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化研究
- 格式:wps
- 大小:260.00 KB
- 文档页数:8
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情况研究山东省是中国的重要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山东省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态势。
本文将对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发展现状1. 经济发展日益多元化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山东省城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山东省以农业大省的特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导,以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为支撑,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
2.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山东省取得了显著成就。
城市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农村地区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渐健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山东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步增加,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二、存在问题1. 城乡发展不平衡虽然山东省城乡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较大。
2. 农村人口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流失到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流失严重,导致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3.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农村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落后,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未来发展趋势1.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山东省将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协调。
山东省城市化研究设计与艺术学院城市规划101班于丰齐 20105220124摘要:21世纪,山东省城市化进程经历了六十多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而且也达到了较高水平。
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及现状的研究,简要分析山东省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字: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历程、问题及对策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Shandong province has experienced more than 60 years,has been made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and has been reached a high level.But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process.In this paper,I shall use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to analyz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for reference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Shandong provinc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cours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同时加快城市化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21世纪之初,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就将城市化确立为山东省今后的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在此背景下山东省的城市化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全省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本文将从四个方面着力对山东省城市化进行研究。
1.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引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居住方式变革的过程。
主要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第一产业转化为第二、三产业。
城市化水平一般用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表1 山东省1949-2013城市化率年份城市化率(%)年份城市化率(%)年份城市化率(%)年份城市化率(%)1949 5.72 1967 7.61 1983 10.72 1999 26.03 1952 5.99 1968 7.48 1984 12.26 2000 26.84 1953 6.17 1969 7.29 1985 13.22 2001 27.89 1954 6.33 1970 7.37 1986 12.59 2002 29.04 1955 7.31 1971 8.07 1987 13.25 2003 31.10 1956 7.32 1972 7.87 1988 16.32 2004 32.21 1957 8.13 1973 7.98 1989 18.13 2005 34.16 1958 11.29 1974 7.98 1990 18.73 2006 34.78 1959 10.78 1975 8.08 1991 19.33 2007 36.76 1960 10.52 1976 8.28 1992 20.52 2008 37.61 1961 8.76 1977 8.34 1993 22.00 2009 37.55 1962 7.57 1978 8.76 1994 24.03 2010 40.26 1963 7.77 1979 9.14 1995 24.94 2011 38.39 1964 7.94 1980 9.47 1996 25.87 2012 38.351965 7.93 1981 9.95 1997 26.22 2013 38.81 1966 7.74 1982 10.33 1998 25.88(数据由附表1计算得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表2 山东省1949-2013人均GDP年份人均GDP(元)年份人均GDP(元)年份人均GDP(元)195295.419881395.5200110459.11957114.319891581.6200211635.31962118.719901793.9200313647.31965151.019912121.6200416905.71970196.119922560.1200520048.11975238.419933224.5200623536.61978314.919944475.020*******.21980400.419955749.2200833083.61981417.819966814.2200936797.21982458.719977548.3201041334.11983517.519988072.8201147425.81984601.619998587.9201251639.91985884.320009518.020*******.5(数据由附表1、2计算得出)2. 山东省城市化历程纵观新中国60年来山东城市化发展历程同时结合上文给出的人口与经济数据,大致可将山东城市化历程分为起步发展、起伏阶段、稳定阶段以及加速发展四个阶段[1]。
