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综合实践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59.50 KB
- 文档页数:27
满分训练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类1.[2019·南京]你和小伙伴们组成探访小组,参加“身边的传统文化” 综合性学习活动。
(1)传统美食,历久弥香。
探访小组首先想去考察美食项目。
先考察哪一种呢?大家发生了分歧,于是,各自拟写一句话广告词,为喜爱的传统美食做广告。
(美食选择可参考上图)你喜爱的传统美食:你拟写的广告词:(2)金陵金箔,名扬四海。
做了非遗小卡片后,探访小组打算深入了解金箔技艺,想去采访传承人。
据此,请你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问题之间要有梯度)非遗小卡片名称金箔技艺类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江苏省南京市概述金箔技艺是一项有着1700 多年历史的手工工艺,有打箔、切箔等十多道工序。
其中,打箔最辛苦,两个人面对面对打上万次,才能将一块黄金打成0.1微米左右的薄片。
切箔的要求也很高,至今只能靠人工。
拿切箔中最简单的“口风”来说,要练到口风成线,三根并排点燃的蜡烛,说吹灭哪根就吹灭哪根才算过关。
一个技术精湛的师傅,要十多年才能培养出来问题一:问题二:(3)文化创意,魅力无限。
探访小组的成员们在“2019 南京创意设计周”展览上,发现了以夫子庙“天下文枢”牌坊造型制作的笔架(见右图),都佩服设计师将文化元素融于生活物品的巧思。
大家想办一个班级文创展,请你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自己设计的文创作品。
作品名称:作品介绍:2.[2019·扬州]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
某学校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说文解字】请观察下面三个与“止”相关的金文字形的变化,参照解说填写表格。
金文见形辨义止单个脚趾的造型,表示停留的意思。
走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
奔(2)【看图赏字】在“翰墨飘香”活动中,主持人展示出三幅书法作品。
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作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谈谈其书法特点。
(3)【文字应用】学校将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报告厅组织习字社全体成员参加“汉字听写大赛”。
中考语文综合实践专项复习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语文改革的一个亮点。
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这是作为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之一的“知识与能力”的全面的检测。
新教材中编排了多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同学们的能力得以增强。
评价综合性学习,关键是注重全过程的考查,考查学生是否表现出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精神的态度,具体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和经验,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能自主地组织活动。
②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
③能搜集有关资料,调查访问等。
④能写出简单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报告。
解答综合实践题应注意的事项:①综合性学习实践题不等同于过去的“语言综合运用”,它既有相关知识的综合,更侧重于规律性知识的探讨与应用,即侧重于探究。
②综合性学习实践题既有学科知识的渗透,又有跨领域的探究与运用,不是简单的图文转换,而是借阅图文转换或其它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③随着探究实践的不断深入,其题型样式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充分利用知识的传承与互补的规律,尽可能将学科间的因果联系点进行纵横比较,用“发现”的眼光去发现个人的新的见解和感悟,展示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
练习1.请你回忆一下课本中要求开展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回答下列问题。
(1)你所在的小组调查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一句话概括出你参加这次活动的收获。
(不超过2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校现组织一次“市场新商品调查”。
⑴你准备调查何种“商品”?⑵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调查?⑶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查?⑷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在屡屡曝光食品卫生问题:诸如劣质奶粉,注水猪肉,四川酸菜,龙口粉丝等等,就这样的现象,班级准备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如果你是活动小组组长,请你考虑:(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展开调查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食品卫生问题,一般情况下该怎么办?(至少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工程。
第10讲综合性学习考点一:仿写(含修辞)1.[2018·黄石,T7(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夏天是个好季节。
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________,我________。
【示例】画家就要画一块西瓜来证明它的独特香甜2.[2018·临沂,T9(2)]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你所在的学校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写下了两句读书感悟,请你以此为例,仿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读书体会。
