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一流”实施细则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4
第 1 页 共 4 页 “创一流”实施细则
《创一流》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要求,制定此《创一流》实施细则。
第二章 创一流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节 创一流的目标
1. 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和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德才兼备、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2.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3. 构建一流的学科体系和学术团队,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4. 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二节 创一流的任务
1. 突出育人导向,全面加强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 加强学科建设,构建一流学科体系,提升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 2 页 共 4 页 3. 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流科研团队,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三节 创一流的要求
1. 紧跟世界科技前沿,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学科发展,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创新途径。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备高水平的学术团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3. 积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提供充足的学习和科研资源,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
第三章 创一流的路径和措施
第一节 创一流的路径
1. 符合国情的办学特色。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突出学校所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2. 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实践育人和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习和社会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优化学科布局。根据学校的优势和需求,优化学科布局,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推动学科的协同创新。 第 3 页 共 4 页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化办学,吸引国际优秀教师和学生,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
第二节 创一流的措施
1. 加强教学改革。深化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2. 加强科研创新。建立科研项目评审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优化科研支撑平台,提供科研资源和服务。
3. 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加强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建立合理的国际合作机制。提高对外交流能力,开展国际学术会议和讲座。
第四章 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价
第一节 创一流的组织实施
1. 学校领导班子要统一思想,统筹规划,着力推动“创一流”工作。
2.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和组织结构,成立“创一流”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组,明确分工和责任。
3. 每年制定“创一流”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
第二节 考核评价体系 第 4 页 共 4 页 1.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学校的“创一流”工作进行评估与检查。
2. 考核评价主要从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
3. 考核结果作为学校评优评先、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法律责任
对于违反《创一流》实施细则的行为和违规操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则
本实施细则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以上就是《创一流》实施细则的内容,以供参考。
(以上内容为AI根据用户咨询信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