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7
如何看待贵阳发展现状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省会,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城市。
近年来,贵阳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下面从经济、城市规划和人文环境三个方面,来看待贵阳的发展现状。
首先,贵阳市在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作为贵州省经济的龙头,贵阳市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并成为一批知名企业的总部所在地。
特别是随着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中国数字之都、中国大数据谷”的发展战略,贵阳市成为大数据产业的重要枢纽。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在贵阳市落户,推动了贵阳市的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此外,贵阳市积极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为贵阳市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贵阳市在城市规划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贵阳市建设了大量的高楼大厦、购物商场和时尚餐饮娱乐场所,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特别是先后举办了亚洲青年运动会、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重要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贵阳市的国际形象。
此外,贵阳市还积极倡导绿色出行,推广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大力建设和扩大绿地和公园,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
这些努力使得贵阳市成为宜居城市的典范,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最后,贵阳市在人文环境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进步。
贵阳市积极保护文化遗产,修复了老城区的古建筑,丰富了文化的内涵。
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保护传统农耕文化,推广乡村旅游,在传承中融入现代元素,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贵阳市还注重人才培养,加强科教资源建设,改善教育条件,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总结来说,贵阳市在经济、城市规划和人文环境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就。
然而,贵阳市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城市,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贵阳市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
同时,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贵阳市才能在未来发展中持续保持良好的势头。
Research on the Green Development Path of Western Mountainous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Guiyang
City,Guizhou Province
作者: 王天维[1]
作者机构: [1]中共贵阳市委党校科研管理处,贵州贵阳550005
出版物刊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79-8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期
主题词: 山地城市;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贵阳
摘要:生态保护是影响山地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省会作为省区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面临着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双重压力.作为西部地区典型的山地省会城市,贵州省贵阳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绿色经济.通过对贵阳绿色发展实践历程的梳理,建立协整方程模型检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基本形态,探究影响绿色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新时代优化绿色发展路径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贵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呈现"N型"态势,表明新时期贵阳经济发展中仍旧面临环境保护的压力.推动贵阳绿色发展,要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对外开放、资源欠缺和制度约束.着眼于当前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大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区域发展方式;发挥外资外贸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改善效应和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加大绿色科技研发,从生态安全中寻求发展生物经济的空间;统筹个体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健全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机制.。
六盘水市贫困问题分析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一个山地城市。
该市贫困情况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部分城市边缘地区。
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水平落后、劳动力技能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破坏等方面。
首先,六盘水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GDP总量较小,居民收入水平低下。
虽然该市主要产业是农业,但是其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大多依赖传统劳动力,技术含量较低。
农业产出也很不稳定,受自然灾害和市场需求的影响较大,造成了贫困人口的增加。
其次,劳动力技能不足是导致六盘水市贫困问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由于该市人才流失较严重,人才结构比较单一,缺乏技能型经营者和管理者。
劳动力的技能档次较低,无法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这也导致了就业机会不足。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导致贫困问题的另一个因素。
在六盘水市,由于地形地势复杂,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尤其是公路交通、电力、通信等方面,这给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带来了不便。
在教育、医疗等领域,也缺乏完善的公共服务,导致了贫困人口的医疗和教育水平和机会低下,增加了贫困风险。
最后,生态环境受破坏是导致贫困问题的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六盘水市的环境受到了影响,森林覆盖率下降,水源受到了污染。
这导致了生态环境质量低下,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降低,也使得一部分人的生计来源受到了严重威胁。
综上所述,六盘水市贫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加强贫困人口的教育、技术培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提高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贵州省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秦趣;王艳红【摘要】从城市生态承载力内涵出发,以贵州省城市为研究对象,确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城市生态承载力建立评价模型,并对贵州省城市生态承载力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城市生态承载力整体水平较低,仅有六盘水市城市生态承载力指数为低承载,其余城市生态承载力指数均为弱承载,生态承载力指数排序由大到小分别是六盘水、安顺市、铜仁市、贵阳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遵义市、黔西南州和毕节市.目前,贵州省城市发展面临较大的生态问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着力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促使贵州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期刊名称】《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年(卷),期】2019(036)002【总页数】12页(P1-12)【关键词】城市生承载力;评价指标;评价模型;贵州省【作者】秦趣;王艳红【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4;乌蒙山区发展研究院,贵州六盘水 553004;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02;F293.2(273)社会逐步发展,城市成为人类活动中心,城市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环境能否容纳整个城市的人类活动,城市生态承载力相关研究已成为社会发展所关注的焦点。
外国学者对城市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广泛研究,主要包括概念、方法以及实践研究等方面。
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在人类生态学中提出生态承载力概念,指物种个体数量存在一定条件下的最高极限[1]。
1984 年,贝利把承载力分为“生态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2]。
后来,Wackernagel、Erling等从生态足迹方面对城市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3-5]。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有状态空间法[6]、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方法[7]、NPP法[8]、高能生态足迹模型法[9]等。
