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学术大会与国际肿瘤转化医学论坛暨第七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在太原举行
- 格式:pdf
- 大小:691.42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http://www.biother.org ·S5·Chin J Cancer Biother,Feb.2013,Vol.20,No.1《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稿约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of Chin J Cancer Biother《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是由中国免疫学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联合主办的高级学术刊物,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为同行专家评审期刊和开放获取(OA)期刊。
本刊宗旨为交流学术、促进科研、服务临床、推动中国肿瘤防治事业发展,主要报道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常设有述评、院士论坛、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转化医学、文献综述、短篇论著、个案报告等栏目,以从事肿瘤防治的中高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医药院校师生及相关学科科技人员为读者对象。
双月刊,每双月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作者在撰稿时和投稿前请仔细阅读本“稿约”,按照本稿约的要求撰写论文和投稿。
本刊只将符合撰稿和投稿要求的稿件送同行专家评审,若稿件的撰写格式和投稿方式不符合本刊要求,将作退稿处理。
1投稿要求1.1本刊欢迎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各类稿件,也欢迎与本领域相关或交叉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稿件投稿。
述评和论坛类稿件主要为约稿。
1.2来稿应具新颖性、科学性和可读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图表规范、统计学处理正确;其格式须遵循国际《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温哥华格式)和国家有关科技出版的标准与规范。
1.3投稿方式:(1)网络投稿,请登陆本刊网站(http://www.biother.org)进入远程投稿系统,按提示步骤操作投送稿件;(2)电子信箱投稿,可将稿件电子版发至本刊信箱(E-mail:cjcb@biother.org)。
临床医学检验:体液肿瘤标志物考点巩固真题1、多选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不够敏感,但在肿瘤的预后判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有()A.甲胎蛋白B.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C.癌胚抗原D.前列腺特异抗原E.癌基因e(江南博哥)rbB-2编码蛋白正确答案:B, E2、多选下列属癌基因(onecgene)的是()A.p53B.N-rasC.bcl-2D.c-erbB-2E.N-myc正确答案:B, C, D, E3、多选肿瘤是失去了正常生物调控的异常生长、分化的细胞和组织,其区别于其他疾病的临床特征是()A.肿瘤的局限生长B.肿瘤的转移特性C.晚期肿瘤无症状D.早、中期肿瘤无症状E.肿瘤早期即可诊断正确答案:B, D4、问答题简述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正确答案:(1)肿瘤的早期发现物理仪器检测肿瘤的最低检测限是1cm(10^9个肿瘤细胞),而生化标志最低检测限为10^8细胞。
理论上,利用生化标志能在亚临床期较早地发现肿瘤。
目前能用于肿瘤筛查的标志只有两个,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甲胎蛋白(AFP)。
(2)肿瘤的鉴别诊断与分期肿瘤标志物常用于鉴别良、恶性肿瘤,且其升高水平常和肿瘤的大小和恶性程度有关,因此定量检测可以有助于临床分期。
(3)肿瘤的疗效监测大部分肿瘤标志物和肿瘤治疗效果相关,标志物的下降程度反映了治疗成功程度。
(4)肿瘤的预后判断有一些标志物专用于观察预后,如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类似的还有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癌基因erbB-2编码蛋白。
(5)肿瘤的复发预报术后肿瘤病人应每隔2~3个月测定一次肿瘤标志,至少连续两年,在未再给予治疗时,至少连续二次肿瘤标志物呈直线上升,可认为肿瘤复发。
5、多选临床上可用于乳腺癌诊治的糖蛋白抗原类肿瘤标志物有()A.CA15-3B.CA19-9C.CA549D.CA72-4E.CA27-29正确答案:A, C, E6、单选患者,男,52岁,乙肝“小三阳”20余年,B超体检发现肝区结节状肿块数个。
INNOVATING CHINA | 食d 新中国cscxS ^g肿涵眭讯csccx ^肿瘤j g f f l主持人阿杜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博士陈雨沛:专注精准诊疗拓宽健康之路■文/杨烁鼻咽癌是“中国特色”肿瘤,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 的48%,让人们感到鼻咽癌就好像是中国人的病,西方几乎 没有患者。
并且近年来鼻咽癌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从原来 的40~60岁高发年龄减少到青壮年,对家庭劳力和社会经济 造成巨大冲击,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目前,鼻咽 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手术治疗等。
同时,医学界的科研工作者一直在探讨更有效、副作用更小 的精准治疗方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博士陈雨沛便是一 位鼻咽癌的精准治疗和分子分型研究领域的佼佼者,用一项 项创新成果不断提高患者生存与生活质量。
创新是这位90后学者事业的起点陈雨沛,一位典型的90后,独立、热情,有个性,有梦想, 有闯劲,同时他还有着并不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沉稳与坚定, 让他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鼻咽癌也被称为“广东瘤”,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广东人, 陈雨沛201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后,便怀着 梦想进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马骏教授的指导下以攻 克鼻咽癌为己任,四年来一直围绕鼻咽癌的精准治疗和分子 分型开展系列研宄工作,并将相关研宄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为鼻咽癌的精准治疗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据了解,中晚期鼻咽癌极易出现远处转移,需要在放疗 基础上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但最佳的综合治疗模式一直不 明确。
