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旅行的几个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19.77 KB
- 文档页数:6
公益旅游案例
公益旅游是指旅游业组织或个人以旅游形式为贫困地区或灾害地区捐赠物资、资金或旅游资源,帮助改善当地生活条件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慈善行为。
以下是一些公益旅游案例:
1.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的“关爱之旅”:WFP组织每年派遣团队到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其中包括旅游考察和捐赠物资。
这些团队会与当地政府和人民互动,了解当地的贫困情况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然后为当地提供旅游捐赠,帮助改善当地生活条件。
2. 旅行者协会的“旅行者公益计划”:旅行者协会会组织旅行者到一些贫困地区旅游,并捐赠物资和资金。
这些旅游活动的目的是让旅行者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同时也可以帮助当地改善生活条件。
3.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公益旅游”:中国扶贫基金会会组织旅游团队到一些贫困地区进行捐赠和旅游活动。
旅游团队会与当地政府和人民互动,了解当地的贫困情况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然后为当地提供旅游捐赠,帮助改善当地生活条件。
4. 华侨城集团的“华侨城公益行动计划”:华侨城集团会组织旅游团队到一些贫困地区进行捐赠和旅游活动。
旅游团队会了解当地的贫困情况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然后为当地提供旅游捐赠,帮助改善当地生活条件。
这些公益旅游案例都旨在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促进贫困地区和灾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改善当地生活条件。
图1 产教深度融合课程体系图(二)设计教学模块要想激发学生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模块的设计非常重要,因此要融入产教融合理念,在教学“做理实一体”理论的指导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3]。
教师团队应制定“校企联动式课堂”实施性教学计划,在计划中突出“校企联动式课堂”的实验课、示范课、观摩课的相关要求和具体的时间安排。
任课教师应在学期教学计划和日常教案中体现“校企联动式课堂”内容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课堂组织形式、操作方法等。
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应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Tourism Management旅游管理开展研学旅游的意义、不足和对策陈文专(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常德 415000)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的时期,旅游业也迅速繁荣,兼具教育和旅游功能的研学旅游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而且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各行各业的投资者。
本文对研学旅游的意义、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关对策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研学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或参考,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长效发展。
关键词:研学旅游;旅游业;研学产品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研学旅游是我国近些年来新推出的一种旅游模式,又叫作研学旅行,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本、韩国地区起步较早,如今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属于一种团队形式的旅游项目。
研学旅游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以推动研学旅游的健康高效发展。
所以对研学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研学旅游的内涵和意义(一)研学旅游的内涵研学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而且是一种具有旅游和教育功能的旅游模式,对我国高校旅游教育以及各个地区旅游业的健康长效发展都有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
具体来说,研学旅游一般是由学校或机构统一安排学生到景点或研学基地参观并学习。
研学旅游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但是我国研学旅游起步较晚,还处于发展初期[1]。
社区开展文明旅游总结5篇篇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旅游过程中,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却屡见不鲜,给景区环境和秩序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旅游环境,我们社区积极开展了文明旅游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活动背景与目标本次文明旅游活动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旅游素质,增强文明旅游意识,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旅游环境。
通过宣传教育、志愿服务和景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引导居民在旅游过程中遵守景区规定,尊重自然环境,保护文物古迹,做到文明旅游。
