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山东大年陈镇中学17-18上学期七年级历史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同步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讲述了蒙古族在13世纪时的兴起,成吉思汗的统一大业,以及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蒙古族的发展历程和元朝的建立。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蒙古族的历史背景、兴起过程以及元朝的建立,从而加深对我国历史发展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对蒙古族的历史背景和成吉思汗的统一大业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和意义可能认识不足。
此外,学生可能对蒙古族的生活方式、文化特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族的历史背景、兴起过程以及元朝的建立过程,掌握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主要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历史背景、兴起过程,成吉思汗的统一大业,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
2.教学难点: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贡献,元朝的建立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蒙古族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蒙古族的历史背景和兴起过程。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成吉思汗的统一大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讲解,重点阐述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贡献。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等基本史实。
通过学习成吉思汗等的历史史实,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及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给予正确的评价。
并从他的身上明白一些道理,培养坚强的意志。
学习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其不畏威胁、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和英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及元朝的建立教学难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教法学法】开展合作学习法、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自主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成吉思汗像》及《大都平面复原图》照片等相关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教师可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后,教师指出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由此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于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
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
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2. 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
年幼时的铁木真,因父亲在部落纷争中离世,经历了许多磨难,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他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单元: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题: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本课是统编初中历史七下第二单元,主要讲述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融。
特别是第10课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疆域的空前辽阔,同时各民族之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根据课标的内容要求,本课设置了三个子目,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分别对课标的要求进行阐述。
3.本课以按时间顺序、以“成吉思汗”“忽必烈”为主线,再现了蒙古族的形成、建立政权以及统一全国的过程,最后特别强调元朝的统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及统一全国的过程,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3.了解蒙古族的贡献,正确看待文天祥的抗元行动,认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教学重点:蒙古政权建立、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四、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1. 新课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用PPT展示几张标志性照片:①蒙古包;②马头琴;③那达慕大会;④草原赛马。
提问:观察这些图片,聆听背景音乐,思考这些与哪个民族有关?预设:学生回答“蒙古族”。
拓展: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
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引出今天学习内容——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蒙古族的兴起与统一,蒙古灭西夏和金,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以及元朝统一的基本史实。
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拉近历史,展示历史画面。
突出历史的演进过程,历史的前后对比,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评价文天祥抗元,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
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体会元朝统一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三、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时展示一些图片。
展示完之后设问:这首歌和这些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一个民族的生活场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出来:蒙古族。
设问:蒙古族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留下过浓重的一笔,建立过庞大的统一王朝,你想了解蒙古族的历史吗(引入新课)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族的兴起1、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简单了解蒙古族的相关信息。
(1)发源地:大兴安岭北段;(2)生活方式:游牧生活(3)12世纪蒙古草原的状况:许多部落相互争夺,进行战争,生灵涂炭。
材料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秘史》2、毛泽东主席曾经写过一首诗《沁园春·雪》,称赞后来统一蒙古的人为“一代天骄”,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如何实现统一蒙古草原的呢材料一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
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材料二铁木真将松散的蒙古人组织成“号令统一、勇猛善战”的铁军。
作为一个统帅,他不仅是勇将,而且是智将。
他能从大处着眼,拟定战术与战略,并且善于利用间谍与外交,分化敌人。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分组讨论,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
学生根据讨论得出:铁木真;(1)蒙古各部相互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渴望安宁;(2)铁木真经历了许多磨难,练就了坚强的意志和机敏的品质;(3)铁木真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征讨,最终完成统一。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2.元朝的建立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3.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产生历史的前后对比,形成知识迁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同学们好,请大家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词,你能看出哪些人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他是哪个民族。
(学生答)蒙古族有哪些生活习俗?学生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二、新课讲授统一蒙古1.(展示材料材料反映12世纪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这一局面后来是怎样改变的?)教师讲述:蒙古兴起的基本情况?(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
12世纪时,蒙古草原的部落,相互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
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出示问题: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根据课本知识说说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答案提示:(1)军事方面:建立一支护卫部队。
(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
(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
西夏和金的灭亡(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1.(展示蒙古统一中国形势图)学生读教材理清蒙古统一中国的过程答案提示:西夏—金—南宋。
2.(提出要求:分组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学生根据课本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
