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静脉血栓中医治验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8.69 MB
- 文档页数:15
中医中药治疗脑血栓、脑溢血验方验案治疗脑血栓,脑溢血的秘方为广东省河源县某公社卫生院在1974年发明。
由于脑血栓要活血,脑溢血要止血,临床用药,完全相反,但此方一方治两症,取得意想不到的临床效果,该院取名【破瘀活血汤】。
该院从1974年至1975年一年多的时间里,治疗7例脑血管意外病人,用【破瘀活血汤】为主治疗此病,住院时间最长68天,最短6天,平均住院天数24.1天。
除1例中途要求出院外,其余6例都能步行出院。
【破瘀活血汤】主方:川红花9克,桃仁9克,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川牛膝9克,秦艽9克,丹参9克,赤芍9克,山苍根30克【临症加减】: 早期病人,有昏迷者加川菖蒲5克,肢体功能有所恢复时,为了加快功能恢复,可减去部分破瘀活血药,加大通经活络药,如桑枝30克,细辛5克,白芷9克,川乌6克,地龙9克,独活9克等。
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到能起床学步时,为了能加快步行速度,可加鸡血藤30克,杜仲15克,何首乌15克,熟地15克,枸杞子15克,白芍15克,千斤拔30克等。
(550683110秘方发布会告诉你,学好秘方,救人救己!)【治疗病例一】:丘某,男,44岁,乐村小学教师,于1974年5月23日夜间起床小便,突然昏倒在地,后被抬回宿舍,出现嘴歪,语言不清,吞咽不利,流涎,左侧下肢偏瘫,次日早上抬入该院。
患者好酒喜烟,病前当晚饮酒较多。
体检,体温36度,血压138/86,神清,发育营养良好,面色潮红,嘴歪向右侧,舌歪向左侧,说话语言不清,流涎,唇干红,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劲软,肺正常,心率68/分,心律齐,心音有力无明显心杂音,腹平软,左膝反射,左侧腹壁反射,左侧提睾反射均消失,左侧上下肢痛觉热觉均存在,左下肢较冷,左侧上下肢活动功能消失。
初步诊断1:动脉硬化,2:脑栓塞。
治疗经过:入院后给予:1,毛冬青1支肌肉注射,每日3次,2,地龙1支肌注,每日3次,3。
右旋糖酐250毫升,碳酸氢钠250毫升,5%葡萄糖250毫升加654一2两支滴注,每天|次,连续6天,4,针足三里,环跳,三阴交,合谷,曲池,外关透内关(均为左侧),每天1次,连续6天,未见病情好转,反见血压波动在120/78~150/100毫升汞柱之间。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脑血栓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活血化瘀疗法在脑血栓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58例脑血栓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为12例,治疗有效的11例,总有效率为79.3%,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6例,治疗有效的9例,总有效率为51.7%,两组比较P<0.05。
实验组患者有1例恶心、腹泻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对照组患者有3例恶心、2例腹泻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在脑血栓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脑血栓【Abstract】Objective: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in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investigation.Methods:Choose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3 - December 2014,58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by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treatment way,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9.3%,control group was 51.7%,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TCM for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treatment effect is very ideal.【key words】Invigorate the circulation of bloo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Cerebral thrombosis脑血栓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出现偏瘫、肢体功能受限等后遗症,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
中医活血化瘀法辨证施治脑血栓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8-08-24T16:26:32.8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1期作者:李仓达[导读] 观察中医活血化瘀法辨证施治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哈尔滨市中医医院脑二科 150000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活血化瘀法辨证施治脑血栓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80例经CT扫描证实为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化瘀法辨证施治,观察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并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痊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未75%;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62.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使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辨证施治脑血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活血化瘀法;辨证施治;脑血栓是脑梗死的常见类型,是一种神经科的高发病症,其致病原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液流变学发生变化。
血管壁增厚、血液变黏、管腔狭窄使得血栓形成于局部血管,阻断血液流通,导致脑部缺氧,神经组织等坏死。
从中医角度分析,由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血栓可归类为“血瘀”与“中风”范畴,临床上可使用多种中药对患者进行活血化瘀治疗,以达到“治风先治血,血通风自无”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0例,经CT扫描证实为脑血栓。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
两组均排除脑出血、脑肿瘤患、肝功能不全者,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性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每日1次,连续使用3天。
同时给予静脉滴注0.9%氯化钠250ml加血塞通0.2g,每日1次,连续治疗20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2.2 治疗组给予活血化瘀方,组成如下:黄芪20g,当归15g,川芎9g,赤芍12g,桃仁12g,红花12g,丹参12g,白术6g,地龙9g,牛膝9g。
