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硝酸的性质
- 格式:pdf
- 大小:529.39 KB
- 文档页数:11
第2课时 硝酸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掌握浓、稀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硝酸的重要用途。
2.通过比较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硝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1.通过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析硝酸的化学性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通过对实现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3.能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对硝酸相关性质进行探讨。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知识点01 硝酸1.物理性质硝酸是一种无色,易挥发,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化学性质(1)硝酸是一元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与某些盐反应、与碱反应。
但硝酸与金属反应一般不产生H 2。
硝酸与CaC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NO 3=Ca(NO 3)2+CO 2↑+H 2O 。
(2)不稳定性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HNO 3========受热或光照2H 2O +4NO 2↑+O 2↑。
硝酸的保存方法:密封贮存在低温、避光处。
市售硝酸常因溶有少量NO 2略显黄色。
(3)【实验探究】硝酸的强氧化性 【实验1】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现象:试管中铜片溶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蓝色,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实验结论: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NO 2气体。
【实验2】铜与稀硝酸反应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实验现象:试管中铜片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溶液变蓝色,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实验结论: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NO 气体。
(4)硝酸的强氧化性硝酸是一种氧化性很强的酸,能与大多数金属(除Au 、Pt 等少数金属以外)、许多非金属以及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①HNO 3与金属反应分别写出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Cu 的反应方程式: 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②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写出C 与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三节硝酸教案一、教学目的1、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2、理解实验室制NO2、NO的反响原理3、使学生理解硝酸的用途。
二、重点、难点重点:硝酸的氧化性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探究问题框架:1、硝酸的物理性质:〔直接给出〕2、从硫酸得到启示,硝酸有什么化学性质?〔引导发现〕【总结】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硝酸的具有酸的通性,硝酸没有吸水性和脱水性。
我们今天主要从氧化性来学习硝酸的特性。
【板书】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响〔1〕与不活泼金属反响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与浓硝酸反响不需要加热。
推测产物,试写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推导】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设疑】我们知道稀硫酸不能与不活泼的金属铜反响,稀硝酸能不能与不活动的金属铜反响呢?并与稀硫酸与铜反响进展比较。
【指导学生实验】 【总结并板书】 3Cu+8HNO3(稀)=3Cu(NO3)2+2NO2↑+4H2O 【引导总结】浓硝酸与稀硝酸与铜的作用有何不同;硝酸与硫酸氧化性哪一个较强,从哪几个方面表现。
【学生实验探究】铜和稀硝酸的反响。
现象:产生无色气体。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铜在不断的溶解。
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结论:此无色气体是NO 。
因为:此气体遇空气变为了红棕色。
【推导】 3Cu+8HNO3(稀)=3Cu(NO3)2+2NO2↑+4H2O 【总结】浓硝酸生成NO2、稀硝酸生成NO 气体。
浓硝酸反响速率快,不需加热,稀硝酸反响速率慢,有时需要加热。
浓硫酸与铜反响需要加热,浓硝酸不需加热。
稀硫酸与铜不反响,稀硝酸可以反响。
可见,硝酸的氧化性比硫酸强。
【引导探究】冷浓硝酸与铝、铁活泼金属反响的情况怎样呢? 【引导探究】大家回忆,实验室能否用稀硝酸制取氢气?为什么呢? 【板书总结】〔2〕与活泼金属反响 在不生成稀硝酸中不生成H2、在浓硝酸中铝、铁钝化。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硝酸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硝酸引言:化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和化学变化。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硝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硝酸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硝酸的性质硝酸是无机酸的一种,化学式为HNO3。
它是一种无色液体,有着刺激性的气味。
硝酸是一种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和储存时需要注意安全。
硝酸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溶解很多金属、氧化物和碱等物质。
