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1
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观察导言: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多样,其中放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放疗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一定的损害,包括瘙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放疗后皮肤损害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观察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的作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包括皮肤清洁、保湿、防晒等措施。
通过标准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放疗对皮肤的损害,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乳腺癌放疗后出现皮肤损害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采用成组设计,对照组采用单组设计。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皮肤损害程度、生活质量等进行观察和比较,评价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
四、观察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皮肤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患者的瘙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症状减轻明显,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而对照组患者的皮肤状况没有显著改善,症状较重,生活质量较差。
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的皮肤损害有明显的疗效。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可推广性。
六、结论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有明显的疗效,可以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乳腺癌患者的皮肤护理干预,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放疗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中。
乳腺癌放疗后常常伴随着皮肤损害的问题,如放射性皮炎、红肿、瘙痒、脱屑等症状。
这些皮肤损害既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又会延长治疗时间,甚至影响治疗效果。
如何有效预防和减轻乳腺癌放疗后的皮肤损害,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虽然已有些许研究表明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可能对乳腺癌放疗后的皮肤损害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方面的研究仍相对较少,且存在方法不统一、样本量较小等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性研究,系统观察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可靠的护理方案。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乳腺癌放疗后患者的皮肤护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估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减轻皮肤损害的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了解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症状和严重程度;探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的原理和作用机制;评价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减轻皮肤损害的效果和可行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乳腺癌放疗后患者的皮肤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进行,旨在为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参考,促进对乳腺癌患者的整体关怀,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1.3 研究意义乳腺癌放疗是治疗乳腺癌的常见方法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放疗过程中常常会导致皮肤损害,包括皮炎、红肿、脱屑、瘙痒等不适症状。
这些皮肤损害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社交功能,甚至影响治疗的进行。
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放疗后的皮肤损害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通过系统观察和比较不同干预方法对皮肤损害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皮肤损害患者皮损修复效果的影响刘璐(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南昌330029)【摘要】目的讨论乳腺癌放疗皮肤损害患者实施标准化皮肤护理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标准化皮肤护理,对比2组皮损修复效果及生存质量。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皮损修复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QLQ-C30中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标准化皮肤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放疗皮肤损害患者,可改善皮肤损伤,提高皮肤修复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放疗皮肤损伤标准化皮肤护理皮损修复效果DOI:10.19435/j.1672-1721.2020.21.032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放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疗效显著,但是,放疗本身具有皮肤损害的问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
因此,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方案以改善乳腺癌放疗皮肤损害患者皮肤损伤程度,提高皮肤修复效果显得极为重要。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标准化皮肤护理已在护理中应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皮肤损害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5例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5例)。
对照组年龄25岁~70岁,平均年龄(44.63±7.42)岁;体质量指数(BMI)18~24.5kg/m2,平均(21.33±1.06)kg/m2。
观察组年龄26岁~72岁,平均年龄(45.25±8.23)岁;BMI18.5~24kg/m2,平均(21.35±1.07)kg/m2。
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
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寻找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研究采用了定量分析的观察方法,对实施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的患者和未实施干预的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其皮肤损害的情况及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明显减轻了放疗后皮肤损害的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干预方案的效果,为乳腺癌放疗后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方案。
