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浮床
- 格式:doc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6
丁香湖位于沈阳市西北部于洪区,与新开河连接,规划水域面积为6.2km 2,其中低水位湖3.87km 2,高水位湖2.33km 2,水深在2~4m 。
根据沈阳市总体规划,在沈阳市西部利用丁香湖资源,对丁香地区进行科学规划,建设丁香湖公园。
在丁香湖开园前期湖区曾出现大面积蓝藻,为满足开园活动的生态景观要求,在湖区实施人工浮岛工程作为应急措施对水质进行改善。
1丁香湖水环境质量现状在丁香湖规划范围内设3个监测断面,选择COD cr 、BOD 5、NH 3-N 、TP 、TN 作为评价因子,监测结果见表1。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监测断面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表2。
人工浮岛在丁香湖水质改善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Floating Island in Improving the WaterQuality of Dingxiang Lake张华(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110016)摘要针对丁香湖水体恶化产生蓝藻的问题,在湖中设置人工浮岛对水质进行改善,浮岛植物以凤眼莲为主,辅以美人蕉等搭配。
人工浮岛运行后,对水体中TN 、TP 指标净化效果良好,TN 的去除率为48.1%~52.1%,TP 的去除率为55.0%~64.4%,而且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
关键词人工浮岛丁香湖水质改善蓝藻凤眼莲AbstractBecause the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which lead to the cyanobacteria problems in Dingxiang Lake,it took theartificial floating island to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The control plant (Eichhornia crassipes )and Canna indica were planted in the artificial floating island,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N 、TP were kept lower effectively,the removal rate of TN was 48.1%~52.1%,the removal rate of TP was 55.0%~64.4%,even showed good landscape in the lake.Key words Artificial Floating IslandDingxiang LakeImprovement of Water QualityCyanobacteriaEich -hornia Crassipes收稿日期:2010-10-08作者简介:张华(1976-),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7-12-15作者简介:王吉力(1968-),男,安徽望江人,博士研究生。
人工浮岛技术应用前景Application Pro spect of Artifical Floating Islands王 劼1,2 刘 阳2,3 王泽民2 胡筱敏1(1.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110004);(2.振兴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 110014);(3.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北京 100084)摘要 人工浮岛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在国内外有许多报道。
本文概括了人工浮岛技术的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人工浮岛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人工浮岛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人工浮岛 生态工程Abstract Artifical Floating Islands ,a new kind of ec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summarises the updated developments on Artifical Floating Islands both the abroad and the domes 2tic.It also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Artifical Floating Islands ,and finally it gives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Artifical Float 2ing Islands in the f uture.Key words Artifical Floating Islands Ecological Engineering 随着生态工程的日益兴起,一种生态污水净化技术———人工浮岛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第1节水中的动物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俗话说“靠海吃海”,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材。
以下属于腔肠动物的是()A.海螺B.海豚C.海马D.海葵2.下列关于海蜇身体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由内、中、外三个胚层细胞构成B.外胚层围成消化腔C.海蜇与水螅形态不同,结构相似D.内胚层中有刺细胞3.珊瑚礁在海底的覆盖面积不到千分之二,却为近30%的海洋物种提供生活环境。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珊瑚虫有口无肛门B.珊瑚与珊瑚虫属于寄关系C.珊瑚虫为单细胞动物,辐射对称D.珊瑚能不断长大,因此属于生物4.下列人们喜爱的海鲜产品中,都属于软体动物的一组是()A.鲳鱼、牡蛎B.海螺、龙虾C.扇贝、海蜇D.鲍鱼、章鱼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①身体柔软②体表有外套膜③大多有贝壳④运动器官是足⑤大多寄生。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⑤6.海中礁石上的海葵,咋一看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
然而,它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