二、硝酸的制备方法硝酸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化学合成法:将浓硫酸与硝酸钾或硝酸银等硝酸盐反应,生成硝酸。
反应方程式为:H2SO4 + KNO3 → HNO3 + KHSO42. 氧化氮化物法:将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反应方程式为:NO2 + H2O → HNO33. 吸收硝酸蒸气法:将硝酸蒸气通过吸收剂,如硫酸,使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制备大量的硝酸。
三、硝酸的用途硝酸具有多种用途,其中的一些主要用途如下:1. 工业应用: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在农药、肥料、爆炸物和合成纤维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合成硝化纤维时,硝酸可以与纤维素进行反应,形成硝酸纤维。
2. 医药领域:硝酸也被用作药物的一部分,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
硝酸可以放松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3. 实验室应用:硝酸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和合成实验中,用于反应试剂、溶液的制备和pH值的调节等用途。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硝酸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
硝酸作为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不仅在工业和实验室中有广泛的应用,还对医药领域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硝酸的学习,深入了解其性质和应用,以提高我们对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1. 何佳佳. 化学必修2 课程标准实验教程. 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年。
硝酸的性质如何鉴别NO2与溴蒸气?1.硝酸的物理性质色味态:;挥发性: ;水溶性:。
发烟硝酸:2.硝酸的化学性质(1)具有酸的通性,但考虑其酸性时需首先考虑到其强氧化性。
(2)不稳定性: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说明浓硝酸具有性,(3)强氧化性①与金属的反应a.除Pt、Au外,大部分金属均能与HNO3反应。
b.Cu与浓、稀HN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Fe、Al遇冷的浓HNO3或浓H2SO4能发生,故可以用铁、铝容器贮存冷的浓HNO3、浓H2SO4。
化学方程式为②与非金属反应与浓HNO3反应时,非金属单质一般被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或最高价含氧酸,如碳与浓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或离子的反应,例如:H2S、SO2、HBr、HI、FeCl2等。
④王水由与按体积比1∶3混合所得,具有更强的氧化性,能使Au、Pt溶解。
讨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酸的挥发性和不稳定性有何区别?(2)酸性和氧化性有何统一和区别?(3)在浓、稀硝酸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各有什么现象发生?(4)“浓HNO3与Cu反应产生NO2,稀HNO3与Cu反应产生NO,则稀HNO3氧化性更强。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拓展探究1】将容积为50 mL的量筒内充满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倒置量筒在盛满水的水槽里,一段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5 mL。
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可能是或。
解析NO或NO2与O2混合气体与水的反应计算关系式可由下列化学方程式推导出来。
2NO+O2=2NO2 ①3NO2+H2O=2HNO3+NO ②由②×2+①得4NO2+O2+2H2O=4HNO3 ③由①×③+②×②4NO+3O2+2H2O=4HNO3 ④③、④两式就是平时计算经常用到的关系式。
设剩余的5 mL为O2,则参加反应③的NO2和O2的总体积为:50 mL-5 mL=45 mL则原混合气体里,NO2的体积为:45 mL×4/5=36 mLO2的体积为:50 mL-36 mL=14 mL即NO2与O2的体积比为:36∶14=18∶7。
硝酸的性质1.谚语“雷雨发庄稼”涉及到哪些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N 2+O 2=====放电2NO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2.浓H 2SO 4显示强氧化性的特点是什么?分别写出浓H 2SO 4与Cu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硫酸中+6价硫被还原,还原产物一般为SO 2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C +2H 2SO 4(浓)=====△CO 2↑+SO 2↑+2H 2O3.NH 3为什么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氨中氮元素呈-3价,为氮元素的最低价,因此具有还原性。
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新知探究]探究1 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工业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69%,常因溶有少量NO 2而略显黄色。
探究2 硝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1)具有强酸的通性:电离方程式为:HNO 3===H ++NO -3。
(2)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HNO 3=====光照2H 2O +4NO 2↑+O 2↑。
(3)强氧化性:①常温下浓硝酸能使Fe 、Al 等金属钝化。
②与大多数金属(Pt 、Au 除外)反应。
③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具支试管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小试管中为无色气体 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3NO 2+H 2O===2HNO 3+NO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具支试管、小试管中气体均为无色3Cu +8HNO 3(稀)=== 3Cu(NO 3)2+2NO↑+4H 2O④与非金属(C 、S 、P 等)反应:浓HNO 3与木炭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