【关键词】乳腺癌、放疗、皮肤损害、标准化护理、干预、观察、效果分析、临床意义、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疗是其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乳腺癌放疗后往往会导致皮肤损害,包括红肿、脱屑、水泡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效的皮肤护理对于减轻放疗后皮肤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各种不同的皮肤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
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护理指导,各地区、各医院甚至同一医院的护理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了护理效果的参差不齐。
有必要开展一项关于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观察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护理策略。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并观察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系统的皮肤护理干预,我们希望能够减轻放疗后皮肤损害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研究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措施对减轻乳腺癌放疗患者皮肤损害的效果、评估其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价值。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防治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损疗效的观察体会发布时间:2022-06-02T03:05:06.945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8期作者:郭旭飞申晓静[导读] 目的:分析对乳腺癌放疗后伴皮肤损害患者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郭旭飞申晓静山西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放疗科 030013摘要:目的:分析对乳腺癌放疗后伴皮肤损害患者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
结果:2组护理前皮肤损害严重程度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皮肤损害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皮肤修复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0.00%,P<0.05。
结论:对于乳腺癌放疗患者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皮肤损害程度,并可促进其皮肤修复。
关键词:乳腺癌;放疗;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皮肤损害乳腺癌是在女性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迅速提升,这也使得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不断提高。
现阶段放疗是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干预的重要形式,可促使癌细胞杀灭,然而放疗同时也会引起副反应,如常见的皮肤损害,该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所以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促使其皮肤损害修复[1]。
以下将分析对于乳腺癌放疗后伴随皮肤损害患者开展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1资料以及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100例乳腺癌放疗后伴皮肤损害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50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46~78岁,均值为(60.7±1.4)岁。
对照组:50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45~79岁,均值为(60.6±1.5)岁。
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即进行皮肤状态的检查以及评估,确保其皮肤的清洁以及干燥,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配合要点;观察组联合应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方法为:(1)放疗前皮肤护理:告知患者所佩戴的手表、项链等相关金属物品全部摘除,防止射线吸收的进一步增加。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
调查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的皮肤在接受放疗后容易受到损害。
为了缓解放疗后皮肤损害,许多研究人员已经着手研究如何规范化的进行皮肤护理。
本文旨在探讨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
放疗后皮肤损害是指放疗治疗后出现的不适、疼痛、发红、肿胀以及过敏等一系列皮肤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会迫使患者停止放疗,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然而,一些研究已经证明了进行标准化皮肤护理可以帮助缓解放疗后皮肤损害。
具体来说,标准化皮肤护理包括了清洁、保湿、涂抹皮肤保护剂和避免使用有害的化学品等方面。
研究人员通过给予患者标准化的皮肤护理指导,帮助患者维持皮肤健康,减轻放疗后皮肤反应的严重程度。
一项研究表明,标准化皮肤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放疗后的皮肤反应,例如瘙痒、灼热和红肿等。
在这项研究中,患者在接受放疗前和放疗后两周、四周和六周时被评估他们的皮肤反应程度。
结果表明,进行标准化皮肤护理的患者,在放疗后两周、四周和六周的皮肤反应程度显著低于未进行标准化皮肤护理的患者。
类似地,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给予标准化皮肤护理的患者比未进行标准化皮肤护理的患者需要较少的药物来治疗皮肤反应。
在这项研究中,患者在标准化皮肤护理和常规护理之间随机分组。
结果表明,进行标准化皮肤护理的患者需要较少的药物来治疗他们的皮肤反应,而且他们的治疗效果好于另一组。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摘要】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是患者常见的问题,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于修复这些损害起着关键作用,其定义与原则包括清洁、保湿、预防感染等。
研究显示,标准化皮肤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修复效果,并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标准化皮肤护理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适感,改善心理状态。
合理的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患者十分重要。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标准化皮肤护理的具体作用机制,并完善相关护理方案,以更好地帮助乳腺癌放疗后患者修复皮肤损害,改善生活质量。
标准化皮肤护理在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值得更多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标准化皮肤护理、修复效果、减轻损伤、生活质量、并发症预防、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挑战、结语1. 引言1.1 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常见问题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带来影响。
放疗过程中,皮肤受到辐射的直接损害,可表现为红肿、瘙痒、脱皮、水肿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严重的放射性皮炎,甚至形成溃疡。
