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废液收集处理装置
- 格式:docx
- 大小:110.48 KB
- 文档页数:3
1.目的规定实验室废弃物的收集、处理程序,保证检验质量、防止交叉污染、防止污染环境。
2.适用范围该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3.操作人3.1检验员负责各种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
3.2各动保负责人联系外部机构处理危险废弃物。
4.工作程序4.1.一般废弃物指除危险废弃物以外的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的废弃物。
4.1.1.废液在各化验室配套废液收集桶:配有废酸缸、废碱缸、中性废液缸。
1、无毒无害的废液倒入废液桶后,在检验完毕后由化验员直接倒入下水道中。
2、化学废液:一般的废液可由实验室初步处理或直接排放:对废酸、废碱等废液采用中和法、稀释法后,PH值为中性时直接排入下水道。
4.1.2.固体废弃物1、无菌物品:棉签、棉球及一次性实验用品(如试管、枪头、离心管、手套、口罩等),使用后置于专用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由外部有资质的医疗垃圾处理公司集中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并在废弃物处理记录表上记录(附件1),不得随意丢弃。
2、玻璃制品:对可再次使用的玻璃制品,加入有效消毒剂浸泡2~6小时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后高压蒸汽灭菌。
4.2.危险废弃物(包括液体和固体)指各种带有有机溶剂的废弃物,以及带有铅/镉/砷/汞/钡/卤素等的无机废弃物。
4.2.1化学废液及过期化学试剂1、收集:危险废液必须进行分类收集,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没有破损及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进行收集,存放在指定地点,不可混合贮存。
将收集的废液的成份及含量,贴上明显的标签,并置于安全的地点保存。
特别是毒性大的废液,尤要十分注意。
2、处理:由于废液的组成不同,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有毒气体以及发热、爆炸等危险,因此,处理前必须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
①不同废液在倒进废液桶前要了解其相容性,确认是否为同类物质或不会引起反应的物质后,再分门别类倒入相应的废液收集桶中,禁止将不相容的废液混装在同一废液桶内,以防因发生各种反应而造成化学伤害与危害等事故。
②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倒入专门废液桶,按下列规定立即处理。
所谓废水处理就是将污水经过处理达到容许排放标准后,排入下水道。
目前,实验室废液处理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1、循环使用。
采取循环用水系统,使废水在实验过程中多次重复利用,减少废水排放量。
博斯达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将实验室污水净化处理再排放,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2、净化处理。
净化处理就是用各种方法将废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使废水得以净化。
净化的方法一般有三种:(1)物理法:沉淀、过滤、离心分离、浮选(气浮)、机械阻留、隔油、萃取、蒸发结晶(浓缩)、反渗透等。
(2)化学法:混凝沉淀、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电解、吸附消毒等。
(3)生物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氧化塘、污水灌溉等。
一、含汞废液的处理废液中汞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0.05mg/L(以Hg计)。
其处理方法有:1、硫化物共沉淀法:先将含汞盐的废液的pH值调至8-10,然后加入过量的Na2S,使其生成HgS 沉淀。
再加入FeS04(共沉淀剂),与过量的S2-生成FeS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分离,再经离心、过滤,滤液的含汞量可降至0.05mg/L以下。
2、还原法:用铜屑、铁屑、锌粒、硼氢化钠等作还原剂,可以直接回收金属汞。
二、含镉废液的处理1、氢氧化物沉淀法:在含镉的废液中投加石灰,调节pH值至10.5以上,充分搅拌后放置,使镉离子变为难溶的Cd(OH)2沉淀.分离沉淀,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检测滤液中的Cd离子后(降至0.1mg/L 以下),将滤液中和至pH值约为7,然后排放。
2、离子交换法:利用Cd2+离子比水中其它离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有更强的结合力,优先交换。
