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玲 我们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6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我们受特殊保护》问答题集1.什么是未成年人?答:我国法律规定,凡是未满18 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2.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答:自身方面:①未成年人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差;②未成年人经验不足,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③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国家方面: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很复杂,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3.教材72页活动园,你认同这些观点吗?说一说,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还有哪些特殊之处?答:认同;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4、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答: 6-7岁,义务教育小学入学年龄;8岁,无行为能力与限制行为能力的分界;12岁,准许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的最低年龄;14岁,因违法行为而可能受到刑法处罚的最低年龄;因违法行为而可能受到行政法处罚的最低年龄;16岁,未成年人可以离开监护人单独居住;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18岁,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最低年龄条件。
5. 教材73页活动园,你在家里做家务吗?你如何看待未成年人做家务这一问题?答:做;未成年人做家务可以培养我们的家庭责任感,锻炼里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增加家庭的幸福感。
6. 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有关法律有哪些?答: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7.教材74页活动园,说一说,专门为未成人制定这些法律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答:①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这些法律能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宪法学、法理学部分案例分析目录齐玉玲案——宪法的司法化 (1)河南种子案——中央与地方、人大与法院 (8)宪法上的平等 (12)最牛钉子户事件——什么是公共利益、合理补偿 (16)《秋菊打官司》的官司——科斯定理与权利保护 (22)河南郑州中原区法院的判例法——判例法在中国 (32)齐玉玲案——宪法的司法化宪法实施的新探索——齐玉苓案的几个宪法问题王磊如果说齐玉苓案是2001年的中国第一大案,其实也并不为过。
虽然该案没有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没有多大的标的,但它却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对中国宪法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挑战,为宪法司法化开辟了一条道路,是宪法实施的一种新探索。
对于这个案件,褒贬不一。
但总的说来,学界还是肯定的多。
本文将该案涉及的有争议的宪法问题归纳为六个大的方面分别加以讨论。
宪法是否调整私法关系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宪法是公法,公法不可以调整私法关系。
齐玉苓与陈晓琪之间的纠纷是私人之间的纠纷,因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山东省高院的判决是用公法来调整私法关系,违反了公法私法划分的理论。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那种认为宪法仅仅是公法的时代早已结束”。
无论是在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公法、私法的划分都是事实。
宪法属于公法范畴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第一,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也是发展变化的,它们的界限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在19世纪,经济活动的主体主要是个人,即使国家要参加经济活动,也不是作为国家权力的代表,而只是像个人一样,是民事平等关系的一方。
20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活动日益扩张,在法律领域中出现了“法律社会化”的现象,结果促使公法和私法之间相互渗透,两者的界限有时模糊不清。
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除了个人,还有国家机关,以及无数拥有强大经济、政治势力的,介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团体、组织——其中最典型的是各种企业组织以及工会。
经济活动主体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公、私法划分的基础。
2023年02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张琰青课题组诚聘实验室管理员、技术员、博士后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库集锦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选题(共25题)1.教师提出申诉,应当以()形式提出。
A.口头B.书面或口头C.自己认为合适的D.书面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学校在有裂缝的教学楼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这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A.安全B.受教育C.受尊重D.生存答案:A本题解析: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有: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人身自由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3.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开考新专业应由哪个部门审批()。
A.教育部B.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局)C.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D.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被撤销之日起()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教师资格认定。
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A.1B.3C.5D.10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主要由谁制定()A.学校B.教育部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D.学校举办者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设立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是国家的责任B.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C.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D.保证每个适龄人员接受高等教育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
A.理论联系实际B.实行产教结合C.加强实践环节D.适应社会需要答案:B本题解析:我国《职业教育法》第23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我们受特殊保护》观课报告《我们受特殊保护》是部编版版道德与法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本课共有三个话题——我们是未成年人、专门法律来保护、特殊关爱助我成长。
本节课谈论的是第二个话题。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具有定的规则意识,但作为处于心理和生理成长期的未成年人,普遍好奇、敏感,喜欢冒险,喜欢模仿,可塑性强而辨别能力比较粥。
本课设定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通过让学生了解不同年龄在法律上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体会自己作为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激发学生学习保护未成年人法律的兴趣。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也萌发朴素的权利意识,但社会阅历少,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不足。
