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白蛋白尿专家共识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66
2023年A1port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诊断和管理A1port综合征是一种临床表现以血尿、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为特征,部分患者合并感音神经性耳聋(SNH1)、眼部病变等肾外表现的综合征。
该病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并根据不同的遗传方式分为X连锁A1port综合征:X1AS\常染色体隐性A1port综合值ARAS\常染色体显性A1port综合征(ADAS)和近年来提出的双基因A1port综合征。
虽然,A1port综合征存在不同分型,但是大部分患者都会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KD),是导致肾衰竭主要的遗传性肾病之一。
2018年《中华肾脏病杂志》发表了《A1port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专家推荐意见》(简称18年推荐意见)1,但是近年来新型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与应用使得A1port 综合征的诊治有较大改变。
2023年5月30日,《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了A1port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以下简称本共识)2o本共识是基于18年推荐意见,结合A1port综合征协作组、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北京医学会罕见病会分会专家们的意见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证据撰写而成。
而本文除了简述本共识的重要推荐与意见外,还对比了与18年推荐意见的异同。
一、遗传方式及致病基因与18年推荐意见相比,本共识对于A1port综合征的基因检测、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有较大改变。
18年推荐意见对A1port综合征的遗传型分类仅为三种,且没有性别差异。
二、临床症状与18年推荐意见相同,本共识指出A1port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减退、听力障碍和眼部病变,但是本共识指出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A1port 综合征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弥漫性平滑肌瘤病(常见受累部位包括胃食管、气管和女性生殖道)、血管和心脏异常、AMME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中面部发育不良及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工这些少见的症状或需引起重视。
三、基因检测18年推荐意见对基因检测的涉及较少,然而本共识认为基因检测在A1port综合征的确诊、遗传分型、预测疾病进展、指导治疗及产前基因诊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尿微量白蛋白定义嘿,大伙们!今天咱来聊聊尿微量白蛋白是啥玩意儿。
有一回啊,我陪我一个朋友去医院做体检。
等各种检查结果的时候,我们就瞎聊天。
这时候医生拿着一张单子过来说,尿微量白蛋白有点高。
我朋友一听就懵了,啥是尿微量白蛋白啊?医生就开始解释。
我在旁边也听得挺认真,大概就明白了。
这尿微量白蛋白啊,就是尿液里的一种小玩意儿。
咱平时尿尿的时候,一般也不会注意到它。
但是呢,如果它的含量不正常了,那就可能说明身体有点问题了。
医生说,正常情况下,尿液里的尿微量白蛋白是很少很少的。
就像你在一大碗汤里放了一点点盐,不仔细尝都尝不出来。
但是如果肾脏出了问题,或者有其他毛病,这个尿微量白蛋白就会变多。
我就想啊,这小小的尿微量白蛋白还挺厉害呢。
它就像一个小间谍,能告诉我们身体里的情况。
如果它变多了,我们就得赶紧找找原因,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朋友就很担心啊,问医生这该咋办。
医生说,别着急,先做进一步的检查,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
然后医生又嘱咐了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要多喝水啊,少吃咸的东西啊啥的。
后来我朋友就去做了各种检查,等结果的过程可煎熬了。
我就安慰他说,别太担心,说不定没啥大事呢。
等结果出来,还好不是很严重。
医生说只要注意饮食,多休息,定期来复查就行了。
我朋友这才松了一口气。
经过这件事啊,我就对尿微量白蛋白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小东西虽然平时不起眼,但是关键时刻还能给我们提个醒呢。
总之呢,尿微量白蛋白就是尿液里的一个小指标,它能反映出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
大家要是去做体检,也可以关注一下这个指标哦。
嘿嘿,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
uacr微量白蛋白尿的标准U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是一个重要的尿液检测指标,用于评估肾脏功能。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UACR值在2.5-30mg/mmol之间的情况,通常是肾脏早期损伤的表现。
那么,UACR微量白蛋白尿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UACR值的计算需要同时检测尿液中的白蛋白和肌酐含量。
通常情况下,尿液样本需要收集早晨第一次排尿,因为这时尿液的浓度最高,更容易检测到微量白蛋白。
其次,UACR值的正常范围是0-2.5mg/mmol。
当UACR值在2.5-30mg/mmol之间时,就被认为是微量白蛋白尿。
如果UACR值超过30mg/mmol,则被认为是明显的蛋白尿。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可能会有不同的UACR值标准。
因此,在进行UACR检测时,应该参考当地实验室的标准范围。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UACR微量白蛋白尿呢?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会导致UACR微量白蛋白尿:1. 高血压:高血压会对肾脏造成压力,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从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2. 糖尿病:糖尿病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从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3. 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肾小球滤过膜炎症性损伤疾病,也是导致微量白蛋白尿的原因之一。
4.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ACEI、ARB等。
当然,UACR微量白蛋白尿也可能是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的,如运动、饮食等。
因此,在进行UACR检测前,需要注意一些影响因素,如暴饮暴食、剧烈运动等。
总之,UACR微量白蛋白尿是一种早期肾脏损伤的表现。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参考当地实验室的标准范围,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同时,也需要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健康,保护肾脏健康。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 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应避免高蛋白饮食,严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 ESRD)的首要原因。
