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保险案例分析篇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33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某物流公司(以下简称“物流公司”)被告:某货运公司(以下简称“货运公司”)2019年6月,物流公司与货运公司签订了一份多式联运合同,约定物流公司委托货运公司负责将一批货物从A地运往B地,运输方式为公路+铁路。
合同约定,货物由物流公司负责包装、标识,货运公司负责运输。
合同还约定了货物损失、延误、运输费用等条款。
2019年7月,货运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了货物从A地到B地的运输。
但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货运公司司机操作不当,导致货物部分损坏。
物流公司收到货物后,发现货物损失严重,遂与货运公司协商赔偿事宜。
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物流公司遂将货运公司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 货物损失责任应由谁承担?2. 货运公司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三、法院判决1. 关于货物损失责任: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承运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运输方式、运输时间、运输路线、运输工具等安全、及时、准确地运输货物。
本案中,货运公司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司机操作不当导致货物部分损坏,违反了合同约定,应对货物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2. 关于货运公司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承运人未按照约定履行运输义务,致使货物损失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货运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安全、及时、准确地运输货物,且造成货物损失,应承担违约责任。
四、案例分析1. 多式联运合同的法律性质本案涉及的多式联运合同,是指承运人使用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将货物从一地运至另一地的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多式联运合同具有以下法律性质:(1)多式联运合同属于运输合同,承运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运输义务。
(2)多式联运合同具有独立性,各运输区段的合同相对独立,但共同构成多式联运合同的整体。
(3)多式联运合同中,承运人应当对货物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2. 货物损失责任的承担本案中,货物损失是由于货运公司司机操作不当造成的。
海上货物运输案例5篇运输是采用采用各种方式实现人和物在空间的安全位移。
它包括航空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五种方式。
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是被海洋所包围,国际贸易量中的90%是靠运价低廉的水路运输来完成。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海上货物运输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海上货物运输案例篇1:1998年2月20日,我国甲公司向日本乙公司发出要约:愿以每台400美元的价格按照CIF天津价格条件购买电冰箱3000台,总价值20xx万美元。
1998年2月22日,日本乙公司接到我国甲公司发出的要约,2月23日,日本乙公司将3000台电冰箱交给日本环球货运公司装船运输,但日本环球货运公司发现其中有500台电冰箱包装破损,准备签发不清洁提单。
但日本乙公司为从日本环球货运公司处拿到清洁提单,在其签发提单前,向日本环球货运公司出具了承担赔偿责任的保函,承运人日本环球货运公司遂给乙公司签发了清洁提单。
乙公司持清洁提单按信用证结汇,中国甲公司于1999年3月I日收到货物,发现500台电冰箱有严重质量问题,于是向承运人日本环球货运公司索赔。
问题:(1)承运人应否承担责任?(2)如果甲公司向乙公司索赔,你认为索赔能否成立?案例8中国某进出口公司与美国商人签订一份出口玉米合同,由中方负责货物运输和保险事宜。
为此,中方与上海某轮船公司A签订运输合同租用扬武号班轮的一个舱位。
1997年7月26日,中方将货物在张家港装船。
随后,中方向中国某保险公司B投保海上运输货物保险。
货轮在海上航行途中遭遇风险,使货物受损。
问题:(1)如果卖方公司投保的是平安险,而货物遭受部分损失是由于轮船在海上遭遇台风,那么卖方公司是否可从B处取得赔偿?为什么?(2)如果卖方公司投保的是一切险,而货物受损是由于货轮船员罢工,货轮滞留中途港,致使玉米变质,那么卖方能否从B处取得赔偿?为什么?(3)如果发生的风险是由于承运人的过错引起的并且属于承保范围的风险,B赔偿了损失后,卖方公司能否再向A公司索赔?为什么?分析7(1)承运人应当承担责任。
海上保险合同案例分析篇一:海上保险案例海上保险案例案例分析练习1、某年6月14日,某渔业公司以其全部的A-13号渔船向某保险公司足额投保船舶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
