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系统解剖学——专业课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2.36 MB
- 文档页数:191
讲课内容: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第一篇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02 骨学躯干骨【目的要求及内容】一.总论重点掌握骨的形态,骨的构造,熟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二.躯干骨1.躯干骨的组成。
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颈、胸、腰椎和骶骨的形态特点。
3.掌握胸骨分部。
重要的体表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
4.掌握躯干的骨性标志。
5.了解其他内容。
中轴骨骼人体的中轴骨骼包括躯干骨和颅。
一、躯干骨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骨。
它们分别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
(一)胸骨1.组成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前凸后凹,可分柄、体和剑突三部分。
2.结构胸骨柄上宽下窄,上缘中分为颈静脉切迹,两侧有锁切迹与锁骨相连结。
柄外侧缘上分接第1肋。
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的肋切迹与第2肋软骨相连接,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胸骨体呈长方形,外侧缘接第2~7肋软骨。
剑突薄而细长,形状变化较大,下端游离。
(二)椎骨幼年时为32或33块,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3~4块。
成年后5块骶椎融合成骶骨,3~4块尾椎长合成尾骨,共计26块。
1.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前方短圆柱形的椎体和后方板状的椎弓组成。
椎体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内部充满骨松质,表面的骨密质较薄,上下面皆粗糙,借椎间纤维软骨与邻近椎骨相接。
椎体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各椎孔贯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
椎弓是弓形骨板,连接椎体的缩窄部分,称椎弓根,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切迹,分别成为椎上、下切迹。
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两侧椎弓根向后内扩展变宽的部分,称椎弓板,两侧在中线会合。
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①棘突1个,由椎弓后面正中伸向后方或后下方,尖端可在体表扪到。
②横突l对,从椎弓根与椎弓板移行处伸向两侧。
棘突和横突都是肌和韧带的附着处。
③关节突2对,在椎弓根与椎弓板结合处分别向上、下方突起,即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相邻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节。
二、颅的连结各颅骨之间大多以缝或软骨结合,舌骨以韧带与颅底相连,仅下颌骨与颈骨构成颞下颌关节。
组成下颌头及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
结构特点关节面覆盖纤维软骨,关节囊松驰,关节囊内有关节盘,将关节腔分成上下两部。
囊的外侧有韧带加强。
运动方式颞下颌关节属联合关节,可作张口、闭口、前伸、后退及侧方运动。
胸锁关节——由锁骨胸骨端与胸骨的锁骨切迹,第1肋软骨构成,为上肢与躯干间的唯一连结,有关节盘,可作三轴性运动。
肩锁关节——肩峰与锁骨肩峰端构成,活动度小。
喙肩韧带——连结于喙突与肩峰之间,它与肩峰、喙突共同构成喙肩弓,架于肩关节上方,有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的作用。
肩关节形态:球窝关节。
组成: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
结构特点:头大盂小,关节面差大,有盂唇加深关节窝,关节囊薄而松弛,下壁更为薄弱,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运动方式:三轴性运动,围绕冠状轴作屈、伸;矢状轴作收、展;垂直轴作旋内和旋外,以及环转运动。
肘关节形态:蜗状关节。
组成:肘关节属复关节,由三部组成:肱尺关节——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滑车关节)。
肱桡关节——肱骨小头与桡骨关节凹构成(球窝关节)。
桡尺近侧关节——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车轴关节)。
结构特点:六个关节面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关节囊前后部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在桡骨头周围有桡骨环状韧带,附着于尺骨桡切迹的前、后缘。
注意该韧带的功能。
运动方式:一轴性屈伸。
前臂骨间的连结:1、桡尺近侧关节:参与肘关节的组成。
2、前臂骨间膜:连结桡、尺骨骨干的坚韧纤维膜,当前臂处于旋前旋后的中间位时,骨间膜最紧张,其宽度最大。
3、桡尺远侧关节:由桡骨的尺切迹与尺骨头的环状关节面构成。
关节囊薄弱,与桡腕关节间有关节盘(三角形的纤维软骨板,附着于桡骨的尺切迹——尺骨茎突)隔开。
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是联合车轴关节,可作前臂的旋前(前臂的旋内,手背向前,桡、尺骨交叉)和旋后(前臂的旋外,手背向后,桡、尺骨并列)运动。
系统解剖学完整版第一章:绪论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以形态学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手段,揭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为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等相关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正常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等。
通过对这些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功能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解剖观察法、组织学观察法、影像学观察法、生理学实验法等。
解剖观察法是通过解剖尸体或活体,直接观察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等特征。
组织学观察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了解组织的微细结构。
影像学观察法是通过X光、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等特征。
生理学实验法是通过实验手段,研究器官的功能和生理过程。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各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通过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功能,为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等相关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运动系统运动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骨骼、肌肉和关节。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肌肉是骨骼运动的动力来源,关节则是连接骨骼的枢纽。
