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_国际储备
- 格式:rtf
- 大小:129.68 KB
- 文档页数:11
第四章国际储备案例1、新加坡对外汇储备的管理与投资一、新加坡外汇储备管理与投资的原则新加坡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与投资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稳中求高。
即根据城市资源缺乏、外资依存度较大等因素,始终维持较高的外汇储备水平。
如目前,新加坡的外汇储备约相当于其7个月的进口水平,而发达国家该比例平均为2. 8个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平均为5. 2个月,“特里芬”标准平均为3个月左右。
第二、严格控制。
政府认为外汇储备是“防止经济崩溃的唯一资源”,因此,对动用外汇储备十分谨慎,亦即外汇储备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
一旦政府越出“规定范围”动用外汇储备(如为完成某个项目或计划时)而被总审计长发现,总审计长有职责向总统反映,以阻止该项行为。
总审计长还必须在每个财政年度开始与结束时,审计储备金的状况及运作,保证其使用的合法与安全。
第三、作为货币发行的后盾。
新加坡政府规定,货币发行必须有100%的外国资产作后盾,从而使国家对外汇储备的管理与本币发行挂起钩来。
第四、作为干预市场的工具。
新加坡政府为了稳定本国货币价值和汇率,也会根据经济发展与市场变化的需要,把一部分外汇储备作为干预市场的工具。
第五、外汇储备随整体经济的发展而增加。
即把外汇储备看成是一个变动的量,随国民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人民生活水平等的扩大和提高而相应增加,使它始终维持在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水平上。
如据统计,新加坡外汇储备在1965年为10.69亿新元,1970年为30.98亿新元,1994年约为570亿新元。
第六、适度投资。
新加坡对累积的外汇储备通过适度投资达至保值、增值的目的,为此,政府授权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专门开展投资活动。
实行稳中求高的储备政策和对外汇储备进行适度投资,是新加坡政府管理外汇储备的两大特点。
二、新加坡外汇储备管理与投资的机构新加坡有关外汇储备管理与投资的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1、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该局系根据1970年新加坡银行法规定,于1971年1月正式成立,负责制订货币政策和新加坡金融体系的发展政策,执行除货币发行以外的其他一切中央银行职能。
第四章国际储备第一节国际储备的性质一、国际储备的含义1.什么是国际储备2.国际储备资产的特征一个国家用于国际储备的资产,通常被称为国际储备资产。
一种资产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特征,方能成为国际储备:(1)可得性。
国际储备资产必须能随时、方便地被政府所得到。
(2)流动性。
国际储备资产须具有充分的流动性,能在其各种形式资产之间自由兑换,而且,各国政府或货币当局必须能无条件地获得并在必要时候运用这些资产。
(3)普遍接受性。
国际储备资产能在外汇市场上或在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遍接受。
其他特征,如国际储备资产内在价值必须相对稳定。
3.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1)狭义的国际储备与广义的国际储备的含义:通常所讲的国际储备是狭义的国际储备。
(2)狭义的国际储备与广义的国际储备的区别:国际清偿力的含义比国际储备的含义广泛些:狭义的国际储备只限于无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即自有国际储备),而不包括有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即一国潜在的借款能力);而国际清偿力包括: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现实能力(即国际储备)和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潜在能力(即一国对外借款的最大可能能力)二、国际储备的来源从一国来看,国际储备的来源有以下几条渠道:1.经常项目顺差经常项目顺差是一国国际储备最主要的来源。
2.中央银行在国内收购黄金用本币从国内市场收购黄金,可以增加该国的国际储备总量;如果用原有的外汇储备从国际市场上收购黄金,只改变该国国际储备的构成,并不会增大其国际储备总量。
3.中央银行实施外汇干预政策时购进的可兑换货币在本币受到升值压力情况下,一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抛售本币,购进外汇,以稳定汇率。
于是购进的可兑换货币便成为该国国际储备的一部分。
4.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对外借款净额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运用其自身的信誉及经济实力,以国际信贷方式吸收的外汇资金,也是一国国际储备的来源之一。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由于特别提款权分配总额占世界储备资产总额的比重过低,而且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配额不平衡,因此,它不可能成为国际储备的主要来源。
第1章外汇与汇率知识掌握二、单项选择题1.C2. D3.B4.B5.C三、多项选择题1.ABCD2. ABD3. BCDE4. ADE知识应用一、案例分析题1.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贬值速度较快,一时间引起阵阵恐慌,加之内地缺少有效投资工具,导致大量中产阶级欲将资金转移至境外以寻求保护。
由于香港与内地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而使其成为避险资金的首选,这属于正常现象。
但如果对此不加以约束,易造成资金外流的恶果。
2.人民币贬值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解读:从进出口的角度看,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看,人民币的贬值会给投资者带来不安全感,对人民币的信心缺失,抛售人民币资产或将资产转移至境外,造成资本外流,而资本外流会进一步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资本流动情况将直接影响国际储备情况,我国这两年外汇储备变动状况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此外,人民币对外贬值对我国走出去战略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对于海外求学的人来说更不是利好。