下列与这种动物同属于一类群的是()A.带鱼B.水母C.龙虾D.乌贼7.下列对水中生物的分类中,错误的是()A.海马﹣﹣﹣﹣﹣﹣﹣哺乳动物B.鲨鱼﹣﹣﹣﹣﹣﹣﹣﹣鱼类C.蜗牛﹣﹣﹣﹣﹣﹣软体动物D.乌龟﹣﹣﹣﹣﹣﹣﹣﹣爬行动物8.近期澳大利亚圣诞岛红蟹们开始了它们一年一度的迁徙,密密麻麻的螃蟹们“横行霸道”,场面壮观,下列关于螃蟹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3对足B.用肺呼吸C.属于爬行动物D.身体和附肢都分节9.下列哪项不是海虾和大闸蟹的共同特征?()A.水中生活的无脊椎动物B.腹部折贴在头胸部的下面C.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D.用鳃呼吸10.水污染防治应坚持()①预防为主②防治结合③确保畜禽用水④综合治理⑤先确保生产用水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11.赤潮会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B.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洋C.树木的大量砍伐D.海洋石油开采12.下列动物中,都用鳃呼吸的一组是()A.草鱼、蚯蚓、海马B.鲸、乌龟、带鱼C.缢蛏、鲨鱼、蝌蚪D.河蚌、娃娃鱼、鲫鱼13.下列动物中,用鳃呼吸的一组是()A.虾和蟹B.青蛙和鲫鱼C.蝗虫和蚯蚓D.鲸和鲫鱼14.小明通过探究实验,发现金鱼维持身体平衡的原因是()A.用鳃呼吸B.纺锤形的体形C.鳔内充满空气D.胸鳍和腹鳍摆动15.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鱼”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蕴涵。
江西省中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 俗话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配”,绿叶在植物的结构层次中属于()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植物体【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器官是由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因此绿叶属于器官,C正确.2. 下列与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匹配的是()A.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B. 面对挫折,自暴自弃C. 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D. 不沉迷网络,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答案】B【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沉迷网络,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等。
面对挫折,应该积极乐观,勇敢面对,而自暴自弃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B符合题意。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 垃圾分类回收B. 低碳绿色出行C. 沿河排放污染物D. 禁燃烟花爆竹【答案】C【解析】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其中垃圾分类回收、低碳绿色出行和禁燃烟花爆竹保护生态环境都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沿河排放污染物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C符合题意。
4. 某地采用人工浮床(如图)治理水体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植物通过根尖分生区吸收含氮、磷等元素的污染物,净化水体B. 植物根系上吸附的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C. 图中包括一条食物链:植物→食草鱼→野鸭D. 人工浮床通过遮挡阳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能防止水华【答案】A【解析】植物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含氮、磷等元素的污染物,净化水体,A错误;植物根系上吸附的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正确;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河流COD去除应急方法:
(1)引水工程:利用工程调水对污染的水体进行稀释,将污染物在较短时间内输送到下游,减少河流污染物总量,使水质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可通过开闸输送水库储备水源,对白马河进行引水补源。
(2)生态浮床:人工生物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界自然规律,人工把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以浮床作为载体,种植到富营养化水体的水面,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消减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有的根据植物的吸附特性,可以去除水中重金属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营造水上景观。
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浮床框架、植物浮床、水下固定装置以及水生植被。
每平方米费用约200元,一般500m2起售。
根据其他工程案例,500m2生物浮床总造价在40万左右。
(3)废水处理制剂
①COD专用去除剂:通过使用化学方法来降低工业废水中的BOD和COD。
适合于没有生化处理设备或COD生化处理后仍无法正常达标排放的水体;有液体或固体,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
适用pH值范围5--7之间;反应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
②高效去污菌:针对农业污水面广而分散,难收集难治理,可用高密度的高效去污菌,直接投入污染水体,利用生物的作用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4)人工曝气:将河流污染水体进行截留,然后进行人工曝气(可利用曝气船或岸边放置鼓风机进行),COD去除率在50%左右。
费用较高。
“颇具颜值”的水体净化手段:生态浮岛技术解析生态浮岛技术是以可漂浮材料为基质或载体,将高等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栽植到富营养化水域中,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水质的生物防治法,同时通过收获植物的方法将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搬离水体,改善水质,创造良好的水环境。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
根据调查资料和国内外评价湖泊富营养化指标,我国比较典型的37个主要湖泊中,中营养型和中一富营养型的占55.8%,富营养型的占14.7%,重富营养型的占8.8%。
中国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体中的N、P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而N、P则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必需营养元素。
