械能损失.关于ab 棒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8.水平桌面上从上到下整齐地叠放着1、2、3、4四本完全相同的物理课本,已知课本与课本之间、课本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现用手指压住课本1,并将课本1水平向右移出(课本与手指之间无滑动).则()A .手与课本1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课本1与课本2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B .如果手指力量足够大,课本2也可能向右滑动C .课本1、2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等于课本2、3之间的摩擦力大小D .课本4对课本3的摩擦力方向与手指的运动方向相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9.(6分)(1)实验中所用多用电表有×1、×10、×100、×1K 四个倍率,其刻度盘如图所示,则应该选择倍率比较合理.(2)以下给出的是实验中进行的部分操作步骤,合理顺序应为.(填各步骤的字母序号)A .将两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对准刻度盘上欧姆档的零刻度,断开两表笔B .将两表笔分别连接到被测电阻的两端,读出R x 的阻值后,断开两表笔C .将选择开关转到欧姆档合适的倍率上D .将选择开关置于“OFF ”档或交流电压量程最大档.10.(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
高三总复习物理测试--综合3(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高中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卢瑟福发现了电子B.安培首先发现了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C.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研究得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楞次定律D.伽利略通过对理想斜面的研究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热量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D.热量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气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水很难被压缩,这一事实说明水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的斥力C.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D.布朗运动现象说明悬浮小颗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结合图片中交代的情景及数据,以下判断错误的是()利比亚战场机枪开火 100km/h紧急刹车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 13秒07!刘翔力压奥利弗获得冠军A.位于点燃火药的枪膛中的子弹的速度、加速度可能均为零B.轿车时速为100km/h,紧急刹车距离为31米(可视为匀减速至静止),由此可得轿车刹车阶段的加速度为a=12.5m/s2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的加速度可能为零D.根据图中数据可求出刘翔在110m栏比赛中通过全程的平均速率为v=8.42m/s5.如图,木块放在木板AB上,B端固定,现使木板从水平面绕B端逆时针缓慢转动, 木块开始相对木板静止,后沿木板下滑,在此过程中()A.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B.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逐渐增大C.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逐渐增大D.木块对木板的压力逐渐增大6.一辆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一定做匀加速运动 B.汽车一定做匀速运动C.汽车的速度越大,牵引力越大 D.汽车的速度越小,牵引力越大AB7.如图所示,某同学通过滑轮组将一重物缓慢吊起的过程中,该同学对绳的拉力将(滑轮与绳的重力及摩擦不计)( )A .越来越小B .越来越大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8.如图,a 、b 、c 为电场中同一条电场线上的三点,ac =cb 。
2013年高考物理全国卷2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II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
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
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A B CD【答案】C15.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 的作用,F 平行于斜面向上。
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 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aFOaFOaFOaFOFF 1和F 2(F 2>0)。
由此可求出A .物块的质量B .斜面的倾角C .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C .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 【答案】C16.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 、电阻为R 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 (d >L )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体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t=0时导线框的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
下列v-t 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A BC D 【答案】D17.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的横截面的半径为R ,磁场方向垂直横截面。
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以速率v 0沿横截面的某直OtvOtv Otv Otv dL径射入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60°。
不计重力,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A .qRmv 330B .qRmv 0C .qRmv 03D .qRmv 03 【答案】A18.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 、b 和c 分别位于边长为l 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 、b 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 ,c 带负电。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时
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匀变速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匀变速运动就是指匀变速直线运动
B.匀变速运动的轨迹一定不是曲线
C.匀变速运动的轨迹可能是曲线
D.匀变速运动是指加速度不变的运动,轨迹可能是直线
【答案】CD
【详解】匀变速运动就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包括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如果加速度和初速度的方向有夹角,物体的运动轨迹为曲线,如平抛运动;如果加速度和初速度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物体的运动轨迹为直线.