这些皮肤损害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能引起疼痛和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很多患者会因为皮肤损害而感到焦虑、抑郁甚至失去信心,影响他们对疾病康复的信心和积极性。
有效修复和保护放疗后皮肤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标准化皮肤护理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皮肤损害并提高生活质量。
1.2 标准化皮肤护理的重要性标准化皮肤护理是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乳腺癌放疗后,皮肤可能出现干燥、脱皮、发红、水肿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标准化皮肤护理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减轻这些皮肤损伤,促进皮肤修复,提高治疗效果。
标准化皮肤护理包括清洁、保湿、照顾皮肤破损处等步骤,符合规范的护理操作能够有效防止感染,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摘要】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放疗后常常伴随着皮肤损害。
标准化皮肤护理作为重要的护理措施,在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特点、标准化皮肤护理的作用机制、具体措施以及相关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
结果表明,标准化皮肤护理能有效减轻放疗后的皮肤损害,并有助于皮肤的修复和恢复。
未来应加强该领域的研究,深入探讨标准化皮肤护理在乳腺癌放疗后的应用前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关键词】关键词:乳腺癌、放疗、皮肤损害、标准化皮肤护理、修复、研究进展、重要性、临床应用、方向、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方法,而放疗是其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乳腺癌放疗可能会导致患者皮肤受损,出现干燥、脱皮、瘙痒、红肿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标准化皮肤护理在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皮肤的不适症状,促进皮肤的修复和恢复。
研究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影响,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通过系统性的文献综述和分析,期望可以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推动标准化皮肤护理在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中的应用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通过分析标准化皮肤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皮肤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IMRT放疗皮肤损伤的影响【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手术联合IMRT放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放疗过程中常常会导致皮肤损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IMRT放疗皮肤损伤的影响。
通过分析乳腺癌术后IMRT放疗的皮肤损伤特点和护理干预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和实施方式。
实践证明,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放疗引起的皮肤损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及优化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效的护理措施。
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IMRT放疗的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IMRT放疗、皮肤损伤、护理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实施、效果评价、影响总结、未来研究、乳腺癌、放疗、护理、干预、影响、评估。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放疗在乳腺癌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乳腺癌患者常采用强度调控放射治疗(IMRT)来提高治疗效果,但IMRT放疗可能会导致皮肤损伤。
乳腺癌术后IMRT放疗的皮肤损伤特点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红肿和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放射性皮炎和溃疡。
这些皮肤损伤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治疗费用。
针对乳腺癌术后IMRT放疗的皮肤损伤问题,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皮肤损伤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IMRT放疗皮肤损伤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IMRT放疗皮肤损伤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乳腺癌术后IMRT放疗的皮肤损伤特点,了解其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2. 探讨护理干预在减轻乳腺癌患者放疗皮肤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以期找到有效的干预措施。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放疗已成为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乳腺癌放疗后常伴有皮肤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
一、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特点1. 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伤的表现乳腺癌放疗后常见的皮肤损伤包括皮肤干燥、红肿、脱屑、瘙痒、疼痛、灼烧感等。
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水肿、糜烂、溢液、溃疡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伤对患者的影响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影响着患者的外貌形象,还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适感。
严重的皮肤损伤还可能导致感染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
二、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修复作用1. 温和清洁乳腺癌放疗后患者的皮肤非常脆弱敏感,需要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刺激。
建议使用天然植物提取的洗面奶进行清洁,避免使用含有酒精和刺激性成分的产品。
2. 补水保湿乳腺癌放疗后患者皮肤常出现干燥、脱屑等情况,需要重点补水保湿。
选择质地轻盈、温和的保湿乳液,每天进行多次补水保湿,保持皮肤湿润。
3. 使用修复产品针对乳腺癌放疗后的皮肤损伤,可以选用一些修复产品,如含有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等成分的修复精华,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皮肤,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4. 避免刺激乳腺癌放疗后的皮肤非常脆弱,需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和护肤品,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还需要避免暴晒阳光,防止皮肤受到光线的伤害。
5. 饮食调理乳腺癌放疗后患者的饮食也需要特别注意,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A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有助于促进皮肤的修复和再生。
