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讲_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2)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3
会计政策变更准则一、会计政策定义和目的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程序。
会计政策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一致性和可比性,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确认企业应当在会计政策变更时,采用追溯调整法或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追溯,调整其会计处理方法。
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1. 追溯调整法:企业应当对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追溯,重新调整其会计处理方法,以符合新的会计政策的要求。
2. 未来适用法:企业应当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说明。
四、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要求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同时,还应当提供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详细说明和相关文件。
五、会计政策变更的生效日期会计政策变更应当自变更之日起生效。
如果变更涉及到以前的年度,应当对以前年度的财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
六、特殊情形的会计政策变更处理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果企业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采用类似会计原则和基础进行处理。
2.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果企业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采用购买法或权益结合法进行处理。
3. 其他特殊情形:如遇到特殊交易或事项,应当根据相关准则和规定进行处理。
七、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内容及格式要求1. 披露内容: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此外,还应当提供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详细说明和相关文件。
2. 格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披露,以便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准确理解和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报告。
具体格式要求可参考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
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分录处理1.企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例如,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并于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对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涉及职工薪酬的会计调整作了如下规定:对于首次执行日存在的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负债,并调整留存收益。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追溯调整法的运用通常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假设与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在初次发生时即采用新的会计政策,而得出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这里的留存收益,包括当年和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提取并累积的盈余公积。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对变更会计政策所导致的对净利润的累积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利润分配及未分配利润的累积影响金额,不包括分配的利润或股利。
上述变更会计政策当期期初现有的留存收益金额,即上期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留存收益期末数,可以从上期资产负债表项目中获得。
追溯调整后的留存收益金额,指扣除所得税后的净额,即按新的会计政策计算确定留存收益时,应当考虑由于损益变化所导致的所得税影响的情况。
2018注册会计师《会计》知识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概述【知识点】第四节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一、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一)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追溯调整法通常由以下步骤构成:第一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第二步,编制相关项目的调整分录;【提示】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通“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第三步,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其金额;第四步,附注说明。
其中,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即变更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上年金额”栏目“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的调整。
(二)未来适用法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无需重新编制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
(三)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1. 国家有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 能追溯调整的,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追溯到可追溯的最早期期初)。
3. 不能追溯调整的,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四)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1)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2)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3)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况。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需掌握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一)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追溯调整法通常由以下步骤构成:第一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第二步,编制相关项目的调整分录;提示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通“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第三步,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其金额;第四步,附注说明。
其中,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累积影响数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各步计算获得:第一步,根据新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第二步,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第三步,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应说明的是,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不会影响以前年度应交所得税的变动,也就是说不会涉及应交所得税的调整;但追溯调整时如果涉及暂时性差异,则应考虑递延所得税的调整,这种情况应考虑前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第四步,确定前期中每一期的税后差异;第五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需要注意的是,对以前年度损益进行追溯调整或追溯重述的,应当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
(二)未来适用法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无需重新编制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
(三)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1.国家有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能追溯调整的,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追溯到可追溯的最早期期初)。
3.不能追溯调整的,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年度会计政策变更和中期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例]某公司1999年12月购入一项管理用设备,价款150万元,不考虑净残值。
预计使用年限5年,原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该公司所得税率33%,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债务法,税法允许的折旧方法为直线法。
该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照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中期不作分配。
