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水污染教案-绪论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7
《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教案默认分类 2009-06-14 17:57 阅读66 评论0字号:大大中中小小《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水资源与水循环一、水资源世界1.4×1015m3 97.2% —咸水2.5~3% —淡水— 0.5~0.8%能直接利用中国2.8×1012 m3 居世界第六位人均2200 m3 第100位以后且分部不均二、水循环什么叫水循环:是指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凝结、降水(雪)、渗透和径流等作用,无终止的往复循环过程。
⑴自然循环:自然界中的水在太阳照射和地心引力等的影响下不停地流动和转化,通过降水、径流、渗透和蒸发等方式循环不止,构成水的自然循环,形成各种不同的水源的过程称为水的自然循环。
⑵社会循环:人类为生存,从自然环境中大量取用天然水体中的水,作为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不断地通过新陈代谢把代谢物排泄到自然界中,如此周而复始。
使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的局部循环体系被称为社会循环。
第二节水的性质一、水的异常特性⑴水的三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同时存在于自然界中)⑵温度体积效应3.98℃时,密度最大为1.000 g/㎝3 , 结冰时体积膨胀⑶热容量最大比热容、蒸发热、熔解热⑷溶解及反应能力极强①溶剂②化合反应……⑸界面特性突出表面张力大⑹有机物和生命物质中氢元素的来源二、天然水中的杂质⑴存在状态①溶解物②胶体颗粒③悬浮物见P4 表1-2、1-3三、污水的来源与分类污水: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被污染的降水和流入排水管渠的其它污染水的总称。
水质污染:是指人为造成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状态的水,在水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发生变化,使水的利用受到妨碍的现象。
⑴污水的来源①生活污水②工业废水③降水⑵工业废水的分类①按工业废水的污染物性质和危害分类a. 生产废水b. 工业冷却水②按工业废水中所含污染物分类c. 含无机污染污水d. 含有机污染物的污水e. 既含有机污染物又含无机污染物的污水③按耗氧和含有毒指标分类f. 无机污水无机无毒、无机有毒g. 有机污水有机无毒、有机有毒、有机耗氧④按主体污染物与采取治理方法结合分类h. 含悬浮物和含油i. 含无机污染物j. 含有机污染物k. 冷却用水思考题:P3 、P6四、污水的水质指标水质:指水与水中杂质共同表现的综合特征。
水污染课程设计授课内容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水污染的定义、成因及常见类型,掌握水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水污染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3. 学生能够列举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水污染案例,提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水污染数据,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水污染防治的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水污染防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关注我国水环境质量,积极参与水污染防治行动。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环境科学为基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教师应以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导向,确保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水污染基本概念- 水污染的定义与成因- 常见水污染类型及特点2. 水污染对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水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 水污染防治知识与法规- 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政策与法规4. 案例分析与实验探究- 水污染案例分析- 水质检测实验与数据分析5. 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水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水污染基本概念第二课时:水污染对环境与人类的影响第三课时:水污染防治知识与法规第四课时: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第五课时: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材章节关联:《初中环境科学》第四章:水污染与水环境保护1. 水污染及其危害2. 水污染防治技术3. 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与系统性,结合生活实际,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污染的成因、类型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水污染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水污染防治的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水污染的成因和类型。
2. 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3. 水污染防治的措施。
教学难点:1. 水污染成因的多样性。
2. 水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水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问题。
2. 提问: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有哪些危害?二、新课讲授1. 水污染的成因:a. 工业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
b. 农业污染:化肥、农药、养殖废水等。
c. 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垃圾、废气等。
d. 地下水污染:地下油罐泄漏、化工企业废水等。
2. 水污染的类型:a. 有机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
b. 无机污染:工业废水、化肥、农药等。
c. 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废水、固体废物等。
3. 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a. 破坏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多样性。
b. 损害人类健康,引发疾病。
c. 影响农业、渔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防治水污染?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学习内容,提问:水污染有哪些危害?水污染的成因和类型有哪些?二、新课讲授1. 水污染防治的措施:a. 工业污染防治:加强废水处理,推广清洁生产。