72例脑血栓患者中医治疗分析目的探讨分析对脑血栓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2013年4月~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135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72例患者,进行中医治疗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63例患者,只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对比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进行4周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死亡1例,存活率为98.61%;对照组死亡3例,存活率为95.2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存活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进行中医治疗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治愈占比36.62%(26/71)、显效占比43.66%(31/71)以及总有效率95.77%(68/7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的20.00%(12/60)、26.67%(16/60)、80.00%(48/6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医治疗联合常规西医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中恶心占比1.41%(1/71)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总例数占比 2.82%(2/7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的10.00%(6/60)、15.0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治疗在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低,在脑血栓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脑血栓;中医治疗;临床疗效脑血栓形成属于脑血管疾病中缺血类型,大脑内动脉壁损伤后,在机体血液粘稠度升高及流速减缓等情况下,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导致了病变血管的供血区域内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后变性、坏死,临床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偏瘫、语音含糊不清等症状[1]。
脑血栓是多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而且预后差,各界医务人员多年来一直苦苦寻求一种可以改善脑血栓预后的治疗方法[2]。
有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在脑血栓治疗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3]。
中药针剂辨证治疗脑血栓的回顾性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中药针剂辨证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243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接受中药针剂辨证治疗,治疗1~5个疗程。
结果所选患者经过l~5个疗程治疗,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痊愈人数也在增多,治疗总有效率逐渐升高,5个疗程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4.7%;痰浊中阻型和阴虚阳亢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达100.0%,气虚血瘀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则为83.1%.结论中药针剂辨证治疗脑血栓疗效显著,且标本兼治、副作用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中药针剂;辨证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脑血栓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以患有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居多,且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研究发现,脑血栓患者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病史[1]。
西医在治疗脑血栓方面至今尚没有特效药物。
脑血栓在中医学中属“中风”范畴,是由于患者体内痰浊、血瘀将经络阻滞,或者由于气血逆乱、肝风内动、阴虚阳亢等所致脑部经脉养分不够而导致发病。
近些年来,临床上多用中药针剂治疗脑血栓,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来采用重要针剂治疗的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243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症状、病史、CT、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脑血栓,并采用中药针剂进行辩证治疗。
其中男157例,女86例,年龄51~76岁,平均(68.1±5.2)岁。
中医辨证分型结果为痰浊中阻85例,气虚血瘀77例,阴虚阳亢81例。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依据中医辨证分型诊断结果进行辨证治疗。
(1)痰浊中阻型。
注射血塞通、清开灵、丹参进行治疗。
每天早晚按照静点正常剂量各注射一次,静点、接点,7d为一个治疗周期。
每个治疗周期后停药3d,再进行下一个疗程,总共不超过5个疗程,如治疗2个疗程后病情无任何好转,则要停止该方法的治疗,改用其他药物。
中医药在脑血栓康复中的疗效评估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负担。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已经在脑血栓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评估中医药在脑血栓康复中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一、中医药治疗脑血栓的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脑血栓是由于血液淤积、瘀滞导致血管阻塞,阻碍了气血的流通。
因此,中医药治疗脑血栓的主要目标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脑血栓的康复效果。
二、中医药在脑血栓康复中的临床应用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脑血栓的核心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医生会开出不同的方剂,如活血化瘀、补气养血等方剂,以达到疏通经络、恢复气血的目的。
临床实践证明,中药治疗脑血栓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进程。
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脑血栓康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气血的流通,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对脑血栓的康复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药中另一种重要的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脑血栓康复中。
通过按摩头部和颈部的特定穴位,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恢复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显示,推拿按摩对脑血栓的康复有显著的疗效。
三、中医药治疗脑血栓的作用机制中医药治疗脑血栓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凝血酶的生成,降低血液的凝聚性,从而预防和减少新血栓的形成。
另一方面,中医药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增加脑部的氧气供应,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康复过程。
四、中医药治疗脑血栓的必要性和前景中医药治疗脑血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前景。
血栓治疗中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血栓疾病是指血液在血管内形成的固态血块,阻塞了正常的血液流动,造成血管狭窄或闭塞。
血栓疾病常见的类型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动脉血栓形成。
治疗血栓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在血栓治疗中中医药治疗方案的应用以及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一、中医药治疗血栓的原理与方法1.1 中医对血栓形成的认识中医学认为,血栓形成是由于气滞、血瘀、湿阻等原因引起的。
中医将血栓形成归类为“痰瘀互结”、“瘀血阻络”等病机,认为治疗血栓疾病需要调整人体的气血、瘀滞等因素。
1.2 中医药治疗的方法中医药治疗血栓疾病主要通过调整气血、祛瘀通络、化痰散结等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赤芍、桃仁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血管、消除瘀滞等作用。
同时,中医药治疗也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以达到恢复人体平衡和调整气血运行的目的。
二、中医药治疗血栓的效果评估2.1 临床观察临床观察是评估中医药治疗血栓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患者血栓的症状、体征是否有所改善,以及血液检测指标的变化等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血栓治疗中的中医药方案常常被用于辅助治疗,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疾病的病情。
