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粮油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10
2009年主要农产品供求分析作者:暂无来源:《经济》 2010年第1期编者提要:近来关于食品价格波动的报道有点让人眼花缭乱,特别是部分蔬菜价格变动,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和预期。
那么,怎么从产供关系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2009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变化情况和未来预期呢?本刊上期刊登的《2009年农村经济形势怎么样》一文中,对上述问题从宏观背景上作了一定的分析和预测。
本期杂志,我们力图从中、微观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和研究读者十分关注的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
据农业部农研中心的专家们分析,2009年,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市场价格相对平稳,受需求下降和国内外差价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同比降幅较大。
展望后市,在国家政策有力的调控下,水稻、小麦价格可能小幅走高,大豆、棉花等产品价格将保持平稳,生猪、肉鸡等产品价格还可能小幅回升。
来自农业部农研中心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小组的深度分析表明: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波动,也引发了国内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的波动,玉米、大豆、棉花等产品出现了卖难,市场价格也连续下跌,农业生产面临严峻形势。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政府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价格的政策,为2009年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国家收储政策和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双重因素的支撑下,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市场价格保持相对平稳,受需求下降和国内外差价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同比降幅较大。
展望后市,在国家政策有力的调控下,水稻、小麦价格可能小幅走高,大豆、棉花等产品价格将保持平稳,生猪、肉鸡等产品价格还可能小幅回升。
以下,我们从不同农产品品种的角度来具体进行分析:A.稻谷产量增加,价格高位运行2009年早稻产量达到3327万吨,比上年增加167万吨,增长5.3%,创出近八年的历史最高水平。
另据预计,全年中晚稻产量16320万吨,比上年增加290万吨左右,全年粮食有望获得好收成。
2009年粮油市场供需平衡分析(四季度)中储粮总公司信息部(第11期) 2010年1月11日一、2009年国内粮食市场总体供需形势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扶持粮食生产力度,通过增加各项种粮补贴、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临时收储政策等多项政策措施保证种粮收益,增加粮农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自2004年以来连续六年增加,预计200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16亿亩,较上年增加1400万亩,为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
今年播种面积增加主要是提高了复种指数及东北、西北地区面积增加较多。
从粮食种植结构看,2009年小麦、稻谷和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大豆播种面积明显减少。
小麦、稻谷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大幅提高了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水平,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主要是东北四省(区)播种面积提高;2008年大豆种植收益下降较多,东北主产区减少了大豆播种面积。
今年夏粮和早稻获得丰收,产量较上年提高。
根据统计局数据,夏粮产量2467亿斤,增产52亿斤,为历史次高水平。
其中,冬小麦产量预计达到2180亿斤,高于上年水平。
预计早籼稻产量667亿斤,增产35亿斤。
秋粮生产受到干旱、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但由于播种面积较增加较多(高产的稻谷、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单产较低的大豆播种面积下降),秋粮仍获得丰收。
预计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10530亿斤,较上年略减。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到国内大宗商品需求。
