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理学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4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练习题(含答案)四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练习题(含答案)第四章微生物生理学一、名词解释1.酶:是一种由细胞产生的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可在体内或体外进行催化,包括蛋白酶和核酸酶。
2.酶的活性中心: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中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酶的活性部位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3.辅酶:在整个酶中与酶蛋白结合的非蛋白质小分子有机物或金属离子。
只有当酶蛋白和辅酶或辅助基团同时存在时,整个酶才能起作用。
4.酶的专一性:一种酶只作用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或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产生相应的产物。
酶的第五专一性包括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5.微生物代谢:微生物不断从外部环境中吸收营养,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转化为细胞成分,产生废物并排泄到体外。
这是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6.生长因子:是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有机物质,但不能通过简单的碳氮源合成。
主要包括维生素、碱、嘌呤、嘧啶、生物素和烟酸。
7.培养基:根据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物及生长因子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
8.选择性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各种化学品的敏感性差异而设计和制备的培养基。
可向培养基中添加染料、胆盐、金属、酸、碱或抗生素中的一种,以抑制非目标微生物的生长,并使待分离的目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9.鉴别培养基: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叫作鉴别培养基。
10.富集培养基:由于样品中细菌数量少,或营养要求相对严格,难以培养,因此是用特殊物质或成分配制的培养基,以促进微生物的快速生长。
这种用特殊物质或成分制备的培养基称为浓缩培养基。
11.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
(仅供复习时参考,未列出者仍属考试范围,教材及上课ppt均需顾及)1.写出三个以上你所熟知的微生物生理学奠基人(中英文均可,英文可只写Family name)及各自主要贡献(一句话)。
2.微生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按照在细胞中的部位与功能,可分为哪三部分?各自包括哪些主要结构?3.比较G+、G-真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组成。
(G+:肽聚糖、磷壁酸、壁醛酸、表面蛋白;G-:脂多糖、脂蛋白、磷脂、蛋白质)4.从嗜热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来阐释其耐热的机理。
5.不同真菌细胞壁中多糖组成的一般规律。
6.微生物细胞膜的生理功能?7.真细菌细胞膜的主要脂类有:8.酵母细胞中有关甾醇的情况。
9.细菌鞭毛和真核微生物鞭毛的组成、特点及运动方式。
10.哪些细菌具有发达的内膜系统?为什么?11.细胞型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可分为哪五类?12.依据微生物获取能源、碳源、氢或电子供体的方式,将微生物分为哪四种营养方式?13.化能无机营养菌的四大类群为:114.微生物对小分子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通过哪四种方式,各有何特点?15.基团转运的典型例子有哪两种,大概情况如何?16.到目前为止,大肠杆菌中发现了两种蛋白质转运系统,分别是:17.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有哪些?18.参与促进扩散的膜运输蛋白一般可分为哪两种?19.什么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20.ATP几乎是生物组织和细胞能够直接利用的唯一能源。
除了ATP外,一些特定的高能化合物如:PEP、1,3-2P-GA、酰基磷酸 (Ac-P)、酰基硫代酯(ScCoA)等也可以作为能量载体。
21.化能异养微生物的有氧分解代谢可划分为哪三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何?22.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的关系23.简述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及果胶酶等胞外酶的组成、产生菌的种类及在有机物质转化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4.分解脂肪的微生物都具有脂肪酶。
在脂肪酶作用下,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甘油经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作用可被迅速地降解。
微生物生理学第三章练习题微生物生理学第三章练习题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一、名词解释两向(用)代谢途径初级代谢次级代谢发酵有氧呼吸第一型酒精发酵stickland反应发酵平衡 P/O二、填空1. 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酵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为糖酵解,主要分为5各种途径即、磷酸酮酶途径(WD )、HMP途径、和葡萄糖直接氧化途径。
2. EMP途径的特征性酶是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它催化1,6-二磷酸果糖裂解为3-磷酸甘醛和磷酸二羟丙酮,最后形成2分子的丙酮酸。
3. EMP 途径的关键酶是和。
4. HMP途径的产物为2分子丙酮酸,2个ATP和2个。
5. HMP途径是一个循环反应体系,可分为2个阶段,即和。
6. HMP途径的氧化阶段由磷酸已糖生成磷酸戊糖,使NAPP还原成NADPH,从6-磷酸葡萄糖开始,经脱氢、水解、氧化脱羧形成和二氧化碳。
