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54.6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标要求(一)、能力要求1、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其应用,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判断、分析比较能力。
(二)、内容要求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知识网络体系一、减数分裂的概念概念:从初级精(卵)母细胞发展到精(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_1__次,而染色体只复制___2__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结果: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_____3______。
二、相关概念①.____4____: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
(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②.__5____: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
③.___6____: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 分子,四条染色单体) (数目:四分体数 = 同源染色体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④.非姐妹染色单体三、精子的形成1、形成场所:精巢2、形成过程(见课本)滋长 变形 1个精原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子细胞 (2N ) 复制 (2N )(N )(N )4个精子(N )3、各时期特点 42n 2n染色体 n n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母细胞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附:有丝分裂中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四、卵细胞的形成1、形成场所:卵巢2、形成过程(见课本)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1个极体 2个极体滋长 (2N ) (N ) 3个极体 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极体(N )(2N ) 复制 (2N ) 1个次级母细胞(N ) 1个卵细胞(N )五、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六、受精作用减数分裂♂个体 精子发育减数分裂受精卵(2n) 新个体(2n )♀个体 卵细胞七、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对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十分重要。
名词解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也叫成熟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其二倍体原始生殖细胞内染色体复制一次之后,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从而使得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减数分裂有三种类型:合子减数分裂、配子减数分裂、居间减数分裂。
【前减数分裂】前减数分裂期是指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进入减数分裂之前的间期,分为G1期、S 期和G2期。
前减数分裂期的S 期持续时间长于有丝分裂间期的S 期,但只合成全部染色体DNA 的99.7%,其余DNA 在偶线期合成。
G2期是原始细胞由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发展的转变时期,也是原始升值细胞由非同步性有丝分裂转变为同步性的减数分裂的时期。
【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Ⅰ是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同源染色体分离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
可划分为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和末期Ⅰ。
【前期Ⅰ】前期Ⅰ持续时间长,结构变化复杂,通常又细分为细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
【细线期】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
有若干染色体进行配对,配对是靠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沿长轴形成联会复合体实现的,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使细胞染色体由2n条单价体变成n条二价体。
此外,大约0.3%的DNA 在偶线期合成,这部分DNA 与同源染色体的精确配对有关。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每两条同源染色体,都分别来自雌雄生殖细胞,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它们在形态大小及遗传结构上都是相似的。
且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要进行联会,形成四分体。
在减数分裂第一次的后期,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开始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彼此发生分裂,分别向两极移动(这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经末期形成的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这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一、填空6—141、胞膜和细胞内膜统称生物膜系统,它的主要成分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
2、双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细胞在上下壁和径向壁上出现栓质化和木质化的带状增厚,被称为凯氏带,主要功能是凯氏带与质膜连在一起,可以控制水分和矿物质进入植物体。
3、1991年,Coen和Meyerowitz在金鱼草和拟南芥中利用一系列与花器官发育有关的突变体开展研究,提出了基因控制花器官形态发生的ABC模型。
据此模型花的四轮花部是由组基因共同作用发育而成。
4、在裸子植物的松柏纲中,苞鳞与珠鳞分离(仅基部结合)的是松科,苞鳞与珠鳞完全合生的是柏科。
5、在高等植物中,在世代交替中配子体处于优势地位是苔藓植物。
6、白玉兰的果实属于蓇葖果,无花果的果实属于聚花果,桃的果实属于核果,小麦的果实属于颖果。
7、蔷薇科的雄蕊与花被结合成花筒稀5或10,蝶形花科的雄蕊二体雄蕊 2束,锦葵科的雄蕊单体雄蕊 1束。
(均填写该科雄蕊的特征和数量)8、分别指出下列植物所属门类:食用的海带在分类上属于褐藻门;甘蔗隶属于禾本科;韭菜隶属于百合科;向日葵隶属于菊科。
