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9.湘教初中化学九上《3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word教案 (3)
- 格式:doc
- 大小:655.50 KB
- 文档页数:7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授课内容:专题3 物质的构成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一课时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性质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2.知道原子、分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会用相对原子质量;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5.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化方法;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微粒的运动、微粒间有空隙的微观想象的形成;能用微粒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难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能用微粒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导入课题:通过看一组图片,引入新课,这组图片告诉大家,宏观物质不管有多么遥远,他们的体积有多么的巨大,他最终都是由微粒构成的。
由此得出结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虽然很小,但真实存在,仍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那么,这些微粒又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探究实验:1、白花变红花(浓氨水与酚酞试液反应)教师用自制教具进行演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
实验现象:集气瓶中的白花变成了红花实验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教师结合生活实际现象进行分析:校园内的桂花香讨论:微粒运动的快慢又跟什么有关呢?举例分析:夏天洗的衣服和冬天洗的衣服,晾晒在外,哪种情况下衣服干得快些?分析其原因。
从而得出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越快。
生活实例:一箩马铃薯和一箩大米混合,是否还有两箩筐?从而引出探究活动:水和酒精的混合实验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等于100ml吗?(1)水和酒精的混合实验教师用自制教具演示实验(同时请几个学生一起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理解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安排在学习空气、氧气等宏观物质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经验,通过观察、实验来了解分子基本性质为突破口,进而通过度析化学变化过程的本质,初步得出分子、原子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前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以探究物质的性质为主,比较直观,学生也比较感兴趣,接下来要学习的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以往的其他学科中都接触过度子和原子。
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
因为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理解分子、原子等微观微粒的特征。
3.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过程方法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感知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通过探究实验,对比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相关性质。
3.逐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通过建立微观模型图的方法,模拟分子的构成、扩散,分析宏观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宏观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微观粒子运动和变化的体现”的观点。
3.培养抽象思维水平、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水平。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2.教学难点:形成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想象,以及微观分析宏观物质性质的意识与水平。
五、教学准备1.媒体资源使用:电子白板、希沃授课助手、实物投影仪2.实验准备:药品:浓氨水、酚酞溶液、水、香水、仪器:分子模型、25mL烧杯3个、1000mL烧杯1个、注射器2个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比如:为什么墙外开花墙内香?为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为什么湿衣服在太阳下容易被晾干?为什么樟脑丸放在衣柜里一段时间后不见了?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他们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观察到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构成,这些微观粒子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子、原子等,所以说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知道分子和原子的区成的。
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一般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等分。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也是用化讨论:对于这种现象,利用汤姆生的原子理论是无法解释的,因此作为汤姆生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检测题一、选选试试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间有间隙,原子间无间隙D.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主要看构成物质的()A.分子中原子的种类是否相同B.分子种类是否相同C.分子大小是否相同D.分子质量是否相同4.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B. 同种原子内的质子数相同C. 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原子D. 原子是最小的微粒5.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跟原子比较体积很小,但却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质量。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②④⑥B . ②③⑥C .①③⑤D .①④⑤ 6.据中央电视台2001年6月3日在云南抚仙湖底古城考古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