合同约定保险期限为当年6月15日零时至第二年6月14日24时止。
农业公司应交保费4200元,但在保险公司签发保险单后其并未交付杂费。
保单有条款规定“这时投保人应在签订保险合同时一次性交清保险费,除合同另有书面的约定外,保险合同在被保险人交付保险费后才能生效”。
签发保险单的前两年7月24日,投保渔船由于机械事故意外惊险出险,与他船相撞,渔船受损。
同年8月3日,该渔业公司向保险公司交付寿险保险费4200元。
交付杂费的第二天,渔业公司向保险公司报告出险条件,提出索赔。
遭保险公司拒绝后,渔业公司向本地法院起诉,请求判决赔偿。
2、19××年某海运公司将其所属的“长兴号”货轮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船舶一切险。
10月24日,该船装载着4751.6吨水果罐头从厦门港启航,驶往俄罗斯澳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
10月28日,“长兴号”轮在航行途中遭遇6.5级左右大风,在风力的作用下,船舶出现剧烈摇晃。
随着船舶晃动的加剧,分装在托盘之中的罐头散落船内并移至左舷一侧,并由此而造成船舶严重倾斜,为了使船舶恢复平衡,船长下决心在左舷压载水舱全部排空,右船舷压载水舱余下注满。
这样虽然令船舶的倾斜度驳船明显减小,但无论如何都不能使到其恢复平衡状态,船舶的倾斜度仍有10度左右。
由于当时风浪较大,且无减弱之迹象,如果在倾斜状态下继续航行,船舶将面临溺毙的危险。
为了船货的共同数据安全,船长决定将该船开往邻近的韩国开至釜山港避难,并电告船公司有关电令事故情况,经船公司同意后,宣布共同海损。
在釜山港,船长决定渔夫将船所载货物全部卸下,然后重新积载,并用所购置的物料进行必要的绑扎和衬垫,共支付物料、装载、积载、保管以及总计航行等共同海损费用共计107864美元。
经共同海损理算师理算,船舶获救价值占船货刺蕊获救总价值的63.7%,船方应承担共损分摊68709.37美元。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案例及分析6篇篇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案例及分析一、案例分析:某家国际贸易公司与一家位于德国的企业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了贸易商品、价格、数量、交货地点、支付方式等相关条款。
然而,在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发生了意外损坏,导致一部分货物无法交付给买方。
双方在此次交易中存在如下问题:1. 货物损坏:由于运输途中的意外事件导致货物损坏,买方无法收到完好的货物,并怀疑货物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2. 交付时间:由于货物损坏,部分货物无法按时交付给买方,导致买方无法按计划进行生产。
3. 质量争议:买方认为货物损坏是由于卖方在包装或运输上存在疏忽,要求卖方承担责任并进行赔偿。
4. 违约责任:双方在合同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在货物损坏情况下的违约责任及赔偿方式,因此在处理这起纠纷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二、法律分析:根据国际货物买卖法的相关规定,我们对此案进行法律分析如下:1. 货物损坏:货物损坏属于合同违约事件,卖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在货物交付给买方前,货物应当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否则卖方应承担货物质量不符合约定的责任。
2. 交付时间:根据合同约定的交付时间,卖方未能按时交付货物,应当承担延迟交付责任。
根据《公约》的规定,延迟交付一方应承担延迟交付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3. 质量争议:如果买方认为货物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可以要求对方提供质量证明,并保留权利进行技术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买方可请求对方进行赔偿或替换货物。
4. 违约责任: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规定违约责任和赔偿方式,以避免类似纠纷发生时的不确定性。
可以通过协商或者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相应的违约责任条款来减少纠纷的发生。
三、解决建议:在解决此类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时,建议双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解决:1. 协商解决:双方可以协商一致,调整相关条款并达成补偿协议,避免法律纠纷的发生。
2. 仲裁解决:双方也可以选择通过仲裁机构进行调解,以较快速、有效地解决争议。
国际贸易学案例分析篇一:国际贸易-案例分析《国际贸易学》案例分析1.某货轮从天津新港驶往小港新加坡,在航行途中船舶货舱起火,大火蔓延到机舱,船长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决定采取紧急措施,往舱中灌水灭火。
火虽被扑灭,但由于主机受损,无法继续航行。
于是东港船长同意雇佣拖轮将货船拖回新港修理。
试车后重新驶往新加坡。
事后调查,这次事件造成的巨大损失有:①1500箱货物被火烧毁;②800箱货物由于林宏吉灭火受损;③主机和部分甲板被短路;④拖船费用;⑤额外增加的燃料和船长、船员工资。
试分析:以上损失中哪些属于共同海损?哪些属于单独海损?为什么?答:①③⑤属于单独海损。
单独海损是指仅涉及船舶及货物所有人单方面利益的损失。
