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喝一杯酥油茶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酥油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藏族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饮食习俗别具风格,其中酥油茶便是藏民族特有的营养饮料,以其原料的营养性、制作方法的独特性而闻名遐迩。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酥油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酥油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西藏高原上的茶文化,至少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茶叶在唐以前亦称“荼”,《尔雅·释木篇》中说:“木,苦荼也。
”藏语称茶为“荚”,是当时汉语“”的译音。
茶叶具有消食、止渴、去腻等特殊的功能,对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酥油、糌粑为主食的青藏高原人来说,确实是不能一日无茶。
西藏高原本是不产茶的地区,史料记载,早在囊日松赞时期,吐蕃民间就开始嗜茶。
把茶叶当作开胃、养身之药由来已久。
藏文史书《藏汉史集》关于茶叶在藏族地区出现的故事有如下记载:吐蕃王都松芒布杰得了一场重病,静养之时,王宫屋顶的栏杆角上飞来一只以前没有见过的美丽小鸟,口中衔着一根树枝,枝上有几片叶子,在屋顶上婉转啼叫。
国王派人查看,将小鸟衔来的树枝取来放到卧榻上。
国王发现这是一种以前没有见过的树枝,于是摘下树叶放入口中品尝其昧,觉得清香,加水煮沸,竟是上好饮料。
于是派出众大臣及百姓去寻找这种奇妙的树,历尽艰辛终于在汉地找到了,是为茶叶树。
从此,茶叶被引进藏区,并逐渐成为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
据藏族史料记载,西藏高原盛行饮茶之风,是从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之间的茶马贸易开始的。
藏族在唐代已经获得许多中华内地的名茶。
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后,西藏的商业贸易兴盛起来,而茶马贸易成为吐蕃与唐朝的主要贸易。
唐高宗时“缣马交易”、唐玄宗赤岭的“互市换马”开始了唐朝与吐蕃茶马市场之端,用良马和唐朝换茶。
对此,唐朝专门成立了“茶马司”,负责与吐蕃之间的茶马贸易。
公元743年,唐蕃会盟,立碑于“赤岭”,建立了“茶马互市”。
为了交换茶叶,吐蕃曾派专人经营藏、汉茶叶贸易,称为“汉地五商茶”。
史籍有关于吐蕃王室储存汉地各种名茶的记载。
酥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酥油,又称酥油酥,是藏族、蒙古族等民族的传统食用油脂,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食用方法。
酥油是由牦牛奶或羊奶经过发酵、搅拌、沉淀、炼制而成,其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口感绵滑。
酥油不仅可以作为食用油使用,还可以用于烹饪、药用、护肤等多种用途。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酥油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酥油的功效与作用。
酥油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D、E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滋补养生、润肺止咳、保护胃肠、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酥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有益,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酥油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有助于减轻炎症、促进伤口愈合,对于改善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也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酥油的食用方法。
酥油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于烹饪。
在藏族地区,人们常常将酥油加入到茶中饮用,这种酥油茶不仅可以暖身驱寒,还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
此外,酥油还可以用于制作饼干、糕点等食品,增加食品的香味和口感。
在药用方面,酥油也常用于中药炮制中,用来提高药效、减少毒副作用。
在护肤方面,酥油可以用来滋润肌肤,保持肌肤的柔软和光滑。
