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的危害【专业知识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2
脾脏大的危害
一、脾脏大的危害1. 脾脏大的危害2. 哪些疾病会引起脾脏大3. 脾脏大怎么治疗二、脾脏大如何检查三、脾脏大要注意什么脾脏大的危害
1、脾脏大的危害因为脾大就会对人体起坏作用了,所以以往主要是采用手术切除脾脏。
切除脾脏有好处,可以纠正脾大对人体的危害,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不足。
全脾切除后将改变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现脾脏过滤功能消失,IgM减少、调节素和调理素水平降低、T淋巴细胞系统出现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转换率明显下降,导致爆发感染的机会显着增加手术创伤大、费用高。
还有一些肝功差、腹水、低蛋白、呕血等条件差者无手术条件。
人们对心脏、肝脏可能较熟悉,而对脾脏可能较陌生,脾脏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是一个重要的储血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脾脏在全身防卫系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脾脏本身的疾病较少见,比如脾肿瘤,但是人体其它系统的疾病可以继发脾脏改变,会出现脾大现象。
比如常见的有肝硬化、肝癌、特发性门脉高压症的人会出现脾大,还有一些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摊、何杰金氏病、白血病等也会出现脾大。
2、哪些疾病会引起脾脏大2.1、轻度脾大
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
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霍奇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脾大诊断详述*导读:脾大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诊断:脾脏肿大主要依靠触诊检查。
用触诊法未能确诊时可用叩诊法检查脾的浊音界有无扩大。
(正常脾浊音界在左腋中线第9~11肋之间;宽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必要时可用超声、X线、CT等检查,以明确脾脏的大小和形态。
触诊发现脾大时,要注意脾大的程度、质度,同时注意有无其他伴随体征。
1.脾脏肿大的程度脾脏肿大的程度与疾病有关。
(1)轻度脾大: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
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早期血吸虫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霍奇金病、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火,系统性红斑狼疮、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中等度脾大: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
可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维生素D缺乏病、脾淀粉样变性、恶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3)极度脾大: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为极度脾大或称巨脾。
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疟疾、晚期血吸虫病、斑替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戈谢病等。
2.脾脏的质度不同病因引起脾大其质度可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一般急性感染引起的脾大质度软;慢性感染、白血病细胞、肿瘤细胞浸润引起的脾大质地硬,表面不平;肝硬化的脾脏质度中等硬;淤血性脾大质度因淤血程度和淤血时间的长短而不同,时间短,淤血轻,质度软,时间长或淤血重质度硬,但一般有充实感。
囊性肿大有囊性感表面不平。
必须指出,脾脏肿大的程度及质度不仅因病因不同而不同,还可因病程、治疗情况及个体反应性不同而有差异,在判断时要注意这些因素。
3.伴随体征各种不同病因引起脾大外尚有不同的伴随体征。
(1)贫血、出血点或淤斑:见于血液病性脾大,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贫血、黄疸: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败血症等。
脾大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呢脾大是指脾脏体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通常会伴随着脾脏肿大、质地增硬等症状。
脾大的最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多种因素。
首先,感染是脾大的常见原因之一。
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都可能导致脾脏体积增大。
例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单纯疱疹病毒性感染)、伤寒、疟疾等疾病都可能引起脾大。
在这些感染性疾病中,脾脏作为免疫器官,会因为清除病原体而发生肿大,进而引起脾大的症状。
其次,免疫性疾病也是引起脾大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纤维化等免疫性疾病都可能导致脾脏体积增大。
在免疫性疾病中,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导致脾脏过度活跃,增加了脾脏的负担,最终引起脾大的症状。
此外,肿瘤也是引起脾大的常见原因之一。
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脾血管瘤等都可能导致脾脏体积增大。