三、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患者的意义1. 缓解患者的痛苦标准化皮肤护理能够有效缓解乳腺癌放疗后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促进皮肤损伤的修复通过标准化皮肤护理,可以促进乳腺癌放疗后患者皮肤损伤的修复,加速受损皮肤的再生和恢复。
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皮损的影响,以促进乳腺癌放疗患者预后。
方法:选择我院2018-2019年的乳腺癌放疗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放疗常规护理(对照组)、配合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研究组)的2组,比较2组乳腺癌放疗患者的皮损程度、情绪与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乳腺癌放疗后情绪与皮损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予以乳腺癌放疗患者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皮损风险,且利于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标准化皮肤护理乳腺癌放疗皮肤损害情绪状况生活状况乳腺癌即人体乳腺上皮组织恶性肿瘤疾病,人体免疫系统破坏明显。
放疗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手段,但是放疗后患者皮损情况明显,从而影响患者情绪以及治疗进程、生活质量状况[1]。
所以,需重视乳腺癌放疗患者的皮损干预,以改善患者治疗预后。
基于此,本文就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试验对象均为乳腺癌患者,患者接受放疗治疗,参与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了精神类疾病患者、皮肤疾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进行100例受试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2组各50例。
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年龄最小30岁、年龄最大60岁,平均(46.5±6.5)岁;患者病程区间6个月到24个月,平均(14.5±3.5)个月;肿瘤分期情况:1期患者35例,2期患者15例。
研究组:乳腺癌患者年龄最小28岁、年龄最大62岁,平均(47.0±5.6)岁;患者病程区间3个月到24个月,平均(14.0±4.0)个月;肿瘤分期情况:1期患者33例,2期患者22例。
2组乳腺癌患者病程、肿瘤分期、年龄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以乳腺癌患者放疗前皮肤评估、皮损检查等放疗常规护理。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疗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放疗后皮肤损害是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本文探讨了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
通过对标准化皮肤护理的具体措施和乳腺癌患者接受标准化皮肤护理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发现标准化皮肤护理在修复皮肤损害方面有显著作用。
标准化皮肤护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更加关注其具体效果和优化措施,以更好地帮助乳腺癌患者减轻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关键词】乳腺癌放疗、皮肤损害、标准化皮肤护理、修复作用、措施、效果、优势、不足、前景展望、重要性、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乳腺癌放疗的相关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进步下,乳腺癌的治愈率逐渐提高。
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而放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乳腺癌放疗通过照射乳腺癌部位,杀死残留的癌细胞,预防癌细胞扩散和复发。
乳腺癌放疗也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一定损害。
乳腺癌放疗后的皮肤损害包括皮肤干燥、脱屑、红肿、瘙痒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脱皮、溃疡等并发症。
这些皮肤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心理状态,还可能影响放疗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修复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乳腺癌放疗的相关背景以及皮肤损害的常见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为后续讨论标准化皮肤护理在乳腺癌放疗后的应用奠定基础。
1.2 皮肤损害在乳腺癌放疗后的常见问题乳腺癌放疗后的常见问题主要表现为皮肤损伤。
放疗过程中,皮肤受到辐射的作用,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皮肤干燥、瘙痒、脱屑、红肿、疼痛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放射性皮炎,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溃疡和感染,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放疗后皮肤还容易出现色素沉积,即皮肤变黑或变红。
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放疗后皮肤损害效果及生活质量干预价值发布时间:2021-05-28T02:32:35.758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0年12期作者:陈渝婷[导读] 目的研究对乳腺癌放疗皮肤损害患者应用标准化皮肤护理的临床实际效果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选自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放疗后出现皮损的患者9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先入院的45例归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后入院的45例归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皮肤护理;比较两组皮肤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两组皮肤损害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陈渝婷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龙岩 364000【摘要】目的研究对乳腺癌放疗皮肤损害患者应用标准化皮肤护理的临床实际效果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选自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放疗后出现皮损的患者9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先入院的45例归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后入院的45例归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皮肤护理;比较两组皮肤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两组皮肤损害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采取不同方案的护理后观察组0、1级皮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2、3、4级皮损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
经标准化皮肤干预护理后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开展标准化皮肤护理能有效改善皮肤损伤程度,对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标准化皮肤护理;乳腺癌;放疗;皮肤损害;生活质量前言乳腺癌疾病是发生率不断上升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近年来呈现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因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故对患者日常生活与生命健康会造成较大影响。