早期诊断、预防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存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规范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国内的内分泌和肾内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共识。
一、糖尿病肾病的定义与诊断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以往用DN表示, 2007 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 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简称NKF/KDOQI。
该指南建议用 DKD取代 DN。
2014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与 NKF达成共识,认为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 60 ml·min- 1·1.73 m2 或尿白蛋白 / 肌酐比值( ACR)高于 30 mg/g 持续超过 3 个月。
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专指经肾脏活检证实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分为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
肾脏病理被认为是诊断金标准。
糖尿病主要引起肾小球病变,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 K-W结节等,是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
糖尿病还可引起肾小管间质、肾微血管病变,如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出球动脉透明变性或肾微血管硬化等,这些改变亦可由其他病因引起,在诊断时仅作为辅助指标。
目前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依据有尿白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表现为尿白蛋白阴性,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但目前仍缺乏比尿微量白蛋白更可靠敏感的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指标。
(一)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依据1.尿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其评价指标为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AER)或 ACR。
个体间 UAE的差异系数接近 40%,与之相比 ACR更加稳定且检测方法方便,只需要检测单次随机晨尿即可,故推荐使用 ACR。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应避免高蛋白饮食,严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原因。
早期诊断、预防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存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规范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国内的内分泌和肾内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共识。
一、糖尿病肾病的定义与诊断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以往用DN表示,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简称NKF/KDOQI。
该指南建议用DKD取代DN.201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NKF达成共识,认为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60 ml·min—1·1.73 m2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高于30 mg/g持续超过3个月。
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专指经肾脏活检证实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分为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
肾脏病理被认为是诊断金标准。
糖尿病主要引起肾小球病变,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K-W结节等,是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糖尿病还可引起肾小管间质、肾微血管病变,如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出球动脉透明变性或肾微血管硬化等,这些改变亦可由其他病因引起,在诊断时仅作为辅助指标。
目前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依据有尿白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表现为尿白蛋白阴性,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但目前仍缺乏比尿微量白蛋白更可靠敏感的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指标。
(一)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依据1。
尿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其评价指标为尿白蛋白排泄率(UAE/AER)或ACR。
个体间UAE的差异系数接近40%,与之相比ACR更加稳定且检测方法方便,只需要检测单次随机晨尿即可,故推荐使用ACR.尿白蛋白排泄异常的定义见表1,因尿白蛋白排泄受影响因素较多,需在3-6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并且排除影响因素如24h内剧烈运动、感染、发热、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高血糖、怀孕、明显高血压、尿路感染,可做出诊断.然而,尿白蛋白对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特异性不足,对预测病情的转归也存在局限性。
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值范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尿微量白蛋白是指通过尿液检测人体内微量的白蛋白含量,它是一种重要的生化指标,常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及诊断肾脏疾病。
正常的尿微量白蛋白值范围是多少呢?本文将详细介绍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值范围,以及可能影响其值的因素。
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值范围一般是指每24小时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单位通常是毫克/每24小时。
根据不同的研究和标准,成年人的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值范围一般在5-20毫克/每24小时之间。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正常值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年龄和性别等因素来确定。
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值范围可以反映肾脏健康情况。
当尿微量白蛋白的值超出正常范围时,说明肾脏可能存在问题,最常见的是肾脏滤过功能受损。
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可能需要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的检测,以确定具体的肾脏疾病类型和严重性。
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尿微量白蛋白的值,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运动、饮食习惯等。