知识掌握二、单项选择题1.B2.C 3.C 4.A5.B 6.B7.A8.B9.D 10.C 11.B12.A13.B 14. C 15. B 16.B 17.B知识应用一、案例分析题1.1950年以后,随着欧洲经济的苏和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黄金储备不断减少,导致美国无力维持美元官价兑换黄金,并最终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
2.在布雷顿森森体系下实行的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
而美元币值稳定,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
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愿接受美元。
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又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
第四节我国的国际储备1979年以后,随着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对外经济交往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数额及国际储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国际储备问题日益重要。
同时,金融外汇体制的改革也给我国国际储备及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一、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及特点我国于1980年正式恢复了在IMF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目前我国的国际储备资产同样由黄金、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IMF的储备头寸四个部分组成。
由于我国在IMF中所占份额较低,特别提款权和储备头寸仅占我国国际储备的极小比例。
在储备资产管理中,这两类资产各国都无法主动调整。
整体来看,我国国际储备呈现以下特点:1.黄金储备的数量稳定我国实行的是稳定的黄金储备政策,一定时期内的黄金储备数量也是比较稳定的。
从改革开放以来到1998年,我国的黄金储备,除1979年和1980年为1280万盎司外,其余年份均为1267万盎司。
不过,近年来,我国黄金储备有所下降。
2.外汇储备的增长既迅猛又曲折在1979年至1992年间,我国的外汇储备由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外汇结存两部分构成,国家外汇库存,是指国家通过中国银行兑进与卖出外汇相抵后的余额。
中国银行外汇结存,实际是中国银行的运营资金,即中国银行的自有外汇资金,加上它在国内外吸引的外汇存款与对外借款,再减去它在国内外的外汇贷款与投资之后的余额。
国家外汇库存实际是我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债权,而中国银行的外汇结存则实际是该行的对外负债。
这与IMF 的统计口径有差距,因为一般国际上在计算一国的外汇储备时,通常不包括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在经营外汇业务时所形成的营运外汇结存,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货币当局对这部分外汇资金无权进行无条件的使用。
从1983年起,我国开始对外公布国家外汇储备数额。
由于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贸易“量入为出”,出口额较小,进口也受到严格限制。
当时,人民币牌价由官方决定,无须干预外汇市场,因此外汇储备规模很小。
第四章国际储备1.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有何联系与区别?答:(1)含义①国际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
②国际清偿力定义为一个国家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货币局持有的各种国际储备,而且包括该国从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市场融通资金的能力,该国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其他国家希望持有这个国家资产的愿望,以及该国提高利率时可以引起资金流入的程度等。
实际上,它是指一国弥补国际收支赤字而无须采取调整措施的能力。
(2)二者联系和区别①国际清偿力的含义比国际储备要广泛一些,比较来看,一国国际储备概念只限于无条件的国际清偿能力,而不包括有条件的国际清偿能力(即一国潜在的借款能力)。
②就不同类型的国家而言,它们所拥有的国际清偿力有很大的差别。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所拥有的国际清偿力要比发展中国家强。
有些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清偿力等同于其国际储备,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应急性筹资的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
2.一国如何确定适度的国际储备量?答:一国对国际储备总量的管理,从根本上说,就是使国际储备的供应保持在最适度国际储备量的水平上。
一国究竟应保持国际储备量的多少与持有国际储备的利益和成本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利用利益一成本分析法来讨论影响一国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然后确定适度的国际储备量。
(1)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持有储备的成本就是进口品的投资收益率与持有储备资产的收益率之间的差额。
这一差额越大,表明持有储备的成本也越大。
显然,储备需求与其持有成本成反方向变化。
(2)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筹借应急资金的能力原则上说,如果一国能够确保随时从国外筹借到应急资金,它就不需要持有任何国际储备。
