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 金颖.ppt
- 格式:ppt
- 大小:463.00 KB
- 文档页数:15
共青团工作与青年事务一、深刻认识当代青年第一个问题先谈深刻认识当代青年,大家知道今年工作我刚才他介绍我是中央团团中央的代表大,我到团中央的时候团书记还是韩颖(同音)的,我在团中央工作三年,经历了8个数字。
所以我想我们做团工作首先要认识七点。
第一个我先想简单地说一下“鸟巢一代”,为什么要说这个词,“鸟巢一代”是中国社会对80后、90后评价的分水岭,在这个词出现之前社会普遍对这一代人做了一个标签,一说80后、90后就物质化,一点都不懂得艰苦奋斗,坏的词很多。
我记得第一次去开会互联的两个大姐说××创造中国最早的婚事,两方登记结婚,出门就打架,打了半天都不走,然后不到半小时就好了,所以这是对他们的评价。
“鸟巢一代”这个词出现以后刚开始是指奥运这样一种,后来就指全体80后、90后,这个词就这样登上了一个历史舞台,媒体的评价我看到最突出的一句话说这个词出现预示着中国全面崛起的群体担当,媒体这么评价的。
把这个代理人和中国的发展和未来的中国的崛起两搭在一个平面上。
那么这一代人有哪些特点,有民调,“鸟巢一代”遇到的关键词,它提出的是12个关键词,我认为给了我们一个认识这一代人的事件,这一代人是有这么12个特点,第一“自信”,排在第一是“自信”,我老是听说有人老说我怎么长这么漂亮,实在受不了。
心里我不怎么说话,听了难受,太受不了了,我自己都奇怪我怎么这么漂亮,这代人的感觉是骨子里头的,我们小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在上一代的毛泽东、孙中山小时候中国水深火热的,只有这一代人真正??,咱们100多家公司不仅把自己的人都收回来,上一代人还捎带着往巴基斯坦都收回来了。
你想你假东西特别多,而且你的经济实力不管有多大问题,我们这个社会中国人的感觉不一样,第一条。
第二条“和平、和解、和谐”,我们这一代人讲究矛盾中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都是的哲学,一开始就生活在和谐,倡导和解的这种背景下。
科迷街从古至今,夜晚那浩瀚美丽的星空一直都令我们好奇。
从太阳系到银河系,人类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
为了让同学们对银河系更加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近期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科普讲座,让我们一起看看吧!2023年2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天文教育专家郭红锋老师为中关村第二小学百旺校区四年级的同学们做了一场有趣的天文科普知识讲座《探秘银河系》。
郭老师告诉同学们“天文学是从数星星开始的”,然后从中国古代的第一幅星图“敦煌星图”开始讲起,将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娓娓道来。
之后,郭老师从伽利略手工制作的第一台望远镜的故事说起,细数了400年来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和一系列著名人物的涌现。
同时,通过对哈勃、韦伯等国际上先进太空望远银河璀璨激发探索热情,仰望星空引路追梦少年◎文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四(19)班星云社探秘银河系 筑梦天文路镜的观测能力分析,郭老师给同学们科普了基于光学、射电等不同原理的天文观测方法,让大家直观地了解人类在天文探测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
最后,郭老师还给同学们展示了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对银河系以外“类地行星”的搜寻照片,引领学生体验了一次“太空深度游”。
这场深入浅出的讲座给同学们带来了无限启发和思考。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纷纷举手,大胆提出了一些有想法、有价值的问题。
课后,同学们有感而发,用质朴的语言写下了最真挚的感受,也写下了很多“豪言壮语”。
大家的提问不仅得到了郭老师的耐心解答和肯定,郭老师还将收录了自己论文的天文学期刊作为奖品,赠送给了善于思考、勇于提问的几位同学,并鼓励他们要学好知识、坚持探索,提高动手能力。
星云社天文班回赠郭老师中关村二小的吉祥物蓝博豆表示感谢。
柯伊伯带、小行星带分别在什么位置?未来的望远镜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哈勃望远镜、韦伯望远镜之间存在哪些差距?黑洞的奇点是怎么确定的?木星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木星上有没有水呢?听完郭老师的讲座,我意识到天文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黑洞并不是一个大黑疙瘩一样,而是由一个小黑点胀开而产生的;木星不绝对是一个充满气的球,反而有可能是一个天王星大小的核外面包上了一层“气皮”。
专题讲座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沈耘(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高级教师)第一部分关于教学设计一、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2000年试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是目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另外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参考。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教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状态。
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也要进一步阅读专业书籍,并查找专业网站资源,加强学习。
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 3)教学目标(三维)( 4)教学重点和难点( 5)教学流程图( 6)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8)评价标准( 9)板书设计(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困惑一:不知教学设计每一项具体写些什么困惑二:如何进行学前分析困惑三:不知教学重点、难点该如何确定困惑四: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设计(三)如何开展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指导思想将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这一部分也是依托、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环节。
