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医王清任,6张活血化瘀方,打遍天下无敌手,用过的都说好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化瘀第一人”王清任的四个化瘀方当人体的气血不通畅,疾病也就随而来。
血瘀生活中很常见,气血不畅,导致五脏六腑失去气血供养,导致严重疾病。
例如瘀血堵塞在脑,形成脑梗;心脏如果血瘀,形成心梗,这些都有可能就直接威胁生命。
体内是否有瘀,7大症状早知道:1.嘴唇颜色暗紫,面色晦暗无光泽或面部长斑;2.身体有些部位常出现疼痛,位置固定,越按越痛;3.舌质发青发紫,舌面有瘀斑,舌下有两条又黑又粗的青筋;4.女性月经不调,有血块,痛经;5.记忆力差,反应慢;6.血糖、血脂、血压、尿酸、胆固醇等指标偏高;7.身体出现淤青、瘀斑。
出现以上情况不用怕,古代有“化瘀第一人”之称的王清任,提出“诸病之因,皆由血瘀”的理论,传下四个化瘀方: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隔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化掉头面、四肢、胸中、上腹、下肢的瘀堵!1、头面部血瘀一一通窍活血汤【组成】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9克(研泥)、红枣7个(去核)、红花9克、老葱3根(切碎)、鲜姜9克(切碎)、麝香0.15克(绢包) 【用法】用黄酒250毫升,将前七味煎至150毫升,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功用】活血化瘀,通窍活络。
【主治】中风,头痛,头发脱落,酒渣鼻,荨麻疹、白癜风,牙疳,妇女干血劳,小儿疳证等。
【按语】瘀血在脑中,心血不生,通路受阻会引发以上情况。
麝香芳香走窜能通行十二经,功专开窍通闭,和血通络,是为君药;方中赤芍、川芎行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通络,葱、姜通阳,黄酒通络,佐以姜枣,调和脾胃,目的是达引阳气通络,活血通窍之功。
2、胸中瘀血一一血府逐瘀汤【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高血脂、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
名医王清任的一碗汤,巧治各种腰痛:活血化瘀,通经络说到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很多患者很有共鸣,腰痛可以说是骨科临床上最多的一个病症了,也是很多患者为之困扰的一个问题,那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临床上的的腰痛中医是如何辩证的。
首先中医把腰痛分为几个症型,其中主要就是1、气滞血瘀证:主要是由于腰部受到外界损伤引起的肿胀和疼痛,舌苔暗红,脉象一般较涩。
2、肾阳虚证,腰部痛感不定,遇冷加重,一般此类患者舌苔淡白,脉象细弱。
3.阴虚火旺导致的肾阴亏虚,这类患者辩证主要是天气热的时候或者晚间腰痛加重,舌苔淡白,脉象细弱。
4、寒湿导致的腰痛,说到这个症型可以说是大多数的患者都会遇到此种情况,在过度劳累之后或者体内受到寒湿侵袭所致,这类患者脉象舌苔淡白并且脉象弦细。
那关于腰痛有没有什么经典方呢?古人又是如何调理腰痛的,今天就再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碗身痛逐淤汤,送给有需要的朋友!处方: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灵脂6克(炒)、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去土)。
用法:水煎服此方出自著名的中医学家王清任,他是我国著名的活血化瘀派的代表,可以说对于体内有淤血以及活血化瘀这一方面有非常不错的成就和自己的见解。
方解:方中秦艽羌活可以祛风除湿,尤其秦艽味道辛、苦。
辛能散风,苦能燥湿桃仁,可以说是祛寒圣药了,当归则是活血补血还能祛瘀气,没药、灵脂和香附则是行气血还能缓解疼痛,牛膝用以壮筋骨,补肝肾,地龙则是疏通经脉,疏通关节,最后甘草调和诸药的药性。
就这样一个方子,对于淤血以及风湿型腰痛都可适用,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地缓解痛苦。
再次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了解中医文化,古往今来,此方一直流传,经久不衰,临床也是应用颇多,特此分享。
血府逐瘀汤,能够化掉身体一切淤血的好方子一个清朝的武举人,他号称清朝怪医,三大怪医之一,叫王清任,他写了一本书叫《医林改错》。
这本书通读好了,世间的疾病的治疗呢,你已经有七八成把握。
现在人营养已不缺了,有病了大都是因为气滞血淤,或者因病导致气滞血淤。
痛经是女性朋友最为常见的一种情况,而气滞血瘀是导致女性朋友痛经,甚至是停经的最主要原因。
很多女性朋友出现气滞血瘀,都会出现情绪上面的烦躁、郁闷,面色和精神一天都是萎靡的,月经量减少,颜色发黑、还会痛经,而且月经有血块排出,严重的就会闭经。
另外一些情况,包括跌打损伤啊,风寒伤啊,熬夜伤啊,久坐伤,都是属于气滞血淤。
而血府逐瘀汤,在《医林改错》上,就是专门针对这些病症的。
方药是由桃红四物汤打底,然后加进柴胡枳壳,一升一降。
桔梗牛膝,一开一往下收。
都是调气的。
再用甘草加以调和。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这首方剂歌谣的意思是,通过药材把瘀血化掉,并且排出体外,虚弱劳累都会消散。
“胸痛气滞”说是有一女子,三十二岁富家女,总是感觉胸部疼痛,换气不顺,特别是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总是会让丫鬟坐在她的胸上,她才能睡着。
如果自己睡必须趴着睡,才睡得着觉。