在实践应用研究方面,Onishi在基于市民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过着舒适生活的前提下,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东京市中心区的承载力进行检验,并提出了应采取分散化的政策主张[10]。
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9年5月31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相关活动。
第三条生态环境保护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统筹研究处理重大问题,组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逐步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其他有关负责人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人应当定期带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巡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律等规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职责。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等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根据职责,依法对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建筑施工扬尘、餐饮服务业油烟、露天烧烤、城市焚烧沥青塑料垃圾、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燃放烟花爆竹等污染行使行政处罚权。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赤水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20•【字号】黔府发[2006]23号•【施行日期】2006.06.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赤水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黔府发〔2006〕23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了加强赤水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保障国酒茅台等名优白酒的生产环境安全,推进三峡库区上游水污染防治,促进赤水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赤水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赤水河是长江的重要支流。
赤水河流域是三峡库区上游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之一,赤水河独特的水、土壤、气候和大气微生物等自然生态环境是国酒茅台等名优白酒品质的重要保证。
中央和省委、省人民政府对赤水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历来非常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不断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目前,赤水河上游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茅台断面水质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茅台等城镇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但是,随着赤水河上游资源开发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
加快赤水河流域特别是国酒茅台生产基地和周边生产环境的治理是保证茅台酒等名优白酒质量、保护茅台酒品牌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增强大局观念和国酒意识,充分认识加强赤水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态立省的要求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属地管理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赤水河沿岸的生态建设、污染治理和对有关开发建设活动的规范管理,重点解决好赤水河上游地区水环境、茅台镇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和镇区空气质量及环境卫生问题,确保赤水河各控制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确保国酒茅台生产基地的水质长期稳定满足茅台酒的生产要求,保证国酒茅台等名优白酒生产环境安全,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0.08.04•【字号】黔发改环资〔2020〕738号•【施行日期】2020.08.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固体废弃物与有毒化学品污染防治正文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发改环资〔2020〕738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工商联,贵阳海关:《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0年8月4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增加绿色产品供给,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奋力建设“多彩贵州公园省”。
(二)基本原则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综合考虑全省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差异,区分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城和乡镇等,分步骤、分领域、分区域,合理确定实施路径,积极稳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创新引领,科技支撑。
以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为导向,研发推广性能达标、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塑料制品及替代产品,培育有利于规范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塑料污染的新业态新模式。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州省公安厅、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等五厅局关于统筹加强“油、路、车”污染治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公安厅,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1.11.30•【字号】黔环气〔2021〕7号•【施行日期】2021.1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固体废弃物与有毒化学品污染防治正文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州省公安厅、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等五厅局关于统筹加强“油、路、车”污染治理的通知各市(州)生态环境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生态环境部等11部委局《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环大气〔2018〕179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建立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通知》(环大气〔2020〕31号)等有关要求,统筹加强“油、路、车”污染治理,持续开展清洁柴油车(机)、清洁油品行动,强化排放大数据应用,实施柴油车(机)数字化精准管控,全链条治理超标排放,促进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突出排放大数据应用,强化车(机)数字化精准管控(一)严格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
2022年1月1日起,我省全面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
省生态环境厅、交通运输厅通过信息闭环管理来实现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联动,以及对超标排放汽车的闭环管理。
按照《行动计划》有关要求,汽车经生态环境部门监督抽测或定期排放检验不合格的,应到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维修)站进行维修治理,经维修合格后方可进行复检。
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贵州省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实施细则》(附件1)。
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应在制度实施前加快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维修)站联网和技术能力遴选工作,确保应联尽联、合理布局、全面覆盖。
(二)推行汽车环保免检。
2022年1月1日起,安装OBD远程排放监控并与省生态环境厅联网,且在一个排放检验周期内在线数据未超标的车辆,免于当次排放检验周期的环保上线检验。
贵州省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①盆地中的城市——贵阳、六盘水和安顺。
城市均建在盆地底部,以矩形
(六盘水)、放射状(安顺)和多边形(贵阳)展布,周边多为“喀斯特”山丘、盆地内部还散布有残丘、孤峰等。
这类城市的环境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拥有的水土资源比洼地的多,但差异大;地下水分布不均,埋藏较浅,易开采也易受污染。
②谷地中的城市——宽谷中的都匀和铜仁,构造盆地和喀斯特谷地中的遵义。
城市沿河两岸展布,占据高漫滩、阶地以及部分缓坡地,两侧陡峭,或有和缓的峡谷、宽谷、盲谷,有一定的地表水资源,并为“喀斯特”水的排泄地段,水环境
容量较大,但土地资源缺乏。
③台阶和洼地上的城市——建在距河不远的台阶上
的城市如凯里、兴义,城市依地形起伏呈不规则展布,水资源较缺,自净力差。
高原面台阶洼地上的城市,如毕业,地表基本无河流,地下水埋藏深,水土资源
贫缺,为9市中自然环境最脆弱的一个市。
从总体上看,贵州城市的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见表1)。
地形封闭
9市的周边多为“喀斯特”山丘、孤峰,尤其是盆地中的城市,地形最为封闭。
如贵阳市就位于本省中部群山环抱的“喀斯特”盆地中;六盘水座落在西部高原山区山峦群峰之中的盆地中等。
地形封闭,不但城市发展有困难,也易造成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山地和丘陵所占的比重大
除安顺和遵义所占比重在72%外,其余均高达85%以上。
各市的平地并不连片,而是被残丘、孤峰分割,实际是“山间平坝”,故土地利用的限制性强。
地势高低悬殊
各市最高和最低海拔的差数多在1000m以上,毕节市相差达1700m多。
地势高低悬殊,不但对发展交通带来困难,而且也带来一些环境地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