三、含铅废液的处理在废液中加入消石灰,调节至pH值大于11,使废液中的铅生成Pb(OH)2沉淀.然后加入Al2(S04)3(凝聚剂),将pH值降至7-8,则Pb(OH)2与Al(OH)3共沉淀,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
1.目的规定实验室废弃物的收集、处理程序,保证检验质量、防止交叉污染、防止污染环境。
2.适用范围该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3.操作人3.1检验员负责各种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
3.2各动保负责人联系外部机构处理危险废弃物。
4.工作程序4.1.一般废弃物指除危险废弃物以外的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的废弃物。
4.1.1.废液在各化验室配套废液收集桶:配有废酸缸、废碱缸、中性废液缸。
1、无毒无害的废液倒入废液桶后,在检验完毕后由化验员直接倒入下水道中。
2、化学废液:一般的废液可由实验室初步处理或直接排放:对废酸、废碱等废液采用中和法、稀释法后,PH值为中性时直接排入下水道。
4.1.2.固体废弃物1、无菌物品:棉签、棉球及一次性实验用品(如试管、枪头、离心管、手套、口罩等),使用后置于专用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由外部有资质的医疗垃圾处理公司集中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并在废弃物处理记录表上记录(附件1),不得随意丢弃。
2、玻璃制品:对可再次使用的玻璃制品,加入有效消毒剂浸泡2~6小时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后高压蒸汽灭菌。
4.2.危险废弃物(包括液体和固体)指各种带有有机溶剂的废弃物,以及带有铅/镉/砷/汞/钡/卤素等的无机废弃物。
4.2.1化学废液及过期化学试剂1、收集:危险废液必须进行分类收集,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没有破损及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进行收集,存放在指定地点,不可混合贮存。
将收集的废液的成份及含量,贴上明显的标签,并置于安全的地点保存。
特别是毒性大的废液,尤要十分注意。
2、处理:由于废液的组成不同,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有毒气体以及发热、爆炸等危险,因此,处理前必须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
①不同废液在倒进废液桶前要了解其相容性,确认是否为同类物质或不会引起反应的物质后,再分门别类倒入相应的废液收集桶中,禁止将不相容的废液混装在同一废液桶内,以防因发生各种反应而造成化学伤害与危害等事故。
②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倒入专门废液桶,按下列规定立即处理。
实验室废液处置方案一、一般性实验室废液处置1、酸性废液一般性酸性废液,通过加入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并调节溶液的pH值为6-8。
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层。
上层清液,取样检测合格后,进入废液炉焚烧;对于下层沉淀,进入料坑,焚烧处理.2、碱性废液一般性碱性废液,与酸性废液中和并调节溶液的pH值为6-8.静置一段时间后,上层清液,取样检测合格后,进入废液炉焚烧;对于下层沉淀,进入料坑,焚烧处理。
3、实验室有机溶剂类废液对于化工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产生的如:甲醇、乙醇、乙腈、丙酮、正己烷等有机溶剂类废液,一般是做焚烧处理,并严格控制焚烧工艺参数,确保此类废液焚烧完全。
二、含重金属离子的实验室废液1、含汞废液处置(硫化物共沉淀法)[原理]:用Na2S或NaHS把Hg2+转变为难溶于水的HgS,然后使其与Fe(OH)共沉淀而分离除去。
如果使其pH值在10以上进行反应,HgS即变成胶体状态.此时,3即使过滤,也难于把它彻底清除。
如果添加的Na2S过量时,则生成[HgS2]2-而沉淀容易发生溶解。
[操作步骤](1)于废液中加入对于FeSO4(10ppm)及Hg2+之浓度的1∶1当量的Na2S•9H2O,充分搅拌,并使废液之pH值保持在6~8范围内。
(2)上述溶液经放置后,过滤沉淀并妥善保管好滤渣(用此法处理,可使Hg浓度降到0.05ppm以下)。
(3)再用活性炭吸附法或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进一步处理滤液。
(4)在处理后的废液中,确证检不出Hg后,才可排放。
(5)处理后的沉淀物焚烧完以后,填埋处理.注意事项(1)废液毒性大,经微生物等的作用后,会变成毒性更大的有机汞。
因此,处理时必须做到充分安全.(2)、含烷基汞之类的有机汞废液,要先把它分解转变为无机汞,然后才进行处理(参照有机汞的处理方法)。
(3)不能含有金属汞。
2、含六价铬废液处置(硫酸亚铁还原、中和法)[原理]:通常我们都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向Cr6+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还原性较强的FeSO4将其还原为Cr3+,然后再加入5%~10%的NaOH溶液,准确调节溶液的PH 值为8.5~9.5,使Cr3+转化为Cr(OH)3沉淀,取上层清液检测合格后排放。
