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最后一次讲演》(原创)
- 格式:pptx
- 大小:492.12 KB
- 文档页数:32
【导语】《最后⼀次讲演》是闻⼀多在1946年7⽉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多对以蒋介⽯为⾸的国民党*的倒⾏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13课《最后⼀次讲演》课⽂原⽂ 这⼏天,⼤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最卑劣最⽆耻的事情!李先⽣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他只不过⽤笔写写⽂章,⽤嘴说说话,⽽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是⼀个没有失掉良⼼的中国⼈的话!⼤家都有⼀枝笔,有⼀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声⾳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且⼜不敢光明正⼤的来打来杀,⽽偷偷摸摸的来暗杀!(⿎掌)这成什么话?(⿎掌) 今天,这⾥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厉声,热烈的⿎掌)杀死了⼈,⼜不敢承认,还要诬蔑⼈,说什么“桃⾊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耻啊!⽆耻啊!(热烈的⿎掌)这是某集团的⽆耻,恰是李先⽣的光荣!李先⽣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的光荣!(⿎掌) 去年“⼀⼆·⼀”昆明青年学⽣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命!现在李先⽣为了争取民主和平⽽遭受了*的暗杀,我们骄傲⼀点说,这算是象我这样⼤年纪的⼀代,我们的⽼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命!这两桩事发⽣在昆明,这算是昆明⽆限的光荣!(热烈的⿎掌) *暗杀李先⽣的消息传出以后,⼤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想,这些⽆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怎样长的!(捶击桌⼦)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个,杀死⼏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民吓倒了吗?其实⼴⼤的⼈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了。
13《最后一次讲演》一、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 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清楚, 疾恶如仇, 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2.在朗读中体会本文演讲语言犀利有力的语体特色.3.在赏析中体会比照, 反问, 反复, 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二、教学重点: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 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2.体会演讲词的特点.三、教学难点:将本文慷慨昻的朗读出来, 表现出本演讲词的语体特点.四、教学过程:〔一〕忆往昔, 巧引入:抗日战争在1945取得胜利后, 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 疯狂筹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这种倒行逆施, 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反内战、反专制〞的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 国民党反动派却冒天下之大不韪, 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 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 另一方面, 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 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年7月11日, 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 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 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 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 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 他们毫无顾及, 说笑取闹, 扰乱会场, 使众人忍无可忍, 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 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 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会后, 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 在他离社返家途中, 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板书课题:最后一次讲演〕(二)说事迹, 悼英烈.1.介绍闻一多先生.闻一多, 本名闻家骅, 著名诗人, 学者, 爱国民主战士. 出身于“世家望族, 书香门第〞. 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 赴美留学, 学习美术, 后研究文学, 历任青岛大学, 清华大学教授, 出版诗集《红烛》《死水》. 1943年, 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 愤然而起,参加反对专制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 昆明《民主周刊》社长, 1946年7月15日被杀害.2.介绍李公朴先生:李公朴, 江苏人. 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 “五四〞运动时, 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 “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 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 “四一二〞政变后, 愤然离开军队, “九一八〞事变后, 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38年到延安, 抗日战争胜利后, 他继续坚持战斗, 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 1946年1月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致伤, 5月初到昆明, 全国内战开始后, 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 7月11日晚, 于回家途中, 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3.观看两个短视频:进一步直观了解两人的气节和为人.〔三〕大声读, 出气势.1.模仿视频中闻一多先生的演讲特点, 大声朗读这篇演讲词, 体会演讲词的特点.2.四人小组进行朗读, 推荐读得最好的一人全班一齐听.3.个别读, 并进行品析.4.思考讨论:〔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 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 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决信心. 〕〔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比照的是李先生的荣耀, 李先生的荣耀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为民主和平而献身, 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 人民一定胜利, 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明确:第一, 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 这是他们自己在慌, 在害怕, 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 杀死一个李公朴, 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消灭的. 〕〔4〕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发出了什么样的号召?〔明确:在6—10自然段. 〕5.选读课文, 再一次体会这篇讲演词的语体特色.〔明确:感情强烈, 爱憎清楚, 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6.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明确: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 语气和措词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 例如:对敌人:骂他们无耻. 对李先生:称赞其荣耀〕〔四〕赏修辞, 品语言.1.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作者在即兴演讲时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短句和肢体语言来加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赏析.2.小组合作, 讨论交流.〔1〕划出文中的比照句3个, 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明确:〕①“这是某集团的无耻, 恰是李先生的荣耀! 〞以某集团的无耻比照李先生的荣耀, 达成了强烈的比照效果.②“你们完了, 快完了!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将你们的快完了和我们将要迎来光明形成鲜明的比照.③“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我们的光明和反动派的末日形成鲜明的突比.