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安徽旅游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30.37 MB
- 文档页数:35
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俗的不同(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种类形成规模变化分布功用天然旅游资本天然构成的天然事物和现象一般教大一般比较缓慢野外较多人文旅游资源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一般较小一般比较迅速居民地较多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健身旅游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迹、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天文奇迹、构景地貌、天然灾害遗址、天然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保护区等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示例5、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二、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天下天然文明遗产”的名称与分布遗产性质天下天然遗产遗产项目及所在省级行政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黄龙风景胜景区--四川长城——八达岭--北京长城——山海关--河北长城——嘉峪关--甘肃莫高窟---甘肃秦始皇陵及戎马俑坑---陕西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云南武陵源风景胜景区---湖南明清故宫——北京--北京明清故宫——沈阳---辽宁平遥古城--山西苏州古典园林--江苏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布达拉宫历史区---西藏丽江古城----云南明清皇家寝陵—明十三陵、明孝陵--北京明清皇家寝陵—明显陵--湖北明清皇家寝陵——清东陵、清西陵-河北明清皇家寝陵—盛京三陵--辽宁天下文明与自然遗产泰山—山东黄山--安徽颐和园--北京天坛---北京曲阜孔林、孔府、孔庙--山东大足石刻--重庆青城山——都江堰--四川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龙门石窟---河南云冈石窟---山西庐山国家公园--江西高句丽王城、XXX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武夷山---福建3、联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本开发前提评判的基本内容1.旅游资本的游览价值(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安徽地理知识点总汇高二安徽地理知识点总汇安徽位于中国东部,地处华东地区。
以下是关于安徽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高二学生学习地理有所帮助。
一、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东临江苏省,南接浙江省,西毗湖北省,北接河南省和山东省。
全省总面积近14.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内陆省份之一。
二、地形地貌安徽地势复杂多样,境内主要分为山区、平原和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
南部为丘陵和山地,中部为平原和河谷,北部为山地和盆地。
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黄山、天柱山等山峰较为著名,同时还有长江、淮河等重要河流经过。
三、气候特点安徽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湿热,冬季寒冷。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夏季温度较高,中部平原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
降水分布不均匀,南部较多,北部相对较少。
四、自然资源安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铜矿、硫矿等矿产资源。
此外,境内水力资源和土壤资源也相对较为丰富,为农业和能源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五、旅游资源安徽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省份之一,拥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山,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山之一,以其奇特的地理地貌和秀美的山水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
除此之外,九华山、庐山、宏村、西递等旅游景点也备受游客喜爱。
六、经济发展安徽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强省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安徽省发展迅猛。
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安徽以制造业为主导,汽车、电子、冶金等行业都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此外,农业也是安徽的支柱产业,主要农产品有稻谷、小麦、棉花、油菜籽等。
综上所述,安徽是一个地理特征多样、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的省份。
希望以上地理知识点对高二学生学习安徽地理有所帮助。
关于安徽旅游近5年参考文献引言•安徽旅游的发展背景•文章的目的和结构安徽旅游的现状分析1. 安徽旅游资源•地理位置优势•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人文景观2. 安徽旅游业发展概况•近年来安徽旅游的发展趋势•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的增长情况•旅游业对安徽经济发展的贡献安徽旅游的亮点与问题1. 旅游亮点•黄山1.黄山的地理特点和自然景观2.黄山旅游的发展和推广措施3.黄山旅游的影响和效益•徽派文化1.徽派文化的历史和特点2.徽派文化在旅游中的体现3.徽派文化对安徽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安徽古村落1.安徽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2.安徽古村落旅游的推广和发展3.安徽古村落对当地经济的促进效应2. 旅游问题与挑战•旅游设施不完善•旅游交通不便•旅游基础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旅游品质和旅游安全问题安徽旅游的发展策略与建议1.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提升旅游接待设施•加强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2. 推进旅游产品创新和升级•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和线路•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服务品质3. 加强旅游营销和宣传•提升安徽旅游品牌形象•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宣传活动•加强互联网旅游推广和营销4. 加强旅游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旅游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提升旅游监管能力•加强旅游企业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督结论•安徽旅游近5年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安徽旅游的亮点和问题•发展安徽旅游的策略和建议参考文献•引用的参考文献列表。
高考安徽地理知识点一、地理位置及地势安徽位于中国东部,东临江苏省和浙江省,南界江西省,西邻湖北省,北接河南省。
它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古老的华北大地板块之间,地势东高西低,多山地。
二、地貌景观1. 大别山安徽境内的大别山是中国南方一个重要的山脉,西起湖北,东至江苏,纵贯安徽北部。
大别山是中国五大山脉之一,山势雄伟,山峰数不胜数,有不少世界级自然遗产和国家地质公园。
2. 小浪底小浪底位于长江中下游,是以其壮观的险滩和峡谷而闻名。
这里的水流湍急,峡谷险峻,形成了迷人的自然景观。
小浪底也因此成为自然风光带的代表之一。
3. 九华山九华山位于安徽南部,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名山之一。
它是九岭山脉的脊梁,海拔高达1298米。
九华山风景秀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旅游胜地。
三、气候特点安徽气候呈东南亚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均气温约为15-17摄氏度。
四、水文地貌安徽是水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众多湖泊和河流。
其中六安、芜湖、淮北是安徽最大的三个湖泊,而长江是安徽最重要的河流。
五、农业特色安徽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作物种植。
安徽的农业特色主要集中在大米、小麦、茶叶、棉花、瓜果等方面。
六、工业经济安徽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以制造业为主要区域经济,尤其是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