因此,一国筹借应急资金的能力越大,它所需要持有的国际储备就可以越小。
1简述国际储备的作用。
答:国际储备对于持有它的国家主要有下述四方面的作用:(1)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对本国经济的冲击;(2)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
(3)充当本国对外借债的基本保证;(4)影响货币发行量。
2、经常转移项目包括哪些内容?答:包括各级政府(官方)和其他部分(私人)两部分经常转移。
政府经常转移的国外损赠者或受授者为政府部门或国际组织,它涉及政府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定期费用、军事和经济援助、战争赔款等。
其他部门经常转移的国外捐赠者或受授者为政府和国际组织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它涉及转让、继承、捐赠、退休金支付等。
经常转移记载无需偿还的实物和金融资产的所有权跨国转移,但是,不包括固定资产的所有权的跨国转移。
3储备资产的具体有哪些?答:储备资产是储备及相关项目的简称,指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为应付国际收支方面的需要而持有的资产。
这些资产包括货币黄金(即中央银行作为储备持有的黄金)、特别提款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特殊的账面资产)、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在国际货币基金普通账户中会员国可自由提取的资产)、外汇资产。
与储备相关的项目还包括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的信贷(不包括储备部分提款)、对外国官方负债(本国政府和货币当局对非居民的负债)和例外融资(货币当局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资金融通措施,如中央银行对外借款)。
4、试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答:为了在调节国际收支时能够对症下药,我们需要找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根据影响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国际收支失衡被分成五种基本类型。
电大答案,(1)偶然性国际收支失衡。
指一些偶然性的因素所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2)周期性失衡。
指各国处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3)收入性国际收支失衡。
指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4)货币性国际收支失衡。
指货币供应量的相应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5)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
它指一国产业结构不适应世界市场变化而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
一、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目前,国际储备体系中最重要的储备资产是()。
A.黄金B.外汇储备C.特别提款权D.普通提款权2.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储备最明显的变化是()。
A.美元是唯一的储备货币B.英镑是唯一的储备货币C.黄金是最重要的储备资产D.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3.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重点是()。
A.外汇储备B.特别提款权C.黄金D.普通提款权4.世界各国目前广泛使用()进口额作为确定适度国际储备量的标准。
A.6个月B.3个月C.9个月D.1年5.()是减少外汇储备风险的一种方法。
A.储备货币多元化B.储备美元C.储备英镑D.储备单一货币6.在特别提款权的定值中,()一直是篮子货币中比重最大的比重。
A.德国马克B.英镑C.日元D.美元7.特别提款权初创时以()定值。
A.美元B.英镑C.黄金D.德国马克8.特别提款权是一种()。
A.实际资产B.账面资产C.流动资产D.固定资产9.普通贷款的最高限制是会员国份额的()。
A.100%B.25%C.75%D125%10.在国际储备中,()曾在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从50年代开始以来,它在国际储备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趋于下降。
A.黄金B.普通提款权C.外汇储备D.特别提款权二、多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际储备包括()。
A.货币性黄金B.外汇储备C.特别提款权D.普通提款权E.人民币11.关于特别提款权,下面哪些是正确的说法?()A.是一种实际发行的货币B.可以充当流通手段;C.是一种账面资产;D.是一种资金使用的权力E.是一种人为的资产12.国际储备管理的原则是()。
A.安全性B.流动性;C.可靠性D.盈利性E.风险性13.从1991年起,在特别提款权的五种定值货币中所占比重最小的比重是。
()A.美元B.日元C.英镑D.德国马克E.法国法郎14.国际储备的作用是()。
第四章国际储备第一节国际储备的性质一、国际储备的含义(一)什么是国际储备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亦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可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维持货币汇率稳定和作为对外偿债保证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资产。
(二)国际储备的特征1.可得性金融当局完全有能力获得的资产2.流动性能够随时动用3.普遍接受性(三)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 Liquidity)亦称国际流动性,指一国政府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的能力(或一国无需采取调节性措施而能调节国际收支的能力)。
它既包括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现实能力即国际储备,又包括融资的潜在能力即一国向外借款的最大可能能力。
