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中的拉伸和弯曲
- 格式:docx
- 大小:37.51 KB
- 文档页数:4
材料力学中的拉伸与压缩性能分析材料力学是研究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的学科,是现代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材料力学中,拉伸与压缩性能分析是研究材料强度和刚度的重要内容。
一、拉伸性能分析在材料力学中,桥梁、汽车、飞机等工程构件都要承受拉伸应力。
因此,对材料的拉伸强度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拉伸性能分析的主要依据是拉伸试验,它是通过将试件铺在拉力试验机的压板上,载荷再逐渐增加,直到材料发生破坏。
在拉伸试验中,材料的应力为拉伸应力,而杆件的横截面积为受力面积。
因此,拉伸强度的计算公式为:σ = F/A其中,σ表示材料的拉伸应力,F表示施加于材料上的拉伸力,A表示杆件的横截面积。
由此可见,拉伸强度与杆件截面积成反比。
此外,还需要考虑拉伸应力引起的材料变形。
材料在受到拉伸载荷时,会发生形变,如图1所示。
当材料受到载荷时,会出现线性区、屈服点、硬化区等不同阶段的变形,这些阶段的变形特征对应不同的应力应变状态。
例如,屈服点就是达到应力最大值的点,之后材料发生残余形变。
因此,材料的拉伸强度应该包括塑性变形的影响。
图1 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二、压缩性能分析与拉伸性能分析相似,压缩性能分析也是材料力学中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压缩试验来实现对材料压缩强度的分析。
压缩性能分析的公式为:σ = F/A其中,F表示受到的压力,A表示受力面积。
压缩强度与杆件横截面积成正比,直接影响杆件的承载能力。
压缩应力会引起材料的变形,抗压强度除了要考虑材料的承载能力,还必须考虑材料的稳定性。
许多材料在受到强压缩应力时容易发生失稳现象,这可能会导致杆件的严重变形,甚至破坏。
因此,在压缩信号中还必须考虑稳定性因素。
三、结论拉伸和压缩都是材料在外应力作用下的形变方式。
在材料力学中对材料的拉伸和压缩性能的准确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拉伸和压缩试验可以通过一个标准进行,以便于比较不同材料之间的强度和刚度。
分析材料的拉伸和压缩性能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这也是材料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是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它们可以评价材料的抗拉和抗弯能力。
在工程实践中,正确理解并使用这些指标对于材料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别介绍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弯曲强度的单位以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1. 拉伸强度的单位拉伸强度是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抵抗断裂的能力,它是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之一。
拉伸强度的单位通常使用帕斯卡(Pa)来表示,1Pa 等于1牛顿/平方米。
在工程中,常使用兆帕(MPa)作为拉伸强度的单位,1MPa等于10^6Pa。
2. 拉伸模量的单位拉伸模量是材料受拉力时的应变和应力之间的比值,它可以衡量材料的刚性和变形能力。
拉伸模量的单位通常也是帕斯卡(Pa),在工程中常使用兆帕(MPa)或千兆帕(GPa)作为拉伸模量的单位。
3. 弯曲强度的单位弯曲强度是材料在受弯曲作用时抵抗断裂的能力,它可以评价材料在弯曲应力下的表现。
弯曲强度的单位同样是帕斯卡(Pa),在工程中常使用兆帕(MPa)来表示。
以上是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弯曲强度的单位,它们是描述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指标。
在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合理选择材料,并且理解和运用这些指标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对于读者们加深对以上指标的理解有所帮助。
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弯曲强度作为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在工程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在材料选择和设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还对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继续深入探讨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弯曲强度的相关知识,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运用这些指标。