一、实验室废液的分类及处理方法(一 ) 实验室废液的分类根据实验室废液中所含主要污染物性质,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
无机废液主要含有重金属,重金属络合物,酸碱,氰化物,硫化物,卤素离子以及其他无机离子等。
有机废液含有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机酸,醚类,多氯联苯,有机磷化合物,酚类,石油类,油脂类物质等。
按其污染程度可分为高浓度和低浓度实验室废液,高浓度实验室废液主要为液态失效试剂,实验室废弃产物以及各类洗涤液;低浓度实验室废液指实验过程中排放的浓度与毒性较低的实验用水。
(二 ) 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方法1. 絮凝沉淀法这类方法适用于含重金属离子较多的无机实验室废液。
当确定了废液的性质后,选择合适的絮凝剂(石灰、铁盐、铝盐等),在弱碱性条件下形成各类絮胶状沉淀,且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同时,还可以除去一部分水中的其他污染物。
2. 氧化还原中和沉淀法此类方法多适用于含有六价铬或具有还原性的有毒物质,如氰根离子等,以及一些金属有机化合物。
常用的工艺过程就是让废水经过氧化还原反应,使毒性高的污染物转化为毒性低的物质,然后再经过混凝、沉淀将污染物从反应体系中除去。
以含六价铬废液为例,先把其还原成毒性较低的三价铬,然后用沉淀剂将其沉淀除去或将其与其他重金属废液一起处理。
该反应中的还原剂常为铁粉、亚铁盐、亚硫酸氢盐或二氧化硫等,在 pH低于3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然后中和沉淀,将铬转化为难溶盐除去。
当溶液中含有氰根离子时,通常是在碱性条件下用氧化剂将其氧化成为氮气和二氧化碳,主要方法有氯碱法、电解氧化法、普鲁士蓝法、臭氧氧化法以及铁屑内电解法。
3. 鳌合剂与壳聚糖沉淀法当废水中含有多种沉降特性不同的金属时,用鳌合剂或壳聚糖沉淀法,能收到广谱的效果;选用一种鳌合剂就能够同时沉淀多种金属,适用于处理量少、浓度大的实验室废液。
4. 硫化物沉淀法此类方法是针对含有汞、铅、福等金属比较多的实验室废液,一般是用硫化钠或硫氢化钠把废水中的重金属转变为难溶于水的金属硫化物,然后使其与氢氧化铁共沉淀而分离除去。
1 目的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及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规范实验室的三废处理流程,避免对环境造成伤害。
2 范围实验室所有可能产生废气的操作和场所。
3 责任者研发中心全体人员。
4 处理原则(1)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简称“三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构成危害此,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
实验结束后,对达不到允许排放浓度的废液、废气、废渣,各实验室应统一收集并遵照本规定统一处理。
(2)实验应配备相应废气吸收装置,根据气体的化学属性,用吸附,吸收,氧化,还原,分解等方法来处理;同时应有效使用排风装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实验室应配备专门临时存放废液、废渣的容器具。
(4)定期检查和维修“三废”处理装置。
(5)及时通知专门处理试验废弃物的公司处理存放的废液和废渣。
5 处理要求(1)实验中产生的有害废液或废渣,严禁倒人水池或下水道,应作无害化处理;对废酸、碱液需中和后再行排放;对于有机废液或有害残渣,实验室回收、集中,统一处理。
(2)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要达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后,再利用通风设施排人大气。
有异味的集体实验项目室内要安装排风设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过期失效、报废的试剂和药品不得随意丢失,应统一存放,及时通知专门处理试验废弃物的公司回收。
6 处理办法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及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实验室应尽可能选择对环境无毒害的实验项目。
对用过的酸类、碱类、盐类等各种废液、废渣,分别倒人各自的回收容器内,再根据各类废弃物的特性,采取中和、吸收、燃烧、回收循环利用等方法来进行处理。
对确实无法避免的实验项目产生的“三废”,必须按照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进行妥善处理。
实验室的环境保护应该规范化、制度化。
6.1实验室的废气实验室中凡可能产生有害废气的操作,如加热酸、碱溶液及产生少量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等都应在有通风装置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少量有毒气体排到室外,以免污染室内气体。
对于排放毒性大且较多的气体,可参考工业上废气处理的办法,在排放废气之前,采用吸附、吸收、氧化、分解等方法进行预处理。
