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易错点
- 格式:docx
- 大小:23.91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数学易错点及重要知识点归纳高考数学是高中阶段各科中相对较难的一门科目,考试难度也相对较高,很容易让考生犯错,导致分数损失。
本文将总结高考数学易错点及重要知识点,并提供相应的解题技巧,希望考生能够避免犯错,取得好成绩。
一、易错点1.符号混淆这是数学中比较普遍的一个易错点,包括加减号、乘号、除号、左右括号等符号的混淆。
一旦出现符号混淆,就会直接导致答案错误或提高解题难度。
因此,考生在做题时要非常注意符号的正确使用。
2.大意误解有些考生在做题时,阅读理解出现失误,对题目的意思产生误解,从而造成答案错误。
所以一定要认真读题理解,分析问题。
尤其是碰到长篇阅读理解时,要先明确大意。
3.计算错误在数学中,很多题目难度相对较低,但往往因为一些简单的计算错误而导致错误答案。
这种错误需要我们在平时做题中多加注意和练习,对于那些需要计算的题目尤其重要。
4.公式错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我们往往会用到一些公式,不过使用公式时也有可能写错或理解不正确,导致答案错误。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正确地运用公式。
5.转化错误在一些题目中,需要把题目中的信息转化为数学式子,但转化时有可能出现问题。
转化错误的解题方法很难想,因此,要认真仔细看题,并多加练习。
二、重要知识点1.根式根式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表达式,在高考数学中也经常出现。
根式的运算和化简需要考生细心认真对待。
2.平面几何平面几何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多,包括图形的基本性质、相邻角、对顶角、内角和、外角和、周长与面积等等。
考生需要熟记这些知识点,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
3.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高考数学中比较难的部分,需要考生掌握图形的三维空间形态,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图形的表面积、体积、棱长、斜高等。
4.导数导数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高考数学中占有很大的分值和比重。
考生需要明确掌握导数的定义、运算法则等知识点,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5.函数函数在高考数学中出现得非常频繁,考生需要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将它们应用到相应的问题中,解题思路要清晰、技巧到位。
高考数学科目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x高考数学科目易错知识点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
数学网推荐了高考数学科目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请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集合和简单逻辑1.遗忘空集合导致的错误错误分析:因为空集是任何非空集的适当子集,对于集合B,有三种情况:B=A,B,B,如果在解题时考虑不够仔细,可能会忽略B的这种情况,导致解题结果错误。
特别是在求解带参数的集合问题时,更要注意当参数在一定范围内时,给定集合可能为空的情况。
空集是一种特殊的集合。
由于思维定势,考生在解题时往往会忘记这一套,导致解题错误或不完整。
2.忽略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会导致错误。
错误分析: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无序的、相互不同的。
集合元素的三个性质中,互差对解题影响很大,尤其是带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隐含了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
解题时也可以先确定字母参数的范围,再具体解题。
3.四个命题的结构不明,造成错误。
错误分析:如果原命题是如果a是b,那么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如果b是a,无命题是如果A那么B,而逆无命题是如果B那么a。
有两组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其逆无命题等价,反无命题与其逆命题等价。
在求解一个命题所写的其他形式的命题时,必须搞清楚四个命题的结构及其等价关系。
另外,在否定一个命题时,要注意全称命题的否定是一个特殊命题,而特殊命题的否定是一个全称命题。
如果a和b是偶数,那么否定应该是a和b不是偶数,而不是a和b是奇数。
4.充分必要条件颠倒引起的误差错误分析:对于A和B两个条件,如果A=B成立,那么A是B and B的充分条件是A的必要条件;如果B=A成立,那么A是B的必要条件,B是A的充分条件;如果是AB,那么a和b是相互充分必要条件。
在解决问题时,X因为颠倒了充分性和必要性而容易出错,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做出准确的判断。
5.不允许对逻辑连词有误解错误分析:用逻辑连词判断命题时,由于理解不准确,容易出错。
下面我们给出一些常见的判断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真或q真,P=p假和q假(总结为一真一真);Pq真,p真和q真,Pq假p假或q假(总结为一个假或假);p真p假,p假p真(概括为一真一假)。
