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薄层色谱法
- 格式:pdf
- 大小:194.63 KB
- 文档页数:6
薄层色谱法
一种薄层色谱法是一种通过气相色谱技术来测定物质的分子结构的分子结构分析技术,它将物质的分子结构分析成构成其分子结构的原子。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把特定化学结构的物质分离并解析出来的分析方法,它是基于色谱的原理,它能够快速,精确地分离并分析一系列被认为含有相同化学结构的物质。
薄层色谱法一般采用静电沉淀膜层和离子交换膜层作为样品容器,通常从薄的静电层到较薄的离子交换膜层,样品分别沉淀在不同的层中,不同的分子结构分子在沉淀的过程中分别出现一定的吸附,从而产生不同的分子结构的物质。
根据不同的分子结构的物质的沉淀过程,它们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这样就可以通过计算不同的化学反应,来获得物质分子结构的分析结果。
第二部分色谱分析第一章薄层色谱法(TLC)一薄层色谱法概述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混合物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不均匀分配或保留而将其分离的方法。
与HPLC不同,TLC将固定相涂铺在栽板上,使之形成均匀的薄层。
被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加在薄层板下沿的位置,再把下沿向下放入盛有流动相(深度约5mm)的密闭缸中,进行色谱展开,实现混合组分分离。
被展开的组分斑点即色谱谱带,通过适当技术对色谱谱带进行处理可得到定性和定量的检测结果。
薄层色谱法具有技术比较简单,操作容易,分析速度快,高分辨能力,结果直观,不需昂贵仪器设备就可以分离较复杂混合物等特点。
二薄层色谱法中的薄层板、薄层板的涂铺、点样和展开(一)薄层板TLC分离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固定相的化学组成及其表面的化学性质。
可通过改变涂层材料的化学组成或对材料表面进行化学改性来实现改变薄层色谱分离的选择性。
此外,固定相的物理性质,如比表面积、比空容、平均孔径等也对其色谱行为产生影响。
(1)载体对TLC载体的基本要求为:机械强度好、化学惰性好(对溶剂、显色剂等)、耐一定温度、表面平整、厚度均匀、价格适宜。
(2)固定相TLC固定相包括改性固定相和未改性固定相两类。
硅胶和氧化铝是最常用的两种未改性固定相。
(3)粘合剂在制备薄层板时,一般需在吸附剂中加入适量粘合剂,其目的是使吸附剂颗粒之间相互粘附并使吸附剂薄层紧密的附着在载板上。
常用的粘合剂可分为无机粘合剂和有机粘合剂两类。
(4)荧光指示剂荧光指示剂是便于在薄层色谱图上对一些基本化合物斑点(无颜色斑点、无特征紫外吸收斑点)定位的试剂。
加入荧光指示剂后,可以使这些化合物斑点在激发光波照射下显出清晰的荧光,便于检测。
(二)薄层板的涂铺涂板方法可以分为涂布法、倾注法、喷洒法及浸渍法四类,其中涂布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涂板方法。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1.仪器与材料(1)薄层板按支持物的材质分为玻璃板、塑料板或铝板等;按固定相种类分为硅胶薄层板、键合硅胶板、微晶纤维素薄层板、聚酰胺薄层板、氧化铝薄层板等。
固定相中可加入黏合剂、荧光剂。
硅胶薄层板常用的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G、H表示含或不含石膏黏合剂。
F254为在紫外光254nm 波长下显绿色背景的荧光剂。
按固定相粒径大小分为普通薄层板(10~40μm)和高效薄层板(5~10μm).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可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分离的要求,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
固定相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10~40μm。
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2)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
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4)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6)薄层色谱扫描仪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对薄层板上有吸收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谱图和积分数据用于物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仪器。
2.操作方法(1)薄层板制备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
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
铝基片薄层板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硅胶层不得有破损。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它将物质显示在薄层上,然后通过条件变化来分离物质。
它具有分离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耗时短等优点,常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领域的分析和研究。
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样品与溶剂混合成溶液,然后在薄层上凝胶中涂布,形成薄层。
溶剂从薄层的一端向另一端流动,物质以不同的速度沿着薄层的表面移动,这取决于物质的静电性质和相对于溶剂的溶解度。
当物质到达薄层的另一端时,就可以用溶剂洗涤薄层,从而分离出不同的物质。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系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