后来大夫诊断推断肯定是胸部出问题了,果不其然是瘀血作怪,于是开了血府逐瘀汤,三剂后症状消失了,并且很轻易就能入睡。
“自汗盗汗”天亮出汗,他一睡下去的时候,等下你醒来,整个衣服全湿了,盗汗。
天不是很热,那汗都固不住,像流水一样,自汗。
不管是自汗盗汗了,他都是气血出了问题。
胸中有淤血令人莫名其妙出汗。
汗为心之液,你心里头假如有个瘀血,身体就要通过出汗把淤血出出来,但你出不了。
两付血府逐瘀汤,汗出立止。
一两付就够了,血气活了,他就不出汗了。
“郁闷”胸中有块石头放不下。
就是小事你开展不了。
两个眉头紧得像拧毛巾一样皱巴巴的,小事不能开展,碰到一点小事,你眉头就皱,胸中不够开阔,胸部开阔,眉头皱。
久病入络,必瘀其中,清朝三大怪医之一王清任留下一方,调畅气机,活血化瘀,扫清体内一切淤堵从医几十年的国医大师,都曾说过类似的话“久病必淤,怪病多淤”。
就是说人体内的疾病往往存在一个规律:针对一些长期慢性病及疑难杂症,几乎清一色的都有淤血在作祟。
那么淤血又是怎么产生的呢?一是因为人体内气机不畅。
前篇多次提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自古以来很多人的疾病都是气出来的,典型的表现就是两肋胀痛、心悸失眠,同时很多肿瘤的形成也和气机不舒有很大关系。
人体内的血液之所以能够正常流动,是因为有气机的推动,如果肝气不舒,那么就会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导致血液流动不畅,最终形成淤血,这就是中医里所谓的“气滞血瘀”。
二是因为血虚形成血瘀。
血虚导致的血瘀相对比较抽象,大家可能不太好理解,这里小编举个例子:把人体的血管比作河道,把人体的血液比作河水,众所周知,在雨季,河道里面水丰富的时候,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河道里就不容易形成淤泥或者堵塞,在旱季,水源枯竭导致河道里水流变少,就容易形成泥沙沉积和杂物堵塞。
同理,如果人体内血液过少,就会比较容易形成淤血。
三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淤血。
比如跌打损伤等外伤和其他疾病等。
如果一个人气滞血瘀,会出现哪些典型的症状呢?一看嘴唇,颜色是偏乌暗甚至黑紫的;二看脸面和印堂,脸色偏暗,印堂发黑,眼袋周围暗黑;三看舌下静脉,一般是曲张的两条黑筋;四看舌面,舌头呈现暗紫色或者有明显的瘀斑和黑点;五看身体,无缘无故出现淤青且有固定针刺性痛点;六看脉象,脉涩如钢刀刮竹,显得很无力。
若为女性,还会伴有月经不调或者痛经,月经有血块。
如果上述6条,你占了2条及以上,那基本可以说明就是有气滞血瘀了。
针对单纯的肝气不舒,我们可以运用疏肝理气之法,但一般情况下淤血是由气滞导致的,如果气滞和血瘀同时出现,单纯的疏肝理气,效果往往不好,这时就需要调畅气机和活血化瘀双管齐下,方能事半功倍。
今天给大家介绍清朝三大怪医之一王清任专门针对气滞血瘀的方子“血府逐瘀汤”。
王清任名方身痛逐瘀汤,改善全身疼痛,百年名方,流传至今!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身痛逐瘀汤的事。
这方子是通过化瘀活血,来达到止痛目的的。
主治应当是淤血作痛。
看看这身痛逐瘀汤的配伍吧——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红花各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灵脂6克,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其中,桃仁、红花、川芎、没药、当归、灵脂、牛膝,这些都可以活血化瘀。
秦艽、羌活、香附、地龙,用于通经活络,祛风除湿。
其实,这个身痛逐瘀汤,是当年王清任前辈(清代医家)所创制的系列止痛方中的一个。
你说一个真实的病例吧。
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7岁,姓李。
右侧的肩关节疼痛。
这一疼,就是四年。
四年来,她的疼痛反反复复。
天凉遇寒的时候,就加剧。
天暖和了,局部热乎了,就缓解。
各种药物吃了个遍。
就不行。
后来,有一次,她的肩膀疼又犯了。
入夜的时候,肩膀好似针扎一样,顽固疼痛。
右肩的活动,更不用说,已经完全受限了。
而且她还有肌肤麻木的感觉。
患者一看,不行,主动看看中医,喝点汤药试试吧。
刻诊,见患者舌苔薄而微黄,舌下静脉紫暗,脉象弦数兼涩。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
但见——秦艽、生白术、红花、羌活、没药各10克,桃仁、当归、灵脂、香附、地龙各12克,桂枝尖8克,川芎7克,甘草6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用5剂以后,肩部的疼痛感就明显减轻了,几乎感觉不到疼痛。
但是,皮肤麻木感还是存在。
这个时候,原方去掉香附、灵脂、和桂枝,加入黄芪15克,白芷10克,姜黄12克,络石藤30克,羌活增加到15克。
再投10剂。
最终,患者诸症悉平,身体上的疼痛、麻木感,都消失了。
中医里头有一句话,叫做“久痛入络”。
痛症,时间长了,容易形成淤血。
这个患者,右侧肩膀反复疼了4年之久,引起淤血阻络,不为奇了。
从她的舌脉来看都是血瘀。
这个患者,身体皮肤为啥会发麻呢?因为淤血内阻,肌肤失养。
所以说,从前到后这么一分析,患者的根本问题,就在于淤血阻滞肩部,导致顽固疼痛。
名医王清任专治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的活血化瘀第一妙方人上了年纪,非常容易发生腰痛,比如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还有腰肌劳损,这些病都会造成腰痛。
我的一个亲戚,50多岁,正干着活,突然开始腰痛。
疼到直不起腰来,钻心的疼痛令她直冒虚汗,赶紧躺倒床上,不敢再动,一条腿像过电一样麻了,这才意识到出毛病了。
赶紧到医院拍了一张CT,断定为腰部腰椎间盘突出。
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办法,我让她赶紧过来。