1949―1957为起步阶段。
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5.72%上升到1957年的8.13%。
这是中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期,山东在加快国家安排的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提下,对部分老企业进行了改造,兴建了一批工业企业,扩大了工业生产总规模,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1958―1977年为发展起伏阶段。
这一时期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文化大革命”,经济发展潮起潮落,城市化建设也“一波三折”。
先是“大跃进”时期的“过度城市化”,城市化率一跃升到11.29%;接着是三年自然灾害,城市化率下降到1963年的7.77%,出现了第一次“逆城市化”现象;再到“文革”初期,山东省的城市化率又由1965年的7.93%降至1970年的7.37%,又出现了第二次“逆城市化”现象;“文革”结束后,直到1977年,由于知青返城山东省的城市化率才得以回升,达到8.34%。
1978―2000年为起伏阶段。
1978―1990年为改革开放的前期,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城镇建设的速度,使城镇人口数量大量增加,使城市化率飙升了十个百分点,从1978年的8.76%上升至1990年的18.73%;1991―2000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快速发展的时期,此时由于先前的资金积累充分,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市涌入,城市化率由1991年的19.33%升至2000年的26.84%。
2000年以后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世纪之初,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确立了未来十年山东省要成为全国城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的目标。
2003年6月,省委又召开工作会议,明确要加快半岛城市群建设,实现全省城镇化发展的新突破,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山东省城市化建设的进程。
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山东省的城市化率从2001年的27.89%一直至至2010年的40.26%。
2011年城市化率同比下降1.87%,主要是由于人口迁出等原因,而近三年来,山东省城市化率均平稳维持在38%左右。
3. 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的问题3.1城市化与先进省份差距较大从表3中的数据对比便可以清楚的看出山东省城市化水平与先进省份的差距。
表3 山东省城市化率与全国有关省份比较(%)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辽宁54.3 56 53.1 56 56吉林49.1 50.9 49 51.8 52.3黑龙江50.7 53.5 51.1 52.6 52.8江苏40.9 43.7 42.8 46.8 48浙江48.1 52 50 53 54安徽27.4 30.4 28.8 32.1 33.7江西27.1 31.5 30.3 34 35.5山东37.6 40.3 38.4 38.4 38.8河南22.8 25.5 25.8 27.2 28.9河北25.7 -- -- 33.5 34.5广东55.7 -- --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与发展,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2000年后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可喜成绩。
但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
与东三省相比差距较大,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城市化水平近几年前均超过了50%,虽然近几年山东省的增长速度超过他们,与他们的差距也正在不断缩小,但仍存在一定距离。
在华东6省中居于中下游,特别是与浙江、江苏相比差距较大。
与广东相比相差则更大,广东省2009年的城市化水平就已经达到55.7%。
3.2城市化质量指数不高城市化不单是数量上的扩张,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对我国华东五省份城市化质量的评价,山东城市化质量总指数为55.0%,列第四位。
其余各省的质量指数分别是浙江61.1%、江苏57.5%、福建57.4%、江西49.3%。
分六个领域看,优劣各半。
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排位第四,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倒数第一,而且还与其它四省差距较大;生活质量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均排第二位,社会发展质量指数高居第一位,优势明显;而基础设施质量指数和统筹城乡与地区发展指数均排名倒数,处于各省中的劣势。
(详见表4)。
造成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城镇规模偏小,综合实力不强;二是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低;三是人口流动不活跃,经济活力不足。
表4 华东地区城市化质量指数排序(单位:%)指标名称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城市化质量总指数57.5 61.1 57.4 49.3 55经济发展质量指数50.6 58.9 48.6 34.7 43.9 第三产业增加73.2 79.4 78.2 73.6 68.8值占GDP比重生活质量指数66.7 75.8 66.8 56.9 67.544.1 62.8 47.6 32.9 40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社会发展质量指数52.6 38.8 43.6 47.3 54.8 社会保障39 36.5 35.2 37 39.8科教水平41.3 24 21.9 24.1 39.6 基础设施质量指数37.2 39.4 50 31.2 29.3 生活设施40.1 41.4 37.3 27 33.6信息化34.2 37.4 62.7 35.3 25.1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84.7 81.3 78.2 71.4 83.4 环境质量90.5 89.1 83.8 79.7 90.9可持续发展79 73.4 72.5 63.1 75.8 统筹城乡与地区发展55 74.3 61.1 65.1 56.3 城乡收入协调54.9 49.4 44.8 43.2 45地区经济协调48.4 88.9 64.1 77.1 54.1(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3.3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