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串门儿,可以开阔你的视野,增长见识;读书就是进行生命的化妆,可以充实自我,改变气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读书就是在茂密森林中探险可以满足好奇心变得有趣3.(2018·贵港,T16)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句子。
青春年少,放飞梦想,就像春蚕结茧成蛹,期待化为彩蝶;就像花蕾含苞待放,畅想盛开如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因梦想而奋进。
【示例】就像溪流奔入江海视野开阔无阻4.(2018·聊城,T4)“每天进步一点点,三年语文灿年华。
”到传统佳节,人们会用特定的形式表达纪念和祝福。
请在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中任选一个节日,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春节——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安康的祝福。
【示例一】清明节——无论是燃香烛,还是踏青游,都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示例二】端午节——无论是赛龙舟,还是包粽子,都诉说着对故人久远的怀念。
【示例三】中秋节——无论是赏明月,还是吃月饼,都表达出对家人团圆的渴望。
考点二:宣传标语(广告语)1.(2017·柳州,T17)请你概括材料一的内容,为“柳江文化带”拟一则公益广告。
(不超过20字)材料一:今年,我市继续完善柳江文化带主题区的规划和建设,让城市的文明水平和文化品位再上新高。
中考语文语文综合实践复习题及答案中考语文语文综合实践复习题及答案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语文综合实践题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载体,成为中考试卷的宠儿。
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语文语文综合实践复习题1.你班同学觉得弘扬中秋传统文化很有必要,决定进行一次关于“保护中秋文化”的综合活动。
请你设计两个相关活动。
活动名1:活动内容:活动名2:活动内容:2.“红楼选秀”节目刮起了一场“红楼风”,街头巷尾,俱谈《红楼梦》。
你也参与一下吧。
1《红楼梦》原名什么?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作品原名:作者:朝代:2“红楼选秀”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林黛玉、薛宝钗两个角色上,这是原著中最经典的两位人物,请分别选出与相关人物有联系的内容。
A.葬花B.扑蝶C.蘅芜院D.潇湘馆E.冷香丸F.焚稿G.红麝串H.讽和螃蟹咏I.魁夺菊花诗林黛玉:薛宝钗:3下面是原著中林黛玉、薛宝钗创作的诗词,依据你对人物的了解,请分别指出诗的作者。
材料一《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材料二《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材料一作者:材料二作者:4《红楼梦》问世后,被改编成戏曲、电视剧、电影、连环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还形成“红学”。
就你的了解,你认为《红楼梦》如此经久不衰、受人喜欢的原因是什么?至少谈两点。
3.祭禹大典,是华夏儿女继承和宏扬大禹精神的盛大典礼。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参与并推广。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写出与大禹有关的故事与人物各两个。
故事:人物:故事:人物:2有人为祭禹大典写了一副对联,只有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古越人民公祭治水英雄; 。
3你知道的绍兴先贤还有哪些?选择你最崇敬的一位人士,用200字左右的篇幅进行介绍。
中考专题复习之综合实践中考示例类型一文化习俗型例1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
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1)了解民俗节日。
请用直线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民俗节日民俗活动饮食文化春节赏月——————尝月饼清明赛龙舟—————包粽子端午踏青——————吃润饼中秋舞狮——————吃团圆饭(2)品评民俗节日。
请结合(1)(3)题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特色一_①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②民俗活动与民俗饮食相结合特色二:__③民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④文化色彩浓厚。
(3)探究诗句内涵。
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示例:①诗句内容与民俗节日相关;②描述民俗节日活动、节日气氛;③表现不同节日的不同特色。
(答出两点即可) 类型二活动设计型例2[2011·鸡西] 结合材料,综合探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将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主题教育活动。
(1)请围绕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一:了解党的历史,点燃红色理想。
示例二:歌红色经典,抒爱党情怀。
(突出主题,语言凝练即可)(2)围绕活动主题,你认为在班级开展哪些活动能帮助身边的同学了解党的历史?示例:革命歌曲演唱会,为革命先烈扫墓活动,红色诗歌朗诵会,英雄人物故事会等。
(3)请围绕其中一项活动,设计活动内容。
(示例一)“革命歌曲演唱会(红色诗歌朗诵会,英雄人物故事会)”的活动设计:分组搜集、筛选整理、小组推荐、班级表演、进行总结。
(示例二)“为革命先烈扫墓”的活动设计:准备祭扫物品、集合整队讲要求、烈士墓前献词、活动总结等。
中考语文复习综合性学习考题精选(含答案)【1】.小刚策划本组同学表演一场“水浒戏”。
京剧表演中,常用脸谱象征某种人物形象的特点。
下面这X黑脸谱常用来代表强悍、勇猛,小刚打算用它来扮演下面备选的《水浒》人物。
你认为这X黑脸谱最适于扮演,因为¨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他的强悍、勇猛。
(3分)【2】.小方搜集到下面一个有意思的图表,并和大家一起进行了探究。
他说:“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随着事业成就由小到大,记忆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
”你就理解能力或创新能力对事业成就的重要性也发表了一点看法,你说:“从图表中还可以看出,。