来找我时,自己完全无法行走,是被别人从车上背下来的。
一做抬腿实验就嗷嗷叫,疼得受不了。
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我有两个经常用的方子,一个是乌头汤,一个是身痛逐淤汤。
今天重点介绍一下身痛逐淤汤,这个方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之类的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比较安全。
处方:秦艽, 独活,川芎, 桃仁, 红花, 甘草, 没药, 当归, 灵脂, 香附, 牛膝, 地龙。
水煎服。
这张方子是王清任先生所创的,他是我国著名的活血化瘀派的代表,对于许多疑难杂症,他用活血化瘀的方法都能取得不错的疗效,可以说开创了一个门派。
方中秦艽和独活,这两味药是祛风湿的代表药。
秦艽味道辛、苦。
辛能散风,苦能燥湿,这样就能祛除经络中的风湿。
独活的药理作用就是通经络,而且,辛味的药物擅长发散,能够将经络里的风邪发散出去。
然后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这四味药。
这些药都可以活血祛瘀。
没药、灵脂、香附可行气血、止疼痛。
牛膝、地龙可疏通经络。
最后一味甘草可调和诸药。
身痛逐淤汤治疗各种疼痛的疾病有很不错的疗效,腰痛、腿痛、膝盖痛、肩膀痛,都可以试试这张方子,坚持喝两周,许多剧烈疼痛都能改善。
最后,祝愿大家的经络都能畅通无比,永远不受疼痛的侵扰。
清代名医王清任是怎么使用“血府逐瘀汤”和“通窍活血汤”的?血府逐瘀汤,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牛膝、川芎、柴胡、桔梗、甘草11种药味构成,是最能反映王清任瘀血理论,也最能代表王氏活血化瘀学术思想的临床常用方剂之一。
该方剂自《医林改错》问世以来,很快即以其疗效的可靠性和治疗范围的广泛性得到了医界的一致认可并广为流传,成为临床治疗瘀血为病时,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方剂。
方中所蕴涵的许多治疗原则和治疗技巧对后世影响巨大,有些内容至今仍是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热点问题。
01从方剂的一般构成原则——“主病”者为之君、“量重”者为之君来推断,本方当是以桃仁、红花共为君药,一上一下,逐瘀活血,通行全身,相得益彰。
臣药以大队活血化瘀之品,如赤芍、川芎、当归、牛膝等,助君药以逐瘀;行气解郁之辈柴胡、枳壳等,助君药以宣畅气血。
君臣相伍,则气行血畅,瘀除病退。
柴胡兼为佐药,伍桔梗以行气宽胸,载药于上,引诸药趋向胸中“血府”;牛膝亦兼为佐药,性善趋下,能引瘀血下行,使邪气有外解之路;生地清热、滋阴气养血,既可解瘀血久留所生之“瘀热”、“伏阳”,兼能收化瘀而不伤血的固本作用。
甘草为使,调和诸药,使攻逐不致过猛,瘀化正气无伤。
02根据原文所载,本方临床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大体上可包括以下几类病证。
其一,胸部及膈膜以上血瘀病证。
如由瘀血阻滞所引起的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食自胸后下以及头痛、饮水即呛等病证;其二,心神疾患。
如心里热、瞀闷、急躁、心跳心忙、肝气病等证。
其三,夜间发生或与夜晚有关的疾患。
如夜睡梦多、不眠、夜不安、小儿夜啼、晚发一阵热、盗汗等证。
其四,气逆诸证。
如干呕、呃逆等。
03原文所示,本方亦可用治“饮水即呛”之证,这一点,与王氏治疗痘疹后“饮水即呛”的另一代表方剂——会厌逐瘀汤极为相似。
二方皆为临床常用方剂,二方主治相似,病位接近,使用时应予以鉴别。
从方剂的药物构成来看,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生地为二方共有之品,可见逐瘀活血、行气解郁为二者的共同组方原则。
化瘀第一人,5个活血化瘀的方子,化掉从头到脚的淤血。
当今时代,有淤血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毛病,也是淤血导致的。
很多医生盯着病名治,治了一辈子还没治好,如果能有活血化瘀的概念,把淤血化开了,病自然而然就会好。
活血化瘀第一人是谁?当属清代名医王清任。
王清任先生是个怪医,中医界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骂他的人很多,但他好像从来不在乎这些,他一门心思研究中医。
对中医最大的贡献,就是留下5个赫赫有名的方子,这5个方子是专治淤血的。
可以这么说吧,如果你学会了这5首方子,你就可以搞定从头到脚的淤血了。
先说最有名气的,那便是血府逐瘀汤。
这个方子,只要是学中医的,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前几天已经跟大家介绍过了,可以搞定全身几十种毛病,是最常用的活血化瘀方。
因为心主血脉,血液堵住了,从心胸去治,是最直接了当的。
扩展阅读:活血化瘀最厉害的方子,横扫几十种病,太强大了!第2个方子是“通窍活血汤”,从这个方子名字就知道,这个活血汤专门用来通窍道,我们身体有哪些窍道呢?我们身体有9个窍道,2个眼睛,2个鼻孔,2个耳朵,1个嘴巴,还有前后二阴,加起来就是9个。
这9个窍道,有7个都是头面部,所以,你也可以认为这个方子,主要化头面部的淤血。
头面部有淤血,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比如脱发,头部两侧长白发,这些很可能就是淤血导致的。
头部血液堵住了,新鲜血液过不来,血不养发就会脱发。
头部两侧是肝胆所主,肝疏泄气血,如果气血堵住的话,肝胆经於堵,头发就会花白。
还有耳聋和耳鸣,也可能是淤血所致。
耳聋耳鸣,并不见得就是肾的问题,也可能是气血於堵导致,气血到不了耳朵这个窍道,也同样会出现耳鸣耳聋的。
还有头痛,很多人长期顽固性针刺头痛,其实都是血瘀头痛,中医把头部都当成一个大的窍道,既然是窍道有淤血,通窍活血汤治血瘀头痛,效果非常好。