今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国内养殖业和工业用粮需求明显下滑。
但粮食消费具有刚性,受实体经济发展放缓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二季度以来国内经济逐步企稳向上,养殖业和工业用粮需求出现明显回升。
从全年看,预计2009年国内粮食需求总量较上年仍略有增长。
预计2009年国内粮食消费量10830亿斤,较上年增加40亿斤,增幅3.7‰。
连年丰收,国内粮食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供求缺口进一步减小,主要口粮已做到自给。
2009粮食工作总结
2009年,粮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这一年里,我们积极推动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储备,提高粮食质量安全,促进粮食流通和消费,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2009年的粮食工作。
首先,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18亿吨,比上年增加了30.1万吨,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加大对农
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其次,粮食储备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政府加大了粮食储备的建设力度,
完善了粮食储备体系,确保了粮食储备的安全和稳定。
这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2009年的粮食工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粮食生产中存在着一些技术和管理上的不足,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也仍然存在,粮食流通和消费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粮食工作,解决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2009年的粮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要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规范粮食流通和消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更加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9年中国粮食形势展望和对策探讨粮食增产隐忧不可忽视作为生产周期比较长,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大的我国粮食生产,保证持续增产丰收难度很大。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综合分析,2009年我国粮食增产增收仍然有不少隐忧。
一、多发自然灾害困扰粮食生产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极大的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受多种多样自然灾害侵袭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的灾情严重。
中国自然灾害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有明显的南北不同和东西分异。
广大的东部季风区是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带,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是自然灾害多发区。
中国的地震、洪灾和旱灾等灾害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大大加重了中国自然灾害的严峻程度;生态资产的明显短缺、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已成为推动自然灾害在空间上蔓延、在时间上加剧的重要原因。
据有关机构研究,我国自然灾害近年来呈加重发生态势。
自然灾害对农业,特别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可低估。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情况看,虽然年际间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加重的(1960年和1961年的特殊年份除外),2000年达到最高。
其中,1991年至2003年,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分别在8亿亩、4亿亩、1亿亩的高位上波动。
1998~2003年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大约是500亿公斤。
2004年因灾损失粮食305亿公斤,2005年因灾损失粮食345亿公斤,2006年因灾损失粮食447亿公斤,2007年因灾损失粮食539.5亿公斤,2008年1-9月因灾损失粮食243亿公斤。