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的人工浮岛。
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生态浮岛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
目前一些文献中出现的“生态浮岛”、“人工浮岛”、“人工生物浮床”、“生物浮床”、“浮床无土栽培”等均为相同或类似的概念。
生态浮岛的净化原理植物的生长繁殖过程需要大量营养,生态浮岛植物的根系在水中形成的富氧环境和根系表面的生物膜能高效降解水中的COD、氮、磷,而根系膜内微生物产生的多聚糖能有效吸附水中悬浮物。
一方面,表现在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并逐渐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成为无机物,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促进其生长,最后通过收割浮岛植物和捕获鱼虾减少水中营养盐;另一方面,浮岛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通过接触沉淀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其作用相对于前者更为明显,同时浮岛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息环境。
人工浮岛技术及其应用作者:李治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已十分普遍,因此,了解污废水的处理与回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容易出现投资大、难操作、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人工浮岛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水处理工艺,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人工浮岛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人工浮岛;水处理;技术应用“浮岛”原本是指由于泥碳层向上浮起作用,使湖岸的植物一部分被切断,漂浮在水面的一种自然现象。
人工浮岛就是在水体中建造一种筏子似的人工浮体,种植经筛选的水生植物。
随着城市发展,环湖硬质驳岸挤占了湿地生物的生存空间,造成生态缺位,在环境灾变条件下,生态系统更容易被摧毁。
采用人工浮岛,可以弥补硬质驳岸造成的湿地植物生态缺位。
人工浮岛的研究当中,已有研究表明,人工浮岛在水污染治理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一、人工浮岛原理人工浮岛对水体的净化主要依靠浮岛植物的生化作用、根系微生物的吸收与降解作用和水生动物的吸收作用等。
1.人工浮岛上的植物水生根系发达,拥有巨大的根系表面积,可作为水中微生物生长的固着载体,起到“生物膜载体”的作用,同时水生植物作为整个水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其光合作用产生的O2通过根系溶解到水中,可将水底的污染物氧化分解。
浮岛植物会减弱水面上的光照强度,能够降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根本上遏制其大量生长。
水生植物与藻类可产生竞争关系,从而有效抑制藻类的繁殖,水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得到净化的水质就会降低水华等现象的发生。
2.人工浮岛水体表面和植物根系巨大的表面积可供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生长,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微生物可以吸收利用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使其降解为小分子物质,且有机颗粒物和藻类也能被原生动物所吞噬。
3.浮岛植物的存在会增加浮岛周围水生动物的数量,水生动物通过食物链控制水生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
生态浮床有哪些缺点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国内、外生态浮岛技术得到极大完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生态浮岛技术然而其仍处于试验与示范阶段,并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栽培不易进行标准化推广应用不同的湖泊河流,其富营养化水平不同,水流、温度、风速、水体波动等都各不相同,需要相应的浮岛设计组合和浮岛植物种类搭配,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予以推广应用。
2、难以推行机械化操作生态浮岛漂浮在水面上,日常的管理均在水面上完成,目前其管理操作大多采用人工完成,管理养护成本大,在小面积的试验示范中尚可,若大面积推广,需要经常、及时采收,人工操作就不能满足需要,限制其发展。
3、制作施工周期长从目前来看多数的生态浮岛都是采用现场制作及现场种植的模式,大面积制作施工周期较长。
4、难以过冬生态浮岛上的植物大多数不能过冬,需要在第二年春天重新种植,尤其在冬季天气较冷的我国北方地区生态浮岛上的植物根本不能成活。
5、难抗风雨浪多数采用大型水生植物及水生蔬菜,难以抵抗极端的大风、大雨及大浪。
6、使用范围受限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生态浮岛单体面积较小,大多数是在小面积的河湖中使用,难以对较大的河湖进行生态修复,现需要有超大面积的生态浮岛。
接下来看下哪些方法对净化污水有作用?管道处理工艺对净化污水有作用。
管道处理工艺是利用输送污水的挂表到加压作为处理设备,并在管内充痒,使污水在输送过程中进行生物处理,以减轻管道末端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生活污水处理厂只需建设沉淀池,不用活性污泥回流,管道处理能力可在较大范围内灵活变化,与普通活性污泥法比较,可节约投资40%,运转费用低,适用与污水输送距离较远的城市(管道长度需6km—l0km)。
为了用水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同时还可以用水龙头净水器保证水的质量,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精心整理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
1.生态浮岛技术介绍
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
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物浮岛,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
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人工生物浮岛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现在,生态浮岛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
N、P
2.1
1.