化学废弃物收集、暂存、处置规程一、化学废弃物简介本规程中的化学废弃物是指实验室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产生的一般化学废液、剧毒化学废液、各类危险化学固态废物(包括固态、半固态的化学品和化学废物;原瓶存放的液态化学品;化学品的包装材料;废弃玻璃器皿;一次性手套、滴管等)、气体钢瓶等。
二、化学废弃物的收集1.收集容器或装置应在醒目位置粘贴相应废弃物标签,详细标明废弃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与特性、产生废弃物的单位、经办人及联系电话等信息。
2.废液应分类进行收集,禁止把不同类别或会发生反应的废液混放,详情可参考《实验室废液相容表》。
3.过期或无标签的药品,应查明其理化性质后再按实验室废液分类标准进行收集,不可任意倒入废液桶内。
4.不同种类的剧毒废液,应分别暂存在单独的容器中并做详细记录,不能将几种剧毒废液混装在一个容器中。
5.废弃的剧毒化学品,必须保持原标签完好、清晰,由原器皿盛装暂存。
剧毒化学品的包装材料及空瓶等,应单独收集存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
6.废液收集量应占废液桶总容量80%为宜,切勿装满,液面距离桶口应至少5cm。
7.废液桶外壁不能有废液残留,如有应及时擦拭干净。
8.各类危险化学固态物质,应收集在安全牢固的包装材料(如纸箱、编织袋等)内。
9.实验室产生的针头、刀片、碎玻璃等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尖锐废弃物,应收集在利器盒中。
当废弃物达到容器的3/4时应严密封口,收集容器外贴标签,注明名称、主要成分和类别(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按照医疗废弃物中“损伤性废弃物”处理。
三、化学废弃物的暂存和转运1.废液存放区要有相应的安全标识,必须分类存放。
要采取措施确保暂存和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2.废液桶、废物箱、废物袋或利器盒等装满后,应按学校要求的时间及时送往各校区化学废弃物收集点,填写“校内转移单”,办理移交手续.3.剧毒品、气体钢瓶拟报废时,应上报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由学校联系有资质单位统一上门回收处理。
实验室废液回收利用方案在环境监测和实验室分析测定时,常常使用三氯甲烷、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溶剂。
这些试剂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助燃,与酸、碱不起作用,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其易挥发,具有一定的毒性,污染环境。
某些有毒的气体,液体或废渣需要处理,如果直接排出就可能污染周围的空气和水源,造成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
因此对废液、废气和废渣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后,才能排弃。
一、回收利用方法介绍蒸馏是一种热力学的分离工艺,它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是蒸发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
与其它的分离手段,如萃取、吸附等相比,它的优点在于不需使用系统组分以外的其它溶剂,从而保证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精馏是借助回流来实现高纯度和高回收率的分离操作,应用最广泛。
对于各组分挥发度相等或相近的混合液,为了增加各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可以在精馏分离时添加溶剂或盐类,这类分离操作称为特殊蒸馏,其中包括恒沸精馏、萃取精馏和加盐精馏;还有在精馏时混合液各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称为反应精馏。
二、实验室废液的处理以下所列为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常见的几种有毒有害的有机、无机废水提出处理方法。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试剂易得,化验员均可在实验室自行处理。
对酸、碱、盐类废液,原则上应将其分别收集。
但如果没有妨碍,可将其互相中和,或用其处理其他的废液。
对其稀溶液,用大量水把它稀释到1%以下的浓度后,即可排放。
无机酸先收集于陶瓷或塑料桶中,然后用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和,或用废碱中和至pH值6.5~7.5,中和后用大量水冲稀排放。
氢氧化钠、氨水用稀废酸中和至pH值6.5~7.5后,再用大量水冲稀排放。
有机溶剂应先收集到回收瓶中,然后用无水氯化钙或无水硫酸钠等脱水剂进行脱水处理,再蒸馏回收使用。
对可燃性有机废弃物,用焚烧法处理。
对难于燃烧的有机废弃物或可燃性有机废弃物的低浓度溶液,可采用溶剂萃取法、吸附法及氧化分解法处理。
实验室废液的收集、储存和处理要求实验室废液的收集、储存和处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废液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从收集、储存和处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废液的收集实验室废液包括有机废液、无机废液和酸碱废液等。