粮食生产既具有年度的周期,更具有年际间的明显周期。
一般来讲,我国粮食生产大约5年一个周期。
从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5年获得丰收,这样的现象是非常罕见的。
未来5年我国粮食能否继续增产丰收,目前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2009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玉米市场分析及展望2009年玉米市场回顾2009年,政策收购和北方旱情是玉米市场的两条主线。
始于2008年底的东北临时存储玉米收购在上半年支撑国内玉米价格,而8月份的旱情催生的减产预期,则刺激下半年玉米价格持续走强。
进入2010年后,市场和政策的博弈将决定玉米行情走势,一方面减产预期持续作用、通胀影响扩大等市场因素有望推动玉米价格上行;另一方面政策调控则会力求市场稳定。
预计2010年玉米价格将在高位震荡运行。
(一)北方旱情导致国内玉米减产由于2009年春播时期玉米大豆比价关系利好,东北产区不少农民改种玉米替代大豆,再加上近些年来国家惠农政策的持续作用,2009年国内玉米播种面积稳步增长。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09/010年国内玉米播种面积为304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9.万公顷,增幅为2.%。
然而8月份东北产区出现的严重旱情打断了我国玉米连续6年增产的预期,尽管后期抗旱力度增加,再加上天气好转,旱情影响有所减弱,然而减产的趋势比较明显,尤其是在辽宁的大部分地区、吉林的西部、内蒙古的中东部旱情严重的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绝收的情况,使得全国平均单产水平有所下降。
预计2009/2010年国内玉米产区为16300万吨,比上年度产量16591万吨减少291万吨,减幅为1.%,但从近10年的产量数字来看,2009年我国玉米产量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分省情况来看,东北产量明显下降,华北黄淮产量稳中小幅增长。
其中预测黑龙江产量为1860万吨,吉林1826.万吨,辽宁992.6万吨,内蒙古1324.8万吨,河北1487.7万吨,山东1945.6万吨,河南1624.5万吨。
(二)玉米消费呈现逐步回暖之势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是我国玉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也刺激了饲料消费,其中玉米饲料消费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工业消费在2004年以后增长速度较快,主要因为玉米酒精、玉米淀粉等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发展比较盲目,出现了大量资源浪费等不合理的情况,国家也在2007年出台了《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生产布局、生产规模等方面对玉米工业消费进行了适当的限制,随后,国内玉米工业消费量增速减缓,目前国内玉米工业消费量大概在4000万吨左右。
中国粮油市场09年3月食用油分析报告3月份,市场先后经受了供应压力较大、贸易商多处于观望、市场交易清淡、价格回落和外盘提振、市场信念有所恢复、主要品种购销转旺、价格回涨两个阶段。
本月一级菜油全国平均价为7800元/吨,与上月相比下跌1.26%;一级豆油全国平均价为7448元/吨,与上月相比下跌4.89%。
一、本月国内豆油价格止跌回涨市场成交情好转本月,国内豆油价格止跌回升,市场成交状况有所转好,价格走势先后经受了北涨南跌和北跌南涨两个阶段,南北价差缩小价格趋于统一。
主要是由于3月前半段,主产区大豆在政策支持下价格较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仍有较大差价,主产区油厂压榨利润多处于盈亏边缘,油厂多停产停收,使市场豆油供应压力较小,豆油价格在南方回落时表现坚挺,致使南北豆油价差拉大,随着沿海地区低价豆油流向东北,进一步挤占国产豆油原有市场份额,东北地区豆油价格回落而沿海地区豆油价格回升。
月底,在国内购销转好、外盘期货价格上涨、市场信念有所恢复共同作用下,估计4月份豆油价格小幅回升可能性较大。
一是由于贸易商认为4、5月份豆油终端需求可能会消失回升,部分贸易商增加了豆油选购数量,促进了豆油购销市场的活跃;二是在外盘上涨的影响下,进口豆油到港成本在本月下旬消失高出沿海地区四级豆油价格的现象,进口豆油的走强对国豆油价格形成肯定支持。
不过,由于进口豆油及大豆到港量较大,油厂出售豆油意愿较强,豆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二、本月国内菜油价格先抑后扬市场购销两不旺本月,国内菜油市场呈现供需两不旺、市场交易清淡、菜油现货报价混乱的特点。
长江流域菜油价格从上游到下游呈递降态势,主要是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菜油价格到受进口菜籽和菜油的冲击,而四川、云贵地区因地域缘由保持稳定,价格高于前者400-600元/吨。
2月下旬到3月中旬国内菜油期货市场始终在相对低位横向运行,进口菜油在期货盘套利空间缩小,对菜油的进口有肯定影响,随着下旬的回升进口菜油在期货盘的套利空间扩大,加上按当前按菜油、菜粕价格计算进口菜籽加工利润较为丰厚,估计后期进口菜籽和菜油数量仍将连续增长。