满足一下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必须是意外的、偶然的或者其他承保危险所直接导致的损失;第二,必须是船方、货方或是其他利益如若的损失。
①③⑤都是由于雷击导致的,而火灾是意外的、偶然的,适应并且只是船方单方面的损失满足单独海损条件。
②④属于共同海损。
共同海损是指船舶、货物或者其他财产遭遇互助危险,为了解除联合危险,有意特殊合理的就难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和支付的祭出费用的损失。
②是为了灭火而而使货物受损,④是为了使船舶恢复航行而采取的行动,二者都切合共同海损的定义。
2.A向B发盘,发盘中说:“供应50台拖拉机,100匹马力,每台CIF香港3500美元,订立合同后两个月装船,不可撤销即期收款付款,请电复。
”B收到发盘后,立即电复说:“我接受你的发盘,在订立合同后立即装船。
”但A未作任何答复。
问双方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答:合同并不成立。
合同合同成立有连个必不可少的工序:发盘和接受。
A公司的发盘是有效发盘,但B公司的回函并不构成谈及,B公司虽然表明其接受圣吉龙县,但其声明中的“在订立合同后立即装船”与A公司所说“订立合同后两个月装船”并不一致,这意味着回函是还盘,而还盘并使原发盘失效,自己成了新的发盘。
既然B公司并未作出接受,那么合同就不能成立。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8年5月,美国XX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中国YY船务公司(以下简称“被告”)签订了一份国际货物海运合同,约定由被告负责将一批货物从中国某港口运往美国某港口。
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货物种类、数量、包装、运输方式、保险条款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等。
2018年6月,原告将货物交付给被告,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运费。
被告在收到货物后,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启航。
然而,在航行过程中,由于遭遇恶劣天气,船只遭遇严重损坏,导致货物部分受损。
货物到达美国港口后,原告发现货物损失严重,遂与被告协商赔偿事宜,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2019年1月,原告向中国某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赔偿货物损失及由此产生的其他费用。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货物损失是否属于承运人YY船务公司的责任范围?2. 如果货物损失属于承运人的责任,原告应获得多少赔偿?三、法院审理1. 关于货物损失的责任认定法院审理认为,根据《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以下简称“海牙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相关规定,承运人应当对由于下列原因造成的货物损失承担责任:(1)承运人的实际过失或私谋;(2)承运人的代理人或受雇人的过失或私谋;(3)火灾,但由于承运人本人的过失所造成的除外。
本案中,由于遭遇恶劣天气,船只遭遇严重损坏,导致货物部分受损。
根据气象记录,恶劣天气是不可抗力因素,不属于承运人的责任范围。
因此,法院认定货物损失不属于承运人YY船务公司的责任。
2. 关于赔偿金额的确定虽然法院认定货物损失不属于承运人的责任,但考虑到被告在运输过程中未能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货物的损失,法院认为被告存在一定过错。
因此,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部分损失。
根据《海商法》的规定,赔偿金额应当根据货物损失的程度、货物价值、市场行情等因素综合考虑。
经审理,法院最终判决被告赔偿原告货物损失人民币XX万元。
四、判决结果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货物损失人民币XX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运输合同案例评析6篇篇1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涉及一起运输合同纠纷。
原告(托运人)与被告(承运人)签订了一份货物运输合同,约定由被告将原告的一批货物从某地运往目的地。
在运输过程中,货物出现了损坏,导致双方产生纠纷。
本案例将围绕该纠纷展开评析。
二、案例描述原告(托运人)与被告(承运人)于XXXX年XX月XX日签订了一份运输合同。
合同约定,被告负责将原告的一批货物从A地运往B 地,运输方式为陆运,货物总价值为XX万元。
被告承诺在运输过程中确保货物的安全,如有损失,需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赔偿。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被告的过失导致部分货物损坏,损失价值为XX万元。
原告向被告提出索赔要求,双方就赔偿问题产生纠纷。
三、法律分析1. 合同效力:本案例中,运输合同是双方自愿签订的,内容合法,具有法律效力。
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2. 违约责任:根据合同约定,被告有义务在运输过程中确保货物的安全。
因被告的过失导致货物损失,被告应承担违约责任。
3. 赔偿标准:合同中对赔偿标准有明确约定,应按照约定进行赔偿。
在本案例中,损失价值为XX万元,被告应赔偿原告XX万元。
