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的用笔和基本笔法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32
草书基本技法
草书,又称隶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自由奔放、潇洒洒脱的书写风格。
草书的基本技法包括以下几点:
1. 落笔:草书强调落笔的轻重变化,轻的地方笔尖轻点纸面,重的地方用力抵压,使墨迹饱满有力。
2. 长短疏密:草书利用笔法的长短疏密来表现字形的变化,通过笔画的宽度、清晰度和分布的疏密程度来体现字形的动态和变化。
3. 连顿:草书的笔画一般是连续不断地书写,通过连顿的笔画来表现字形的起伏和曲折。
4. 动静结合:草书注重动静结合的表现方式,一方面要有奔放、潇洒的动感,另一方面要注重字形的稳定和静态,保持整体的平衡。
5. 组字:草书常常将几个字连写成组,通过字与字之间的结合和衔接,形成整体的艺术效果。
6. 自由流畅:草书鼓励创作者放弃刻板、拘束,追求自由、流畅的书写方式,在笔法上更加注重个人的个性表达。
除了以上基本技法,草书的创作还需要借助于良好的笔墨、纸张等工具条件,并结合丰富的艺术修养,才能使作品更加出色。
同时,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技巧和理解,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和个人特点。
草书书法练习技巧草书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书书法练习技巧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草书书法练习技巧(一)草书龙飞凤舞,线条流畅飞泻,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书家快速运笔挥洒而成的,像唐代的两大草圣张旭和怀素,据记载,他们作书的速度是很快的。
杜甫《酒中八仙歌》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张旭作书时,旁若无人,将满腔的情感倾注于笔端,如醉如痴,如颠如狂,其狂草潇洒磊落,惊世骇俗;而怀素作书,也是“兴来走笔如旋风”(苏涣《怀素上人草书歌》),唐吕总《续书评》云:“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其痛快处有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可见其作书速度之快。
但是,并非所有的草书都是快写的,有一种笔画苍劲的草书,几乎每笔都有多次顿折,谓之“一波三折”,这种草书的线条往往是逆锋运笔挣扎奋进而缓慢画成的。
快速作草,易出飞白,可以增强力度,产生险峻奇绝的效果,但线条容易流于浅薄飘浮,缺乏质感,不很耐看;慢速作草,墨色饱满,内涵丰富,给人以沉稳、含蓄、古拙的感觉,但又容易出现墨潴滞笔,或是露出矫柔造作之态。
可见快书与慢书各有优劣。
喜快书还是喜慢书,随书家之性情或习惯而定。
一般说来,性格豪爽性情急躁富有浪漫幻想的人,写起字来也是横扫千军一挥而就,不拘细节,也不拘法规,全凭一股豪气和一份才气,即兴发挥,把作书当作抒发情怀或排解忧愤的一种方式,因此书家的强烈感情源源流于笔端,写出的作品往往墨迹淋漓,歪歪倒倒,笔画狂飞,大起大落,纵横捭阖,满纸云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感染,使人在美轮美奂的意境中如醉如痴。
像张旭、怀素的草书被称之为“张颠素狂”,颜真卿的行草《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可以说是快书的典范。
宋代的黄庭坚,明清的朱耷(八大山人)、王铎,当代的毛泽东、徐文达等也是这类书家中的佼佼者。
写草书的技巧和方法草书是艺术性最强的书体,也是创作难度最高的书体。
草书创作,要明白几点:1、要明白提按之间的用笔之法。
草书中所有的笔法都可通过提按派生出,如轻重、快慢、迟速、起伏等。
提按之间,即提得笔起,按得笔下,但按不为死,提不显虚。
所谓提按,操作之为技术,推敲之为玄理。
2、草书贵在势,所以行笔要荡得开,特别是巨幅大字,更须如此。
现代学书者对技法很重视,特别是很多书家写到一定程度,觉得再难进步,可将古帖写得很像,但就是感觉缺少一些东西,这问题主要出在心胸上。
这层次的修炼是草书用笔的根本。
3、草书的创作尤其要注重章法,其基本原则是协调自然。
草书的章法分:行距、字距皆疏朗型,行距宽、字距紧型,打破行距、字距型。
虽然书写形制不同,但都是从一字、一行写起,所以我们要从两笔丶两字、两行,逐渐增加,以此类推。
