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金属的化学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8.27 MB
- 文档页数:40
2.2金属的化学性质(2)点击要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1)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K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3)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Fe+2HCl=====Zn+H2SO4===== (实验室制H2)只有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金属才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
(4)金属和盐的置换反应:(我国古代湿法炼铜) Cu+2AgNO3=====只有排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湿法炼铜的原理是:先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出来。
此过程中,说明铁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铜,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某种意义上也表示了金属失电子能力的。
3.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金属的锈蚀既与周围环境里的等物质的作用有关,也与金属内部的有关。
所以我们为了防止金属腐蚀,可以采取、、等方法。
典题分析例1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X>Z>Y B.Z>Y>X C.Y>Z>X D.X>Y>Z巩固训练1 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X>Z>Y C.Z>X>Y D.Y>Z>X巩固训练2 防止金属的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1)铁在空气中的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为了防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涂油、刷漆或镀铬等方法。
这些方法的共同防锈原理是__ __。
(3)稀盐酸常用来清除铁锈,请写出用稀盐酸清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分析】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二.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图像的问题】(1)反应时间与产生氢气的关系(活动性顺序决定反应快慢)(2)向等质量金属中加酸反应图像(与价量比有关)(3)向等质量酸中加金属反应图像其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铝、镁、铁、锌。
三.金属与盐的反应:1.金属活动性顺序:__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__。
2.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这些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四.金属的锈蚀与防护:1.铁锈蚀的条件:水、氧气。
铜锈蚀的条件:水、氧气、二氧化碳。
2.防锈蚀的方法: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如制成不锈钢等;在金属表面形成各种保护层,如涂防锈油、油漆;形成氧化物保护膜等。
3.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防止金属的腐蚀,金属的回收利用,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替用品等。
【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为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A.B.C.D.【答案】C【解析】A、锌、铁均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铜,铁>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锌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B、铁、铜均不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锌>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C、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锌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铁,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为锌>铁>铜,故选项正确;D、锌与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均能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锌>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
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b管中铁钉不会锈蚀B.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水有关C.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答案】C【解析】A、b管中不含水分,铁钉不会锈蚀,选项正确;B、一段时间后,a管中的铁钉发生锈蚀,而b管中的铁钉不发生锈蚀,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水有关,选项正确;C、a 管中的铁钉发生锈蚀,消耗氧气,a管中的压强减小,b管中铁钉不发生锈蚀,气体不减少,观察到L 端液面上升,R端液面下降,选项错误;D、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选项正确,故选C。
2.2 金属的化学性质目录模块一知己知彼 (1)模块二知识掌握 (2)知识点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知识点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4)知识点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7)知识点四、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 (10)模块三巩固提高 (11)模块一知己知彼学习目标目标解读1.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2.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
3.通过对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各要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解读1:能掌握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会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现象,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较大。
解读2:知道金属腐蚀条件和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难度较小。
解读3:能列举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较小。
学习目录知识重点模块二 知识掌握知识点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一)有些金属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1)在常温下,金属铝的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它能阻止金属铝继续被空气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1+3O 2 = 2Al 2O 3 (2)在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氧化而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
(二)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2Mg+O 2点燃2MgO ,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放出热量。
(三)有些金属在空气中不燃烧,但能在氧气(纯氧)中燃烧3Fe+2O 2点燃Fe 3O 4,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四)有些金属虽不能燃烧,但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2Cu+O 2 △ 2CuO ,现象是铜丝表面由紫红色变成黑色。
(五)金等金属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能力拓展】①洗涤铝制容器时,不要用钢丝球擦洗,以免破坏氧化膜。
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反应越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