9、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10、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碳同化分别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光反应中最终的电子供体是水11、植物绿色细胞在光照后引起吸收氧气的现象叫光呼吸,只有C3途径的C3植物在强光下发生严重的光呼吸。
该过程是由于一个双功能的酶引发的加氧反应,该酶是Rubisco。
12、植物的生长也能引起植物的运动,这种运动通常是由于生长不均匀引起的。
植物对外界环境中的单方向的刺激引起的生长运动叫向性运动。
13、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物和糖。
14、禾本科植物根的内皮层细胞壁常 5面加厚,横切面上此种增厚呈现马蹄形;除此之外内皮层上还具有一些壁不增厚的细胞,称之为通道细胞。
15、核型胚乳和细胞型胚乳发育形式的最大区别是胚乳形成过程中是否有一个游离核时期。
高三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减数分裂2、受精作用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1、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2、精子的形成:3、卵细胞的形成1 个精原细胞(2n) 1 个卵原细胞(2n)间期:染色体复制间期:染色体复制1 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 个初级卵母细胞(2n)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前期:联会、四分体(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2n)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2 个次级精母细胞(n) 1 个次级卵母细胞+1 个极体(n)前期:(n) 前期:(n)中期:(n) 中期:(n)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 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 末期:(n)4 个精细胞:(n) 1 个卵细胞:(n)+3 个极体(n)变形4 个精子(n)4、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1、受精作用2、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恒定有重要意义。
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均等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知识点
哎呀呀,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超级神奇的“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你们想啊,咱们的生命从一个小小的细胞开始,这得多神奇!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一样。
那减数分裂就像是这个神奇旅程中的一个重要关卡。
什么是减数分裂呢?简单说,就是细胞要变得特殊,要为新生命的诞生做准备。
比如说,咱们的体细胞里有好多好多对染色体,就像一群小伙伴手拉手。
可减数分裂的时候,这些小伙伴就要分开啦!为啥呢?这就好比一场接力比赛,细胞要把一半的“接力棒”传下去,这样才能和另一个细胞结合,形成新生命呀!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细胞会发生好多变化。
染色体要配对,就像跳舞的时候找舞伴一样,可有意思啦!然后它们还要交换一些小片段,这就像是小伙伴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宝贝。
咱们再来说说受精作用。
这就像是一场盛大的聚会!精子和卵子,这两个小主角,终于相遇啦!一个精子拼命地游啊游,就像勇敢的战士冲锋陷阵,终于找到了卵子这个美丽的“公主”。
它们一结合,新生命就开始孕育啦!
想象一下,这是不是超级神奇?这就好像我们搭积木,减数分裂给了我们一半的积木,受精作用让我们把另一半积木凑齐,然后就能搭出一个完整的小房子,也就是新生命!
老师上课讲这些的时候,我就在想,生命的诞生太不容易啦,每一个新生命都是这么神奇地来到这个世界上。
咱们可得好好珍惜自己,也得尊重每一个生命呀!
所以呀,同学们,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就是生命诞生的奇妙魔法,咱们可得好好学,好好理解,这样才能更懂生命的珍贵和神奇!。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教学内容分析:“减数分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本节课主要讲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模型构建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有丝分裂的概念及其分裂过程。
且对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为本节学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思想: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考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我们可以采用模型构建的方法,让学生边演示边模拟边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够指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并通过图像加以识别(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来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知识与技能: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来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能力的培养2、教学难点:(1)知识与技能: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来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合作、创新及成功的喜悦六、教学过程:1、课时安排:1课时2、课时准备:课前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制作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模型【例题】1、细胞分裂的方式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共有的特点是()①DNA复制②纺锤体出现③联会2、中期3、后期【教师】利用多媒体总结【例题】2.假定某动物细胞染色体数目2N=4,据图指出②③④⑤⑥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正确的是().③图的下一个时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②③④⑤均含同源染色体.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⑥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共有4条染色体三、总结关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我们仅仅从常规和图像来。