还有一个让人难以启齿的男科病,阴茎痛用通窍活血汤来治,效果也非常好。
阴茎是前阴,同时又是一个窍道,当然可以用通窍活血汤。
清代名医王清任:肩痛、臂痛、腰腿痛、全身痛,用身痛逐瘀汤组成秦艽一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甘草二钱,羌活一钱,没药二钱,当归三钱,灵脂(炒)二钱,香附一钱,牛膝三钱,地龙(去土)二钱。
疼痛并不一定是上面那些原因所引起的。
有时候,因为受寒,导致经脉血凝,运行速度减慢,从而引起气血瘀阻,这就可以引起疼痛;如果是因为正气不足,四肢百脉百骸空虚,也会发生疼痛。
总之,因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受风、寒、湿、热等邪气引起经络闭阻,影响气血的运行,就会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这些疼痛,有时还会伴有重着、酸楚、麻木,或者有关节屈伸不利、僵硬、变形等等症状。
中医管这叫做“痹证”。
凡是肩痛、臂膀疼痛、腰痛、腿疼,或者周身疼痛,都可名为痹证。
痹证多有发生,长期坐办公室、长期卧床不运动的、或者不正确的运动姿势,抑或是运动过度等等。
那么关于痹证的治疗方法,找到致病的源头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知道致病的原因,把原因除去,那么是不是终止原因(病因)就可以喊停结果(病症)呢?从理论和实际出发,这的确是有效的一种方式,比如知道是受风寒,用温热发散的药物,病症就可以治愈;如果是受湿热引起的,用利湿降火的药,那疾病也是可以治愈的;如果是久病而致肌肉消瘦,有阴亏的情况,用滋阴养,也是可以治愈的。
关于疼痛,如果使用上面这些方法,逐风寒、去湿热、补阴阳都不行,还治不好,怎么办呢?接下来这个思路大家就要接好了!正如水遇到风寒凝结成冰一样,冰成了,风寒这个时候也已经散去,那我们这个时候再散风寒,肯定是没有意义了,这个时候应该化冰,既然经脉已阻、瘀血已成(冰成,风寒去,病成,邪气已去),那么化瘀通络便是。
从这个思路出发,清代名医王清任认为,如果散风寒、去湿热、补阴阳等等办法都试过,还治不好,那么下面这个治疗身体疼痛的奇效良方-就是身痛逐瘀汤。
出自《医林改错》卷下。
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
主治痹症有淤血者。
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五灵脂(6克)、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
〖王清任〗清代名医的《通窍活血汤》【王清任】清代名医的《通窍活血汤》通窍活血汤是王清任自创的一张处方,出自王清任的著作《医林改错》,这是一张活血化瘀的名方。
本方对改善脑功能,治疗多种与脑神经有关的疑难杂症,乃至治疗脑部肿瘤,都有一定的效果。
也能用来治疗冠心病、脉管炎和血管病变。
通窍活血汤的组成为:【配方】:赤芍一钱,川芎一钱,桃仁三钱(研泥),红花三钱,老葱三根(切碎),鲜姜三钱(切碎),红枣七个(去核),麝香五厘(绢包)。
【用法】:此方不用水煎,而用黄酒煎药。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明了煎服法:“用黄酒半斤,将前七味煎一盅,去渣,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方内黄酒各处分量不同,宁可多二两,不可少;煎至一盅,酒亦无味,虽不能饮酒之人,亦可服。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成书于清代道光年间,据我国学者杨洪军和黄璐琦主编的《中药饮片用量标准研究》(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所记载的换算标准,清代的一斤约合现在的596.8克,清代的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为十钱。
所以这里的一两约合现在的37.3克,一钱约合现在的3.73克,一厘为一钱的百分之一,约合今天的0.037克。
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来计算这个计量,可以将一钱换算成现在的4克,一厘换算成现在的0.04克。
这里的麝香五厘大约为0.2克,黄酒半斤,大约为300克。
所以该方可以换算成:赤芍4g,川芎4g,桃仁12g(研泥),红花12g,老葱3根,鲜姜12g ,红枣7个,麝香0.2克。
这里的老葱和鲜姜入药的时候都要切碎,红枣要掰开去掉枣核。
“盅”为古人所用的酒盅,每酒盅的容量约为20-50毫升,我们煎药时可考虑煎熬至50毫升。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此方“麝香最要紧”,所以他特地叮嘱要买真麝香,甚至强调买当门子(当门子是包裹着麝香的麝的性腺,现在麝是一级保护动物,买卖当门子是非法的)更佳。
王清任编的方歌中,第一句就说“通窍全凭好麝香”。
现在正品的天然麝香非常难买到,价格极为昂贵,按照北京同仁堂的价格,一克天然麝香差不多要1500-2000元(2020年价)。
清代名医王清任:癫狂这类疾病,大多与瘀血有关,这个方剂可以用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医案——精神分裂,这个案例的发生时间离我们现在的时间相去仅三十年左右,但这类案例却时有发生。
一位20出头的女学生在两个月前发生了不明原因,突然出现通宵不眠,情绪低沉,她出现疾病前性格较为内向,个性较强,发病后,她抑郁不乐,生活毫无兴趣,多疑善虑而时常有轻生的想法,有时烦躁不安,大便干燥,与她对话发现她并不是很自然,但患者自认为自己没有病,生活也不能自理,其舌质表现为紫黯有瘀斑。
精神病院诊断她为精神分裂症(气滞血瘀证)。
对于这个病例的治疗,医者采用了清代著名医者王清任的癫狂梦醒汤加味给她治疗,药用桃仁、柴胡、香附、木通、赤芍、半夏、大腹皮、青皮、陈皮、桑皮、苏子、甘草等中药,每天6剂,连服6剂后,患者神志明显清楚,舌脉也明显改善,照原方再服7剂,神志完全恢复,患者自述头脑清爽。