【目录】一、导言二、易错题汇总及解析1. 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2.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3. 平面向量的运算及应用4.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5. 空间几何与三视图6. 概率统计及应用三、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导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在高中阶段,数学的难度也相应提升,很多学生容易在一些常见的易错题上犯错。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易错题进行大汇总,并给出详细的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二、易错题汇总及解析1. 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1)易错题案例:已知二次函数f(x)=ax²+bx+c的图象经过点(1,2),且在点(2,1)处的切线斜率为3,求a、b、c的值。
解析:首先利用已知条件列方程,得到三元一次方程组。
然后利用切线的斜率性质,得到关于a和b的关系式。
最后代入已知条件解方程组即可求得a、b、c的值。
(2)易错题案例:已知函数f(x)=ax²+bx+c的图象经过点a、b、c,求a、b、c的值。
解析:利用函数过定点的性质列方程,再利用函数在定点处的斜率为求得a、b、c的值。
2.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易错题案例: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²,求an。
解析: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列方程,然后利用数学归纳法求得an的表达式。
(2)易错题案例:已知{an}是等比数列,且a₁=2,a₃=18,求通项公式。
解析: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列方程,再利用已知条件求出通项公式的值。
3. 平面向量的运算及应用(1)易错题案例:已知向量a=3i+4j,b=5i-2j,求a与b的夹角。
解析: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a与b的夹角。
(2)易错题案例:已知平面向量a=2i+j,b=i-2j,求2a-3b的模。
解析:利用向量的运算规则,先求出2a和3b,然后再求它们的差向量,最后求出差向量的模。
高考数学出错知识点近年来,随着高考数学难度的增加,考生对于数学出错知识点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数学中常见的出错知识点,帮助广大考生避免犯错,取得好成绩。
一、函数知识点容易出错1.函数概念混淆:有些考生经常将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搞混,这是一个常见的错误。
函数的自变量是指函数中的变量,而因变量则是由自变量决定的变量。
2.函数运算错误:在进行函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时,考生容易出错。
在进行函数运算时,需要正确对函数进行合并、分解等操作。
3.反函数的理解不准确:有关反函数的相关概念,考生容易混淆。
反函数是指一个函数f的逆函数,记为f的倒数。
考生在使用反函数时,需要注意区分正函数和反函数之间的关系。
二、概率与统计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1.概率的计算错误:在计算概率时,考生容易犯错。
计算概率时,需要根据事件的样本空间和样本点进行确定,而不是随意计算。
2.核心概念混淆:在统计学中,考生容易混淆样本均值和总体均值、样本方差和总体方差等概念。
考生需要明确这些概念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抽样调查错误:在进行抽样调查时,考生经常犯错。
抽样调查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而不是随意进行,否则会导致结果的不准确。
三、函数与方程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1.解方程错误:在解方程时,考生容易漏项、错项或者运算错误。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要仔细检查每一步是否正确,保证解答的准确性。
2.函数的性质混淆:在讨论函数的增减性、单调性和最值等性质时,考生容易混淆。
对于函数的性质要有清晰的理解,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推导和分析。
3.函数图像认知错误:在绘制函数图像时,考生容易出错。
对于不同函数类型,考生应该熟悉其图像特点,并正确绘制。
四、几何中常见的出错知识点1.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判断错误:在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时,考生容易混淆。
考生需要掌握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准确方法。
2.图形对称性分析错误:在分析图形的对称性时,考生容易出错。
对于不同类型的对称图形,考生需要准确判断其对称轴和对称点。
高考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与易错点函数是高考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历年高考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函数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本文将对高考数学中函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指出常见的易错点。