普通生物学练习题第四章生物的生殖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分,共15分)1.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C ]A.极核B.胚C.受精卵D.胚乳2.水稻的体细胞内含有24条染色体,在一般情况下,它的卵细胞、子房壁细胞和胚芽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目依次是:[ A ]A.12、24、24 B.24、24、36 C.12、24、36 D.24、24、243.很多双子叶植物种子中没有胚乳。
其原因是:[ D]A.没有形成胚 B.受精极核没有发育成胚乳C.没有形成受精极核 D.胚乳被子叶吸收了4.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可以形成: [A ]A.1个卵细胞、1个极体B.2个极体 C.1个卵细胞,3个极体D.2个卵细胞5. 生产上常用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块茎进行繁育薯苗,这种生殖方法叫[ D ]A.分裂生殖B.出芽生殖C.卵式生殖 D.营养生殖6. 菊花的根能生芽,由芽生成新植株,这属于[ A ]A.出芽生殖 B.分裂生殖C.断裂生殖 D.营养生殖7. 把一粒蒜瓣种在地里可以再长出一株蒜苗,这说明生物具有[ D ]A.适应性 B.应激性 C.生长现象 D.生殖和发育现象8. 一棵苹果树结出五种不同品种的苹果,这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实现的 [ B]A.孢子生殖 B.出芽生殖 C.营养生殖 D.有性生殖9. 在10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的精子和10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如果全部受精,能形成受精卵的数目是:[ B ]A.5个B.10个 C.20个D.40个10. 最有利于生物进化的生殖方式是[ D ]A.出芽生殖 B.孢子生殖 C.营养生殖 D.有性生殖11. 一般说来,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这个物种的灭绝,这是因为生物体具有[ B ]A.遗传性 B.生殖作用 C.生长现象D.适应性12. 能使后代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和生活力的生殖方式是[ C ]A.分裂生殖B.孢子生殖 C.卵式生殖D.营养生殖13.蜜蜂中,蜂王体细胞有32条染色体,工蜂和雄蜂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分别是[B]A.16条和32条B.32条和16条C.32条和32条 D.16条和16条14. 人们常用嫁接、扦插等方法繁殖果树,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D ]A.分裂生殖 B.营养生殖 C.有性生殖 D.出芽生殖15. 16个卵原细胞和32个精原细胞,如果完全成熟并受精,产生合子的理论数是[ B ]A.8个B.16个C.32个D.64个16. 如果有15个初级卵母细胞,5个初级精母细胞,它们都正常发育并受精,最多能形成的受精卵数目是[B ]A.20个 B.15个 C.10个 D.5个17. 一雌蛙产1000粒卵,一雄蛙产100万个精子,那么该雌蛙卵巢中的卵原细胞数目和该雄蛙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分别为: [ B ]A.250个和250万个 B.1000个和25万个C.1000个和100万个 D.250个和100万个18. 人的卵细胞有23条染色体,其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和四分体数分别为:[D ]A.23和23 B.46和23 C.46和46 D.92和2319. 高等植物所特有的生殖方式是[ D ]A.出芽生殖B.分裂生殖C.营养生殖D.卵式生殖20. 关于四分体正确的叙述是[ B ]A.四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B.一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C.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D.一个四分体就是两对染色体21. 在高等动物的一生中,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 D ]A.无丝分裂过程中 B.合子形成过程中C.卵裂的全过程中D.减数分裂过程中22.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A ]A.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B.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C.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D.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不分裂23.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 C ]A.染色体自我复制B.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C.着丝点分裂为二,两个染色单体分开 D.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状态24. 玉米的卵细胞内有10条染色体,那么,它的受精卵、胚芽细胞、胚乳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依次为[ A ]A.20、20、30 B.10、20、30 C.20、10、30 D.20、20、2025. 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是40条,那么该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 A ]A.10条 B.20条 C.40条 D.80条26. 水稻的体细胞含有24条染色体,下面染色体都是24的组合是:[ D ]①种子的胚;②胚乳细胞;③精子;④极核;⑤种皮细胞;⑥果皮细胞A.①③⑤B.①②⑥C.①④⑤⑥D.①⑤⑥27. 洋葱的体细胞含16条染色体,在一般情况下,它的极核、子房壁、胚乳细胞所含染色体数是[ B ]A.8、16、16 B.8、16、24 C.16、16、24 D.16、16、1628.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你认为此细胞处于[ C ]A.有丝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有丝分裂末期29.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的染色体数目是[ B ]A.23个 B.46个 C.92个 D.184个30.公马有64条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有32条染色体,这32条染色体来自此公马亲代的哪一方?[ D ]A.父方一半、母方一半 B.父方 C.母方 D.父母双方的数目是随机的二、填空题(每空分,共15分)1、根据生物形成个体的方式,将生物的生殖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高一生物教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2.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同源染色体:上面已经有了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上面已经有了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3.减数分裂特点:复制一次,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且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场所:生殖器官内4.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5.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1)、方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第1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2)例题:判断下列各细胞分裂图属何种分裂何时期图。