7. 8. 9. 10.HMP途径的非氧化阶段的两个特征性酶为和。
通过HMP途径,1 分子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1分子,3分子二氧化碳和6分子NADPH。
1分子葡萄糖径ED途径最后生成2分子、1分子ATP、1分子NADPH和1分子NADH。
ED途径的特征性酶是催化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裂解生成一个丙酮酸+和一个3-磷酸甘油醛。
11. WD途径的特征性酶是,所以WD途径又称磷酸解酮酶途径。
把具有磷酸戊糖解酮酶的途径称为PK途径,把具有磷酸己糖解酮酶的途径称为HK途径。
12. 微生物产生ATP的方式有、和三种方式。
13. 在好氧条件下,葡萄糖经HMP途径可以完全降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此时生成不进入EMP途径,而是缩合生成磷酸己糖。
即6个分子的葡萄糖进入HMP途径,其中分子葡萄糖完全分解成6分子CO2和12分子NADPH,另外有个磷酸己糖再生。
14. ED途径中2分子丙酮酸来源不同,2个丙酮酸的羧基分别来自葡萄糖的第位和第位碳原子。
而EMP途径释放出的2个二氧化碳来自葡萄糖的第位和第位碳原子。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题1.写出三个以上你所熟知的微生物生理学奠基人(中英文均可,英文可只写Family name)及各自主要贡献(一句话)。
Ⅰ.巴斯德 and 柯赫奠定了微生物生理学的基础:建立微生物基本操作,证实疾病病原菌学说。
Ⅱ. 贝捷克林发现固氮微生物,细菌的无氧呼吸。
Ⅲ.布赫纳——微生物生理学进入了分子水平。
(发现酵母的无细胞提取液可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2.微生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按照在细胞中的部位与功能,可分为哪三部分?各自包括哪些主要结构?答:可分为基本结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三部分。
基本结构:是指一个细胞生存不可缺少的,或一般微生物通常具有的结构。
例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类核和核糖体。
外部结构:包括细胞表面附属物如荚膜、鞭毛、纤毛等。
内部结构:包括除染色体外的细胞质内的所有物质和结构,如内膜系统、某些细菌产生的芽孢等等。
3.比较G+、G-真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组成。
(G+:肽聚糖、磷壁酸、壁醛酸、表面蛋白;G-:脂多糖、脂蛋白、磷脂、蛋白质)一、细胞壁:组成物质可分为两类:一是构成细胞壁的框架类物质,如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二是位于框架12类物质间的填充类物质或称间质,如各种位于其间的蛋白质等。
不同微生物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各不一样。
在传统的微生物分类鉴定中,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一)革兰氏阳性细菌(1)肽聚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G )-β(1-4)糖苷键-(N-乙酰胞壁酸M )】---(G--M --G--M --G-M )交替相连形成多聚体。
(N-乙酰胞壁酸)上连接有段肽链【L-丙氨酸---D-谷氨酸---DA 氨酸---D-丙氨酸---(D-丙氨酸)】,故称肽聚糖。
其中(D-丙氨酸)在肽聚糖合成中存在,肽链交联即被水解。
β(1-4)糖苷键可在溶菌酶作用下裂解生成N-乙酰氨基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的双糖单位。
肽桥交联方式:(四类)课本P7(革阳细胞壁肽聚糖肽链交联程度>>革阴)1. 其中一个DA 上的氨基与另一上第四个成肽键。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微生物代谢常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因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3、化能无机营养菌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4、同步培养法中的机械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细菌个体生长的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菌细胞质中储藏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7、光能无机营养菌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8、微生物产ATP的方式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1、肽聚糖中的双糖单位,其中的β-1,3糖苷键很容易被溶菌酶(lysozyme)所水解。
()2、磷壁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壁磷壁酸,另一类是膜磷壁酸(或脂磷壁酸)。
()3、鞭毛蛋白是一种抗原物质,又称为H抗原。
()4、细菌借助鞭毛以推进方式作直向运动,以翻腾方式作短转向运动。
()5、科赫发现酪酸发酵可以分为由糖变成乳酸和由乳酸变成酪酸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由生物完成,并且还分离到了乳酸菌。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生理学?研究热点是什么?微生物生理学是从生理生化的角度研究微生物的形态与发生、结构与功能、代谢与调节、生长于繁殖等的机理,以及这些过程与微生物生长发育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研究热点:环境修复;微生物发电、生物燃料;资源开发利用。
2、简要说明微生物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微生物生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它的发展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既依赖于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还需要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学工程、电子信息学和设备制造工程等的理论和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理学中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1)电子显微技术,一种公认的研究生物大分子、超分子复合体及亚细胞结构的有力手段,也是研究微生物不可缺少的手段。
(2) 分子铺展技术,可用来检查细菌、噬菌体的染色体结构,还可进行动态跟踪。
(3)超速离心技术(4)光谱分析技术,包括可见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
