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声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84
噪声测试讲义第一章声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首先我们看几个例子:敲鼓时听到了鼓声,同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人能讲话是由于喉咙声带的振动;汽笛声、喷气飞机的轰鸣声,是因为排气时气体振动而产生的。
通过观察实践人们发现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因此,人们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
二、声源及噪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包括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
产生噪声的发声体叫噪声源。
三、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物体的,传声的物体也叫介质,因此,声音靠介质传播,没有介质声音是无法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在真空中我们听不到声音。
声音的传播形式(以大气为例)是以疏密相间的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因此也叫声波。
当声振动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质点并不被带走,它只是在原来位置附近来回振动,所以声音的传播是指振动的传递。
四、声速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传播的快慢我们用声速来表示。
声速定义:每秒声音传播的距离,单位:M/s。
在空气中声速是340 m/s,水中声速为 1450m/s ,而在铜中则为 5000m/s。
可见,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要比在空气中快得多,另外,声速还和温度有关。
第二节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人耳的构造人耳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具有不同的作用共同来完成人的听觉。
耳朵三部分组成结构见彩图。
外耳,包括耳壳和外耳道,它只起着收集声音的作用。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等部分。
由耳壳经过外耳道可通到鼓膜,这里便进人中耳了。
鼓膜俗称耳膜,呈椭圆形,只有它才是接受声音信号的,它能随着外界空气的振动而振动,再把这振动传给后面的器官。
鼓室位于鼓膜的后面,是一个不规则的气腔。
有一个管道使鼓室和口腔相通,这个管道叫咽鼓管。
咽鼓管的作用是让空气从口腔进人中耳的鼓室,使鼓膜内外两侧的空气压力相等,这样鼓膜才能自由振动。
鼓室里最重要的器官是听小骨。
听小骨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锤骨直接与鼓膜相依附,砧骨居中,镫骨在最里面,它们的构造和分布就象一具极尽天工的杠杆,杠杆的前头连着鼓膜,后头连着内耳。
声学基础知识(整理教案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学基础》教材的第一章,详细内容包括声波的基本概念、声速、声波的传播、声音的反射与折射、声音的频率与波长、音调与响度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波的基本概念,理解声波传播的原理。
2. 使学生了解声音的反射与折射现象,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波的传播原理、声音的反射与折射现象、频率与波长的关系。
重点:声波的基本概念、声速、音调与响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声波演示仪、音响、话筒、多媒体设备。
学具:直尺、平面镜、折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 例题讲解:讲解声波的基本概念、传播原理和声速等知识点,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声音的反射与折射现象,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4. 实验演示:使用声波演示仪展示声波的传播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波的特性。
5. 知识拓展:讲解声音的频率与波长、音调与响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声波的基本概念、传播原理、声速。
2. 声音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3. 频率与波长、音调与响度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声波传播的原理,并举例说明声音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2. 答案:声波传播原理:声波是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中的分子振动传播的。
例如,当我们说话时,声带振动产生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他人的耳朵里。
声音的反射与折射现象: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如回声;当声音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如鱼在水中听到岸上的声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验操作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关注生活中的声学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声学知识
点全面总结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中的分子作为媒介传递振动。
-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2. 声音的特性
- 频率:声波振动的快慢程度,以赫兹(Hz)表示。
- 声调:人对声音高低的感觉,与频率相关。
- 声强:声音的强弱程度,与振幅有关。
-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相关。
3. 声的传播路径
- 直线传播:声音以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
- 声的反射:声波遇到一个物体后被反弹回来,形成回声。
- 声的透射:声音从一个介质传到另一个介质。
4. 声音的利用
- 通信:声音是我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如电话、对讲机等。
- 音乐:声音的频率和声波的振动方式使我们能够欣赏音乐。
- 声学设备:如扬声器、麦克风等把声音转换为电信号或机械
振动。
5. 声音与听觉
- 耳朵是我们感知和听到声音的感觉器官。
- 声音通过外耳、中耳和内耳传达到我们的大脑。
- 听力损失或聋响可能导致听力障碍。
这份文档总结了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声学知识点的