一、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给定一个非空数集 A,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f,在另一个非空数集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y 与之对应,就称 f 是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
需要注意的是,函数的定义中强调了“唯一性”,即对于集合 A 中的每一个 x,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的 y 与之对应。
二、函数的三要素1、定义域定义域是指函数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在求函数定义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1)分式中分母不为零;(2)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3)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4)实际问题中要考虑自变量的实际意义。
值域是函数值 y 的取值范围。
求函数值域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观察法、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
3、对应法则对应法则是函数的核心,它决定了如何将自变量x 映射到函数值y。
三、函数的性质1、单调性(1)增函数: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 x1、x2,当 x1 <x2 时,都有 f(x1) < f(x2),则函数 f(x)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
(2)减函数: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 x1、x2,当 x1 <x2 时,都有 f(x1) > f(x2),则函数 f(x)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有定义法、导数法等。
2、奇偶性(1)奇函数: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 x,都有 f(x) = f(x),则函数f(x)是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2)偶函数: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 x,都有 f(x) = f(x),则函数f(x)是偶函数,其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通常为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非奇非偶;若对称,再判断 f(x) 与 f(x) 的关系。
专题03不等式易错点一:忽略不等式变号的前提条件(等式与不等式性质的应用)1.比较大小基本方法关系方法做差法与0比较做商法与1比较b a 0 b a )0(1 b a b a ,或)0(1 b a b a ,b a 0 b a )0(1 b baba 0b a )0(1 b a b a ,或)0(1 b a ba ,2..等式的性质(1)基本性质性质性质内容对称性ab b a a b b a ;传递性c a c b b a c a c b b a ,;,可加性cb c a b a 可乘性b ac c b a bc ac c b a 00,;,同向可加性db c a d c c a ,同向同正可乘性bdac d c b a 00,可乘方性nn b a N n b a *0,类型1.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能忽视其性质成立的条件,解题时要做到言必有据,特别提醒的是在解决有关不等式的判断题时,有时可用特殊值验证法,以提高解题的效率.类型2.比较数(式)的大小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法、直接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法又分为作差比较法和作商比较法.作差法比较大小的步骤是:(1)作差;(2)变形;(3)判断差式与0的大小;(4)下结论.作商比较大小(一般用来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的步骤是:(1)作商;(2)变形;(3)判断商式与1的大小;(4)下结论.其中变形是关键,变形的方法主要有通分、因式分解和配方等,变形要彻底,要有利于0或1比较大小.作差法是比较两数(式)大小最为常用的方法,如果要比较的两数(式)均为正数,且是幂或者因式乘积的形式,也可考虑使用作商法.易错提醒:(1)一般数学结论都有前提,不等式性质也是如此.在运用不等式性质之前,一定要准确把握前提条件,一定要注意不可随意放宽其成立的前提条件.(2)不等式性质包括“充分条件(或者是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两种,前者一般是证明不等式的理论基础,后者一般是解不等式的理论基础.A .若a b ,则20242024a bB .若a b ,则20242024a bC .若20242024ax bx ,则a bD .若a b ,则20242024ax bx ,b ,,若,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A .11a bB .3311a bC .2222a bc cD .22ac bc 2.若0b a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11a bB .2ab a C .33a bD .a b a b3.