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一中2014-2015年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岳麓版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8
扎兰屯一中2014-2015年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岳麓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30道,合计60分)1.与图8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A.东周B.西汉C.唐朝D.明朝2. 汉朝以后,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牛耕火种C. 铜犁牛耕D.铁犁牛耕3. 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制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君主土地私有 B.贵族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4. 北魏至唐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屯田制C.均田制D.摊丁入亩5.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古代著名的瓷都是( )A.景德镇 B.佛山镇 C.唐山 D.苏州6. 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A.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B. 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C.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 D. 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7.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论文。
该论文的子标题不可能包括()A.庙会集市的空前繁荣B.都城汴京的街市店铺C.著名商帮的迅速兴起D.草市的饮食服务设施8. 明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说明当时在这一地区( )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B.自然经济已经解体C.存在一定的自由劳动力D.商品经济较为发达9.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C.手工业作坊增多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10.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A.禁止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11.中国对新航路开辟做的重大贡献是( )A.提出了地圆学说 B.火药的发明C.造船技术的传播D.指南针的应用12.16世纪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主要的推动因素是()A.西欧殖民扩张 B.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 D.文艺复兴13.英国黑奴贸易是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的。
宁波效实中学 高二历史期中试卷(注:1、卷面总计108分;2、所有题目答案均答在答卷纸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际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
正确的是A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世袭制B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C .“贵族色彩”指维护封建地主特权D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许多学者认为,秦王朝用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 .郡县制在全国推行B .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任期C .丞相掌握国家大权D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确切的是A .肯定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 .秦统治短暂在于帝国结构的失误C .秦的帝国结构十分完美D .秦的帝国结构维持了持久的统治4、学者余英时在评价唐初三省制时认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以初唐时三省制下的政事堂制度最为接近儒家“圣君贤相”互相制衡的政治理想。
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唐初的三省制实行时A .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B .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C .对三省和君主权力的划定D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缓和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
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 .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全面推广B .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C .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的形成D .从殿阁大学士设立到军机处出现6、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下列吻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与特点的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二○一四学年度 第 二 学 期②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③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矛盾与困局④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2013—2014年度扎兰屯一中高一历史第二次综合考试(岳麓版)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相传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这里的“耒耜”属于( ) 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C.生活用具 D.祭祀礼器2.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广大农民总结出一套锄早、锄小、锄了、锄不厌数的技术。
这套技术属于( )A.扩大耕种面积 B.提高复种指数C.提高耕作技术 D.科学育种3.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皇室、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⑦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4.《2012·河北沧州模拟)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有些故事情节跟长安的“市”有关。
以下场景在剧中不会出现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的内外店铺林立C.“市”门按时开关D.“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5.l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口口十三行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口口”所指代的城市为( )A.上海 B.广州C.泉州 D.福州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企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首先出现在( )A.香港地区 B.沿海地区C.北京地区D.内陆地区7.辛亥革命后兴起“国货运动”。
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立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
“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先进科技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8.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测试卷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以下对梭伦改革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 ①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的 ②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③梭伦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④梭伦改革是整个古希腊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为雅典城邦的振兴开辟了道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梭伦在诗中岑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使他们不受到损害。
”这表明梭伦改革( )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要求 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 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4.在财产等级制度下的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 ) A 、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多而尽义务少 B 、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 C 、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少 D 、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 5.梭伦改革的第一项措施就是颁布“解负令”,有关这一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A.它解除了平民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 B.遗嘱法是解负令的重要内容 C.债务奴隶制废除后,奴隶制在雅典废除 D.为了有效实行“解负令”,梭伦对贵族丝毫不让 6.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 .移风易俗 B .富国强兵 C .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 D .重农抑商 7.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8.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 A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 .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 .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 .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9.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 A .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 .按军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 10.北魏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联姻( ) A.笼络汉族地主 B.稳定鲜卑社会 C.巩固北魏统治 D.学习汉族文化 11.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 ) 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②官场贪污腐败,农民负担重 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 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