2.
3.
4.
5.
2.2
植物的选择、种植密度及群落配置对净化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菖蒲、千屈菜、粉绿狐尾藻、黄菖蒲等。
3.生态浮岛的载体要求
目前,国内浮岛建设上形式各样。
主要区别大都在浮岛载体上,良好的耐用的浮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止被风浪吹走或是单元之间的碰撞;
2.经久耐用,需要抗老化、无污染,耐腐蚀;
3.经济性,达到设计效果的同时减少投资成本;
4.可扩展,便于运输易于拼接,可自由组合。
4.本浮岛的结构特点
浮岛单元可根据生物浮岛的设计形状进行适当组合。
浮岛单元一体性完整,结构牢固,拆装维护方便。
水生植物可根据当地情况灵活选用。
浮元是
计,
收。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通过对垂直流生态漂浮床、水平流生态漂浮床、人工湿地生态漂浮床以及多级生态漂浮床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在水体净化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和优势。
研究还关注了植物种类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植物在水中的生长条件和水质改善效果。
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在水质净化方面的总体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研究结果对于水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改善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生态浮床、水质净化、垂直流、水平流、人工湿地、多级、植物种类、研究、意义、环境保护、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质是一个影响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规模扩大,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往往成本高昂且效果有限,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更加经济高效且环保的水质净化方法。
生态浮床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质净化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生态浮床是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在浮动基质上形成的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和物理吸附等方式,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盐、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不同类型的生态浮床在水质净化效果上存在差异,有的适合于处理高浓度有机物废水,有的适合于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有的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对于提高水质净化效率、降低治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旨在探讨不同生态浮床设计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为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比较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在水质净化方面的差异,确定各种生态浮床的适用场景及效果;二是分析不同生态浮床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探讨优化设计方案;三是研究植物种类对生态浮床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为植物选择提供指导;四是总结不同类型生态浮床的优缺点,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五是探讨生态浮床在水环境保护中的潜在作用和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水培空心菜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王茂元【摘要】为研究浮床植物对罗非鱼养殖池塘的净化作用,分别在占罗非鱼养殖池塘面积5%、10%和20%的浮床上栽培空心菜,测定池塘NH+4-N、NO-2-N、NO-3-N、PO3-4-P、TN、TP、CODMn 等主要水质指标。
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养殖池塘的各项水质指标依次按对照组、5%处理组、10%处理组、20%处理组顺序逐渐降低;其中以20%处理组对池塘主要水质指标 NH+4-N、NO-2-N、NO-3-N、PO3-4-P、TN、TP、CODMn 等的去除率最大,分别为42.82%、39.47%、43.8%、64.1%、46.57%、58.75%、7.4%。
通过6次空心菜的采收,养殖池塘的空心菜每667 m2产量可达586.86~1434.05 kg;5%处理组、10%处理组、20%处理组通过采收空心菜分别从667 m2养殖池塘中移除 TN 1643.5、2988.2、4015.3 g,分别移除 TP 240.7、437.6、587.9 g;同时处理组池塘罗非鱼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主养罗非鱼的养殖池塘中浮床栽培空心菜能够很好地净化水质,降低池塘富营养化。