b. 农业污染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广生态农业。
c. 生活污染防治:加强生活污水处理,推广垃圾分类。
d. 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强地下水监测,防止污染源泄漏。
2. 水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a. 制定水污染防治法规,规范水污染排放。
b. 加强水污染防治执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c. 实施水污染防治项目,改善水环境质量。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公众的水污染防治意识?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3.2混凝一、混凝概述●混凝可去除的颗粒大小为胶体及部分细小的悬浮物。
●混凝目的:投加混凝剂使胶体脱稳,相互凝聚生长成大矾花。
●主要去除对象:粘土(50nm-4 μm)细菌(0.2μm-80μm)病毒(10nm-300nm)蛋白质(1nm-50nm)●混凝过程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水中胶体的性质混凝剂在水中的水解胶体与混凝剂的相互作用1637年,我国开始使用明矾净水,1884年,西方才开始使用二、混凝原理1、胶体的特征:(1)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布朗运动强,对抗重力影响的能力强聚集稳定性:胶体带电相斥其中聚集稳定性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起到关键的作用。
(2)胶体的双电层结构●胶核表面拥有一层离子(电位离子)带有电荷,可吸附水中相反电性的离子(反离子)与之平衡。
●在靠近胶核表面的一层内,因吸力较大一部分反离子(束缚反离子)紧密地吸附在胶核表面上,故称为吸附层。
厚度较薄较固定,不随外界的条件(水温)变化而变化。
●在吸附层之外,还有一部分反离子(自由反离子),在此范围内静电吸力因屏蔽作用而减弱,且受水分子热运动的干扰,故层内的反离子与胶核的结合力较为松弛,离子扩散游动在吸附层之外,称为扩散层。
胶体:胶核+双电层(电位离子层+反离子层)束缚反离子自由反离子吸附层扩散层)电位离子:直接电离或吸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决定胶体电荷的大小和符号反离子(异号离子):电位离子的静电引力吸附的大量异号离子吸附层(固定离子层)——滑动面——扩散层胶粒:胶核+吸附层ψ电位:胶核表面的电位离子与溶液间电位差。
ζ电位:胶粒与扩散层间电位差;胶体的电动电位,(3)受力分析✓布朗运动(热运动)✓静电斥力——正比于——ζ电位✓范德华引力——反比于——胶粒间距平方(间距较大,可忽略)✓水化作用:水化膜(与ζ电位相关,与之同消长)2、混凝机理简介凝聚(脱稳)+絮凝(未脱稳)混凝主要有如下四种方式:✓压缩双电层作用:电解质(混凝剂)——消除或降低胶粒的ζ电位——胶粒脱稳——脱稳胶粒相互聚结——凝聚临界状态:斥力小于布朗运动的动能,ζ电位大于零等电状态:ζ电位等于零;是否一定最好?不一定因为其他作用的存在适用:无机盐混凝剂提供的简单离子✓吸附架桥作用:高分子混凝剂水解和缩聚反应——高分子聚合物——线形结构(长度)——吸附相距较远的胶粒起到架桥的作用——颗粒结大——絮凝✓网捕作用:水解的沉淀物——沉淀过程集卷、网捕水中胶体等微粒——胶体粘结✓吸附电中和:电解质(混凝剂)——相反电荷的胶体——中和电位离子电荷——降低胶粒的ζ电位——胶粒脱稳——脱稳胶粒相互聚结——凝聚举例:在不同pH条件下,铝盐可能产生的混凝机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掌握水污染的来源、分类和危害。
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1.2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水污染的来源和分类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应用。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介绍水污染的现状,引起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兴趣。
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讲解水污染的来源和分类,以及水污染的危害。
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应用。
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技术2.1 教学目标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法:进行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2.4 教学活动复习上一章的内容,引入水污染控制技术的话题。
讲解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讲解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水处理工程设计3.1 教学目标掌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高中化学水污染教案
教学内容:水污染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污染的定义和影响;
2. 掌握水污染的分类和来源;
3. 了解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
1. 水污染的定义、分类和来源;
2. 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1. 掌握水污染的各种来源和影响;
2. 理解水污染治理方法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资源:教科书、视频资料、电子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水污染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水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水污染的定义和影响;
2. 水污染的分类和来源;
3. 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向学生展示水污染的具体情况和影响,让学生思考如何有效治理和预防
水污染。
四、讨论互动(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水污染的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五、总结提高(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水污染的严重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保护水资源做出贡献。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水污染相关知识,并进行实地调研和实践活动;
2.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水污染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也有
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实践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
为创造一个清洁美丽的生活环境贡献力量。