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标准化皮肤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88例乳腺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标准化皮肤护理。
比较两组皮肤损害疗效以及满意度差异。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0.9%,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标准化皮肤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放疗患者皮肤损害的疗效与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标准化皮肤护理;乳腺癌;皮肤损害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随着女性生活环境的变化,该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威胁女性的健康安全[1]。
目前乳腺癌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治疗中的常用方案,主要是使用放射线破坏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
但是放射治疗容易引起皮肤损害,诱发放射性皮肤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准化皮肤护理主要是通过皮肤干预措施,减轻皮肤瘙痒、水肿、溃烂症状,加速创面愈合,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2]。
为了观察标准化皮肤护理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88例乳腺癌放疗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88例乳腺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
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7~44岁,平均为(38.6±5.3)岁;病程为5~20个月,平均为(12.0±3.4)个月;TNM分期:Ⅲ期30例,Ⅳ期14例。
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8~45岁,平均为(37.4±5.1)岁;病程为6~22个月,平均为(12.2±3.6)个月;TNM分期:Ⅲ期28例,Ⅳ期16例。
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影响研究作者:职琳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究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2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行常规皮肤护理)和实验组(行标准化皮肤护理),各260例。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皮肤损害程度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应用标准化皮肤护理,能够显著减轻皮肤损害程度,可推荐。
【关键词】乳腺癌;放疗;标准化皮肤护理;皮肤损害【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168-02乳腺癌,属临床多发妇科肿瘤疾病,可使乳腺细胞丢失正常细胞特性,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
目前,临床多采用放射治疗,能够降低局部复发。
但经放疗后,易出现皮肤反应,损伤患者皮肤。
而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放疗对患者造成的皮肤损伤[2]。
基于此,研究以乳腺癌患者为例,应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放疗患者520例,均为女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0例。
其中对照组,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45.39±2.27)岁;肿瘤分期:Ⅰ期125例,Ⅱ期135例。
实验组,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年龄(45.12±2.35)岁;肿瘤分期:Ⅰ期132例,Ⅱ期128例。
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乳腺癌患者。
两组患者均知晓研究目的,并在研究人员指导下,签署研究知情书。
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放射治疗,均经直线加速器9-12Mev、6MVX电子线,行混合照射,以患侧锁骨上、下及胸壁、内乳区为治疗靶区,5次/7d,2Gy/次,共50Gy。
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
通过对乳腺癌放疗对皮肤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的内容,设计研究方法并进行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伤的程度。
进一步讨论指出,该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具有显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乳腺癌,放疗,皮肤损害,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研究方法,结果分析,讨论,效果观察,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造成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多样,其中放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乳腺癌放疗在杀灭恶性细胞的也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害。
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干燥、脱皮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破溃和感染。
这些皮肤损害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成本,甚至影响治疗效果。
为了减轻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标准化的皮肤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皮肤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皮肤损害的发生,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观察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方案,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评估乳腺癌放疗对皮肤的影响,包括放射性皮炎、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
2. 分析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的内容,包括护理措施、护理器材、护理频率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3. 通过对乳腺癌放疗后患者进行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观察其对皮肤损害的效果。
4. 探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在减轻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
方法:选取160例于我院接受放疗的乳腺癌的患者,按照随机性原则将1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收常规性的护理,观察组患者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标准化皮肤护理,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记录、比较与观察。
结果:观察组(87.50%)患者的皮肤修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7.50%),护理后效果仍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乳腺癌放疗患者的治疗中,标准化皮肤护理的效果极为显著,可有效降低皮肤损害的问题并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和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并使用。