”(某某)【3】.仔细观察右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漫画的内容。
(2)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有文采的广告语。
【4】综合性学习。
桥是一条放大的板凳,这是科学家形象的比喻;路断了还有桥,这是文学家表述的哲理。
桥是历史的见证,桥是心灵的纽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去欣赏多姿多彩的桥之美,去领略意蕴丰富的桥文化。
【活动一:识桥】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中,你会发现我国的桥梁命名十分有趣,如:根据所在地命名 A ,根据形状命名 B ,根据习俗命名 C ,以抒情方式命名 D 。
请从下列选项中给A、B、C、D处选填合适的桥名。
(只填序号)(2分)选项:①放生桥②销魂桥⑧赵州桥④钥匙桥我会选:A. B. C. D.【活动二:赏桥】下图是标志黄冈市经济腾飞的鄂黄长江大桥。
请你观赏此桥,展开合理想象,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来描绘图中美景。
(2分)【活动三:说桥】(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个与桥有关的故事。
(2)请结合你的积累,说说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活动四:架“桥”】请仿照示例,架设两座无形的“桥”。
示例: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1)(2)(黄冈)【5】、综合性学习。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
2013-2014学年度中考二轮复习综合实践学习专项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10分)1.班会课上,同学们列举了“我心中的风流人物”,有革命先烈、科学家、歌星影星等,王平同学说:“我心中的风流人物是雷锋!”他的话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嘲笑,有个同学说:“雷锋早就过时啦!”这时,你站起来反驳说:A.你这种认识真是太肤浅了.B.你有这种认识才是应该被人嘲笑的,怎么还好意思嘲笑别人。
C。
雷锋永远不会过时,他那种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镙丝钉的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必需的。
D.人品有问题的人才会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2.下面的场合,如果班长既想达到批评的目的,又想把话说得委婉些,表达恰当的一项是()小李和小杨,为了一点小事,两人在自习课上大声地争吵起来。
这时,班长说:“”A、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很坏。
B、你们这样大声争吵,难道不感到羞耻吗?C、你们这样大声争吵,真是“太了不起”了.D、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不太好吧。
3.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和谐美好家园,需要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学校也积极行动,开展了“创卫,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的主题活动。
学校团委为提升创卫活动在同学们中的知晓率、参与率,向全校师生公开征集创卫金点子。
下面就是征集到的建议,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A。
学校安排一些课时,让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同学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意识.B。
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利用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宣誓: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贴乱画,让良好的行为变成习惯。
C.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让背街小巷“白天看着爽心,晚上走着放心”.坐看家门新景致,生活校园真幸福。
D。
拿起相机,参加报社组织的“拍客”活动,即用相机镜头记录城镇每天的新变化;让照片成为反光镜,警示不文明的行为。
《综合实践》教学目标:1.研讨综合实践类题目的常见类型;2.了解综合实践类题目的考查形式;3。
掌握几种常见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一、题型分析:综合性学习内容包罗万象,一般是确立一个主题,进行系列活动。
主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与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设计调查方式,写出调查结果,介绍名著内容等。
2.与地域文化联系起来,介绍家乡名人,关注家乡建设,彰显城市精神。
3.与口语交际结合起来,劝说、辩论.4.围绕某一名人进行系列活动。
二、考查形式:取刊名、网名,发邮件、帖子,写颁奖词、串联词、创刊词、导游词,拟标语、广告词、对联,完成调查报告,设计活动方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出谋划策、提建议,或者以图表分析转述的形式出现,或者转述图表所包含的内容,或者探究现象,等等。
三、解题思路(一)搜集家乡的名人轶事、名优特产信息,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情;模拟辩论会,做主持人;出黑板报;写编者按等。
特别要关注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并力求拥有自己的看法。
比如: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或地域热点文化活动。
如“读书月”“地球一小时"“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关注民俗民风”等等。
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要求,有针对性地答题。