(5)层析技术,一种基于被分离物质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不同,使它们再某种基质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
(6)电泳技术,用于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
等电聚焦电泳,双向电泳,毛细管电泳,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7)同位素示踪技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威廉分析方法。
(8)基因芯片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第二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1.细胞壁及细胞膜的生理作用是什么?细胞壁的作用:(1)稳定细胞形态(2)控制细胞生长扩大(3)参与胞内外信息的传递(4)防御功能(5)识别作用(1、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保护原生质体。
细胞壁增加了细胞的机械强度,并承受着内部原生质体由于液泡吸水而产生的膨压,从而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这不仅有保护原生质体的作用,而且维持了器官与植株的固有形态.另外,壁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因为细胞要扩大和伸长的前提是要使细胞壁松弛和不可逆伸展.2.细胞壁参与了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细胞壁允许离子、多糖等小分子和低分子量的蛋白质通过,而将大分子或微生物等阻于其外。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生物体的功能。
以下是一些生理学习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1. 题目: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案: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包括:作为细胞的物理屏障,保护细胞内部环境;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物质浓度的平衡;传递细胞间的信号;参与细胞的识别和运动。
2. 题目:什么是酶的Km值?答案: Km值是酶的米氏常数,它表示在酶催化反应中,底物浓度与酶活性速率之间的关系。
Km值是酶与底物结合的亲和力的度量,Km值越小,表示酶与底物的结合越紧密,催化效率越高。
3. 题目:描述呼吸链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答案:呼吸链是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电子传递蛋白复合体,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将电子从NADH和FADH2传递给氧气,产生ATP。
呼吸链的基本组成包括:复合体I(NADH脱氢酶)、复合体II(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体III(细胞色素bc1复合体)、复合体IV(细胞色素氧化酶)以及辅酶Q和细胞色素c。
4. 题目:何谓细胞周期,它包括哪几个阶段?答案:细胞周期是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间期(G1期、S期和G2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
G1期是细胞生长和准备DNA复制的阶段;S期是DNA复制的阶段;G2期是细胞准备有丝分裂的阶段;M期是有丝分裂发生,细胞核和细胞质分裂的阶段。
5. 题目:描述激素的作用机制。
答案:激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们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靶细胞,调节生物体的生理活动。
激素的作用机制包括: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递途径;或进入细胞内与核受体结合,影响基因的表达。
6. 题目:何为神经递质,它们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神经递质是神经元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它们在突触间隙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从而实现神经信号的传递和调节。
7. 题目:描述肌肉收缩的机制。
2.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也称为染色体。
3.多数以双链、共价闭合、环状形式存在。
4.原核生物染色体以裸露DNA分子形式存在,其中DNA占80%以上,其余为RNA和蛋白质。
5.染色体中的蛋白质有些参于DNA的折叠,有些与DNA复制、重组及转录过程。
基因组:1.基因排列的连续性2.以单基因为主的操纵子和双向基因表达3.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4.非编码区主要是调控序列9. 解释下列概念:顺反子,重叠基因,断裂基因,移动基因和假基因顺反子:一个不同突变之间没有互补作用的功能的区称之为顺反子。
一个顺反子就是一个功能水平上的基因。
重叠基因:一个基因的核苷酸与另一个基因的核苷酸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叠。
断裂基因: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分子上是不连续的,为不编码序列所隔开,编码序列为外显子,不编码序列为内含子。
移动基因:可以从染色体或质粒DNA上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的遗传元件。
也叫转座子。
假基因:与功能型基因高度同源,但是由于各种突变,而不能编码蛋白产物的DNA片段。
习题2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得到了哪些遗传规律?对基因(遗传因子)有怎样的认识?a.分离定律: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并且各自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b.独立分离与自由组合: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在F1杂合子中互不混淆,各自保持其独立性a.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相对性状是由细胞中相对遗传因子控制(遗传因子控制细胞的发育)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c.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基因)的概念并不代表物质实体,是一种与细胞的任何可见形态结构毫无关系的抽象单位。