4. 证据收集: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应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如运输合同、货物损失清单、现场照片等,以便证明事实。
四、案例结果经过审理,法院判决被告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原告货物损失XX万元。
被告未提起上诉,判决生效。
五、案例启示1. 合同条款要清晰明确:在签订运输合同时,双方应明确约定货物的运输方式、运输时间、货物安全保障措施、赔偿标准等条款,以避免产生纠纷。
2. 履行义务要严谨: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特别是承运人,在运输过程中要确保货物的安全。
3. 风险防控措施要加强:承运人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防范货物损失风险。
如发生货物损失,应及时通知托运人,并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
4. 纠纷处理要理性:在发生纠纷时,双方应理性处理,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第1篇一、案件背景本案涉及一家货代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一家贸易公司(以下简称“被告”)之间的法律纠纷。
原告作为专业的货代服务提供商,受被告委托,负责其货物的进出口运输事宜。
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原告的疏忽,导致被告的货物在途中丢失,造成经济损失。
被告因此将原告诉至法院,要求原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案件事实1. 委托合同签订:2018年6月,被告与原告签订了《货物运输委托合同》,约定原告负责被告从中国某港口至美国某港口的货物海运运输。
2. 货物丢失:2018年7月,被告将一批货物委托原告运输。
然而,在货物到达美国港口后,被告发现货物丢失,经核实,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未能到达目的地。
3. 损失评估:经评估,被告因货物丢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人民币100万元。
4. 协商无果:被告与原告就赔偿事宜进行了多次协商,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因此被告将原告诉至法院。
三、法律依据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1. 合同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 海商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灭失、损坏或者延迟交付,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 侵权责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过失侵害他人财产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四、法院判决1. 原告存在过错: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存在疏忽,未能妥善保管货物,导致货物丢失。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和海商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原告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赔偿金额:法院判决原告赔偿被告经济损失人民币100万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中,原告作为货代服务提供商,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存在疏忽,导致货物丢失,给被告造成了经济损失。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案例及分析4篇篇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案例及分析一、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家电器贸易公司的销售经理,公司主要经营国际贸易业务,与各国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最近,小明与一家来自德国的家电零售商签订了一份合同,内容为小明公司向对方销售1000台空调,并约定在合同生效后2周内发货。
然而,在合同生效后的第2周,由于国际运输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船运公司暂停了货运船只的航班,导致货物无法按时发货。
小明立即联系了对方客户并说明情况,但德国客户却坚持要求按时交货,否则将取消订单并索赔。
在考虑了各方利益及合同内容后,小明向公司律师寻求帮助,律师建议对方客户延期发货并支付一定的违约金,以保留双方关系并尽力履行合同责任。
二、合同分析:1.合同有效性:根据国际贸易法规定,双方当事人签署的书面合同是有效的,其约定具有法律约束力。
因此,小明与德国客户签订的合同是有效的,双方应当按照合同内容履行各自的义务。
2.不可抗力:根据国际贸易法的相关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可免除合同责任。
在本案中,疫情导致的运输中断符合不可抗力的标准,小明公司可以主张不可抗力免除合同责任。