假设2003年1月1日根据政策规定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对该事项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1、累积影响数计算结果见表1:表1累积影响数计算表单位:元年度年数总和法折旧额直线法折旧额所得税前差异所得税影响累积影响数2000 500000 300000 200000 66000 1340002001 400000 300000 10000033000670002002300000300000000 合计1200000900000 300000 99000 2010002、2003年1月1日账务处理如下:(1)调整累积影响数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000递延税款99000贷:累计折旧300000(2)调整利润分配借:盈余公积3015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0150(3)2003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调整。
①在2003年度资产负债表中应调整的相关项目“年初数”:累计折旧调增300000元,递延税款调减99000元,盈余公积调减30150元,未分配利润调减170850元。
②在2003年度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中应调整的相关项目“上年数”:管理费用、所得税项目不调,年初未分配利润调减170850元[(134000+67000)×85%]。
显然,该事项发生时间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涵盖期间,因此,还要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对尚未报出的2002年度报表相关项目的年末数和年初数(上年数)进行调整。
(一)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第1季度承上例,假设该公司按规定应披露季度报表。
【解释2】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不会引起计税基础和以前年度应交所得税的变动,也就是说不影响应交所得税;但追溯调整时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变化,从而产生递延所得税影响,这种情况应考虑前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解释3】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3.调整报表项目资产负债表:调整期初余额利润表项目:调整上期金额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本年金额栏、上年金额栏4.报表附注说明①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②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③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时点、具体应用情况。
第一节会计政策及其变更★考点2.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二、追溯调整法【例题·教材16-1】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是一家海洋石油开采公司,于2×11年开始建造一座海上石油开采平台,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该开采平台在使用期满后要将其拆除,需要对其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整治。
2×12年12月15日,该开采平台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建造成本为120 000 000元,预计使用寿命1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2×18年1月1日甲公司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具有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要求将相关弃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对之前尚未计入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已知甲公司保存的会计资料比较齐备,可以通过会计资料追溯计算。
甲公司预计该开采平台弃置费用10 000 000元。
假定折现率(即为实际利率)为10%。
不考虑企业所得税和其他税法因素影响。
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解析】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1)计算确认弃置义务后的累积影响数(见表16-1)2×13年1月1日,该开采平台计入资产成本弃置费用的现值=10 000 000×(P/F,10%,10)=10 000 000×0.3855=3 855 000(元);每年应计提折旧=3 855 000/10=385 500(元)(表16-1)(单位:元)年度计息金额实际利率利息费用①折旧②税前差异-(①+②)税后差异2×13年3 855 00010%385 500385 500-771 000-771 0002×14年4 240 50010%424 050385 500-809 550-809 5502×15年4 664 55010%466 455385 500-851 955-851 9552×16年5 131 00510%513 100.5385 500-898 600.5-898600.5小计-- 1 789 105.5 1 542 000-3 331 105.5-3 331 105.52×17年5 644 105.510%564 410.55385 500-949 910.55-949 910.55合计-- 2 353 516.05 1 927 500-4 281 016.05-4 281 016.05甲公司确认该开采平台弃置费用后的税后净影响额为-4 281 016.05元,即为该公司确认资产弃置费用后的累积影响数(说法不合适)。
(3)应用追溯调整法要求对有关金额进行重大估计,并且不可能将提供有关交易发生时存在状况的证据和该期间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信息与其他信息客观地加以区分。
(四)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1.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
2.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
3.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况。
第二节会计估计及其变更一、会计估计(一)会计估计的概念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二)会计估计具有以下特点:1.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会计估计应当依据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3.进行会计估计并不会削弱会计核算的可靠性。
二、会计估计变更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会计估计变更情形包括:(1)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2)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提示】会计估计变更,并不意味着以前期间会计估计是错误的,只是由于情况发生变化,或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变更会计估计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是错误的,则属于前期差错,按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2016·单选题】甲公司2×15年2月购置了一栋办公楼,预计使用寿命40年,为此,该公司2×15年4月30日发布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会计估计变更的议案》。
决定调整公司房屋建筑物的预计使用寿命,从原定的20-30年调整为20-40年。
不考虑其他因素。
下列关于甲公司对该公告所述折旧年限调整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谈会计政策的变更及其会计处理]会计政策变更有哪些1 会计政策变更的含义及条件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包括合并政策、外币政策、收入确认原则和方法、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存货计价方法、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坏帐损失核算方法、借款费用处理方法等等。
为了保证会计的可比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在比较企业两个及以上期间的会计报表时,能够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趋势,一般情况下,企业应在每期采用相同的会计,不应也不能随意变更会计政策。
否则势必削弱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在比较企业的经营业绩时发生困难。
但是,也不能认为会计政策不能变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改变采用的原会计政策:(1)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
(2)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会计期间执行不同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变更并不意味着以前期间的会计政策是错误的,只是由于情况发生了变化,或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变更会计政策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政策变更的认定直接影响着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因此企业应当注意分清以下两种情形并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1)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对于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1)企业依据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如果国家发布了相关的会汁处理办法,则按照国家发布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如果国家没有发布相关的会计处理办法,则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2)由于经济环境、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以便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为可靠、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则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论会计变更及其会计处理]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处理摘要:会计变更是一种重要会计事项,包括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报告主体变更,其会计处理有当期调整法、追溯调整法、一般会计政策变更采用当期调整法,重大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我国会计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处理。