关键词:标准化护理干预;乳腺癌;放疗;放射性皮肤反应如今,女性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
权威调查显示,乳腺癌发病概率不断上升,患者人数也越来越多,患者群体倾向于年轻化[1]。
患病后,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放疗是临床上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法,但在放疗过程中会出现损害患者皮肤的问题,影响较为深远。
给予乳腺癌放疗患者标准化皮肤护理的目的就在于防止患者局部皮肤损坏的问题,提高预后质量。
文章主要就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现做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取160例接收乳腺癌放疗的患者,患者入院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11月,16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8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最高年龄为62岁,最低年龄为31岁,平均(46.75±3.23)岁,患者最高年龄为59岁,最低年龄为34岁,平均(47.06±2.25)岁,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乳腺癌,无并发症或其他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和哺乳期妇女不在本次研究所选人员的范围。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47 期2019 Vol.6 No.47
144
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分析
诸海珍
(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江苏苏州 215300)
【摘要】目的 研究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
方法 取我院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患者54例,随机分研究组(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干预)各27例,评估两组皮肤损害修复效果。
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的皮肤损害修复有效率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
结论 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患者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能改善其预后效果,缓解对患者皮肤的损害程度,提高修复效果与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乳腺癌放疗;皮肤损害修复;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7.144.01
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是乳腺癌,其主要治疗手段是放疗,有效杀死癌细胞,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放疗期间极易导致其发生局部皮肤损害的并发症,使得最终的治疗效果欠佳。
有学者证实,对该疾病患者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能修复其损害的皮肤组织,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对改善其预后效果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为分析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患者54例,研究组(n=27):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6.42±7.51)岁;对照组(n=27):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6.57±7.28)岁。
各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措施,放疗前初步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观察其皮肤完整度与炎症反应,告知患者定期清洁患处皮肤,放疗后禁止抓挠皮肤。
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点实施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首先实时监测患者的皮肤状态,采取20Gy照射剂量则发生潮红或发红情况,告知其尽量穿宽松或柔软的衣物,适当解开衣物避免摩擦刺激患处。
若给予患者40Gy照射剂量则发生发干、紧绷脱屑与烧灼感,告知患者禁忌抓挠皮肤,对于难以忍受者涂抹适量刺激性较弱的婴幼儿护肤品;若给予患者50-60Gy照射剂量则发生出血、水泡或溃疡坏死等症状,采取银离子敷料或红外光照射等方式缓解其疼痛感,促进创面愈合[1]。
1.3 观察指标
皮肤损害修复效果:显效:改善患者放射局部皮肤损害程度达2级以上;好转:改善患者放射局部皮肤损害程度达1级以上;无效:与上述标准不符且病情加重,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与干预效果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t检验。
计数资料(皮肤损害修复效果)[n/(%)],x2检验。
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皮肤损害修复有效率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皮肤损害修复效果对比 [n(%)]
组别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研究组(n=27)197126(96.29)对照组(n=27)183621(77.77)x2------ 4.1033 P------0.0427
3 结 论
乳腺癌主要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主要发病机制是乳腺癌细胞丧失正常细胞活性,癌细胞脱落随血液或淋巴液散播至全身,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其首发症状是乳腺肿块,大部分患者是通过自我检查发现病灶的,同时治疗期间其易产生负性情绪,使得最终治疗效果欠佳。
有研究报道,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患者的疼痛感,其皮肤损害程度往往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选择20Gy照射剂量需主动患者尽量减少胸罩的穿戴次数,避免摩擦对患处产生刺激;选择40Gy照射剂量需告知患者禁忌抓挠皮肤或涂抹刺激性药物至患处;选择50-60Gy照射剂量需采取银离子敷料覆盖患处,促进伤口愈合,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柯丽莲,郑丽雅,陈凌群等研究中明确指出[2],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能提高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患者的生存质量,缓解其皮肤损害的疼痛感,提高修复效果,避免患者发生脱发、干性脱皮或出汗等临床症状,显著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安全性与时效性。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的皮肤损害修复有效率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
由此可证: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患者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能改善其预后效果,缓解对患者皮肤的损害程度,提高修复效果与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丽婵,卢柳岑,张叶青.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
肤损害修复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20):185-186.
[2] 柯丽莲,郑丽雅,陈凌群.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
肤损害修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156-158.
本文编辑:吴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