已知a b ,c d ,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A .ac bdB .e e c da b C .e e e e a c b d D . ln ln a c d b c d 4.若110a b,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 .a b B .a b C .a b ab D .2b a a b5.若a 、b 、c R ,且a b ,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A .a c b cB . 2a b c C .ac bcD .2c a b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a b ,则22ac bc B .若a b ,c d ,则a b c dC .若a b ,c d ,则a c b dD .若0ab ,a b ,则11a b7.设x R ,则“1x ”是“x x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集问题)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第一步:将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第二步:解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第三步: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结合不等号的方向画图;第四步:写出不等式的解集.容易出现的错误有:①未将二次项系数化正,对应错标准形式;②解方程出错;③结果未按要求写成集合.对含参的不等式,应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具体模型解题方案: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02 c bx ax 的解集为)(n m ,(其中0 mn ),解关于x 的不等式02 a bx cx .由02 c bx ax 的解集为)(n m ,,得:01)1(2 c x b x a 的解集为)11(m n ,,即关于x 的不等式02 a bx cx 的解集为11(mn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02 c bx ax 的解集为)(n m ,,解关于x 的不等式02 a bx cx .由02 c bx ax 的解集为)(n m ,,得:011(2 c x b x a 的解集为)1[]1( ,,m n 即关于x 的不等式02 a bx cx 的解集为)1[]1( ,,mn .2、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02 c bx ax 的解集为)(n m ,(其中0 m n ),解关于x 的不等式02 a bx cx .由02 c bx ax 的解集为)(n m ,,得:01)1(2 c x b x a 的解集为11(n m ,即关于x 的不等式02 a bx cx 的解集为)11(nm,.3.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02 c bx ax 的解集为)(n m ,,解关于x 的不等式02 a bx cx .由02 c bx ax 的解集为)(n m ,,得:01)1(2 c x b x a 的解集为)1[1( ,,nm 即关于x 的不等式02 a bx cx 的解集为)1[]1(,,nm ,以此类推.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02 c bx ax 的解集为R ,则一定满足00a ;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02 c bx ax 的解集为 ,则一定满足00a ;6、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02 c bx ax 的解集为R ,则一定满足00a ;7、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02 c bx ax 的解集为 ,则一定满足0a .易错提醒: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a ,其中24b ac ,12,x x 是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根,且12x x (1)当0a 时,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上.(2)①若0 ,解集为21|x x x x x 或.②若0 ,解集为|2b x x R x a且.③若0 ,解集为R .(2)当0a 时,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下.①若0 ,解集为 12|x x x x ②若0 ,解集为 。
易错点01 集合易错点【01】对描述法表示集合的理解不透彻而出错用描述法表示集合,一定要注意两点:1、一定要清楚符号“{x|x的属性}”表示的是具有某种属性的x的全体,而不是部分;2、一定要从代表元素入手,弄清代表元素是什么。
易错点【02】混淆数集和点集的表示使用特征法表示集合时,首先要明确集合中的代表元素是什么,比如,①{y|y=x2+1};②{(x,y)|y=x2+1},这两个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的属性表达式都和y=x2+1有关,但由于代表元素符号形式不同,因而表示的集合也不一样。
①代表的数集,②代表的是点集。
易错点【03】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学习集合的相关概念时,对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都容易出错,尽管知道集合众元素是互异的,也不会写出{3,3}这样的形式,但当字母x出现时,就会忽略x=3的情况,导致集合中出现相同元素。