2.摩尔根对果蝇的遗传研究得到了哪些结论?对经典遗传学发展有何重要的意义?1.基因在染色体上;2.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存在着重组和连锁现象;3.在同一染色体上两基因之间的距离越远,重组的频率越高,而连锁的频率越低。
意义:发展了基因的概念,把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阐述清楚,为日后的基因定位奠定理论基础。
微生物生理学习题11.1…6是通过筛选获得的6株对某种氨基酸(F)营养缺陷型脉孢霉突变菌株,A…E五种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可能是氨基酸F合成代谢中的中间产物。
下表是进行补充养料获得的突变菌株的生长结果,+表示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某种有机物突变菌株能够生长,-表示突变菌株不能生长。
请根据表中结果推断氨基酸F的合成途径及各突变菌株发生突变的位点。
BECDAFA B C D E F1 +----+2 +-++++3 -----+4 +-++-+5 +--+-+6 +-++-+2.粗糙脉孢菌有两个缬氨酸营养缺陷型val1和val2,菌株val1的培养液中有物质B积累,val2的培养液中有物质A积累。
菌株val1能在含有缬氨酸或val2生长过的培养液中生长。
菌株val2能在含有缬氨酸的培养液中生长,但不能在val1生长过的培养液中生长。
说明基因val1,val2以及物质A,B和缬氨酸的关系。
B Val1 → A Val2 →缬氨酸5.已经证明T4噬菌体rII型快速溶菌突变由两个顺反子rIIA和rIIB控制。
现有一T4噬菌体,在rIIB中有一个点突变F。
此突变噬菌体与突变噬菌体1,2,3混合感染大肠杆菌K时,能够出现rII型噬菌斑,但是和突变噬菌体4则不能出现噬菌斑。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6. 1…10是10个表型相同的突变型.下表结果说明1…10分属于几个基因(+表示有互补作用,-表示无互补作用) 突变型 123456789101 −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5−++−−+突变分别发生在两个基因中,顺式、反式均能互补。
A+ B− A−B+A+A− B+B−反式顺式6 −−+ + −7 −+ + −8 −−+9 −+10 −7. 沙门氏菌从谷氨酸合成脯氨酸的途径如下图:说明下列部分二倍体菌株哪一个为谷氨酸营养缺陷型。
LPS的组成和生理功能脂多糖由类脂A、一个核心区(多糖核心)和O-特异侧链(多糖O抗原)三部分组成。
生理功能:a.是G-菌致病物质的基础,类脂A为G-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中心。
b.具有吸附Mg2+、Ca2+等阳离子以提高它们在细胞表面的浓度的作用。
c.脂多糖特别是其中的O-特异性多糖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决定了G-细菌细胞表面抗原决定族的多样性。
d.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菌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
e. 对某些物质进出磁暴具有部分选择屏障功能。
磷壁酸的生理功能:1、磷壁酸的存在使细胞呈电负性,通过静电引力在细胞的一定区域维持高浓度的二价离子(Mg2+),以保持细胞壁的稳定和提高有关合成细胞壁的酶活性。
2、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等。
3、赋予G+ 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可用于菌种鉴定。
4、储存磷元素;5、可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6、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
大肠杆菌趋化性的产生机制在大肠杆菌的细胞膜内,有一种甲基接受趋化性蛋白(MCP),它是一种化学刺激物分子的结合蛋白。
结合蛋白与特定的营养(氨基酸、糖、无机离子等)有很高的亲和力,每一类对各自的特定化合物有趋化反应。
而丧失结合蛋白将失去对相应化合物的趋化反应,但对大肠杆菌运动并无阻遏,因此它的作用只是梯度感应,而不直接参与运动。
MCP横贯细胞膜的内外,能将细胞表面的信息传入细胞内。
B因子为一种甲基转移酶,可将S-腺苷酰-甲硫氨酸的一个甲基转移到多肽链的一个酸性氨基酸的羧基上去,形成甲脂键;而Z因子则为一种酯酶,能使此甲酯键水解而释放一分子甲醇,从而使蛋白质脱甲基化。
为什么ATP是最重要的高能化合物?在高能磷酸化合物中,ATP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处于水解标准自由能值的中间位置,能作为中间传递体起作用。
在生物细胞中,生物氧化放出的能量不能与需能反应直接发生偶联,必须借助能量载体才能供给能量,ATP就是能量的携带者,通过磷酸基团的传递而传递能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微生物发酵生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对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何重要意义?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生物科学与技术,包括微生物发酵生理学来解决。
(1)粮食与农业问题:微生物的活动使得土壤具有生物活性性能,推动着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并改善着土壤的持水、透气、供肥、保肥和冷热调节的能力,有助于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的防病、防虫害也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另外,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实际上很多是利用有益的微生物作用或是抑制有害微生物危害的技术。
随着科技学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发酵生理学与农业科学之间的关系必将越来越密切。
(2)资源与能源问题:由于微生物发酵具有代谢产物种类多、原料来源广、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高和环境污染少等特点,故必将逐步取代目前需高温、高压、能耗大和“三废”严重的化学工业。
(3)环境保护问题:微生物是有机废水污染物和有毒化合物和强有力的分解者和转化者,起着环境清道夫的作用。
(4)医药与健康问题:防治各种传染病的主要手段是各种微生物产生的药物,尤其是抗生素;此外,一大批与人类健康、长寿有关的生物制品,例如疫苗、菌苗和类毒素等均是微生物的产品;基因工程菌将形成一批强大的工业生产菌,特别是药物的生产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在新世纪人类将进一步去征服癌症、艾滋病以及其他特殊的疾病,为人类的生存、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试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