二、活动内容与措施1. 宣传教育:我们通过社区宣传栏、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宣传文明旅游的重要性,普及旅游礼仪和环保知识。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多场文明旅游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居民讲解旅游文明礼仪和环保知识,提高大家的文明旅游意识。
2. 志愿服务:我们组织了多支文明旅游志愿服务队,在景区为游客提供导游讲解、秩序维护、环保宣传等服务。
志愿者们身穿统一服装,手持文明旅游旗帜,成为景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志愿者的引导和服务,游客们的文明旅游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 景区管理:我们与景区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文明旅游规范和管理措施。
通过对景区内的游客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制止和纠正不文明行为。
同时,我们还定期组织景区环境整治行动,清理垃圾、修复文物等,维护景区的环境和秩序。
三、活动成效与亮点通过本次文明旅游活动的开展,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效和亮点:1. 居民文明旅游意识得到提高:通过宣传教育和讲座培训等方式,居民们的文明旅游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
大家在旅游过程中更加注重礼仪和环保,遵守景区规定,尊重自然环境。
2. 景区环境和秩序得到改善:在志愿服务和景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下,景区内的环境和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
垃圾清理、文物修复等工作有序进行,景区面貌焕然一新。
3. 社会影响力得到扩大:我们的文明旅游活动不仅在社区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还吸引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英语高考“七选五”阅读理解原创仿真模拟试题9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话题:公益旅行难度:中建议用时:8分钟Voluntourism—A New Trend in TravelVolunteering to help people in need combined with travelling to faraway places is a new trend in the travel industry. It is called voluntourism (公益旅行). People travel to other countries, learn languages and other cultures and gain new experiences. 1Recent statistics show that in the past few years voluntourism has been one of the fastest-growing areas of tourism. 2 They work in orphanages (孤儿院), help build schools, assist in hospitals and do farming work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ome of them establish lasting bonds with people far away.3 Students see it as a gap year after school, others simply want to take time out from a job and do something else. Then there are those who are bored and merely seek adventure.4 They think it is a cheap way of traveling and don’t really want to get involved in hard work.Not everyone sees voluntourism in a positive way. Critics say that if people really want to help those in need there are many opportunities in their own community to do this. 5 Travel experts point out that in some cases voluntourists are exploited by the organization that sets up the trips.A. Voluntourism has been around for over a century.B. However, many voluntourists do not see volunteering as what it is.C. There are many reasons why people want to engage in voluntourism.D. In addition, volunteers are often not skilled enough for the tasks that they do.E. Voluntourism is a great way for voluntourists to broaden their horizons (眼界).F. More than 1.6 million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re volunteers in other countries.G. On the other side, they volunteer to help others who are not as well off as they are.【解题导语】本文是说明文。
热心公益知识一、什么是公益?公益是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
“公益”为后起词,五四运动后方才出现,其意是“公共利益”,“公益”是它的缩写。
现今社会的公益通常指的是公益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所称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救助灾害、救济贫困、帮忙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增进社会进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二、什么是慈善?慈善应是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