易错点【04】忽略空集的存在空集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结,它不含任何元素,记为∅。
在解隐含有空集参与的集合问题时,非常容易忽略空集的特殊性而出错。
特别是在求参数问题时,会进行分类讨论,讨论过程中非常容易忘记空集的存在,导致最终答案出错。
易错点【05】利用数轴求参数时忽略端点值在求集合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要特别注意该参数在取值范围的边界处能否取等号,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把端点值带入原式,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要注意两点:1、参数值代入原集合中看是否满足集合的互异性;2、所求参数能否取到端点值。
易错点【06】混淆子集和真子集而错集合之间的关系类问题涉及到参数时,需要分类讨论,分类讨论时非常容易忽略两个集合完全相等这种情况,认为子集就是真子集,最终导致参数求错或者集合的关系表达不准确。
易错点【07】求参数问题时,忘记检验而出错根据条件求集合的中的参数时,一定要带入检验,看是否满足集合的“三性”中互异性,同时还要检验是否满足题干中的其他条件。
1.设集合{}12A x x =∈-<≤N ,{}1B x x =≤,则A B =( ) A .{}0,1 B .{}11x x -<≤ C .{}0,1,2 D .{}01x x <≤2.已知集合{}22(,)4A x y x y =+=,(){},4B x y y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0B .1C .2D .3 3.已知集合{}{}0,11A x R x B x R x =∈≤=∈-≤≤,则()A B =R ( ) A .(,0)-∞ B .[1,0]- C .[0,1] D .(1,)+∞ 4.已知集合{}{}33,ln(1)A x x B x y x =∈-<<==+Z ,则A B =( ) A .{1,0,1,2}- B .(1,3)- C .{0,1,2} D .(1,)-+∞ 5.已知集合{(2)0}A x x x =->∣,{12}B x x =-<<∣,则()R A B =( ) A .[1,2]- B .(1,2]-C .(1,)-+∞D .(,2)-∞1.若集合[)12A B Z =-=,,,则A B =( )A .{}21,0,1--,B .{}1,0,1-C .{}1,0-D .{}1- 2.已知集合{}ln 1A x x +=∈≥N ,{}240B x x x +=∈-<N ,则A B =( )A .{}3B .{}1,2,3C .{}3,4D .∅ 3.已知集合()(){}N 1270A x x x =∈+-≤,{}2B y y =≤,则A B =( ) A .∅ B .{}1,0- C .{}0,1,2 D .1,0,1,24.设集合{}{}220,1,1,2,3A x N x x B =∈--≤=-,则A B =( ) A .{1,0}- B .{1,2} C .{1,2,3} D .{0,1,2,3} 5.已知集合{}|21,A x x k k ==+∈Z ,{}|44B x x =-≤≤,则A B =( ) A .[]3,3- B .[]4,4- C .{}1,3 D .{}3,1,1,3--1.记集合 {}24M x x =>,{}240N x x x =-≤, 则M N =( ) A .{}24x x <≤ B .{0x x ≥或}2x <- C .{}02x x ≤< D .{}24x x -<≤ 2.设集合{}1,0,1,2,3A =-,{}2log 1B x x =<,则A B =( ) A .{}1,0,1- B .1,0,1,2 C .{}1,2 D .{}1 3.已知全集U Z =,集合{3A x Z x =∈≥或2}x ,{}0,2,3B =,则()U A B =( )A .{}0,2B .{}0,1,2,3C .{}2,1,0,1,2,3--D .{}1,0,1,2,3- 4.已知集合{1,2,3,4}A =,{}2log B x x =∈N ∣,则A B =( ) A .{1,2} B .{2,4} C .{1,2,4} D .{3} 5.设集合{}12A x Z x =∈-<≤,{}1B x x =≤,则A B =( ) A .{}0,1 B .{}11x x -<≤ C .{}0,1,2 D .{}01x x <≤ 6.已知集合(){}2log 21A x x =-<,{}223B x x x =-<,则A B =( )A .{}14x x -<<B .{}13x x -<<C .{}24x x <<D .{}23x x <<7.已知集合6|,A x N N x ⎧⎫=∈∈⎨⎬⎩⎭{}27100B x x x =-+≤,则A B =( ) A .{}2,3 B .{}2,5 C .{}25x x ≤< D .{}25x x ≤≤8.{1,2,3}A =,{}28x B x =<,则A B ⋃=( ) A .{1,2,3} B .(,3]-∞ C .{1,2} D .(3),-∞ 9.已知集合{}{}Z 33,2e x A x x B y y =∈-<<==-,则A B =( ) A .{2,1,0,1,2}-- B .(,2)-∞ C .{2,1,0,1}-- D .(3,2)- 10.已知集合{}2|2M y Z y x x =∈=-,(){}ln N x y x ==-,则M N =( )A .∅B .{}1-C .(){}1,1-D .[)1,0-。