当然,在原案例当中,因为患者心中有点发慌,在原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调整,患者最终全部的症状都已消失。
这类精神疾病的情况,我们在临床上是屡见不鲜的,精神分裂、焦虑、围绝经期综合征、精神障碍等等,主要以狂躁不安,恼怒不休的情况。
在我们的文字或者疾病谱当中,有这样一个词语来定义这类精神疾病,叫做“癫狂”,意思是精神错乱,言语或者行动异常。
医生对这类疾病的临床所见情况来描述:这类患者多见哭笑不休而不能自制,丑态百出而不自知,用恶言辱骂不止,不避亲疏,一顿通出。
这类情况有突然发生,也有逐渐发作的,但后者性情的转变,因为有一个过程,所以对于本人或者身边人通常更像是温水煮青蛙一样,习以为常了,所以并不会太做处理,往往这种对大家来说,影响都是极其大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对这类疾病的预防更是防不胜防,很多时候是直到病发作了,我们才缓慢的意识到,可能是患者精神上出了事故。
那么在案例当中我们提到了治疗的案例。
那么关于这类精神性疾病的治疗,我们传统中医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可以利用癫狂梦醒汤来为大家解开答案。
清代名方:通窍活血汤,打开淤血,化解头痛、脑血管狭窄,请收藏今天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聊,中医里头用于“通窍”的方子。
这个方子,可以打开我们头面部的淤血,解决很多顽症、难症,比如说神经官能症、顽固的头痛、脱发、耳聋、白癜风等等。
当然前提是,它们都是由淤血引起的。
它是谁呢?它就是通窍活血汤。
这个方子的组成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三根(切碎),生姜,红枣七个,麝香(绢包),黄酒。
这个方子,用法是有讲究的。
前七味药先煎,煎煮取药汁150毫升。
然后,把麝香放到酒里面,再煎二沸,然后服用。
服用的时候,得是临卧服用,即睡前用。
这里头的麝香,是非常名贵、难搞的中药材。
如果真是麝香的话,用布包好再煎。
也有人主张,直接研末冲服,以免浪费。
如果麝香搞不到,那就用别的中药材来替代。
比如说,如果用这个方子治疗头痛,那就把麝香换成白芷。
其实,这个通窍活血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所记载的系列活血化瘀方之一。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血府逐瘀汤。
其余,还有通窍活血汤、会厌逐瘀汤、膈下逐淤汤、少腹逐瘀汤以及身痛逐淤汤等等。
那么,这个方子到底有什么应用价值呢?今天在这里,我给你说个很有代表性的验案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仅50岁。
什么毛病呢?头痛。
他这个头痛,已经缠缠绵绵、反复发作十二年了。
就诊之前,发作日益频繁,程度日益加重。
一旦犯病,左侧颞部的青筋就暴露出来,那种痛法,就好像是用锥子扎脑袋一样,特别严重。
痛处固定不变,而且入夜加重。
疼起来,患者都不该枕枕头。
每一次犯病,多长时间呢?有时候是3到4个小时,这是短的,长的时候是整夜疼痛。
后来,患者自己就品出来了:越是情绪容易激动的时候,越容易发病。
这个人到医院去做检查,说是“脑血管紧张度增高”、“脑血管狭窄”。
西医按照血管性头痛治疗,无效。
怎么办?看中医吧。
刻诊,见患者神情疲惫、面容憔悴,脉象细涩,苔薄白,舌质紫暗有瘀斑。
细问得知,患者的母亲和姐妹等,都有这个毛病。
活血化瘀七方汇集王清任,清代名医,著《医林改错》,在1830年绘成《王氏亲见脏腑全图》一书,修正了中医解剖的一些错误观点。
在临床实践中,注重气血理论,制定了活血逐瘀诸方,疗效甚好,本文列出其临床常用7方:血府逐瘀汤、会厌逐瘀汤、身痛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做进一步归纳整理。
血府逐瘀汤方歌:血府桃红四物汤,柴枳梗牛甘草襄,活血化瘀兼行气,血瘀胸中第一方。
方解:方中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4味,即妇科良方四物汤。
有活血、养血、补血的作用;桃仁,红花破血袪瘀,合成桃红四物汤,攻中有补(桃仁、红花攻逐,四物活血、补血),以此6味,行血分之瘀。
柴胡功能疏肝升阳,枳壳职在宽中消积,桔梗宽胸利膈,以此3味为主,解气分之郁。
牛膝既降低上部充血,又引药下行;桔梗祛痰止咳,又载药上行,此二味并用,使气血升降,各得其所,寓理气于活血之中。
最后加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协调统一。
组成:桃仁12克,红花9克,生地9克,当归9克,赤芍6克,川芎4.5克,柴胡3克,甘草9克,枳壳6克,桔梗3克,牛膝9克。
主治:原列病症为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现代临床常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失眠、肝炎肝硬化等。
会厌逐瘀汤方歌:会厌桃红归芍玄,柴胡地草枳桔含;咽肿喑哑喉中病,水呛血凝皆可痊。
组成: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赤芍6克,玄参10克,柴胡3克,生地黄9克,甘草9克,枳壳6克,桔梗3克。
方解:此方系从血府逐瘀汤衍化而来。
实即血府逐瘀汤去川芎,牛膝,加元参而成。
因目的在于咽喉,故去川芎,以免过分发散,去牛膝,不再引血下行,使桔硬能载药上行。
加元参以清肺家燥热,解毒消火,此药性凉多液,兼能清补肾经,益水滋木。
全方有清热养阴、活血化瘀的作用。
主治:原主治小儿痘疹发病五六天后饮水即呛,舌淡,苔白,脉弦细。