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堆积会导致脾脏肿大,并且由于脾脏是血液成分的清理器官,在这些疾病中,脾脏会清除异常的血细胞,因此脾脏肿大是其中的一个表现。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原因外,脾大还可以由其他许多因素引起,比如先天性异常、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
总的来说,脾大是一个症状,而非一个单独的疾病,它可能是多种复杂疾病的表现。
因此,在面对脾大的患者时,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找出患者脾大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不同的脾大原因,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感染引起的脾大,首要的是治疗感染病原体,消除感染源,并且给予对症治疗。
对于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脾大,需要综合应用免疫调节剂、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肿瘤引起的脾大,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另外,对于严重脾大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也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总之,脾大是一个症状,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
在面对脾大的患者时,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找出脾大的原因,以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希望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发展,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治疗脾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
脾肿大是肝硬化一个典型的临床表现,那么脾肿大的原因主要是有两种,首先是由于长期的肝脏的损伤,导致肝细胞的结构紊乱,肝纤维化结节的形成,使肝内的血管、胆管的通路不通。
那么人体的血液经过肝脏的速度就会极大的减缓,血管的压力就会反流到胃部、脾脏这些器官,那么脾脏在这种血管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久而久之就会代偿性的肿大。
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长期的免疫消耗造成的,肝脏的免疫功能和免疫细胞不足,那么必然会使脾脏来进行一部分的免疫代偿。
脾脏要着重的多生产一些巨噬细胞来提供给肝脏来使用,这是脾肿大形成的主要原因。
所以脾肿大是很好的一个反映肝脏纤维化程度的一个指标,临床上很多肝硬化的患者他的脾肿大在5到7公分的时候,就提示他有了这个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和出现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这些血液系统并发症的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建议切除脾脏,那么切除脾脏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脾大说明脾已经对人体起了坏作用,而且,如果情况严重还有可能会导致破裂出血,一旦有这样的问题出现,就有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就必须要做脾脏手术切除手术才行。
脾脏具有协助肝脏来解毒,进行免疫代偿的功能,切除了脾脏对人体的免疫、修复就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现在我们治疗的理念是从控制肝脏的损伤的病因,减缓病情的进展和肝细胞坏死的程度,打通一些肝脏的血管、胆路、微管等通路,使这个肝纤维化的程度、肝脏的硬度下降,从而使这个脾肿大减轻。
脾肿大的减轻一般意味着肝硬化病情得到明显的缓解,出血的风险粒细胞和血小板降低的风险都会明显的降低。
我们通过对很多肝硬化脾肿大患者的治疗发现,经过上述的一些根源性的治疗,可以有效的使一些脾肿大5厘米到7厘米厚度的患者,恢复到低于5公分的程度。
这就极大的缓解了患者血液系统并发症和出血的风险,临床的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
脾肿大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文章导读脾肿大一般指的是脾脏肿大,这也是临床上的常见问题,严格来说,脾肿大是一种病理现象,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脾脏肿大的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如果长期有脾肿大的症状很可能会诱发很多疾病。
脾脏是身体内非常重要的器官,在身体各项技能的运作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脾脏的健康状态也是绝大多数人比较关心的。
脾脏肿大,一定要引起重视,在治疗脾肿大的时候也要搞清楚其原因,避免脾肿大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
1.原因 (1)感染性脾肿大。
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病毒肝炎、伤寒败血症、全身粟粒性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血吸虫病等。
(2)郁血性脾肿大。
如肝硬化、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
(3)增生性脾肿大。
各种原因的贫血、某种血红蛋白病、骨髓纤维和真性能红细胞增多症等。
(4)浸泣性脾肿大。
如含脑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含神经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淀粉样变性和血色病等。
(5)肿瘤与囊肿。
如白血病、淋巴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真性囊肿和假性囊有肿等。
2.危害脾大的危害严重的话会导致破裂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的,建议不要喝酒了。
