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
- 格式:ppt
- 大小:327.00 KB
- 文档页数:12
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较早阶段的工业革命中,人们被迫适应新的生活情况,人们从农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厂工作。
工业化及其随同的变化增高了世界多数人们的生活标准。
较之过去,有更多的货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较低廉。
工业化也改变了政府。
许多国家行使帝国主义以支配各种原料和市场,俾能支持工业的发展。
工业工人(无产阶级)学会了组织与谈判的技术。
因此,民主的过程加速,因为工人要求对于社会的管理,有更多的发言权。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
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
原有的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以及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
高中历史知识: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含义: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
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三、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问世2、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动力革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2)交通运输的发展:美国人富尔顿——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4、工业革命的拓展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等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主要发明:领域发明国别发明人新兴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英国哈格里夫斯动力革新改良蒸汽机英国瓦特交通运输工具汽船美国富尔顿蒸汽机车英国史蒂芬孙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注意:生产工具的变革是指从手工工具到珍妮机再到蒸汽机。
2、生产手段、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1)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制度出现,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3)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发展。
(4)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革①新的阶级关系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简述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本文将简述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从它的起源、发展、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工业革命的起源工业革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
当时,英国正处于农业革命的时期,农业生产的增长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
同时,英国在航海和贸易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种背景下,一系列重大的技术发明和创新出现了,如纺织机、蒸汽机、铁路等,这些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二、工业革命的发展1. 第一阶段:手工业到机器工业的转变18世纪末期,英国的纺织业开始出现机器化生产。
1779年,英国发明了第一台纺织机,从此机器制造开始在纺织业中广泛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代替了手工业,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成本降低,从而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2. 第二阶段:蒸汽机的应用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781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机,这使得机器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蒸汽机的应用不仅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还促进了交通运输、采矿等行业的发展。
3. 第三阶段:铁路的出现铁路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1825年,英国建成了第一条铁路,从此铁路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铁路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流、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发展。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1. 社会结构的变革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革。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等行业,社会结构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
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人阶级开始崛起,社会结构逐渐向工业社会转变。
2. 经济结构的变革工业革命的发展也导致了经济结构的变革。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经济活动主要以农业、手工业等为主,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成为了经济的主要支柱,这使得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次工业革命变革介绍欧洲景观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次重大的社会和生产力变革: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第一次工业革命。
每一次变革都给景观的形式和内容带来了变化。
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3次工业革命变革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最初应该是从对它们自身的标签和符号的比较着手。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有其本身特有的标志和符号。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符号是蒸汽机,电力的应用则使人联想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而计算机则代表着第三次工业革命。
自珍妮纺织机的发明和应用以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接下来蒸汽机的改良更是优化了工业革命中,对动力机器的使用,劳动生产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开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从此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它对人类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科技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对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当中,工业革命各自的标志也成为比较它们之间区别的依据。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瓦特对则是蒸汽机的改良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标志,而第三次工业革命时则进入了信息时代,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
于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使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等有飞速的发展,同时还在电子计算机、新能源等诸多信息新领域掀起了一场信息控制技术的变革。
工业革命时间很多观点认为,第一阶段的工业革命时间应该从十八世纪中期珍妮纺纱机被发明开始算起,直至十九世纪中期结束。
然而直到一八三零年,工业革命尚在起步阶段。
直到第二次革命的开始,也就是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期,人们才真正将科学技术投入到工业革命中去,工业研究的实验室中终于拥有了昂贵并且精密的科学仪器,也拥有了具备优秀素养的科学家们,科学的风这才真正席卷了工业市场。
而第三阶段,也就是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人类进入到科技时代。
这是一场以生物工程、原子能、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又一大飞跃。
工业革命的分类
工业革命有三次,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一张图看懂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工业革命早期,人们被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人们从农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厂工作。