总的来说,酥油是一种营养丰富、功效多样的食用油脂,在藏族、蒙古族等民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食用酥油,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营养,还可以享受其独特的风味和功效。
因此,我们可以适量食用酥油,但也要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文了解到酥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从而更好地享受这种美味的食用油脂带来的益处。
藏族人的风俗习惯及特色藏族人的风俗习惯及特色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那么你了解藏族的风俗特色吗?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藏族人的风俗特色,希望能帮到大家。
藏族人的风俗特色旁色藏语中“旁”是“污浊”,而“色”意即“清除”,旁色是指清除晦气的一种活动。
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或第四天,亲朋好友便要带上青稞酒、酥油茶和给小孩的衣服、帽子等,登门祝贺。
客人一到,首先向母亲和婴儿献哈达,然后给母亲敬酒,倒茶,最后端详婴孩,夸奖孩子的福运和五官,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一点糌耙,放在婴儿的额头,祝福孩子吉利向上。
婚俗藏族各地的婚俗不尽相同,但基本步骤大致相仿。
如一对青年男女彼此有意后,他们得先求喇嘛活佛看看自己未来的婚姻是否吉祥,家庭能否。
如是"吉"的话,那么男方或女方就请自己的亲戚或媒人持哈达及礼品到对方家求婚,如对方同意这门亲事则收下哈达和礼品,并当即奉上一条哈达赠来人,还之以礼。
随后,双方协商订婚仪式的日期。
在订婚仪式上,男方或女方向对方家赠送礼品和钱财、制定婚约、设宴庆贺,最后是请活佛打卦求签,选定结婚吉日。
结婚之日,要么迎娶新娘到男方家,要么新郎入赘到女方家。
亲人牵着马匹到对方家接新人,被迎接的一方随身带上自己的嫁妆赶赴对方家完婚。
迎来新人后,安排在特设的.垫子上落座,开始向其敬献哈达和美酒。
晚间,新人步入洞房,此时亲人们再次向他们敬酒,唱祝福歌,愿他们白头偕老,吉祥如意。
婚后半年内,夫妻双方要回另一方家中住上几日。
至此,整个婚礼即告结束。
泼水婚礼迪庆藏族结婚的时候,要向新娘新郎身上泼水。
传说这是一种神圣的礼节,表示新婚夫妇互敬互、互相体贴,感情如流水一样长,像海水一样深。
藏族禁忌与注意事项见面称呼时,忌直呼其名,要加敬称,以示尊敬和亲切。
如在拉萨,名字后要加“啦”字;在日喀则地区,男性名字前加“阿吉”或“阿觉”。
到藏民家做客,主人必先敬客人青稞酒,客人应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天空,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而后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喝三次,第四次添满时需喝干一杯。
大理大理城古称叶榆,又名紫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南距下关13公里,西依苍山,东临洱海。
古城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
原城墙高8米,周长6公里,东西南北各有城门,门上建有雄伟的城楼,名称分别为通海、苍山、承思和安远。
现仅存南北两座城楼。
没有来过大理的人,认识大理大都源于两个出处,一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小说中段皇爷的“一指神功”点出了南昭古国的清远神秘,引人掩卷遐思;二是六十年代的《五朵金花》随着一曲唱遍大江南北的“蝴蝶泉边来相会”,大理秀美的风光也广为人知。
其实,大理有的远不止这些。
大理历史悠久,素有“文献名邦”的美名。
远在新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居住。
西汉武帝在云南设置郡县时,大理纳入了汉王朝的版图。
唐宋时期,大理先后出现隶属于唐宋王朝的南昭国和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
在元代前,大理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1956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
同时,大理也是滇西的交通枢纽。
改革开放后,大理已逐步发展为滇西的商贸旅游中心城市。
大理城内建筑布局为棋盘式,从南到北有5条街,东西8条巷。
路面由青石板铺砌而成。
城内青瓦坡顶的白族民居遍布大街小巷,家家流水,户户养花。
苍山溪水流过古城,注入洱海。
大理人爱花、养花,庭院内花开四季。
农历2月的朝花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门前摆满了鲜花,形成花的海洋。
境内有巍峨的苍山和绮丽的洱海,自然景色粗犷与柔美相生,宛如一幅写意与工笔相映成辉的山水画。
玉洱银沧之间,自然风光绮丽多姿,苍山如屏,洱海如镜,蝴蝶泉深幽,兼有“风、花、雪、月”四大奇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