对此,陈雨沛博士在鼻咽癌的精准治疗上开展了深入2021年第7期•中国高新科技 1了f d 新中国丨 INNOVATING CHINA研宂,证实了放疗后使用化疗(即辅助化疗)不仅未能提高 疗效,还增加了 30%的严重毒副反应,并进一步证实放疗前 使用化疗(即诱导化疗)可通过及早杀灭微小转移灶而提高 患者的生存几率,是最佳的化疗应用时机;发现通过监测诱 导化疗过程中血浆E B 病毒(EBV ) DNA 的动态变化可实时 评估患者的化疗反应性,及时调整化疗疗程数,指导从诱导 化疗转入放疗的时机;发现在化疗的基础上同步加用免疫治 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且毒性可控,并详细描绘了免疫 检查点抑制剂的毒性谱以 精准干预免疫相关毒副反 应,推动了免疫治疗临床 试验的设计优化与开展。
用心照亮康复路——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史艳侠 唐慧乔 王慧娟在与肿瘤漫长的斗争史中,恶性肿瘤一直是人类最为恐惧的“敌人”之一。
尽管目前,医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和层出不穷的创新研发成果为肿瘤患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案,肿瘤治疗也已经从“谈癌色变”进入“与癌共存”的阶段,然而基于恶性肿瘤给患者身心层面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和风险,它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 A R C)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226万)已经超过肺癌(220万),成为全球恶性肿瘤发病总数最高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乳腺癌高发的情况同样极为严峻,仅2020年一年,我国乳腺癌新发病例就高达42万例,并导致12万例乳腺癌患者死亡,高居我国所有癌症死亡人数中的第4位。
更严重的是,近年来这一数据以3%~4%的速度快速递增,乳腺癌已成为影响我国民众健康的重要威胁因素之一。
长期耕耘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和研究领域,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史艳侠对于乳腺癌的防治颇有自己的一番思考。
以细心于临床中发现治疗的突破点,以恒心在科研中追寻新药物、新疗法的点点微光,是她从医以来坚定不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在治疗之外,以同理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让爱和治愈的力量帮助患者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亦是她始终坚守的初心。
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肿瘤的全程管理、全方位地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不负生命之托、践行医者承诺,史艳侠希望能够从各个维度综合发力,用心照亮患者的康复之路,让患者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追根溯源——拓宽恶性肿瘤治疗的破局之路谈及自己从医的契机,史艳侠称“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从小就非常崇拜那些手到病除、能够解决病人难题的医生,从那时起我就梦想成为一名医生。
”而曾目睹亲人罹患恶性肿瘤并在确诊3个月后即辞世的经历,也让她认识到了恶性肿瘤“万病之王”的“威力”。
肿瘤医学论文参考文献一、肿瘤医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2015年湘雅M.D.安德森国际肿瘤医学论坛暨M.D.安德森癌症中心放射肿瘤协会/G.H.Fletcher学会年会第一轮通知.《中华肿瘤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2期.湘雅M.D.安德森国际肿瘤医学论坛筹委会.[2].放射肿瘤医学科技发展和展望.《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年6期.张英浩.王莹.[3].2015年湘雅M.D.安德森国际肿瘤医学论坛暨M.D.安德森癌症中心放射肿瘤协会/G.H.Fletcher学会年会(第一轮通知).《中国肺癌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3期.2015年湘雅M.D.安德森国际肿瘤医学论坛筹委会.[4].《现代肿瘤医学》征稿、征订启事.《现代肿瘤医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22期.[5].《现代肿瘤医学》征稿、征订启事.《现代肿瘤医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20期.[6].纪念中国肿瘤医学创始人金显宅教授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津举行. 《中国肿瘤临床》.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8期.[7].2015年湘雅M.D.安德森国际肿瘤医学论坛暨M.D.安德森癌症中心放射肿瘤协会/G.H.Fletcher学会年会(第一轮通知).《中国肺癌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1期.[8].《现代肿瘤医学》期刊主要指标.《现代肿瘤医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24期.[9].对放射肿瘤医学科技的发展及展望.《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年3期.田锐子.康建宝.[10].《现代肿瘤医学》期刊主要指标.《现代肿瘤医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23期.二、肿瘤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学术虚拟社区小团体研究——以丁香园医药学术网站为例.作者:陆天珺.情报学南京农业大学2012(学位年度)[2].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临床资料分析.作者:张瑞丽.肿瘤医学新疆医科大学2007(学位年度)[3].影响喉癌生存率的预后因素分析.作者:郑超.肿瘤医学新疆医科大学2007(学位年度)[4].肿瘤生长自由边界问题的定性分析.被引次数:3作者:卫雪梅.基础数学中山大学2006(学位年度)[5].<'131>碘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131>IchTNT)治疗肺肿瘤医学辐射吸收剂量估算.被引次数:2作者:陈仰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复旦大学2003(学位年度)[6].靶向上转换发光纳米探针用于生物传感、成像及治疗.作者:王旭.分析化学南开大学2014(学位年度)[7].医学考试系统和医疗仪器专家系统的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贾锦勇.生物医学工程上海交通大学2007(学位年度)[8].CT头部肿瘤图像灌注算法的设计与实现.作者:张萍.生物医学工程东北大学2008(学位年度)[9].单化疗与放化联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作者:张淳.肿瘤医学新疆医科大学2007(学位年度)[10].基于IDL肺部肿瘤医学图像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者:李东华.软件工程电子科技大学2014(学位年度)三、肿瘤医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立足国情充分利用因特网肿瘤医学资源.魏一生.