扎兰屯一中2014-2015年度高二地理期中考试(湘教版)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I 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右图表示我国四种农作物的分布,读图1完成1~2题。
1.这四种农作物分别是( )A .①小麦 ②水稻 ③棉花 ④油菜B .①棉花 ②油菜 ③花生 ④水稻C .①小麦 ②油菜 ③花生 ④甘蔗D .①甜菜 ②甘蔗 ③棉花 ④水稻2.农作物④在我国北方地区不能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不足B .水分不足C .土壤贫瘠D .地势低洼图3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3~5题3.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4.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5.A 、B 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图5下部为某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上部是该区相关地理事物沿线变化图, 回答6~8题。
6.该岛屿的名称是 ( ) A .海南岛 B .台湾岛 C .马达加斯加岛 D .夏威夷岛7.对该岛生活、生产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 ) A .寒潮、洪涝 B .地震、洪涝 C .台风、地震 D .干旱、台风 8.①、②两条曲线可能代表的分别是( )A .降水、气压B .降水、光照C .光照、降水D .气压、光照图6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 A .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 .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 .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 .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10.关于图6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 .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 .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 .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11.关于图6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 .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C .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D .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一中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日期:4月26 日完卷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1. 妫满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封妫满于陈,侯爵,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妫满在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 B.妫满可按照喜好来选择继承人C.西周初年曾经分封过异姓贵族 D.周统治者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2.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宋鲁两国可以通婚 B.晋国是姬姓封国C.秦国国君是周王室贵族 D.秦鲁两国可以通婚3.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反映的实质是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D.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4. 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铁器。
铁器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有①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②促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促使“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④促进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①③④D. ①②5.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以上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精耕细作的特点 B.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C.注重因地制宜 D.发展尊重自然规律6. 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
……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上述现象应开始大量出现在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7. 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
2013—2014年度扎兰屯一中高二历史第二次综合考试(岳麓版)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卷I一、选择题(本题共计24题,每题2分,总分48分。
)1.“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
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
”材料揭示了( )A.分封制的巩固B.宗法制的影响C.宰相制的实行D.内朝制的推行2.汉武帝时的《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思想控制C.防止诸侯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3.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兵权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是( )A.秦朝设立太尉B.唐朝设立三省C.宋代设枢密院D.清代设军机处4.下列关于监察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专门负责监察B.明朝时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关C.汉武帝时,中央派刺史监察地方,其是地方最高长官D.北宋时通判负责监督知州5.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民众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
这表明( )A.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B.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D.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6.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A.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B.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7.有人说:“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一个职位。
”但即使是伟大的华盛顿,也只连任了两届就引退,其他继任者连任一般也不超过两届。
据此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美国受民主思想影响较深B.美国人民强烈反对再回到封建专制的时代C.三权分立体制的制约D.华盛顿等人的榜样作用8.西周时,对死的称呼,不同等级的贵族不一样。
2013—2014年度扎兰屯一中高一历史第二次综合考试(岳麓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60分)1.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秩序遭到重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
这里的转机主要指的是 ( )A.从政治着手,加强集权,提高统治效率B.从思想着手,强化道德,培养优秀公民C.从法律着手,完善法制,稳定社会秩序D.从经济着手,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2.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
导致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 )A.经济危机 B.政府强制推行《工业复兴法》c.政治危机 D.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3.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促使美国经济复苏 B.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 D.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4.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新模式。
新模式主要“新”在 ( )A.国家加强经济管制 B.依靠市场调节经济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完善社会保障机制5.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
对“滞胀’’的含义,理解准确的是A.生产停滞与生产发展迅速交替B.经济发展滞缓,社会革命一触即发C.经济发展滞缓,与通货膨胀并存D.经济危机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6.“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是出自著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他的理论提出及被认可的背景不包括()A.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政策B.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一定效果7.二战后,欧美“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对这一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A.缓和了社会矛盾 B.消除了阶级差别C.克服了经济“滞胀” D.削弱了宏观调控8.有学者这样评价某一政策:“成绩有限,错误严重”“十足的农业社会主义”“试图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
2013—2014年度扎兰屯一中高一历史第三次综合考试(岳麓版)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我国古代的许多名言警句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启示和丰富的哲理。
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下列名言警句与此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2.“爱是世界最美丽的语言。
”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注重( )A.调节人际关系B.倡导重义轻利C.讲求实际功利D.区分等级名分3.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启发诱导 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 D.学思结合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6.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7.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8.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9. 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10.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中的“天理”主要是指( )A.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B.社会发展规律C.天人感应 D.天体运行法则11.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扎兰屯一中2014-2015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陡崖最大高差约为 ( )A.30米 B.49米 C.249米 D.278米2.图示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 ( )A.积雪融水 B.冰川融水 C.大气降水 D.湖泊淡水3.操控漂流一般在水流较急、较深的高山河谷中进行,图中最适宜开发该项目的河段为( )A.① B.② C.③ D.④4.下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读右图回答5—6题5.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⑤⑥两地间的距离等于③④两地之间的距离B.任何一日,②③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均不相等C.④地位于⑤地的东南方向D.③④两地位于西半球,②⑥两地位于东半球6.当晨线经过②⑤两地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全球日出东北,影朝西南 B.此时太阳直射东经110°经线C.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 D.潘帕斯草原草木一片枯黄北京时间2011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结合材料回答7~8题。