3.违约责任:虽然小明公司可以主张不可抗力免除责任,但可以考虑向对方提出延期发货的请求,并支付一定的违约金以维护双方的商业关系。
在合同约定的基础上,双方可协商调整发货时间或责任分配,以达成共识并避免进一步冲突。
三、解决方案:在经过公司律师的专业建议后,小明决定向德国客户提出延期发货的请求,并愿意支付一定的违约金以表达诚意。
通过双方的协商和沟通,最终达成以下协议:1.双方同意延期发货至疫情结束后,具体发货时间另行商议确定。
2.小明公司愿意支付违约金作为延期发货的补偿,具体数额为订单总金额的10%。
3.双方保留对合同的解除权,但需提前书面通知对方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通过以上协议,小明公司成功解决了与德国客户的纠纷,保留了合作关系并减少了风险。
试论“航海过失免责条款”之存废引言:“航海过失免责条款”(Maritime Fault Immunity Clause)在海事法规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对于船只在海上遭遇意外事故时的责任划分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近年来关于这一条款的存废之争从未停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航海过失免责条款的历史背景、解析条款内容,并分析其存废之争的影响和优缺点。
背景介绍:航海过失免责条款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美国,目的是为了保护船只在海上免受无端指责。
当时,航海业发展迅速,但由于技术条件和设备设施的限制,船只遭遇意外事故的风险较大。
为了减轻船东的负担,美国国会通过了《航海过失免责法案》,允许船只在遭遇意外事故时免除部分或全部责任。
这一条款随后被其他国家所借鉴,逐渐成为海事法规中的重要内容。
条款解析:航海过失免责条款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当船只在海上遭遇意外事故时,如沉没、碰撞等,如果事故由船员或引水员等船上人员的过失所致,船东可以免除对此类事故造成的损失和损害的责任。
该条款还规定船东对于非船上人员或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损失不承担责任。
然而,航海过失免责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例如,如果船只在港口或航道内发生事故,且事故由船员或引水员等船上人员的过失所致,船东通常无法免除其责任。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船东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责任,仍可能需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存废之争:关于航海过失免责条款的存废之争,主要有以下观点:存在之争:航海过失免责条款为船只提供了必要的保护,使其在遭遇意外事故时免受无端指责。
同时,这一条款也有助于减轻船东的经济压力,从而促进航海业的发展。
废除之争:航海过失免责条款被认为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因为它为船东提供了过多的保护,导致受害者无法得到充分的赔偿。
该条款还被认为会削弱船员和引水员等船上人员的责任心,从而增加海上事故的风险。
航海过失免责条款在海事法规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为船只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同时也有助于减轻船东的经济压力。
保险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教学是高校《保险学》教学的常见模式,它既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保险案例分析报告范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保险案例分析报告范文篇1:1.我某外贸公司与澳大利亚某商达成一项皮手套出口合同,价格条件为CIF悉尼,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投保协会货物保险条款ICC(A)险。
生产厂家在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将手套的湿度降低限度,然后用牛皮纸包好装入双层瓦棱纸箱,再装入集装箱。
货物到达目的港后,检验结果表明,全部货物湿、霉、玷污、变色,损失价值达8万美元。
据分析,该批货物出口地不异常热,进口地不异常冷,运输途中无异常,完全属于正常运输。
问:(1)保险公司对该批货物是否负责赔偿?为什么?(2)进口商对受损货物是否支付货款?为什么?答:(1)保险公司对该批货物不负责赔偿。
因为根据“协会货物保险条款”,货物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特性所造成的损失或费用属于保险除外责任。
(2)进口商必须支付货款。
CIF是象征性交货术语,卖方不需要保证到货。
只要单证相符,单单相符就必须付款。
2.某货轮在某港装货后,航行途中不慎发生触礁事故,船舶搁浅,不能继续航行。
事后船方反复开倒车强行浮起,但船底划破,致使海水渗入货舱,造成船货部分损失。
为使货轮能继续航行,船长发出求救信号,船被拖至就近港口的船坞修理,暂时卸下大部分货物。
前后花了10天,共支出修理费5 000美元,增加各项费用支出(包括员工工资)共3 000美元。
当船修复后继续装上原货起航。
次日,忽遇恶劣气候,使船上装载的某货主的一部分货物被海水浸湿。
(1)试从货运保险义务方面分析,以上所述的各项损失,各属于什么性质的掀? (2)在投保了平安险的情况下,被保险人有权向保险公司提出哪些赔偿要求?为什么?【分析】:(1)船底划破,致使海水渗入货仓,造成的船货的部分损失,以及遇到恶天气,导致的某货主的部分损失属于单独海损;因修理船只花费的修理费和各项费用开支属于共同海损。