两层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举。
此刻慈善的含义应涉及赈灾、助教、助医、扶老助残救孤、环保、科技文体、新农村与社区建设等领域,是民间普遍参与的“大慈善”概念,与公益的含义和内容本质相近。
3、E慈善指什么?互联网增进了慈善事业的进展,人们能够在网络上找到公益组织,公益组织同意网络捐赠、通过网络发布信息等。
网络捐赠就是E慈善典型的产物,不单单是捐赠,整个慈善行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的塑造,网络也是一个最直接和重要的途径。
4、什么是NGO?NGO是英文单词“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缩写,直译为“非政府组织”。
一般来讲,NGO应具有以下六个大体特征:正规性(有根据国家法律注册的合法身份);独立性(既不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也不是由政府官员主导的董事会领导);非营利性(不是为其拥有者积累利润);自治性(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志愿性(无论是实际开展活动中还是在管理组织的事务中均有显著程度的志愿参);公益性(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
五、什么是草根组织?“草根”一词是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是指以本地为基础,充分自治,由志愿者运作的正式或非正式的非营利组织,并将这种志愿为从事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们集结为一个整体,以形成组织化管理。
因此,草根组织通常会由正式志愿者完成大部份或全数的工作。
国内之所以称其为“草根组织”,主如果因为其通常没有在民政部门注册,与基金会等在民政系统记录、有主管部门的公益组织相较,在身份认定、资金规模等方面有必然差距。
大冒险100个问题刺激:挑战你的勇气,探索未知的自己!1. 如果你可以和历史上的任何一位人物共进晚餐,你会选择谁?2. 你最害怕的是什么?3. 在公共场合大声唱歌,你敢尝试吗?4. 说出一个你一直想做但从未敢尝试的事情。
5.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会选择穿越到哪个朝代?6. 你认为自己的最大优点是什么?7. 在众人面前表演才艺,你敢挑战吗?8. 说出一个让你至今难忘的尴尬瞬间。
9. 你觉得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10. 拿起电话,给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打个电话,你敢吗?11. 如果你可以掌握一种超能力,你希望是什么?12. 说出一个你的怪癖。
13. 在高空跳伞和深海潜水之间,你更愿意尝试哪一个?14. 你最想去哪个国家旅行?15. 说出一个你的童年梦想。
16. 在陌生人面前表白,你敢吗?17. 你觉得自己的性格中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18. 说出一个让你感到骄傲的事情。
19.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会选择和哪个明星成为朋友?20. 你觉得爱情和事业哪个更重要?22. 说出一个你最近遇到的困难。
23. 你最崇拜的人是谁?24. 说出一个让你感动的故事。
25. 如果可以和动物交流,你希望和哪种动物对话?26. 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最缺少的是什么?27. 在舞台上表演魔术,你敢挑战吗?28. 说出一个你的特长。
29. 你最想拥有的宠物是什么?30. 说出一个让你难以忘怀的瞬间。
31.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会选择改变哪个历史事件?32. 你觉得自己的最大缺点是什么?33. 在寒冷的冬天跳进冰河,你敢尝试吗?34. 说出一个你的美好回忆。
35. 你觉得友谊和爱情哪个更长久?36. 说出一个让你感到愧疚的事情。
37.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你最想改变哪个决定?38. 你最想实现的梦想是什么?39. 在荒岛上生存一个月,你敢挑战吗?40. 说出一个你的恐惧。
41. 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最宝贵的是什么?42. 说出一个让你成长的事情。
研学旅行主题六大类研学旅行主题六大类包括自然探索、文化传承、历史考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体验游学。
这六大类主题涵盖了研学旅行的多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旅行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体验。
首先是自然探索类的研学旅行,这类主题通常包括探索自然生态环境、动植物种类、地质构造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景观,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感。
其次是文化传承类的研学旅行,这类主题通常包括参观博物馆、古迹、传统工艺等,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传统。
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参与文化节日等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对文化传承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是历史考察类的研学旅行,这类主题通常包括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了解当地的历史沿革和重要事件。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听取导游讲解,深入了解历史文化,拓展历史知识,激发对历史的兴趣。
第四是科技创新类的研学旅行,这类主题通常包括参观科技企业、实验室、科技展览等,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成果。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科技企业、实验室,了解科技创新的过程和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对科技的热爱。