4、草书创作要善于利用小样,不断修改、推敲,直至满意方提笔创作。
草书10个技巧1、露起露收:草书的起笔和收笔一般是露锋,但是要切记虚出浮滑。
露起露收能使笔势相连,笔画间要有呼应且要紧密。
2、直中有曲:草书要讲究曲线变化,随意跌宕起伏,腾挪使直中有曲,但切忌一味的缠绕油滑,笔画要有力度。
3、轻重变化:草书笔画要有一点的变化,但是一味地重会产生板滞少神,一味的轻会产生虚漂浮轻,但是轻重必须有度,否则徒增恶给。
4、方圆并重:方以显示方正,圆以增灵动达,方增过极会产生刻板,过圆则以显得油滑。
5、宜转宜折:草书的转应多于折,但要转中愚折,折中有转。
6、笔画替代:草书是一种符号书法(即绘画中的大写意),可以一个符号代替一字或偏旁(甚至于好几个字旁),以达到简便之效,收到一种抽象的艺术效果。
7、以少代多:草书宜尽量简练,可以以少代多。
8、墨分五色:草书在书写过程中要讲究墨色的浓度枯润干湿的变化,初学者需要多看名家的真迹,以体会用墨的奥妙。
墨色的过程中有----调墨----浓----淡----枯-----干全过程。
9、牵丝映带:前一笔画雨后一笔画之间轻提适度,但又不断开,前后相连,就会形成前后相连,形成牵丝,字内、字间都可相连,笔画就会形成一定的虚实对比,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活力。
草书的用笔和基本笔法 古人曾这样概括草书“匆匆不暇草书”。
今人对这句话也有多种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这是在匆匆忙忙的速度下而书写草书,有人则认为是匆匆忙忙是写不了草书的。
我以为,对于掌握草书特有书写规律而言,是要认真仔细钻研,而不可匆匆不暇的。
而一旦掌握了这种规律,成竹在胸时,在书写的时候总的节奏应该是匆匆不暇的,这样才便于体现草书特有的飞动气势,尤其是狂草。
古人这句话,对于我们分析草书的点画特点,加深理解点画的处理内涵,是大有好处的。
狂草的点画犹如天马行空,又如飞花散雪,某些点画则如枯藤老树,泻瀑鸣泉,其神韵无穷。
宋代姜夔《读书谱》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
其相连处,特是引带。
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
虽复变化多端,未尝乱其法度。
张颠怀素,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
” 这里很清楚地说明了草书的点画和引带游丝的关系。
今草和狂草都不例外。
孙过庭关于草书的点画也有很精辟的见解:“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
”(孙过庭《书谱》。
) 在草书中,没有笔直的竖画和横画,在转角时圆笔较多,钩画笔变化较多,撇和捺都可以处理成点。
点画相连也可以处理为坚画和横画。
现将孙过庭《书谱》中的一些字作为例字加以讲解。
孙过庭草书直接取法王羲之,而且是墨迹本,便于我们体会了解点、画和笔法动用及其变化。
1.点 一笔点:今、分、云、互、谢、惊 互字的点为横写的点,谢字的点为竖写的点,其余均为斜写的点。
其中分字的起笔和收笔都露出笔锋即笔尖,今字的点收藏锋,体现出不同的形态。
另外由于草书的书写特点之一是点画相连,省略了不少笔画,也就出现了以点代画的情况。
例如今字的亠、谢字的言、惊字的灬,都被写成一点,十分简练。
两笔点:易、小、英、不、谏、著 易的两撇被写成两竖点,显得十分生动,两点之间相互揖让,第一点起笔出锋,收笔藏锋;第二点起收都出锋,互有变化。
小、英的两个点虽然中间有竖画隔断,但都相互顾盼,笔断意连。
学习草书的方法有哪些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那你想要学习草书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学习草书的方法,来欣赏一下吧。
学习草书的方法一,选择范本是学草书第一要务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草书字帖王羲之《十七帖》,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孙过庭《书谱》,黄山谷《诸上座》,于佑任《标准草书》等等。
建议:1.选择自已喜欢的。
2.符合自已气质的。
3.历史上公认的名帖。
二,对草书的基本了解草书是最难写的一种书体,说它难其实也不难。
难在于草书将篆隶楷行诸体之笔意融会贯通浑然一体,却又不可得见端倪。
清.刘熙载说:“草书之笔画,要无一可移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
其难还在于一字数体,或同体异字,其变化“似无定法”,而又“毫厘必辨”。