本课设定的第二个教学目标是通过让学生学习和理解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法、知法和守法观念;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有能力积极地预防犯罪,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很多学生对于自己与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但自我意识水平比较低,往往难以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本课设定的第三个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与未成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和体会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了解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相轴相成,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
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执玉杰老师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有层次开展教学,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培养学法、知法和守法观念,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学法兴趣浓,效果好。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三部法律的学习对孩子来说不仅难而且枯燥玉杰老师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通过课前调查,将法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课堂上,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
教学课时方案
请你为我国人权事业建言献策。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留白, 供执教者书写)
教学建议:
本课逻辑通顺、脉络清晰, 突出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由此展开人权的基本内涵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
由于是全新的教材与全新的内容, 教师在课前需要熟悉课程基本理念, 事先通读全册教材, 从而更好地把握本单元教学主旨和本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同时教师需具备一定的宪法知识储备。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了解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所取得的成就, 进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8.我们受特殊保护执笔者:赖祖祥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能力: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知识: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我们为什么受法律特殊保护,法律怎样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教学难点: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辨析。
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素材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及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平常乘车会给那些人让座?因为老弱病残孕是弱势群体,要受到全社会的特殊关爱。
同样,我们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也需要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来保护我们。
2.课件展示课题:《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二、讲授新课㈠我们需要特殊保护过渡性交流:我们受法律保护,这里的我们指的是谁?未成年人指那些人?〖情境互动动一〗(见课件)情境再现:上述这些图片和和情境案例,给我们的感想是什么?结合以上图片和案例,你能说出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的保护吗?(P63+序言)结论: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侵害。
原因:①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
②自身方面,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除了上述原因外,你认为还应该有什么原因?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吧。
〖情境互动二〗(见视频)想一想: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P46)原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国家和民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我们受特殊保护》知识点1、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未成年人超过我国人口数量的1/5。
2、世界各国的法律对成年年龄的规定是不同的,未满成年年龄的就属于未成年人。
如,美国成年年龄是16周岁,英德法国的成年年龄是18周岁,日本、瑞士的成年年龄是20周岁,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成年年龄是21周岁。
3、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
有些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
4、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制定的法律,于1986年通过,经2006年和2015年两次修正。
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是这部法律的重要特点。
6.近年来,我国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情在拷问道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
7.《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的法律。
这部法律于1991年通过,经过两次修正,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该法为促进为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
8.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体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司其职,才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9.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
法学人生观后感(共5则)第一篇:法学人生观后感《法学人生观后感》非穷困无以致远,生活在战乱年代里的先辈们,以艰苦奋斗为矛,以崇高品性为盾,在不一般的岁月里开创出了不一般的事迹,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树立了一座灯塔,为我们陷于人生沼泽时提供了援助一手。
(一)求知若渴现在的学习环境远非从前可比,如今我们拥有网路、拥有完备的教师队伍,拥有藏书无尽的图书馆,但是,在这个静好年代的我们,是否做到了像先辈那样求知若渴的境界了呢?在吕世伟教授读中学时,街上多是苏联、中国共产党等方面的书籍,基本上是免费的。
但他并没有因为那些是免费的书籍便对此不置一顾,相反,吕世伟教授趁此机会收集了很多相关书籍,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为他以后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怀教授,“八年抗战,八年求学”,纵然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岁月,但他没有选择放弃读书,而且选择奔走他乡,到一个相对安定的地方,继续自己的中学学业。
“保剑锋自磨砺出”,许崇德教授,年幼处境艰难,但其母仍不忘对其教书识字。
他曾到地主家的私塾作旁听生,也曾到县里小学学习,亦对艺术方面情有独钟。
这一定程度上也对他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磨练了他的学习毅力。
就此看来,凡立大事者,必先备求知之心。
艰苦逆境尚无法止先辈之步,更何况是如今的静好年代呢?这个年代的我们,更应该扬起求知的风帆,为我们的将来立下基础。
(二)永不止步吕世伟教授高中毕业后做了两年的中学教员,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渐渐感到自身水平有限,且是时不断地有大学生进来执教,于是他萌生了上大学的念头。
1953年,他作为调干学生去了中国人民大学,自此与法学结缘。
关怀教授高中毕业后离开了甘肃回到河南,为了积蓄物质基础,他应聘了中学英语教师。
不久后到南京考取了朝阳大学,在朝阳大学系统地学习了法学知识。
人的一生应该是一种不断积极进取的状态,不局限于一时的水平,不断进步,才能成为卓越的人才(三)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似一块煤,从厚压的岩层中被掘起,为了增添人间的温暖,把自己变成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