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中子数为6 B. 质子数为6 C .电子数为6 D .中子数为8 7.下列符号表示阳离子的是( )8.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 ( ) A .质子数和中子数B .中子数和电子数 C .质子数和电子数D .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9.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D. 海绵能吸水10.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s )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 )A. 氧分子的不规则运动B. 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C. 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 D . 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11.”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气的是( )12.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上,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使用了后患无穷的贫铀炸弹. 其中含有23892U ,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质子数为92,则23892U 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 )A. 238 B. 92 C. 146 D. 33013.核电荷数取决于 ( )A.原子核的大小 B .原子核内质子数C.原子核内中子数D.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14.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还能再分 B .原子均有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C.原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15.有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7个中子和6个质子,它们不相等的是 ( )A.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 C .原子的质量 D.原子所带电量 二、填填试试1.右图为某种原子的结构模型图。
主题: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化学研究的基础;b.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及其在物质的转化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a.具备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b.具备文献阅读和网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a.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b.培养对科学实验的方法和规律的尊重和重视。
二、教学重难点: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化学研究的基础;2.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及其在物质的转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多媒体设备;2.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3.电子杂志、科学论文等相关文献资料。
四、教学过程:学习环节一:导入(10分钟)1.引入问题:我们平时常用什么工具来观察微粒?2.通过学生回答导入知识点:微粒在构成物质中的重要性。
学习环节二:自主探究(25分钟)1.学生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铜粉的微粒。
2.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铜粉的微粒是否均匀?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如何?3.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否存在差异?它们的性质有何特点?学习环节三:理论知识(30分钟)1.通过PPT课件介绍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和分类,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2.结合PPT中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环节四:案例学习(20分钟)1.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在电子杂志、科学论文等在线资源中选择一个案例研究微粒在其中一种物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并简要总结它的结果和启示。
2.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和展示。
学习环节五:课堂讨论(15分钟)1.引导学生从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水在冰冻时膨胀?为什么金属能够导电?2.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理论解释。
学习环节六:小结与延伸(10分钟)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复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并进行小测验。
2.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实验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和应用所学知识。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型互动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2.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2.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
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 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3.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课前准备实验器材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
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
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答:不能。
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
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必然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现出来的。
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答:在水的作用下,构成蔗糖和食盐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
同样是微粒,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说明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总结: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1.物质可以再分;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演示] 氨气微粒的运动
现象是甲溶液变红色。
现象解释是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2:在烧杯C中重新配制甲溶液。
在烧杯B中加入 3~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两个烧杯罩在一起。
现象是甲溶液变红色。
现象解释是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气微粒不断运动,并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溶液变红。
实验3:在烧杯B中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重复实验2的操作。
观察现象为溶液不变色。
结论和解释为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小结]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过渡] 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在一起还是 100 mL 吗?
探究点三:微粒之间有空隙
1.[现象分析]
(1)水与水、酒精与酒精同种物质相互混合时,因为同种微粒之间的空隙相同(一定的),所以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
(2)酒精与水混合时,由于不同微粒之间空隙大小
不同,所以有部分的酒精微粒扩散到水微粒之间,