所以,最难还在于通过线条所组成的形体,表达书者的素养,人品,气质,阅历和思想感情。
我在这儿就草书学习谈点肤浅的所知,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草书分章草,今草,狂草。
今草是从章草演变而成。
章草和今草各有着自身的变化规律。
今天着重只谈今草。
今草(狂草)有两个基本要领,一是用楷书的法度去规范草书写法。
二是遵循草书的自身规律去写。
楷书的法度,就是按写楷书的点画,结体去写草书,把简化的草书点事要笔笔有所交待。
使人看了一点一画既相互连带,又各自独立的成形态。
佑任老说:“余中年学草,每日仅记一字,二三年间,可以执笔”。
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此法,边学边记,逐步找出规律,熟悉字体形态,特别是相似字体形态的法度,实乃为学草者必须紧记心头。
三,写草书要懂得如何去用笔写草书前要先确立一个基调,重在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感。
作品的跃动现象,可如大海波涛,可如平湖微波。
所以,在用笔上就不能像其他书体力度均匀。
得有大起大落之势,以周身之力送之,有的则以轻提,顿挫带过。
有的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绵不绝。
我们看到张旭《古诗四帖》中“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
有的则缓以会心,笔断意连。
如“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华嚣喧”。
草书与行书对照表
草书和行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最常见的两种书体。
这两种书法拥
有不同的特点,在用笔、结构、流动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差异,下面
列举的是其中的对照表:
一、用笔
1. 草书:它使用自由舒展的笔法,注重把握笔和调节笔势的姿态,笔
画之间的抑扬关系明显,每一笔的执笔都具有一定的韵律美感。
2. 行书:它以机械性的逼真笔法和准确的错别字构成,笔画之间有较
多的颠倒,运用“写字即练字”即写又练的方法,笔画之间比较均匀,作用轻重关系较为明显。
二、结构
1. 草书:每一笔都有其字形,其中有空白的地方可以形成一定的节奏,采用“先辟后屈”的技法,以上屈下折相衔接,使其更加有力。
2. 行书:每一笔皆有结构,它拥有更多的细节,笔画细腻而均衡,侧
扫和上击有序而活泼,其笔划之间拥有细腻而柔和的气息。
三、流动
1. 草书:它的笔画晃动较大,且有着柔和的曲线美感,在排列上有自
然而放松的流动感,使书体颇具灵动。
2. 行书:它的笔画速度快,并且有着流畅的美感,每一笔的收放都相
对细腻,更注重在文字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上。
草书基本笔法
草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风格,它以狂放豪迈、简约大气的风格著称。
草书的笔法非常讲究,下面是草书的基本笔法。
1、磨墨:磨墨是书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节,好的墨磨出来的颜色纯净,使得字迹更加美观。
2、入门笔画:草书的笔画有曲、直、勾、挑、捺、撇、提等。
初学者应该掌握这些基本笔画。
3、连笔:草书的笔画一般要求连续而不间断,初学者应该注重笔画之间的连结。
4、挺笔:草书的笔画粗壮有力,所以挺笔非常重要,应该在练习中注重掌握,以保证字迹的美观。
5、提笔:提笔是草书中的一种修饰技巧,可以起到增强美感的作用。
以上就是草书的基本笔法,希望初学者能够认真学习,不断练习,从而掌握更加精湛的草书技巧。
- 1 -。
草书笔法口诀十九条及十二个小细节1落笔逆锋入,锋在画中延,点画之伊始,扎实意了然。
2提笔锋运转,前进虚提杆,抽丝拉筋出,线条显劲健。
3转笔不宜快,笔意重空旋,开张伸展势,作草多围绕。
4行笔推向前,笔划即完整,平均力着纸,草体线条观。
5拙笔有快慢,换锋须臾间,快拙软无力,慢拙忌僵板。
6蹲笔出轻按,笃实无跃感,如人之蹲行,步履重沉沉。
7顿笔呈关节,深沉要重按,草体字遒劲,力透纸背看。
驻笔浮纸行,迂回相顾盼,求实阻滑笔,墨注聚锋尖。
9渡笔失萦带,起止无迹看,神留即画后,笔见未画先。
10留笔戛然停,笔意性情见,防滑滞败笔,锋毫向空抬。
抢笔半虚实,空势在横端,直侧空实抢,抢法堪可研,圆蹲出直抢,侧抢偏蹲现,笔湿当空抢,实抢值墨干。
12侧笔作点姿,写点不一般,飞动增气概,夷中可求险。
13衄笔下复上,不似回锋观,为使笔划坚,逆笔除飘然。
