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1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格式:pptx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17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型:新授使用人使用时间【知识序列要求的教学内容】:1.掌握铁的化学性质2.理解铁的化合物的性质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虽为新授课,但是所涉内容与前面学习的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都是一个套路,所以学习时有很多可以借鉴参考的地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学习目标】1、能说出铁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
2、能熟练书写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重、难点】金属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探究1预测与假设探究2实验方案(1)证明只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等。
(2)证明只有还原性,需加入氧化剂,如等。
(3)证明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等;证明其有还原性,需加入氧化剂,如等。
探究3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Fe3+的性质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有关离子方程式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加入足量铁粉后,溶液呈浅绿色Fe3+具有氧化性,Fe具有还原性,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加入足量Cu片后,溶液红色消失、变为蓝色Fe3+具有较强氧化性,离子方程式:Cu+2Fe3+===Cu2++2Fe2+(2)Fe2+的性质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有关离子方程式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色,滴加氯水后溶液呈色Fe2+具有性,离子方程式:溶液由色变为色Fe2+具有性,离子方程式:有白色沉淀生成,在空气中迅速变成,最后变成色Fe(OH)2不稳定,易被氧化,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必修一铁及其化合物要点一:单质铁的物理及化学性质1、铁单质的物理性质铁具有金属的通性,具有被吸引的特性,一般铁粉为黑色,铁块为银白色。
2、化学性质3、注意事项(1)铁与弱氧化剂(如S、I2、H+、Fe3+、Cu2+)等反应所得产物为Fe2+,铁元素的价态为+2价。
(2)铁与强氧化剂(如Cl2、Br2、浓H2SO4、硝酸等)反应所得产物为Fe3+,铁元素的价态为+3价。
①在氯气中燃烧,只生成氯化铁;与稀硝酸反应时则先产生+3价铁,若铁过量时则+3价铁再变为+2价铁;②铁在常温下遇到冷的浓硫酸、浓硝酸时发生钝化,属于化学反应。
(3)铁在纯氧中燃烧以及在高温下与H2O(g)反应得到的产物为Fe3O4,铁元素的价态为+2、+3价。
(4)铁不能与冷、热水反应,但能与水蒸气反应,与水蒸汽反应的产物也是Fe3O4。
典型例题1、某稀溶液中含有4mol KNO3和2.5mol H2SO4,向其中加入1.5mol Fe,充分反应(已知NO3﹣被还原为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生成NO的体积为28 LB.所得溶液中c(Fe2+):c(Fe3+)=1:1C.所得溶液中c(NO3﹣)=2.75 mol/LD.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SO4解:溶液中氢离子总物质的量为:n(H+)=2.5mol×2=5mol,n(NO3﹣)=4mol,铁粉的物质的量为1.5mol,由3Fe+2NO3﹣+8H+=3Fe2++2NO↑+4H2O,3 2 81.5mol 1mol 4mol,则1.5molFe完全反应时,硝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均过量,则发生Fe+NO3﹣+4H+=Fe3++NO↑+2H2O,若1.5molFe完全反应时,氢离子不足,则两个反应均发生,Fe+NO3﹣+4H+=Fe3++NO↑+2H2Ox 4x x x3Fe+2NO3﹣+8H+=3Fe2++2NO↑+4H2Oy y y y则:x+y=1.5、4x+y=5,解得:x=0.75mol,y=0.75mol生成NO的体积为(0.75mol+0.75mol×)×22.4L/mol=28L,A.根据分析可知,反应后生成标况下28LNO,不是标况下,NO气体不一定为28L,故A错误;B.反应后生成铁离子为0.75mol,亚铁离子为0.75mol,c(Fe2+):c(Fe3+)=n(Fe2+):n(Fe3+)=1:1,故B正确;C.反应消耗硝酸根离子等于生成NO的量=0.75mol+0.75mol×=1.25mol,缺少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浓度,故C错误;D.反应后中含有硫酸铁和硫酸亚铁,故D错误;故选B.变式训练1、向500mL 2mol/L 的CuSO4溶液中插入一块铁片,反应片刻后取出铁片,经洗涤、烘干,称其质量比原来增重2.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不变)()A.则此过程中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是14gB.析出铜物质的量是0.25molC.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c(CuSO4)=1.5mol/LD.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c(FeSO4)=1.5mol/L2、将15g两种金属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反应完全后得到11.2L H2(标准状况),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A.钠和铁B.镁和铜C.铝和镁D.锌和铁要点二:铁的氧化物要点三:铁的氢氧化物1、常见的物理及化学性质4Fe(OH)2 + O2 + 2H2O =4Fe(OH)32Fe(OH)3Fe2O3+3H2O(受热分解)(2)Fe(OH)2的制备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Fe(OH)3,所以在制备Fe(OH)2时:①要确保Fe2+溶液中无Fe3+,故需加Fe粉,把Fe3+转化为Fe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活动教案实验活动教案,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 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3.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和药品。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玻璃棒、燃烧瓶、烧杯、玻璃棉、酒精灯等;2. 实验药品,铁粉、铁钉、铁砂、铁细粉、硫酸铁、氢氧化钠、氢氧化铵、氢氧化钾、氯化铁等。