4. 拉伸强度的应用拉伸强度是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它直接影响材料的拉伸性能和断裂特性。
高拉伸强度的材料意味着在受拉力作用下具有更好的抗拉性能,能够更好地承受外部拉伸力的作用。
拉伸强度是评价材料抗拉性能的重要参数,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结构等领域。
材料力学拉伸实验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材料的拉伸压缩实验徐浩 20 机械一班一、实验目的1.观察试件受力和变形之间的相互关系;2.观察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表现出的弹性、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等物理现象。
观察铸铁在压缩时的破坏现象。
3.测定拉伸时低碳钢的强度指标(s、b)和塑性指标(、)。
测定压缩时铸铁的强度极限b。
二、实验设备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2.游标卡尺。
三、实验材料拉伸实验所用试件(材料:低碳钢)如图所示,四、实验原理低碳钢试件拉伸过程中,通过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A/D转换和处理,并输入计算机,得到F-l曲线,即低碳钢拉伸曲线,见图2。
对于低碳钢材料,由图2曲线中发现OA直线,说明F正比于l,此阶段称为弹性阶段。
屈服阶段(B-C)常呈锯齿形,表示载荷基本不变,变形增加很快,材料失去抵抗变形能力,这时产生两个屈服点。
其中,B 点为上屈服点,它受变形大小和试件等因素影响;B点为下屈服点。
下屈服点比较稳定,所以工程上均以下屈服点对应的载荷作为屈服载荷。
测定屈服载荷Fs时,必须缓慢而均匀地加载,并应用s=F s/ A0(A0为试件变形前的横截面积)计算屈服极限。
图2 低碳钢拉伸曲线屈服阶段终了后,要使试件继续变形,就必须增加载荷,材料进入强化阶段。
当载荷达到强度载荷F b后,在试件的某一局部发生显着变形,载荷逐渐减小,直至试件断裂。
应用公式b=F b/A0计算强度极限(A0为试件变形前的横截面积)。
根据拉伸前后试件的标距长度和横截面面积,计算出低碳钢的延伸率和端面收缩率,即%100001⨯-=l l l δ,%100010⨯-=A A A ψ 式中,l 0、l 1为试件拉伸前后的标距长度,A 1为颈缩处的横截面积。
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拉伸实验步骤(1)试件准备:在试件上划出长度为l 0的标距线,在标距的两端及中部三个位置上,沿两个相互垂直方向各测量一次直径取平均值,再从三个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件的直径d 0。
第六章弯曲变形知识要点1、弯曲变形的概念1)、挠曲线弯曲变形后梁的轴线变为挠曲线。
平面弯曲时,挠曲线为外力作用平面内的平面曲线。
2)、平面弯曲时的变形在小变形情况下,梁的任意二横截面绕各自的中性轴作相对转动,杆件的轴线变为平面曲线,其变形程度以挠曲线的曲率来度量。
1》纯弯曲时,弯矩—曲率的关系(由上式看出,若弯曲刚度EI为常数则曲率为常数,即挠曲线为圆弧线)2》横力弯曲时,弯矩—曲率的关系3)、平面弯曲时的位移1》挠度——横截面形心在垂直于梁轴线方向上的线位移,以表示。
2》转角——横截面绕其中性轴旋转的角位移,以表示。
挠度和转角的正负号由所选坐标系的正方向来确定。
沿y轴正方向的挠度为正。
转角的正负号判定规则为,将x轴绕原点旋转90°而与y轴重合,若转角与它的转向相同,则为正,反之为负。
4)、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5)、受弯曲构件的刚度条件,2、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由积分常数C、D由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确定。
对于梁上有突变载荷(集中力、集中力偶、间断性分布力)的情况,梁的弯矩M(x)不是光滑连续函数,应用上式时,应分段积分,每分一段就多出现两个积分常数。
因此除了用边界条件外,还要用连续性条件确定所有的积分常数。
边界条件:支座对梁的位移(挠度和转角)的约束条件。
连续条件:挠曲线的光滑连续条件。
悬臂梁边界条件:固定端挠度为0,转角为0连续条件:在载荷分界处(控制截面处)左右两边挠度相等,转角相等简支梁边界条件:固定绞支座或滑动绞支座处挠度为0连续条件:在载荷分界处(控制截面处)左右两边挠度相等,转角相等连接铰链处,左右两端挠度相等,转角不等3、叠加原理求梁的挠度和转角1)、叠加原理各载荷同时作用下梁任一截面的挠度和转角等于各个载荷单独作用时同一截面挠度和转角的代数和。
2)、叠加原理的限制叠加原理要求梁某个截面的挠度和转角与该截面的弯矩成线性关系,因此要求:1》弯矩M和曲率成线性关系,这就要求材料是线弹性材料2》曲率与挠度成线性关系,这就要求梁变形为小变形4、弯曲时的超静定问题——超静定梁1)、超静定梁约束反力数目多于可应用的独立的静力平衡方程数的梁称为超静定梁,它的未知力不能用静力平衡方程完全确定,必须由变形相容条件和力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建立补充方程,然后联立静力平衡方程与补充方程,求解所有的未知数。
材料力学弯曲应力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的一门学科,而弯曲应力是材料在受到弯曲载荷时所产生的应力。
