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 .0学习材料
- 格式:pptx
- 大小:5.69 MB
- 文档页数:40
一.单选1. 中国在2015年3月正式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指导纲要,将工业化与_________ “两化”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主线(C )A.自动化B.科技化C. 信息化D.效率化E.本土化2.(B )首先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A.西门子B. 通用电气C. 微软D.波音公司E.思科3.在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 的基础是(C)A.服务业B. 金融业C. 制造业D. 工业E.农业4.全球新一轮的产业革命的产业基点都是(C)A.服务业B. 金融业C. 制造业D. 工业E.农业5.偶发型的事故主要是一些不可控因素引起的,以下哪项不属于不可控因素(C)A.鸟撞B.恶劣气候C.员工操作失误D.地震E.海啸6. 以下哪项不属于德国在向智能制造转型中的主要优势(E)A.关键装备与核心零部件技术优势B.生产过程与生产系统技术优势C.务实的学徒制双元教育D.通过服务增强盈利能力与竞争力E.工业数据量是世界最多的7.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E)A.《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是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推出的B.美国在2009年出台了《美国创新战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机会》和《重整美国制造业框架》C.英国在2 0 0 9年出台了《构筑英国的未来》的计划,准备在低碳经济、生物产业、生命科学、数字经济等领域突破D.日本提出了《面向光辉日本的新成长战略》,重点发展环保型汽车、电力汽车、医疗与护理、文化旅游和太阳能发电等产业E.德国提出了工业4.0,日本提出了互联网制造8.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全生产系统维护(TPM)”为核心的生产管理体系,除了提高工作技能、改进团队精神,还进行了哪项改善( C)A.提升产品的质量B.改善售后服务C.改善工作环境D.提高个人收入E.优化工艺流程9.制造系统中的可见问题不可以利用什么方式进行解决和避免(C)A.统计科学B.规划建模C.维修维护D.协同优化E. 差异分析10.李杰教授在从《大数据到智能制造》中提到现代制造业的价值逻辑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4个阶段( B)A.以质量为核心B.以生产效率为核心C. 以流程改善为核心D. 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核心E. 以客户价值创造为核心二.多选1.制造业向服务端转型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三个层面(ACD)A.消费行为转变B.制造业的同质化生产C.企业间合作和服务的趋势D.企业模式转变E.各行各业蓬勃发展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DE)A.工业大数据即为自动化B.从全球“产业飘移”的基本规律看,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和外包仍然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C.工业4.0重点是“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两大方向D.英国GE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概念E.《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是2013年发布的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CD)A.德国提出了工业4.0,日本提出了互联网制造B.金融危机以来,奥巴马大力推行“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C.《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是2017年发布的D.德国GE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概念E.工业4.0重点是“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两大方向4.下面哪些选项是属于生产系统的隐性问题(ABD)A.设备性能衰退B.易耗件的磨损C.产品质量缺陷D.工艺参数的不稳定E.设备故障5. 利用大数据推动智能制造主要有哪些方向(ACD)A.把问题变成数据,利用数据对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进行建模,把经验变成可持续的价值。
0Cr13Ni8Mo2Al标准是一种金属材料标准,通常用于制造工业设备和零部件。
它主要包含铁、碳、铬、镍、钼、铝等元素,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深入介绍0Cr13Ni8Mo2Al标准的相关信息,并对其性能和应用进行全面评估。
1. 0Cr13Ni8Mo2Al标准的含义及元素组成0Cr13Ni8Mo2Al标准代表了其化学成分,其中0Cr表示其含铬量为零,13表示含铬百分比为13%,Ni8表示含镍百分比为8%,Mo2表示含钼百分比为2%,Al表示含铝量。
这些元素的含量组成了这种金属材料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其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
2. 0Cr13Ni8Mo2Al标准的性能特点根据相关测试和实践经验,0Cr13Ni8Mo2Al标准具有以下性能特点:- 耐腐蚀性能:由于其含有铬、镍和钼等元素,0Cr13Ni8Mo2Al材料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主要用于耐酸、耐碱、耐盐等恶劣环境下的工作条件。
- 耐高温性能:0Cr13Ni8Mo2Al材料在高温下能够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因此在高温环境下得到广泛应用。
- 加工性能:这种材料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可以进行切削、焊接、锻造等加工工艺,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的加工。
3. 0Cr13Ni8Mo2Al标准的应用领域基于其优异的性能特点,0Cr13Ni8Mo2Al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化工设备:用于生产储存酸碱类化学品的容器、管道及泵阀等设备。
- 核工业:用于制造核反应堆、核电站及核燃料加工设备等。
- 石油化工:用于制造原油提炼、化工合成等领域的设备和零部件。
- 海洋工程:用于制造海水淡化、海底勘探及海洋资源开发等设备。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0Cr13Ni8Mo2Al标准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金属材料选择。
其优异的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使其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种特殊金属材料,我们也需要重视其成分和性能特点,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和避免不必要的问题。
材料与工艺二OOO年八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引子第二章金属材料与工艺第一节金属材料工艺(一)切削工艺1.锯削2.车削3.刨削4.磨削5.铣削6.钻削7.其它切削工艺(二)焊接工艺1.电焊2.氩弧焊3.气焊4.点焊(三)板金工艺1.折板工艺2.卷板工艺3.拉伸工艺(四)其它工艺第三节金属材料的常规规格1.板材2.型材3.管材4.有色金属第三章非金属材料与工艺第一节木材与工艺(一)木材的构造(二)木材的工艺1.锯2.刨3.铲、凿、砍4.钻5.粘合6.弯木第二节陶瓷与工艺(一)轮转法(二)注型法(三)圈土法(四)土片法第三节塑料与工艺(一)塑料的种类(二)塑料的工艺1.注射成型2.挤出成型3.压延成型4.压制成型5.差压成型6.对模成型第四章材料的结构第一节机械固件连接1.螺丝固定连接2.螺栓固定连接3.铆钉固定连接4.榫铆固定连接第二节材料特性配合连接1.钩扣式连接2.按扣连接3.铰链连接第三节粘合连接第五章材料表面处理第一节机加工表面处理第二节模具加工表面处理第三节化学加工表面处理第四节喷涂加工表面处理材料与工艺平国安王泓绪论一、材料与工艺发展简史产品是由多种材料、多种结构,通过多种工艺手段加工而成的,人类的生产过程就是将原材料转变成产品的过程。
生产的目的不同,选择的原材料、加工方法和转变过程也不同。
通常将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或简称为工艺。
图0-1 司母毋大方鼎(青铜器)图0-2 越王剑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不断改进用以制造工具的材料。
最早被使用的材料是天然的石头和木材,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步发现和使用金属。
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是青铜。
我国使用金属材料的历史悠久,在河南安阳殷墟留存的司母毋大方鼎(青铜器)铸成于约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的商朝(图0-1)。