14涩笔滞柔滑,媚中把拙参,涩处不宜多,平增节奏感。
急笔似闪电,心潮涌瞬时,催僵化拘泥,草体传气派,16打笔抖精神,空中落笔悬,如同坠石沙,笔触生光彩。
17纵笔写开来,心胸大非凡,松开笔划写,伸展笔势哉。
18振笔须坚固,中锋破其难,呆滞顿除去,飞动生姿颜。
19摄笔草境地,跌荡墨波涛,五合交臻备,笔短意长焉。
草书用笔,要注意这 12 个细节1、草书不见横画。
行草书有横线条的尽量短些,要有纵向感。
可用虚、细线代替。
2、忌由快产生的平拖、干笔、粗细同样的现象,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3、墨淡无神。
从头起笔用浓墨,浓墨字的笔划要交代清楚。
4、忌单字中的“眼”,防备“眼子”太多。
5、中间一行是作品要点。
一作品中,要有几个突出、出色、有个性的字。
这也叫“书眼”。
6、长线条字很重要,收笔时要慎重,一般笔势结束时用干笔。
7、笔墨重的字不可以面积相等,字的重轻要有过渡,忌团状。
8、细笔要有韧性,粗笔要结实。
要有铁划银沟的粗笔,又要有行云流水的细笔。
9、墨干时速度稍慢,湿时略快,粗时略慢,细时略快。
行草有楷意,楷书要行写。
行草书法唐诗宋词行草书法唐诗宋词欣赏:行草书法唐诗宋词1行草书法唐诗宋词2行草书法唐诗宋词3行草书法唐诗宋词4行草书法唐诗宋词5草书的用笔笔法:掌握草书的用笔,首先要熟悉草书的结构。
孙过庭说“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
所谓使转,其实就是笔法,结构决定了笔法,笔法反过来影响结构。
是笔法,怎样取势、怎样入笔怎样收笔,都讲得十分清楚。
但用笔则要根据点画形状去体会、熟悉。
例如写点,起笔露锋,向下轻转形成一个小弧度,即一个小圈,收笔时有的点藏锋收,有的点出锋收,根据字的需要而定。
写画的过程基本和点相同,要完成一个起行、转、收的过程,但其轻重、急缓和方向则和写点不同。
而且有些竖画和横画与上下笔相连带,就减少了以上所说的基本动作,但都要注意使转的方法。
草书的行笔切忌平涂直抹,线条过分均匀光滑,或书写速度一味求快而忽略了应有的转折、顿挫,形成上面所说的平匀光滑的线条,显得字迹油滑、轻飘。
反之,又要防止行笔过慢,线条臃肿肥大,显得肉乎乎的。
这两种毛病,都使线条的质量不高,没有力度和变化,是草书行笔的大忌。
还要注意的是笔画的转折处,有的是圆转,即转角是圆的;有的是方转,即转角是方的;方圆并用的也有,如外方内圆或内方外圆,这就看对笔的掌握熟练程度了。
方圆兼施是较好的,一篇字中不可全是圆转,可适当掺些方转,以增加骨力。
总之,草书的笔法是最丰富的,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藏笔、露笔、按笔、提笔、挫笔、搅转、翻笔等,是诸种书体中最集笔法大成的。
因此,草书的笔法又是学习的关键,“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这一方面说的是结构规律,一方面也说明了草书的笔法之重要,如果笔法不正确,也就不成其为草书了。
草书的艺术特征欣赏草书书法艺术,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
要想欣赏好草书艺术,必先了解草书的特点,方可知道草书艺术美在哪里,正所谓知其然才知其所以然。
一、草书的笔法书法是线条艺术,草书则达到了线条美的极致。
它不过是一些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直或曲,或柔或刚的线条, 但如何使这些线条“穷变化于毫端, 合情调于纸上”确非易事。
笔法是书法的基本要素,是用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创造的,中国毛笔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够写出千变万化的、富于质感的点线,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书法世界,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和无穷的想象空间。
互相对应、和谐统一的笔法,构成草书的基础美。
草书将相互对立、各不相同的用笔方法糕合在一起,以充分地表现出和谐统一的效果,这是草书美的基础。
其中, 提按是最基本的笔法,按是笔毫下压,力注毫端,给人以沉着稳重之感。
提则将笔上提, 笔轻轻摩擦于纸,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提”与“按”在运笔中交互使用, 方能形成妙趣。