城南有太和城遗址和南诏德化碑、感通寺,以及杜文秀墓和大石庵;城西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一塔和元世祖平云南碑;城内有杜文秀帅府、西云书院、元碑群和山花碑等。
城西点苍山有龙眼洞、凤眼洞和清碧溪等风景点。
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保存着古朴而浓郁的白族风情。
藏族人敬酒的礼仪和祝酒歌介绍藏族人民是很讲究各种礼仪文化的,在敬酒时,唱祝酒歌也是藏族人的传统风俗习惯。
下面一起来了解藏族人有哪些敬酒礼仪和祝酒歌,希望对你有帮助!藏族人敬酒的礼仪从人类有了农耕之后,就有了酿酒的工艺。
藏人也不例外,几千年前,他们就已开始耕作、收割,青稞酒也因此应运而生。
从此青稞洒以它的神奇和芬芳,赋予生存于世界屋脊上的人们,使他们在风雪严寒中拥有浪漫情怀。
应该说,藏族人的饮料,除了酥油茶外,就是青稞酒了。
藏语称青稞酒为羌,用青稞煮熟后经发酵制成,其味甘甜,度数较低。
青稞酒是藏族男女老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既是每天的必需,更是用来款待尊贵朋友的佳品。
如果你是第一次在藏族人家作客,或是恰逢婚礼、新年等喜庆节日,必须要“三口一杯”:即主人敬酒时你要双手接过,然后轻啜一口,主人即给你把酒杯添满,等你再喝一口之后再添满,第三口要将添满后的杯中酒一饮而尽。
这三口一杯,藏语称为松折夏达。
另外,主人招待完饭菜之后,要给每个客人逐个儿敬一大碗酒,只要是能喝酒的客人都不能谢绝喝这碗酒,否则,主人会罚你两大碗。
饭后饮的这杯酒,叫作“ 饭后银碗酒”。
按理说,敬这碗酒时,应该需要一个银制的大酒碗,但一般也可用漂亮的大瓷碗代替。
唱祝酒歌也是藏族人民最有意义的普遍习俗。
藏族有一句笑话:“喝酒不唱祝酒歌,便是驴子喝水。
” 谁来敬酒,谁就唱歌。
大家常爱唱的歌词大意是:“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但愿我们长久相聚。
团结起来的人们呀,祝愿大家消病免灾!”祝酒歌词也可由敬酒的人随兴编唱。
唱完祝酒歌,喝酒的人必须一饮而尽。
藏族祝酒歌介绍藏族酒歌曲调悠扬,优美动听,内容多为祝福,赞美之辞。
敬酒人有时边唱边舞,声情并茂,也有即举演唱的,诙谐幽默。
要么就请喝酒,要么就请唱歌。
饮酒唱歌之间,任你挑选一个,请听吧,文成公主,请喝吧,伦波噶瓦。
要么饮酒,要么唱歌,二者必居其一。
酒歌还请出了最受藏族人敬爱的文成公主和名臣噶尔·东赞域松来劝酒,不善饮酒者也定会举杯豪饮。
油茶酥的制作方法
1、原料:酥油2克、茶叶或砖茶300克、食盐5克、清水300毫升。
2、锅中加300毫升水煮沸,加入茶叶,煮到茶水变黑熄火。
3、茶水变色后,可加入5克盐。
寒冷的日子里还可以多加一些盐。
4、再加入2克酥油(约汤匙的三分之二)搅拦均匀即成。
5、水经茶水过滤网注入茶壶备用。
通常使用小茶杯饮用。
6、酥油茶是藏族的一种饮料。
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
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
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
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惯。
第 1 页共1 页。
只要喝一次,就永世不忘的这款宝藏饮料,做法竟如此简单有人说,到了西藏一定要喝酥油茶。
初喝酥油茶时,第一口异味难耐,第二口淳香流芳,第三口永世不忘……酥油茶酥油茶不仅有特殊的浓香味儿,而且富含营养,有益于身体健康。
据研究表明,饮用酥油茶可以达到延缓衰老、抗氧化的效果,并且可以促进肠胃的消化,预防出现便秘等现象。
不仅如此,饮用之后可以促进人体内钙元素的吸收,以及达到提升醒脑的效果。
还具有生津止渴、防止动脉硬化、抗癌等作用。
酥油茶就是这样,集许多优点于一身的酥油茶,做法却极其简单。
不管你在天南地北,只要手边有材料和工具,动动手,在家就可以尝到这口远在雪域高原的宝藏饮料!要做酥油奶茶,就要用到酥油,牛奶和藏茶。
在线上线下都可以买到,若没有鲜牛奶,可以用超市买的袋装的那种代替。
新鲜牛奶酥油是与黄油相似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西藏人民最喜食牦牛奶产的酥油。
酥油藏茶又称之为“大茶”,是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又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
大茶从古到今,按历史时期和各地风俗不同又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茶等。
砖茶下面分享一下具体做法:一,锅中加300毫升水煮沸,加3到5克碎砖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
煮到茶水变黑,茶水变色后熄火。
二,再把茶水倒入酥油茶桶或者容器内。
加入0.5克盐。
也可以根据口味适量添加。
三,水经茶水过滤网注入茶壶备用。
再加入2克酥油,接着用力搅拌,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四,加热后装入保温茶壶备用,使用小茶杯饮用。
酥油茶酥油茶虽美味,但在平时适当的饮用即可,不可一次一次饮用过多。
