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优质教案.docx
- 格式:docx
- 大小:94.41 KB
- 文档页数:6
习作例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六课《谁偷了我的糖果》中的习作例文环节。
在学生学习了本课文后,通过习作例文来锻炼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标题题目的意思,并理清习作例文的结构。
2.学生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清晰地描述自己的经历。
3.学生能够在思路清晰、语言通畅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重点1.理解习作例文的结构。
2.运用恰当的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难点1.通过习作例文来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2.帮助学生构思故事情节,调整语言表达。
五、教学准备黑板、教材、习作例文范文、笔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并为学生播放一个短片段,用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习作(30分钟)1.讲解题目教师为学生介绍本节的习作题目:《我和小偷的故事》。
并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加上自己的想法或心理感受,使作文更加具有个性。
2.分析范例教师给学生展示已经交作文的同学的范文。
范文简短、明了,语言通畅,行文流畅,告诉大家怎样达到较高水平,如何将思想表达得清晰明了。
3.习作学生开始构思自己的故事,调整语言,注意切入点和结构,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连贯性和逻辑性,认真完成习作。
3.课堂讨论(15分钟)老师邀请学生读出习作,一边点评其中表达优秀的作品,一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可以促使学生互相借鉴优点,丰富自己的作品。
4.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完善,并在下节课提交。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从构思到最后的润色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循序渐进,适当让学生接受挑战,需要老师精心指导和耐心帮助。
通过习作例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写作技巧,增强学生对语言运用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习作指导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培养学生运用生动的词语、形象的句子进行写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运用生动的词语、形象的句子进行写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提高作文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三单元的习作指导。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观察与表达。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在第一、二单元都学到了什么内容。
生:第一单元是观察大自然,第二单元是观察身边的事物。
师: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把它表达出来。
2.观察与表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观察吗?生:观察就是仔细看,认真思考。
师:对了!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感受,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嘴巴去尝。
这样,我们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
师: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个小游戏,考验一下大家的观察能力。
请大家闭上眼睛,我来描述一个场景,你们要仔细听,然后告诉我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教师描述场景,学生回答)3.词语积累师:同学们,我们在观察事物时,要用到很多词语。
这些词语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加生动、形象。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常用的词语。
(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跟读、理解)4.写作指导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观察和积累词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作。
(1)确定主题:我们要先确定自己的写作主题,比如观察一种植物、动物、景物等。
(2)构思:我们要思考一下,我们要写的这个主题有哪些特点,我们要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它。
①外貌:描述事物的外形、颜色、大小等;②动作:描述事物的行为、动作等;③感受:描述我们对事物的感受,比如喜欢、讨厌、好奇等;④环境:描述事物所在的环境,比如季节、天气、地点等。
师:下面,我就给大家提供一个写作思路,大家可以根据这个思路来写一篇作文。
三年级上册习作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写作灵感。
教授写作的基本步骤:选题、构思、写作、修改。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提供写作示范,让学生模仿和创作。
组织讨论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借鉴。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提供写作模板和指导书籍,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第三章:教学安排3.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本学期的习作要求。
讲解写作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选题和构思。
3.2 第二课时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3.3 第三课时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四章:评价与反思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和表达效果。
4.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予意见和建议,促进相互学习和进步。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案例5.1 教学案例一: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选题和构思。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展示和评价自己的作品。
5.2 教学案例二:写一篇关于我最喜欢的动物的作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选题和构思。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展示和评价自己的作品。
第六章:写作技巧与策略指导6.1 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描写,让作品更具生动性。
教授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表达效果。
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使作品更具画面感。
6.2 策略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素材积累,提供观察、记忆、想象等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思路,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
教授学生如何进行修改和润色,提高作品质量。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习作例文》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学会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够进行仿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 课文的表达方法和学习课文的大意。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课文的表达方法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习作例文》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表达情感。
3. 讨论与问答(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学生相互问答,培养思维能力。
4. 学习课文表达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表达方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5. 小结与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文仿写。
板书设计:《习作例文》生字词:课文大意:表达方法: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课文表达的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辅导生字词。
3. 分析讨论: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课题习作:我来编童话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童话世界的有趣和美好。
语言运用: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思维能力: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审美创造:学会观察课文插图,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课前解析】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自己发挥想象编童话,写童话。
这个习作内容与本单元课文联系紧密,体现了阅读与习作之间的相辅相成。
教材第一部分提出了编童话的习作任务,并呈现了“国王、黄昏、厨房”等3组词语,分别表示角色、时间、地点。
其中,角色的词语指向人、动物、植物,符合童话故事万物都可以像人一样活动和思考的特点;时间的词语指向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某一天、某个季节,提示学生故事发生的时间有多样的可能;地点的词语指向家里、公共场所、大自然,提示学生故事发生的地点也可以放开来想象。
此外,教材提供的这些词语也可以自由交叉组合,形成多样的故事情境,如“啄木鸟、星期天、厨房”。
这样编排,是为了尽可能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素材,便于学生展开想象,打开编童话的思路,产生习作兴趣。
教材第二部分以3个问题提出了本次习作要求。