金静君,1999第八届全国医药信息学大会[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提高我国肿瘤防治科学水平.郑荣领,2011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3]关于肺部肿瘤CT图像数据库处理技术的研究.陶欣.刘怡,2004第二十一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4]运动营养平衡在肿瘤医学及运动养生中的临床意义.王仰宗,2014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年编辑出版分会年会暨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肝癌高峰论坛[5]纳米技术与肿瘤.仝鑫.倪瑾,2006第七次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术交流会[6]胃癌D2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研究.彭晋.周福祥.钟亚华.戴静.谢丛华.秦月娥.龚军.熊斌.周云峰,2014第9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7]量子点探针技术在肝癌、乳腺癌分子靶向诊断中的应用研究.陈创.陈良冬.彭俊.刘佳.庞代文.李雁,20082008年全国纳米生物和医学学术会议[8]偶联靶标纳米金调节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徐文才.李萍.章青.俞立萍.罗腾.李兆斌.刘殳.傅深,2012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中美放射肿瘤协会第三届学术会议、2012济南国际放射肿瘤学论坛[9]人源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PDX)一种能够用于个性化治疗和具有良好预测性的转化肿瘤医学平台.李其翔,2012第10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前沿技术与产业化发展峰会[10]辐射诱导放射抗拒鳞癌细胞株的蛋白组学分析.胡柳.周福祥.张喜梅.戴静.雷晗.谢丛华.刘诗权.周云峰,2009第十二届全国临床肿瘤大会暨2009年CSCO学术年会。
中国抗癌协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团体的名称是: 中国抗癌协会,英文名称:CHINESE ANTI CANCER ASSOCIATION,缩写:CACA。
第二条本团体是由全国各学科的肿瘤科技工作者、热心于抗癌事业的各界人士、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自愿结成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全国性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肿瘤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团体会员,是发展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第三条本团体的宗旨: 团结和动员全国各学科的肿瘤科技工作者和抗癌社会力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和卫生工作的方针,促进肿瘤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抗癌知识和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肿瘤科技人才的成长,促进肿瘤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肿瘤防治事业服务,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服务,为肿瘤科技工作者服务。
第四条本团体接受登记管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本团体的住所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兰苑路5号A座。
第二章业务范围第六条本团体的业务范围:(一)开展肿瘤学术和技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加强学科间和团体间的联系与协作,促进肿瘤学科发展,推动自主创新;(二)开展防癌宣传,普及肿瘤科学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抗癌知识水平;(三)开展肿瘤学科继续教育,更新肿瘤科学知识和技术,提高广大会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的肿瘤专业水平;(四)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编辑出版肿瘤学术、技术、信息、科普等各类期刊、著作、图书资料和音像制品等;(五)推广肿瘤科学技术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六)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肿瘤防治研究方面的建议,反映肿瘤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肿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七)开展肿瘤科学论证、咨询服务,提出政策建议,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承担项目评估、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职称资格审评、专业医师资格认证、抗癌药物和医疗器械的验证、评审等任务;(八)开展民间国际肿瘤科学技术交流,加强同国际同类学术组织友好交往和合作,参加相关的国际抗癌组织;(九)发现、推荐、表彰优秀肿瘤科技人才,评定科技成果、学术论文和科普作品,经政府部门批准,主办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的评审与奖励;(十)兴办符合本团体宗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中华肿瘤学会一、简介中华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Oncology,简称CSO)是中国肿瘤学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最权威的学术组织之一,成立于1980年11月15日。
CSO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指导下发起成立的,旨在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学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肿瘤学科医务人员的学术水平,推动中国肿瘤学科的发展。
中华肿瘤学会的宗旨是团结肿瘤学工作者,以推进我国肿瘤学科的迅速发展为己任,提高我国肿瘤学科医疗及预防保健水平为目标,为普及肿瘤学科知识、传播肿瘤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提高肿瘤学科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中国肿瘤学向国际化水平迈进,为肿瘤均衡有效管理提供学术支持与智力支持。
二、组织结构中华肿瘤学会的组织结构由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执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组成。
主席团是中华肿瘤学会的最高决策机构,由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组成。
主席团负责领导和决策肿瘤学会的工作,推动肿瘤学科的发展。
