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标点符号误用例谈
- 格式:ppt
- 大小:422.00 KB
- 文档页数:25
2020 高考语文标点符号用法及使用误区高考语文标点符号题主要考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叹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等标点的使用,尽管标点符号很多,容易用混,但只要理解好下面所讲的使用方法,就能做对标点符号类题目。
标点符号常见考法是以选择题形式出题,考查内容较为固定,重点考查的是“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四种句内点号以及“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五种标号。
作文,运用标点的能力也会影响得分。
一、顿号、逗号、分号的用法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
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1 )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2)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3)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1 )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2)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如:(1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7 、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高考标点符号设误类型例析
高考标点符号设误是指在试题中使用或者遗漏了标点符号,致使考生理解上存在偏差。
标点符号设误通常出现在句子的书写、语意的表达上,这种错误很容易引发原文与给定内容之间的出入。
比如,在一个句子中,缺少一个标点符号,这样便使无法确切地表达内容的意思,从而使得考生的理解出现偏差。
标点符号设误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文字错误,比如错用标点符号、词汇选择不当、缩写用词错误等,这些都会使考生在理解时出现误区。
比如,有的句子中使用了同一种标点符号表示几种不同的意思,考生很可能将其理解为单一的含义,这也将影响考生的答题结果。
高考标点符号设误的出现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考试、组织等方面的缺失;二是教师和学生在复习和考试前后缺乏足够的注意力。
首先,在试题设计和检查时,须认真检查试题中的标点符号,避免将标点当作冗余无用的设置,从而让试题更加明确;而学生在备考时要多专注于把握原文中的意思和掌握准确的标点符号使用,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理解。
另外,作为一个教师,要积极地教育学生标点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句子表达和把握标点的使用习惯。
因为只有能够熟练的运用标点,才能表达出句子中的最终意思,而正确的标点可以使句子更加清晰,有助于提高记忆和理解成效,使段落有条理、文章有序,因而也会有效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高考标点符号设误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错误,它会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备选答案,对考生及考试结果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考试机构应该加大试题检查实力,尽量保证语言使用准确,并且做好全面检查,以避免各类错误的出现,使试题的意思能够准确传达。
另外,学校也应重视教学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对标点符。
标点符号误用举例一、该用句号却用了逗号例: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部长吴仪表示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非疑问句却用了问号例1:是否引导学生攻读原著?是当前大学人文基础学科(文、史、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例2:请你去问问他在哪儿工作?例3:一个没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人,不但不知道明天走到哪里?做什么?就连今天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都弄不清楚。
三、选择问句中用了两个问号例1: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例2:我应该支持他们呢?还是反对他们呢?还是站在中间立场呢?四、倒装句中问号前置例1: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例2: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五、感叹号的位置有误例:我们伟大的祖国呀!将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六、分句间误用了顿号例: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立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七、表约数的数词间用了顿号例1: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山。
例2: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迅速,和去年同一时期相比较,大约提高了二、三倍。
八、约定俗成作为一个词使用的并列词语之间用了顿号例1:近几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了中、西部的发展。
例2:未婚职工探亲,父、母分居两地者,只能报销去一地的车费。
九、并列短语和并列复句中点号的误用例1:人格本位教育理念的结构功能要素包括人格意识、心理品质、创造能力、知识结构;其功能分别是认识功能、调节功能、操作功能、工具功能。
例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例3:桃花开了,红的象火;梨花开了,白的象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例4: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例5:这台《奋进歌》文艺晚会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江西凤凰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协办。
错误使用标点符号的典型案例分析标点符号是书写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表达意思,使文章更加准确、流畅。
然而,在日常写作中,很多人并不十分熟悉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方法,导致文章出现了一些典型的错误。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典型案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逗号的误用逗号是最常见的标点符号之一,它在句子中起到分隔和连接的作用。
然而,很多人在使用逗号时存在一些误区。
例如,有些人喜欢在句子中过度使用逗号,导致句子显得杂乱无章。
比如:“我喜欢吃,苹果,橙子,和香蕉。
”这句话中,逗号的使用过多,使得句子的结构不清晰,读起来也不流畅。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我喜欢吃苹果、橙子和香蕉。
”另外,有些人在连接并列词语时使用了逗号,这是一个常见的错误。
比如:“我喜欢读书,看电影,和旅行。
”这句话中,逗号应该被省略,正确的写法是:“我喜欢读书、看电影和旅行。
”二、句号和问号的混淆句号和问号是用来表示句子结束的标点符号,但有时候人们会混淆它们的使用。
例如:“你去过中国吗?”。
这句话中,句号和问号同时出现,这是一个错误。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你去过中国吗?”或者“你去过中国吗。
”另外,有些人在句子中使用了多个问号,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错误。
比如:“你真的不知道吗”这样的写法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写法是:“你真的不知道吗?”三、引号的误用引号是用来引述别人的话或者表示特殊意义的标点符号,但在实际使用中,很多人存在一些误区。
例如:“他说:‘我喜欢你’。
”这句话中,冒号和引号同时出现,这是一个错误。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他说:“我喜欢你。
””另外,有些人在句子中使用了多个引号,这是一个常见的错误。
比如:“我听说他是一个“天才”、“神童”。
”这样的写法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写法是:“我听说他是一个‘天才’、‘神童’。
”四、省略号的误用省略号是用来表示句子未完或者暂停的标点符号,但在使用时也容易出现一些错误。
例如:“我想去旅行,但是……”这句话中,省略号和句号同时出现,这是一个错误。
高考中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归类解析(学生用)一、顿号与逗号混用1. 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2. 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获得的效益。
3.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冷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4.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5.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立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二、逗号与分号混用6.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力,他就以权力相诱。
7.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
8.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7亿。
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如何?不仅关系到年轻一代自身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三、疑问句的判断与相关符号的误用9.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10.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走?11.茫茫宇宙间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四、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混用12.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五、引号的误用13. “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
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14.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