2009年国内食用油市场分析及后市展望董彦彬【摘要】2009年国内大宗油料作物中,除油菜籽产量增加7.4%外,大豆、花生和棉籽等其他油料作物均减产.国家继续实施鼓励油料生产和临时收储政策,对稳定市场供给和价格以及保障农民收益起到了一定作用.2009年油料和食用油进口创历史最高纪录,在大量进口背景下,国内食用油供给充裕.年初开始国内食用油价格振荡运行,随着国内经济逐渐好转,四季度开始价格平稳走高,并最终在12月份走出年内最高水平.全年来看,食用油价格总体水平仍低于2008年30%左右.由于国内市场的高度对外依赖,国内食用油价格走势与节奏无不与国际市场紧密相关,全球经济回暖,原油价格涨跌以及美元指数升降,都在影响国际市场油料和食用油市场的运行.【期刊名称】《农业展望》【年(卷),期】2010(006)001【总页数】5页(P13-17)【关键词】食用油;油料;生产;消费;进出口;价格;政策;展望【作者】董彦彬【作者单位】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810【正文语种】中文1 国内食用油市场和油料生产1.1 国内食用油供给充裕,对外市场高度依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每年需要消费2400万~2500万t油脂,而且这种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
国内真正可以自己生产的食用油不足1000万t,不到总需求的一半。
这些榨油原料主要是油菜籽、大豆、花生和棉籽,另外还有一些小品种油料作物。
2009年我国进口大豆超过4000万t,折成豆油770万t,加上国内自产油料榨油,仍然有800万t左右的缺口,这一部分主要依赖进口。
即使不考虑国际市场在价格方面的优势,国内市场供给的60%~70%也要依赖从国际市场进口,这也是我国食用油市场价格总是跟随国际市场浮动的原因。
在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背景下,我国食用油供给相对充裕。
1.2 国家收储政策和生产鼓励政策目前油脂加工企业原料和成品库存均比较充裕,国内油脂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
另外,2008年以来,国家对大豆、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国家掌握了大量油料库存。
中国粮油市场2009年4月份分析报告
刘正敏
【期刊名称】《粮食与油脂》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2009年4月份,部分托市优惠政策即将到期,国内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止涨趋稳;国内食用油价格在外盘带动下大幅震荡,底部抬高。
4月全国粮油批发价格指数中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56.35,比上月上涨0.75%;食用油批发价格
指数为113.08,比上月下跌1.88%。
l小麦4月份,在2、3月份连续2次提高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底价后,竞价交易成交率大幅下滑,国内小麦价格略有上扬。
4月全国小麦主产区三等白麦平均出库价格为1842.7元/吨,与上月相比,【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刘正敏
【作者单位】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河南郑州,45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10.2;TS222.+1
【相关文献】
1.中国粮油市场2013年4月份分析报告 [J], 刘正敏
2.中国粮油市场2012年4月份分析报告 [J], 刘正敏
3.中国粮油市场2011年4月份分析报告 [J], 刘正敏
4.中国粮油市场2010年4月份分析报告 [J], 刘正敏
5.中国粮油市场2008年4月份分析报告 [J], 刘正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9年糧食價格走勢分析∙關鍵詞︰2009年糧食價格走勢分析∙信息整理︰慧典市場研究報告網/∙信息來源︰∙發表時間︰2008年12月26日2009年糧食價格走勢分析——以湖北省襄樊市為例2008年我國不但經歷了百年不遇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汶川8.0級特大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的襲擊,而且受到了美國次貨危機引起的世界性金融危機的影響。
在極其不平凡的一年,黨和國家果斷決策,一系列應對措施出台,糧食生產獲得了連續第5個豐收年,預計總產將達到 5250億公斤,比2007年增長4.7%。
由于國際國內多種因素綜合影響,2008年我國糧食收購、銷售價格出現了新的格局。
本文將以我國十大夏糧主產區、20個大型商品糧基地之一的湖北省襄樊市為例,分析2008年我國糧食收購、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預測2009年糧食價格變動趨勢。
縱觀2008年襄樊市小麥、特一粉市場價格變化態勢,主要呈現下列特點︰一、小麥收購價格總體呈上升態勢小麥收購價格從元月份每公斤(下同)1.43元,一直上升到10月份最高峰1.59元,隨後便有所回落。
從分季度來看,市場價格變化差異較大。
一季度價格平穩。
收購價格在1.43元大1.46元之間。
由于2007年襄樊市小麥獲得豐收,總產量達到14.41億公斤,收購量12.55億公斤,創歷史最高紀錄,糧源充裕,因而市場價格變化不大。
二季度小麥收購價格開始上升。
從4月份的1.46元,上升到6月份的1.53元。
由于襄樊市小麥市場價格低于國家小麥最低收購價,國家在襄樊市啟動了小麥最低收購價,每公斤中等白小麥1.44元,紅小麥、混合小麥1.38元。