草书应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中锋取其浑劲,侧锋取其妙美,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耀精神。
这种笔锋的结合运用,形成了矛盾的统一。
草书用笔圆转,内含筋骨,折笔要方圆交替自然,忌臃肿。
转折笔法以圆笔为主, 显飞动流畅,通过暗按、驻留等手法,掺以方意,使转折抑扬顿挫,方圆兼备,可以使作品变化无穷。
开朗流畅、疾徐交替的运笔,形成草书的动态美。
行笔流畅自然是草书的最基本要求,行笔的速度决定线条的节奏感。
草书的疾是指笔势较速如脱缅骏马,气势宏大,但要求疾而不滑。
“至有未悟淹留, 偏追劲疾! 不能迅速,翻效迟重。
夫劲速者,超逸之机! 迟留者,赏会之致。
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 专溺于迟, 终爽绝伦之妙。
能速不速, 所谓淹留因迟就迟, 讴名赏会”。
草书的徐是将迅疾的行笔之势舒缓下来,在运笔中体会行笔细致微妙的动作, 运用疏密横斜之态,体现草书在动态中的美感。
笔力凝重时人木三分不滞痴,笔力轻细处贵能不轻忽飘浮。
该虚处且虚,该实处则实。
行草书法的基本笔法
行草书法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简洁、流畅的笔画特点而闻名。
作为一种书法艺术,行草书法的基本笔法是学习和掌握的必备内容。
行草书法的基本笔法包括横、竖、撇、捺、点、提、提勾、折、钩等。
横是指从左向右的笔画,竖是指从上向下的笔画,撇是指从左上到右下的笔画,捺是指从左下到右上的笔画,点是指轻轻触笔尖于纸面的笔画,提是指从下向上的笔画,提勾是指由提勾出的笔画,折是指从上向下再向上的笔画,钩是指向下弯曲的笔画。
在行草书法的创作过程中,要注意提笔、落笔、收笔的力度和速度,以及整体布局的协调与平衡。
同时,要保持笔画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使作品富有韵律感和美感。
行草书法的基本笔法是书法创作的基础,也是研习书法的第一步。
通过反复练习和临摹,掌握行草书法的基本笔法,可以提高书法水平,培养良好的书法习惯。
掌握行草书法的基本笔法是学习和创作书法的基础,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可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并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希望大家能够对行草书法的基本笔法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
竹报平安草书写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竹报平安草书是一种流畅、简洁的草书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禅宗文化。
它的特点是线条婉转流畅,富有韵律感,具有一种悠远的意境,适合用来书写各种吉祥祝福的话语。
草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艺术风格,有着独具个性和韵味。
而竹报平安草书则是在传统草书的基础上融入竹的元素,使得字体更加雅致、灵动。
竹报平安草书的书写方法也有一定的技巧和规律,下面我将介绍一下它的写法。
选择一支硬度适中的毛笔,确保毛笔的笔尖柔软但不易变形。
然后准备好纸张和墨汁,可以选择传统的砚台和墨块,也可以使用现代的墨水和毛笔。
在书写竹报平安草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笔画要流畅有力。
竹报平安草书的特点是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所以在书写时要使笔画有节奏感,力道要控制得当,不可生硬呆板。
2. 落款要准确。
竹报平安草书通常会写上作者的落款,或者是祝福的话语。
在书写时要注意字体大小、位置和布局,力求整洁美观。
3. 汲取竹的形象。
在书写过程中,可以适当汲取竹的形象,如竹叶、竹节等,使字体更加生动形象。
4. 勤练字帖。
要想写好竹报平安草书,需要勤练字帖,熟悉其笔画结构和书写规范。
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竹报平安草书是一种具有特色和韵味的书写形式,能够给人带来一种静谧、优雅的感觉。
通过不断练习和钻研,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写出漂亮的竹报平安草书,传递美好的祝福和心意。
希望大家都能喜欢并享受这种独特的书法艺术。
【竹报平安草书写法】第二篇示例:竹报平安是我国传统的一种祈福和祝福的习俗,常见于一些重大的场合或节日,如年三十晚会、婚礼等。
