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秦汉帝国的文化大一统 【中外文化史,2011(2)】
- 格式:ppt
- 大小:5.37 MB
- 文档页数:20
论秦汉时期文化的大一统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有着五千多年的沧桑,中华民族,以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物质文明著称于世,同时又是一个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伟大民族。
在源流深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的祖先不但善于创造、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特有经济、文化,而且善于吸收和融合外来的先进文明。
翻阅我国历史,其实更像是一部战争史,但每一次经历了战争的更替、聚散分合、迁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认同始终如一,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越是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
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干年而不衰的" 大一统" 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秦汉文化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大一统" 的文化。
、文化大一统的基本要求和标志个人认为本要求和标志表现为:社会制度的创建;价值系统的奠定。
社会制度的创建,标志着政治统的完成和思想统一的进行,标志着社会秩序的稳定,是统治者自觉进行文化建设的反映;社会制度的创建,确立了该文化的政治主题和价值主题,在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导向的作用,对处于文化深层的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也起着引导方向的作用;社会制度的创建,使该国属于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别的文化要素(子系统),整合于一个统一的制度之内,从而在新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统一类型的文化。
同时原来的不同文化的要素(子系统),又可以在整合后发挥更大的功能。
秦汉(主要是汉代)时期创建的封建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位一体的土地所有制度; 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和特征的、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以儒为主, 以法为辅,以阴阳五行为理论骨架而统合诸家的思想文化制度; 以太学为主导的官方学校教育制度,等。
都从不同的层面,对大一统的、多民族的、趋善求治的中国古代文化类型及其特点的形成,起了文化整合的作用。
秦汉时期的文化统一与民族融合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统一和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而汉朝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统一,并且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融合。
首先,秦始皇统一的六国后,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文化手段,在国家范围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秦朝实施了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制度,确立了一种行政和法律体系,这种统一的文化体系使得全国各地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为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此外,秦始皇大规模修筑的长城也起到了加强国家统一以及防御外族入侵的作用。
这种文化统一和国家统一的努力对后来的汉朝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汉朝在文化统一和民族融合方面有着更为深远的贡献。
汉初的政府重视教育,积极推动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对于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文化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国子监、太学等学府,培养了许多人才,为后来乃至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朝还发展了书法和绘画等艺术形式,使得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艺术交流更加频繁,推动了民族融合。
在汉朝统治下,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汉朝在经营和治理西南边疆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比如,设立了都护府以及置奴校,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部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形态,使得各个少数民族更加融入大汉文化。
同样地,在北方与匈奴、月氏等民族接触时,汉朝也倡导和推动了多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婚姻联姻、通婚等方式,汉朝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从而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在这个时期,文化统一和民族融合的过程虽然曲折,但却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汉朝时期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制度成为后来历朝帝国建设的蓝本。
而在文化融合方面,秦汉时期的努力为后来的民族交流和融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的文化统一和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政治手段和文化推动,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秦汉大一统必记的知识点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诞生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整合,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关于秦汉大一统的一些必记知识点。
一、秦朝的大一统1. 秦始皇:秦朝的开国皇帝,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统治。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标准,修建了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等重大工程。
2. 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以统一的法律和行政组织管理全国各地。
这种制度为后来的王朝提供了借鉴和发展的基础。
3. 焚书坑儒:秦始皇采取了强力手段,对儒家经典等书籍进行了大规模的焚毁,坑杀儒士。