2007年襄樊市小麥不僅增產,而且質量普遍好,平均等級在國標2 級以上,絕大多數在國標1級。
襄樊市新小麥在5月中旬上市,因而,全市小麥收購價格隨之上升。
三季度小麥收購價格穩重有升。
從7月份1.55元,上升到9月份1.56元。
三季度是襄樊市新小麥上市高峰期,執行小麥最低收購價的企業敞開收購農民小麥,社會多渠道也不敢貿然抬價收購小麥,所以這一時段襄樊市小麥收購價在國家最低收購價水平上沒有大的變化。
泸州市粮食局全面完成2009年度社会粮食食用油及油料供需
平衡调查工作
四川省泸州市粮食局调控科
【期刊名称】《粮食问题研究》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 按照<四川省粮食局关于做好2009年社会粮食食用植物油及油料
供需平衡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泸州市粮食局结合实际及时安排部署了2009年社会粮食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供需平衡工作,在市、区县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人员的
共同努力下,截止2010年3月底,涉及全市粮食、食用油及油料供需平衡的基础调查、数据处理、综合评估和可行性分析工作全面完成,为进一步加强粮油宏观调控、确保全市粮油安全提供了全面、科学、可靠的数据资料: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四川省泸州市粮食局调控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粮食局“定向”援助平抑食用油价格
2.四川省物价局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粮食局农发行四川省分行转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提高200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的通知
3.江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粮食局关于1991至1992粮食年度继续实行粮食包干实施意见的通
知4.国家粮食局被评为“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化分会2009—2010年度先进单位”5.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要求各地做好食用油市场供应工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9年油脂市场产业报告一.2009/2010年度世界植物油供需平衡状况(一)世界食用植物油长期需求增长趋势已改变植物油价格区间;工业消费增长不断提高,使其更具备金融属性回顾长期植物油价格走势,自2001年以来,随着两次主要的价格突破,当前的植物油价格区间已经不再是十年前的区间了。
2004年由于美国南美等主产区大豆减产,豆油价格第一次突破历史高点;2008年由于生物柴油需求刺激,指数基金及美元贬值的影响,豆油价格又一次突破历史高位。
当前的植物油价格区间已经改变。
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与社会发展,植物油消费量持续增长,而年均食用消费增长率逐渐下降,工业消费增长率不断提高。
1992-1997年间,世界植物油总消费年均增长率为5.1%,其中工业消费增长率为7.6%, 食用消费增长率为4.8%;到1997-2002年间,世界植物油总消费年均增长率为4.6%,其中工业消费增长率为6.1%,食用消费增长率为4.5%。
到2002-2007年间,世界植物油总消费年均增长率为5.8%,其中工业消费增长率迅速攀升至17.3%,食用消费增长率下降至4.1%。
植物油的工业消费发展迅速,一方面来自于棕榈油的增长,一方面来自于生物柴油的增长。
因此,植物油价格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依赖于供求平衡,而是越来越具有金融属性,与原油价格也更具联动性。
图1:2001年以来中国豆油豆粕价格走势:价格区间改变2001年以来中国豆油和豆粕价格走势图3,0006,0009,00012,00015,00018,00001-10-2602-4-3002-11-503-5-1303-11-704-1-1904-4-1904-8-204-10-1404-12-2305-3-1105-5-2705-8-505-10-2105-12-3006-3-2106-6-606-8-1506-10-3107-1-1207-3-3007-6-1507-8-2407-11-908-1-2208-4-1008-6-2308-9-208-11-1909-2-909-4-2109-7-3单位: 元/吨单位: 元/吨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国标一级豆油豆粕图2:1992-2008年世界植物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工业消费增长率迅速攀升至17.3%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二)世界油料供应状况:美国大豆供应状况已在价格中体现完毕,目光应该转向南美市场由于2009/10年度美国大豆单产达到市场预期43.4蒲式耳,其丰产有效地保障了国际市场油料供应。