因此,认为20%的空心菜浮床覆盖率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Effect of the ecological floating rafts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intensive aquaculture ponds was studied. Ammonium nitrogen (NH +4 -N ), nitrite nitrogen (NO-2 -N ), nitrate nitrogen (NO-3 -N ), orthophosphate phosphorus (PO3 -4 -P),total nitrogen (TN),total phosphorus (TP)and CODMn were the major indicator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water quality.The water purification mechanism was studied as well.In the experiments under otherwise same conditions,three treatments were tested against the control.The pollutant contents in the pond water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control > 5% Treatment> 10% Treatment>20% Treatment.And,the removal rates on the above listed pollutants resulted from the 20% Treatment,the highest among three,were 42.82%,39.47%,43.8%,64.1 %,46.57%,58.75% and 7.4%,respectively.The total yield of the 6-harvest floating plants ranged from 586.86 kg to 1 434.06 kg in the 667 m2 pond.For the 5%,10% and 20% treatments, 1 643.5,988.2 and 4 015.3 g per 667 m2 of TN,respectively,and 240.7,437.6 and 587.9 g per 667 m2 of TP, respectively,were removed from the water. Meanwhile,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tilapia raised in the tested aquaculture pond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treatments.It appeared that cultivating Ipom oea aquatica in a tilapia pond could purify the pond water through eutrophication reduction.Specifically,a 20% of the artificial floating raft on a tilapia aquaculture pond could be recommended for implementation.【期刊名称】《福建农业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307-311)【关键词】空心菜;罗非鱼;生物浮床;富营养化;净化【作者】王茂元【作者单位】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池塘养殖在我国渔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相当复杂。
人工浮床又称人工浮岛、生态浮床(生态浮岛)。
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和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原则,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
即:把特制的轻型生物载体按不同的设计要求,拼接、组合、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积或几何形状,放入受损水体中,将经过筛选、驯化的吸收水中有机污染物功能较强的水生(陆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吸附、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为水体中的鱼虾、昆虫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和附着的条件,同时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
在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环境水质得以净化,达到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
目录
1简介
2分类
3结构
▪植物栽培基
▪大小和形状
▪人工浮岛的水下固定设计
4净化原理
5生态浮床的优点
1简介编辑
人工浮床又称人工浮岛、生态浮床(生态浮岛)。
自20年前德国BESTMAN公司开发出第一个人工浮床之后,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成功地将人工浮床应用于地表水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近年来,我国的人工浮床技术开发及应用正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在藻化严重的富营养化水体致力于修复过程中,采用人工浮床作为先锋技术可以使得一部分水生动物得到自然恢复或在人工协助下恢复。
2分类编辑
人工浮床类型多种多样,通常按其功能主要分为消浪形、水质净化性和提供栖息地型三类,浮床的外观形状有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多种。
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直接利用水体水面面积,不另外占地。
各种各样人工浮床图集(14张)
各种浮岛的制作过程和景观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我国现有湖泊2 700余个,总面积达9.1万km2.
根据调查资料和国内外评价湖泊富营养化指标,我国比较典型的37个主要湖泊中,中营养型和中一富营养型的占55.8%,富营养型的占14.7%,重富营养型的占8.8%.中国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体中的N、P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而N、P则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必需营养元素。
生态浮岛技术是以可漂浮材料为基质或载体,将高等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栽植到富营养化水域中,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
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水质的生物防治法,同时通过收获植物的方法将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搬离水体,改善水质,创造良好的水环境。