在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时,需要注意这些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并在分析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比较。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方法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常用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包括比色法、荧光法、放射免疫法等,每种方法的原理和敏感性都不同。
在临床应用中,建议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尿微量白蛋白是一个重要的生化指标,正常值范围是评估肾脏功能和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参考。
在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时,需要注意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如果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值超出正常范围,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以寻找原因并进行有效治疗。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尿微量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指标,可以反映肾功能的正常与否。
正常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超出这个范围可能代表肾脏出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值范围及其相关知识。
评估早期肾损害指标: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在病程超过25年的糖尿病患者中,大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危害较大,是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没有特殊治疗方法,早期发现,及早干预对阻止和延缓进一步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非常重要。
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最有效的检测手段,是糖尿病患者肾健康的晴雨表。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24小时白蛋白的排泄量为30~300mg,且用常规方法不能测出尿蛋白,这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其他肾病的早期诊断有价值,但并非特异性指标。
尿蛋白包括所有蛋白(如小分子的溶菌酶、免疫球蛋白;中分子的白蛋白、转铁蛋白;大分子的脂蛋白、a2微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临床上所说的蛋白尿是指24小时内尿蛋白大于150mg,或定性试验为阳性。
可见于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的参考值为0-20mg/L。
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标本,但因留取困难,在实际应用上受到限制,所以随机尿测定是目前常用、易行的方法。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一种灵敏、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远远优于常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
相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定量检查,我们平常所说的检测尿常规是对尿蛋白的定性检查,结果以“+”表示,“+”越多,表示尿里的蛋白越多。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总蛋白超标,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定性检查阳性和(或)尿蛋白定量检查超过150mg/24h。
若超过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
尿常规中的蛋白(干化学法)和尿微量白蛋白是筛查肾脏疾病时常用的两个检测项目,但许多人对这两个指标不是很了解,经常混淆或者对两个项目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存在疑问。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尿常规中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区别。
尿常规中的蛋白正常情况下,一些蛋白质可以透过肾小球的滤过屏障进入原尿中,但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只有极少量的蛋白质进入尿液中。
尿微量白蛋白取样要求
尿微量白蛋白的取样要求包括:
1. 留取尿液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容器应该是干燥且没有残留液体的。
2. 尿液的留取应该避免受到外界细菌的污染,所以应该取中段尿。
3. 在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前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尿蛋白的含量增加。
4. 尿液的留取时间应该从上午8点排空膀胱开始计时,直到次日8点为止,期间每次排尿都应留取并测量尿液总量并记录。
5. 将尿液总量搅拌均匀后,取100~200毫升尿液送检。
6. 如果在夏天,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加入适量的防腐剂。
7. 获得检查结果后,应该及时找就诊医生咨询,以免延误病情。
微量白蛋白尿诊断标准
微量白蛋白尿通常是指尿液中白蛋白浓度微量增加的情况。
这可能是肾脏功能轻微损伤的迹象。
标准诊断微量白蛋白尿的浓度界限可能因不同的医学实践和研究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微量白蛋白尿的诊断标准可能根据尿液中白蛋白的浓度来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医学实践可能使用以下标准:
- 正常范围:尿液中白蛋白的浓度通常被认为在正常范围内是很低的,一般小于30毫克/每克肌酐。
超过此浓度可能被定义为微量白蛋白尿。
- 微量白蛋白尿:在某些标准中,微量白蛋白尿的诊断标准为尿液中白蛋白浓度介于30至300毫克/每克肌酐之间。
这些数值和标准可能因医学实践、国家/地区的临床指南以及特定研究的结果而有所不同。
诊断微量白蛋白尿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病史、其他临床检查结果以及可能的肾脏疾病迹象。
如果您或他人有白蛋白尿方面的疑虑或需进一步了解,请咨询医疗专业人士以获取个性化建议和诊断。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测的注意事项欧阳嵘目前,我国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人数日益增多。
随着病程的发展,肾脏受累的可能性与受累的程度也不断上升。
通常情况下血尿素和血肌酐的测定值正常时并不能排除肾脏的受损, 而尿常规蛋白测定结果为阳性时,肾脏的损伤往往已达到不可恢复的阶段,尿微量白蛋白() 的测定已越来越多地用做肾组织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其临床意义也已日益为临床医生所重视。
若在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这一阶段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降压、降脂、减少蛋白摄入量、改善生活方式,仍有希望阻止病情向大量蛋白尿发展或延缓其发展速度,同时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2]。
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亦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值得我们临床医生去关注。