2024年高一化学硝酸教案2024年高一化学硝酸教案1(约2239字)物理性质:1. 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 挥发性酸.2. m.p. -42℃, b.p. 83℃. 密度: 1.5 g/cm3, 与水任意比互溶.3. 常见硝酸a%=63%-69.2% c=14-16mol/l. 呈棕色(分析原因) 发烟硝酸.化学性质:1. 强腐蚀性: 能严重损伤金属、橡胶和肌肤, 因此不得用胶塞试剂瓶盛放硝酸.2. 不稳定性: 光或热4hno3 =====4no2 + o2 + 2h2o所以, 硝酸要避光保存.3. 强酸性: 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 具有酸的通性.4. 强氧化性: 浓度越大, 氧化性越强.与金属反应:[实验] 在两支试管里分别盛有铜片, 向两支试管理再分别加入浓硝酸和稀硝酸.cu + 4hno3(浓) ==cu(no3)2 + 2no2 ↑+ 2h2o3cu + 8hno3(稀) ==3cu(no3)2 + 2no↑ + 4h2oag + 2hno3(浓) ==agno3 + no2 ↑+h2o3ag + 4hno3(稀) ==3agno3 + no ↑+ 2h2o硝酸能与除金、铂、钛等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通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生成no2, 稀硝酸(钝化反应: 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铬(都可呈+3价金属化合物)表面形成具有保护性的氧化膜而钝化. 而稀硝酸则与它们反应.fe + 4hno3(稀) ==fe(no3)3 + no + 2h2o王水: 1体积浓硝酸与3体积浓盐酸的'混合溶液.可溶解金、铂.au + hno3 + 4hcl ==haucl4 + no + 2h2om + hno3(12∽14mol/l) ↗no2为主.m + hno3(6∽8mol/l) ↗no为主m + hno3(约2mol/l)↗n2o为主, m较活泼.m + hno3(m + hno3还可能有h2产生(m活泼)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 需要加热.c + 4hno3(浓) ==co2 ↑+ 4no2↑ + 2h2o (实验演示) h2s + 8hno3(浓) ==h2so4 + 8no2↑ + 4h2o3h2s + 2hno3(稀) ==3s + 2no + 4h2o (冷)so2 + 2hno3(浓) ==h2so4 + 2no23so2 + 2hno3(稀) + 2h2o ==3h2so4 + 2noh2s、so2以及s2-、so32-都不能与硝酸共存.与有机物反应: 生成硝基化合物和硝酸酯.1. 硝酸的制法: space prefix =o />[设问] 生成硝酸的措施有哪些? 对比优缺点.(三种) 1. 实验室制法: 微热nano3(s) + h2so4(浓) ==nahso4 + hno3[讨论] 1. 反应温度2. 反应装置:3. 收集装置:2. 氨氧化法制硝酸:4nh3 + 5o2 ====4no + 6h2o (氧化炉中)2no + o2 ==2no2 (冷却器中)3no2 + h2o =2hno3 + no (吸收塔)4no2 + o2 + 2h2o ==4hno3 (吸收塔)过程: (1)先将液氨蒸发, 再将氨气与过量空气混合后通入装有铂、铑合金网的氧化炉中, 在800℃左右氨很快被氧化为no. 该反应放热可使铂铑合金网(催化剂)保持赤热状态.2. (2)由氧化炉里导出的no和空气混合气在冷凝器中冷却, no与o2反应生成no2.(3) 再将no2与空气的混合气通入吸收塔. 由塔顶喷淋水, 水流在塔内填充物迂回流下. 塔底导入的no2和空气的混合气, 它们在填充物上迂回向上. 这样气流与液流相逆而行使接触面增大, 便于气体吸收.从塔底流出的硝酸含量仅达50%, 不能直接用于军工、染料等工业, 必须将其制成98%以上的浓硝酸. 浓缩的方法主要是将稀硝酸与浓硫酸或硝酸镁混合后, 在较低温度下蒸馏而得到浓硝酸, 浓硫酸或硝酸镁在处理后再用.2024年高一化学硝酸教案2(约1873字)【学海导航】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
“硝酸的性质”教学案例1.案例背景:硝酸是氮的重要化合物,而且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
硝酸的化学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硝酸的氧化性是教学难点。
硝酸是继硫酸后的另一种强氧化性的强酸,所以在教学上以引导学生类比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学习硝酸的性质。
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它也有自身的一些特性。
通过对硝酸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酸性质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知道硝酸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该教学案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普通班的学生。
2.情境描述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曾经尝试过以下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起先,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上课时把班级同学分成八个小组,每组7-8位同学,推选出小组长,同时宣布小组比赛记分规则。
设置许多问题情境例如:播出动画”乌云、闪电、雷鸣、大雨,禾苗茁壮成长”,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该情境回忆所学内容,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对硝酸的各方面性质逐一展开探究所有演示实验都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并增设对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探究的实验。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小组抢答,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但当要求学生对所做实验提出问题时,却出现了冷场。
接下来硝酸物理性质的学习,学生分组观察。
由于课前没有强调实验要求,有的学生开始不按要求进行实验,课堂秩序有些混乱。
后来学生做了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后,大量no2气体外逸,教室刺激性气味很重,学生注意力分散,。
在引入阶段,虽进行得比较顺利,但用了将近20分钟时间。
等物理性质讨论结束后,教学时间已很仓促。
最后导致教学重点内容无法完成。
所以第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以失败而告终。
