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PPT
- 格式:docx
- 大小:11.51 KB
- 文档页数:2
2019年化工火灾案例2019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起化工行业火灾事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财产和人员安全损失。
以下为对其中几起重大火灾事件的介绍和分析。
一、中国江苏扬州化工厂爆炸2019年3月21日晚,中国江苏扬州一家化工厂突发爆炸,造成78人死亡、566人受伤的惨重人员伤亡,以及大量房屋和公共设施受损。
罪魁祸首为涉及生产有机硅产品的三氯硅烷罐,而这里的存储、转移等操作都存在诸多违规行为,加之相关部门监管不力、违规运输等因素,最终导致这起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二、美国德克萨斯州化工厂爆炸2019年4月2日,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家化工厂也爆炸,造成两人死亡、30余人受伤,并导致通行道路关闭。
据了解,这家化工厂主要生产涂料和清漆等产品,并有较大规模的氯乙烯储存设施。
目前认为,爆炸原因为储存氯乙烯的罐体发生泄漏、蒸发引发燃烧,而事发前未发现异常、未采取及时措施等因素均引发质疑。
三、德国切希特化工厂爆炸2019年10月,德国切希特化工厂发生爆炸,造成两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而安全专家认为,爆炸可能是由泄漏的乙烯与内部氧气发生剧烈反应所致。
切希特化工厂是德国最大的石化厂之一,生产的乙烯醇是用于制造塑料、农药和合成纤维等重要材料的重要中间体。
事故发生前,该公司也曾因环保问题受到了多次投诉和罚款,包括未能妥善处理有害物质等。
化工行业火灾事件不仅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而且还对周围环境和生态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其根本原因在于高危、高温、易爆和毒性等因素常常会共同出现,并加之化学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火灾防控和应急反应难度极大。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的类别、用途、储运要求等风险评估方案,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管理、危险品存储、运输过程中的防护与监控措施、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防火、防爆等技术策略与装备系统建设。
同时必须明确责任人,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共享、合作协同,实现联防联控、联合应对,共同维护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益。
丙烷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图一、案例描述2019年8月15日,某化工厂发生了一起丙烷火灾事故。
据现场工人描述,事故发生时,他们正在进行丙烷罐车的装卸作业,忽然间听到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随后火焰从罐车底部喷射而出,引起了严重的火灾。
事故发生后,工厂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及时疏散了人员并请求外部消防队进行救援。
经过近5个小时的努力,消防队成功扑灭了火势,但仍造成了2名工人受伤,工厂设备损失严重。
二、案发原因分析1. 操作规范问题根据现场工人证词和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发生时正值罐车装卸作业,涉及地人员未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施工。
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使用不合规工具和设备的情况。
由于操作人员的不当操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 管理体系问题化工厂在事故发生前并未对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对于丙烷的危险性和应对措施的了解程度较低,加之化工厂在安全管理体系方面存在漏洞,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3. 设备问题在事故调查后发现,事故所用丙烷罐车设备存在一定的老化情况,罐体内部可能存在腐蚀和破损情况。
加之罐车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工作不到位,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事故后应对措施根据事故情况,化工厂在事故后采取了以下措施:1.召开事故研讨会,分析事故原因,并对作业流程进行调整,重新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组织全体员工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培训。
2.对事故中受伤员工进行全面治疗,并对工伤员工进行社会帮扶和心理疏导。
3.对丙烷罐车设备进行彻底的维修和检测,及时更新老化设备,保障设备安全。
四、事故经验总结1. 安全生产意识的加强化工领域是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意识的加强对于减少事故发生至关重要。
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品的认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2. 加强设备安全检测对于存在火灾隐患的设备,企业需要定期检测和维护。
如有发现老化设备,应及时更新和更换,避免设备老化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化工典型安全事故案例一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2010年9月12日,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爆燃事故,造成2人重伤,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0余万元。
1.事故经过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王村,注册资本19883340元,职工总数220人,主要从事纤维素醚系列产品、PAC精制棉、压力容器制造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中纤维素醚系列产品,产量为6000吨/年,纤维素醚项目始建于2000年。
2010年9月12日11时10分左右,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厂纤维素醚生产装置一车间南厂房在脱绒作业开始约1小时后,脱绒釜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处突然开裂(开裂长度120cm,宽度1cm),造成物料(含有易燃溶剂异丙醇、甲苯、环氧丙烷等)泄漏,车间人员闻到刺鼻异味后立即撤离并通过电话向生产厂长报告了事故情况,由于泄漏过程中产生静电,引起车间爆燃。