建议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与酥油茶相关的有趣故事酥油茶,这一具有千年历史的饮品,源自我国西藏地区,逐渐传播至青海、四川、甘肃等藏区。
它不仅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更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酥油茶的起源、文化内涵、制作方法以及健康益处吧。
一、酥油茶起源的传说关于酥油茶的起源,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相传,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和亲,带去了茶叶。
茶叶很快成为了藏族人民喜爱的饮品。
后来,藏族人民发现,在茶叶中加入奶油、盐等调料,既能增强茶的口感,又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于是酥油茶便应运而生。
二、酥油茶的文化意义酥油茶不仅是藏族人民的饮品,更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
在藏族家庭,招待客人饮用酥油茶是表达尊重和友好的最高礼仪。
此外,酥油茶还具有驱寒、消食、提神等作用,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酥油茶的制作方法与品尝技巧酥油茶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
首先,将茶叶放入锅中煮沸,然后加入奶油、盐等调料,搅拌均匀,最后倒入茶壶中。
品尝酥油茶时,要注意品味茶香、奶香与盐味的和谐搭配。
一般来说,酥油茶浓度适中,口感醇厚,回味悠长。
四、酥油茶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特色在我国藏区,各地区酥油茶的制作方法和口味略有差异。
如四川藏区的酥油茶偏重盐味,而青海藏区的酥油茶则以奶油香浓著称。
这些特色酥油茶各具风味,共同传承着藏族人民的饮食文化。
五、酥油茶的健康益处与注意事项酥油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等,对增强抗寒能力、提高免疫力有一定作用。
但饮用酥油茶也要适量,过量饮用可能导致肥胖、高血压等健康问题。
此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应在医生建议下适量饮用。
六、结语:弘扬酥油茶文化,增进民族团结酥油茶是藏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多民族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共同弘扬酥油茶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共同构建美好家园。
写酥油茶的作文
《酥油茶,那独特的美味》
咱今天来说说这酥油茶哈。
你知道吗,我有次去西藏旅游的时候,就真正见识到了酥油茶的魅力。
那天,我到了一个藏族朋友家里做客。
一进门,就闻到一股特别的香味,朋友笑着说那就是酥油茶的味道。
只见朋友熟练地拿起一个大茶壶,开始煮起酥油茶来。
我就在旁边好奇地看着,那奶白色的茶水在壶里翻滚,感觉特别神奇。
等煮好了,朋友给我倒了一碗。
哎呀呀,那一碗端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
我凑过去闻了闻,说实话,一开始还真有点不太适应那股味道。
朋友看着我发笑,说:“尝尝看嘛,可好喝啦!”我咬咬牙,鼓起勇气喝了一小口。
哇,那滋味,一下子就在嘴里散开了。
有点咸,有点香,还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浓郁。
喝了这一口后,我发现还挺好喝的,就大口大口地喝起来。
那酥油茶顺着喉咙下去,感觉整个身子都暖洋洋的,特别舒服。
朋友看着我喝得欢,也
开心地笑了。
在那个时候啊,我觉得这酥油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像是藏族朋友的热情和真诚。
从那以后,我就对酥油茶有了特别的感情。
每次想起那次在西藏的经历,就会想起那碗暖暖的酥油茶。
酥油茶啊,你真是个特别的存在呀,哈哈!
怎么样,听我说完,是不是也想尝尝这独特的酥油茶啦?。
请喝一杯酥油茶
在藏区,迎接客人最自然而然也是最隆重的礼节就是呈上一碗酥油茶。
顾名思义,酥油茶,它该是一道货真价实的茶,属于饮料类,但我认为它更像是一道流质的小餐,只是这道小餐需得像我们平常饮茶一样,一次次地添马茶水冲泡,通过慢慢的品咂,让我们的唇舌在享受酥油糌粑浓香的同时,也给身体补充了N多身体需要的热量。
酥油茶离不了的几样必备的原料,即酥油、马茶、盐、糌粑。
酥油,是从牛奶羊奶提取的黄油,大约每一百斤牛奶中能提取五、六斤酥油。
马茶,是用砖茶熬制的茶水,是藏民族日常最主要的饮用茶水。
盐,就不多说了,我们人类生活离不了的最主要调味品,化学名字称氯化钠是也。
糌粑,是青稞炒熟后的磨成的面。
它是方便快捷的便餐,就像当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神奇的给养,仅仅借此一把把看似平常的炒面,击败了西方一个又一个强敌,把铁木真铁骑的雄风,远远播洒在西亚和东欧的黑海之滨。
知道了这炒面的威力在游牧时期远距离作战的战略意义是如何巨大了吧?