〔2〕划出文中的反问的修辞手法3个, 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①你们以为打伤几个, 杀死几个, 就可以了事, 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②希特勒, 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③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明确:上述每个句子都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 声讨国民党反动派的恶行, 使整个演讲冲动人心, 鼓舞斗志, 气冲斗牛, 震动天地. 〕〔3〕划出文中反复的修辞手法3, 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①无耻啊! 无耻啊!②人民是打不尽的, 杀不完的!③我们的力量在的很, 强得很!〔明确:反复的使用, 突出强调, 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 读起来冲动人心. 〕〔4〕划出文中的短句假设干, 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①我们不怕死, 我们有牺牲的精神, 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 前脚跨出大门, 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②无耻啊! 无耻啊!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 恰是李先生的荣耀! 〞③今天, 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是好汉的站出来, 你出来讲,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明确:文中长短句交织, 以短句为主, 短句如实的记录了当时闻一多先生的口语, 表达了闻先生昂扬冲动、无比愤慨的现场情绪, 以及他视死如归, 无比坚强的口气. 〕〔5〕找出文中的肢体语言, 思考肢体语言的表达效果.〔明确:第4自然段, 捶击桌子. 这个动作表达了闻一多先生的情感已愤怒到了极点. 〕〔6〕学习本文之后, 请你完成下面的对联, 用对联来完整的表现闻一多先生的事迹.上联:言, , 气冲斗牛.下联:行, 义无反顾, .横批:大义凛然补充完整后板书:上联:言, 慷慨激昂, 气冲斗牛.下联:行, 义无反顾, 无愧须眉.横批:大义凛然〔五〕布置作业1.阅读朱自清歌颂闻一多先生的诗, 为闻一多先生写一段感动中国的颁奖词. 100字左右.你是一团火, 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 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 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 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 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 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2.针对班级中的局部同学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演讲词, 在班会课上进行讲演练习. 要求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多使用短句, 并配合使用肢体语言.〔六〕板书设计:最后一次讲演大义凛然闻一多言, 慷慨激昂, 气冲斗牛.行, 义无反顾, 无愧须眉.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 了解作者.2、整体把握课文,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3、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 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 逐步提高阅读能力.4、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通过仿写练习,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 言行一致的做人原那么, 建全自己的人格, 做一个正直的人.【教学重难点】1、味文中重要语句, 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2、解文章表达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课时安排】二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很多时候, 我们往往容易无视这一点. 在日常生活中, 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 让我们走进臧克家, 看一看他是怎么处理说和做的.二、资料读演, 资源共享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全班共同交流, 互动互学, 教师酌情提供相关资料.1、关于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 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回国, 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诗集有《红烛》《死水》, 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 1943年后, 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 奋然而起, 积极参加反对专制、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 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最后献出珍贵的生命.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郭沫假设称其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2、臧克家臧克家, 现代诗人. 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 以后连续出版诗集.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催促学生积累词语.2、学生自读课文, 学习表情朗读. 教师可做相应的朗读指导, 如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 表演朗读, 其余学生评议.3、把握闻先生的主要事略, 理清文章思路. 看看文章表达了哪几件事, 然后以“闻一多先生的故事〞为题进行口头演讲.4、整体感悟, 理清文章思路学生细读课文,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大意.⑴这篇课文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请谈谈你的认识.⑵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何变化, 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不同一般人之处?四、课堂小结阅读文章, 理清思路是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 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征, 注意过渡段的作用,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意.第二课时一、学生合作研讨, 深层探究1、指名男同学朗读1︿﹀7段, 思考以下问题⑴作为学者的闻一多, 著作等身, 可以记述的事情很多, 作者为什么单项选择写作《唐诗杂论》《楚词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 又为什么把编写《唐诗杂论》作为重点加以介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⑵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⑵这是一个自由发挥的问题, 同学们谈“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神〞“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寞〞“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读书而崛起〞等等皆可.2、指名女同学朗读8︿﹀20段, 思考以下问题⑴第11节引用闻一多信中的话, 这里可以看出闻先生有什么样的品格?这里说到“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请想象闻先生讲的什么话?⑵联系时代背景, 你能说说为什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吗?⑶文中有一段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写, 你能找出来吗?并理解其作用.二、学生品读课文, 赏析文章的语言美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2、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句话, 按照“我欣赏, 因为他具有美, 表达在〞的句式说话.三、质疑问难学生每人提一个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 可以指名请教同学或向老师提问.四、课外拓展学习本文后, 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 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 行必果等五、课堂小结闻一多既卓越的学者, 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 他, 是口的巨人. 他, 是行的高标. 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 不畏艰辛, 废寝忘食的精神, 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 视死如归的精神.六、布置作业: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七、板书设计课后小结。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1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引言《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色彩鲜明的优秀散文,是散文中的佳品。
它通过对最后一次讲演的记叙,表达了奇伦皮特高中毕业生对世界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最后的确定性的深刻感受。
教学这篇文章,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教学本篇文章以及教学中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理解散文的方法。
