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电视剧的节奏形态
- 格式:ppt
- 大小:514.00 KB
- 文档页数:11
艺术平台剧情类音乐电视的节奏把握与营造董立娟滕秋红音乐电视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开播的无线电音乐频道,这个音乐频道每天会播放约2小时长的流行音乐,这些音乐大多是3—5分钟的影像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录像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音乐电视。
音乐电视从诞生至今,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一种音乐时尚、一种潮流,并风靡整个世界。
MV音乐电视充分利用了音乐艺术(听觉艺术)和电视艺术(视听艺术)的完美结合,给广大受众带来了美的视听享受。
电视画面赋予了音乐新的意境、新的形象、新的美学特征,而音乐更加使画面的情绪情感得到升华。
音乐电视不同时一般的电视演唱歌曲,它是在创作者充分理解音乐歌曲的基础上,充分设计创作与之相适应的画面,将音乐与画面有效地结合而达到以情感人的电视屏幕艺术。
音乐电视的叙事也不能够等同于影视艺术的“时间流程完整、逻辑顺序严密、因果关系连贯”的风格,它是一种有效地集约片段化与拼贴的风格。
“音乐所叙述的,不是由语意符号(如文字、言语、图形等符号)构成的客观再现式的情节过程,而是概念含义极其模糊的‘情境’运动过程”。
作为音乐电视中带来视觉盛宴的画面要成功地表达音乐作品的主题,就需要其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听觉节奏与视觉节奏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深入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
音乐电视根据创作风格分为抒情类、纪实类、剧情类和演唱版四类,其中剧情类MV既具有一定故事情节,又具有一定角色的,是按照主题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分切镜头进行组接的电视艺术作品。
一、主题是剧情类音乐电视内在节奏的决定因素法国符号学家麦茨说:“叙事是一个完成的话语,来自于将一个时间性的事件段落非现实化。
”在剧情类音乐电视中强调的是视觉叙事化的故事,但其受到时间的限制,它的叙事不在是连续的,在镜头平均长度只有3秒的片段化组接后,它的叙事要随着音乐节奏的变换和情绪的起伏而转换,这就是剧情类音乐电视的内在节奏。
音乐电视的内在节奏是一种叙述性的节奏,它是由情节发展的内部联系,人物内心的情绪起伏,以及创作者的思绪波澜而产生的节奏。
正确掌握电视专题片的节奏电视专题片节奏,推动整个专题片节奏发展的是专题片的内部节奏、画面或时间的尺度体现在片中立体运动、摄影机、摄像机运动和画面歼击等外节奏中,节奏得以完成的过程是专题片的内容展现长度。
专题片节奏是内节奏和外节奏的统一,内节奏通过外在节奏来显现,外在节奏必须以内节奏为依据。
1、电视专题片的内节奏电视专题片内部节奏,主要是指由情节发展的内部联系或任务内心情绪起伏,以及创作者的思绪波澜而产生的节奏。
电视专题片的内部节奏决定了一部专题片的基本节奏,是驱动整个专题片发展的动力。
电视专题片的内部节奏是从电视专题片的主题与线索、情节发展而来,本身具有疏缓,是电视片内在本来固有的,内部节奏是有事物发展的内在关系或人物情感决定的,必须通过外节奏表现出来,即以具体可感的节奏固定、呈现在电视屏幕上。
在专题片《潜伏行动》中,其内容是一场紧张而危险的歼匪行动,战士们必须在高温、蚊虫叮咬的环境下潜伏、守候,如有丝毫差错,不仅围歼计划失败,面对凶残、狡猾、带有枪支的匪徒,武警战士还随时有牺牲的危险。