2.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进一步评估中医药治疗血栓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等方法,研究中医药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机制,评估其对血栓治疗的效果。
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能够抑制血栓形成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3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也是评估中医药治疗血栓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临床对照试验、回顾性研究等方法,比较中医药治疗与常规治疗的效果差异,评估中医药在血栓治疗中的疗效。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在血栓疾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三、中医药治疗血栓的优势与局限性3.1 优势中医药治疗血栓疾病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综合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血栓疾病强调整体观念,重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注重提高患者体质和免疫力,以预防血栓病的复发。
一、病因病机脑血栓的病因病机复杂,主要与肝肾阴虚、气血瘀阻、痰浊阻络有关。
肝肾阴虚导致筋脉失养,气血瘀阻导致脉络不通,痰浊阻络导致脑窍不通。
治疗原则应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滋阴补肾为主。
二、中医治疗方案1.内治法(1)辨证论治1)肝肾阴虚证: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麻木、失眠多梦等。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通络。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2)气虚血瘀证:表现为肢体乏力、言语謇涩、头晕目眩、面色晦暗等。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3)痰湿瘀阻证:表现为肢体沉重、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胸闷痰多等。
治法:健脾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2)中药汤剂1)基础方: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地龙15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5g,牛膝15g。
每日1剂,水煎服。
2)加减法:根据病情加减药物,如肝肾阴虚证加枸杞子、女贞子;气虚血瘀证加党参、白术;痰湿瘀阻证加半夏、陈皮、茯苓。
2.外治法(1)针灸治疗1)体针:取穴百会、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
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耳针:取穴心、肝、肾、神门、皮质下、脑点等。
每次选3~5穴,贴压法,每日按压3~5次。
(2)推拿治疗1)头部推拿:采用推、揉、按、点、拿等手法,重点推拿百会、风池、太阳、风府等穴位。
2)肢体推拿:采用推、揉、按、拿、搓等手法,重点推拿肩、肘、腕、膝、踝等关节。
3.食疗1)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糙米、燕麦、玉米、豆类等,有助于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
2)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坚果、橄榄油等,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3)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
三、注意事项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2.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3.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浅析中医中药治疗脑血栓60例疗效分析目的:为了观察中医中药对脑血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针对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所有脑血栓患者中的60例患者的治疗资料作为研究材料。
最终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本研究采用我院西医治疗的方法,而对观察组的30例患者,本研究采用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调理的方式进行治疗。
最终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
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3%,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32%,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8.0分析表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
结论:本研究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表明,西医与中药治疗相结合对脑血栓的康复有着及其显著的增强作用,在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以及临床症状的恢复上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临床治疗效果极其明显。
标签:脑血栓;中医;中药;治疗效果研究背景脑血栓疾病是一种老年人群多发的疾病类型,通常情况下,老血栓的致残率极高,如果在发病后一段时间内无法有效的得到治疗,致残率可能会达到100%,因此,有效的对脑血栓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极大的降低由于脑血栓疾病而造成的致残。
本研究为了探讨中医中药对于治疗脑血栓疾病的效果,我们对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针对观察组的30例患者本研究采用我院传统的西医治疗方式,而对观察组患者则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中药治疗,采用脑CT,心电图以及血液流变学对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1、材料与方法1.1 患者资料本研究的60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来源于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所收治的脑血栓患者,患者疾病诊断符合中医中风病经络诊断标准,西医符合脑血栓诊断标准。
60例患者中32例患者是经过MRI诊断后被确诊为脑血栓疾病,28例患者采用CT诊断后被确诊为脑血栓患者。
脑血栓患者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研究中医治疗对脑血栓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脑血栓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两组,35例常规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3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显效27例,比常规组多6例;有效7例,比常规组多1例,无效仅1例,比常规组少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比常规组高20%。
两组统计数据相比较,差异较大(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给予脑血栓患者中医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改善其生活品质,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标签:脑血栓;中医治疗;临床疗效本文对我院在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70例脑血栓患者展开对比研究,以探讨中医治疗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详细报告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嗜睡、失语、运动障碍以及肢体偏瘫等症状。
经随机分组后,常规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9.6±3.7)岁;研究组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47.2±3.2)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对常规组患者施以西医治疗,包括静脉注射奥扎格雷和参穹葡萄糖。
