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舒伯特艺术歌曲对声乐演唱的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188.05 KB
- 文档页数:2
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分析论文摘要: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作为早期浪漫主义潮流的杰出代表,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歌曲创作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开创了艺术歌曲的新纪元。
本文试图从诗歌与音乐、钢琴伴奏、作品体裁、演唱风格等几个方面,解读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诗歌;伴奏;体裁;风格艺术歌曲是音乐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19世纪在奥地利和德国兴起的以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以及沃尔夫、马勒等作曲家为代表的艺术歌曲的高潮,成为这一时期与教堂音乐平分秋色的重要音乐体裁,是其确立、发展、繁荣的时代。
而歌德、席勒、海涅等伟大的文学家所创作的无数优美的诗歌,为艺术歌曲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歌德的《纺车旁的玛格丽特》、《野玫瑰》、《魔王》、《山峦沉寂》、《图勒的国王》、《欢乐的痛苦》,海涅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我的影子》、《离别》、《莲花》、《罗雷莱》,席勒的《渔童》,雨果的《当我入梦》,缪勒的《紫罗兰》、《报春花》等等,都成为了日后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
德奥的艺术歌曲最初受到法国歌曲的影响,到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来自英国的浪漫诗人华慈华斯柯尔律治的抒情短诗,以及罗伯特彭斯的苏格兰民间歌谣和叙事诗歌,均给德奥艺术歌曲这种体裁的创作以很大的促进。
此外,德国作曲家勒韦作的叙事歌对艺术歌曲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1818年他根据赫尔德翻译的苏格兰叙事诗歌《爱德华》所写的歌曲,采用节拍、调性、德语表情符号以及钢琴织体的对置手法,将爱德华弑父后与母亲的对话描绘出来,这种音乐与传奇相结合并体现出其中强烈的戏剧性,正是当时德奥浪漫主义者所热衷的。
而舒伯特将艺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最终使其成为极富表现力的完美形式,因此可以说,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以及理查德施特劳斯和马勒,甚至包括瓦格纳的歌曲,都是沿着舒伯特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向前的。
一、诗歌与音乐的完善结合在舒伯特所创作的六百余首艺术歌曲中,选自歌德、席勒、海涅的诗就达到了134首之多,分别是67首、41首和6首,此外还有莎士比亚、克鲁普施托克、施莱格尔、克尔纳等著名诗人的诗歌,而歌德的诗歌对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影响最大。
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艺术特点及其演唱分析
陈易宁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
【年(卷),期】2022()22
【摘要】“歌曲之王”舒伯特在短暂的一生中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艺术精品,艺术歌曲《鳟鱼》是舒伯特20岁时写就的作品,之后也成了极为经典的艺术歌曲作品。
歌曲中蕴含细腻悠长的感情、独特的艺术特点,同时也对声乐演唱学习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舒伯特生平入手,就《鳟鱼》的艺术特点和演唱进行简要分析。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陈易宁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6;J614
【相关文献】
1.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的创作特点与演唱表现
2.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的演唱要领
3.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的演唱要领
4.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
——以《鳟鱼》为例5.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舒伯特声乐作品《小夜曲》的艺术特色分析舒伯特是19世纪奥地利著名作曲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许多美妙的声乐作品。
其中一首最著名的声乐作品便是《小夜曲》。