潜伏是紧张的,战斗打响后追击匪首当然更为紧张。
事件内在紧张节奏决定了《潜伏行动》节奏的快与紧张。
所以观众会以强烈期待心理等待扣人心弦的全过程。
2、电视专题片的外节奏外节奏是指画面上一切主体物的运动,摄像机的运动、画面组接而产生的节奏,它是镜头表现主题片的形式,是对受众的影响,是感受性的物质。
外节奏包括听觉节奏和视觉节奏。
听觉节奏是指通过听觉形象表现出来的形式节奏。
专题片中人物对话、解说词、主体物和自然环境中产生的音响、写实和渲染气氛的音乐等一切诉诸观众听觉的有规律的轻、重、强、弱交替出现的声音层次,构成专题片的听觉节奏。
视觉节奏则是通过画面形象表现出来的节奏,电视专题片中主体物的运动、表情与动作、摄像机的升降推拉摇移,蒙太奇组接编辑中镜头的长短等,一切诉诸于视觉形象的张弛、徐疾、远近、长短等交替出现所形成的运动,构成专题片的视觉结构。
电视专题片的节奏把握容提要:巧奏是电视专题片重要的视觉元素,运动节奏的开发、利用和把握能够提升节目质量,延伸节目涵,扩展收视效果,强化右目动感,使节目充满活力和光彩。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运动节奏,把握节奏是电视专题片的运动方式,表现为电视镜头在电视专题中的长短、快慢、驰程度。
明快的编借手段、和谐的在运动规律,有序的表现手法,都会使电视专题片呈现出活力,让观众在流畅、自然的节奏中感受电视专题的独特魅力。
电视专题片的肖奏主要表现为编借节奏、动作节奏、声音奏和新闻事件的情绪节奏四种节奏运动形态。
一、编辑节奏编辑节奏是指电视专题片在素材完成之后的进行后期编辑制作过程中的组合章法。
这种章法根据传播者的需要和观众的收视要求及肖目的社会价值而确立,它要求编借疗奏符合IV 目的运动特点和规律,并囤绕事物发展的部联系再现其运动状态。
编辑疗奏主要包括电视镜头的编借组接节奏和电子技能开发应用编辑组接节奏两个方面。
电视镜头编借组接节奏。
一个镜头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越短,作品的节奏便越快;一个镜头在屏幕上停留时间越长,作品的疗奏便越慢,也就是说,短镜头,造成快节奏;长镜头, 造成慢疗奏。
编借节奏要充分和电视专题片的容结合起来,反映改革、创新和社会主义大建设的电视专题片,在编辑节奏上要相对快些,反映大自然风光的电视专题片则需要长镜头,要讲究景深,注重悠扬舒缓的节奏,让人在节目的右奏中放松心情,享受情绪上愉悦。
《大潮来的时候》讲述的是在市场经济到来的时候,人们那种迟疑、惊恐,不安以及敢试、敢闯、敢干、敢为的那种精神。
这部电视片以快节奏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就有一种明显地冲击力,在编辑节奏上,每个镜头的组接大都用了3秒和4秒钟的短镜头,有些镜头只有1秒到2秒,而且用了连续特写的编借手法,既便是有大景或景深较大的镜头,也大都用了单切的手法。
这种编借上的技巧,使电视专题片的运动节奏加快,给人以强烈的丧撼力,受众在收看节目时,也会受电视编辑手法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波动。
浅析影片中的节奏感影片中的节奏感是指影片中的镜头变换、场景切换、音乐配合等元素在时间轴上的安排和呈现方式,以产生一种有序、流畅的视听体验。
影片中的节奏感关系到影片的整体感受和节奏感的强弱影响观众对影片的喜爱程度。
下面从镜头、音乐、场景三个方面来分析影片中的节奏感。
镜头:影片中的镜头是构成影片的基础单元之一,镜头的切换方式、画面角度的选择、画面切换的时间、节奏速度等都是影响影片节奏感的重要因素。
影片中通常会使用多种镜头进行变换,例如长镜头可以用于描述物品的细节和人物思考场景,中镜头和中远镜头可以用于展现情节的进展和人物的情感表达,而广角镜头和快速切换的短镜头则可以用来展示紧张的场景、动作场面等。