竹报平安的起源可追溯至唐代,当时人们用竹签或纸条写上祝福的话语,然后在竹签上系上丝线,挂在门前或树上,表示祈求平安和吉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竹报平安的形式也逐渐丰富和多样化,其中草书写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
草书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的一种,起源于东汉时期,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硬笔书法草书练习技巧草书比行书又进一步简化,称“一笔书”。
它有楷书的骨架,但已经“删繁换复笔速带”字的结构,和形态都有着极大的变化。
硬笔书法草书练习技巧是什么?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硬笔书法草书,希望你们喜欢。
硬笔书法草书欣赏硬笔书法草书练习技巧如何学好草书草书比行书又进一步简化,称“一笔书”。
它有楷书的骨架,但已经“删繁换复笔速带”字的结构,和形态都有着极大的变化。
为了运笔简洁方便,加快书写速度,它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类,把楷书多笔画结构,简化成最简便的少笔画结构。
如“言”旁,楷书七笔才能完成,草书简化为一笔写完。
又如“帰”字,楷书为18笔,草书三笔即可,如此等等。
因此,字的形体和结构都因草化而完全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把多笔画的符号变成少笔画的符号。
第二类,把楷书重复的同类笔画损省,如“丽”“辛”字。
第三类,虽然没有把楷书笔画减少,但通过笔画之间的连带变形,以便于笔锋运行。
如“戒”字的草写。
通过以上三类的变化,书写起来就方便简捷,快速流畅。
孙过庭的《书谱》说:“草类流而畅”。
它给草书的笔法带来了特点,改变了楷书的逆入平出,顿笔回峰等笔法,采用抡笔入笔,曳笔出笔;或带上一笔的笔势连下一笔画,或以附钩连带它画的笔势,或和牵丝实连,或是笔意不断。
草书运笔不能完全采用速笔管带,一味的圆转回环,而是要点画和回环相结合,点画的抡笔,曳笔出锋和使转相结合。
即孙过庭所说:“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才能达到既有骨法哟哟圆转流畅。
所以,凡是点画的起笔,收笔之处,大多都是抡笔入锋,曳笔出锋,出现转折棱角;凡是和点画连带圆转环曲之处,用笔大都中锋藏锋,笔画圆转流畅,使草书具有刚柔结合的美。
草书笔锋运行的方向,要根据笔画的去向随时转换,使笔锋和笔画去向一致,始终保持同一方向,环转时才能做到中锋藏锋用笔,线条才能圆浑流畅,筋骨俱备。
草书随笔画减少,写法简便,但书写要求规范得法,不能随意杜撰。
有许多字差别极微妙,如一不留心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写成别的字。
草书的用笔和基本笔法古人曾这样概括草书“匆匆不暇草书”。
今人对这句话也有多种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这是在匆匆忙忙的速度下而书写草书,有人则认为是匆匆忙忙是写不了草书的。
我以为,对于掌握草书特有书写规律而言,是要认真仔细钻研,而不可匆匆不暇的。
而一旦掌握了这种规律,成竹在胸时,在书写的时候总的节奏应该是匆匆不暇的,这样才便于体现草书特有的飞动气势,尤其是狂草。
古人这句话,对于我们分析草书的点画特点,加深理解点画的处理内涵,是大有好处的。
狂草的点画犹如天马行空,又如飞花散雪,某些点画则如枯藤老树,泻瀑鸣泉,其神韵无穷。
宋代姜夔《读书谱》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
其相连处,特是引带。
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
虽复变化多端,未尝乱其法度。
张颠怀素,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
”这里很清楚地说明了草书的点画和引带游丝的关系。
今草和狂草都不例外。
孙过庭关于草书的点画也有很精辟的见解:“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
”(孙过庭《书谱》。
)在草书中,没有笔直的竖画和横画,在转角时圆笔较多,钩画笔变化较多,撇和捺都可以处理成点。
点画相连也可以处理为坚画和横画。
现将孙过庭《书谱》中的一些字作为例字加以讲解。
孙过庭草书直接取法王羲之,而且是墨迹本,便于我们体会了解点、画和笔法动用及其变化。