这首小夜曲曲调优美,旋律流畅,具有深厚的情感表达,被誉为舒伯特声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小夜曲》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探讨其音乐结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等方面的特点。
从音乐结构上看,《小夜曲》采用了传统的A-B-A结构,即主题的重复呈现。
这种结构使得整首曲子旋律清晰,易于被听众记忆和理解。
在A部分,旋律轻盈流畅,跳跃的音符表现出夜曲的柔美和婉转。
B部分进入情感的高潮,音乐变得热烈而激动,展现了爱情的激情和激昂。
最后回到A部分,舒伯特通过旋律的变化和对比,巧妙地表达了爱情的起伏和变化,使整首曲子富有层次感和张力。
舒伯特在《小夜曲》中的伴奏部分也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伴奏部分简洁而富有变化,与旋律部分相得益彰。
在A部分,伴奏轻柔缓慢,为旋律部分创造了舒适的氛围,使人感到安静和轻松。
而在B部分,伴奏变得激动而有力,为歌手营造了情感高潮的氛围。
整个伴奏部分与歌唱部分形成了很好的对位,使《小夜曲》的艺术魅力更加突出。
从情感表达上看,《小夜曲》展现了舒伯特深沉细腻的情感,这也是他作为浪漫主义作曲家的特点之一。
在这首小夜曲中,舒伯特通过旋律和歌词的结合,表现了深沉的爱情情感。
歌词中描述了夜晚的宁静和恋人之间的甜蜜,而舒伯特的旋律则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整个曲子中,舒伯特通过旋律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展现了爱情的甜蜜、温馨和细腻,使人感到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除了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舒伯特声乐作品《小夜曲》还有其独特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这首小夜曲要求歌手具备出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整个曲子中音域宽广,要求歌手既要有高亢激昂的唱法,又要有柔美细腻的表现。
歌者需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精确,音色饱满,同时还要能够表达出歌词中蕴含的情感,这对歌手的技巧和表现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MUSICLIFE2021年第1期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早期重要音乐家之一,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
他改革了艺术歌曲中声乐独唱加和弦伴奏的简单形式,为钢琴部分赋予了独奏意义的价值,通过细腻丰富的音乐语汇,将音乐与诗歌结合在一起,使二者相得益彰,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力。
他的艺术歌曲《冬之旅》是以缪勒的同名诗作为蓝本创作的,本文以其中第二首作品《风信旗》为例,从旋律写作的特色以及钢琴与声乐交融这两个方面分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色。
艺术歌曲是一种独唱形式与钢琴演奏相结合的音乐体裁。
舒伯特逝世于1828年,艺术歌曲《冬之旅》是他在1827年创作的,当时的舒伯特已近人生暮年,整部套曲讲述的是一位失恋者在冬日旅行中的故事,充斥着流浪、消亡的色彩。
其中第二首《风信旗》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描绘了主人公在旅途中遇到“风信旗”这个信物后,昔日的快乐回忆与如今的苦闷情感同时涌上心头的场景,歌曲短小精悍,节奏明快流畅。
一、旋律写作的特色(一)旋律写作的线条感《风信旗》是一首带有变奏性质的二段式通体歌,节拍稳定,从头至尾都是6/8拍,旋律写作多使用音阶模进式的进行,时而上行,时而下行,富有线条感。
奥地利音乐理论家爱德华·汉斯立克说:“我们见到一些弧形曲线,有时轻悠下降,有时陡然上升,时而遇合,时而分离,这些大大小小的弧线相互呼应,好像不能融合,但又构造均匀,处处遇到相对或相辅的形态,是各种细小的集合,又是一个整体。
”[1]汉斯立克在这段文字中所说的“曲线”就是指旋律中音符组成的线条。
谱例1“谱例1”是《风信旗》的引子,是钢琴的独奏,全曲开始处标有“Ziemlich geschwind”记号,要求钢琴进入时要像一阵疾风一样迅捷。
引子部分的钢琴在织体上是简洁的八度音程,这似乎是一段单旋律,但是却内含了和声的进行。
左右手两个声部来回的音阶模进式琶音十分流畅,一往无前,仿佛停不下来一般飘忽不定,描绘出了歌词中“风儿恣意摆弄它的方向”的景象。
93音乐鉴赏浅谈声乐教学中艺术歌曲《野玫瑰》的演唱技巧摘 要】【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与当时的宗教音乐和歌剧几乎平分秋色,其艺术歌曲《野玫瑰》是我们在声乐教学中经常接触的一首作品,这首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清雅、俏皮的音乐旋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作品情感纯真,音乐语气丰富,钢琴伴奏又与旋律、词句水乳交融,给听众带来流畅美妙的听觉享受。