也有部分的水微粒扩散到酒精微粒之间,如此相互扩散,使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实验结论]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是相同的,
不同种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是不同的。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教案标题: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目标:1. 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常见物质的微粒组成。
3. 理解微粒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或黑板、粉末状物质样本、显微镜。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实验本。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投影仪或黑板上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例如水、盐、糖等,并问学生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构成单位是什么,启发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探究。
探究:1.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描述一些粉末状物质的性质,例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2.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物质的微粒,记录观察结果,并讨论不同物质的微粒特征。
3. 教师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微粒结构图,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物质的微粒组成。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共同特征,例如微小、不可再分等。
2. 学生自主完成一份笔记,总结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和组成。
拓展:1.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常见物质进行进一步研究,探究其微粒的特征和组成,并制作一份小组报告。
2.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微粒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例如溶解、燃烧等,并记录实验结果。
评价:1. 学生完成一份书面作业,回答与构成物质的微粒相关的问题。
2.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价其对微粒性质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深入理解微粒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研究更复杂的物质,例如化合物的微粒组成。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单元3 构成物质的微粒【学习目标】1.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原子、分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4.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5.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6.能正确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7.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运动、分子间有空隙的微观想象的形成;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难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能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多媒体为辅【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用具】硫酸铜浓氨水酚酞试液酒精注射器玻璃棒烧杯滤纸条红墨水量筒胶头滴管【教学流程】创设学习情景→前提测评→实验探究→讨论、交流与表达→思维训练→学生课堂小结。
达成学习目标1.2.3,分三步完成:A.情景导入 B.教师引导,进行探究,达成目标1.2.3 C.巩固目标1.2.3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A.教师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学生阅读学习目标→学生看书讨论→做前提测评练习题[创设情景]教师在教室里喷洒香水[提出问题]为什么能闻到香味?[引入课题][板书]单元3 构成物质的微粒展示学习目标布置做前提测评练习题1.思考问题2.阅读教学目标3.做前提测评练习题激发兴趣学生置身于特定背景的学习情景中,被生动的实验所吸引,获得情感的激发,顺利切入主题内容的学习。
知道学习要求,有的放矢[设问]世界是由物质组讨论、猜想B.教师提示→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教师指导,得出结论→达成目标1.2.3。
成的,五彩缤纷的物质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让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去探求和发现物质内部肉眼看不见的秘密吧。
相信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质,能帮助我们揭开许多不解之谜。
活动与探究:物质的微粒性指导学生实验探究[板书]一、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讲解〕许多实验表明,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人们已经发现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的,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氧气等;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如铁、金刚石等;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如食盐、硝酸钾等;看课本第35页图2-11第一图,说明:分子、原子等是真实存在的。
[设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基本性质?活动与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性质学生动手看书P34-P35探究实验1:(1)用放大镜观察一块硫酸铜晶体;(2)将硫酸铜晶体碾碎后,再用放大镜观察;(3)将碾碎的硫酸铜晶体溶于水中,再用放大镜观察;(4)将(3)所得溶液加水稀释后,观察稀释后溶液的颜色。
猜想思考、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硫酸铜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看课本第35页图2-11第一图看课本第38页图2-13阅读课本第38页倒数第二段得出结论:分子、原子、离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掌握科学探究的初步方法,学会合作、交流。
引领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布下的悬念为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微粒性,埋下线索。
强化观察分析能力,为局部探究。
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初步建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的观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掌握科学探究的初步方法,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板书]二、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性质。