公元前五世纪,我国的制剑技术已经很高明。
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出土的春秋越王勾践的宝剑,仍然银光闪闪、寒气逼人,这说明当时的钢铁冶练、锻造和热处理技术已达很高水平(图0-2)。
2015年1月学术交流Jan.,2015总第250期第1期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250No.1[收稿日期]2014-11-15[作者简介]胡晶(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从事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研究。
工业互联网、工业4.0和“两化”深度融合的比较研究胡晶(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28)[摘要]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的工业4.0、中国提出的“两化”深度融合,这三个新概念虽然表述及某些内涵略有不同,但提出时间相近、本质指向相同、战略层次相似、动力来源相同,可比性极强:一是三个新概念本质一致,指向相同;二是“两化”深度融合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三是“两化”深度融合的概念表述欠缺战略品牌属性,应该提档升级;四是学习借鉴工业互联网、工业4.0的优长,创新完善自己的“两化”深度融合。
“两化”深度融合为中国迎接新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平台,中国工业革命面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性战略机遇期。
在“两化”深度融合中应该坚持的战略原则有:自主创新与学习借鉴的结合统一;投入与效益的结合统一;软件发展与硬件发展的结合统一;产业与企业的结合统一;市场决定与政府指导的结合统一;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结合统一。
“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措施包括:一是把“两化”深度融合升华为有战略品牌属性的“工信CPSS ”;二是搞好层级设计和制定战略规划;三是聚集各类人才和加大投融资力度;四是规避信息风险,重视信息安全;五是强化国内多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关键词]工业革命;工业互联网;工业4.0;“两化”深度融合[中图分类号]F062.5;F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1-0151-08近年来,世界上先后出现三个与工业和信息密切相关的新概念,即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的工业4.0和中国提出的“两化”深度融合,引起新闻媒体和我国产学研各界高度关注。
人工智能与工业4 0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一项划时代的科技成果,正逐渐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中。
其中,工业领域也不例外,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业4.0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着现代工业。
一、人工智能与工业4.0的关系工业4.0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通过将传感器、机器和人员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方式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而人工智能则是工业4.0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模拟人类的智能和学习能力,使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完成复杂的任务。
在工业4.0的框架下,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生产线的自动化管理,产品的设计与优化、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等诸多环节。
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工厂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状况,提前预测故障,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人工智能在工业4.0中的应用1. 生产线智能化管理在传统的生产线上,监控设备和生产过程主要依赖人工操作,而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生产线可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
通过搭载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对生产线进行实时监测,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作出处理。
2. 产品的设计与优化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发现产品设计中的潜在问题和改进空间。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可以实现产品设计的智能化,快速调整产品结构和参数,并通过模拟和预测分析评估不同设计方案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 设备维护与管理设备的维护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定期保养方式可能无法有效预防故障的发生。
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健康程度,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并进行维护,从而降低生产中断和维修成本。
4. 质量控制与检测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和产品检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质量控制往往依赖于人工操作,容易存在主观因素,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视觉和声音识别等技术,自动检测和判断产品的质量,并及时作出反馈和调整。
225理论研究0 引言 “工业4.0” 是一场即将到来的对工业届乃至整个社会的颠覆性革命,它是改变现行制造业思维、生产模式甚至整个社会的创新模式。
1 “工业4.0”概念 “工业4.0”也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近代工业发展史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其标志为: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后半叶,其标志为:电气化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二次大战之后,其标志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三次工业革命利用电子和信息技术(IT)提高了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及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概念的出现,促成了对“工业4.0”概念的构想。
“工业4.0”概念源于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德国人起初只是构想通过物联网媒体来提升他们的制造业水平,保持其制造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随后,德国成立了“工业4.0 工作组”,并于2013 年4 月发布了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 战略的建议》,在德国工程科学院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同年将“工业4.0”项目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中,从而将“工业4.0”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1]。
“工业4.0”其实就是实现“智能工厂”。
“工业4.0”将在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化,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实现新的制造方式。
信息物理系统是指通过传感网紧密连接现实世界,将网络空间的高级计算能力有效运用于现实世界中,从而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与设计、开发、生产有关的所有数据将通过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分析,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
“工业4.0”有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 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