●国际清偿能力=自有储备+借入储备–自有储备:即国际储备,主要包括货币性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以及在IMF的特别提款权余额。
–借入储备:主要包括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和支付协议、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等三项内容。
●国际清偿力是一个比国际储备的内涵和外延更广的概念,能更完整地反映一国的对外支付能力。
二、国际储备体系的演进1、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英镑储备体系以实物货币为中心,存在先天不足。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黄金储备体系以信用货币为中心,在理论上克服了储备供给不足的缺陷。
但产生“特里芬难题”(保证充足的国际清偿力与维持对美元的信心之间存在矛盾)。
3、现行体系下: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三、国际储备的来源(一)一国视角下的国际储备来源1.国际收支盈余2.中央银行在进行外汇干预时购进的外汇3.一国政府对外借款的净额4.中央银行国内购买的黄金5.IMF分配的特别提款权6.其它以上国际储备的来源渠道中,从根本上讲,只有国际收支盈余才是一国国际储备的最主要来源。
(二)全球视角下的国际储备来源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输出是全球国际储备的最主要来源。
四、国际储备的作用1、平衡国际收支:首要作用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维持必要进口和对外支付,减少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但储备有限,调节国际收支能力也有限。
2、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汇率政府可以动用储备,在外汇市场干预,影响供求。
但只在短期内发挥作用。
3、维护对外借款信用,增强本国资信作为国家向外借款的保证,也是国际银行贷款时评估国家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同时也可以用来支持本国货币稳定的信心。
第二节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及形式一、国际储备的结构(一)自有储备1.黄金储备(Gold Reserve)亦称货币性黄金(Monetary Gold),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
自1976年起,根据IMF的《牙买加协议》,黄金同国际货币制度和各国的货币脱钩,不准用于国际间的国际收支差额清算。
已经成为潜在的国际储备。
2.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它是一国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储备资产,目前占国际储备的绝大部分比例。
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为国外银行活期存款与外国政府债券,也就是说,外汇储备是存放在国外的。
一国货币欲成为储备货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能自由兑换,即必须是可兑换货币;(2) 在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中占较大比重;(3)币值稳定。
实践表明,储备货币本身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储备货币一身难以肩二任。
这种清偿力与信心之间的矛盾就是国际金融历史上著名的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
3.在IMF的储备头寸(Reserve Position in IMF)亦称¡°在IMF的储备部位¡±、普通提款权,指成员国在IMF的普通账户中可自由提用的资产。
具体包括:(1)成员国向IMF缴纳份额(Quota)中的外汇部分。
(2)IMF用去的本币持有量部分。
4.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特别提款权的含义:从名称上看,特别提款权指IMF分配给成员国的在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之外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它是相对于普通提款权而言的。
从性质上看,特别提款权是IMF为缓解国际储备资产不足的困难,在1969年9月第24届年会上决定创设的、用以补充原有储备资产不足的一种国际流通手段和新型国际储备资产。
特别提款权的特点:(1)它不具有内在价值,是IMF人为创造的、纯粹账面上的资产,因此它也被称作¡°纸黄金¡±(Paper Gold)。
(2)它是由IMF按份额的一定比例无偿分配给各成员国。
(3)它具有严格限定的用途。
(二)借入储备1.备用信贷(Stand-by Credits)备用信贷,是一成员国在国际收支发生困难或预计要发生困难时,同IMF签订的一种备用借款协议。
2.借款总安排(General Arrangements toBorrow, GAB)2.互惠信贷协定(Swap Arrangements)互惠信贷协定亦称货币互换安排,它是两国中央银行之间进行的一种双边货币合作。
货币互换最初是两个签约国本币间的互换,目前,它多为本币与外汇间的互换。
4.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二、国际储备多元化及其影响(一)国际储备多元化形成原因1、上一体系自身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2、各国政治经济实力的发展变化3、各国对本币国际化的态度转变4、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管理储备的需要(二)国际储备多元化的经济影响1.积极影响(1)摆脱对美元的过分依赖,缓解了¡°特里芬难题¡±。
(2)促进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
(3)有利于调节国际收支(4)有利于防范汇率风险。
2.消极影响(1)加大了储备数量和结构管理的难度。
(2)加剧了国际外汇市场的动荡。
(3)加深了国际货币制度的不稳定性。
第三节国际储备的管理国际储备的管理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内本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际收支状况,对国际储备的规模、结构等进行确定和调整,以实现储备资产规模适度化、结构最优化的整个过程,是一国宏观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储备的管理包括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两个方面。