微生物细胞结构上有两种基本的形式,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古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等。
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重要区别在于核的结构,原核细胞缺乏核膜或核被膜,而仅由一环状DNA分子形成核区或拟核裸露游离在细胞质中;真核细胞有一个真正的核,这是包围在核膜内的一个结构,其中有含有遗传物质的染色体。
原核微生物试题选择题10001通常链霉菌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繁殖A.出芽繁殖B.分生孢子C.孢囊孢子D.芽孢子答:() 10002Bacillussubtilis在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能形成:A.孢囊B.芽胞C.伴胞晶体D.子实体答:() 10003芽胞细菌的繁殖是依靠:A.芽胞B.裂殖C.出芽D.藻殖段答:()10004细菌的繁殖首先开始于:A.膜的分裂B.壁的分裂的复制答:()10005细菌的繁殖主要靠:A.二分分裂B.纵裂C.出芽答:()10006下列微生物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A.细菌B.霉菌D.酵母菌D.单细胞藻类答:()10007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细菌,形态各种各样,其中种类最多的是:A.球菌B.螺旋菌C.放线菌D.杆菌答:()10008最主要的产芽胞细菌是:A.革兰氏阳性杆菌B.球菌C.螺旋菌D.产甲烷细菌答:()10009细菌细胞中的P素贮藏颗粒是:A.羧酶体B.淀粉粒C.聚-β-羟基丁酸D.异染粒答:()10010原核细胞中特有的C源贮藏颗粒是:A.异染粒,B.肝糖粒C.淀粉粒D.聚-β-羟基丁酸答:() 10011Micrococcus的译名为A.链球菌属B.微球菌属C.小单胞菌属D.四联球菌属答:()10012Bacillus的译名为:A.假单胞菌属B.乳酸杆菌属C.梭菌属D.芽胞杆菌属答:()10013假单胞菌属的拉丁文属名为:答:()10014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因此它是一种:A.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B.单细胞真核微生物C.多核的原核微生物D.无壁的原核微生物答:()10015在细菌细胞中能量代谢场所是:A.细胞膜B.线粒体C.核蛋白体D.质粒答:()10016细菌芽胞抗热性强是因为含有:A.聚–?-羟基丁酸,6-吡啶二羧酸C.氨基酸D.胞壁酸答:() 10017Bacillusthuringiensis在形成芽胞同时,还能形成一种菱形或正方形的物质,称之为:A.孢囊B.伴胞晶体C.核蛋白质D.附加体答:()10018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为一层,含有的特有成分是:A.脂多糖B.脂蛋白C.磷壁酸D.核蛋白答:() 10019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是:A.肽聚糖B.磷壁酸C.脂蛋白D.脂多糖答:()10020细菌的鞭毛是:A.细菌运动的唯一器官B.细菌的一种运动器官C.细菌的一种交配器官D.细菌的繁殖器官答:()10021细菌的芽胞是:A.一种繁殖方式B.细菌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C.一种运动器官D.一种细菌接合的通道答:()10022Escherichia细菌的鞭毛着生位置是:A.偏端单生B.两端单生C.偏端丛生D.周生鞭毛答:() 10023枝原体的细胞特点是:A.去除细胞壁后的细菌B.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C.无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D.呈分枝丝状体的原核微生物答:()10024蓝细菌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A.羧酶体B.类囊体C.藻胆蛋白体答:()10025细菌细胞内常见的内含物有:A.线粒体B.附加体C.肝糖粒答:()肽聚糖双糖亚单位交联间的肽间桥为:A.氢键B.肽键C.甘氨酸五肽答:()10027Staphylococcusaureus肽聚糖双糖亚单位交联间的肽间桥为A.肽键B.甘氨酸五肽C.氢键答:() 10028从土壤中分离到的荧光假单胞菌能产生荧光色素,此色素存在于或扩散到A.细胞中B.培养基中C.粘液中D.菌体表面答:()10029有些细菌能产生色素,例如光合细菌产生的光合色素存在于:A.培养基中B.菌体中C.菌体表面D.粘液中答:()10030Azotobacterchroococcum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A.粗糙型菌落B.光滑型菌落C.分枝丝状菌落D.粉末状菌落10031蜡质芽胞杆菌霉状变种在牛肉蛋白胨培养基表面形成:A.分枝状的菌落B.粘稠糊状的圆菌落C.绒毛状圆形菌落D.粉粒状圆形菌落答:()10032下列微生物中能通过细菌滤器,并营专性寄生的是:A.苏云金杆菌B.蛭弧菌C.衣原体D.类菌体答:()10033在下列原核生物分类中,属古细菌类的细菌是:A.大肠杆菌B.枝原体C.放线菌D.产甲烷细菌答:()10034细菌的细胞核是:A裸露的DNA分子.BDNA与组蛋白结合的无核膜包围的染色体.CRNA与组蛋白结合的无核膜包围的染色体.答:()10035Staphylococcusaureus肽聚糖双糖亚单位组成中的四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为:丙氨酸—L-谷氨酸—DAP—D-丙氨酸丙氨酸—D-谷氨酸—DAP—D-丙氨酸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D-丙氨酸丙氨酸—D-谷氨酸—DPA—D-丙氨酸答:()肽聚糖亚单位组成中的四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为: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D-丙氨酸丙氨酸-D-谷氨酸-L-鸟氨酸-D-丙氨酸丙氨酸-D-谷氨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D-丙氨酸丙氨酸-D-谷氨酸-L-二氨基丁酸-D-丙氨酸答:()10037自养细菌中固定CO2的场所是:A.类囊体B.羧酶体C.异染粒D.淀粉粒答:()10038下列细菌中能产芽胞的种是: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研究微生物的技术的发明者是:A.巴斯德B.柯赫C.吕文虎克D.别依林克答:()10040最先分离到根瘤菌的学者是:A.巴斯德B.柯赫C.伊万诺夫斯基D.别依林克答:()名词解释10225微生物学10226微生物10227细胞膜10228细胞壁10229细胞质10230原核10231聚-?-羟基丁酸10232核糖核蛋白体10233中间体10234丛生鞭毛10235周生鞭毛10236单生鞭毛10237基内菌丝10238气生菌丝10239细菌菌落和菌苔10240球菌10241肽聚糖10242鞭毛10243孢子丝10244G-细菌10245G+细菌10246质粒10247附加体10248菌胶团10249荚膜和粘液10250芽胞和孢囊10251革兰氏染色法10252属10253立克次氏体10254衣原体10255枝原体10256梭菌属(Clostridium)10257芽孢杆菌属(Bacillus)10258异形胞10259藻殖段10260内含物10261异染粒10262螺旋体10263粘细菌10264种10265标准菌株10266菌株10267原生质体10268球状体(原生质球)10269磷壁(质)酸10270脂多糖10271气泡10272古细菌10273羧酶体(carboxysome)10274L型细菌问答题:10275写出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并分别指出他们属生物分类系统中的哪一界。