学生通过学习这首作品,在处理其中演唱技巧和对作品的理解、对艺术歌曲本身特点的理解能产生很大的帮助。
关 键 词】【《野玫瑰》 艺术歌曲 声乐技巧一、艺术歌曲与舒伯特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起初是在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它的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着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其文学性与性音乐性相辅相成,这种新型的声乐体裁在德国逐渐发展的更加独立、成熟和完美,体现出独有的专业性、技巧性和艺术性,被称之为“Lied”,标明了艺术歌曲作为独立的声乐体裁的历史地位。
总而言之,艺术歌曲是由诗歌、声乐旋律、相对独立的钢琴部分所构成的综合艺术形式。
其表现力强,是一种既具有室内乐气质又兼有抒情性相统一的声乐体裁,在钢琴伴奏的映衬下,成为高度融合的有机体。
舒伯特则是艺术歌曲的代表人物。
他的艺术歌曲作品具有高度艺术研究价值,他的创作为人类音乐史留下了不朽的声乐艺术精品。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828年),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舒伯特的600多首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
他的作品不仅成为“艺术歌曲”的标签和规范化代表,更是对于艺术歌曲后来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大多是用歌德、海涅、席勒等诗人的诗词作为作品的歌词部分,他会与诗人进行沟通,使他的作品达到诗人与作曲家思想感情的高度统一。
他用诗歌作为歌词的好处在于,不仅使旋律更富有情感气息,也使诗人的诗词更富有生命气息。
透过舒伯特的歌曲《鳟鱼》浅谈如何演唱好中国艺术歌曲19世纪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体裁――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别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创作,达到了音乐与诗歌最完美的融合。
弗朗兹・彼得・舒伯特,去世时还不满32岁,这位具有幻想特质的音乐家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60O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
他的音乐形式严谨,完整匀称,音乐语言纯朴、懂,清楚地属于维也纳古典乐派,但气质已不属于古典主义的范畴,他和同一乐派三个前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想法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就他作品本身的风格而言,很多已经完全属于浪漫主义的范畴。
舒伯特作为一位伟大的作曲家,是第一个将和声、伴奏、旋律和歌词视作同等重要的人。
但他的音乐并不是盲目的屈从于诗歌,而是赋予了诗歌新的内涵,使诗歌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他的许多歌曲被编入高等音乐院校、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无论在国内外,无论你是声乐大师,还是初学者都必须演唱舒伯特的艺术歌曲。
例如《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艺术专业人员应聘资格美声考评大纲》中,把演唱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作为考评内容之一。
但凡受过正规训练的声乐爱好者,不能不被舒柏特歌曲作品中所流露出的独特魅力所深深吸引。
初接触并被深深吸引,从而开始关注舒伯特,缘于他的艺术歌曲《鳟鱼》。
《鳟鱼》是众多叙事歌曲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创作于1817年。
1789年,法国大革命在欧洲各国激起的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于遭受到各国封建势力的残酷镇压而渐渐走向低潮,l9世纪初叶的奥地利成了“各民族的监狱”,舒伯特就是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中生活和进行创作的,他笔下的“鳟鱼现象”是他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
词作者舒尔巴特因政治上的原因曾被关进监牢,此间他写了很多诗,以表达他对自由的向往。
《鳟鱼》是一首浪漫诗,舒伯特于1817将此诗谱成一首抒情歌曲,当时他才20岁。
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德奥艺术歌曲“Lied”的兴起,就是随着抒情诗歌的兴起而繁荣的。
舒伯特声乐作品《小夜曲》的艺术特色分析《小夜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一首著名声乐作品,作于1826年,被誉为舒伯特艺术创作中的杰作之一。
这首小夜曲融合了舒伯特独具的旋律优美、情感细腻以及对诗词意境的精准把握,展现了他在声乐创作上的才华与创意。
本文将对这首《小夜曲》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以探究舒伯特在声乐作品中的独特魅力。