常务委员会是中华肿瘤学会的执行机构,主要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和决策的执行。
执委会是中华肿瘤学会的议事机构,由肿瘤学会会员和各专门委员会代表组成,负责讨论并决定一些重要事项。
中华肿瘤学会下设多个专门委员会,包括研究、防控、诊疗、教育、宣传等,每个专门委员会负责推动相应领域的发展和学术交流。
三、学术活动中华肿瘤学会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研讨会、培训班等,旨在为肿瘤学科医务人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每年,中华肿瘤学会都会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学术年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肿瘤学者和专家,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此外,中华肿瘤学会还定期举办一些专题研讨会和培训班,以提高肿瘤学科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同时,中华肿瘤学会还与国内外其他肿瘤学会和学术组织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和交流,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国际间肿瘤学领域的合作与创新。
四、学术刊物中华肿瘤学会出版了多种学术刊物,包括《中华肿瘤防治杂志》、《中华实验肿瘤学杂志》、《中华肿瘤诊治杂志》等,这些刊物定期发表肿瘤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为广大肿瘤学科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中国病理学的发展和现状引言病理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以及变化过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中国的病理学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病理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一、中国病理学的历史与起源中国古代医学在汉代时期就开始对人体解剖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解剖知识。
然而,正式系统地开展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学、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则是在20世纪初才开始。
20世纪初,中国派出留学生赴欧美留学,其中不少人选择了医学专业。
他们在国外接受到先进医学教育,并带回了现代医学中重要的基础科学知识,尤其是病理学方面。
这些留洋归国人员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国病理学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病理学的发展进程1. 初期阶段20世纪初,中国病理学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外引进和西方医生的传授。
191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了第一个病理学系,标志着中国病理学教育的正式开端。
此后,各大医科大学纷纷设立了病理学系,并逐渐建立起完善的教育体系。
2. 基础科研突破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基础科学研究。
在这一背景下,病理学作为医学基础科学之一得到了迅速发展。
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相继涌现,例如对某些常见恶性肿瘤的分子机制进行深入探索等。
3. 现代技术应用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中国病理学取得了巨大突破。
例如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基因芯片等技术的引入,为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更多手段和依据。
同时,数字化病理学的发展也使得病理学的远程教育和远程诊断成为可能。
三、中国病理学的现状1. 教育体系建设目前,中国各大医科大学都设有完善的病理学教育体系。
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
同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医学中心也为病理学的科研提供了良好平台。
2. 科研水平提高中国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在肿瘤分子机制、遗传变异与人群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肿瘤医学专家刘骞人物介绍1、个人简介刘骞,男,1972年12月出生。
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具备科学、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科研成果多次获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胃癌、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及临床研究,累计诊治肿瘤患者近万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腹部肿瘤外科手术技巧,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善于处理疑难复杂病例,学术水平被学术界广泛认可。
2、教育经历•1991年-1998年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医学硕士学位•2002年-2005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医学博士学位2009.3~2009.9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医学中心访问学者3、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结直肠疾病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医刊》通讯编委《中国肿瘤临床》《实用癌症》审稿专家4、科研承担及参与完成研究(1)2013-2016:结直肠肝转移肿瘤分子标志物的筛选吴阶平基金(2)2012-2015:细胞免疫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中国医师协会专项基金(3)2007-2009: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筛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基金(4)2005-2008:术中粒子植入在中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重点课题(5)2010-2013: 