这一措施对后来的文化传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西汉的大一统1. 高祖刘邦:西汉的创始人,他平定了秦朝后期的混乱局势,建立了汉朝,并实现了大一统的统治。
2. 刑法改革:西汉进行了一系列的刑法改革,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刑法体系,并实行了严明公正的审判制度,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法律的权威。
3. 耕读传习:西汉强调农耕和教育的重要性,提倡百姓务农,进行耕读传习政策,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发展。
4. 丝绸之路:西汉时期,中国开始向西方推进,开辟了丝绸之路。
这条贸易通道对于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秦汉大一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统一与整合:秦汉的大一统政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统一与文化整合,为后来的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中央集权:秦汉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许多王朝提供了借鉴,成为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 社会稳定与繁荣:秦汉的大一统统治使得中国社会繁荣稳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4. 文化传统的改变:秦汉的大一统政权对于儒家文化传统产生了影响,焚书坑儒的政策对文化传统的断裂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变革与发展。
秦汉的文化政策和统一思想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变革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制度、文化思想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本文将重点探讨秦汉时期的文化政策和统一思想。
一、秦汉时期的文化政策在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文化政策,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法家思想,促进文化统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策莫过于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指秦始皇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禁止私人藏书,并将大量书籍焚烧,同时也将儒家学派的老师和学生活埋在地下,以此来打击儒家学派及其思想。
然而,焚书坑儒却并没有阻挡历史的前进步伐。
汉朝建立后,汉武帝大力推崇儒家学派,开始了对儒家学术的广泛推广和研究。
在他的主持下,汉武帝成立了太学,招收全国各地的学生进行儒家学术的学习,同时在国家范围内广泛推广儒家思想。
在这样的政策推动下,儒家思想开始走向了全国各地,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秦汉时期的统一思想秦朝以法家思想为主导,推崇君主专制,主张神位合一,推行“天下为家”的思想。
在秦始皇的高压政策下,全国实行了统一的货币、文字、度量衡等。
在这样的制度下,国家极度集中,并缺少民间自治的制度。
然而随着秦朝的灭亡,汉朝的建立,汉武帝推广儒家思想,对于统一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汉武帝的领导下,中央政府开始推行儒家思想,并且在全国范围推广,形成了全国性的文化统一。
封建社会的统一思想有其矛盾性。
在统一的前提下,又因为统一而产生的矛盾也在不断地发展着。
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上。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较大,在国家各地推广统一的文化思想的同时,也对地方各种文化传统进行了予以打击。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地方文化逐渐式微,甚至有的传统文化遭到了破坏。
总结起来,秦汉时期的文化政策和统一思想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严重打击了传统文化,但同时也促进了思想的新发展,开创了以法家思想为核心的一个独特时代。
秦汉大一统知识点总结秦汉大一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秦朝和西汉、东汉时期的汉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政治统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不仅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还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
本文将对秦汉大一统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统一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集权制国家。
他采用了中央集权的制度,推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治改革,统一了货币、文字和度量衡等标准,统一土地制度,实行郡县制。
同时,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修建了兵马俑等众多伟大的工程。
二、秦末的动乱秦朝在秦始皇死后很快陷入了内外因素的困扰。
秦王政权的失序和暴政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抗和起义,其中最有名的是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和项羽刘邦的楚汉战争。
同时,秦朝因为长期的战争而积贫积弱,国家财政资源枯竭,导致了社会动荡和天灾频发,最终秦朝灭亡。
三、西汉的建立西汉是在秦朝灭亡后由刘邦建立起来的王朝。
汉高祖刘邦通过楚汉战争击败了秦朝的将领项羽,消灭了秦朝剩余抵抗势力,统一了中国。
西汉政权在刘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实行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同时采取了察举制培养人才,推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国家逐渐恢复稳定。
四、汉武帝的改革西汉时期最为辉煌的是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推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政策,如推进国土开发、加强军队建设、实施行省制、改进中央官僚制度等。
汉武帝还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立少府、大司马等部门来对皇帝进行直接统辖。
在文化教育方面,汉武帝也倡导了儒家思想,推行了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汉朝的文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五、东汉的兴衰西汉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和外部压力等原因,王朝逐渐衰败。
公元9年,王莽发动新朝革命,建立了新朝政权,但很快被东汉刘秀推翻。
东汉王朝在刘秀和刘秘之后继续统治了中国几百年,这一时期经历了“黄巾起义”和“宦官专权”等事件。