第五是社会实践类的研学旅行,这类主题通常包括参与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工作等,了解社会问题和解决方案。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升社会参与能力。
最后是体验游学类的研学旅行,这类主题通常包括参与户外拓展、冒险探险、体育运动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团队建设、户外挑战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升领导才能和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研学旅行的六大类主题涵盖了自然、文化、历史、科技、社会和体验等多个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在知识、技能和体验上的需求,是一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研学旅行主题,在旅行中获得知识、体验和成长,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研学旅行主题六大类
研学旅行是一种结合学习和旅行的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
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研学旅行的主题可以分为以下六
大类:
1. 自然科学类,包括生物、地理、天文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研学
主题,如生态考察、地质探索、星空观测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
之美,增进对自然科学的理解。
2. 历史人文类,涉及历史、文化、艺术等人文领域的研学主题,如古迹探访、博物馆参观、传统手工艺体验等,让学生感受历史的
厚重和人文的魅力。
3. 社会实践类,聚焦社会问题、公益活动等实践主题,如参与
社区服务、走访社会福利机构、开展环保行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 科技创新类,关注科技发展、创新设计等主题,如参观科技
企业、体验科技产品、参与科技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
技兴趣。
5. 体验冒险类,包括户外拓展、运动竞技等冒险主题,如登山
探险、河流漂流、野外生存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应对挑战
的能力。
6. 职业素养类,关注职业发展、实践技能等主题,如参观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模拟职场体验等,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路径和培
养职业素养。
以上六大类主题涵盖了研学旅行的多个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
兴趣和学习需求进行选择,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我国旅行社德磊鬻瓣问题浅议随着全球性绿色浪潮逐渐兴起,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日益高涨,选择环保旅游或绿色旅游的旅游者日渐增多。
而绿色法规的实施和各种绿色组织的建立,无不要求旅行社实施绿色营销。
另外,面对众多的旅游业竞争对手,旅行社绿色营销正在成为影响旅游者选择购买旅行社产品的主要因素。
因此,绿色营销成为2l世纪大势所趋,旅行社实施绿色营销势在必然。
口杜宗斌郭淑梅一、我国旅行社绿色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1.旅游者环保观念淡薄,绿色需求不足。
一方面,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不高,旅游者环保意识欠缺,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什么是绿色旅游产品,而旅游者的环保意识是旅行社绿色营销中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旅游者愿意购买绿色旅游产品,期望旅行社实施绿色营销,但绿色营销使旅游产品成本上升、价格上涨,当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旅游者的心理预期时,旅游产品则滞销。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收入水平较低,旅游者平均可自由支配收入不高,多数旅游者因无力承担旅行社较高的绿色旅游产品价格而缺乏绿色需求。
2.旅行社自身存在问题。
(1)我国旅行社七、政务公开的目的即政务公开主体通过公开行动和努力所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或境界。
从某种纯粹的意义上讲,任何政治社会都存在国家政治事务或管理体制事务的公开情况。
但它仅限于让社会公众及相关者“知道”或。
了解。
的意义上,而我们今天所说的政务公开是指建立在法制规范意义上的,是社会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说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存在着某种政务公开的情况,但那是与专制政治相联系的,并不具有现代民主的成分。
现代意义上的政务公开则体现为一种公民权利。
政务公开的目的就是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政务公开则是实现该权利的一种途径。
八、政务公开的禁区即哪些行政信息不应当予以公开。
对某些行政信息的获取加以限制主要出于以下原因:①保护国家利益,如国家安全、公共秩序、经济利益、国际关系、立法程序;②保护第三方利益,如隐私、版权、商业秘密、司法程序;⑧保护决策过程,如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或仅供。
公益旅行的几个问题
一、公益旅行的意义:
青年时代是最美好的青春阶段,出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外,我们更需要走出去校园扩展视野,感受社会上带给我们的优越性的同时,正视社会上的一些不足;另外,现在一些主流的旅行之风盛行,但都是停留在表面的旅行,走马观花,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标榜着“旅行”之名却无旅行之实,收获往往不大。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单纯跟团、自驾、骑行,或者背包旅行,渴望寻求更大的精神体验。