工业化及其随同的变化提高了世界多数人们的生活标准。
较之过去,有更多的货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较低廉。
工业化也改变了政府。
许多国家推行帝国主义以支配各种原料和市场,进而支持工业的发展。
工业工人(无产阶级)学会了组织与谈判的技术。
因此,民主的进程加速,因为工人要求对于社会的管理,有更多的发言权。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中期,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场革命是以发明、改进和使用机器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
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含义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这场在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叫做工业革命(即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又叫蒸汽革命,产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及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也叫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
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发源地英国①(原因)棉纺织部门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瓦特——英)电力革命——电气时代重大发明1、瓦特的新型蒸汽机2、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1、电动机—格拉姆(比利时)18702、电话—贝尔(美国)18763、电灯—爱迪生(美国)1879“发明大王”4、汽车:本茨(德)1885 戴姆勒(德)1886福特(美)20世纪初“汽车大王”莱特兄弟(美)1900~1902影响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工业化出现,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3、资本主义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5、城市化开始,出现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1、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2、生产力取得了又一次的飞跃,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率先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4、亚非拉国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展了自救的改革,和民族独立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国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关于世界整体趋势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2、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或工业革命完成后)整体世界最终形成备注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历次工业革命与组织模式演进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全面改变了人类生产力的能力和社会组织模式。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如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每一次革命都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和社会变革。
本文将分析历次工业革命与组织模式的演进。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期,主要以英国为先导。
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机器取代了人力和畜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一革命引发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形成了新兴的工人阶级。
在这一时期,生产方式主要以小规模的手工业为主,工厂的组织形式较为简单,由少数的资本家和大量的工人组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以电力、化学和钢铁工业的发展为特点。
电力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模式。
这一时期,大规模的工厂开始出现,利用机械化和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实现了更高的生产效率。
科学管理理论也得到广泛应用,带来了更加精确和有效的生产管理。
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特点。
这一革命使得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速度大大提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和商业变革。
在这一时期,组织模式开始转向以知识为核心,强调创新和灵活性。
大规模的制造业逐渐转移到新兴的经济体,而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成为主导。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中,以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特点。
这一革命将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模式的转变。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得机器和系统具备更高的智能化和自主性,生产过程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将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改变传统的能源供给结构。
生物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更多的生物制品和生物医药产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医疗模式。
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演进,组织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从传统的分工制度逐渐向科学管理、团队协作和创新驱动的模式转变。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弹性化和网络化的组织模式将更加重要,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3次工业革命总结3次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一系列重要的技术和经济变革。
这些变革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
本文将以3次工业革命为主题,分别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总结。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主要是由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和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人类社会进入了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重要发明包括纺织机械、蒸汽机、铁路等,这些发明在短时间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机器的出现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
此外,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民涌向城市,成为工人阶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主要是由电力、内燃机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电力驱动的机器取代了蒸汽机,电力成为了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能源。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交通工具的速度大大提升,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化学工业的发展使得大规模的合成材料和化学产品生产成为可能,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工业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迅猛增长。
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主要是由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速度大大提高,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到各种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全球化和即时化。
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受地域限制,人们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合作。