小夜曲的旋律优美动人。
《小夜曲》的旋律优美动人,充满了舒伯特独特的音乐语言。
在作品的开头,舒伯特以流畅婉转的音乐语言描绘出了夜晚的宁静与温柔。
旋律轻盈流畅,时而缠绵悠扬,时而跌宕起伏,给人一种如同置身夜晚芬芳的感受。
尤其是小夜曲的副歌部分,舒伯特运用了连绵悠扬的旋律,将“夜曲”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安静而温暖的夜色之中。
这一优美旋律以其动人的旋律和丰富的表情,吸引了无数听众,成为了舒伯特声乐作品中的代表之作。
小夜曲的情感细腻丰富。
舒伯特在《小夜曲》中巧妙地表现了对于夜晚的感受和情感的挖掘。
从旋律到乐曲结构,舒伯特都能够将自己对夜的理解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音乐中,舒伯特通过细腻的旋律和动人的音色,将对夜晚的渴望、对爱情的向往、对情感的表达等情感全部融入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这种情感的细腻和丰富,使得《小夜曲》成为了舒伯特个人情感体验的真实写照,也成为了许多听众心灵共鸣的源泉。
小夜曲对诗词意境的精准把握。
《小夜曲》是根据德国诗人鲁道夫·亨斯的诗歌改编而成的。
舒伯特对诗词意境的精准把握,使得整个作品在音乐语言和诗歌意境上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舒伯特通过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挖掘,将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形式的表现相结合,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具有诗情画意的感觉。
在舒伯特的音乐中,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诗歌中的意境,如同置身渗透着诗意的意境与音乐的美妙,给人以美的享受。
舒伯特艺术歌曲《圣母颂》的艺术处理及情感分析作者:王筱涵来源:《黄河之声》2020年第13期摘要:想要唱好一首歌曲,不仅需要声乐演唱方面的技巧,更需要音乐情感的丰富和完整,每一个音符都应该饱含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词曲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尽善尽关的诠释。
本文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圣母颂》为主,通过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歌唱技巧、情感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应如何把握《圣母颂》的演唱技巧以及加强对歌曲情感的把握和处理,从而更深入的表达歌曲的内在含义。
关键词:舒伯特;圣母颂;情感分析一、《圣母颂》背景及演唱者介绍舒伯特(1797-1828)是浪漫主义歌曲的创始者,其《圣母颂》是一首精美绝伦、扣人心弦的旋律。
[1]在早期16世纪时,主要是表达教徒对圣母的赞颂,歌曲充溢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不仅有典型的宗教色彩,也具有世俗的成分。
舒伯特的《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创作的,歌词选自于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篇诗《湖上美人》,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爱伦的小女孩,由于自己父亲犯了罪而感到悲伤难过,于是,女孩对着湖边岩石上的圣母像虔诚的祷告,祈求圣母玛利亚能够宽恕父亲的故事。
《圣母颂》是舒伯特晚期创作的作品,所以思想内涵更加成熟更加饱满;二、《圣母颂》的歌曲分析舒伯特的作品有着他自己独特的魅力,其音乐风格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初期创作的作品主要特点是具有民间的风俗性,旋律淳朴自然,中期的创作才逐渐发展成熟,到了晚期作品更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创作方面具有强烈的表现性。
舒伯特的作品源于他的苦难,他把自己的不满与希望寄托于作品,寻求一种安慰。
就像是至今为止还深受大家喜爱的舒伯特。
[3]创作特点1.完满的词(诗歌)曲结合;2.质朴浪漫的旋律特点:主题明确、简洁明快、歌词易上口,和声布局严密。
3.歌曲的音程关系都是在二度或者三度之间进行,其间加了一些跳进,尽管音乐风格趋于稳定,但歌曲的节奏变化复杂,旋律中较多的出现如:三连音、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型,这种节奏型使歌曲更加的生动富有形象,其中三连音制造出流水拍打着岩石的声响,在平静中透露着情节的起伏不定,使情感内容得到升华,极大的增强了音乐的张力,丰富了作品的真实性。
舒伯特艺术歌曲《甘尼美》创作特征与演奏诠释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19世纪欧洲古典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交响曲、室内乐、钢琴曲、合唱曲以及艺术歌曲。
在他的所有作品中,艺术歌曲是他最为出色的创作之一。