术中放疗在保留脾及胰尾的胃体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重点课题(6)2009-2010:创新抗体药物研究与开发体系建设,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2009ZX09401-005)(7)2009-2010:治疗多种肿瘤的抗Derlin-1人源化抗体新药的研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2009ZX09103-716)(8)2004-2007:胰腺癌诊断治疗新技术的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支撑项目(2004BA703B11)5、获奖情况2012年度华夏医学奖二等奖2012年度优秀科普工作者2011年度国家癌症中心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2008年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岗位标兵2007年度中华肿瘤杂志年度十佳优秀论文2006年度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临床科研成果三等奖2005年度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临床科研成果三等奖6、主要论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 Diagnosis of colon cancer with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on the malignant colon tissue samples.Qian Liu,YiBin Xie,et al.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1,124(16):2517~2522.2 Tumor Cell-Microenvironment Interaction Models Coupled with Clinical Validation CCL2 and SNCG as Two Predictors of Colorectal Cancer Hepatic Metastasis.Hai Hu, Qian Liu,et al.Clin Cancer Res 2009,15(17):5485-54923 胰体尾癌117例临床分析.刘骞,赵平,王成锋,等。
免疫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主要探讨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清除抗原的规律,并致力于阐明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疾病的病理过程及其机制。
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是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的基础。
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与免疫学的交叉和渗透,免疫学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和现代医学的支撑学科之一。
机体通过完善的免疫系统来执行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除了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如病原生物)外,还可识别和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衰老的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
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自身稳定三个部分。
(1)免疫防御免疫防御是指机体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功能。
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或缺乏,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但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可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发生超敏反应。
(2)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是指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功能,如清除由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等。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导致肿瘤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3)自身稳定自身稳定是指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称为免疫耐受。
这赋予了免疫系统区别自身和非己的能力。
一旦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就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免疫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免疫学基础免疫学研究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特性和分子与细胞机制。
免疫应答分为三个阶段,即识别阶段、活化增殖阶段和效应阶段。
大量已知和未知的免疫细胞亚群和免疫分子参与到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并形成立体调控网络。
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试行)
一、本标准分个部分,实行量化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分,“医疗技术队伍”占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分,“医疗质量状况”占分,“科研与教案”占分。
二、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所在医院为三级医院,医院仔细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所在医院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所在医院仔细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并取得明显效果;.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专科积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专科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除人员队伍为申报时的情况外,无特别注明,其他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案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包括专职从事肿瘤诊疗的各亚专科的带头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涉及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年以上、年工作时间个月以上。
八、本标准中所指论文(包括论文、中文期刊论文等)、科研项目或课题、科研成果等,均指临床应用方面的论文、
1 / 11
2 / 11
3 / 11
4 / 11
5 / 11
6 / 11
7 / 11
8 / 11
9 / 11
10 / 11
11 / 11。