其中,奥扎格雷每次给药80mg,每天1次;参穹葡萄糖每天2次,每次给药100ml[1]。
研究组患者予以中医治疗,即遵医嘱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每天1剂,早晚各1次。
该方剂基本配方为:石菖蒲10g、地龙10g、当归10g、黄芪3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30g、人参10g以及丹参10g[2]。
倘若患者有高血压,黄芪用药量应适当减少;倘若患者气血虚弱,可适当加用熟地、党参;倘若患者多痰,则适当加用天竺黄、竹茹和厚朴[3]。
脑血栓应用中医活血化瘀辨证施治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目的探究中医活血化瘀辨证施治方案对脑血栓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52例脑血栓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76例患者采用中医活血化瘀辨证施治方案治疗。
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液流动学指标以及疗效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45,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红细胞压积比、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浆黏度比、全血黏度比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7.38,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活血化瘀辨证施治方案对脑血栓的治疗,可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使其预后充分改善,对于确保患者生存质量也有积极影响。
标签:脑血栓;中医活血化瘀;辨证施治;临床效果中医认为,脑血栓属于“中风”范畴,是神经内科领域中的一种常见疾病。
最近几年,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以及人们不良饮食结构的不断增加,脑血栓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根据中医活血化瘀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治疗,获得了显著的效果[1]。
为了探究中医活血化瘀辨证施治方案对脑血栓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6例脑血栓患者,采用中医活血化瘀辨证施治方案治疗,并与西医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152例脑血栓患者,全部患者都满足《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与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同时通过颅脑CT进行确诊,将精神障碍、脑出血等患者充分排除。
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患者中,男50例,女26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55.6±2.2)岁;病程15 d~3年,平均病程(2.3±0.4)年;合并疾病:高血脂12例,冠心病30例,高血压34例。
浅析中医中药治疗脑血栓44例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4-07-22T14:54:21.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兰淑荣[导读] 脑血栓在临床上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
兰淑荣(吉林省双辽市中医院内一科 136400)【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服用中药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87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用西医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2%,与对照组的67.4%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FMA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的改善上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药治疗脑血栓,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治,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上均有优势,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脑血栓中药辨证论治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008-02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87例患者为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6月-2013年12月的住院患者,西医符合脑血栓的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风病中经络诊断标准。
其中39例经颅脑CT确诊,48例经MRI确诊。
87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42例,年龄在36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岁,18例有高血压史,23例有冠心病史,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及临床症状等一般情况相当,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血栓的诊断标准[1]。
(2)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一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风病中经络症候标准[2]。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
(2)患者性别不限,年龄在35-75岁之间。
探讨脑血栓患者的中医治疗效果摘要】目的研究脑血栓患者接受中医疗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我院的140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68例使用西医疗法,观察组72例则是采取中医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生存率为98.61%,对照组的生存率为97.06% 结论中医疗法在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中属于比较优秀的方法,对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比较高的保障,临床治疗后患者预后情况理想。
【关键词】脑血栓中医治疗分析【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243-02脑血栓在临床中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发病的患者预后情况非常差,致残率比较高,因此不仅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更加严重的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
本文就中医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我院的72例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至2012年我院共有14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有68例患者采取的是西医疗法,观察组72例,采取的是中医疗法。
对照组68例:男35例,女33例;年龄38-79岁,平均(53.4±7.2)岁;有意识障碍者21例,病灶直径>2cm者23例。
观察组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41-79岁,平均(53.6±7.4)岁;有意识障碍者24例,病灶直径>2cm者26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中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并行头颅CT、MRI确诊。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80岁;②首次发病;③家属配合随访。
排除标准:①脑血管畸形;②脑肿瘤;③病程>14天。
1.4 治疗方法西医疗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来使用西药治疗,通过抗凝以及对脑细胞的保护来进行治疗,若是患者需要接受溶栓治疗,需要和家属进行沟通,视乎患者的情况来使用,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