三、实验步骤。
1. 实验一,铁的物理性质。
(1)将一小部分铁粉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
(2)观察铁粉受热后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2. 实验二,铁的化学性质。
(1)在燃烧瓶中放入适量的铁粉,加热至红热状态后,用玻璃棒将其迅速放入试管中,然后用玻璃棉堵住试管口。
(2)观察试管内的现象,记录下观察结果。
3. 实验三,铁的制备。
(1)将铁钉放入燃烧瓶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铁钉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4. 实验四,铁的化合物性质。
(1)将铁粉与硫酸铁溶液混合,观察反应现象。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3)将氢氧化铵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验一,铁的物理性质。
铁粉受热后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了黑色的氧化铁。
2. 实验二,铁的化学性质。
铁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了明亮的火花,同时发出“嘭嘭”声,形成了氧化铁。
3. 实验三,铁的制备。
铁钉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产生了黑色的氧化铁。
4. 实验四,铁的化合物性质。
(1)铁粉与硫酸铁溶液混合后,产生了黑色的沉淀,这是由于铁与硫酸铁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
(2)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中,产生了红褐色的沉淀,这是氢氧化铁的沉淀反应。
(3)氢氧化铵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中,产生了棕黄色的沉淀,这是氢氧化铁的沉淀反应。
五、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铁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氧化铁;2. 铁与硫酸铁、氢氧化钠、氢氧化铵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会产生相应的沉淀。
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实验活动2《铁极其化合物的性质》。
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到金属材料中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以及检验铁离子是否存在的方法,之前的课时分别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两个视角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是通过理论分析出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等。
本节将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用化学实验清晰的展示铁及其化合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现象,透过实验现象去了解、认识和总结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将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学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认识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观察铁、铁盐、亚铁盐的实验现象,从微观上找到铁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区别与共同点,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直观的观察到不同物质反应的现象,通过结合理论与实际感知化学学习的魅力,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熟悉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实验现象,学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熟练掌握合金性能的调节方法,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不同合金性能调节方法的理解,认识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熟知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学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认识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课前准备】学生复习铁极其化合物的讲解,预习本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化学实验中常使用的实验器材有哪些,并加以思考;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以及课堂中需要使用的图片、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引入:人类在四千五百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铁器。
铁是目前产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笔记1.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笔记篇一铁及其化合物性质1.Fe2+及Fe3+离子的检验:①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a)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b)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②Fe3+的检验:(黄色溶液)a)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2.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②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③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④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⑤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⑥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⑦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⑧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2.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笔记篇二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Fe,原子序数为26,属于过渡元素。