习题31.解释下列名词:基因突变,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基因突变: 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
点突变: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即涉及一对或几对碱基的缺失、插入或置换。
染色体畸变:涉及大段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和倒位等。
2.某一野生型和3个突变型的某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是…Ala-Pro-Trp-Ser-Glu-Lys-Cys-His…野生型…Ala-Pro-Trp-Arg-Glu-Lys-Cys-His…突变型1…Ala-Pro 突变型2…Ala-Pro-Gly-Val-Lys-Asn-Ala-Met…突变型3说明突变型1,2,3的本质。
答:①:点突变的错义突变②:无义突变③:移码突变3.下列碱基替换哪些是转换?哪些是颠换?(1)AT→TA;(2)AT→GC;(3)GC→TA答:转换:(2)(3)颠换:(1)4.有一个发生缺失一个氨基酸突变的蛋白,请问基因序列中缺失了几个核苷酸?答:3个5.分离到一个突变菌株,研究发现此突变不能发生回复突变。
请问这一突变的本质是什么?答:染色体发生缺失或是插入突变。
6.什么原因造成温度敏感突变菌株对温度敏感?答:基因突变使得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对温度敏感,即在低温下蛋白质能维持稳定的结构,而在高温时,空间结构被破坏,蛋白质失活,导致细菌死亡。
7.请说明引起缺失,倒位,重复和插入突变的原因。
答:缺失:DNA分子上两区段间发生了同源重组,使得两区段间的DNA 片断丢失。
这种同源重组是由5′到3′方向的两个同向复序列导的。
倒位:DNA分子上两区段间发生了反向同源重组。
这种同源重组是由5′到3′方向的两个反向重复序列介导的。
重复:两个DNA分子间发生了同源重组,使得基因拷贝增加。
这种同源重组是由5′到3′方向的两个同向重复序列介导的。
插入:转座子的转座是引起插入突变的主要原因。
8.请说明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His-和His+;hisG+,hisG和如hisG-251;∆hisG,∆hisDG和∆(hisD-rfb);hisG::Tn10和hisG2148(Oc);str r和str s。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题1.写出三个以上你所熟知的微生物生理学奠基人(中英文均可,英文可只写Familyname)及各自主要贡献(一句话)。
2.微生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按照在细胞中的部位与功能,可分为哪三部分?各自包括哪些主要结构?3.比较G+、G-真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组成。
4.古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组成有什么特点?5.哪些细菌具有发达的内膜系统?为什么?6.影响物质被动扩散速度的内在因素(分子大小,极性,电荷,顺式结构,反式结构)和外在因素有哪些?a7.纤维素分解的机理是什么?C1酶 Cx酶β-葡萄糖苷酶8.EMP、HMP、ED途径的特征酶、功能分别是什么?9.二羧酸循环如何代谢二碳化合物?a10.TCA循环的关键酶是什么?TCA循环的功能是什么?厌氧条件下如何合成TCA循环中的中间产物?a11.细菌的酒精发酵由什么途径进行?同型: EMP或ED;异型: HMP,HP12.什么是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分别由什么途径进行?13.叙述乳酸菌的特点a14.和线粒体的呼吸链相比,细菌呼吸链有何特征?厌氧微生物有无呼吸链?15.叙述氧还环模型产生质子动力的机理a16.写出大肠杆菌的呼吸链。
NADH2 FAD Q Cytb Cyto(d) O217.什么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18.过氧化物小体中和线粒体中进行的脂肪酸氧化有什么区别?(底物不同,第一步的酶不同,氧化程度不同)19.酵母菌氧化一分子硬脂酸为CO2和H2O能产生多少ATP?如何产生的?20.E.coli分解一分子葡萄糖为CO2和H2O产生多少ATP?如何产生的?a21.化能无机营养菌有哪几类?各自的能源是什么?22.颗粒状氢化酶和可溶性氢化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a23.叙述氧化亚铁硫杆菌获得能量的机理及其电子传递链的作用。
a24.化能无机营养菌生长缓慢的原因是什么?(生长底物简单,能量产生少,能量消耗多(能量大量消耗在从简单底物合成复杂的细胞组分以及逆呼吸链产生合成所需的还原力)25.什么是放氧性光合作用、非放氧性光合作用?光能营养型微生物有哪些(3类)?a26.叙述嗜盐微生物产生ATP的机理。
第四章缩醛磷脂、B-氧化、肉毒碱(作用)、配基载体蛋白(ACP)和辅酶A、石油微生物(绘微生物)、末端氧化、亚末端氧化、两末端氧化、单加氧酶(轻化酶)、双加氧酶、环裂底物(3 种)、邻位裂解途径、间位裂解途径、龙胆酸途径、生物转化1.微生物细胞中的脂类物质主耍是哪些?在微生物纶命活动中有何重要意义?2.简述微生物细胞中的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过程。
3.简述微牛物细胞屮磷脂酸和磷脂的牛物合成过程。
4.简述微生物对屮性脂的分解代谢过程。
5.与动、植物的脂酶比较,微生物产生的脂酶冇何特点?冇何应用价值?6.帑类化合物在人体中有何重要作用?举例说明微乞物对狰类的转化作用极其重耍应用价值。
7.能降解坯类的微牛物主耍是哪些类群?微牛物对泾类的氧化和降解有何重要应川价值?8.什么是石油微生物(绘微生物)?微生物对正烷绘的氧化主要有哪些方式?9.微生物对芳香类化合物的降解有何重要意义?大多数芳香类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有何共同点?降解的方式(两种)?能分解芳香类化合物的微生物主要有哪些类群?10.试分析微生物的糖代谢,氮代谢,脂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和互联系。
11.脂肪酸合成的调节作用。
12.柠檬酸在真核微生物的脂肪酸合成中的意义(调控作用)。
13.软脂酸的合成与B-氧化途径的区别(8点,不要求展开说明),意义所在。