目前一些文献中出现的“生态浮岛”、“人工浮岛”、“人工生物浮床”、“生物浮床”、“浮床无土栽培”等均为相同或类似的概念。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国内外生态浮岛技术得到极大完善,然而其仍处于试验与示范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现有生态浮岛栽培不易进行标准化推广应用。
不同的湖泊河流,其富营养化水平不同,水流、温度、风速、水体波动等都各不相同,需要相应的浮岛设计组合和浮岛植物种类搭配,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予以推广应用。
2、现有生态浮岛难以推行机械化操作。
生态浮岛漂浮在水面上,日常的管理均在水面上完成,目前其管理操作大多采用人工完成,在小面积的试验示范中尚可,若大面积推广,需要经常、及时采收,人工操作就不能满足需要,限制其发展。
3、现有生态浮岛制作施工周期长。
从目前来看多数的生态浮岛都是采用现场制作及现场种植的模式,大面积制作施工周期较长。
4、现有生态浮岛难以过冬。
生态浮岛上的植物大多数不能过冬,尤其在冬季天气较冷的北方地区植物需要在第二年春天重新种植。
5、现有生态浮岛多数采用大型水生植物及水生蔬菜难以抵抗极端的大风、大雨及大浪。
6、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生态浮岛单体面积较小,大多数是在小面积的河湖中使用,难以对较大的河湖进行生态修复,现需要有超大面积的生态浮岛。
筑梦源屋顶无土绿化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无土草坪的各种优点制作生态浮岛已取得很好效果,解决了目前国内外生态浮岛制作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并能达到如下效果;
1、无土草坪生态浮岛采用禾本科草建成,禾本科草是一类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的多年生植物,具有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潜在优势。
它能抵抗极端大风、大雨及大浪并能达到在不同的水流、温度、富营养化水平不同等情况下使用。
2、无土草坪生态景观浮岛制成后漂浮在水面上景观立现,整齐划一,就像一块绿色的地毯景观效果非常明显。
无土草坪生态景观浮岛冬季在南方不冻的水面四季常绿,在北方冰冻的水面无土草坪被冻在冰面第二年开春都能返青。
3、用无土草坪制成的生态景观浮岛表面平整并有足够的浮力,在大面积使用中工人可以在草坪上用剪草机剪草。
由于无土草坪生态景观浮岛特殊的结构及方便的管理可以用它能制成超大面积的浮岛。
无土草坪在地面使用时1怕干旱2怕缺肥,但是无土草坪生态景观浮岛漂浮在富营养化水面上也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有专家实验证明水面栽培条件下高羊茅的
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干重、密度、盖度等指标均显着高于土培条件。
用禾本科无土草坪制成的生态景观浮岛是对较大的河湖修复富营养化提供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3结构编辑
生态浮岛是绿化技术与漂浮技术的结合体,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浮岛框架、植物浮床、水下固定装置以及水生植被。
框架可采用亲自然的材料如竹、木条、芦苇帘、藤条等,植物生长的浮体一般是由高分子轻质材料制成,质轻耐用,浮岛上植物一般选择各类适宜的陆生植物和湿生植物。
植物栽培基
植物栽培基盘用椰子树的纤维、鱼网之类的材料和土壤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比较多,由于装入土壤会增加重量且促进水质恶化,目前使用的比较少,只有20%左右。
湿式浮岛上面通常栽植水生植物花卉,如荷花、芦苇、香蒲、茭白、水葱、美人蕉、千屈菜等等,能改善很好的生态环境。
[1]
大小和形状
一块浮岛的大小一般来说边长1~5m不等,考虑到搬运性、施工性和耐久性,边长2~3m的比较多形状上四边形的居多,也有三角形、六角形或各种不同形状组合起来的以往施工时单元之间不留间隙,现在趋向各单元之间留一定的间隔,相互间用绳索连接(连接形式因人工浮岛的制造厂家的不同而各异)这样做的理由有四:①可防止由波浪引起的撞击破坏;
②可为大面积的景观构造降低造价;③单元和单元之间会长出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丝状藻
类等也生长茂盛,成为鱼类良好的产卵场所、生物的移动路径;④有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浮岛的水下固定设计
人工浮岛的水下固定设计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设计内容,既要保证浮岛不被风浪带走,还要保证在水位剧烈变动的情况下,能够缓冲浮岛和浮岛之间的相互碰撞以前日本在研究海洋的浮防波堤的时候,曾对水下固定部分的安全性提出过怀疑而人工浮岛的设计是以湖沼为对象,象琵琶湖、霞浦这两个湖泊属最大规模的项目,和海洋比较起来设计外力仅为海洋的1/10,所以参考过去海洋建筑物及沿岸设计进行琵琶湖、霞浦这两个湖泊的人工浮岛的水下固定计算,得到了安全可靠的计算结果水下固定形式要视地基状况而定,常用的有重量式、锚固式、杭式等。
另外,为了缓解因水位变动引起的浮岛间的相互碰撞,一般在浮岛本体和水下固定端之间设置一个小型的浮子的做法比较多。
4净化原理编辑
生态浮床的净化作用原理:一方面,表现在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并逐渐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成为无机物,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促进其生长,最后通过收割浮岛植物和捕获鱼虾减少水中营养盐;另一方面,浮岛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通过接触沉淀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其作用相对于前者更为明显,同时浮岛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息环境。
5生态浮床的优点编辑
生态浮床有净化水质、美化水面景观、提供水生生物栖息空间及进行环境教育等多种功能。
生态浮床技术较其他水体修复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1、充分利用我国广阔的水域面积,将景观设计与水体修复相结合;2、可选作的浮床植物的种类较多,载体材料来源广,成本低,多用抗氧化材质,无污染,耐腐蚀,经久耐用;3、浮床的浮体结构新颖,形状变化多样,易于制作和搬运,不受水位限制,不会造成河道淤积;4、生态浮床管理方便,只需要定期清理维护,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工资源,降低了维护成本和设备的运行费保养费。
各种各样人工浮...(14张)
词条图片(3张)
1/1参考资料
•
1.花开盛夏人工浮岛的制作过程与景观作用.花开盛夏浮岛 [引用日期2012-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