【清朝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化瘀4方】王清任对中医最大的贡献就是对气血的论述,他坚定地认为,人之所以得病不外乎两大原因,一个是气血不足了,一个就是气血堵了,不足与堵塞都会造成瘀血,所以人一辈子要活血化瘀。
不通则痛,我们身体很多部位的疼痛都是瘀血造成的,只要把瘀血化掉,无痛一身轻。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会阻碍新的气血的生成,新的气血无法生成又会加重瘀血,这样就会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活血化瘀。
最近西医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微循环障碍。
说的就是中医概念上的瘀血。
为搞定我们全身上下的瘀血,王清任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开出了4张活血化瘀的方子,这可是他老人家一辈子呕心沥血的总结啊血府逐瘀汤治上焦,膈下逐瘀汤治中焦,少腹逐瘀汤治下焦。
1王清任开出的第一张方子,专门搞定你头面部以及四肢的瘀血,是为通窍活血汤:赤芍6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生姜9克、大枣七枚、老葱9克、麝香0.15克、黄酒250克【植物药中的麝香叫冰片】通窍活血汤处方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9克(研泥)红枣7个(去核)红花9克老葱3根(切碎)鲜姜9克(切碎)麝香0.15克(绢包)功能主治活血通窍。
治头发脱落,眼疼白珠红,酒渣鼻,久聋,紫白癜风,牙疳,妇女干血劳,小儿疳证等。
用法用量用黄酒250毫升,将前七味煎至150毫升,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备注原书云:“方内黄酒,各处分两不同,宁可多60毫升,不可少,煎至150毫升,酒亦无味,虽不能饮酒之人亦可服。
方内麝香最要紧,必买好的方妥,若买当门子更佳。
大人一连三晚吃3付,隔一日再吃3付;若七八岁小儿,两晚吃1付,两三岁小儿,三晚吃1付。
麝香可煎三次,再换新的。
”摘录《医林改错》卷上头面部的瘀血会导致什么样的症状呢?头痛,就是固定不移那种头痛,晚上加重,白天减轻。
脱发,脱发的原因很多,有一种就是瘀血导致的脱发,这个道理应该很好懂,头发需要气血来滋润,头部有瘀血,气血上不来,头发自然会脱落。
行气活血化瘀的代表方,横扫身体里的“瘀”和“滞”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经现代医学改变剂型制成血府逐瘀丸。
血府逐瘀汤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瘀血内阻、胸痛或头痛,失眠多梦,内热烦闷,急躁善怒,在临床上经常被广泛地应用于由气滞导致血瘀或者由血瘀导致气滞所引起的各种疾病。
组方参考用量: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
方药组成,是桃红四物汤打底(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加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而成。
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柴胡、枳壳疏肝理气;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甘草缓急,调和诸药。
共奏活血调气、祛瘀止痛之功。
血府逐瘀汤的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现在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病症: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中风等;更年期综合征;各种顽固性头痛;痛经;颅脑损伤、脑外伤及脑外伤瘀血后遗症;各种盆腔肿块及盆腔瘀血综合征;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各种跌打损伤、瘀血肿胀;慢性肝炎、肝硬化。
血府逐瘀汤是活血化瘀的基本方剂之一,对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有显著疗效,只要对症用药,很少发生不良反应。
血府逐瘀汤能治疗的疾病很多,本文挑两类典型疾病详细介绍。
1.偏头痛和外伤头痛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分很多种,其中,以偏头痛尤其难治。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有家族发病倾向的疾病,具体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有时会频繁发作,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者一段时间睡眠后头痛缓解。
在头痛发作前或发生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等症状。
偏头疼不仅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影响非常的大。
偏头痛的原因有很多,久病致瘀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这种情况多见于女性。
气血不足、久病致瘀引发的偏头痛,疼痛部位相对比较固定,痛起来就像用针扎一样,晚上则疼痛加剧不能入睡。
清代名医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帮助治疗膝关节肿胀,良方难
得,请收
清代名医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帮助治疗膝关节肿胀,良方难得,请收好!