镜头切换的时间决定了镜头的呈现速度和阅读理解速度。
对于一些紧张的场景,可以使用高速切换来增强紧张感。
音乐:音乐是影片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音乐可以表达出情感、氛围和个性。
在影片中,音乐可以通过与视觉呈现的配合来制造出好听的音乐效果,在画面中一些关键镜头出现时设计音乐节奏可以让人更好地感受到电影的情节高潮。
当节奏慢时,音乐可以让观众亲近角色和投入情感世界,当节奏快时,音乐可以增加影片的紧张感和意义。
此外,影片中还可以使用一些音效来增加氛围和情绪。
街头风格的影片可能会增加街头风格的音效,这些音效可以让观众进入电影情境。
场景:影片中的环境可以显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情绪和思想,而通过场景的呈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的奋斗过程。
节奏可以被场景的节奏所支配,当画面中的场景开始变化时,人物的情感、心情和经历就会跟着发生变化,观众也会跟着情节进展的脚步发生情绪上的变化。
影片中的场景是影片风格的重要部分,不同类型的影片使用的场景也不一样。
例如,在科幻电影中,不同星球的场景和不同环境的场景都可能影响到节奏感的变化。
总结:节奏感是影片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它可以决定影片是飞快、急促、舒缓,还是慢慢细腻。
好的节奏感不仅可以使观众的视听感官得到最大程度的体验,同时也可以使观众对影片的情感投入,最终提升影片的质量和价值。
编导艺考:如何把握电视专题片的节奏电视专题片所拍摄物体的运动节奏,也叫客观运动节奏,如画面上快速奔跑的马群,缓缓流动的云层,都形成了一定的运动节奏。
前者,为快节奏;后者,为慢节奏。
被摄物体本身所体现的动作内容在拍摄过程的客观上不以节目的意志为转移,飞奔的骏马,奔驰的列车,滚滚而下的洪水,涓涓流淌的溪流等,它本身的运动速度决定了客观上的节奏规律,这就需要因镜头的动作节奏,去合理地把握节目的节奏。
如果把浩瀚沙漠中飞奔的骏马与南国的小桥流水组接在一起,就会因为节奏不一致,使观众在视觉上感到很不协调很不舒服,给人以不伦不类、不知所云的感觉。
只有把飞奔的骏马与一望无际的大漠组接起来,才显得辽阔而有气势、有力量、有张力,而小桥流水唯有和轻快的小船,洗衣的少妇,淌河而过的红衣少女组接起来,并配以悠扬的歌声,才有诗情画意,才能给人以南国水乡的美感。
拍摄时摄像机的运动节奏,也叫主观运动节奏,这其中既有摄像机自身运动节奏,又有功能上的运动节奏,还有操作者有意识地变换镜头的运动节奏。
前者如操作者对摄像机的把握,摄像机速度的调整,推拉的快慢,手动镜头的使用等,后者如摇、移、跟等摄像技法的使用。
这种主观运动节奏,可以有效地改变被摄客体的运动节奏,改变其动作运动形象,或具有夸张的效果,或具有内涵的魅力等,这样可以通过充分调动运动节奏,使电视专题更好地服务于节目内容。
摄像机运动节奏的开发,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表现被摄物体。
所有技术、技巧、功能上的运动节奏,必须为电视专题片的整体节奏服务,并与整体节奏达成一致。
在速度的调整上,既可以调整为与运动物体相同的速度,又可以调整为慢速度,还可以调快速度。
表现奔驰的骏马,相同速度可以使骏马表现的更骄健,慢动作可以使骏马表现的更强劲,快速度则可以使骏马表现的更有冲击力,而速度的调整还可以使骏马的速度快的像闪电。
因此,摄像机的运动节奏的开发,往往使电视专题更真切地体现节目内容,有时还具有一定的张力,有动感,从而调动观众的情绪,刺激观众的感官,实现节目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