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废液的产生,并确保废液只在必要情况下产生。
对于废液的收集,有以下要求:1. 废液收集容器应选用与废液性质相容的材料,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常用的收集容器有玻璃瓶、聚乙烯瓶等。
2. 废液应及时收集,避免长时间放置,以防止废液的挥发、泄漏或发生化学反应。
3. 废液收集容器应密封严实,以防止废液的外泄和挥发,减少对实验室空气质量的污染。
4. 废液的收集区域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以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二、废液的储存储存废液的目的是为了安全保管废液,并便于后续的处理或处置。
废液的储存要求如下:1. 废液应存放在专用的废液储存柜中,柜体应具备耐腐蚀性和密封性能。
2. 废液储存柜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区域,以保证废液的挥发物质能够及时排出,减少对实验室人员的伤害。
3. 废液储存柜内的废液容器应有明确的标识,标明废液的性质、浓度和危险性等信息。
4. 废液储存柜应定期检查和清理,防止废液泄漏或溢出。
三、废液的处理废液的处理是指对废液进行环境友好的处置,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废液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废液的处理应根据废液的性质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中和、稀释、沉淀、氧化等。
2. 废液处理应在专门的处理区域进行,避免将废液排入下水道或直接倒入地面,以免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3. 废液处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避免废液对实验人员的伤害。
4. 废液处理后的废物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类、包装和标识,并交由专业的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置。
实验室废液的收集、储存和处理要求涉及到废液收集容器的选择、废液的及时收集、废液的储存环境要求、废液处理方法的选择等方面。
实验室废液处理制度XXX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校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管理工作,防止实验室危险废物污染危害环境,维护公共安全,保障我校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几种危险特性的或者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以下统称危险废物)的处置管理。
第三条学校设立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学校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管理工作和设定危险废物排放限额;各相关学科应明确一名负责人分管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管理工作;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后勤管理处负责危险废物的收集与处置工作。
第四条建立学校与二级单位分级管理的形式。
建立“定额管理,超额自理”的危险宝物排放机制,分实验室举行计量管理,全面建立“谁排放,谁付费”的管理制度,由学校、学院和实验室共同承担排放费用。
第五条学校对危险废物排放情况进行审核,建立监管监控机制,定期公布危险废物排放数据,严格考核和奖惩制度,节约有奖,超支自付。
第六条凡可能产生污染环境的危险宝物的实验室和单位,都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危险废物源的控制和管理第七条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验室应当遵循减少危险废物产生、充分合理利用危险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危险废物的原则。
对于一些实验条件高、危险性大,必须使用较多有毒有害试剂,排放较多有毒气体、有毒废水的实验,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实验原理、装置、流程、实验过程进行虚拟仿真,从而消除危险废物的产生。
对于无法虚拟仿真的,遵循减量化的原则,尽量减少试剂用量,减少废弃物排放。
还可通过可用物质回收、开展连续实验等实现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再利用和减量化;或者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新设备;或者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实验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室危险废物的产生。