在自然界中,铁广泛存在于岩石、土壤和矿物中,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被使用的金属之一。
铁的性质:1. 物理性质:铁是一种银白色或灰色的金属,密度为7.87 g/cm³,熔点为1535°C,沸点为2750°C。
在常温下易氧化,变成红色锈。
2. 化学性质: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Fe3O4),也叫做磁性氧化铁。
铁还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种黑色的碳酸铁(FeCO3)。
铁可以与盐酸和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和相应的铁盐或硫酸盐。
3. 磁性:铁是有磁性的金属。
在未受磁场影响时,铁原子的磁矩互相抵消,没有总的磁性。
但在受到外加磁场时,铁原子的磁矩会趋向于沿磁场方向排列,从而形成磁性体。
4. 导电性:铁是良好的导电体,因为铁原子中含有不少自由电子,可以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
铁的化合物性质:1. 氧化铁:氧化铁是铁和氧气反应得到的一种化合物。
常见的氧化铁有三种:亚铁氧化物(FeO)、氧化亚铁(Fe2O3)和磁性氧化铁(Fe3O4)。
氧化铁具有一定的酸碱性,可以中和酸或碱,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
2. 碳酸铁:碳酸铁是铁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一种化合物。
在空气中易受到氧化反应,从而变成亚铁氧化物。
碳酸铁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可以作为一种矿物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陶瓷等行业。
3. 偏铁酸盐:偏铁酸盐是一类含有羟基的铁离子的化合物,如三偏铁酸钾(KFeO4)。
这些偏铁酸盐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在某些化学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
4. 亚铁离子:亚铁离子是铁在溶液中的一种离子形式,可以形成各种铁盐。
亚铁离子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容易被氧化为氧化亚铁和磁性氧化铁。
5. 铁配合物:铁可以和许多有机配体形成稳定的铁配合物,如血红蛋白、酰胺铁等。
这些铁配合物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在药物、生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总体来说,铁及其化合物具有多样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是现代工业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之一。
高中化学必修一涉及到的铁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
1. 铁的物理性质:铁是一种有光泽的金属,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通常为灰色。
铁的密度为7.86g/cm³,熔点为1538℃,沸点为2750℃。
2. 铁的化学性质: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三氧化二铁)。
此外,铁还能与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发生置换反应。
3. 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铁可以用来制造各种金属制品,铁锈可以用作红色涂料,硫酸亚铁可以用来治疗贫血等。
4. 铁及其化合物的检验: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检验铁及其化合物的存在。
例如,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检验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也可以使用硫氰化钾溶液来检验三价铁离子。
总的来说,铁及其化合物在必修一中是重要知识点,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掌握它们的一些化学性质,了解其的用途;复习氧化还原反应。
2. 通过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方法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创新设计能力和实验评价能力。
3.通过演示实验之后废物处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结合铁及其化合物,运用引入→展开→结束为主线,物质的结构性质→问题与活动→归纳总结为暗线进行教学。
教学的重难点1.Fe的几种常见价态的存在形式;2.Fe2+的还原性和Fe3+的氧化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图片】几种钢铁,铁器的应用照片【提问】大家仔细看一下这组图片,有没有发现,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共同点?他们的主要材料都是什么?【导入】对,是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铁和铁的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
【提问】初中曾接触过铁及其部分化合物,大家对它们有哪些了解?【引导】引导学生回忆在初中接触过的有关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铁+ HCl→铁+O2→铁+CuSO4→铁+AgNO3→……【视频】进入高中,我们学习了氯气。
其实,铁跟氯气也是可以反应的。
请大家观看这个视频。
【引导】在观看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产物的颜色。
【提问】大家回忆一下,2价铁离子是什么颜色?对,淡绿色。
现在我们看到了,三价铁显什么颜色?【学生回答】黄棕色【导入】没错,是黄棕色。
所以,铁不同价态的时候,有不同的颜色,也有不同的性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铁的几种常见价态的性质及其转化。
【引导】我们先来看一下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的反应。
【学生实验】Fe3++OH-→【提问】看到什么现象?对,生成了红褐色的沉淀。
这个沉淀是什么呢?【引导】对,是氢氧化铁。
请大家试着写出这个反应方程式。
给出正确答案。
【学生实验】接下来再看一下二价铁离子跟氢氧根的反应。
Fe2+ +OH-→【提问】上述反应是什么现象?【追问】大家有没有注意观察氢氧化亚铁是否一直是灰绿色?再看老师做一次这个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