现在再来继续说酥油茶。
有酥油,有茶水,有盐,还有散发着香味的糌粑面,一道酥油茶的全部配料都齐备了。
那天,在藏民族的婚宴上,有幸喝到一碗那样独特的酥油茶。
说到它的独特,主要是指气味,以前就有过好多次机会喝到酥油茶,可是全被我根本忍受不了酥油特殊强烈的气味而白白浪费掉了,这以后经数年的历练,渐渐地尝试对酥油气味进行顽强的脱敏,我想我一定要认认真真喝一次酥油茶。
来参加婚宴的客人很多,备好的酥油茶碗也很多,刚刚走进客来客往的坝子,就被眼尖的四妹发现了,身材高挑模样端庄美丽的她那天穿着平素难得一见的藏装,长长的黑发被绾了起来,腰上围着一根银光闪闪的藏式腰带,一幅干练麻利的样子,在一帮忙忙碌碌招呼客人的女人们中很是抢眼。
没得说,茶碗很快便被她热心地端来,一同奉上的,还有喜糖和山里产的核桃、苹果,这些都是常常吃到的水果干果,并不能吸引住我,关键是眼前这碗酥油茶让我有了想要把它喝掉的冲动。
天很蓝,气温却有些低,但宾客们的热情却都一直高涨着。
“都放好了,只加上马茶就可以喝!”四妹递过小碗的同时,也拿过来好几双竹筷,她在陆陆续续到来的客人中间麻利地穿梭照顾,一个也不能少。
与我同行的羌族小妹妹客气地千般推让着,只自己一心一意要品尝那碗神往已久的酥油茶。
毛主席他老人家不是早就说过:要想知道梨子
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
今天我要当回勇敢的实践者,亲口尝一尝酥油茶的滋味。
于是从托盘上拿了一双筷子就准备上战场。
“姐姐,只需要一支筷子!”在一旁服务掺茶倒水的四妹忍不住笑了起来,及时地提醒我。
这下方举目四望,果见所有的食客皆是如此操作。
想想自己从来用筷子就是天经地义的一双,这下倒好,独木难行也得行了,此时筷子的功用就相当于调羹,谁见吃饭时挥舞两把调羹的主?热腾腾的马茶已经掺上了,俺立马赧颜地放弃了另一支筷子,只用一支筷子慢慢地搅动着,发现除了认识的酥油糌粑之外,还有一层白花花像酸奶渣子一样的东西覆盖在最上面。
到底不敢确定,于是就好奇地问她:“这上面一层放的是什么东西?”
“是奶渣呢,香!”她笑着回答,像是奇怪生活在藏区的自己对此完全白痴。
低下头去,小小的啜饮了一口,一股浓郁的酥油味道,奶渣味道,马茶的味道,有些咸又有些腻香的复合味道全部至舌尖味蕾蜂拥而至,要不是事先鼓起了必胜的勇气,自己真是有些无福消受呢,看到周围男女老少的宾客都吃得有滋有味,我渐渐淡定下来,调动口腔全部的敏锐功能和坚强意志,要细细品味这碗承载着藏族人民厚爱和深情的浓茶。
糌粑很吸水,加上酥油放得多很有些油腻,所以需要不断地掺加马茶稀释,喝一碗酥油茶少说也得添加三四次马茶。
这样算下来,一碗
茶就变成了N碗茶,当真的让人在喝完之后很有饱胀感。
这酥油茶的味道和自己平素习惯了的饮食口味大大的相异,所以难怪人们会说,初喝酥油茶,第一口异味难耐,第二口淳香流芳,第三口永世不忘。
也因此第一次饮用它的时候,会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渐渐地去适应它重重的酥油味之后,才会渐入佳境,也才会慢慢品尝出它那一股与众不同的异香和刻骨难忘的味道。
假如你只是来藏区看美景那么简单地走上一遭,假如你不曾喝过在藏民们看来再平常不过但家家必备的酥油茶,你多少会留下遗憾的,因为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没喝过酥油茶,就不算真正的来过藏区。
因此,假如有一天,你行走在青藏高原的大地,你游走在民族味道极其浓郁的藏区,你有机会就一定要坐下来,来上一碗正宗的酥油茶,在悠闲舒缓的慢生活中,去感受这个曾经以游牧为主的藏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去慢慢品尝出藏地酥油茶的香浓。
所以在此我也要强强地说上一句:来吧朋友,请喝一杯酥油茶!
相关知识普及:
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
“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
嘉绒藏族——主要分布在大小金川流域,自称嘉绒哇。
并且依地区不同而称呼各异,如汶川原瓦寺土司所属嘉绒藏族,自称为德布利,四土的则自称为“垄巴”或“垄巴布”,理县五屯的则自称为喜卡布等等,因而在嘉绒藏族中,年节文化也各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