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学习题中,关于地方名人的姓名、事迹以及名优特产、风景名胜等的回答,要准确明了,不能张冠李戴;为家乡写标语、提建议时,要满含热爱家乡的情感,歌颂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与口语交际题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学习题,答题时要遵循口语交际的特点,注意语言要与场合、人物的身份相符,表述简明连贯得体;与名著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学习题,要按照名著的要求来回答;至于取网名、刊物名,写广告标语等,主要遵循简洁明了、形象生动、有鼓动性和号召力的原则来答题.四、典型例题透视ﻬ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示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第二关综合实践坊第二节:综合实践考点解析考点阐述综合实践以语文为主体,兼有学科内的综合及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重视考生的实践,强调亲历性、合作性,强调个人的体验。
综合实践题的设题一般为3道,分值为5~16分。
从考查的能力看,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分析综合、观察理解、提炼概括能力。
从考查的内容看,既有来自课本、生活的素材,又有当下广受瞩目的时政热点,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汉字文化、“和”文化、环境保护、读书学习、校园活动、名人风采、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等。
从考查的形式看,主要有漫画、对联、标语、开场白的拟写,以及仿写、信息提取与概括(文本材料概括、拟写一句话新闻)、活动设计(设计活动形式、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步骤)、封面品鉴、作品欣赏、感悟启示等。
命题趋势:从2022年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看,本考点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简答题、看图分析题等,分值一般在6至15分之间。
试题内容丰富多样,不为教材所限,既依据教材,又跳出教材,题目设置的情境贴近考生的学习生活,紧扣时代脉搏,文化趣味儿浓厚。
不少考区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将地方文化融入试题中,将传统文化和语文生活联系起来,注重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考生从语文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综合实践部分考查的考点较多,且考查频次及形式不一样。
解题要诀1.解答综合实践类试题,可以从下列几项着手:(1)阅读材料,明确要求。
仔细阅读所给的文字、图表或漫画材料,认真审题并研读题干,明确探究的问题及答题要求。
(2)运用知识,提取知识。
解题时,要先认真回忆相关知识,及时把与试题相关的知识有效地提取出来,以备答题之用。
(3)揣摩题意,提炼信息。
要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解答时,要从题干和材料中筛选重要信息,并按要求处理好这些信息,作出简明的回答,语言要准确、凝练、生动。
(4)发散思维,展开想象。
有些综合性试题需要我们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探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题目:家乡的文化遗产【题目要求】1. 选取家乡的一种文化遗产(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特色美食等),进行深入研究。
2. 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传承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
3. 提出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的建议。
4. 字数不少于1500字。
【参考提纲】一、引言1. 简要介绍家乡及所选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2. 阐述研究这一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正文1. 历史背景a. 该文化遗产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b. 历史上对该文化遗产的记载与评价。
2. 文化内涵a. 该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
b. 该文化遗产与家乡人民的日常生活、精神世界的关系。
3. 传承现状a. 该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
b. 该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三、建议1. 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2. 深化文化研究,挖掘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
3. 创新传承方式,拓宽文化遗产的传播渠道。
4. 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同感。
四、结语1. 总结全文,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 表达对家乡文化遗产的热爱与传承的期望。
【写作指导】1.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结合实际,用具体事例来支撑观点。
2. 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
3. 结构安排要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 注意字数要求,确保文章不少于1500字。
以下为部分示例:【引言】家乡,这片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土地,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我最钟情的便是家乡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研究端午节,有助于我们了解家乡的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正文】一、历史背景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屈原在楚国被奸臣陷害,投汨罗江自尽。
为了纪念屈原,百姓们纷纷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以驱邪避灾。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端午节逐渐成为我国民间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