秦汉时期的文化统一和交融在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被认为是文化统一和交融的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文化、科技和艺术成果,对中国的后来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秦汉时期文化统一和交融的原因、标志和后果。
一、原因秦汉时期文化统一和交融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秦朝的统一战胜了各个诸侯国的混乱状态,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这种制度使文化和科技得以快速和广泛地传播。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维护了五典制度,制定了法律和标准汉字。
这使所有人都能够使用统一的文字和法律。
第二,汉朝承袭了秦朝的文化积淀,并创新发展了很多方面的文化。
例如,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国家儒学,大规模普及和推广儒家经典书籍,从而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第三,大规模的行政系统、经济的兴盛以及与世界上其他文明的交流,也取得了极为重要的成果。
例如,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中国和西方、南亚、中亚形成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
二、标志文化统一和交融的标志之一是汉字。
在秦汉时期,汉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
从秦始皇的标准汉字到汉武帝时期的儒家经典,汉字在这一时期内稳定下来,并得到了巨大的传播。
汉字能够表达人类思想和文化,普及汉字对于文化统一和交融大有益处。
另一个标志是儒家思想。
在秦汉时期,儒家思想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普及。
普通百姓应该忠于君主和家长、讲礼仪和道德,开始扮演起了更加重要的文化角色。
儒家思想也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借鉴,成为了新文化的承载者。
最后,艺术方面的也发展了很多。
例如,秦汉陶瓷、金器、银器和棉织品等各种艺术都成为了文化统一的重要标志。
这些艺术品传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文化,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三、后果秦汉时期文化统一和交融的后果影响十分深远,许多影响到今天还是非常显著的。
首先,统一的文字和法律系统使得法制文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之后,大量的文艺作品为法律文化做出了贡献,很多大师级的艺术家和学家都有深入的法律学习和研究。
秦汉大一统知识点秦汉大一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涵盖了秦朝和汉朝两个朝代。
在这个时期,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并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政治中央集权的王朝。
秦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国家政权的大一统,开启了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新纪元。
汉朝则继承了秦朝的统一成果,延续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下面将从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对历史的影响、汉朝的延续与发展等几个方面,介绍秦汉大一统的相关知识点。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建立是秦始皇实施的国策,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和战争征服了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的大一统。
秦始皇兼并六国的过程中,采取了赏罚分明的封禅制度,加强了对六国贵族的控制。
在他的领导下,秦国逐渐壮大,并最终统一了全国。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统一成果,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
他废除了诸侯分封制度,建立了郡县制,并实行任士行令,以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他还推行了度量衡、文字、货币等统一制度的改革,统一了全国的法律、货币和文字,使国家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秦朝对历史的影响秦朝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秦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中央集权的王朝,奠定了封建王朝统治的基础。
其次,秦朝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制度,统一了法律和政治制度,对后世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外,秦朝的修筑长城等工程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四、汉朝的延续与发展秦朝的灭亡并没有结束大一统的局面,汉朝接过了秦朝的政权,继续巩固统一的成果,并进一步推动国家的发展。
汉朝在政治上延续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在实施上更加灵活,适应了各地方实际情况。
同时,汉朝也推动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与贸易。
总结起来,秦汉大一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它奠定了封建王朝统治的基础,推动了国家政权的集权化。
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兼并六国的过程是秦汉大一统的标志,秦朝的政治制度改革和统一制度的建立是实现大一统的重要手段。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文化——中国文化的定型期第三节中国文化的定型及繁荣强化期一、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文化——中国文化的定型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并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最后确立,为封建国家的政治结构、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十五年后,汉王朝建立,继承并发展了秦王朝的各种制度,维持和巩固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秦汉时期确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成为此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根本经济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秦汉统治者也建立了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服务的官僚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制度和伦理道德规范。
秦汉统一的政治格局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对大一统理论进行思考、总结和提高的现实基础。
因此,秦汉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定型时期。