评析 丨I ndustry产业232010.12 ·2009年我国食用油产业数据统计与分析□ 张艳红一、 2009年中国食用植物油各油种产量统计2009年中国食用植物油各油种产量如下:大豆油1 405.6万t,占食用油总产量50.6%;菜籽油556.2万t,占食用油总产量20%;棕榈油312.5万t,占食用油总产量11.2%;花生油144.8万t,占食用油总产量5.2%;玉米油87.7万t,占食用油总产量3.2%;棉籽油83.1万t,占食用油总产量3%;葵花籽油39.6万t,近日,国家粮食局和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公布了2009年的粮油产业统计数据,2009年是中国食用油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一年,准确掌握2009年的各方面数据,对企业制定未来规划与发展思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将2009年食用油产业的各方面数据列出,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预测,以期对读者提供有益的建议。
占食用油总量1.4%;稻米油13.2万t,占食用油总量0.5%;芝麻油11.7万t,占食用油总量0.4%;油茶籽油6.9万t,占食用油总量0.2%;橄榄油6.7万t,占食用油总量0.2%;其他油脂112.8万t,占食用油总量4.1%。
本刊分析:在2006年的各油种产量统计中,大豆油946.8万t,占54.7%;菜籽油285.3万t,占16.5%;花生油87.4万t,占5%;棉籽油57.9万t,占3.3%。
可以看出,到2009年,大豆油的产量比2006年增加了48%,这增加的48%的大豆油无疑均来自于大豆及大豆油的进口。
从目前看来,我国对大豆及大豆油的进口仍有强劲的需求,这种强劲的进口需求近几年不会改变。
值得关注的是,2009年大豆油的占比比2006年少了4.1%,那么这4.1%应该绝大部分贡献给了玉米油和葵花籽油。
近几年来人们对玉米油及葵花籽油的需求迅速增长,这种增长会随着山东邹平西王集团与三星集团的小包装玉米油的快速发展而越发明显。
另外,稻米油、油茶籽油、橄榄油之和也都从原先的几乎为零增加到了食用油总产量的1%左右,充分说明各种营养食用油在这几年的迅速发展。
预测2009年粮油市场作者:滕晓萌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年第14期油菜籽的价格走势正在困扰着政府。
“现在眼看油菜籽就要收了,但我们对于今年的收储政策,是临时收储还是政府储备,仍然没有定论”。
4月1日,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在第十二届中国粮食论坛上表示。
最坏的可能是,油菜籽重走大豆老路,在政府托市价的扭曲政策下,从此形成“国产卖国家,进口卖企业”的怪圈。
消失的油菜籽收购市场对于中国的油菜籽行业来说,这本来应该是一个美好的春天。
国家粮食信息中心发布的3月最新预测显示,2009年中国油菜籽播种面积70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0万公顷,预计产量1300万吨,较上年增长120万吨,增幅10.2%。
湖北、安徽、江西等主产区播种面积皆大幅增长。
但是当地企业却对此表现漠然,因为业界公认的事实是:“国家今年肯定会继续托市收购。
”2008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为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全力组织开展主要农产品收购,在油菜主产区,按每市斤2.20元的价格向农民收购油菜籽,充实食用植物油中央储备。
而当时,全球油料作物和食用油都在持续下跌中,全国大部分地方油菜籽收购价格不足2元/斤。
到目前为止,国家发改委按照这一价格,总共从油菜主产区,分两次收购了100万吨油菜籽。
而油菜籽加工的企业发现,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食用油的价格正在急剧下跌,如果他们以国家托市价收购,必将出现亏损;另一方面,如果以低于国家托市价的价格收购,没有农民会卖出油菜籽。
低价的国外油菜籽,由此进入了中国企业的视线。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2月,中国共进口油菜籽345738吨,同比增长79.63%。
而目前到货价保持在3400元/吨左右,比国家托市价格低了1000元/吨。
“今年1~6月,中国进口油菜籽就可能超过150万吨,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
”益海集团油脂贸易总监涂长明在前述论坛上表示。
益海集团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涂长明说,曾经有安徽加工厂向他询问,是否可以收购当地油菜籽,但核算后发现,收购将导致每吨亏损七八百块钱。
2009年粮油市场供需平衡分析(四季度)中储粮总公司信息部(第11期) 2010年1月11日一、2009年国内粮食市场总体供需形势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扶持粮食生产力度,通过增加各项种粮补贴、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临时收储政策等多项政策措施保证种粮收益,增加粮农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自2004年以来连续六年增加,预计200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16亿亩,较上年增加1400万亩,为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
今年播种面积增加主要是提高了复种指数及东北、西北地区面积增加较多。
从粮食种植结构看,2009年小麦、稻谷和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大豆播种面积明显减少。