弯曲应力的研究对于工程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弯曲应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弯曲应力是指在材料受到弯曲载荷作用下,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情况。
在弯曲过程中,材料上部受到压应力,下部受到拉应力,而中性面则不受应力影响。
根据梁的理论,弯曲应力与弯矩、截面形状以及材料性质有关。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通常使用梁的弯曲应力公式来计算弯曲应力的大小。
梁的弯曲应力公式可以表示为:\[ \sigma = \frac{M \cdot c}{I} \]其中,σ为弯曲应力,M为弯矩,c为截面中性轴到受拉或受压纤维的距离,I为截面的惯性矩。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弯曲应力与弯矩成正比,与截面形状和材料性质有关,截面越大,惯性矩越大,弯曲应力越小。
影响弯曲应力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载荷大小、截面形状、材料性质等。
首先是载荷大小,当外力作用在梁上时,产生的弯矩大小将直接影响弯曲应力的大小。
其次是截面形状,截面形状不同将导致截面惯性矩不同,进而影响弯曲应力的大小。
最后是材料性质,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参数也会对弯曲应力产生影响。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和材料类型,以使得结构在受到弯曲载荷时能够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合理设计结构,减小弯曲应力集中的区域,避免出现应力集中而导致的破坏。
综上所述,弯曲应力是材料在受到弯曲载荷时产生的应力,其大小与弯矩、截面形状和材料性质有关。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质来计算和分析弯曲应力,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
同时,合理设计结构和选择合适的材料也是降低弯曲应力的重要手段。
希望本文对于弯曲应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够有所帮助。
材料力学中的拉伸和弯曲
材料力学是研究物质受力作用下变形、破坏和失效等问题的学科,是机械设计、工程力学和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一。
在材料力学中,拉伸和弯曲是两个重要的变形形式,本文将主要介绍材料力学中的拉伸和弯曲。
一、拉伸
1.1 什么是拉伸
拉伸是指把物体受到的外力作用于其两端,在不断拉长的过程中,物体的截面积逐渐减小,同时导致其在某个位置发生破裂或变形等现象。
1.2 拉伸的应力与应变
假设一根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A的棒材,在两端施加同向的拉力F,则其产生的应力σ=F/A。
与此同时,由于受力作用,物体会发生变形,其单位长度的伸长量ε=(L-L0)/L0,其中L0为物体原始长度,L为变形后的长度。
对于大多数材料来说,当应力超
越一定值后,材料就会发生塑性变形,这时其伸长量f不再是线性的,称为应变硬化效应。
1.3 拉伸的断裂
随着外力的不断增加,材料会出现两种断裂形式:韧性断裂和
脆性断裂。
韧性断裂发生在产生大变形后,材料出现明显的颈缩,此时应力集中于颈缩区域,造成无法承受外力而破裂。
脆性断裂
则是因为材料强度不足,无法承受外力,导致破裂。
这主要取决
于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微观结构。
二、弯曲
2.1 什么是弯曲
弯曲是指把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于其中间的某个位置,从而使物
体两端产生弯曲的变形。
在弯曲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分布情况
与拉伸有所不同。
2.2 弯曲的应变与应力
在弯曲的过程中,截面经过变形从而产生了曲率。
假设截面收到一个外力F,则该截面上的单位面积应力σ=F/Z,其中Z为截面的截面矩,即Z=I/y,I为截面的截面面积、y为截面的距离中性轴距离。
与此同时,由于弯曲变形,单位长度上的侧向变形量
ey=x/R,其中x为距离中性轴的距离,R为曲率半径。
2.3 弯曲的断裂
与拉伸相似,弯曲也有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两种形式。
但相对于拉伸,弯曲的破坏形式属于韧性断裂,其破坏原因是截面所受的应力过大。
三、拉伸和弯曲的实际应用
拉伸和弯曲是材料力学中最基础、最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广泛地应用于材料性能测试、产品设计以及工程实践中。
例如,通过拉伸实验可以评估材料的强度、塑性、韧性等性能,同时也为后续的制造工艺提供了指导;弯曲实验则可评估材料韧性和其耐用性,对于建筑和桥梁等结构工程中的材料和构件设计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拉伸和弯曲是材料力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是衡量材料性能和实现工程设计的必要手段。
了解力学基础理论,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材料分析和应用中,进而提高设计和制造的合理性,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