实验室废液收集处置须知随着校内师生员工的新老交替及岗位调整,不少师生对我校废液收集处置的要求还不够了解,为使我校废液收集处置管理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现将废液收集处置要求再次重申如下:1 危险废液产生单位和个人、废液收集的有关人员,必须树立高度责任感,懂得废液收集潜在的危险性,懂得预防措施,懂得应急方法。
以确保废液收集统一规范的分类及安全有效管理。
2 集中外送委托处理的废液主要类别为:醇、酮、醚、醛、脂、芳香烃、烷烃、树脂、胺类等易燃有机废液。
如废液产生方没有详细提供废液成分及废液成分特性的,或目前本市一般无法委托处理的废液或其他废弃物,收集站无法接收。
3 送废液收集站集中委托处理的废液容器必须加盖,并确保容器不渗不漏。
性质互相抵触的危险废液,不得混放。
4 各实验室要鼓励、支持综合利用资源,尽可能减少废液产生。
对含银、含铬或其它含贵金属、重金属的废液,应分别储存,尽量回收利用。
对废液收集站暂时不能委托外送处理的危险废液,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除爆炸物品外,可联系为数不多有专业资质的专业处理单位处置,但费用较高需自理。
实验室对少量酸碱废液,应加以中和,符合废液排放要求后排放。
对其它无机废液应作预处理,使有害物质沉淀,废液符合排放要求后排放。
剧毒品使用后的废液,必须由“双人”进行无害化处理,再送校废液收集站。
5 各实验室危险废液产生单位及个人,不准将危险废液随意倾倒、堆放、处置,或暗中将废液转移到垃圾箱、收集站等处,实验结束后的废液残渣,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需经分解破坏后,方能倒入废液缸。
6 废液收集、运输、装卸,必须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倾倒,存放必须按标签分类,性质互相抵触,灭火方法不同的不可存放在一起。
7 对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变质和可能自燃的危险品;受阳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品;遇潮、遇水容易起化学反应及易燃的危险品,收集站采取预约登记收送的办法。
8 实验室对有机溶剂等废液,应分别收集。
附件 6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1.废液处理原则对高浓度废酸、废碱液要经中和至中性时排放。
对于含少量被测物和其他试剂的高浓度有机溶剂应回收再用。
用于回收的高浓度废液应集中储存,以便回收;低浓度的经处理后排放,应根据废液性质确定储存容器和储存条件,不同废液一般不允许混合,避光、远离热源、以免发生不良化学反应。
废液储存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写明种类、储存时间等。
2.处理方法含汞、铬、铅、镉、砷、酚、氰的废液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实验室处理方法如下:2.1含汞废弃物的处理若不小心将金属汞散落在实验室里(如打碎温度计)必须及时清除。
如用滴管或用在硝酸汞的酸性溶液中浸过得薄铜片、铜丝收集与烧杯中用水覆盖。
散落在地面上的汞颗粒应撒上硫磺粉,生成毒性较小的硫化汞;或喷上用盐酸酸化过的高锰酸钾溶液(5:1000体积比),过1至2小时后清除;或喷上20%三氯化铁水溶液,干后再清除(但该方法不能用于金属表面,会产生腐蚀)。
对于含汞废液的处理,可先将废液调至PH8~10家入过量硫化钠,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生成硫化铁沉淀可将硫化汞微粒吸附沉淀,然后静止分离,清液可排放,残渣可用焙烧法回收汞或制成汞盐。
2.2铅、镉用碱将废液PH调至8~10,生成Pb(OH)2和Cd(OH)2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沉淀物可与其他无机物混合进行烧结处理,清液排放。
2.3铬含铬废液中加入还原剂,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铁屑,在酸性条件下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然后加入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等,使三价格形成Cr(OH)3沉淀,清液可排放。
沉淀干燥后可用焙烧法处理,使其与煤渣一起焙烧,处理后可填埋。
2.4砷加入氧化钙,使PH为8,生成砷酸钙和亚砷酸钙沉淀,在Fe3+存在时共沉淀。
或使溶液PH大于10,加入硫化钠,与砷反应生成难容、低毒的硫化砷沉淀。
产生含砷气体的试验在通风橱中进行。
2.5酚低浓度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使酚氧化城市和二氧化碳。
一、实验室废液主要包括:1.实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强酸、强碱、有机溶液等;2.清洗各种实验用具和设备 (各种玻璃容器、进样瓶、制样设备等)时产生的废液;3.设备冷却装置(如各种蒸馏冷却装置、仪器设备冷却装置等)产生的废液。