脾脏是体内最大的贮血器官,各种原因造成的脾脏血液回流受阻,均可造成脾脏淤血性肿大,如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门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肿瘤栓子,先天或后天的血管畸形;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或心包大量积液均可致脾脏淤血而肿大。
3.注意根据脾肿大的原因不同结果也有所不同,如门脉高压引起的充血性脾肿大晚期多有脾功能亢进等。
脾功能亢进血液在经过脾脏时,血细胞过度遭到毁损,造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伴随一系列的症状。
简言之,粒细胞减少,容易造成感染,红细胞减少,即贫血,会有面色苍白、虚弱乏力等表现,血小板减少容易造成出血且机体不能自行止血。
体检报告脾大简介脾大在体检中是常见的一种检测结果,它指的是脾脏的大小超过正常范围。
脾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消化、免疫和造血等过程。
脾大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包括感染、肝脏疾病、血液病等。
本文将介绍脾大的定义、症状、可能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什么是脾大?脾大是指脾脏体积增大,超过了正常范围。
正常情况下,脾脏位于腹腔左上方,并且在体检中很难直接触摸到。
脾大可能造成腹部的不适或压迫其他器官,导致相关症状。
脾大的症状脾大可能表现为以下症状: - 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脾脏增大,可能会造成腹部不适或疼痛感。
- 脾脏压迫其他器官:脾大可能会压迫邻近的器官,引起胃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 脾功能受损:脾大可能导致脾功能受损,使得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
- 脾功能亢进:某些情况下,脾大可能与脾功能亢进相关,导致血小板、红细胞等的异常增多。
脾大的可能原因脾大的原因可能是多种疾病或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感染:某些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脾脏增大,例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 肝脏疾病:肝硬化、肝炎等肝脏疾病可能引起脾大,因为肝脏与脾脏之间有着密切的血液循环关系。
3. 血液病: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瘤、白血病等可能导致脾脏异常增大。
4. 其他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如肿瘤、先天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脾大。
应对措施对于脾大的处理要视乎具体原因确定,下面是一些可能的处理措施: 1. 寻找病因:在处理脾大时,首先要找出导致脾大的具体原因,这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2. 治疗基础疾病:如果脾大是由其他基础疾病引起的,如肝炎、肝硬化等,那么治疗应该针对这些基础疾病进行。
3. 症状缓解:对于脾大引起的症状,可以采取一些缓解措施,如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注意等。
4. 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脾脏严重肿大、影响周围器官功能或疑似肿瘤等,手术可能是必要的治疗方式。
脾脏大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会有很多原因导致人的脾脏变大,首先是感染性因素,常见的一些急性或者慢性的感染,比如人体出现疟疾,或者出现了病毒性的肝炎都会导致脾脏变大,除此之外,有很多脾脏疾病会导致脾脏变大,比如出现了脾脏囊肿或者出现了脾脏的肿瘤,那么脾脏大会有哪些危害呢?★脾大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呢?脏是人体最大的髓外淋巴器官,他有一定的免疫作用,同时他还能破坏异常红细胞。
但当脾脏异常增大时,会把正常的红细胞也破坏了,因此时间长了就会造成贫血。
并且作为免疫器官,他的过度增大也会导致机体免疫亢进,从而增加患自身免疫疾病的可能。
脾大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某些血液系统的疾病、寄生虫、传染病引起的,有症状存在需要治疗。
指导意见:脾大可能导致脾功能亢进,引起血细胞的破坏,造成贫血或者其他的问题,所以需要治疗。
脾大的原因和危害实验室检查对脾大的原因诊断有重要意义,包括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脆性实验、酸溶血(Ham),直接抗人球蛋白。
血液的寄生虫、原虫检查、肝功能检查、骨髓检查或骨髓活检。
血清学抗原抗体检查;淋巴结穿刺或活检,脾穿刺或活检,腹腔积液常规检查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是采用手术切除脾。
切除脾有好处,可以纠正脾大对人体的危害,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不足。
全脾切除后将改变病人的免疫功能,脾过滤功能消失,IgM减少、调节素和调理素水平降低、T淋巴细胞系统出现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转换率明显下降,导致暴发性感染的机会显著增加,如凶险性肺炎。
对于肝功能差、腹腔积液、低蛋白、呕血等病人应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脾切除。
脾大的原因和危害脾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
在正常情况下腹部一般摸不到脾,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边缘即认为脾大。
脾体积增大是脾疾病的主要表现。
脾大的原因可为两类:一类是感染性脾大;另一类是非感染性脾大。
1.感染性,急性感染见于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染。
脾大的治疗方法2篇
脾大是指脾脏体积增大,对身体的健康会产生影响。
脾大通常是病理性的,这意味着它是由某种疾病或病理状态引起的。
因此,治疗脾大的方法应该针对病因治疗。
下面是两种治疗脾大的方法。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脾大的一种常见方法。