(精品水污染教案标题:水污染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水污染的定义和种类;了解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了解水污染的防治措施;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二、教学重点1.水污染的种类和特点;2.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3.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三、教学难点1.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插画图片,图片中展示了一个河流被污染的场景,引导学生讨论: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河流?这样的河流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什么影响?2.知识介绍与讲解(15分钟)(1)水污染的定义和种类介绍水污染的定义:水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水体中有害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使水体失去适宜用途的现象。
介绍水污染的种类:可分为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三种。
(2)水污染的影响讲解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人体健康受到威胁等。
(3)水污染的防治措施讲解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管,推广水污染治理技术,改善农业和工业生产方式,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等。
3.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水污染问题,并进行讨论研究,包括该种水污染的原因、影响和防治方法等。
4.小组汇报与讨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5.拓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自行查资料或上网了解当地或其他地区的水污染问题,并与课堂学到的内容进行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课堂讨论与总结(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接触到水污染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参与水污染的防治?七、课后作业1.撰写一篇作文,题目为《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2.收集身边的水污染案例,并整理归纳;3.制作一张海报,宣传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沈阳化工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题目: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活性污泥法院系: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专业:环境优创班级:0901学生姓名:王希鹏指导教师:范文玉2012年8月23日目录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常见污水生物处理的工艺 (3)一、活性污泥法 (3)1。
1 SBR法 (3)1。
2 CASS法 (4)1.3 AO法 (4)1。
4 AAO法 (5)1.5 氧化沟法 (6)二、生物膜法 (6)2.1 生物滤池 (6)2。
2 生物转盘 (7)2。
3 生物接触氧化法 (7)三、厌氧生物处理法 (8)四、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 (9)4。
1 稳定塘 (9)4.2 土地处理法 (9)第三章污水处理流程 (9)一、格栅 (10)二、泵房 (10)三、沉砂池 (10)四、沉淀池 (12)五、曝气池 (13)六、二沉池 (14)七、污泥浓缩池 (14)第四章构筑物的计算 (14)一、设计参数 (14)二、设计计算 (15)第五章设计总结 (17)参考文献 (18)第一章绪论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紧张和污水排放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城镇大部分的生活污水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没有采取应有的治理措施,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新政策下,环境保护已受到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重视,对污水进行彻底的治理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高效节能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已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建立城镇污水处理厂对改善城镇水环境,保障城镇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口和经济增长、粗放型发展模式、无组织大面积排施污染物、污水处理率偏低,以及牺牲环境和资源去追求眼前利益等,均是造成水污染日趋严重的原因.大量未经充分处理的污水被用于灌溉,已经使农田受到重金属和合成有机物的污染.据农业部在占国土面积85%的流域内,通过372个代表性区域取样调查,发现全国粮食总量的1/10不符合卫生标准。
水污染防治教案。
一、构成要素1.目标:对于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水污染,设立明确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计划,确保预期效果。
2.环境影响评价:在执行具体防治措施之前,评估环境影响,预先判断对水环境的影响,并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改善。
3.防治计划:制定具体防治措施和实施步骤,包括防治方案和方案设计。
4.预防与监测:进行监测和评估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水环境变化时,需要设置预警系统和实施管控措施。
5.技术支持: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技研发和推广,把防治措施技术化、信息化、数字化。
二、实施途径1.加强法律监管:完善水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执法机关的权力和责任,对超标准排放的企业进行罚款,并追究责任。
2.改善农业生产:农业排放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加强农业生产管理,调整耕地种植结构,推行高效、低污染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3.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管理力度:强化工业企业的环保管理,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达标企业给予奖励,对不达标企业予以罚款。
4.促进社会参与:加大环境宣传,促进公众意识的提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
5.发展科技创新:加强水污染防治科技创新,研究新型污染源控制和污染物处理技术,切实提高防治水平。
三、应采取的方法1.水源保护:保护水源是首要任务,需要加强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与监督,实施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置水源中的违法行为和违规排放。
2.污染物治理:水污染治理的核心在于污染物的控制和处理。