专题14二项式定理、复数易错点一:忽略了二项式中的负号而致错((a-b)n 化解问题)Ⅰ:二项式定理一般地,对于任意正整数n ,都有:011()()n n n r n r r n nn 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b n N ,这个公式所表示的定理叫做二项式定理,等号右边的多项式叫做n b a )( 的二项展开式.式中的r n r r n C a b 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用1r T 表示,即通项为展开式的第1r 项:1r n r r r n T C a b ,其中的系数r n C (r =0,1,2,…,n )叫做二项式系数,Ⅱ:二项式()n a b 的展开式的特点:①项数:共有1n 项,比二项式的次数大1;②二项式系数:第1r 项的二项式系数为r n C ,最大二项式系数项居中;③次数:各项的次数都等于二项式的幂指数n .字母a 降幂排列,次数由n 到0;字母b 升幂排列,次数从0到n ,每一项中,a ,b 次数和均为n ;④项的系数:二项式系数依次是012r n n n n n nC C C C C ,,,,,,,项的系数是a 与b 的系数(包括二项式系数).Ⅲ:两个常用的二项展开式:①011()(1)(1)n n n r r n r r n n nn 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b (*N n )②122(1)1n r r nn n n x C x C x C x xⅣ: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二项展开式的通项:1r n r rr n T C a b0,1,2,3,,r n 公式特点:①它表示二项展开式的第1r 项,该项的二项式系数是r n C ;②字母b 的次数和组合数的上标相同;③a 与b 的次数之和为n .注意:①二项式()n a b 的二项展开式的第r +1项rn rr n C ab 和()n b a 的二项展开式的第r +1项r n r r n C b a 是有区别的,应用二项式定理时,其中的a 和b 是不能随便交换位置的.②通项是针对在()n a b 这个标准形式下而言的,如()n a b 的二项展开式的通项是1(1)r r n r rr n T C a b (只需把b 看成b 代入二项式定理).易错提醒:在二项式定理()n a b 的问题要注意b 的系数为1 ,在展开求解时不要忽略.例、已知5的展开式中含32x 的项的系数为30,则 a ()B.C.6D.6变式1:在5223x x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是.变式2:621x x展开式的常数项为.变式3:612x x的展开式中4x 的系数为.1.712x x的二项式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易错点二:三项式转化不合理导致计算麻烦失误(三项展开式的问题)求三项展开式式中某些特定项的系数的方法第一步:通过变形先把三项式转化为二项式,再用二项式定理求解第二步:两次利用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公式求解第三步:由二项式定理的推证方法知,可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去求,即把三项式看作几个因式之积,要得到特定项看有多少种方法从这几个因式中取因式中的量易错提醒:对于三项式的展开问题,一般采取转化为二项式再展开的办法进行求解,但在转化为二项式的时候,又有不同的处理策略:一是如果三项式能够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或者能够进行因式分解,则可通过对分解出来的两个二项展开式分别进行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如本例中的解法二);二是不能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也不能进行因式分解时,可直接将三项式加括号变为二项式,套用通项公式展开后对其中的二项式再利用通项展开并进行分析求解,但要结合要求解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变形,以利于求解.例、 5232x x 的展开式中,x 的一次项的系数为()A.120B.240C.320D.480变式1:在 523a b c 的展开式中,含22a b c 的系数为.变式2: 521x y 展开式中24x y 的系数为(用数字作答).变式3:在5(2)x y z 的展开式中,形如3(,)m n x y z m n N 的所有项系数之和是.1.811x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Ⅰ:二项式展开式中的最值问题1.二项式系数的性质①每一行两端都是1,即0n n n C C ;其余每个数都等于它“肩上”两个数的和,即11m m mn n n C C C .②对称性每一行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即m n m n nC C .③二项式系数和令1a b ,则二项式系数的和为0122r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变形式1221r n n n n n n C C C C .④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等于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在二项式定理中,令11a b ,,则0123(1)(11)0n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从而得到:0242132111222r r nn nn n n n n n C C C C C C C .⑤最大值:如果二项式的幂指数n 是偶数,则中间一项12n T 的二项式系数2nnC 最大;如果二项式的幂指数n 是奇数,则中间两项12n T ,112n T 的二项式系数12n nC,12n nC相等且最大.2.系数的最大项求()n a bx 展开式中最大的项,一般采用待定系数法.设展开式中各项系数分别为121n A A A ,,,,设第1r 项系数最大,应有112r rr r A A A A ,从而解出r 来.Ⅱ:二项式展开式中系数和有关问题常用赋值举例:(1)设 011222nn n n r n r r n n n n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a b C b ,二项式定理是一个恒等式,即对a ,b 的一切值都成立,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a ,b 的值.