(2)理解散文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熟悉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4)培养学生用文化眼光理解文章,认识世界上的不同文化。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2)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3)能够理解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由、寻求和平和幸福的情感。
(2)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的方法,掌握散文的特点和结构。
(2)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某些语言表达和文化信息。
(2)运用关键词回答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1)利用PPT进行教学,对散文的特点、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说。
(2)引导学生思考,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探讨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如“自由”这个核心词汇。
2.互动式教学(1)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个问题,并在班级中分享和交流。
(2)让学生读散文,并分析文章中的词汇,难点和复杂的句式。
(3)数学家板书,出示文本。
逐步指导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关闭手机、电子产品,让学生走出教室。
在走廊上粘贴一些与自由有关的海报,如“自由平等”像南非,美国各州七头蛇标志,亚利桑那州孤儿院场景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等。
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和语言的感情色彩。
2、明确句式变化、修辞使用等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初步掌握演讲语言中表情达意的技巧,并且学以致用。
过程与方法:1、以学会有感情的朗读为突破口,以演讲语言为学习重点,通过师生的朗读及对演讲语言的品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和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与汇报展示法,语言揣摩法,活动展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什么是演讲?讲演:讲演又叫演讲或演说,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是指①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②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③针对某个具体问题,④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
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
1946年7月15日被杀害。
三、介绍背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文原文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象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汪曾祺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
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
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
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
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最后一次讲演(精选5篇)最后一次讲演篇1【经典课例】这篇闻一多先生的即兴的教学怎样出新?如何选择切入点?怎样利用这一例强化“大语文”的观念?我在设计这一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这诸多因素,遂将课题定为《从〈〉中学习演讲的语言》,也就是将全文的教学紧紧围绕“演讲的语言”来进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句式变化、修辞使用等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初步掌握演讲语言中表情达意的技巧,并且学以致用。
2.能力目标:①以演讲为突破口,以演讲语言为学习重点,通过师生的演讲及对演讲语言的品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审美能力。
②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和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讨、研究、实践句式变化、修辞的使用等语言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形式]创设热烈的探讨和研究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习主体敢想、多想,敢说、多说;教师积极示范,做学生的样板。
[预习布置]阅读文章下注释,了解背景,争取通过自己的揣摩,能够演讲。
[教学步骤]1.导入:(时间约为5分钟)①明确预习达到的目标。
提问:是怎样一篇文章?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演讲的?为什么叫做“最后”一次讲演?(目的是引导学生讲出闻一多先生演讲的目的、对象和背景,强化演讲语言的运用效果)。
②教师借此创设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当时的环境(目的提引导学生注意闻一多先生演讲语言取得如此的表达效果,所使用的语言技巧);教师演讲片断(目的是使学生对演讲语言的运用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2.进入主题[学生带着要求阅读文本,学生感受阶段]:(时间约为10分钟)①提问:的语言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烈的表达效果?(目的是引导学生以为例题,对演讲的语言技巧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②随着学生对文中若干语句的摘录,引导学生对句式变化、修辞使用,以及包括人称的变换、感情在字里行间的流露等等特点、技巧的作用进行分析,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比较(包括使用阅读手段),初步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即探讨、研究、实践句式变化、修辞的使用等语言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拓展阅读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李先生,指李公朴(1902—1946),江苏武进人,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声音激动)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
热烈地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桃色事件,因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所引起的事件。
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后,企图在人民面前掩饰他们的罪行,造谣说李公朴被暗杀是由于“桃色事件”。
〕,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地鼓掌)这是某集团〔某集团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去年“一二•一〔一二·一,1945年11月25日晚,昆明市大中学生六千余人在西南联合大学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国民党反动派出动军队包围会场,开枪放炮,进行威胁,并在学校附近戒严,禁阻师生通行。
于是各校学生联合罢课。
12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派大批军警和特务在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两处投掷手榴弹,死四人,伤十余人。
〕,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地鼓掌)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演讲,他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内战政策,以及学术界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语言优美,既有学术性,又有政论性,是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的有益读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历史和社会问题有自己的认知和看法。
但同时,他们对于一些专业的学术术语和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可能还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思考,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能够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观点和立场,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追求真理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闻一多先生观点的理解和分析。
3.对当时历史背景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闻一多先生的演讲风格。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闻一多先生的语气和表情。
4.巩固(20分钟)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以下问题:a.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说这是他最后一次讲演?b.闻一多先生对国民党政府的内战政策有何批评?c.闻一多先生对学术界的一些现象有何看法?5.拓展(15分钟)学生查找与闻一多先生相关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和事迹,进一步认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