1.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秦朝确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形成个人专断,同时王位世袭。
汉代还从宗法制度上人手,使“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君主世袭的原则。
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有力地促进了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共同性。
在汉代,这种统一的观念开始深入到整个民族的思想文化之中。
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利用国家政权力量,从文字、人的心理状态和伦理规范方面,促成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凝聚和形成。
首先,统一文字。
秦代李斯等人在前人基础上,通过对周朝文字大篆进行简化、整理,在吸取战国末期其他文字优点的基础上,创制并在全国推行一种文字,后人称为小篆。
在秦代,小篆是法定的主要字体。
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
小篆在汉代以后主要用来篆刻印章。
文字的统一对于政治、思想、文化的一体化至关重要。
其次,实行“度同制”、“车同轨”。
全国实行统一的圆形方孔货币;统一长度、容器、重量的标准以及车辆的宽度等。
这些措施消除了各地的差异隔阂,加强了中央同各地的联系,畅通了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
最后,统一思想。
秦统一天下后,在李斯的建议下,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以思想的统一来巩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统治。
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变革及其影响――以秦汉帝国时代的大一统文化为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有曲折的峡路,也有江波平阔之处。
作为中国史上的英雄时代,秦汉史的整体风貌“闳放”而“雄大”。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先秦时期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丰硕成果,为秦汉时期的文化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稳固的上升阶梯。
秦汉时期全面发展的社会状况,又使先秦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有些成就得到发展,有的学科领域得到拓宽,有些经过改造、发挥,更加完善、系统,更加理论化。
秦汉文化与先秦文化,一脉相承,又有创新。
海内六合大一统,封建经济大发展,秦汉封建国家影响深入边远地区,中外交往又有突破性的进展,以及自古以来我们民族对文化的崇尚,这些既是秦汉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原因,又铸就了秦汉文化的特有风采。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治变革与文化变革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是他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一项空前的措施。
首先,改“王”为“皇帝”。
春秋战国时期的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为“王”,但秦统一中国以后,秦始皇觉得自己是“德迈三皇,功过五帝”,于是秦始皇单取一个“皇”字,同时又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自此“皇帝”就代替“王”而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而秦始皇就成了中国历史了第一位皇帝。
第二,加强中央政权组织。
秦王朝的中央政权是秦国原来的中央政权的延续和扩大,但官职的名称和权力有许多变化: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皇帝以外,中央最重要的官职是三分,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三公”之下,有所谓“九卿”。
秦始皇统治时期,中央集权的重要特点是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人手中。
为使大权不致旁落,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政、军和监察大权,互不统属。
由于三公互不统属,所以最后决断只能归皇帝一人。
第三,调整地方政权组织。
秦汉时期的文化统一与地区差异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它不仅奠定了中央集权的基础,还在文化统一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然而,尽管文化统一有了进展,仍然存在着地区差异。
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秦汉文化统一的原因在秦汉时期,进行了中央集权的改革,使得行政管辖逐渐从诸侯国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
这一改革使得文化统一成为可能,因为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一套普遍适用的文化标准来推动各地文化的融合。
同时,秦汉时期的交通运输也非常发达,这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接触到彼此的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二、文化统一程度较高的领域1.文字:秦朝时期,统一了不同地区使用的不同文字,实行了小篆的规范化,这使得文字成为了全国通用的手写文字,并且被广泛运用于文化、法律、行政等不同领域。
2.度量衡:秦元朝时期建立了度量衡的制度,一套标准的度量衡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使得商业交易等领域的活动更加顺畅、清晰。
3.货币:秦汉时期,各地方发行的不同货币被统一,并且实现了一套标准的货币系统,这使得贸易更加便捷、方便。
三、文化统一程度较低的领域1.方言: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因素,各地方言差异较大,这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交流时存在障碍。
虽然秦汉时期有“一本同文,瑞应八方”的政策,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方言问题。
2.饮食文化: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导致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截然不同,例如北方人偏向于吃面食和牛羊肉,而南方人则以米饭和水产为主。
这种差异与对当地物产的依赖有关,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统一。
3.宗教信仰:中国历史上有众多宗教信仰,例如道教、佛教和儒教等。
尽管在秦汉时期,政府颁布了“法家之律、道家之术、儒家之经”的政策,但是由于不同人群对宗教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四、结语秦汉时期的文化统一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得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统一的发展时期。
但是,文化统一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例如不同地区的方言和饮食等的差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