治理方式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几种。
利用物理方法可以净化水体,如过滤和颗粒吸附;化学方法则常常用于去除营养物和废气,例如高级氧化反应;生物方法则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态学原理去除水中有机或无机物。
3.废水重复利用:重复利用废水成为当前防止水资源浪费的重要途径。
回收废水运用于工业生产,植被水农业灌溉等都是重要的利用领域。
4.监测法规执行:要通过设立环境与侵权举报电话、预警与监测体系、水质检测中心等有效实施监测规定。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水环境与水体污染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
一、水圈和水资源1.水圈是地球表面和接近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水的总称。
它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以及土壤和岩石孔隙中的地下水、岩浆水、聚合水,以及生物圈中的体液、细胞内液、生物聚合水化物等。
相应于地球上其他种类的物质资源而言,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最广,总储量也最为丰富。
在整个水圈中,水的总储藏量约13.86×108km3,但海水占96.6%以上,淡水仅占2.53%,而这部分就水质而言可为人类所用的淡水储量中,有68.7%主要以冰川雪帽的形式冷储于南北极地,另有30.1%为地下水和土壤水,大气中的水汽又占去约0.04%。
因此,存在于江河湖泊中有可能为人类直接取用的淡水量仅占水圈总淡水量的0.36%。
2.水资源是指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为人类利用的那部分水量,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
3.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1)水的自然循环是指在太阳能及其他自然力的作用下,自然界的水经常处于流动和循环状态,在海、陆、空、生物之间不断往复循环,构成自然界中水的自然循环。
(2)水的社会循环水的社会循环由给水、使用、排水三个环节构成。
给水工程:其中为保证用户的使用要求借助工程措施从天然水体取水供给用户使用的整套设施设备,称作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为保证废弃外排的废水安全排放或再用而采取的整套工程处理设施设备,称作排水工程;当排水工程的功能不完善时,未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把废水通过管道沟渠等直接排入下游水体,将会导致对水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4. 地球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1)首先来自人口增长的压力;(2)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用水量普遍大幅度增长;(3)地球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因全球性气候变化造成的水资源平衡失调水环境的污染。
二、水体污染1.定义通常把水在自然循环过程中,由自然界释放并进入水中的化学物质称作自然杂质或本底杂质;与自然杂质概念相对应,通常把由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或简称为污染物;因此,由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进入水环境后使水体环境的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就是水环境污染物,简称水污染物。
水污染的课程设计一、引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然而,近年来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学生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设计将以水污染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影响和预防措施。
二、课程目标1.了解水污染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3.了解常见的水污染防治措施;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1.课程内容(1)水污染的概念和分类(2)水污染的主要原因(3)水污染的影响及其危害(4)水污染的防治措施2.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水污染的概念、分类以及其主要原因和影响。
(2)案例分析:引入真实的水污染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办法。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措施。
(4)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水源地,了解当地的水质情况,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四、课程安排1.第一堂课:水污染的概念和分类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展示内容概要:介绍水污染的定义,分析水污染的分类,引导学生思考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第二堂课: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内容概要:讲解水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水污染的成因,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预防水污染。
3.第三堂课:水污染的影响及其危害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内容概要:介绍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对策和解决办法。
4.第四堂课: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教学方法:讲授+实地调研内容概要:介绍水污染防治的常见措施,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水源地,了解实际情况,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五、课程评价1.形成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水污染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污染与治理教案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水污染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方法,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分类。
2.理解水污染现象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3.掌握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
4.能够提出自己的环境保护建议。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10分钟)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水污染的现象和影响,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2.知识讲解(30分钟)