待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以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1.仪器与材料(1) 玻板除另有规定外,用5cm×20cm,10cm×20cm或20cm×20cm的规格,要求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晾干。
(2) 固定相或载体最常用的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其次有硅藻土、硅藻土G、氧化铝、氧化铝G、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F〈[254]〉等。
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直径为10~40μm。
薄层涂布,一般可分无粘合剂和含粘合剂两种;前者系将固定相直接涂布于玻璃板上, 后者系在固定相中加入一定量的粘合剂,一般常用10~15%煅石膏(CaSO4.2H2O在140℃烘4小时),混匀后加水适量使用,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5~0.7%)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璃板上。
也有含一定固定相或缓冲液的薄层。
(3) 涂布器应能使固定相或载体在玻璃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
(4) 点样器同纸色谱法项下。
(5) 展开室应使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玻璃制薄层色谱展开缸,并有严密的盖子,除另有规定外,底部应平整光滑,应便于观察。
2.操作方法(1) 薄层板制备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倒入涂布器中,在玻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mm),取下涂好薄层的玻板,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110℃烘30分钟,即置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
使用前检查其均匀度(可通过透射光和反射光检视)。
(2) 点样除另有规定外,用点样器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点样基线距底边2.0cm,样点直径及点间距离同纸色谱法,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
点样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
薄层色谱法氨基酸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分析方法。
它利用氨基酸的不同性质,在特定条件下将氨基酸分离开,并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
1.取一定量经水解的样品溶液,滴在制好的薄层板上,在溶剂系统中进行双向上行法展开,样品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经过多次的被吸附、解吸、交换等作用,同一物质具有相同的Rf值(比移值),不同成分则有不同的Rf值,因而各种氨基酸可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
2.然后用茚三酮显色,与标准氨基酸进行对比,即可鉴别样品中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从显色斑点颜色的深浅可大致确定其含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以请教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第一篇基础部分第一章绪论薄层色谱是色谱分析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分支。
由于这一方法具有简单、迅速、灵敏高度、分离效能好等优点,因此已广泛一应用于化学分析的多种领域。
目前在食品卫生化学分析中,也多采用薄层色谱技术,特别是对食品中的微量有机毒物的分离和分析,更显出薄层色谱的优越性,故已成为食品卫生化学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第一节色谱分析的发展色谱分析是分离混合物组分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是借助于混合物中的组分,在互不相容的两组间进行吸附或分配,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本世纪初,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用菊根粉柱及石油醚分离植物叶子提取物,结果在菊根粉柱上形成了几种植物色素的色谱带,从而分离出植物叶子中的各种色素。
这种分离分析的方法,被称为色谱分析法,茨维特因此而被认为是色谱分析的奠基人。
但这一方法在较长的时期内并没有被人们所重视。
直至1931年以后,人们在应用色谱分析方法分离类胡萝卜素等工作中,提出了色谱分析的原理及其实用价值的报告,于是才逐步完善了这一技术方法,促进了色谱分析的发展。
茨维特所建立的色谱分析方法,被称为液一固吸附色谱法。
这种方法是将溶解了的待分离组分的溶液,通过固体吸附剂柱,进行分离。
1941年马丁(Wartin)等人,用含有水份的惰性支持剂(如含水硅胶)代替液一固吸附色谱中的固体吸附剂,将样品溶于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中,并使通过装有含水的惰性支持剂柱,由于被分离的各组分在有机溶剂及水之间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分离,这就诞生了液一液分配色谱。
此后,康斯登(Consden)用滤纸代替含水硅胶作隋性支持剂,称之为纸色谱。
马丁等进一步将色谱分离系统中的流动相由液体改为气体,并在涂有硅铜油液体的硅藻土支持剂上成功地分离了脂肪酸,创建了一种新型的色谱分析方法。
由于这一方法具有分离效能高、速度快等优点,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目前色谱分析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气相色谱法。
五十年代中期,斯塔尔(Stahl)发展了一种新型的色谱分析技术——薄层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