1.点一笔点:今、分、云、互、谢、惊互字的点为横写的点,谢字的点为竖写的点,其余均为斜写的点。
其中分字的起笔和收笔都露出笔锋即笔尖,今字的点收藏锋,体现出不同的形态。
另外由于草书的书写特点之一是点画相连,省略了不少笔画,也就出现了以点代画的情况。
例如今字的亠、谢字的言、惊字的灬,都被写成一点,十分简练。
两笔点:易、小、英、不、谏、著易的两撇被写成两竖点,显得十分生动,两点之间相互揖让,第一点起笔出锋,收笔藏锋;第二点起收都出锋,互有变化。
小、英的两个点虽然中间有竖画隔断,但都相互顾盼,笔断意连。
著字的下面本是日字,但在这里用两个竖点来处理,恰与上面的草头两点相呼应,既省了笔画,又协调统一。
谏字的两点一个是竖点,一个是斜长点,既有所变化,又突出了气势,形成均衡之势。
三笔点:所、峰、体、端、挫、态、心草书的笔画相连也体现在点的运用上。
比如三点水连成一条竖画,尾端向右上挑。
也可以写成不向上挑的竖面。
孙过庭的写法比较认真,三点都交代出来了。
体、峰的三点写法相同,都是第一点单独写,后两点相连,但都相互呼应。
所、峰、挫、态的三点写法都相近。
引带关系清楚。
但心字的写法比较开放,第一点露锋点成圆笔后,再转锋向右下过渡,稍稍停顿后再向右上挑,然后转锋,顿笔后向左边出锋收笔,整个过程既清楚,节奏又鲜明,形态也很好。
2.横草书的横画都不是很平的横,而且也不宜过长。
写法往往根据字的结构而定。
灵活变化,不拘一格。
亦、态、息、点前面讲过,草书的特点是点画相连,而且以点代画、以画代点的情况也十分常见。
以上四个字都是以画代点的字。
亦字的下半均用一横画听取代,点的下面四点也是如此、态和息都是以横画代替心字的三点,但写法都不相同,态的横画起笔重按,而收笔较轻,形状像三角,息字的横画厚重,起收都回锋重按,形状梯形,其凝重的笔触与上面灵动的笔画形成对比。
一、古、工、丁、士、七、是一字如一条扁豆,两边露尖,全身饱满,毫不板滞。
而古字起笔一顿,十分有力,再向右侧行笔时有个小弧度,最后则轻按收笔,这一笔与下面的口相协调,照应得体。
工字横画多有变化,上面一横较规范,下面则与上面的竖笔相连,形成一条弯曲的弧度,强调了对立变化。
士字和七字的横画部是露锋起笔,但士的横画显得稳重,在它起笔后立即加重按笔,最后形成一个三角形,与下边的一横形成鲜明对照。
而七字的起笔则充满动感,起笔轻按并向右下画出一个孤;线,然后再向上行笔,最后重按收笔,这很大的起伏既充满活力,又与下一笔竖弯相呼应。
是字的横画写法与上面几个字的横都不同,它起笔重按并露锋,行笔很有力,收笔也回锋重转,整个横画像个平放着的S,但又和上下笔画相呼应,笔断意连,因此十分自然。
3.竖顷、纠、诮、往、也草书中以竖笔代替其他笔画的情况也很常见,以上五个字都是这种情况。
便、针、布、引、轩、於草书因行笔速度较快,而且富于动感,因此,笔直的竖画在今草中不多,在狂草中更是极少。
而中锋运笔的基本要求就是写竖画的也较少见。
便字的竖画是中锋运笔,起笔露锋,上笔回锋成垂露。
针、布两字的两个长竖均为侧锋运笔,这从墨迹、线条的形态变化便可看出,起笔时笔锋都向左侧指,然后向右下转去。
引字也是明显的侧锋行笔,由于按得较重,上端显得很饱满,向下逐渐细小,最后出锋收笔。
轩字和上面的便字都是垂露,到下端后回锋收笔,但轩字是侧锋行笔,因此富于动感。
於字的竖画起笔收笔均采用回锋转笔,两端都不露锋芒,线条又十分粗重,因此显得很沉着、强健,与右边纤细多变的笔画形成对比。
4.撇人、少、见、右、答以上几个字的撇都各不相同,人字像箭头,少的飞白笔意如枯藤、树枝,见、答两字如笔杆般直,在字的撇向左上抛并带出横画,各有形质,富于变化。
5.捺反、史、萃、敷这4个字的捺笔均与上笔相连带,但收笔都又各有所别。
如史字收笔为重顿后略出锋芒,反字都藏锋不露,萃字向下撇钩,敷字转笔向上回钩。
真是随机应变,巧妙自如。
文、尺、弊、伏捺在草书中的写法也多种多样,随使转变化而变化。
如文的捺笔为藏锋起笔,向下行笔时线条由粗细,收笔时出锋,显得婀娜多变。
尺字的捺恰与文字相反,起笔出锋轻按,再逐渐加重行笔,最后转锋收笔。
弊、伏字的捺都处理为点,弊为短点,伏为长点,其长短变化均根据字的结构而定,弊字下面写得比上部小得多,因此点也小;而伏字是左右组合的字,处理为长点方与字形相吻合。
可见,草书的一点一画,都是视需要而定,而不是任意涂抹的。
迷、回、近、道、追这五个字的走之均长捺,但都各不相同。
如迷字的捺向下后转再回锋向上略挑,而回这字则向下捺既急转行笔,直至该收笔时突然向上重挑出锋,颇似章草的走之。
近字轻捺一下,都是出锋起收笔,十分灵巧。
道字的捺很像蜗牛抬头,收笔处拐个小弯出锋,很显生动。
追字的捺与原字相连,一气呵成,收笔时转向左下出锋,写成强有力的钩。
6.挑抗、胜、孰、据、挥草书的挑笔也写法不一,有的连带,有的不连。
如抗、孰、挥上下都与其他笔画相连接。
而胜字则成为向右上的挑点,据字的挑势较明显,也很饱满。
7.钩横钩穷、学、赏、百、气:穷、学、赏都是宝盖写法,也都上下连带。