药物的选用应该根据病因进行选择,下面列出几种常见的药物。
(1)活血化瘀类药物:如舒筋活血片、玉屏风颗粒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液淤滞,从而减轻脾脏充血、肿大等症状。
(2)清热利湿类药物:如龙胆泻肝丸、神曲颗粒等,这些药物能够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3)免疫调节类药物:如免疫调节剂、脾脏保肝药等,这些药物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脾脏充血、肿大等症状。
(4)中药注射剂:如小分子肽、黄芪多糖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细胞代谢,增强细胞活力,改善脾脏功能。
2. 手术治疗
当药物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是治疗脾大的另一种选择。
手术治疗主要有脾切除和脾动脉栓塞两种方法。
(1)脾切除:是指将肿大的脾脏全部或部分切除。
此技术适用于脾脏功能受损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2)脾动脉栓塞:是指将栓塞剂通过导管经股动脉插入
脾动脉内,堵住脾动脉,从而停止脾脏的血液供应,使脾脏体积缩小。
此技术适用于脾脏较大、又不能切除的患者。
总之,治疗脾大的方法应根据病因进行选择。
药物治疗是治疗脾大的一种常见方法,手术治疗是治疗脾大的另一种选择。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脾大的影像学标准
脾大的影像学标准因不同的检查方法而异。
1. B超测量:脾脏长径大于12cm,厚度大于4cm,提示脾脏增大。
2. X线平片测量:脾脏长径超过15cm,宽径超过8cm,即可诊断为脾脏增大。
3. CT测量:脾脏在任一径线(长、宽、厚)上>12cm。
4. 在CT上,如果脾脏的大小超过5个肋单元,可以判断为脾大。
此外,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贫血、频繁发热等情况时,也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做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脾脏增大。
脾的大小和重量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脾脏长径大约10cm,宽度6cm,厚度3\~4cm,重量的正常范围为80\~300g。
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议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由专业医生判断。
脾大的危害【专业知识文档】
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文章导读
心肝脾肺肾这个两个脏器我们统称为“五脏”,他们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如果他们出现疾病,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这五个脏器这中,脾一个具有免疫和消化双重功能的脏器,他对食物的消化吸引、营养物质输送、抵抗病原微生物具有很好的作用。
所以说脾脏是我们的重要器官,如果脾脏出现病变对我们的身体影响是很大的。
引起脾脏病变的原因很多,大部分脾脏的疾病都可以引起脾脏的肿大,下面,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来了解一下。
脾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
在正常情况下腹部一般摸不到脾,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边缘即认为脾大。
脾体积增大是脾疾病的主要表现。
脾大的程度与疾病有关。
(1)轻度脾大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
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霍奇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中等度脾大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
可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症、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脾淀粉样变性、恶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3)极度脾大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为极度脾大或称巨脾。
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疟疾、晚期血吸虫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
伴随体征
(1)贫血、出血点或淤斑见于血液病性脾大,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贫血、黄疸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败血症等。
(3)肝及淋巴结肿大见于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缔组织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4)肝病面容、肝掌及蜘蛛痣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5)各种类型的皮疹多见于各种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6)水肿和腹腔积液见于慢性右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下腔静脉梗阻等。
(7)心脏扩大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心包积液。
以上就是引起脾肿大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引起脾肿大的病因很多,而且脾肿大可以引起多种伴随的症状,所以,当我们出现在脾肿大的时候,需要马上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有需要的甚至需要留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