〔提出问题〕分子、原子、离子能用肉眼看见吗?说明它们的大小是怎样的? 推测一:构成物质的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板书〕1.构成物质的分子等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提示]看课本第35页图2-11〔提出问题〕蓝墨水滴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能闻到浓郁的花香?推测二:构成物质的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指导实验〔引导思考〕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能提出假设吗?这说明什么?指导学生得出结论:〔板书〕2.构成物质的分子等微粒在不停的运动假设猜想、讨论探究实验2:构成物质的分子等微粒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分为两个大组)一组:在小烧杯A中加入20 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小烧杯B中加入20 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会,观察有什么现象。
二组:在滤纸条上分别滴三滴酚酞试液,把该滤纸条放入试管,再在试管口放上滴有浓氨水的棉花,过一会,观察有什么现象。
思考问题,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分子等微粒是不停的运动着的。
假设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3:在两只烧掌握科学探究的初步方法,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该环节通过有趣的开放性实验和问题思考、讨论、争论达到思想的碰撞,激发新思维。
通过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联系,促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培养良好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开放的问题设计使学生能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达到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
掌握科学探究的初步方法,学会合作,交流,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种较大的分子之间的空隙里了,所以表现为两种互不反应的物质混合在一起体积减小了。
〔板书〕4分子等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引导思考〕不同状态的物质的分子间的空隙是否一样大呢?分子间的空隙可不可以改变呢?指导学生探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单元3 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性质1.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2.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在不断地运动;3.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的运动速度和温度有关;4.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期末学生评语选粹◆品学皆优◆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你文静温和,大家都愿意和你一起玩。
上课时你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每次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令老师感到非常满意。
每次的值日工作你都能出色地完成。
如果你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将会是老师、家人、同学的骄傲!◆朴实无华◆你是一个朴实的孩子。
你脚踏实地、勤奋好学,但是你也要知道学习不靠死记硬背,而要讲究方法。
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不要羞于开口,要多问,多思考,多练习。
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善良懂事◆善良的孩子最让人欣赏,恰好你就是;乐观的孩子最惹人喜爱,恰好你也是;懂事的孩子最值得称赞,恰好还是你。
课堂上,你总是专心致志,从你高举的手中,老师看到了你的自信。
翻开你的作业本,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望你再接再厉,创造一个更辉煌的明天!◆顽皮好动◆你是一个非常聪明、机灵还有点调皮的孩子。
这半个学期以来,你的作业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师也为你感到高兴。
但你缺乏自制力,课堂上总是乱说乱动。
老师希望你快快成长起来,早日摆脱稚气,做一个自省自律的好学生。
◆优秀干部◆你是一个上进心强,聪明而且心地善良的孩子。
担任***后,你更是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同学们的榜样。
同学们对班委进行民主评议时,你受到的赞扬最多。
真棒!老师很欣赏你的工作能力,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你会发展得更好。
◆运动健将◆运动场上你矫健的身姿,拼搏的精神,夺冠的斗志,感染着班级的每一位同学。
劳动时,重活、累活你总是抢着去干。
可真正的男子汉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还应该有丰富的知识。
相信你会把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用在学习上,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调皮捣蛋◆你做事认真,字写得漂亮,班的宣传墙报每次都留下你秀丽的笔迹。
参加演讲比赛成绩喜人。
有时还调皮得可爱。
但是,你捉弄人的功夫让同学们个个害怕。
老师认为还是不让别人害怕为好。
请紧记: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德。
◆慢条斯理◆心情“晴朗”,你会侃侃而谈,课堂发言成了全班的亮点;学习“快乐”,你会兢兢业业,工整的作业让老师心旷神怡。
但这样的时候总嫌不够,甚至太少。
在你争吵的时候,在你慢条斯理的时候,时间像流逝的水,在你脚下匆匆而过。
亲爱的朋友,你不感到可惜吗?◆可爱小弟◆男孩***,可爱小弟弟。
对人很温和,有副好脾气。
关心组上事,热爱班集体。
喜欢动脑筋,爱钻偏难题。
数学比较好,科学还可以。
语文有点弱,作文羞于提。
文理不可偏,发展应整齐。
可怜瘦弱貌,不爱练身体。
愿你快成长,盼你有出息。
报国建勋日,都夸***!◆累累硕果◆是你,给我们带来了勤勉朴实的学风;是你,给我们带来了助人为乐的风尚。
当眼前闪烁着一行行娟秀的字迹时,当面前呈现出一页页工整的作业时,我们便知道是你在默默耕耘。
今天是收获的季节,当累累硕果捧在你眼前时,老师要对你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埋头苦干◆学习上认真与执著的你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劳动中不声不响、埋头苦干的你令老师很欣赏;工作中细心负责的你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但是你应该活泼一些,十多岁的少年本应充满热情;你应该灵活一些,学习光有自觉性还不够。
继续努力吧,我深深地为你祝福!◆轻轻一笑◆你言语不多,待人谦和、善良。
学习和做人一样,默默用功。
真喜欢你笑的样子。
别人与你讲话时你总喜欢轻轻一笑。
若是在课堂上倒是很漂亮的一招“退敌”之术,可若在课下,就把想与你交谈的朋友都挡回去了。
真心希望能见到你与同学们快乐地交谈。
◆思维灵活◆你思维灵活,求知欲强,富于质疑精神,对事物常有不落俗套的看法。
老师喜欢你那种敢想、敢说、敢问、敢辩的课堂表现;老师也喜欢你那干净整齐的作业,批阅时真是赏心悦目。
看着你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老师为你高兴、为你自豪。
愿你坚持不懈,再创辉煌!◆崭露头角◆你恬静、柔和,富有才气;你刻苦、勤奋、富有进取心。
不论在哪个方面,你都具有巨大的潜能。
现在你已经在许多方面崭露头角:文学才华令大伙刮目相看,艺术才华令人耳目一新……才华需要展现,只有在展现中,才能得到进一步锻炼,在锻炼中才能更成熟。
◆真诚善良◆回想你,脑海中即刻浮现你清俊的浅浅的笑,你的真诚,你的善良,加上你的勤奋和聪颖,让你的学习和生活如此快乐和充实,硕果累累。
你的沉稳,你的机智,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踏实,充满信心。
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你会表现得更出色,你会是最棒的!◆自信勤奋◆自信、勤奋的你是我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你深深爱着我们的班集体,经常主动清洁教室、帮助同学。
你能认真地学好每一门功课,在学习上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可贵精神,这是多么令人钦佩呀!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将成为海纳百川,恢宏大度的杰出人才。
◆作业拖拉◆你观察细致,绘画认真,画出的金鱼、竹子栩栩如生,真不简单。
但是你的自由活动占据了太多的时间,作业也经常拖拖拉拉。
老师希望看到你能珍惜时间,能将你的聪明才智用到学习上去,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