14.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条件及意义所在。
15.微生物对辎类的转化作用——疑化、双键、环化、开环、酮基第五章生物固氮;乙烘还原法;固氮酶(2个组分,作用);铁铝辅因子FeMo-co;互生固氮酶;豆血红蛋白;氨效应(作用及机制的2方面,实验证据,谷氨酰胺合成酶、氨甲酰磷酸合成酶);氨的开关效应;铝调节(合成无活性、不合成);氨的同化(5条途径);硝酸盐还原(异化、同化,涉及2类硝酸还原酶);氨基酸脱竣(酶、产物及作用意义);氨基酸脱氨(3种——氧化性2种、非氧化性4种、Stickland); Stickland反应;氨基酸消旋酶;转氨酶(3族的差异)1.什么是生物固氮的氨效应?氨效应是如何发生的(机理)?有何生理意义?2.根瘤菌的生物固氮作用是如何与豆科植物的氮代谢相联系的?(氨的同化)3.为什么说氨的同化是微生物无机氮代谢的中心?微生物对氨的同化有哪些主要途径?4.好氧性自生固氮菌,固氮蓝细菌和根瘤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氧气,而氧的存在可使固氮酶不可逆失活,它们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5.氨基酸合成的途径(了解6组——按原料分,赖氨酸合成途径不同)?了解发酵法生产氨基酸的两种代表性产品一一谷氨酸与赖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微生物生理学第五章练习题微生物生理学第五章练习题微生物的合成代谢一、名词解释回补途径二、填空题1.任何微生物进行生物合成都需要能量、还原力和小分子前体,三种成分合称生物合成三要素。
2.自养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二磷酸核酮糖途径、还原性三羧酸循环途径、。
还原性乙酰CoA途径、3-羟基丙酸循环途径。
3.生物通过卡尔文循环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羧化阶段、还原阶段和再生阶段,4.生物能过卡尔文循环固定二氧化碳时以1,5一二酸核酮糖作为受体,在1,5一二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Rubisco)催化下形成一个中间6碳化合物,随后水解为2个分子3-磷酸甘油酸。
5.微生物通过卡尔文循环每生成1分子葡萄糖,需固定6分子二氧化碳,消耗18个ATP和12个NADPH6.还原性乙酰CoA途径固定二氧化碳(CO2)时,微生物以H2作为电子供体,一分子二氧化碳与四氧叶酸结合,生成一个甲基,一分子二氧化碳在一氧化碳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CO,再与辅酶A作用在乙酰COA合成酶复合体作用下生成乙酰COA。
7微生物可通过乙醛酸循环和甘油酸途径回补三羧酸循环中消耗的中间代谢产物。
8肽聚糖合成的关键物质:十一异戊烯磷酸糖基载体将MurNAc-五肽和GlcNAC从细胞质的合成部位通过细胞膜转移到细胞膜外的肽聚糖聚合位点。
9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外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外到内依次为O-抗原、核心寡糖和类脂肪A。
这三个组成部分是独立合成的,然后在内膜上连接而成,组装完成后再转移到外膜。
10固氮酶全酶由两个独立蛋白质构成,即固氮酶和固氮酶还原酶。
又称双氮酶和双氮酶还原酶。
两种蛋白质都含有(Fe),其中固氮酶还含有钼。
固氮酶中的铁和钼存在于钼辅助固子中称FeMo-Co11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固氮基因是通过nifLA操纵子进行调控的,在缺乏N源的情况下。
NtrC蛋白激活nifLA操纵子的转录。
12豆科植物的结瘤作用是在位于根瘤菌中Sym质粒上的结瘤相关基因(nod基因)作用下启动的。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题A(专升本)一、填空题1、根据产物合成途径可把次级代谢产物分为5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D、PK途径的两种关键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赖氨酸生物合成的两条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固氮酶的组分有两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获得微生物同步细胞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6、代谢调节的两种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1、细胞壁(cell wall)是位于细胞外表面的一种坚韧而具有弹性的结构层。
()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肽聚糖单体由双糖单位、四肽侧链,两部分构成。
()3、细胞膜,是细胞壁以内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膜,并非细胞生存所必需的结构。
()4、磷脂中的脂肪酸有饱和与不饱和两种,膜的流动性高低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含量和类型。
()5、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细胞表面具有两层排列的蛋白质结构,称为S层。
()6、氮是组成核酸和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7、能荷:是指在全部腺苷酸分子中的能量,相当于多少个AMP,它代表了细胞的能量状态。
()8、八孢裂殖酵母的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
()9、丝状蓝细菌,是一类只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固氮作用的原核微生物。
()10、甲基营养微生物有很高的甲醛代谢能力,利用甲基营养菌的这个特点可以开发微生物甲醛降解技术。
习题3
1.解释下列名词:基因突变,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基因突变: 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
点突变: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即涉及一对或几对碱基的缺失、插入或置换。
染色体畸变:涉及大段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和倒位等。
2.某一野生型和3个突变型的某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是
…Ala-Pro-Trp-Ser-Glu-Lys-Cys-His…野生型
…Ala-Pro-Trp-Arg-Glu-Lys-Cys-His…突变型1
…Ala-Pro 突变型2
…Ala-Pro-Gly-Val-Lys-Asn-Ala-Met…突变型3
说明突变型1,2,3的本质。
答:①:点突变的错义突变②:无义突变③:移码突变
3.下列碱基替换哪些是转换?哪些是颠换?