(1)水污染成因和分类
通过课件、图片和实例,介绍水污染的成因,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城市排水、生活污水等。
讲解水污染的分类,如营养物质污染、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等。
(2)水污染的影响
讲解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如使河流变成黑臭水体、破坏生态系统、危害人们健康等。
(3)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
介绍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如污水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
并讲解国家在环保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3.案例分析(3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特定地区的污染情况,如某些地区的化工污染、农业污染等。
4.小组讨论(3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对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并共同制定环保方案。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
通过班级讨论,总结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指导性意见。
四、教学评估
1.以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为主要评价方式,考察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自己的教学情况,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提高教学效果。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一章绪论一、环境工程及其背景知识简介(一)学科及其分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主要方向内容安全工程:解决安全问题1 安全与环境环境工程:解决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理论上、宏观方面环境问题研究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实际上、微观领域环境问题研究(二)所需主要基础课程1、四大化学(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生物化学(微生物学)2、化工原理及其水力学、生态学(基本知识)3、环境学及环境化学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1)环境学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O3层破坏、酸雨人类面临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水体自净(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等)沉淀—溶解(2)水体环境及其化学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挥发作用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吸附分配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其实质是排放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问题二、本课程框架内容(一)废水水质控制方法分类(从作用原理上划分)调节、筛滤重力沉降法、浮力浮上法(隔油、气浮)1、物理法阻力截流法(过滤)离心分离磁力分离法——利用污染物物理特性,诸如比重、质量、尺寸、磁性等进行分离;主要适用于不溶解污染物的分离处理。
酸碱中和法2、化学法化学沉淀法(有时包括混凝法)氧化还原法——利用污染物的化学特性,诸如酸碱性、电离性、氧化还原性等进行转化、分解;主要适用于溶解态污染物的转化处理。
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渗析、电渗析、反渗透、微滤、超滤、液膜分离吹脱法和汽提法3、物理化学法萃取法蒸发法、结晶法、冷冻法(混凝法——适用于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处理)——利用污染物物理化学特性,如沸点、挥发度、溶解度、比表面等进行分离;主要适用于溶解态污染物的分离处理。
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处理法生物滤池生物膜法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4、生物法生物流化床厌氧生物处理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CO2、H2O、CH4等进行处理;适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水污染课程设计资料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水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主要类型。
2. 学生能掌握防止水污染的基本方法和治理措施。
3. 学生能描述我国水污染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水污染现象。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防治水污染方案。
3. 学生能运用信息检索、数据处理等技能,收集、整理水污染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水污染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2. 学生能积极参与防治水污染的社会实践活动,树立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关注我国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增强国家意识和水危机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污染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技能,为后续环境教育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水污染基本概念:介绍水污染的定义、成因及分类,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 定义:水体受到有害物质污染,水质恶化,影响生态和人类生活。
- 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 分类:物理、化学、生物污染。
2. 水污染现状与影响:分析我国水污染现状、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生态、人类生活的影响,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 现状: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污染源多样化。
- 影响:生态破坏,水资源减少,人类健康受损。
3. 防治水污染方法与措施:探讨防治水污染的技术、政策和实践措施,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 技术:污水处理技术,水体自净技术等。
- 政策: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等。