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传播路径、
声音的利用以及声音与听觉的关系。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声学的
基本概念和原理。
声学与振动工程作业指导书第1章声学基础理论 (4)1.1 声波传播原理 (4)1.1.1 声波的产生 (4)1.1.2 声波的传播速度 (4)1.1.3 声波的传播方程 (4)1.2 声场方程与声能量 (4)1.2.1 声场方程 (4)1.2.2 声能量 (5)1.3 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5)1.3.1 吸声 (5)1.3.2 反射 (5)1.3.3 折射 (5)1.3.4 散射 (5)1.3.5 衰减 (5)第2章振动理论基础 (5)2.1 单自由度系统振动 (5)2.1.1 自由度与简谐振动 (5)2.1.2 振动方程与固有频率 (6)2.1.3 强迫振动与共振 (6)2.1.4 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6)2.2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 (6)2.2.1 多自由度系统的一般描述 (6)2.2.2 固有振型与固有频率 (6)2.2.3 振动响应的叠加原理 (6)2.2.4 耦合振动与解耦 (6)2.3 连续体振动 (6)2.3.1 弦振动 (6)2.3.2 梁振动 (6)2.3.3 板振动 (7)2.3.4 波传播与反射 (7)第3章声学测量技术 (7)3.1 声级测量 (7)3.1.1 测量原理 (7)3.1.2 测量方法 (7)3.1.3 测量仪器及注意事项 (7)3.2 声压级测量 (7)3.2.1 测量原理 (7)3.2.2 测量方法 (7)3.2.3 测量仪器及注意事项 (8)3.3 声学参数测量 (8)3.3.1 声学参数定义 (8)3.3.3 测量仪器及注意事项 (8)第4章振动测量与分析 (8)4.1 振动传感器与测量 (8)4.1.1 振动传感器概述 (8)4.1.2 振动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 (8)4.1.3 振动测量方法 (9)4.2 振动信号处理与分析 (9)4.2.1 振动信号的预处理 (9)4.2.2 振动信号的时域分析 (9)4.2.3 振动信号的频域分析 (9)4.3 振动模态分析 (9)4.3.1 振动模态分析概述 (9)4.3.2 振动模态参数识别 (9)4.3.3 振动模态分析的应用 (9)4.3.4 振动模态测试与验证 (9)第5章声学材料与结构 (9)5.1 声学吸声材料 (9)5.1.1 概述 (9)5.1.2 吸声机理 (10)5.1.3 功能评价 (10)5.1.4 常见声学吸声材料 (10)5.1.5 应用实例 (10)5.2 声学隔声材料 (10)5.2.1 概述 (10)5.2.2 隔声机理 (10)5.2.3 功能评价 (10)5.2.4 常见声学隔声材料 (11)5.2.5 应用实例 (11)5.3 声学透声材料 (11)5.3.1 概述 (11)5.3.2 透声机理 (11)5.3.3 功能评价 (11)5.3.4 常见声学透声材料 (11)5.3.5 应用实例 (11)第6章振动控制技术 (12)6.1 阻尼减振技术 (12)6.1.1 阻尼材料 (12)6.1.2 阻尼结构 (12)6.1.3 阻尼减振技术的应用 (12)6.2 主动振动控制 (12)6.2.1 主动振动控制原理 (12)6.2.2 控制算法 (12)6.2.3 主动振动控制的应用 (12)6.3.1 振动隔离元件 (13)6.3.2 振动隔离设计原则 (13)6.3.3 振动隔离技术的应用 (13)第7章声学信号处理 (13)7.1 声信号时域分析 (13)7.1.1 信号采集与预处理 (13)7.1.2 时域特征参数 (13)7.1.3 时域分析实例 (13)7.2 声信号频域分析 (13)7.2.1 傅里叶变换 (13)7.2.2 频谱分析 (13)7.2.3 短时傅里叶变换 (14)7.3 声信号处理算法 (14)7.3.1 滤波器设计 (14)7.3.2 声信号增强 (14)7.3.3 声学事件检测与分类 (14)第8章声学模拟与仿真 (14)8.1 边界元法 (14)8.1.1 基本原理 (14)8.1.2 离散化方法 (14)8.1.3 边界元法的应用 (14)8.2 有限元法 (15)8.2.1 基本原理 (15)8.2.2 有限元离散化 (15)8.2.3 有限元法的应用 (15)8.3 波动方程法 (15)8.3.1 基本原理 (15)8.3.2 离散化方法 (15)8.3.3 波动方程法的应用 (15)第9章声学环境评估与控制 (16)9.1 噪声评价量 (16)9.1.1 基本噪声评价量 (16)9.1.2 复合噪声评价量 (16)9.1.3 噪声评价指标 (16)9.2 声环境预测与模拟 (16)9.2.1 声环境预测方法 (16)9.2.2 声环境模拟技术 (16)9.2.3 声环境预测与模拟软件 (16)9.3 噪声控制策略 (17)9.3.1 噪声源控制 (17)9.3.2 传播途径控制 (17)9.3.3 接收端控制 (17)9.3.4 综合噪声控制策略 (17)第10章声学与振动工程应用案例 (17)10.1 建筑声学设计 (17)10.2 交通噪声治理 (17)10.3 工业振动控制与噪声降低 (18)10.4 声学检测与监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18)第1章声学基础理论1.1 声波传播原理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通过介质(如空气、液体和固体)的振动传播。
声学基础声学基础1绪论2声波的基本性质3管道声学4声波的辐射5声波的接收与散射6室内声学声学基础第1章绪论1.1 声与噪声的概念1.2 声学发展历史131.3 声学研究范畴1.4 课程内容1.5 参考书目第1章绪论1.1 声与噪声的概念声:声音的世界:自然界中的声音, 音乐,语言,噪声波动现象,曾发生过波动说和粒子说的争论声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扰动声音:人耳可听声声源——媒质——受者物体振动——媒质传播——听觉器官或传感器产生反应一种物质波,需要媒质(光波,无线电波为电磁波)噪声的定义:生理学:不需要的声音。
(与时、人、环境、目的有关)物理学:不协调音为噪声,协调音为乐音。
噪声:频率、声强不同声波的无规则组合。
噪声:对人起作用的不愉快声。
人——声噪声对人起作用的不愉快声第1章绪论 1.1 声与噪声的概念声学(Acoustic)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的科学, 关于声音的学问应用声学科学原理改造人类的物质环境1.2声学发展历史第1章绪论1.2 声学发展历史灿烂的古代声学最早的声音研究:自然声音、人类声音、语言、音乐、乐器,房间声学特性声波和水波的类比,共振、天坛古代乐器,编钟,调音乐律:三分损益法第1章绪论 1.2 声学发展历史经典声学发展史人们常将18,19世纪欧洲的声学发展称之为经典声学这里主要从经典声学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方面的研究分别来介绍18,19世纪这近200方面的研究分别来介绍世纪这近多年的历史中,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对声音的探索和认识第1章绪论 1.2 声学发展历史声音的产生通常认为最早研究乐器声音起源的人是希腊哲学家彼得y g格拉斯Pythagoras他发现当把两根拉直的弦底部扎牢时,高音是从短的那根弦发出的第1章绪论 1.2 声学发展历史声音的产生意大利的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在17世纪初作了单摆及弦的研究,得到单摆的周期及弦的振动发声特性。
发现钟摆的周期与振幅无关,而只依赖于决定振动频率的悬线长度,强调了频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