小麦、稻谷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大幅提高了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水平,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主要是东北四省(区)播种面积提高;2008年大豆种植收益下降较多,东北主产区减少了大豆播种面积。
今年夏粮和早稻获得丰收,产量较上年提高。
根据统计局数据,夏粮产量2467亿斤,增产52亿斤,为历史次高水平。
其中,冬小麦产量预计达到2180亿斤,高于上年水平。
预计早籼稻产量667亿斤,增产35亿斤。
秋粮生产受到干旱、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但由于播种面积较增加较多(高产的稻谷、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单产较低的大豆播种面积下降),秋粮仍获得丰收。
预计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10530亿斤,较上年略减。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到国内大宗商品需求。
今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国内养殖业和工业用粮需求明显下滑。
但粮食消费具有刚性,受实体经济发展放缓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二季度以来国内经济逐步企稳向上,养殖业和工业用粮需求出现明显回升。
从全年看,预计2009年国内粮食需求总量较上年仍略有增长。
预计2009年国内粮食消费量10830亿斤,较上年增加40亿斤,增幅3.7‰。
连年丰收,国内粮食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供求缺口进一步减小,主要口粮已做到自给。
分品种看,2009年小麦、稻谷、玉米总量平衡有余,油料仍需大量进口。
国内粮食供需平衡表单位:亿斤二、小麦市场供需平衡分析主要受国家提高最低收购价的影响,小麦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预计2009年国内小麦播种面积约3.63亿亩,同比增加。
其中,冬小麦约3.34亿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春小麦约2900万亩,较上年有所增加。
去冬今春,北方冬麦主产区发生严重旱情,对小麦前期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在各级政府抗旱努力下,并随着后期旱区降水增加,旱情影响明显缓解。
5月初,农业部和中国气象局组织的调查评估认为,受旱小麦基本恢复,干旱对今年产量影响不明显。
预计2009年全国冬小麦产量2180亿斤,高于上年水平,春小麦产量也高于上年水平。
综合来看,今年小麦有望再获丰收。
预计全年国内小麦总产约2330亿斤,较上年增加3.6%。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湖北、江苏部分地区和安徽少数地区在麦收期间出现持续降雨,发生较严重的芽麦情况,造成小麦质量下降。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全国不完善粒在20%以上的冬小麦数量160亿斤,约占全部小麦数量的6.9%。
总体看,受前期干旱和收获期间降雨的影响,今年冬小麦整体质量有所下降。
自2006年小麦产量突破2000亿斤以来,国内供给能力已超过需求,小麦供需平衡后,年度结余数量逐步增多。
预计2009年国内小麦需求较上年稳中略升。
口粮方面,预计人均需求略有下降,总体需求保持基本稳定。
2009年,我国部分小麦产区因降雨造成小麦质量下降,一部分小麦仅能作为饲料和工业用粮,使2009/10年度饲料和工业用小麦消费数量小幅上升。
预计2009/10年度国内小麦消费量2095亿斤,较上年度增加24亿斤,其中,口粮消费约1610亿斤,饲料用粮约170亿斤,工业用粮约190亿斤,其他约125亿斤。
小麦供需平衡表(7/6月)单位:亿斤三、稻谷市场供需形势分析受国家大幅度提高200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以及一系列惠农补贴政策继续实施影响,2009年稻谷播种面积增加。
预计2009年全部稻谷播种面积约4.50亿亩,同比增加1100万亩,增幅2.5%。
其中早籼稻播种面积9240万亩,中晚籼稻2.38亿亩,粳稻1.19亿亩。
从产量看,2009年国内早稻、中晚籼稻丰收;东北部分地区粳稻减产严重,质量普遍下降。
预计2009年全国稻谷总产3900亿斤,同比增加62亿斤,增幅1.6%。
其中早籼稻产量667亿斤,中晚籼稻2125亿斤,粳稻1108亿斤。
从需求情况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更趋多样化,人均口粮消费量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国内大米市场需求总量平稳,但粳米消费比例逐步提高。
2009年国内稻谷市场仍维持总量平衡有余格局,但区域平衡和品种结构矛盾仍然存在。
预计2009年国内稻谷消费量3675亿斤,其中口粮消费3115亿斤,饲料用粮300亿斤,工业用粮175亿斤,其他用粮85亿斤。