- 实践措施:节能减排,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等。
4. 实践活动:设计防治水污染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污水处理厂,进行水质监测等,对应教材第二章第四节。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4课时,第1课时学习水污染基本概念,第2课时分析水污染现状与影响,第3课时探讨防治水污染方法与措施,第4课时进行实践活动。
水污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污染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水污染的成因和影响;3.学习水污染的防治措施;4.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水污染的概念和种类水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和微生物数量超过了一定的标准,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水污染的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有机污染:如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等;•无机污染:如重金属、氨氮、硫化物等;•放射性污染:如核废水、放射性物质等;•生物污染:如细菌、病毒等。
2. 水污染的成因和影响水污染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业排放: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等;•自然因素:如地下水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等。
水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有着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水污染会导致人体中毒、疾病传播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水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体富营养化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水污染会影响农业、渔业、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3.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水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需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水污染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污染问题;•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减少农药、化肥等对水体的污染;•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减少生活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4. 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从自身做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分类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处理;•种植绿化植物,改善环境。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环保宣传视频、展示环保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水污染控制技术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自然循环:地球表面的水体如海洋、湖泊、河流等广大水体及土壤表面、植物茎叶等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其中大量水分被蒸发和蒸腾形成水汽,上升到空中形成云,又在大气环流的作用漂移到各处,在适当的条件下又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下来。
这些降落下来的水分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土壤水或地下水;一部分可顺着地表径流汇入江河、湖泊,兵最终汇入海洋与此同时,一部分经过地面和水面的蒸发以及植物吸收后茎叶的蒸腾又进入大气圈中。
这种川流不、循环往复的过程叫做水的自然循环。
2.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为了满足生活需求从各种水体中取用大量的水,这些生活和生产的用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被排放后最终流入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又完成了一个循环,成为水的社会循环。
3.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地含量和水体环境容量,从而导致了水体的物理、化学记微生物特性发生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功能及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4.水体的自净作用: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受污染的水体讲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一现象成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5.河流氧垂直线:河流接纳有机废水后,河水有机物量增加,好氧分解剧烈,消耗大量溶解氧,同事河流又从水面上获得氧气,这时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河水中溶解氧迅速下降。
随着有机物被分解,耗氧速率小于复氧速率,河水中溶解氧逐渐回升,最后,河水中溶解氧恢复或接近饱和状态,这条曲线被成为河流氧垂直线。
6.人为富营养化:是由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尤其是农业径流水所携带的植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导致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急剧和过量生长,藻类死亡后其分解作用大大降低了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而形成厌氧条件,使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第六次 3.3化学沉淀一、概述向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它和水中某些溶解物质产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沉淀下来,从而降低水中这些溶解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称为水处理中的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经常用于处理含汞、铅、铜、锌、六价铬、硫、氰、氟、砷等有毒化合物的废水。
根据使用的沉淀剂的不同,通常使用的化学沉淀法主要有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碳酸盐沉淀法和钡盐沉淀法等。