王清任是中国清代的一位注重实践的医学家,他对祖国医学中的气血理论作出了新的发挥,特别是在活血化瘀治则方面有独特的贡献。
他创立了很多活血逐瘀方剂,注重分辩瘀血的不同部位而分别给予针对性治疗,他的方剂一直在中医界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经临床实践验证,疗效可靠。
【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功效】益气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膝骨性关节炎以膝关节肿胀、疼痛,膝关节活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用法】每天 1 剂,煎汁,分 2 次服
【处方总结】膝骨性关节炎病机为气血,肝肾不足为本,瘀、风、寒、湿、热等痹阻经络,筋骨失养为标。
肝主筋,肾主骨生髓,中老年以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筋骨不健,风寒湿等邪易入而致气血瘀滞,外邪夹杂,久则骨质增生变硬,筋弛筋挛,关节不利。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功能补气、活血、通络。
方中重用黄芪以大补元气,气旺则血行,故为君药;当归尾活血化瘀而不伤血,为臣药;佐以赤芍、川芎、桃仁和红花活血祛瘀;地
龙通经活络,性善走,配合诸药以行药势,为使药;根据兼证配以祛邪之品,诸药合用,气足血行,瘀去络通。
【加减运用】
湿热者加黄柏,苍术;风寒者加桂枝,制川乌;肿胀甚者加络石藤,丹参。
关于用量,不是不想告诉大家,实在是每个人体质不一样,真的非常担心有人看完后直接去药店抓药,结果轻者导致腹泻,重者导致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所以关于用量不妨说出你的情况帮你辩证。
清代名医王清任,一个方子,横扫肩痛、臂痛、腰腿痛、全身痛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身痛逐瘀汤。
有位行医数十年的老中医,前段时间有位阿婆腰腿痛,在儿女的搀扶下找老中医看病。
老阿婆七十多岁,年轻时下地干活,双腿双脚经常泡在水里,引起风寒湿邪反复侵袭肌体,瘀血痹阻经络,年纪大了,肝肾已有不足,长时间就会出现腰腿痛的症状。
最近一段越发觉得走路拖泥带水,腿脚抬不起来,还在自家门口摔了一跤,怎么也起不来。
老中医发现舌下静脉紫瘀,开了一方,是清代名医王清任的身痛逐瘀汤,这个方子是治疗肩痛、臂痛、腰痛、腿痛,周身风湿疼痛久不愈,瘀血阻滞的都可以用它。
老阿婆回去吃了7天,身子一日好似一日。
王清任是清代医林的一位怪杰,写了一本书《医林改错》,里面记载了五大逐瘀汤,其中一个是身痛逐瘀汤。
桃仁和红花是活血化瘀的经典药对,所谓花升子降,花类药的药性是向上升的,仁类药的药性是往下降的,一升一降,阻滞就被化开了。
川芎是血中气药,疏通血中瘀滞的同时还能行气。
五灵脂是寒号鸟的便便,是一种鼯鼠,外形小巧可爱,有点像松鼠。
鼯鼠生活在悬崖上,据说鼯鼠出没的地方,周围一般都有石斛,石斛是一种相当珍贵的中药材,要吃这个石斛,对于“不速之客”采药工会群起而攻之。
文章发于古今名方公众号,点击这句话进入古今名方,还可以领取中医课程资料。
现在中医界还流传着“飞鼠护金钗”的故事,飞鼠就是鼯鼠,金钗就是金钗石斛。
石斛是有灵气的仙草,鼯鼠的便便也一定不简单,集合天地五种灵气,灵脂与凝脂谐音,李时珍这样解释:“五灵脂者,状如凝脂而受五行之气也。
”故名五灵脂。
有些朋友难以接受,动物和人是不一样的,动物食谱相对来说单一,鼯鼠喜欢以板栗、核桃等为食,有时也吃新鲜的柏树叶、杏树叶、榆树叶等。
五灵脂活血化瘀相当厉害,是走浊道的,可以让瘀血排泄而去。
活血化瘀后还要把新鲜气血引过来以滋养病灶部位,王清任又加入了补血圣药当归和理气要药没药、香附,充分践行的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中医理念。
清代名医王清任,6张活血化瘀方,打遍天下无敌手,
用过的都说好
展开全文
对于疑难杂症,古代的中医无外乎两大论点,一个是“百病多因痰作祟”,另一个则是“万病之源皆因瘀”。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郁而成瘀却越来越多,而活血化瘀的中医治法却在当今却大受欢迎。
对于活血化瘀的治法,医圣张仲景可以说是活血化瘀的祖师,但是真正将活血化瘀用得出神入化的,却是清代名医王清任。
他创立了6个活血化瘀方,可谓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1.身痛逐瘀汤说到身痛逐瘀汤,从方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止痛的良方,事实上这个方子的确方如其名,这个方子具有活血通经、宣痹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湿邪气闭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全身疼痛等症。
不难看出,只要是风湿邪气导致经络受阻而出现的全身各处、各种形态的疼痛,都可以在身痛逐瘀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运用。