而气和百的横钩笔画都相同。
竖钩乎、用、图、伪、时:以上都是右竖钩。
乎、用、图均为方笔钩,外角尖锐、有力,有的角度较小,有的角度较大。
伪字为圆笔钩,时字的钩外圆内方,刚柔相济。
戈钩识、威、或、哉、成:戈钩的处理形状也多种多样。
识字的钩是较清楚、规范的。
威字的钩则变为重重的捺笔,而或字的钩很像碑刻中的棱角分明的捺笔,都没有出钩。
哉字和成字则恰恰相反,把戈钩变成倒钩,向左上钩了。
背抛钩规、绳、风、龟、既、究。
规字的背抛恰好相反写成,背抛变成了向下回钩。
绳和风的钩都差不多相同。
龟字的钩向右出,既字在收笔前略微向回钩,形成不大的钩。
究字的钩则直向上挑。
8.转折转画、有、南、速:画、有、速在转时笔画提按交代清楚,有轻有重,南字转得较快,都是圆笔转。
同、图、属、多:同、图、属、多等字的转都是方圆相济、圆中寓。
图、属两字是转中带折,如图的折笔即外口的最后转折处,属字的折笔上边两横的连接笔处。
折行、调、书、际:行的右上角、调的右半部周的右上角都是折笔,书的3个转角和际的耳刀旁都是方折笔。
今草的结构草书的结构原则是以删繁就简、连绵不断、笔断意连、书写便捷而为目的。
尽管历史上各家草书的结构不尽相同,但草法的规律却基本一致,有许多约定俗成的东西。
因此,它的结构规律是严格的,正如前一节草书识辨中所提到的那些结构方法。
1.删繁就简,点画相代在诸种书体中,楷书是最规范、最标准的书体,行书则比楷书自由,增加了笔画之间相连的游丝,但都省减了楷书中繁复和点画,而草书更为省减、简练,它的一画可以代替四个点,一笔可以成一个字,可见其省略的程度,而且,草书可以用一点代替一画,也可以用一画代替几点。
在点画那一节中,我们已经作过介绍。
2.圆转连绵,一气呵成书的主要笔法是使转,因此在书写时点画随笔法的曲转而运动。
它的线条多为圆弧形,加上游丝牵引其间,所以写出来圆圈较多,加上行笔流畅舒展,一笔甚至可以写好几个字,有时写下来就圈圈相套,一气呵成。
3.气势贯通,挪腾变化由于草书的气势体现在一整篇上,对每个字的位置和重心都不一定要对直和平稳,只要气势到了,上下有所呼应,整个看起来浑然一体也就可以了。
因此,有时字的挪腾很厉害,并不是上下对齐,而且字的形态也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
有些字单独看是倾斜的,重心似乎不稳,但从整篇看则是均衡、稳定的。
因此,草书从欣赏到创作,尤其是大草,都要从整篇出发,照顾全局。
草书的用墨和用笔1.草书的用墨书法的用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对于行草书,特别对草书而言,尤为重要。
草书丰富的笔法就决定了与用墨的质量如何关系甚大,如果不讲究用墨,草书的丰富笔法则很难得以表现,写出黑乎乎的一片,就破坏了它的韵味。
市场上供应的墨汁含胶重,一般用来写字都要加水后才好用。
加水的多少要依宣纸的品种、渗水性能而定。
生宣纸渗水较快,可加少量清水适量使用;熟宣纸渗水较少,则可少加些水。
特净皮、棉料等安徽宣纸纸质优良,涸渗效果也较其他纸要好,加水比例也要适量掌握为宜。
现在的墨汁因系工厂生产,含有较多的胶质,在使用时显然不如墨锭。
墨锭研墨后的效果比墨汁更佳,墨色层次更丰富。
如胡开文、曹素功及安徽的一些著名作坊生产的油烟、松烟墨锭均可使用。
草书的书写速度较其他书体要快一些,而且运动感更强,加上笔法的多种运用,唯有使用较好的墨方能方便笔法的运用,适量加水后的墨较为润泽,书写时也不滞笔。
反之,如果使用含胶重的墨写草字,一是笔拉不开,粘连得厉害,二是写几画墨就干了,很难控制好笔锋,也会影响创作或书写时的情绪。
好的墨因为层次丰富,墨彩纷呈。
尤其作草书时更便于写出浓淡、干湿、润燥、枯涩、淋漓等各种不同效果,更能使作品锦上添花。
而有些低劣的墨汁乌而不亮,稍一兑些颜色就又灰又无层次变化,在选用时一定要认真区别。
使用北京出品的中华墨汁或一得阁墨汁较好。
另外,在创作浓淡墨色对比较强烈的作品时,可使用宿墨,即放过一段时间的墨。
这种墨的水和胶质沉积物逐渐分离开来,使用时用较硬的笔去蘸写,就可产生十分丰富的墨色变化。
可以说,墨的使用也是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内容。
许多青年朋友学写字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执笔、间架结构和临摹等方面而忽视了墨的运用。
纸墨相发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这是我们学习草书时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2.草书的用笔掌握草书的用笔,首先要熟悉草书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