(1)AT→TA;(2)AT→GC;(3)GC→TA
答:转换:(2)(3)颠换:(1)
4.有一个发生缺失一个氨基酸突变的蛋白,请问基因序列中缺失了
几个核苷酸?
答:3个
5.分离到一个突变菌株,研究发现此突变不能发生回复突变。
请问
这一突变的本质是什么?
答:染色体发生缺失或是插入突变。
6.什么原因造成温度敏感突变菌株对温度敏感?
答:基因突变使得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对温度敏感,即在低温下蛋白质能维持稳定的结构,而在高温时,空间结构被破坏,蛋白质失活,导致细菌死亡。
7.请说明引起缺失,倒位,重复和插入突变的原因。
答:缺失:DNA分子上两区段间发生了同源重组,使得两区段间的DNA 片断丢失。
这种同源重组是由5′到3′方向的两个同向复
序列导的。
倒位:DNA分子上两区段间发生了反向同源重组。
这种同源重组是由5′到3′方向的两个反向重复序列介导的。
重复:两个DNA分子间发生了同源重组,使得基因拷贝增加。
这种同源重组是由5′到3′方向的两个同向重复序列介导的。
插入:转座子的转座是引起插入突变的主要原因。
8.请说明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His-和His+;hisG+,hisG和如hisG-251;∆hisG,∆hisDG和∆(hisD-rfb);hisG::Tn10和hisG2148(Oc);str r和str s。
答:①His-:一个编码ATP磷酸核糖转移酶hisG基因发生了突变的菌株的表现型;His +:野生菌株的表现型
②hisG+:野生菌株的基因型;hisG:一个编码ATP磷酸核糖转移酶hisG基因发生了突变的菌株的基因型;hisG-251:hisG的等位基因,有相似的突变性状,但是突变发生的位置不同,251是其中一个位置。
③∆hisG:在hisG基因内部缺失;∆hisDG:缺失跨越hisG和hisD两
个基因;∆(hisD-rfb):缺失由hisD延伸至gnd,并进入rfb。
④hisG::Tn10 :在hisG基因中的Tn10插入突变;hisG2148(Oc):一个在hisG基因中的赭石突变。
⑤str r:对str的抗性;str s:对str的敏感。
9.有一株大肠杆菌色氨酸营养突变株,经检测发现在编码色氨酸合
成酶A亚基的基因中发生了一个无义突变(TAA)。
但是在研究该菌株的特性时,得到一株回复突变株,经检测A亚基基因中的无义突变仍然存在。
请根据学过的知识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答:发生了基因抑制。
因为根据基因抑制的定义,在回复突变株中还存在无义突变,所以不是回复突变,而是另一基因突变使其表型回复正常。
10.何为基因抑制?有哪些机制可能引起基因抑制?
答:一个突变型在另一突变基因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如果后者使前者的表型恢复正常,则后一基因称为前一基因的抑制基因。
而这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基因抑制。
基因内抑制:在突变基因内部发生了第二个位点的突变。
基因间抑制:在其它基因中发生新的突变,野生性状通过基因翻译的校正、代谢补偿作用或酶功能替代等方式回复。
11.大肠杆菌组氨酸操纵子中有关基因的排列次序为hisGDCBHAFI,
今得到一株大肠杆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该菌株是在hisG 基因中发生了一个无义突变。
分析该操纵子中其他基因的表达发现,hisG的下游基因的表达均下降了。
请根据学过的知识解释发
生上述现象的可能机理。
答:可能是发生了无义极性。
无义突变在上游基因中引入了终止密码,导致核糖体过早地从mRNA上解离下来,翻译提前终止。
当这一位点与RNA聚合酶暂停位点相距较远时,ρ因子便有机会与mRNA结合,由于Rho因子的作用,RNA聚合酶从DNA上脱离,结果造成后续基因的表达降低或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