安徽的工业发展日益壮大,成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引擎之一。
七、旅游资源安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著名的黄山风景区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山之一,以其壮丽的山峰、云海、温泉而闻名世界。
此外,安徽还有徽州古城、九华山、庐山等众多旅游景点,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结语安徽作为一个地理资源丰富的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它的地势、气候、水文地貌以及农业和工业经济特色,都为我们了解和认识这个地区提供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安徽的地理特点,并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地理之安徽省解析3篇初中地理知识点:安徽省的旅游与生态环境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
后因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于天宝六年改为“黄山”。
明朝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登临黄山,赞叹说: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有人评黄山有“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秀”。
并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1982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黄山被评选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且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1990年12月黄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一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3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安徽省的旅游与生态环境:1、丰富的旅游资源: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2、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寿县、歙(shè)县、安庆;3、名山: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琅琊山。
4、环境问题:水污染、酸雨、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5、“生态省”建设:2023年确立“生态省”建设战略。
初中地理知识点:安徽省的工业、交通与城市合肥:合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省会,因淝、施二水交汇而得名,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交通中心,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
安徽省的工业、交通与城市的知识扩展1、矿产:煤(淮南、淮北)、铁(马鞍山)、铜(铜陵)、硫和明矾石。
2、工业:淮南、淮北煤炭工业基地,铜陵、马鞍山冶金工业中心。
目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推进阶段,汽车等工业发展迅速。
3、对接“长三角”的综合交通体系:铁路是主体,主要有南北向的京沪线、京九线-阜淮线-淮南线-皖赣线、合九铁路(合肥-九江),东西向的陇海线、宁铜线、宁西线(南京-西安)。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以黄山为例1、描述黄山的地理位置及其对黄山旅游的影响。
黄山山脉东起绩溪县的大嶂山,西接黟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
东邻浙江,南连江西,北与宣城、池州两市接壤。
是长江与钱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具体位于东经118°1' 度,北纬30°1' ,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5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风景区153平方公里。
影响: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局部地形对气候起主导作用,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形成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
因此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宜。
春(3-5月)观百花竞开,松枝吐翠,山鸟飞歌;夏(6-8月)观松、云雾及避暑休闲;秋(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自然景色;冬(12-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松。
交通:铁路:皖赣铁路线贯通黄山市全境;水路:黄山的北面是长江,长江上游的省份如四川、湖北,可以乘坐江轮经水路来黄山,乘船到贵池上岸,再乘汽车来黄山;公路:黄山周边的大中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芜湖都有直达的汽车班次往来黄山。
交通较便利。
2、你怎么理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五岳回来就被五岳的景色所吸引而不再去看别的山的景色了而从黄山回来更会被黄山的气势美丽的景色所折服因此不会在关注五岳了3、黄山为什么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自然方面: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
黄山群峰林立,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最高峰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令人叹为观止的的立体画面。
文化方面: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
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安徽考察总结一、背景介绍安徽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华东地区。
这次考察是对安徽省的一次全面了解和总结,旨在探讨安徽省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二、地理特点2.1 地理位置安徽位于中国的东部,东临江苏、浙江,南接江西,西连湖北,北靠河南。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2 地形地貌安徽地形复杂多样,有大别山、黄山、皖江平原等地貌类型。
山地和平原地区分布广泛,为安徽的地理特点之一。
2.3 气候条件安徽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有所差异。
三、历史文化3.1 历史沿革安徽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自古以来,安徽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长时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安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
3.2 文化传统安徽的文化传统丰富多样,有徽派文化、黄梅戏、皖剧等独特的艺术形式。
安徽的文化传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3.3 名人名城安徽是众多历史名人的故乡,如文天祥、李时中、毛泽东等。
安徽还有许多历史名城,如合肥、黄山、宣城等,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四、经济发展4.1 经济概况安徽省经济发展迅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
安徽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导,同时也发展了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4.2 产业结构安徽的产业结构多元化,涵盖了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纺织等多个行业。
安徽还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4.3 区域发展差异安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
沿江地区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快速,而山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区域发展的均衡性。
五、教育与科技5.1 教育体制安徽的教育体制完善,拥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安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2 科技创新安徽注重科技创新,大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安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