我觉得很有必要认真审视,并希望能够将二者结合。
这种精神存在很大需求,也是社会公益氛围引导下的一个大方向。
公益旅行在旅行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行为帮助别人,刚好可以迎合这种精神需求。
这是一种将公益、旅行、社会实践三者结合的非常不错的方式。
公益旅行是一种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也能够做到的,只要我们的心大一点。
如果说做志愿者是公益志愿者的一种途径,那么参与公益旅行是人人可以参与的另外一种方式。
开展公益旅行活动的确对参与者的身心发展特别是思想认识有
很大帮助,公益旅行在路上为爱呼吁,不失为一种真正有意义的旅行方式。
二、公益旅行俱乐部活动形式:
为了更好促进以下活动的展开,我们会定期举办沙龙活动、讲座、分享会,邀请相关的专家人士开展活动。
(1)带上呼吁去旅行:在我们旅游的同时,通过我们的传播为普及某一方面的知识宣传,或者呼吁关注某一弱势群体,来实现公旅行目的。
例如,我们可以沿途倡导公益,宣传环保、动保、地贫、助学等公益理念,并在路上通过一些创新方式为爱筹款,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公益。
我们发出的一声呼吁,可以能会得到更多人的响应与支持,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也为改变带来了可能。
我们会不定期发起以某一主题的公益性活动,例如2014年初的环海南岛公益骑行,是以宣传的尘肺病、为尘肺病患者筹款的公益性骑行,是一支23人的骑行队伍,就行了11天的公益骑行活动。
(2)游学调研:结队到山区学校就行支教、交流,或者探讨相关的弱势群体,群体、分析他们面临的情况、就行某一问题的调研,请教拜访相关组织机构、像一些专家名流请教,或者就某一话题向相关政府机构提建议、推动发展。
(3)收集相关信息:旅行途中看到需要帮助的地区可以用图文形式联系我们公益旅行俱乐部,由我们收集整理,寻找爱心企业帮忙。
收集旧物资、旧衣物、旧书等,支援需要的地区。
我们相信用公益可以传递正能量,可以给需要的人更好的未来。
也许我们的一张照片、一张图画、一个点子、一个口号、一面旗帜、一部微电影,会为他们带来希望甚至带来改变;同时也是在为社会带来希望与改变。
三、我们能为公益旅行志愿者带来什么:
(1)公益旅行俱乐部会提供志愿者理论理论以及线下公益旅行训练和培训等服务和帮助,定期举行沙龙、讲座、培训。
(2)资源对接,可以在公益组织、其他高校团体、旅行装备、客栈、户外俱乐部进行活动对接,有较多活动资源,能为大家搭建一个交流学平台,结识各高校精英校友,在路上患难与共,另外提供资源挣旅费之外,建立社会人脉圈子。
(3)参与公益旅行后的收获:行万里路,身体身心得到历练,拥有正能量的心态;拥有交流人脉圈子;竞争意识,拥有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的拼搏精神。
;自由思考,掌握了自由的思考方式,一步步实现人生的理想。
四.应该注意的问题:
(1)首先公益旅行,别人对我们信息不足,我们并非注册组织,而是一个自发的民间组织,另外,也有公益之名行使旅游之便的嫌疑。
爱心企业。
爱心人士的不信任,资源上没有优势。
(2)一般我们的活动是跨区域帮扶,好像要去帮云南的山区学校、要到某一个地方去普及宣传。
所以跨区域太大,而且是户外活动,路上的不确定性,会让有心参与的人担心这个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另外时间跟精力上要求比较够,所以整个活动的参与门槛就很高。
同时我们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要做很多工作来确保志愿者的安全保障工
作,队伍人数不能多,顾虑也多,所以整个活动就很不好操作。
另外资源物质方面也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
(3)公益旅行,一个旅行与公益宣传兼顾,为了赶路可能不得不减少
宣传时间,也可能为了享受旅途没有将宣传放在首位,两者一旦处理不好,会影响志愿情绪、也可能影响活动效果,所以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
五、公益志愿者的来源:
很多人都很乐意结合自己的兴趣去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公益活动,在兴趣的基础上加入公益环节。
(1).按群体范围分的话,大学生是我们志愿者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时间精力比较充沛,另外他们对公益服务比较热心,并能从中体现自身价值,另外大学校园氛围的影响下,他们更容易接受这种公益理念。
另外,还有部分是社会青年工作者,特别是对旅行心存向往的,或在工作中厌倦、疲惫状态的,渴望通过一些活动来调整,一般来说他们更倾向于这类特殊的旅行,让自己的价值更好的体现,另外认识新的朋友。
(2)在兴趣上分的话,大部分是旅行爱好者,或者对旅行比较向往的,公益旅行对不少人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大家愿意在自己做自己兴趣的事同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另一部分是公益理念的认同者,他们热衷于做公益志愿者,对这样的公益形式比较感兴趣。
六.公益旅游志愿者的反馈
公益旅游志愿者参加完这样的活动后,看到自己一路上的成果,确是实实在在地帮助带到了一些人,或者将一些只是传播出去了,他们会对自己的经历感到自己后,有一种自身价值得以体现的喜悦,对自己这段经历的肯定。
另外,这样共同为一个目标在团队中共同进退,分享着一路上的喜与悲,奉献的同时也有所成长,更是认识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找到存在感与价值,有着共同理念,互相支持。
这样的公益性旅行使旅行更有意义,不同于一般的旅行,让志愿者更乐于分享这段经历,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提高旅行者的综合素质,有了更好的心态。
升华了社会责任感、增长知识,享受了旅行跟公益的双重快乐。
七、当地居民的态度:
其实当地居民对这样的公益活动是持欢迎的态度的,也很支持。
特别是到一些山区学校进行支教、调研、交流得活动,他们对我们的到来心存希望和感激。
心存希望是因为我们带来了信息、带来一些资源,能够传递给当地的孩子以及当地居民,另外我们可以将他们的信息传播出去,通过照片、视频、调研结果、交流报告等,也是他们对社会有信心的体验,也是他们一小部分精神寄托。
另外一种是我们到当地开展公益宣传的情况,这类活动没有太明显的利益关系。
大部分当地的居民也是很支持,上次在海南的公益骑行活动中,一路走来,参与公益环节的人很多,他们通过签名捐款来致贺
词我们。
当然也有部分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作秀。
对此类活动的不信任,也有部分人不认同这种公益理念。
刘艺星 201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