中国抗癌协会年度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20X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国抗癌协会换届后的第一年,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协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全国广大肿瘤科技工作者,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肿瘤科技工作者服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推动肿瘤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大力开展肿瘤学术活动,促进肿瘤学科的繁荣和发展精心组织了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
大会于20XX年9月在石家庄市隆重召开,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术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会议同时加盟。
出席会议的代表4076人,其中国内代表3958人,两院院士28人,来自美国、日本、瑞典、加拿大等18个国家的国外代表119人。
国际抗癌联盟主席大卫﹒希尔、国际肿瘤基因治疗学会主席法尔辛﹒法詹内尔、国际冷冻治疗协会主席弗兰克﹒鲁克纳尼、意大利抗癌协会主席威托里奥﹒希拉诺、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会主席中村仁信、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院士等做学术报告。
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076篇,大会发言103人,分会发言621人,壁报交流论文317篇,是历届参会代表最多、出席院士最多、学术交流论文最多、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学术盛会。
专业性、地区性肿瘤学术活动活跃。
相继举办了肺癌、食管癌、鼻咽癌、大肠癌、肉瘤、血液肿瘤、消化道恶性病变、神经外科、肿瘤临床协作、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等全国性学术会议。
湖北、吉林、辽宁、北京等省市召开了肿瘤学术大会或学术年会。
泛珠江区域、西部五省、东北三省分别联合召开肿瘤放射治疗大会、放射肿瘤及综合治疗研讨会和妇科肿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研讨会。
各类学术会议35次,出席会议约8000人次,交流论文近千篇。
其中一批大型学术活动,如第二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参会代表2000多人,发表论文200余篇,6位院士出席或讲话;第四届中国肿瘤南北高峰论坛,千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70多名专家发表演讲;第三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参会代表500多名,4位院士、8位国外学者做学术报告;在相关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分子标志物在胃癌发病机制及转化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
近年来,分子标志物在胃癌发病机制及转化医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分子标志物可以用于胃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例如,检测体液中的微小RNA(miRNA)水平可以作为早期胃癌的生物标志物,其中miR-21、miR-92a、miR-106b等被认为是胃癌的潜在标志物。
此外,某些蛋白质如CA72-4、CEA等也可以作为胃癌的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其次,分子标志物可以用于胃癌的预后评估。
例如,检测组织样本中的某些基因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比如,胃癌患者中HER2阳性表达率与预后不良相关,p53、Ki67、Bcl-2等蛋白质的表达也可以预测胃癌的预后。
最后,分子标志物还可以用于胃癌的治疗策略选择。
例如,HER2在胃癌中的高表达可以作为靶向治疗的标志物,通过使用一些针对HER2的单克隆抗体,如Trastuzumab等,可以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总之,分子标志物在胃癌发病机制及转化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早期筛查和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治疗策略选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子标志物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肿瘤护理论文参考文献一、肿瘤护理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社会支持:肿瘤护理中值得重视的一种理念和方法.《中华护理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2年8期.黄丽.杨廷忠.[2].第一届全国肿瘤护理学术大会暨国际肿瘤护理高峰论坛在津举行. 《中国肿瘤临床》.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6期.引自“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3].自我效能理论对肿瘤护理的启示和思考.《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22期.汪苗.王维利.[4].美国国家综合肿瘤网、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护理协会指南中护理相关内容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实用护理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14期.彭昕.闻曲.李晓蒙.梁樊.陈薇.[5].肿瘤护理专家院校合作培养体系的构建.《解放军护理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12期.彭翠娥.王卫红.[7].品管圈活动在国内肿瘤护理的应用现状与思考.《中华现代护理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14期.游雪梅.陈丽君.黄英凡.[9].肿瘤专科护士角色与工作内容的田野研究.《护士进修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6年3期.商丽艳.侯黎莉.徐燕.[10].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z2期.严水华.闫华.二、肿瘤护理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现况调查分析.被引次数:3作者:陈琼芳.护理学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2006(学位年度)[2].乳腺癌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建构与实施:一项行动研究.作者:邢唯杰.肿瘤学(肿瘤护理)复旦大学2011(学位年度)[3].具有“坚强”特质的乳腺癌患者的抗癌体验:一项扎根理论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林岑.护理学复旦大学2007(学位年度)[4].