提示:1.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讲授新课讲授新(2)后来谁改变了这一局面?(3)他被尊称为什么?有什么贡献?【教师活动】关注学生活动状态,观察、发现学生的疑难和困惑。
【学生活动】交流自主学习结果。
【教师点拨】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战火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这种战争给家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
成吉思汗可谓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豕、车事豕。
毛泽东在诗词中称呼他“一代天骄”。
过度: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学生活动】交流自主学习结果。
【教师点拨】蒙古政权建立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以图建立统一而强大的政权,除了西征,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外,还南征最终统一了全国。
是成吉思汗统一了全国吗?生:不是,是他的孙子忽必烈。
师:忽必烈是怎样完成成吉思汗的未竟事业的?二、蒙古火西夏与金(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进行总结)成吉思汗死后,1227年火西夏,1234年火金,1276年火南宋,1279年消灭南宋残余力量,最终统一全国。
【教师点拨】蒙古首先火西夏,然而在火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他的宏图大业不得不由他的子孙来完成。
展示蒙古火西夏、金,一直到火大理,形成了对南宋的包围之势,后来忽必烈继承了汗位,忽必烈与他祖父成吉思汗一样,也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
结课后活动,为学生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意义做铺垫。
学生辩证的、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启发思维,提咼素养。
形象直观,突出重点。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材,主要讲述了蒙古族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成吉思汗的统一大业和元朝的建立。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我国历史,对于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关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建立这一段历史可能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的统一大业以及元朝的建立,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四. 教学重难点1.成吉思汗的统一大业及蒙古族兴起的原因。
2.元朝的建立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历史事件。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学用具:地图、时间轴等。
3.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蒙古族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蒙古族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呈现(15分钟)讲述成吉思汗的统一大业,展示蒙古族兴起的过程。
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元朝的建立过程,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教师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 了解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及建立蒙古政权的时间,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2 识记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3 理解忽必烈推行汉制的原因及影响【学习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学习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________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2 ________于1206年完成了__________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______。
3 年西夏灭亡。
4 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年,蒙古灭金。
5 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__________的局面形成。
6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施行“”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7 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
8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____,南宋灭亡。
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____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9 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著名诗句。
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文天祥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三、练习巩固1 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A 铁木真B 忽必烈C 阿保机D 阿骨打2 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3 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A 西夏灭亡后B 金灭亡后C 契丹灭亡后D 匈奴灭亡后4 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A 成吉思汗B 忽必烈C 阿骨打D 阿保机5 下列不属于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是()A 广开言路B 整顿吏治C 注重农桑D 改用汉姓6 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同步练习
1.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蒙古杰出首领是()
A.忽必烈
B.成吉思汗
C.元宪宗
D.文天祥
2.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代的少数民族,他曾一度横扫亚欧大陆统一蒙古个部分建立蒙古汗国的是()
A.铁木真
B.阿保机
C.云昊
D.忽必烈
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蒙古政权建立②南宋灭亡③元朝统一全国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④③②①
4.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是( )
A.岳飞
B.寇准
C.文天祥
D.于谦
5.下列政权被蒙古族所灭的有( )
①辽②西夏③南宋④北宋⑤金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6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其中,“宋租”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A.赵匡胤和铁木真
B.赵匡胤和忽必烈
D.赵构和忽必烈 C.赵构和成吉思汗
7.1206年,我国土地上并立的政权主要有( )
A.北宋、辽、夏、金
B.南宋、辽、夏、金
C.南宋、西夏、金、元
D.南宋、西夏、金、蒙古
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封建政权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常有大批蒙古贫民流到大都、通州等地,有的被卖到汉、回之家做奴婢。
”从这段材料看,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汉族地主和蒙古人民的矛盾
B.汉族和蒙古族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蒙古地主和汉族人民的矛盾
10.下列人物、族名和政权名称搭配错误的是()
A.阿保机——契丹——契丹国(辽)
B.元昊——党项——西夏
C.阿骨打——女真——金
D.成吉思汗——蒙古——元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全国统一的政权。
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注意农业生产,多次下诏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呈现出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1)写出元朝的建立者和都城,元朝统一全国是在哪一年?
(2)请根据材料归纳两点元朝的统治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统一契丹各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
916年,他称皇帝,国号“契丹”。
材料二:他是党项族拓跋部人,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
他懂得蕃汉文字,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
他仿照唐宋封建制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
材料三:他是女真族完颜部首领,他逐步统一邻近部落。
1114年发动了反抗辽奴役的战争,一再取得胜利。
1115年,他称帝,国号金,年号收国。
摆脱了辽的统治。
他还令人创制女真文字。
材料四: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建立蒙古国,在整个蒙古高原建立军事行政制度,并开始使用蒙古文字,确立了蒙古国的规模。
随后,他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建立起一个横跨
亚欧的蒙古大汗国。
(1)写出上述各材料中“他”的姓名。
(2)比较上述材料,归纳“他”们的共同点。
(至少归纳两点)(3)上述材料说明辽、宋、夏、金、元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练习答案:
1.B
2.A
3.A
4.C
5.B
6.A
7.D
8.C
9.C 10.D
11.(1)忽必烈;大都(北京)。
1279年。
(2)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行省制度;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
(任写两点即可)
(3)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2.(1)阿保机、元昊、阿骨打、成吉思汗(或铁木真)。
(2)都是本民族著名的政治家;都建立了本民族政权;都在统治时期创制了民族文字等均可(答出两点即可)。
(3)各民族不断发展或民族关系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