①令1a b ,可得:012n nn n nC C C ②令11a b ,,可得: 012301nn n n n n n C C C C C ,即:02131n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假设n 为偶数),再结合①可得:0213112n n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2)若121210()n n 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x a ,则①常数项:令0x ,得0(0)a f .②各项系数和:令1x ,得0121(1)n n f a a a a a .注意:常见的赋值为令0x ,1x 或1x ,然后通过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相应的结果.易错提醒:二项式定理()n a b 的问题要注意: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的区别与联系(求所有项的系数只要令字母值为1).例、设(n x 的展开式中,第三项的系数为36,试求含2x 的项.变式1:求5的展开式中第3项的系数和二项式系数.变式2:计算 92x y 的展开式中第5项的系数和二项式系数.变式3:求6的展开式中常数项的值和对应的二项式系数.1.在二项式612x 的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是()易错点四:混淆虚部定义致错(求复数虚部)Ⅰ:复数的概念①复数的概念:形如a +b i(a ,b ∈R )的数叫做复数,a ,b 分别是它的实部和虚部,i 叫虚数单位,满足21i (1)当且仅当b =0时,a +b i 为实数;(2)当b ≠0时,a +b i 为虚数;(3)当a =0且b ≠0时,a +b i 为纯虚数.其中,两个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的复数互为共轭复数.②两个复数,(,,,)a bi c di a b c d R 相等a cb d(两复数对应同一点)③复数的模:复数(,)a bi a b R的模,其计算公式||||z a bi Ⅱ:复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1、复数运算(1)()()()()i a bi c di a c b d (2)()()()()a bi c di ac bd ad bc i 22222()()z z ||||)2a bi a bi a b z z z z z a(注意其中||z z 的模;z a bi 是z a bi 的共轭复数(,)a b R .(3)2222()()()()(0)()()a bi a bi c di ac bd bc ad i c d c di c di c di c d.实数的全部运算律(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整数指数幂运算法则)都适用于复数.2、复数的几何意义(1)复数(,)z a bi a b R 对应平面内的点(,)z a b ;(2)复数(,)z a bi a b R 对应平面向量OZ ;(3)复平面内实轴上的点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表示虚数,各象限内的点都表示复数.(4)复数(,)z a bi a b R 的模||z 表示复平面内的点(,)z a b 到原点的距离.易错提醒:1、求一个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只需将已知的复数化为代数形式z =a +b i(a ,b ∈R ),则该复数的③z 是纯虚数⇔z 2<0例、复数113i的虚部是()A.110iB.110C.310D.310i 变式1:已知复数1i2i z(i 为虚数单位),则z 的虚部为()A.35-B.3i5C.35D.35i变式2:已知i 是虚数单位,则复数12i1i的虚部是()A.12B.12C.32D.32变式3:已知复数 2i 1i z ,则复数z 的虚部为,z.1.5(2i)(12i)i的虚部为()复数的模:复数(,)a bi a b R 的模,其计算公式||||z a bi 易错提醒: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平面向量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两个复数差的模可以理解为两点之间的距离.例、若z C ,且22i 1z ,则22i z 的最小值为()A.2B.3C.4D.5变式1:已知复数z 满足1i z ,z 为z 的共轭复数,则z z 的最大值为.变式2:已知i 为虚数单位,且2i 1z ,则z 的最大值是.变式3:已知复数z 满足|2|2|2i |z z ,则||z 的最大值为.1.设复数z 满足|2i |z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x y ,则()。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易错点1 遗忘空集致误错因分析: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对于集合B高三经典纠错笔记:数学A,就有B=A,φ≠B高三经典纠错笔记:数学A,B≠φ,三种情况,在解题中如果思维不够缜密就有可能忽视了B≠φ这种情况,导致解题结果错误。
尤其是在解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时,更要充分注意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这种情况。
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由于思维定式的原因,考生往往会在解题中遗忘了这个集合,导致解题错误或是解题不全面。
易错点2 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错因分析: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
在解题时也可以先确定字母参数的范围后,再具体解决问题。
易错点3 四种命题的结构不明致误错因分析:如果原命题是“若 A则B”,则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若B则A”,否命题是“若┐A则┐B”,逆否命题是“若┐B则┐A”。