这些废液应按其性质、成分等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有的废液可以回收利用其中有用的物质,有的可以直接排至外部排水管网,有的则采用适当方法处理,然后再排外部管网。
例如:一般设备冷却水经使用后仅水温有所升高,这类废液不经处理就可排入水体或外部排水管网。
有的经简单的处理还可重复使用,用于实验用具的清洗等过程;有的废液含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则需经适当处理或间收利用其有用的物质后,使之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才可排入水体或外部排放管网。
二、实验室废液处理:收集的实验室废液应有适当的贮存场所,避免高温、日晒、雨淋以及应有防漏和防渗设施,最好放置在有抽气设备的贮存柜中或存放于有换气设备的房间中。
贮存容器应明显标示其种类与性质,不同类型的废液应分别贮存,不同类型废液容器不可混贮。
对高浓度废酸、废碱液要经中和至中性时排放。
对于含少量被测物和其他试剂的高浓度有机溶剂应回收再用。
用于回收的高浓度废液应集中储存,以便回收;低浓度的经处理后排放,应根据废液性质确定储存容器和储存条件,不同废液一般不允许混合,避光、远离热源、以免发生不良化学反应。
废液储存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写明种类、储存时间等。
含汞、铬、铅、镉、砷、酚、氰的废液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实验室处理方法如下:含汞、铅、镉废弃物的处理:若不小心将金属汞散落在实验室里(如打碎温度计)必须及时清除。
如用滴管或用在硝酸汞的酸性溶液中浸过得薄铜片、铜丝收集与烧杯中用水覆盖。
散落在地面上的汞颗粒应撒上硫磺粉,生成毒性较小的硫化汞;或喷上用盐酸酸化过的高锰酸钾溶液(5:1000体积比),过1至2小时后清除;或喷上20%三氯化铁水溶液,干后再清除(但该方法不能用于金属表面,会产生腐蚀)。
附件6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1.废液处理原则对高浓度废酸、废碱液要经中和至中性时排放。
对于含少量被测物和其他试剂的高浓度有机溶剂应回收再用。
用于回收的高浓度废液应集中储其生成硫化汞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生成硫化铁沉淀可将硫化汞微粒吸附沉淀,然后静止分离,清液可排放,残渣可用焙烧法回收汞或制成汞盐。
2.2铅、镉用碱将废液PH调至8~10,生成Pb(OH)2和Cd(OH)2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沉淀物可与其他无机物混合进行烧结处理,清液排放。
2.3铬含铬废液中加入还原剂,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铁屑,在酸性条件下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然后加入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等,使三价格形成Cr(OH)3沉淀,清液可排放。
沉淀干燥后可用焙烧法混合,生成挥发性氰化氢气体有剧毒。
2.7混合废液互不作用的废液可用铁粉处理。
调节废液PH3-4,加入铁粉,搅拌半小时,用碱调节PH9左右,搅拌10分钟,加入高分子混凝剂沉淀,清液可排放,沉淀物作为废渣处理。
废酸碱可中和处理。
2.8三氯甲烷的回收将三氯甲烷废液一次用水、浓硫酸(三氯甲烷量的十分之一)、纯水、盐酸羟胺溶液(0.5%AR)洗涤。
用重蒸馏水洗涤两次,将洗好的三氯甲烷用污水氯化钙脱水,放置几天,过滤,蒸馏。
蒸馏速度为每秒1~2滴,收集沸程为60~62摄氏度的馏出液(标框下),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①将可燃性物质的废液,置于燃烧炉中燃烧。
如果数量很少,可把它装入铁制或瓷制容器,选择室外安全的地方把它燃烧。
点火时,取一长棒,在其一端扎上沾有油类的破布,或用木片等东西,站在上风方向进行点火燃烧。
并且,必须监视至烧完为止。
②对难于燃烧的物质,可把它与可燃性物质混合燃烧,或者把它喷入配备有助燃器的焚烧炉中燃烧。
对多氯联苯之类难于燃烧的物质,往往会排出一部份还未焚烧的物质,要加以注意。
对含水的高浓度有机类废液,此法亦能进行焚烧。
③对由于燃烧而产生NO2SO2或HCl之类有害气体的废液,必须用配备有洗涤器的焚烧炉燃烧。
实验室废液收集处理装置
郑州嘉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研发的实验室废液收集处理装置AQ-100A在河南省畜牧局检测中心测试获得圆满成功。
2016年5月16日,在河南省畜牧局检测中心,将近3个月各种废液集中起来,有乙醚、甲醇、乙腈、正己烷等有机溶剂;有硝酸,盐酸,硫酸酸类等;有汞,铬,镉,铜重金属等,上午8:30仪器启动开始自动处理,到11:30处理有机试剂大约4L,重金属及酸类试剂十几升。
处理完成后检测中心专家严格做了环境评估、污水排放指标检测,检测结果均符合室内环境质量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其中心副主任宋志超亲临现场指导,对我公司能够很好的解决他们复杂废液表示感谢,也对我公司创新产品非常满意。
我司废液收集处理装置卓越的质量不仅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而且填补了废液处理专业上的空白,全体研发人员备受鼓舞,力争再接再厉,用最优秀产品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