那么,身痛逐瘀汤这么厉害,究竟有哪些药物组成的呢?据《医林改错》记载,全方由“秦艽一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甘草二钱,羌活一钱,没药二钱,当归三钱,五灵脂二钱(炒),香附一钱,牛膝三钱,地龙二钱(去土)”等12味药组成。
这个方子在止痛领域可以说是疗效独特,久经考验,是地地道道的止痛神方。
2.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从方剂的名字来看,主要是治疗腹痛的,的确,它没有辜负大家对它的期望,无论是女人的痛经、腹痛,还是男人的淋证疼痛,它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不仅如此,它还没有辜负名医王清任对它“调经种子第一方”的能耐,现代应用中发现,可以广泛应用于男人不育、女人不孕等症。
少腹逐瘀汤这么厉害,究竟由哪些药物组成呢?据《医林改错》记载,全方由“小茴香七粒(炒),干姜二分(炒),延胡索一钱,没药二钱(研),当归三钱,川芎二钱,官桂一钱,赤芍药二钱,蒲黄三钱(生),五灵脂二钱(炒)”
等10味药组成。
这个方子对女性可谓是特别关照,不仅仅能够缓解痛经、腹痛等症,还对女性的月经病、带下病以及妇科杂病有着良好的调理作用。
3.通经逐瘀汤通经逐瘀汤是比较奇妙的方子,听到这个方子的时候,可能第一印象以为是活血通经,治疗女性月经疾病的方子,或者以为这个方子是通经活络,治疗关节疼痛的方子。
而实际上名医王清任创建这个方子的初衷是治疗痘疹逆证的瘙痒症,但是后来经过临床验证,这个方子可以用于各种皮肤瘙痒证,还能治疗头痛和腹痛等疼痛病症。
那么,这个既能止痒、又能止痛的良方,究竟由哪些药物组成的呢?据《医林改错》记载,全方由“桃仁八钱(研),红花四钱,赤芍三钱,山甲四钱(炒),皂刺六钱,连翘三钱(去心),地龙三钱(去心),柴胡一钱,麝香三厘(绢包)”9味药组成。
由于后世医家研究发现这个方子的止痒、止痛作用,所以这个方子还可以扩展它的应用范围,只要记住“瘀毒相搏,结于皮肤、血管、官窍”的这个特点,都可以在通经逐瘀汤的基础上进行变化。
4.会厌逐瘀汤当听到这个方名的时候,只要对古代中医比较熟悉的人们都知道这是一个专门针对咽喉的一个经典良方。
的确,这个方子方如其名,它就是一个可以搞定咽喉各种问
题的良方。
由于咽喉掌管人们的呼吸与饮食,所以咽喉无小事,而这个会厌逐瘀汤的地位也就直线上升了!那么,这个会厌逐瘀汤究竟由哪些中药组成呢?据《医林改错》记载,全方由“桃仁五钱(炒),红花五钱,甘草三钱,桔梗三钱,生地黄四钱,当归二钱,玄参一钱,柴胡一钱,枳壳二钱,赤芍药二钱”10味药组成的。
这个方子在后世医家们的运用中,对于咽喉的各种疾病有着较好的运用,同时对于声音方面的问题,也在不断探索中。
5.膈下逐瘀汤
从这个方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治疗心胸瘀血的方子,在后世医家的运用中,将膈下逐瘀汤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脘痛、胃炎、消化不良、腹泻、肠梗阻、结肠炎、胆囊炎、肝癌胁痛,妇科疾病如痛经、输卵管阻塞、卵巢囊肿、盆腔炎,心绞痛等多种疾病。
那么,这么强大的膈下逐瘀汤究竟由哪些中药组成呢?据《医林改错》记载,全方由“五灵脂(炒)二钱、当归三钱、川芎二钱、桃仁(研泥)三钱、丹皮二钱、赤芍二钱、乌药二钱、元胡一钱、甘草三钱、香附一钱半、红花三钱、枳壳一钱半”等12味中药组成,膈下逐瘀汤由于配伍奇特,在心胸腹胁等领域大有作为,可以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进!
6.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可以说是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六张逐瘀汤中的王牌,也是他所创立的几十个方剂中最为出色的配方,由于它的运用范围极其广泛,所以被后世医家列入“中医十大名方”之一。
它对瘀血的破解作用堪称古今活血化瘀第一方,即便张仲景的“抵当汤”与之相比,血府逐瘀汤仍然略胜一筹。
这么厉害的活血化瘀良方,究竟由哪些中药组成呢?据《医林改错》记载,全方由“当归三钱,生地黄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二钱,赤芍药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二钱,桔梗一钱半,川芎一钱半,牛膝三钱”等11味药组成。
由于血府逐瘀汤在治疗瘀血方面的杰出成就,它的适用范围也是极其广泛,总之一句话,只要是瘀血问题,用它准没错!综上所述,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立的这6张逐瘀汤,可以说是方方经典,现代医家可以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拓展清代名医王清任活血化瘀的学术范畴,造福更多人民。
毫不谦虚地说,熟练运用王清任的6张逐瘀汤,堪称打遍天下无敌手,希冀王清任先生的活血化瘀理念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