2.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度从8m/s匀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为1s,按规定速率为8m/s的汽车刹车后位移不得超过5.9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是否符合规定()
A.位移为8m,符合规定
B.位移为8m,不符合规定
C.位移为4m,符合规定
D.位移为4m,不符合规定
【答案】C
【详解】由公式x=
v v
2
t得x=4m<5.9m,所以该刹车试验符合规定,
选项C正确.
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是x,它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答案】选A、B、C.
【详解】如图所示,
物体由A沿直线运动到B,C点为AB的中点,速度为v1,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到B的中间时刻应在C点左侧,有v1>v2,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到B的中间时刻应在C点右侧,仍有v1>v2,故A、B正确,D错误;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位置恰在中点C处,有v1=v2,
C正确.
4.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
A.1∶22∶32,1∶2∶3
B.1∶23∶33,1∶22∶32
C.1∶2∶3,1∶1∶1
D.1∶3∶5,1∶2∶3
【答案】选B.
【详解】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等时间位移的比是1∶3∶5∶…∶(2n-1),2 s通过的位移可看成第2 s与第3 s的位移之和,3 s通过的位移可看成第4 s、第5 s与第6 s的位移之和,因此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为1∶8∶27,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4∶9,故选B.
5. 1971年7月26号发射的阿波罗—15号飞船首次把一辆月球车送上月球,美国宇航员科特驾驶月球车行驶28千米,并做了一个落体实验:在月球上的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羽毛和铁锤,如图所示,出现的现象是( )
A.羽毛先落地,铁锤后落地
B.铁锤先落地,羽毛后落地
C.铁锤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为9.8 m/s2
D.铁锤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落地
【答案】选D.
【详解】由题图可知铁锤和羽毛同时落地,在月球上两物体只受到由于月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因此重力加速度不等于9.8 m/s2,故选
D.
6.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 )
A.20 m
B.24 m
C.25 m
D.75 m
【答案】选C.
【详解】由Δs=aT2得a=2 m/s2,由得v0=10 m/s,汽
车刹车时间故刹车后6 s内的位移为C对.
7.一个小球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s 后到斜面底端B点,并开始在水平地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9s停止于C点,如图所示,设小球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则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距离与水平面上的运动的距离之比是()
A.1:1
B.1:2
C.1:3
D.3:1
【答案】C
【详解】由题意知,小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在BC段上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设为v,则AB段上距离s1=v t1=3v,BC段上距
度,因此有
0v
s2s
,v
t2t
+
==
,B正确,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由平均速度求解最简便.
9.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的大国,节约能源刻不容缓.设有一架直升机以加速度a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起飞,已知飞机在上升过程中
每秒钟的耗油量V0=pa +q(p 、q 均为常数).若直升机欲上升到某一定高度处,且耗油量最小,则其加速度大小应为
( )
A .p/q
B .q/p p +q p +q
B .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为34 m
C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2hn2t2
D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2h n -1 2t2
【答案】D
【详解】设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Δt ,此即每滴水下落的运动
时间Δt =t n -1
,又因为h =12gΔt2,则g =2h Δt2=2h n -1 2t2.注意,人耳距水龙头及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对测量都没有影响,故选项D 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在竖直的井底,将一物块以11 m/s 的速度竖直地向上抛出,物块冲过井口时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1 s 内物块的位移是4 m ,位移方向向上,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2,求:
(1)物块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
(2)此竖直井的深度.
【答案】 (1)1.2 s (2)6 m
【详解】(1)设被人接住前1 s 时刻物块的速度为v ,则有:
即解得v=9 m/s. 则物块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用总时间为
(2)竖直井的深度为
12. 在北京奥运会上,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 m 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 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从离开平台到手接触水面,运动员可以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为多长?在
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运动员可视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取g=10 m/s2.
1
2gt2
故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t为t=t1+t2=1.7 s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的答案为1.7 s
解法2:运动员的整个运动过程为竖直上抛运动,设总时间为t,由于运动员入水时位于跃起位置下方10 m处,故该过程中位移为x=
-h,即:
x=v0t-1
2gt2=-h
其中v0=3 m/s
代入数据得:5t2-t-10=0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