第二篇货物运输保险类未投保《公路货物运输保险附加盗窃险》电话丢失遭拒赔案情介绍2006年3月3日,某运输集团与某保险公司签定了《国内货物运输预约保险》○注协议书。
该运输集团由青岛经公路向沈阳输送一整车海尔电器及电话,起运日期为2006年12月16日,2006年12月19日在途经京沈高速盘锦效劳区时,负责运输海尔电器的鲁B*****牌号大货车与一车相撞,造成标的损失,且在停车查看进程中,致使电话丢失八部,那时向保险公司报案。
2006年12月23日,负责运输海尔电冰箱的鲁B*****牌号大货车与所载货物返回沈阳要求查勘,经第二现场查勘情形如下:运输车辆鲁B*****,装载在车辆后部的两台海尔BCD-196JWL电冰箱外包装破损。
经拆箱检查,一台右恻箱体破损1个10×10㎝洞,一台左恻及后部箱体严峻变形。
电话丢失无法确认。
为此,该运输集团向保险公司提出电冰箱损坏和电话丢失索赔19460元。
理赔核心本案核心在于,保险公司对电冰箱损失和电话丢失的保险责任如何认定。
第一,依照某运输集团和某保险公司签定的国内货物运输预约保险协议书,确信承保险别为公路货物运输保险大体险,适用条款为公路货物运输保险条款。
第二,依照公路货物运输保险条款——保险责任第四条“因碰撞、挤压而造成货物破碎、弯曲、凹瘪、折断、开裂的损失”,确信电冰箱损失属于保险责任。
第三,依照公路货物运输保险条款——责任免去第三条“盗窃或整件提货不着的损失”,确信电话丢失的损失不属于保险责任。
对本案,保险公司只需确信电冰箱的损失,并弄清公路货物运输保险条款和两边签定的国内货物运输预约保险协议书中的约定即可。
因此,保险公司依照被保险人沈阳某运输集团提供的损失清单、发票等,进行了损失认定和补偿金额的确信。
理赔结论保险公司依照出险缘故,通过现场查勘,并依照本案保险承保的凭证单,认定补偿电冰箱的损失。
1台海尔BCD-196JWL电冰箱破损报废损失金额为3460元——损失金额=3460元。
海运货代案例篇一:国际货代案例分析计算题計算題一 : F=RQ 運費=運費率運量+附加費 P51例題1.:某貨物體積20立方米毛重17.4公噸,基本運費為USD 80/FT , 附加費為每運費噸加收USD 3 , 計費標準 W/M ,(1求運費,(2若基本費率改為USD 1100/TEU , 貨幣附加費為10,燃油附加費為10 ,求運費,解: (1 收取運費為:20立方米>17.4公噸,所以計費重量為尺碼噸,該運量為20立方米,則運費=運費率尺碼噸=(80+3)20=1660美元,(2 因為貨物毛重和體積都小雨20'GP的栽種和體積,所以只需選擇1個20'GP即可,則運費=(1+10+10)11001=1320美元例題2.:设某公司拟向日本出口冻驴肉30公吨,共需装1500箱,每箱毛重25KG,每箱体积为20cm30cm40cm(查该商品为8级货,计收标准是W/M,需征收燃油附加费30)。
每运费吨运价为144美元。
原对日报价每箱FOB30美元,日商要求改报CFR神户,问应怎么报价?解:每箱重量吨(M):25KG/1000=0.025公吨每箱体积吨(W):0.20.3例題3.由天津新港运往莫斯科门锁500箱,每箱体积0.025立方米,毛重30千克,问该批门锁的运费为多少?(设去马普托每运费吨的运费为650港元,另外加收燃油附加费20,港口附加费10,计收标准为W/M)。
解:每箱货物毛重:30kg/1000=0.03t;計算題二:航空運費=計費重量適用運價 P187聲明價值附加費=(聲明價值-每千克毛重賠償限額毛重)N P188 到付手續費=(貨物的航空運費+聲明價值費)2 P189墊付手續費=代墊款項10 P190每票代墊不得低於USD 20案例一,某货代公司接受货主委托,安排一批茶叶海运出口。
货代公司在提取了船公司提供的集装箱并装箱后,将整箱货交给船公司。
同时,货主自行办理了货物运输保险。
■正文Dear Sirs,We hereby confirm having sold to you the goods under mentions, subject to the terms stated below:Quantity: 3,000 tonsDescription: Canned Oat of our usual standard, AmericaPrice: $50 per ton CIF New YorkWeight:net deliveredTare: ActualShipment:Prompt shipment,sailing direct to port of destination, transhipment not allowedPayment:By an ir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 payable against presentation of shipping documentsInsurance: We agree to settlement of disputes by…… arbitration. No cla im can be entertained unless made within 10 days of arrival of goods at the port of destination.Remarks: kindly sign and return one copy, each of the original and duplicate here of evidence of your acceptance.Yours faithfully,Encl: as stated.■全文翻译敬启者:我方特此向贵方确认销售下列货物,并按以下条款签订合同:数量:3000吨规格:美国常规标准的罐装燕麦价格:CIF纽约每吨50美元重量:净重皮重:实际装运:即时装运,直达目的港,不允许转运。
海运中出口商采用FOB的保险利益风险探究随着全球贸易的日益发展和扩大,海运成为了全球贸易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对于出口商来说,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保险方式对于保障货物安全和减少风险至关重要。