1、尿微量白蛋白的定义1982年等发现1型糖尿病时尿总蛋白在参考范围内,而尿白蛋白排泄却增加,由此提出了“微量白蛋白尿”的概念,并把它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一个敏感指标[3]。
其特征是尿白蛋白浓度为20-200或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或30-30024小时),或白蛋白/肌酐比率30-300每克肌酐)。
此时尿常规试纸条检测蛋白为阴性。
尿常规试纸条检测蛋白为阳性时白蛋白浓度已大于200(或白蛋白排泄率大于200μ),称为大量白蛋白尿。
因尿蛋白浓度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比较大,故临床上更多采用白蛋白排泄率或尿白蛋白/肌酐比率来表示尿白蛋白的值。
国际上多采用白蛋白排泄率表示尿中白蛋白的排出量。
2、尿微量白蛋白发生的机理白蛋白()占血浆总蛋白量的60%,分子量为69,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
正常情况下在肾小球滤过膜上有许多小孔起机械屏障作用,膜孔直径为5.5,限制大分子物质(如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滤过。
在滤过膜上还存在着带负电荷糖蛋白和硫酸乙酰肝素,这些带负电荷的结构形成了滤过膜的电子学屏障,限制了带负电荷的分子滤过。
血浆白蛋白分子量69 ,且由于其带负电荷,所以正常情况下只有极少部分能滤过,经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几乎全部被近曲小管以主动方式重吸收,因此最后随着尿液而排出的白蛋白只有极少量。
(!<0.05)o0型、A型、B型、AB型血型中RhD阴性率逐渐降低!P<0.0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对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型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解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的建立、RhD阴性应急献血队伍的成立,从而使患者及时、安全、有效用血得到保证[I0]o综上所述,分析无偿献血者AB0血型检测结果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库存量的合理制定、RhD 阴性献血者资料库的建立,使临床用血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1]张慧贤,王艳彬,韩卫,等.20I4-20I5年河北省血液中心献血者血型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20(1):3I-33.[2]吴学忠,吕蓉,李素萍,等.Rh(D"阴性无偿献血者Rh表型及Del检测结果与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I9,2I(I):48-50.[3]隋丽丽,郭金金,李美霖,等•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与微板法在AB0血型筛查中的比较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I7,38(2I):2964-2965.[4]姜蓓蓓,徐志华,周军兵,等.Galileo全自动血型仪在血站血型检测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I7,I9(5):5I5-5I7.[5]梁海英,王雅丽,刘铁梅,等.B;亚型鉴定及家系调查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I8,22(II):I974-I975.[6]杨妞,张钢,程腊梅,等•长沙地区献血者AB0血型筛查异常情况分析和处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I8,39(6):74I-743.[7]张欣,冯国强,王菲,等•太原地区RhD阴性无偿献血者表型分布及抗体筛查情况[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5):523-524.[=]甄志军•自制反定型血型质控品在献血者血型筛查实验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I4,43(23):28I6-28I8.[9]Shah A,Ghosh K,Sharma P,et al.Phenotyping of Rh,Bell,duffy and kidd blood group antigens among Non-Tribal andtribal population of south gujarat and its implication in preventing alloimmunization in multitransfused patients[J].Mediterr J Hematol Infect Dis,20I8,I0(I):20I8070.[10]Proitsi P,Lupton MK,Velayudhan L,et al.Genetic predisposition to increased blood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 lipid levelsand risk of alzheimer disease: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J].PLoS Med,20I4,II(9):I00I7I3.(收稿日期:2020-06-23)健康体检人员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临床检测价值分析李继承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在飞速发展的经济、人民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的作用下日益提升,进而相应提升了各种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I]o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20I2年,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白蛋白尿校正患病率分别为I0.8%、9.4%,而尿微量白蛋白能够反映肾脏早期损害,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等。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
一、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二、尿微量白蛋白检查的临床意义三、尿微量白蛋白高饮食忌宜有哪些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1、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是多少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的参考值为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
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
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
尿微量白蛋白是评估肾脏受损程度: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
2、微量白蛋白尿诊断依据
判断依据:尿中蛋白排出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
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正常尿中微量白蛋白小于20微克/分(即30毫克/24小时)。
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
3、微量白蛋白尿如何治疗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目前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是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
激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短时期内,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已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没有修复。
所以,通常会在遇到感冒、感染的影响时,导致病情反复并进行性加重。
尿微量白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