《甘尼美》(Ganymed)是其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创作特征和深刻的演奏诠释而备受赞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甘尼美》创作的特征。
舒伯特在作曲家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维也纳度过的,他的音乐风格深受脍炙人口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影响,而在艺术歌曲领域的独创性和革新性更是值得赞赏。
《甘尼美》这首艺术歌曲的歌词来自德国著名诗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同名诗作。
这首歌诗描述了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甘尼美,被宙斯变成一只鹰,与他的恋人宙斯花团锦簇的爱情故事。
《甘尼美》的创作特征之一就是其旋律优美动听。
舒伯特以其精湛的旋律创作能力而著名,他能够用简单的旋律表达出丰富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甘尼美》中,舒伯特运用了流畅优美的旋律来演绎甘尼美的美丽和宙斯的深情。
旋律一会儿轻快欢快,一会儿又温柔细腻,这种旋律的变化不仅体现了诗歌中情感的变化,也表现了舒伯特高超的旋律构思能力。
其次是《甘尼美》的和声处理。
舒伯特擅长运用和声来营造音乐氛围,并通过和声的变化来表现歌曲中情感的层次。
在《甘尼美》中,舒伯特巧妙地运用了和声进程来加强歌曲中的情感张力。
从柔和温暖的和声走到强烈激昂的和声,再到平静温柔的和声,每一个音乐环节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诗歌中的情感起伏,使人不禁为之倾倒。
歌曲的节奏和曲式也是《甘尼美》的特征之一。
在节奏上,舒伯特运用了丰富的节奏变化来加强歌曲的情感表达。
通过快速的音符和跳跃的音程,舒伯特既表现出了歌词中甘尼美被宙斯变为鹰的情景,又表现出了宙斯对甘尼美的深情。
在曲式上,舒伯特采用了复调曲式,这种曲式既有助于歌曲中情感的表达,又为演唱者提供了较高的技术要求,使得《甘尼美》成为了演唱者们梦寐以求的演绎之作。
浅析舒伯特与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摇篮曲》1. 引言1.1 介绍《摇篮曲》《摇篮曲》是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一类艺术歌曲,它们通常用来哄婴儿入睡或者作为睡前的安慰曲。
这类歌曲的特点是简单优美的旋律以及温暖舒缓的情感表达,常常让人感到宁静和安心。
舒伯特和勃拉姆斯分别创作了自己的《摇篮曲》,展现了他们作为作曲家的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舒伯特的《摇篮曲》以其柔和的旋律和温暖的情感而闻名,他通过简单而又深情的旋律,将母亲温柔的爱和呵护表现得淋漓尽致。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则更加注重音乐结构和复调的运用,给人以更加丰富而深邃的感受。
两位作曲家通过各自的风格和技巧创作了这些优秀的作品,成为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会详细分析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特点,并且比较两位作曲家的风格和技巧。
通过探讨《摇篮曲》在艺术歌曲中的地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经典作品所带来的音乐魅力。
愿这些优美的旋律能够陪伴我们,带来安宁与温暖。
1.2 谈论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的重要性舒伯特和勃拉姆斯都是19世纪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作曲家,他们对音乐的发展和演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舒伯特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父”,他在歌曲领域的贡献不可估量。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旋律之美,深受当时的听众和后世音乐家的喜爱和赞赏。
勃拉姆斯则被誉为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不仅在交响曲、室内乐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有着突出的成就。
他的作品充满了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音乐性,展现出他卓越的作曲才华和对音乐的热爱。
舒伯特和勃拉姆斯都是音乐史上的巨匠,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在后世也持续被演绎和赞赏。
他们的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音乐语言,对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2. 正文2.1 舒伯特的《摇篮曲》特点弗朗茨·舒伯特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之一,他的《摇篮曲》是他创作的许多精美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