在后面相同内容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改变原先的探究方法,将多个探究点改为一个探究点进行教学。
先用硝酸泄漏的新闻事件引出课题,然后用化学的视角提出问题:1、为什么看到红色烟雾;2、为什么在远处会闻到刺激性气味等。
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就可以对硝酸的物理性质、酸性和不稳定性进行略微小结,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便于学生记忆,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放在让学生探究硝酸的氧化性上。
第五章:评说硫、氮的“功”与“过”第5讲 5.4 化学肥料中的主角——硝酸【教学目标】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2.了解硝酸的用途;了解硝酸的工业制法。
课前自学1.硝酸的物理性质色味态:;挥发性: ;水溶性:;发烟硝酸:。
2.推测硝酸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知识点一、硝酸1、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浓HNO3中往往因溶有HNO3分解产生NO2而呈黄色;硝酸沸点低(83℃)、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而产生白雾;69%以上的硝酸为浓硝酸,98%以上的硝酸称为“发烟”硝酸;硝酸易溶于水,以任意比溶于水。
2、硝酸的化学性质:1)强酸性: HNO3 H++NO3-硝酸是一元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⑴跟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⑵硝酸+碱性氧化物→盐+水Na2O+2HNO3→2NaNO3+H2O⑶硝酸+碱→盐+水NaOH+HNO3→NaNO3+ H2O⑷硝酸+盐→新盐+新酸Na2CO3+2HNO3→2NaNO3+CO2↑+ H2O【过渡】:作为强酸,HNO3和浓硫酸一样不只具有酸的通性还具有一般酸所没有的特性。
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重点探讨的。
同学们注意到没有HNO3是装在棕色瓶中的,以前我们还学习过哪些物质是装在棕色瓶中的?这些物质具有哪些共同性质?这说明HNO3具有什么性质?2)不稳定性:4HNO3 _______________ 浓硝酸的储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应保存在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冷处)3)强氧化性:(1)与金属反应:[温故]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 CuSO4+SO2↑+2H2O2H2SO4(浓)+Cu∆[设问] 浓硝酸是否能与铜发生反应?[实验]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
课时3 硝酸考点1硝酸的一般性质1。
对于硝酸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B。
不易挥发C。
有刺激性气味D.质量分数在95%以上的硝酸为发烟硝酸答案:B解析: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
2.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浓硝酸在见光或受热时会发生分解B。
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C。
可用铁和铝制品盛装浓硝酸D.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答案:D解析: 浓硝酸在见光或受热时会发生分解生成氧气、二氧化氮和水,A项正确;硝酸是氧化性酸,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B项正确;常温下铁和铝在浓硝酸中钝化,因此可用铁和铝制品盛装浓硝酸,C项正确;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氮氧化物和水,不属于置换反应,D项错误.考点2硝酸的强氧化性3.(2019·宁夏育才中学高一期末考试)以下关于铜与浓、稀HNO3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1 mol浓HNO3被还原转移2 mol电子B。
Cu与浓HNO3反应比与稀HNO3反应剧烈C.Cu与浓、稀HNO3反应都不需要加热D。
生成等量的Cu(NO3)2,消耗浓HNO3的量更多答案:A解析: 1 mol浓HNO3被还原生成1 mol NO2,转移1 mol电子,A 项错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Cu与浓HNO3反应比与稀HNO3反应剧烈,B项正确;Cu与浓、稀HNO3反应都不需要加热,C项正确;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判断生成等量的Cu(NO3)2,消耗浓HNO3的量更多,D项正确。
4。
(2019·山东泰安第一中学期中考试)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稀硝酸反应:Fe+2HNO3Fe(NO3)2+H2↑B.稀硫酸与Ag反应:2Ag+H2SO4Ag2SO4+H2↑C。
浓硝酸和碳酸钙反应:2HNO3(浓)+CaCO3Ca(NO3)2+CO2↑+H2OD.稀硝酸和FeO反应:2HNO3+FeO Fe(NO3)2+H2O答案:C解析: 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会生成氢气;金属活动性在氢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Fe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FeO氧化为Fe(NO3)3,本身被还原为NO.5.将Cu、Zn混合物投入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锌有剩余,则反应后的混合物中肯定不存在的是()。
2019-2020高一化学新教材寒假提前学6:硝酸、酸雨及其防治知识梳理知识点1:硝酸(1)物理性质:是一种、、气味的液体。
(2)化学性质①强酸性:HNO3=H++NO−3(具有酸的通性)②不稳定性:浓硝酸见光或者受热会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③强氧化性:铜丝插入盛有稀硝酸的试管中,得到一种能遇空气变红的气体,其反应方程式为;铜丝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反应方程式为;还原性的非金属单质(如C、S)也能和浓硝酸发生反应得到具有红棕色气体C+4HNO3(浓)= CO2↑+4NO2↑+2H2O;S+6HNO3(浓)=H2SO4+6NO2↑+2H2O(3)保存方法:,冷暗处。
(4)制法:工业上主要用氨的催化氧化法制取。
(5)用途: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制染料、炸药、医药、塑料、氮肥、化学试剂以及用于冶金、有机合成。
知识点2.酸雨(1)概念:pH< 的降雨。
(2)成因:主要是大气中的溶于水形成的。