[解析]:甲图细胞的每一端均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且每一端都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减数分裂》说课稿第一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减数分裂》说课稿《减数分裂》说课稿高一生物减数分裂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第一部分减数分裂第一课时精子形成过程。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以必修一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和初中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4.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我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二、说学法由于本节知识的抽象难懂,教师应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尤其应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学会正确读图、析图,进而会绘图,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联系实际法等加以理解、巩固。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减数分裂过程及受精作用【学习目标】1、阐明细胞的分裂,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
4、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及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5、了解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要点梳理】要点一: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2、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 )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1个次级卵母细胞(大)+1个第一极体(小)(染色体数:n)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1个卵细胞(大)+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3、减数分裂图解:4、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比较项目不同点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染色体复制第一次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2n)产生两个大小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n)一个初级卵母细胞(2n)(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n)和一个第一极体(n)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四个同样大小的精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染色体交叉互换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对象: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要点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及图像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变化的图像要点三:细胞分裂方式的鉴别——三看识别法一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奇数,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而且细胞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如果是偶数,则进行二看。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篇: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受精作用【典例导悟】【典例1】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思路点拨】此题考查配子来源的判断,解答本题要明确以下几点:【自主解答】选C。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次级精母细胞内由同一着丝点相连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中,所以由同一精原细胞最终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基本相同或恰好“互补”。
根据图乙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特点分析,①图与图甲的染色体组成互补,③图与图甲的染色体组成基本相同,由此可判断出①③与图甲精细胞可能来自同一精原细胞。
【互动探究】(1)图甲中精细胞内大白染色体的一端有一小段黑色长段,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2)图乙中所示的4个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次级精母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提示:(1)产生该细胞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这样可增加配子种类的多样性。
(2)至少来自4个次级精母细胞,2个精原细胞。
【变式训练】(2009·晋江高一检测)如图表示某个生物的精细胞,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其精细胞至少来自()A.2个精原细胞B.4个精原细胞C.3个精原细胞D.5个精原细胞【解析】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细胞,但只有两种。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产生两个相同的精细胞。
根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知,①和④、②和⑥、③和⑦、⑤和⑧分别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因此题干中的8个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