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家庭状况量表的跨文化调适及实证研究.作者:王乐乐.护理学山西医科大学2015(学位年度)[5].儿童自我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在儿童癌症人群中的测评.作者:刘砚燕.护理学第二军医大学2013(学位年度)[6]重庆市肿瘤科护士成为专科护士学习需求的问卷设计及调查分析.被引次数:1作者:职红.护理学重庆医科大学2014(学位年度)[7].肿瘤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和角色职能的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李彬.护理学山西医科大学2010(学位年度)[8].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的构建.作者:杨智慧.护理学南方医科大学2014(学位年度)三、相关肿瘤护理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WISECARE+:ResultsofaEuropeanstudyofanursinginterventionforthem anagementofchemotherapyrelatedsymptoms.. KearneyNMillerMMaguireRDolanSMacDonaldRMcLeodJMaherLSinclairLNorrieJW engstromY《Europeanjournalofoncologynursing:theofficialjournalofEuropeanOncolo gyNursingSociety》,被SCI收录SCI.20095[2]Thepowerofpartnership:addressingcancerhealthdisparitiesthrough anacademicservicepartnership..GlazerGPontePRStuartShorEM《Nursingoutlook》,被SCI收录SCI.20093[3]Challengesofmucositisassessmentinchildren:expertopinion.. TomlinsonDGibsonFTreisterNBaggottCJuddPHendershotEMaloneyAMDoyleJFeld manBSungL《Europeanjournalofoncologynursing:theofficialjournalofEuropeanOncolo gyNursingSociety》,被SCI收录SCI.20095[4]Effectofcertificationinoncologynursingonnursingsensitiveoutcom es.. ColemanEACoonSKLockhartKKennedyRLMontgomeryRCopelandNMcNattPSavellSSt ewartC《Clinicaljournalofoncologynursing》,被SCI收录SCI.20092[5]Listeningtothevoicesofpatientswithcancer,theiradvocatesandthei rnurses:Ahermeneuticphenomenologicalstudyofqualitynursingcare.. CharalambousAPapadopoulosIRBeadsmooreA 《Europeanjournalofoncologynursing:theofficialjournalofEuropeanOncolo gyNursingSociety》,被SCI收录SCI.20095[6]Malignantfungatingwounds:asurveyofnurses'clinicalpracticeinSwi tzerland..ProbstSArberAFaithfullS《Europeanjournalofoncologynursing:theofficialjournalofEuropeanOncolo gyNursingSociety》,被SCI收录SCI.20094[7]Researchprioritiesinhaematooncologynursing:resultsofaliteratur ereviewandaDelphistudy..GrundyMGhaziF《Europeanjournalofoncologynursing:theofficialjournalofEuropeanOncolo gyNursingSociety》,被SCI收录SCI.20094[8]Comparisonbetweencancerspecialistsandgeneralphysiciansregardin gtheeducationofnursepractitionersinJapan:ApostalsurveyoftheJapaneseSo cietyofClinicalOncology.Ishida,Y.Hatao,M.Fukushima,O.Mori,M.Isozaki,F.Okuyama,A.《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被SCI收录SCI.20135[9]Adimensionalanalysisoftheconcept:gooddeathofachildwithcancer.. HendricksonKMcCorkleR《Journalofpediatriconcologynursing:officialjournaloftheAssociationof PediatricOncologyNurses》,被SCI收录SCI.20083[10]Peersupportedstorytellingforgrievingpediatriconcologynurses.. MacphersonCF《Journalofpediatriconcologynursing:officialjournaloftheAssociationof PediatricOncologyNurses》,被SCI收录SCI.20083四、肿瘤护理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基于数字化文书的肿瘤护理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熊敏芳.万永慧.陈浩.许斌,2012中华护理学会2012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2]200例次肿瘤护理咨询患者及家属需求分析.张天若.何金玲,2010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3]"举证责任倒置"对肿瘤护理的挑战及对策.胡绍毅.边志衡.韩英.刘小庆,2003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4]集中配置化疗药物的防护.冯德君.李宜琴,2012中华护理学会2012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5]护士癌痛知识状况及态度调查分析.孙丽秋.张荔.杨萍.丁玥,2012中华护理学会2012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6]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建设与效果.罗志琴,2012中华护理学会2012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7]良好的护患沟通于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关宁,2010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8]沙培林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刘继玲.李荣华,20122012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9]中国肿瘤专科护理发展.徐波,2008首届全国血液病及肿瘤护理技术新进展学术研讨会[10]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术后管理.陆汉魁,2011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