此外,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涌现出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这些技术和产业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课课练参考答案第五章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一)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当堂训练1.B2.B3.A4.B5.C6.A7.A8.商业手工工场9.生产效率生活贸易10.冶金英国法国德国课后作业1.A2.B3.C4.C5.B6.(1)手工作坊:ACEGKL (2)手工工场:BDFHIJ7.规模大、不仅雇佣男工,还雇佣女工和童工;分工合作(二)商人的地位变了当堂训练1.A2.B3.C4.C5.B6.资产阶级7.贵族课后作业1.B2.A3.C4.C5.A6.(1)重商(主义)政策商人的经济实力迅速壮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2)英国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在英国的发展。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一)蒙娜丽莎的微笑(二)“教皇的奶牛”的解放当堂训练1.C2.B3.A4.C5.B6.思想文化宗教愚昧民主7.思想解放意大利8.奶牛马丁·路德宗教课后作业1.C2.B3.A4.C5.B6.C7.(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意义: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2)德国宗教改革运动。
马丁·路德。
8. (1)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被淹没的原因是“一千年的精神黑暗”,即中世纪基督教的文化统治;(2)文学:《神曲》;艺术:《蒙娜丽莎》或其他符合题意的成就。
(三)近代科学的诞生(四)理性之光当堂训练1.A2.B3.C4.C5.C6.日心说科学革命7.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8.近代科学技术发明9.启蒙平等民主 10.旗手天赋人权课后作业1.A2.A3.C4.C5.(1)材料一:文艺复兴;材料二:启蒙运动(2)核心内容:肯定人,突出人的价值和地位。
人是自由的,自由是天赋人权,并由法律保障。
(3)伏尔泰、卢梭。
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一)新航路的开辟当堂训练1.A2.B3.B4.A5.B6.C7. 丝绸、瓷器、宝石和香料8.葡萄牙西班牙9.意大利美洲 10.眼界文明课后作业1.C2.B3.B4.C5.C6.A7.迪亚士达·迦马麦哲伦8.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9. (1)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后,东西方旧商路受阻;哥伦布相信地圆说,认为向西航行可以绕到东方。
三次工业革命产业结构的变化
三次工业革命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以蒸汽机、纺织机械为代表的机器制造业兴起,农业社会逐渐向工业社会转型。
农业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迁移,农民成为工人阶级,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
2. 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电力、石油和钢铁等新兴产业为核心,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工业化进程加速,制造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3. 第三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涉及电子、计算机、通信等产业的发展。
制造业向数字化、自动化方向转型,服务业迅速崛起,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同时,新兴产业如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也蓬勃发展。
总体而言,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演进,产业结构呈现出从传统农业为主到工业为主再到服务业和知识经济为主的演变趋势。
从单一产业发展到多元产业并存,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依存和互相渗透。
这些变化不仅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社会结构、就业模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变化。
简述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从18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末结束,历经了约150年时间。
期间,人类经历了从手工业到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转变,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转变,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
本文将简述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
一、起源工业革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期的英国。
当时,英国的农业生产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人口增长使得土地逐渐稀缺,农业生产成本逐渐增加。
同时,英国的手工业生产也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但是手工业生产存在着很多缺点,如生产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开始进行机器化生产的尝试。
二、发展1.纺织业纺织业是工业革命的开端,最早实现机械化生产。
1764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使得纱线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785年,埃德蒙·卡特莱特发明了梭子机,使得织布的效率大大提高。
这些发明推动了纺织业的机械化生产,使得纺织业成为工业革命的主要产业之一。
2.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工业革命的又一重要标志。
1825年,英国第一条铁路——斯德明斯特铁路开通,这标志着铁路运输时代的到来。
铁路运输的优势在于速度快、运输量大、成本低,这使得商品可以快速地从生产地转移到市场,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3.煤炭工业煤炭工业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撑产业。
煤炭作为能源的使用,使得工业生产可以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
同时,煤炭的开采和加工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业。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炭的产量不断增加,价格逐渐降低,这又进一步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4.化学工业化学工业是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化学工业的发展,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为人类生活和医疗保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影响1.经济影响工业革命的出现,使得工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商品的生产成本降低,这使得商品的价格大幅下降。
近代工业革命的三大阶段1.第一次工业革命早期的工业生产,除人力之外只有以畜力、风力或水力作为动力。
人类为了生存及生活得更美好,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深感自己的渺小和无力,总是梦想自己能够具有大象般的力量和骆驼一样的耐力。
在18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又称为产业革命或第一次科技革命。
1788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人类多年的愿望,解决了动力来源问题,最终导致了产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
这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
机械动力的使用,第一次有可能把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从此人类进入“机械时代”。
具有良好的自动控制系统是蒸汽机得以成功应用的必要条件之一,它标志着机械自动化领域技术化和理论化阶段的开始。
蒸汽机上的离心式自动调速装置是机械式自动控制系统的代表(见图 1.1.1)。
但由于每个需要动力的工厂必须安装锅炉、蒸汽机、笨重的皮带轮轴传动装置,还需要自己解决燃料来源及运输等问题,仍然很不方便。
图1.1.1瓦特蒸汽机上的离心调速机构机械装置是由轴、齿轮、凸轮、皮带、杠杆等机械零件组成的,机械钟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机械装置,利用机械装置可以实现生产机械的自动化。
但是机械自动化具有其天然的缺陷:一是机械动力无法远距离传输;二是机械装置无法进行远距离控制;三是机械装置全部是刚性结构,一经制成便无法改变,只能完成特定的功能,也就是说没有柔性。
这些原因阻碍了机械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
直到电气自动化技术与其相结合,机械自动化才进入了第二个春天。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事物,人们从一开始对它恐惧到逐渐认识,再到加以利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电”也因此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电的发明和利用,促进了人类制造技术的发展,而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文明,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