(3)危害①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
②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
(4)SO2和NO2的主要来源、危害和防治①来源:SO2:主要来源于和某些含硫的金属矿物的燃烧或冶炼。
NO2:主要来源于。
②危害:引起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溶于水形成酸雨。
③防治: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研究煤的脱硫技术、改进燃烧技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加强工厂废气的回收处理;改进骑车尾气的处理技术,控制尾气的排放。
即学即练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2.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过量的铜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是()A.只有NO2 B.只有NOC.NO2和NO D.NO2和H23.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硝酸是无色、不挥发的液体 B.浓硝酸久置呈黄色C.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D.浓硝酸和铁常温下不发生任何反应4.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煤时加入适量生石灰,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空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越大越有利于人体健康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的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5.下列有关酸雨说法不正确的是()A.酸雨形成过程中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B.煤和石油的燃烧是酸雨污染物的唯一来源C.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D.酸雨的危害有使土壤、湖泊酸化以及加速建筑物、桥梁的腐蚀等6.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中有碳酸钡 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洗气瓶中无沉淀产生知识拓展1.常温下,铁、铝金属能否与硝酸发生反应?2.酸雨的类型有哪些并写出相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技能应用1.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光学化学过程,在清洁空气、污染空气中形成硫酸型酸雨的过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涉及的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光照是酸雨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C.污染指数越高形成酸雨的速率越快D.优化能源结构能有效遏制酸雨污染2.人类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还应关注环境问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的高消耗、森林面积的锐减是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B.氮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冬季取暖大量燃烧煤所释放出的有害气体是造成城市光化学烟雾的最主要原因D.当进入水体的氮的含量增大时,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破坏水质3.酸雨的主要成分是H2SO4,以下是形成途径之一:①NO2+SO2=NO+SO3,②2NO+O2 =2NO2,③SO3+H2O=H2SO4,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NO2由反应N2+2O22NO2生成B.总反应可表示为2SO2+O2+2H2O2H2SO4C.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有4NO2+O2+2H2O=4HNO3D.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有4NO+3O2+2H2O=4HNO34.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硫酸型酸雨的是()A.NO B.NO2 C.CO2 D.SO2 5.下列反应,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肯定无关的是()A.SO2+2H2S=3S+2H2O B.SO2+H2O H2SO3C.2SO2+O催化剂3 D.SO3+H2O=H2SO46.已知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 。
高一化学关于硝酸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2 HNO3 → 2 H2O + 2 NO2 + O2。
硝酸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NO3。
它是一种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氧化性。
硝酸在工业上被广泛用作肥料的生产
和金属的腐蚀剂,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
在化学方程式中,硝酸分解为水、二氧化氮和氧气。
这个反应
可以用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2 HNO3 → 2 H2O + 2 NO2 + O2。
这个方程式告诉我们,当硝酸分解时,会产生水、二氧化氮和
氧气。
这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因为它展示了硝酸的分解过程,
并且产生了氧气这一重要的氧化剂。
这个方程式也提醒我们,硝酸
是一种强氧化剂,需要在使用时小心操作,以免发生意外。
在学习化学时,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化
学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反应
生成的产物。
因此,对于高中化学学习者来说,掌握硝酸的化学方
程式,了解其性质和反应过程,对于理解化学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
意义。
总之,硝酸的化学方程式不仅仅是一种化学符号的组合,更是对硝酸性质和反应过程的重要描述。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