1.本质:生成难溶物,固液分离2.步骤:沉淀剂配制、投加,混合反应,分离,泥渣处理3.类型:OH - 物,S 2-物,Ba 2+盐,CO 32-盐,铁氧体4.原理:● 溶度积理论从普通化学得知,水中的难溶盐类服从溶度积原则,即在一定温度下,在含有难溶盐A m B n (固体)的饱和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记为K sp :,nm m n sp m n n m B A K nB mA B A ][][(-+-+=+−−−→←溶解/结晶固)上式对各种难溶盐都应成立。
而当n m m n B A ][][-+>sp K 时,溶液呈过饱和,超过饱和那部分溶质将析出沉淀,直到符合sp K =n m m n B A ][][-+时为止;如果n m m n B A ][][-+<sp K ,溶液不饱和,难溶盐将还可以继续溶解,也直到符合sp K =n m m n B A ][][-+时为止。
● 应用——降低溶液中A 离子浓度:(1)生成更难溶的物质AC(2)同离子效应,增加B 离子的浓度 (3)分步沉淀二、氢氧化物沉淀法● 采用氢氧化物作沉淀剂使工业废水中的许多重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而得以去除,这种方法一般称作氢氧化物沉淀法。
● 氢氧化物沉淀与pH 值有很大的关系,金属氢氧化物的生成条件和存在状态与溶液的pH 值有直接关系。
sp W sp pK npH n npH k n K M --=--=14lg lg ]lg[① 金属离子浓度相同,溶度积越小,析出氢氧化物沉淀的pH 值越低。
第一章绪论(第一次课)重点:水体污染的类型及严重性、我国污水处理发展前景一、水循环P11. 自然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循环空间: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循环方式: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特点:不均匀性(空间、时间)2. 社会循环(用水的循环)——城镇用水循环给水工程—用水—废水—水污染控制工程—排水系统—河流—给水工程二、天然水质量与水质参数1.自然界水质变化P3纯水?天然水:多组分的混合物——溶解性和非溶解性物质构成的所谓“水质本底”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过程:能量交换,物质循环(可能的污染),水质变化提问:哪里的水最好喝?最干净?污染源有那些?造成什么样的污染?水质因为污染源的排入会有什么变化?怎么样判断污染程度或水质状况(水质参数、水质标准)?( news, some pictures) 怎样净化?————本书要解答的问题2. 水质参数( Water quality indexes/parameters)P13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指标衡量水质(分析组分,制定和检测特性参数)天然水水质参数:色、臭、味(感官指标)、溶解固体(DS)、总固体(TS)、硬度受污染水体水质参数:BO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生化需氧量P15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学需氧量P16DO Dissolved Oxygen 溶解氧P7实际操作:具体情况具体考虑,考察目的及检测条件为其根据。
如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检测即是特定指标的检测三、水体污染危害的严重性1.早期污染:19世纪中叶之前,粪便污水后果:瘟疫(肠道传染病)现状:基本杜绝2.城市污水的污染——有机污染(Organic Pollution)城市污水(Urban/Municipal Sewage, Municipal Effluent):各种废水的混合物,来自厕所、厨房、浴室、洗衣房等生活设施和工厂的生产设备。
特点:数量大,对水体污染最严重后果: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生态平衡破坏,有害物质沉积等水质恶化现象现状:中国的湖泊绝大部分已经富营养化甚至超营养化重要课题:如滇池、巢湖等,花费巨大,效果有待观察主要防治方法:有兴趣的话作个专题研究讨论3.工业废水的污染(Industrial Wastewater)(1)工业废水(Industrial Wastewater)的含义和类型定义:指工业企业各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和排放的废水。
包括:生产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两大类。
生产污水(Production Sewage):指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被有机或无机性生产废料所污染的废水(包括温度过高而造成热污染的工业废水)。
生产废水(Production Wastewater):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但未直接参与生产工艺,只起辅助作用,未被污染物污染或污染很轻的水。
(如冷却水)(2)工业废水的不同分类、种类、指标◆分类⏹按行业的产品加工对象:冶金、造纸、纺织、印染等。
⏹按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分:无机废水(电镀、矿物加工)有机废水(食品加工)⏹按废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成分:酸性、碱性、含酚等另外还可以根据处理难易程度和危害性分:⏹易处理危害性小的废水⏹易生物降解无明显毒性的废水⏹难生物降解又有毒性的废水。
◆工业废水造成环境污染的种类:含无毒物质的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的污染;含有毒物质的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的污染;含有大量不溶性悬浮物废水的污染;含油废水产生的污染;含高浊度和高色度废水产生的污染;酸性和碱性废水产生的污染;含有多种污染物质废水产生的污染;含有氮、磷等工业废水产生的污染。
◆造成水体污染的水质指标除了上面提到的指标外,还有化学因素如:PH(Hydrogen-ion Concentration)值;氮的化合物(Nitrogen Compound);磷的化合物(Phosphate Compound);硫化合物(Sulfur Compound);其他有毒有害的无机化合物;气体。
生理或生物因素:臭气(Odor);微生物(Microorganism)。
◆危害:a 破坏水系生态平衡b 危害人类健康(请课后自学)(生态毒理学Eco-toxicology)(急性Acute,慢性Chronic Toxicity)(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persistant organic pollutants;内分泌干扰化学品EDCs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重金属:铅、镉、汞、六价铬——重金属中毒合成有机物:农药、杀虫剂等,如美国在越战中用的落叶剂,造成部分地区畸形儿出生率增加了十倍。
特点:浓度低,危害大(生物富集、生物浓缩、食物链逐级放大),难净化,易造成二次污染。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002-06-01实施)增加了四十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4.水污染现状中国水资源特点:水资源短缺(缺水断流),分布不均匀,累积受污染严重,浪费严重,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高(必须进行清洁生产)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显示,2004年1月,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天津、上海等30个城市所有水源地水质均达标,重庆、哈尔滨和长沙的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差。