这里面有两组等价的命题,即“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
在解答由一个命题写出该命题的其他形式的命题时,一定要明确四种命题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等价关系。
另外,在否定一个命题时,要注意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如对“a,b都是偶数”的否定应该是“a,b 不都是偶数”,而不应该是“a ,b都是奇数”。
易错点4 充分必要条件颠倒致误错因分析:对于两个条件A,B,如果A=>B成立,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如果B=>A成立,则A是B的必要条件,B是A的充分条件;如果A<=>B,则A,B互为充分必要条件。
解题时最容易出错的就是颠倒了充分性与必要性,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充要条件的概念作出准确的判断。
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判断致误对于函数y=Asin(ωx+φ)的单调性,当ω>0时,由于内层函数u=ωx+φ是单调递增的,所以该函数的单调性和y=sin x 的单调性相同,故可完全按照函数y=sin x的单调区间解决;但当ω<0时,内层函数u=ωx+φ是单调递减的,此时该函数的单调性和函数y=sinx的单调性相反,就不能再按照函数y=sinx的单调性解决,一般是根据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将内层函数的系数变为正数后再加以解决。
一、集合与函数
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在应用条件时,易忽略是空集的情况。
3、你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吗?
4、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5、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6、你熟练地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吗?定义法(取值、作差、
判正负)和导数法。
7、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
8、求函数的值域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二、不等式
9、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
10、解含参数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的单调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11、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
三、数列
12、解决一些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你注意到要对公比的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了吗?
13、数列单调性问题能否等同于对应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数列是特殊函数,但其定义域中的取值是不连续的)
四、三角函数
14、在解三角问题时,你注意到正切函数的定义域了吗?注意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了吗?
15、你还记得某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吗?
16、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及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你会写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吗?会写简单的三角不等式的解集吗?
五、平面向量
17、0的模为数0,它不是没有方向,而是方向不定。
可以看成与任意向量平行,但与任意向量都不垂直。
18、数量积与两个实数乘积的区别你记住了吗?
六、解析几何
19、在用点斜式、斜截式求解直线方程时,你是否考虑了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20、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图形、标准方程、几何性质,椭圆与双曲线中的两个特征三角形你掌握了吗?
21、圆和椭圆的参数方程是怎样的?
22、解析几何问题的求解时,题目中是否已经有坐标系了,是否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
七、立体几何
23、你掌握了空间图形在平面上的直观画法吗?(斜二测画法)
24、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你记住了吗?
25、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时,如果所求的角为90°,那么就不要忘了还有一种求角的方法,就是证明它们垂直即可。
26、棱柱及其性质、平行六面体与长方体及其性质,你掌握了吗?
八、排列、组合和概率
27、求分布列的解答题你能把步骤写全吗?
28、你还记得一般正态总体如何化为标准正态总体吗?
九、导数及其应用
29、你知道“函数在某点处可导”是“函数在某点处连续”的什么条件吗?
30、在某点处可导的定义你还记得吗?它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