骨骼由骨头组成,骨头坚硬且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承受外力的作用。
骨头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骨架。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叶嘉生物科学系实验一 上皮组织(2课时)一、 实验目的和内容⒈学习肠系膜平铺法的制作方法。
⒉联系功能了解被覆上皮组织的结构及分布特点。
⒊了解上皮组织的某些特殊结构:如纤毛、纹状缘、细胞连接等。
二、 实验材料和器具⒈蟾蜍⒉玻片:小肠切片(H-E 染色)、气管切片(H-E 染色)、甲状腺切片(H-E 染色)、食管切片(H-E 染色)、膀胱切片(H-E 染色)⒊试剂及药品:1%AgNO3水溶液、甘油、蒸馏水、0.9%NaCl 溶液⒋器具: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蜡盘(白瓷盘)、解剖器、显微镜三、 实验操作过程(一) 蟾蜍肠系膜平铺片的制作与观察 1.铺片制作:2.低倍镜观察:可见间皮细胞和肠系膜内毛细血管壁的内皮细胞。
均为扁平单层上皮。
平铺片上上皮细胞为多边形。
细胞边界被AgNO3g 感光沉淀后为黑色、锯齿状,相邻的细胞彼此镶剪剪开腹腔断头处死蟾蜍 肠系膜平铺洁净干燥的载玻片展平1-2滴硝酸银溶液日光下晒3-5分钟或日光灯下照10-30分钟标本成浅褐色 蒸馏水冲洗加1-2滴甘油盖盖玻片观察嵌。
3.高倍镜观察:观察低倍镜下的各种结构。
(二)玻片标本观察1.单层扁平上皮切片——小肠、气管、食管上皮切片2.单层立方上皮切片——选甲状腺切片(H-E染色)观察3.单层柱状上皮——猫小肠切片(H-E染色)观察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兔气管切片(H-E染色)观察①.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位置高低不齐、其间有透亮的杯形细胞。
②.可区分四种细胞:a)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覆盖b)杯形细胞:在柱状细胞之间、无纤毛c)梭形细胞:位于柱状细胞之间、呈梭形d)椎体细胞:细胞呈椎体形,基部宽、顶部窄⒌复层扁平上皮切片观察⒍变移上皮四、作业1.绘图说明单层扁平上皮在平铺片上的状态。
2.何谓被覆上皮、内皮、间皮?3.举例说明上皮组织的结构与机能的统一性。
实验二 结缔组织一、 实验目的和内容1. 学习疏松结缔组织平铺片的制作方法及活体染色和肥大细胞制片法。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ystematic anatomy课程代码:22060100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总学时: 72(讲课:72,实验0,实践0,网络0)总学分:4考核方式:期末统考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运动康复、康复治疗技术一、课程简介系统解剖学是按功能系统研究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是学习其它医学学科的基石和支柱。
因为只有在充分认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否则就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学习解剖学的目的,就是从医学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康复专业其他基础和临床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按照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九大系统,主讲老师结合真实器官讲授相关解剖学知识,主要包括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功能意义及相关临床联系。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理论课,学时为72学时。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骨学教学内容:第一节总论1.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2.颈椎、胸椎、腰椎和骶骨的结构特点。
3.骨性胸廓、肋弓的组成。
4.胸骨、肋骨的形态构造及胸骨角、肋沟的意义。
5.颅的组成,各颅骨的位置及名称。
6.颅底内面的主要孔、裂结构。
7.翼点的围成及意义。
8.骨性口腔、鼻腔、眶的围成及交通。
9.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和胫骨的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
10.新生儿颅的特点。
11.全身重要的骨性标志。
12.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13.骨的发生、发育和可塑性。
14..脊柱的生理性弯曲。
15.手骨、足骨的形态及排列。
第二节中轴骨1 骨性胸廓、肋弓的组成。
2. 胸骨、肋骨的形态构造及胸骨角、肋沟的意义。
人体解剖学课件运动系统骨学第一节总论总论:1.说出骨的分类2.简述骨的构造3.说出骨的理化特性躯干骨:1.说出躯干骨的组成2.简述椎骨的一般形态3.简述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点4.记住肋的形态5.说出胸骨的分部、胸骨角的构成及其意义一、骨的形态和分类二、骨的构造小结成年人共有约206块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类。
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
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生长、修复和改建起重要作用。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人,红骨髓存在于扁骨、短骨和长骨两端骨骺的骨松质内。
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两种成分组成,有机质赋予骨的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使骨质坚硬挺实。
第二节躯干骨学习目标:1.说出躯干骨的组成2.简述椎骨的一般形态3.简述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点4.记住肋的形态5.说出胸骨的分部、胸骨角的构成及其意义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共51块。
二、肋肋包括肋骨和肋软骨。
三、胸骨小结成年人共有约206块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类。
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
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生长、修复和改建起重要作用。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人,红骨髓存在于扁骨、短骨和长骨两端骨骺的骨松质内。
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两种成分组成,有机质赋予骨的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使骨质坚硬挺实。
小结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
成年人有26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和1块尾骨。
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两者围成椎孔,所有椎骨的椎孔连成椎管。
椎弓分为椎弓根和椎弓板,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
自椎弓发出7个突起。
颈椎有横突孔,棘突短小,末端分叉;寰椎无椎体、棘突和上、下关节突;枢椎有齿突。
胸椎有上、下肋凹和横突肋凹。
腰椎棘突呈直立的板状,水平后伸。
骶骨有岬、骶管、骶管裂孔、骶角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