第一个问题针对故事角色的选择,提示学生可以从上面任选一个或几个角色,也可以添加自己喜欢的其他角色,给出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第二、三个问题提示学生要进一步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故事中的角色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3个角度的提问,旨在帮助学生展开更丰富的想象。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自读修改和给故事加题目的要求。
本次习作的自读修改,重在落实语文园地中提出的“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实践“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的运用。
给故事加题目,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提出的习作要求,为学生从段的练习走向篇章的练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2.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
能给习作加题目。
【教学重点】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习作《我来编童话》【教学要求】1.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学生不仅学会写作,更陶冶情操。
2.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创设的情境,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并能比较流畅具体地记叙想象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相互评改和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创编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童话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给人以启迪。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进童话。
1.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爱听童话,爱看童话,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童话的世界。
2.忆说故事,领悟写作手法。
(1)首先让我们走进童话屋,看看里面住着那些童话故事?你能很快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童话图片,学生交流。
(2)你还读过哪些童话?(学生自由发言)(3)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一篇童话?简单的说说理由。
(4)教师小结:是啊,童话中充满了奇妙的幻想,难怪大家说起来津津乐道、滔滔不绝,那你们研究过童话故事为什么会这么吸引人吗?(学生交流,代表发言。
)(5)师生总结。
(课件出示)大胆的想像,恰当的拟人、夸张,给人启迪。
(6)总结过渡: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连童话创作的奥秘都能发现!童话就是作者通过大胆地幻想,采用拟人、夸张等手法编织出的一个个奇异有趣,并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的故事。
在童话的世界里,云儿能说话,风儿会唱歌,花儿中会走出一位漂亮的小姑娘……真是太吸引人了。
要是我们也能创编出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那该多好啊!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中国的安徒生吗?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开始创编我们自己的童话吧。
2.提供写作对象,启发学生思维。
(1)(课件出示)我来编童话国王黄昏厨房啄木鸟冬天森林超市玫瑰花星期天小河边(2)看到上面这些词语,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有可能发生的事。
二、根据要求选好内容。
1.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作文要求:通过编童话故事来帮助同学们认识了解编童话故事的好处多,了解童话故事的神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语文园地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习作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学会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丰富文章的表达;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一篇短小的习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好、表达情感的能力;通过互相评价、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写作,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增强对母语的热爱。
教学内容1. 习作主题:以“我的校园”为主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熟悉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修辞手法: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3. 文章结构:学习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的基本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好、表达情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习作的基本结构,学会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的美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校园,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 写作指导:讲解习作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了解开头、中间、结尾的重要性;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
4. 独立写作:让学生根据观察和讨论的内容,独立完成一篇习作。
5. 互相评价与修改: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提高写作水平。
板书设计1. 我的校园2. 开头:引入主题,激发兴趣3. 中间:描述景象,运用修辞4.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情感作业设计1. 写作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修改并完善自己的习作。
2. 观察作业: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发现美好,为下一节课的写作做准备。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3.学习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总结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课文,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会观察,写下自己观察到的眼中的生活。
2.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所观察到的周围的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会观察留心观察
细致观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多层次深入观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的观察方法。
2.分析例文,总结观察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
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
习作《猜猜他是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
2.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习作:猜猜他是谁
外貌特征兴趣爱好具体事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三年级习作,要求从之前的写一段话过渡到写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巨大转折,习作的指导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跨越。
在以前的学习中,孩子们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感知了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特点的写法。
孩子们基本上掌握了这个写法。
我设计的这节作文指导课《猜猜他是谁》,是想在巩固之前的写法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学会细致观察人物形象的外貌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来。
让孩子们学会结合人物的外貌特点、语言行为特点、优缺点,描写出一个完整的活灵活现的人物。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选择了简单的游戏“猜猜他是谁”,引导孩子们抓住人物突出的外貌特点对于外貌的描述,一二年级时孩子们就有尝试,但都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层面,这节课我重点是引导孩子展开想象,把人物形象描述得生
动,具体,用上平时收集的词语,以及学过的修辞方法。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1、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The weather was splendid on that day, which I thought was rare. I still remember some people
told me that in Britain there was weather and no climate. During the same day, it might snow in the morning, rain
at noon, shine in the afternoon and be windy before the night falls. So I think I was lucky。
20.8.98.9.202009:5909:59:19Aug-2009:59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
二〇二〇年八月九日2020年8月9日星期日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09:598.9.202009:598.9.202009:5909:59:198.9.202009:598.9.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8.9.20208.9.202009:5909:5909:59:1909:59:19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Sunday, August 9, 2020August 20Sunday, August 9, 20208/9/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9时59分9时59分9-Aug-208.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