FOB(Free On Board)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术语之一,出口商通常会选择FOB运输方式来管理货物运输和保险的利益。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海运中出口商采用FOB的保险利益和风险,并尝试寻找最佳的保险解决方案。
FOB是指卖方在货物运抵指定的装运港口(通常指出口国的港口)时,卖方的责任就告终。
这意味着一旦货物装上船并交付给船东,责任转移给买方。
在这种情况下,出口商需要购买货运保险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采用FOB运输方式带来了一定的保险利益和风险,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
首先来看FOB的保险利益。
对于出口商来说,采用FOB运输方式可以降低货物运输过程中的风险。
一旦货物交付给船东,出口商的责任就结束,这意味着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事故和损失都不再是出口商的责任。
此时,出口商可以购买货运保险来覆盖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比如货物丢失、损坏、被盗等。
货运保险能够保障出口商的利益,让他们在货物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合理的赔偿。
采用FOB运输方式也带来了一定的保险风险。
出口商需要自行购买货运保险,这将增加出口商的运营成本。
出口商需要选择合适的保险公司和保险方案,以确保能够得到全面的保障。
但是在选择保险方面,出口商可能会面临一些难题,比如保险费用高昂、保险条款复杂、索赔流程繁琐等问题。
这些都会增加出口商的保险成本和运营风险。
采用FOB运输方式还可能使出口商面临一些潜在的法律风险。
一旦货物交付给船东,其责任就转移给买方。
如果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失,出口商可能需要与买方和保险公司展开复杂的索赔和仲裁程序。
在这个过程中,出口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索赔事宜,同时可能还要面临买方提起的法律诉讼,从而增加了出口商的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
货物运输案例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货物运输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货物运输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重要环节,其运输方式和运输过程的安全、高效对于全球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个货物运输案例,通过分析该案例,探讨货物运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在这个案例中,一家跨国公司需要将大批量的商品从中国运往欧洲各国。
由于货物种类繁多,运输距离遥远,公司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来保证货物的安全和及时到达。
在面对这样的挑战时,公司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准备,以确保货物运输的顺利进行。
首先,公司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考虑到货物的种类和数量,海运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海运具有运输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可以满足公司大批量货物的运输需求。
同时,公司也需要考虑到货物的特性,选择适合的运输船只和舱位,以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其次,公司需要与货代公司合作,进行货物的装卸和运输安排。
货代公司作为专业的货物运输服务提供商,可以为公司提供全方位的运输服务,包括货物装箱、报关、运输跟踪等。
通过与货代公司的合作,公司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货物运输,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公司还需要关注货物的保险问题。
由于货物运输距离远,运输时间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意外情况的影响,因此货物保险是非常必要的。
公司需要选择合适的货物保险方案,以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能够得到保障。
另外,公司还需要关注货物的目的地清关和配送问题。
在货物到达目的地后,需要进行清关手续,以确保货物能够顺利进入目的国。
同时,公司还需要与当地的物流公司合作,进行货物的配送和送达。
通过与当地物流公司的合作,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货物的配送和送达,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
综上所述,货物运输案例中涉及到了货物运输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方式选择、货代公司合作、货物保险、目的地清关和配送等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可以为公司提供一个完善的货物运输方案,确保货物能够安全、及时地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