2004年1月,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天津、上海、秦皇岛、太原、呼和浩特、长春、沈阳、大连、合肥、南京、苏州、南通、连云港、杭州、宁波、温州、福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北海、海口、郑州、成都、拉萨、贵阳、西安、兰州和银川30个城市所有水源地水质均达标,水质状况优;北京、南昌有部分水源地水质超标,但超标水源地取水量占取水总量的10%以下,水质状况良好;石家庄、济南、青岛、烟台、广州、厦门、南宁、桂林、武汉、昆明、西宁和乌鲁木齐12个城市有部分水源地超标,且超标水源地取水量占总取水量10%以上,水质一般;重庆、哈尔滨和长沙3个城市的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超标,水质较差。
与上月和去年同期比较,苏州、杭州、福州、深圳、北海和郑州6个城市的饮用水源地水质明显改善;南昌市由于双港水厂部分指标超标,水质达标率有所降低。
地表水源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粪大肠菌群等,经水厂处理后不影响饮用水安全;地下水源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硫酸盐,由地质原因造成,与人为污染无关。
四、水污染控制(Water Pollution Control)(一)定义控制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水资源的破坏和环境质量的下降(二)内容“防”、“治”、“管”相结合1.防:降低工业污染,清洁生产,尤其是含三致废物的工厂2.治:建设城镇排水系统,建设污水处理厂三级处理3.管:加强管理,制定相关法规,标准见书中表2和表3。
(三)目前国内水污染控制状况76年,34座;86年74座;1995年,176座1998年,300余项目,投资200亿元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2001年,452座污水处理厂,截止2001年,污水处理率仅36%2002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比上年增加1.5%。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7.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7.1%;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32.3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2.9%。
污水处理率则只有36%。
(具体可见FTP的NEWS 中的政府报告,网上也可查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页面)“九五”投入水治理几百亿元;近年内全国完成800余项水处理项目,1820亿元投资。
包括600多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数以千计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2000-2010年,更会成倍增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要求。
“十五”期间将直接投入7500亿元人民币解决环境问题,水污染治理是重点。
特点:投入增加很快,仍急需建设。
根据“十五”计划纲要和《“十五”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十五”期间要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2600万立方米,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15万吨,2005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5%,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60%以上。
已经有许多关于促进城市水业(包括污水处理、给水工程、水业管理等)的规定,随着市场国际化的到来,水工业将逐渐与国内外资产进行融合(如BOT 方式),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希望大家抓住机会,培养自己的能力。
应聘单位选择:设计院、环保公司、研究院、高校、贸易公司能力要求:水处理环保系统工程的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及设计、控制工艺设计、土建工艺设计、设备销售(本课程为重要基础之一、CAD设计为重要辅助条件、较高的中英文水平)其他:环境工程师资格证书(未知目标)、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与企业环境管理相关的培训证书(ISO14000、ISO9000)等。
网站均有相关资料。
下次的课堂作业:估计每天用水量及产生的废水量?其中可能的污染物质是什么?怎样定性定量描述?其意义是什么?阅读材料: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发布《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新网6月6日电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今日对外发布《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公报》指出,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为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9%的形势下,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有所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所好转,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辐射环境质量基本维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公报》指出,2005年3月12日,中央连续第九次在“两会”期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
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对做好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公报》指出,2005年,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重点流域、区域、城市和海域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污染治理工程建设进度加快;继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和全国环境安全大检查;推进了生态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和环境优美乡镇的建设工作;加强了核设施安全监管,保障了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公报》指出,2005年,全国地表水水质无明显变化。
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调(东线)、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等重点治理流域的453个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为60%。
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
根据对110个环保重点城市的36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结果统计,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0%;河流型水源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湖库型水源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