南厂房爆燃物击碎北厂房窗户,落入北厂房东侧可燃物(纤维素醚及其包装物)上引发火灾,北厂房员工迅速撤离并组织救援,10分钟后火势无法控制,救援人员全部撤离北厂房,北厂房东侧发生火灾爆炸,2小时后消防车赶到火灾被扑灭。
事故造成2人重伤,2人轻伤。
2.事故原因(1)据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纤维素醚生产装置无正规设计,脱溶釜罐体选用不锈钢材质,在长期高温环境、酸性条件和氯离子的作用下发生晶间腐蚀,造成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强度降低,发生焊缝开裂,物料喷出,产生静电,引起爆燃。
(2)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企业未对脱绒釜罐体的检验检测做出明确规定,罐体外包有保温材料,检验检测方法不当,未能及时发现脱绒釜晶间腐蚀现象,也未能从工艺技术角度分析出不锈钢材质的脱绒釜发生晶间腐蚀的可能性;生产装置设计图纸不符合国家规定,图纸载明的设计单位为淄博泰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但无设计公司单位公章,无设计人员签字,未载明脱绒釜材质要求,存在设计缺陷;脱绒釜操作工在脱绒过程中升气阀门开度不足,存在超过工艺规程允许范围(0.05Mpa以下)的现象,致使釜内压力上升,加速了脱绒釜下部封头焊缝的开裂。
近年来江苏境内化工厂起火、爆炸等事故概览苏州化工厂大火2015年8月23日上午十点左右,苏州鹿山路一家化工厂发生大火。
当地消防支队出动5个中队13辆车前往处置。
由于仓库可能存有一批二苯甲烷类物品,易燃易爆且有一定的毒性,为了防止发生爆炸,警方封锁了现场和附近的交通。
环境、安监等部门负责人也赶到现场进行监测和调查。
常州新东化工爆燃2015年8月6日下午2点45分左右,位于常州滨江化工园区的常州新东化工发展有限公司车间起火,引爆车间内的甲苯装置罐体,漫天黑烟。
据常州高新区政府部门称,这起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未造成环境等次生事故。
新东化工是以氯碱和聚氯乙烯产品为主的综合性化工企业,规模较大。
扬州宝应一工厂百吨碳化硅起火2015年7月7日,宝应县金湾路一堆满化学原料的仓库发生大火。
据厂方工作人员介绍,现场起火的主要物质为生产原料聚乙二醇和碳化硅,碳化硅燃烧后生成氧化硅,氧化硅遇水会发生强烈的反应,生成氢气,现场传来的爆炸声,很可能是氧化硅遇到了水,发生了小范围的爆炸。
经过初步调查,厂房内堆有碳化硅原料有100余吨,而这100多吨的原料,基本上都已陷入了火海。
南京化工园区德纳化工厂爆炸2015年6月12日21时15分许,南京市化工园区德纳化工厂发生火灾并引起爆炸。
明火燃烧高度约15米,经确认现场为环氧乙烷装置发生爆炸起火,并引燃周边三个醇类储罐。
爆炸现场附近共有6个储罐,3个起火,3个未起火,每个罐体容量约1000立方米。
南京消防指挥中心已调集7个消防中队30辆车151人以及扬子消防队4个中队前往现场灭火。
南京扬子石化爆炸2015年4月21日6时07分,位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的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石化烯烃厂乙二醇T-430塔发生爆炸事故。
南京市公安消防局通报称,事故发生后,南京市消防支队迅速调集特勤一、特勤二、石门坎、铁心桥、大厂、方巷、西坝、战勤保障8个中队、30辆消防车、153名官兵和扬子石化企业专职消防队16辆消防车、90名消防员赶赴现场。
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PPT
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PPT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档,它记录了历史上发生的一些化工厂火灾事故,以及对这些事故的调查和分析。
这份文档对于化工行业和企业管理人员来说都非常有参考价值,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火灾事故的成因和预防措施,从而增强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以下是几个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和它们所带来的教训:
1.台州捷成化工厂爆炸火灾事故:
2019年3月21日,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捷成化工有限公
司发生爆炸火灾事故,导致6人死亡,30人受伤,大量有毒气体和化学物质泄漏。
经调查,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违反国家规定,未按照标准建设管理储罐区和运输管道,管理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教训: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对重点部位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员工和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
2.爆炸性气体泄漏引发化工厂火灾事故:
2016年12月2日,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化工厂发生爆炸
性气体泄漏引发火灾事故,致使9人死亡,18人受伤。
经调查,事故起因是企业违法违规生产,对压力容器制造、运输、堆放
和使用等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气体泄漏,最终引发火灾。
教训:化工企业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严格遵守压力容器安装及运输标准,在容器的设计、制造、运输、安装、使用等方面加强安全监管和管理。
3.火灾事故引发化学品泄漏:
2013年4月20日,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一家化工厂发生
火灾事故,导致大量化学品泄漏,造成7人死亡,128人受伤。
初步调查发现,该企业没有生产许可证,生产过程中存在伪造检测报告、投机取巧、违规存放等问题。
教训:化工企业应当对化学品配制、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加强相关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避免违法生产、低价投标、商家坑蒙拐骗等问题的发生。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化工厂火灾事故的危害性和可怕程度,我们不能因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安全生产,化工企业必须认真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管理水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双赢的局面。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不仅属于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