【典例2】下列有关高等动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核中1/2的遗传物质B.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内,完成受精作用C.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是多种多样的,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可有多种表现型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规范解答】选C。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相关知识拓展分析一、减数分裂的三种类型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它们的减数分裂有三种类型:合子减数分裂,配子减数分裂和居间减数分裂。
(1)合子减数分裂部分低等植物(如衣藻、团藻、丝藻、水绵和轮藻等),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合子刚一萌发就进行减数分裂,所以这类植物的减数分裂叫做合子减数分裂。
下图是衣藻生活史的图解:(2)配子减数分裂绝大部分动物和人类以及部分低等植物(如马尾藻(见下图),鹿角菜、墨角藻、海松藻和各种硅藻等)是在产生配子时进行减数分裂的,所以这类生物的减数分裂叫做配子减数分裂。
下图是马尾藻生活史的图解:(3)居间减数分裂全部的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以及部分的低等植物(如石莼等)的减数分裂,既不是在合子萌发时进行的,也不是在产生配子时进行的,而是在产生孢子的过程中进行的,所以这类植物的减数分裂叫做居间减数分裂。
下图是被子植物生活史的图解:2.受精作用的三个阶段两性生殖细胞成熟以后,精子与卵相遇,精子入卵并与卵结合时,所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的变化称为受精。
动物的受精过程包括顶体反应、卵的激活、精卵融合等主要阶段。
(1)顶体反应绝大多数动物卵的外周都有卵膜(包括卵黄膜、透明带、放射冠等),主要成分是黏蛋白或黏多糖。
当精子或卵外周的卵膜接触时,就与卵膜上的糖蛋白产生特异性的结合。
这种结合能够激发精子产生顶体反应:顶体前面的部分质膜消失,顶体内所含的水解酶被释放出来。
在这些酶的作用下,精子穿过透明带等,附着在卵黄膜的一定部位上。
(2)卵的激活精子一旦与卵接触,能够激发卵本身发生一系列的激活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皮层反应、透明带反应等。
卵黄膜的下面是皮层,皮层中含有大量的皮层颗粒。
皮层反应发生在精子与卵黄膜融合的时候,它是指从融合点开始,皮层颗粒破裂,内含物外排,由此波及到整个皮层。
透明带反应是指皮层颗粒的外排物与透明带一起形成受精膜的过程。
这些反应起到阻止多个精子进入卵内和激发卵进一步发育的作用。
被子植物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高等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都是在花里进行的。
它包括减数分裂产生大小孢子和大小孢子进一步产生配子,也包括雌雄配子受精结合产生合子和合子经有丝分裂形成种子。
与有性生殖过程具有直接联系的是花里的雄蕊和雌蕊。
(1)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的形成
被子植物的小孢子和雄配子是在雄蕊的花药里产生的。
当花药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其内部的孢原组织分化为花粉母细胞或称为小孢子母细胞,它的染色体数为2n。
每个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小孢子,最初由胼胝质壁将它们包围并将其相互分隔。
当胼胝质壁溶解后,小孢子被释放出来,刚游离出来的小孢子内部充满浓厚的细胞质,核处于中央。
随着体积的增长和液泡的形成,核被挤到边上,并在靠近细胞壁的位置进行第一次孢子有丝分裂,产生2个子细胞。
其中靠近细胞壁的核形成生殖细胞,另一个称为营养细胞。
此后,生殖细胞进行第二次孢子有丝分裂,形成2个精细胞。
这种三细胞的成熟花粉粒称为雄配子体,其中2个精细胞称为雄配子。
(2)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的形成
在雌蕊子房的胚珠中,珠心细胞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出胚囊母细胞或称大孢子母细胞,它的染色体数目为2n。
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通常产生直线排列的4个大孢子,其染色体数目为n。
此后,靠近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逐渐退化消失,只有远离珠孔端的一个大孢子能继续发育。
它经过连续3次孢子有丝分裂,形成具有8个核的胚囊,以后形成8核7细胞的成熟胚囊结构。
其中珠孔端的3个细胞中,细胞核远珠孔端的1个细胞,为卵细胞或称雌配子,细胞核近珠孔端的2个细胞是助细胞;远离珠孔端的3个细胞为反足细胞;中间的2个核称为极核。
这种成熟的胚囊又称为雌配子体。
(3)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
受精即雌、雄配子的结合。
雄配子体(花粉)需先在雌蕊的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随后花粉管进入柱头、穿过花柱进入胚囊释放出雄配子,最后才进行雌雄配子的结合。
因此,被子植物的受精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① 花粉萌发
通过传粉,花粉被送到雌蕊的柱头上。
柱头是花粉萌发的场所,也是进行细胞间识别的主要部位。
柱头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湿润的,一种是干燥的。
湿柱头在接受花粉时有包含着脂质、酚类化合物和糖类的分泌物,布满在柱头表面,便于黏着花粉和为花粉萌发提供必需的基质,其成分因植物不同而异。
在矮牵牛中,分泌层之下束缚着一层很薄的水层,可为花粉萌发提供水分。
干柱头在接受花粉时一般不产生或仅具有很少的分泌物。
这种柱头表面有一层亲水的蛋白质薄膜覆盖在柱头细胞壁表面的亲脂的角质层上。
蛋白质膜中包含脂酶等物质,它们与角质层一起都是柱头细胞的外分泌物。
一般来说,花粉萌发可分为黏着、吸涨、延缓、花粉管伸出和花粉管延伸5个步骤。
有些植物花粉萌发只需很短的时间。
例如在水稻、高粱和甘蔗等植物中,花粉几乎在传粉后便立即萌发;玉米、二棱大麦、橡胶草等也只需5 min左右。
花粉萌发时大多数仅产生一根花粉管。
具多个萌发孔的花粉粒,如锦葵科、十字花科和葫芦科的植物,可以同时长出数根花粉管,但是最终只有一根能到达胚囊,其余的都在中途停止生长。
② 花粉管在雌蕊组织中生长,花粉管进入柱头和花柱
花粉管虽有各种进入柱头的方式,但一般都是从柱头组织的细胞壁之间或通过细胞壁向下生长的。
花粉管尖端有一长度为5 μm左右的生长点,其中含有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丰富的RNA,各种酶类和多糖、油滴等。
这些特征与形成新的管壁有关。
在花粉管的生长过程中,营养核、生殖细胞或精子随着管内的原生质流也移向管的末端。
花粉管通过花柱进到子房后,通常沿子房的内壁或胎座继续生长,然后经珠孔进入胚珠。
也有一些植物的花粉管从胚珠的合点或珠柄处进入。
花粉管穿过珠孔后,径直朝向并进入助细胞丝状器从而进入胚囊中。
花粉管穿入两个助细胞中的一个后,于花粉管的顶端形成一个孔,从孔中释放出花粉管的内容物,其中包括两个精子、一个营养核和少量细胞质。
被花粉管穿入的助细胞在花粉管进入之前或在花粉管进入之后退化。
助细胞的退化可为卵细胞膜和精子膜的接触提供场所。
③ 双受精
精子被释放出来以后,移向退化了的助细胞的合点端,而营养核被留在后面。
一个精子从卵细胞的合点端缺乏细胞壁的部位进入卵细胞。
由于精子和卵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精卵结合可以看做是活体状况下的原生质体融合。
精子通过与卵细胞的细胞膜相互融合进入卵细胞后,精核与卵核融合,产生二倍体的合子,继而形成胚。
另一个精子也通过细胞膜融合的方式进入中央细胞,精核与两个极核融合,产生三倍体的胚乳。
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
在双受精过程中,核的融合始于雌雄配子核膜的融合,随后双方的核质融为一体。
双受精是被子植物受精过程的最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