前者即通常所说的国际储备的水平管理或总量管理;后者是指对国际储备结构的确定和调整,也被称作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一、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国际储备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应拥有一个最适度的国际储备量。
●成本收益说:适度储备量●持有国际储备可以带来一定收益,但国际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这里有个机会成本问题。
●所以,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就是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管理。
从理论上说, 就是要使储备的供给保持在储备需求的适度水平上。
二、国际储备的需求(一)国际储备需求的含义国际储备需求是指为了获取所需的国际储备而付出一定代价的愿意程度,具体而言,它是指持有储备和不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二者之间的平衡。
(二)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1.国际收支调节2.持有储备的成本3.汇率制度4.金融市场发育程度5.货币的国际地位6.国际资金流动情况7.国际货币合作状况.三、衡量适度国际储备量的指标●⑴储备与进口比率:●国际上通常将储备支持外贸进口的时间作为衡量储备的重要指标。
●一般认为,最低储备额不能少于3个月进口需要量,并以此作为警戒线。
在正常情况下,以能支持3—6个月的进口需要为标准。
从与年进口额比率看,战后大多数主要国家的目标是在大部分年份中使其储备水平保持在40%以上,而20%的总储备水平被公认为是一个最低值。
●(2)储备与外债的比例●①储备与外债余额比率:●该指标反映一国在偿还外债的其他支付手段不足时,可动用储备资产清偿外债的能力。
按照国际经验,储备与外债余额比率的警戒线为30%,一般以保持在30%~50%为宜。
●②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的比率:●储备与短期外债余额的比值是一国快速清偿能力的最重要标志。
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指标的警戒线为100%。
即必须保证储备能彻底清偿全部短期外债。
该指标的安全有效区间为100%—500%,即外汇储备为短期外债余额的1~5倍。
在分析国际储备适度水平时,需注意:1、国际储备的适度水平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都不一样。
2、最适国际储备量是个很难准确确定的变量,因而最好将其视为一个区域值,找出其上下限。
四、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一)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含义国际储备结构管理是指一国如何最佳地配置国际储备资产,从而使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SDR四个部分的国际储备资产持有量之间,以及各部分的构成要素之间保持合适的数量构成比例。
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可划分为两个层次:其一,国际储备资产四个组成部分的比例确定;其二,各部分储备资产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确定。
上述两个层次的结构管理可归结为外汇储备结构管理这一问题,它包括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和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管理两个方面。
(二)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首要原则●2.流动性原则:●随时变现满足支付需要●3.收益性原则:一国货币当局的国际储备结构管理,必须在确保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前提下,争取最大限度营利。
(三)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内容1.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⑴尽可能增加硬币量,减少软币量;⑵尽可能选择并增加变动幅度小的货币量;⑶选择与本国对外贸易结构及对外金融支付需求相一致的货币;⑷选择要与干预外汇市场所需货币保持一致;2.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管理一般通过储备资产的分级管理来进行:即根据储备资产不同的变现能力进行分级。
(1)一级储备:指可以立即用以直接支付以适应各种需求的储备资产部分,即现金或准现金,如活期存款、短期国库券或商业票据等;(2)二级储备:指收益率高于一线储备,但流动性仍然较高的资产,如中期债券等;(3)三级储备:指流动性较低的长期投资工具,如长期债券。
第四节我国的国际储备问题一、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特点1979年以前,国际储备的形式主要是外汇储备,国家外汇储备是由大一统性质的中国人民银行实行集中管理,储备量反映在人民银行的外汇结存帐户。
●中国在1980年正式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从此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IMF的其它会员国一样,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四个部分,纳入了世界国际储备体系。
●我国国际储备的特征●1、黄金储备数量稳定●2、外汇储备高速增长●3、在IMF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及SDRs在我国国际储备结构中的比例不大。
从1979年到1991年对外公布的国家外汇储备都是由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外汇结存两部分组成。
前者是指国家对外贸易和非贸易收支的历年差额总和。
后者是指中国银行的外汇自有资金加上在国内外吸收的外币存款以及向国际金融市场筹集到的外汇资金,减去中国银行在国内外的外汇贷款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