从进出口情况看,受出口配额等限制,2009年国内稻谷(大米按70%折率)出口量预计23亿斤,同比减少4亿斤;因国内稻米继续增产,预计2009年国内稻谷进口量8亿斤,与上年基本持平,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稻谷供需平衡表(日历年度)单位:亿斤四、玉米市场供需形势分析2009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其中东北、西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增幅较大,黄淮海地区玉米播种面积也有所增加。
根据各地农业部门和分公司调查数据,今年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播种面积约16950万亩,同比增加840万亩,增幅5.2%;黄淮海四个主产省(晋、冀、鲁、豫)玉米播种面积15170万亩,同比增加300万亩,增幅2.0%。
另外,今年西北地区的新疆、陕西等地大幅扩大了玉米播种面积。
预计2009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4.61亿亩,较上年增加1300万亩,增幅2.9%。
由于播种面积增加和天气情况较好,2008年国内玉米丰收,产量达到3318亿斤的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东北地区玉米受旱严重,黄淮海地区玉米长势也不如上年,玉米播种面积较上年有一定幅度增加,但预计产量低于上年水平。
预计2009年全国玉米产量3190亿斤,较上年减少128亿斤。
国内玉米消费主要是饲料和工业消费,相对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宏观经济形势对玉米消费影响较大。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明显放慢,饲料和深加工业发展也受到影响。
根据中国饲料协会信息中心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7家饲料企业的统计,1-5月份工业饲料产量1195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1%。
据吉林和山东分公司市场信息人员了解,上半年当地玉米深加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大,很多小型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下半年,国内经济逐步恢复并企稳向上,养殖产品和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也出现上涨,国内饲料和深加工业玉米需求明显回升。
预计2009/10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2920亿斤,比上年度增加20亿斤,其中饲料消费增加,工业消费下降。
2009年玉米虽有减产,但仍大于国内消费量,同时国家还有相当数量的临储玉米库存,因此2009/10年度国内玉米供应充足。
根据海关统计,1-11月玉米出口量仅9.3万吨,同比下降56.5%。
从进口看,由于国内玉米供应充足,国内外玉米价差不明显,也难以大量进口。
1-11月玉米进口量5.0万吨。
玉米供求平衡表(10/9月)单位:亿斤五、大豆市场供需平衡分析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大豆价格迅速回落。
由于国内大豆供给主要依赖进口,受国际市场影响,国内大豆价格也明显低于上年水平,农民种植收益下降,因而减少了2009年大豆种植面积。
预计2009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1.32亿亩,较上年度减少500万亩,减幅3.6%。
由于播种面积下降和东北主产区遭遇干旱、低温阴雨天气,2009年国内大豆产量下降。
预计2009年全国大豆产量290亿斤,较上年减少21亿斤,减幅6.8%。
受经济复苏(需求增加)、国家收储数量较多(进入市场的国产大豆减少)、进口大豆价格较低等因素影响,2009年大豆进口增加。
根据海关数据,1-12月全国大豆进口量851亿斤,较去年同期增加13.7%,创历史新高。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2009/10年度国内大豆消费量将继续增长。
预计2009/10年度全国大豆消费量1060亿斤,同比增加40亿斤,增幅3.9%。
其中,压榨量850亿斤,同比增加30亿斤,增幅3.7%。
从进口情况看,由于国内大豆产量下降,预计进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大豆供需平衡表(10/9月)单位:亿斤六、食用植物油市场供需平衡分析2009年国内植物油供给呈现进口油脂油料增加,国产油籽加工的植物油市场供给减少的特点。
今年,国内大豆、花生、棉籽等出现减产;油菜籽虽然增产,但大量菜油进入国家临时存储,未进入市场。
今年国内油料市场供应对国际市场更加依赖。
根据海关数据,1-12月食用植物油进口量163.2亿斤,同比增加8.4%;大豆和油菜籽等油籽的进口也同比增加。
今年国内植物油生产更多的是加工进口油籽和植物油原油。
预计2009年国内植物油产量340亿斤,比上年增加30亿斤。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预计2009年国内植物油需求量平稳增加。
另外,2009年国内植物油价格明显低于上年水平也有利于植物油消费。
预计2009年国内植物油需求总量490亿斤,同比增加20亿斤,增幅4.3%。
分品种看,2009年豆油消费量200亿斤,占总消费量的40.8%;菜籽油95亿斤,占19.4%;棕榈油120亿斤,占24.5%;其他食用植物油75亿斤,占15.3%。
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表(日历年度)单位: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