关键词:会计变更会计处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一、会计变更会计变更(AccountingChange)指会计主体在本会计期间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报告主体等发生变化,有别于前期。
会计变更依其变更的内容不同,可分为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报告主体变更等三种情况。
(一)会计政策变更(changeinAccountingPolicy)。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某一类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处理,由原采用的一种公允会计政策改用另一公允会计政策的行为。
如存货计价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折旧由直线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长期建造合同损益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等。
这里的会计政策指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及使用的会计方法等的总和。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会计政策一旦选定以后,企业应遵循一致性原则,连续地、一贯地执行,不得随意变更。
但这不等于说会计政策不能变更,随着经营情况等的改变,为提高信息质量特征或根据有关经济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的规定,可以而且应当变更会计政策。
如在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期间,对存货计价由先进先出法改用后进先出法,就能更好地体现稳健原则,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成本补偿的损益水平,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可以变更存货计价政策。
(二)会计估计变更(changeinAccountingEtimate)。
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存有内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会计报表所提供的部分信息不是精确计量的结果,而是基于对未来事项的判断和估计,如固定资产预计有效经济寿命,预计净残值,坏账准备估计比例,预计售后服务费用等均需人为估计。
第一节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考点2.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二、追溯调整法
【例题·教材16-1】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是一家海洋石油开采公司,于2×11年开始建造一座海上石油开采平台,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该开采平台在使用期满后要将其拆除,需要对其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整治。
2×12年12月15日,该开采平台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建造成本为120 000 000元,预计使用寿命1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2×18年1月1日甲公司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具有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要求将相关弃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对之前尚未计入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已知甲公司保存的会计资料比较齐备,可以通过会计资料追溯计算。
甲公司预计该开采平台弃置费用10 000 000元。
假定折现率(即为实际利率)为10%。
不考虑企业所得税和其他税法因素影响。
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解析】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计算确认弃置义务后的累积影响数(见表16-1)
2×13年1月1日,该开采平台计入资产成本弃置费用的现值=10 000 000×(P/F,10%,10)=10 000 000×0.3855=3 855 000(元);
每年应计提折旧=3 855 000/10=385 500(元)
(表16-1)(单位:元)
年度计息金额实际利
率
利息费用①折旧②
税前差异-(①
+②)
税后差异
2×13年3 855 00010%385 500385 500-771 000-771 000
2×14年4 240 50010%424 050385 500-809 550-809 550
2×15年4 664 55010%466 455385 500-851 955-851 955
2×16年5 131 00510%513 100.5385 500-898 600.5-898600.5
小计-- 1 789 105.5 1 542 000-3 331 105.5-3 331 105.5
2×17年5 644 105.510%564 410.55385 500-949 910.55-949 910.55
合计-- 2 353 516.05 1 927 500-4 281 016.05-4 281 016.05
甲公司确认该开采平台弃置费用后的税后净影响额为-4 281 016.05元,即为该公司确认资产弃置费用后的累积影响数(说法不合适)。
【注意】按照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定义,累积影响数是-3 331 105.50。
(2)会计处理
①调整确认的弃置费用
借:固定资产—开采平台—弃置义务 3 855 000
贷:预计负债—开采平台弃置义务 3 855 000
②调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说法不合适)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 281 016.05
贷:累计折旧 1 927 500
预计负债—开采平台弃置义务 2 353 516.05
③调整利润分配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428 101.61
(4 281 016.05×1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28 101.61
(3)报表调整(略)
甲公司在编制2×18年度的财务报表时,应调整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见表16-2),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上年数(见表16-3、表16-4)也应作相应调整。
2×1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股东权益变动表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应以调整后的数字为基础编制。
(4)附注说明(略)
【特别提示】采用追溯调整法时,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应包括在变更当期期初留存收益中。
对于比较财务报表可比期间以前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应调整比较财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
【例题·判断题】对比较财务报表可比期间以前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应调整比较财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金额也应一并调整。
()
【答案】√
【解析】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例题•判断题】企业对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时,应当按照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调整变更当期期初的留存收益。
()(2016年)
【答案】×
【解析】企业对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时,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应包括在变更当期期初留存收益中。
但是,如果提供比较财务报表,对于比较财务报表期间的会计政策变更,应调整各该期间净利润各项目和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政策在比较财务报表期间一直采用。
对于比较财务报表可比期间以前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应调整比较财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
三、未来适用法
1.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2.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无须重编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
3.企业如果因账簿、凭证超过法定保存期限而销毁,或因不可抗力而毁坏、遗失,如火灾、水灾等,或因人为因素,如盗窃、故意毁坏等,也可能使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无法计算。
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政策变更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2019年1月1日将发出存货由先进先出法改为移动加权平均法。
2019年年初存货账面余额等于账面价值40 000元,50千克;2019年1月、2月分别购入材料600千克、350千克,单价分别为850元、900元,3月5日领用400千克。
用未来适用法处理该项会计政策变更。
则2019年第一季度末该存货的账面余额为()元。
A.540 000
B.467 500
C.510 000
D.519 000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