( 2)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要分析本阶段内容在整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在本节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学生情况:学生的基础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所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原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技术准备: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3)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主语是学生目标要体现出学生要掌握的技术内容目标要体现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目标要体现出对应课标中课程目标中的内容目标要体现出能力层次(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本节课的主要支撑部分(不宜很多)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用于突出重点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不一定是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设计一些环节用于突破难点,一节课不宜重难点过多,或没有重点。
《设计超链接》教学设计图1.2(二)初次体验超链接教师引导点播的学生边操作边体会:你是怎样切换每张幻灯片的?学生操作后总结: 将鼠标放到某个人的名字上或某类上,单击即可进入相应幻灯片。
教师提示学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浏览网页时经常遇到。
教师进一步引导全班同学观察:当鼠标放某个文字上时,发现鼠标有什么变化了吗学生发现鼠标变得像小手。
(如图1.3所示)图1.4◆课堂预设一:学生提出幻灯片没有按照顺序播放,而是发生了跳转。
应对策略:教师(出示课件)追问:我们称之为幻灯片内部的链接,说说它是怎样跳转的。
◆课堂预设二:学生提出:从第一张直接到第几张,或者直接说链接关系。
2.教师:像这样的跳转叫做“幻灯片内部的链接”,它有什么好处?(板书:幻灯片内部)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超链接的幻灯片可以由观看者自由选择观看的内容。
(二)分析目录页、绘制链接草图1.教师:观察幻灯片的链接规划草图,和之前的幻灯片比较,在标题页和内容页之间还有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还有目录页。
2.师生共同分析两组幻灯片的目录页,启发学生认识目录页与内容页的两种链接关系:第一种:目录页中设置链接的标题是每个内容页的小标题。
每一张内容页中都“返回”目录页。
如图1.5所示。
图1.5第二种:将幻灯片中的内容分类,目录页中的标题为类标题。
同类幻灯片中依次向下浏览,类最后一张幻灯片返回目录页。
如图1.6所示(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作品,提出制作思路:需要在原有演示文稿的基础上添加目录页、分析目录页的组成、提示链接对象的完成方法,为操作超链接做好意识准备和实践准备。
不同的链接图,为学生提供多种链接方式,拓展学生思维。
(一)设计链接规划草图教师导语:要养成事前规划的好习惯,所以先要为自己的作品设计链接的规划草图。
任务一:(如图1.7所示)图1.7学生尝试设计链接规划草图,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规划草图,并结合自己作品做简单介绍。
(如图图1.9学生参照链接规划草图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言的运用。
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感受语言的实践性和得体性。
育人价值是核心素养的基础。
本课的育人主线,是引导学生爱自己的家和家人,能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明白做家务是爱自己家和家人的表现,使学生能在自己头脑中形成和树立正确的观点。
教学背景分析课前问卷调查(一)实际生活经验调查(图一,二)为了更好的了解五年级学生生活中孩子和家长做家务的真实情况,教师对所教班里148人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生活层面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做家务的频率,2人不做家务,其余,95%以上的学生在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家务活动,充分证明此话题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容易表达真实感受。
整理书桌,倒垃圾,打扫房间,收拾餐桌,这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学生参与度很高,同时洗衣服,做饭等难度较高的家务活动参与较少。
(二)语言知识储备调查(图三)英语知识层面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在对第一课时内容的学习e 以及回答用语:I usually ,初步能在恰当的情境中运用。
3学生能够就调查问卷中反映的真是现象,进行深度讨论,提出自己的真实建议,从而引导明白学生爱家人需要有实际行动,树立正确的家务观,理解家庭的爱。
(二)教学重点:能够听懂,会说用来询问他人经常做什么家务的功能句:Whatchoresdoyouusuallydoathome以及回答用语:I usually …初步能在恰当的情境中运用。
(三)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活动单词和句型,书写家人和自己所做的不同的家务活动,从而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教学准备教学用书,教学卡片,调查问卷结果,教学课件教学流程示意活动1:What do you thin What do you want to say1 Somebody have never done chores at home2 Somebody do not now who did the chores f or him or her at home3 What inds of chores could we do活动2:Write a card to y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