7.“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8.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B.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C.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远 D.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8日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扎兰屯一中2014-2015年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岳麓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Ⅰ卷一、单项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②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③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贫民参与国家管理和选举结果公正性④赋予了平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梭伦的金钱政治对于当时的雅典还不失为一次革命。
我们不能忘掉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阶级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
”这一评论基于梭伦改革()A.颁布了“解负令” B.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C.确立了财产等级的参政制度 D.颁布了免除一切债务的“解负令”3、下列图片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②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③克里斯提尼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4、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5、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6、商鞅变法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为田开阡陌封疆 B.普遍推行县制C.燔诗书而明法令 D.制定秦律,加强法制7、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商鞅变法最大的影响是()A.重农抑商,在一定时期内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B.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C.移风易俗,推动了秦地的开化D.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C.①②③⑤ D.②④⑤9、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10、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影响认识较准确的是( )A.使北宋改变了积弱局面,与辽、西夏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B.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C.选拔了大量人才,推动了社会进步D.使北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现象11、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C.将兵法 D.更戍法12、1861年农奴制改革( )A.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C.从根本上维护了农奴的利益D.平息了农民的反抗斗争13、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改革往往有一定的联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外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在国内实行改革的根本原因B.对外战争失败后,俄国国内改革受到外来势力的干预C.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社会发出要求变革的呼声D.日俄战争的失败再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促使沙皇政府实行地方自治改革14、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不属于其近代化表现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资产阶级代议制完全确立C.建立西方式军事管理体系 D.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引进西方书籍15、之所以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是因为( )A.它改变了农奴的政治地位B.它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C.它是农奴主领导进行的 D.它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16、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17、“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 )①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②建立国营企业③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④推行“文明开化”A.②④ B.②③C.③④ D.①③18、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中对以后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保留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 B.人民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C.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D.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19、“(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
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
”对材料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明政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机户没有生产自主权 D.明政府组织机户进行有序地生产20、《全球通史》评述:“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从材料可判断,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 ) A.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学习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全盘西化,全方位地学习 D .对西方文明完全排斥21、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22、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23、百日维新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愿望,主要表现在( )A.维新派一定程度上取得参政权B.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得以实现C.新政鼓励发展工商业D.京师大学堂得以设立24、促使清统治集团分化和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最重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为争夺最高统治权 D.康有为等人的宣传25、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 )①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坎坷的③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④资产阶级维新力量弱小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材料一出售赎罪券火刑宗教异端教皇为皇帝加冕材料二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
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材料三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材料四托马斯·闵采尔说:“贫苦的百姓如果不愿让自己和子子孙孙在贫困中生活,就应行动起来摆脱宗教和世俗的统治等压在大家身上的沉重的担子。
在现存的条件下,不流血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书简纲领》请回答:(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9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加尔文和路德主张的相同点。
(6分)(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加尔文教比路德教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5分)(4)材料三和材料四观点的不同之处是什么?(6分)(5)具体阐述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什么?(6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社会和谐、发展进步的焦点问题。
在古代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重大改革都包含着有关“三农”的内容。
这些改革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材料二(1069年)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材料三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上述两次改革重视“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10分)(2)材料三的改革在解决土地问题上的措施及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8分)答案选择题1-5BCABA 6-10ABBAD 11-15ABCBD 16-20BBCAA 21-25CAAAD 26.(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教会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
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
(9分)26.(2)都否定罗马天主教会权威,主张信仰得救;坚持《圣经》绝对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6分)26.(3)“预定论”(“先定论”)影响: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市民阶级的要求,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共5分)26.(4)不同:材料三仅反对教会特权,材料四不仅反对宗教神权,还反对世俗封建主的压迫,并主张用暴力手段达到目的。
(6分)26.(5)原因:两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马丁·路德代表世俗封建主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闵采尔代表的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