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主,构建和谐课堂
- 格式:pdf
- 大小:285.56 KB
- 文档页数:1
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世纪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行为。
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
互相理解、影响、激励和鼓舞。
要适应这种转变,教师应由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
所以,结合生物教学的实际,谈谈课堂中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体会和认识。
一、创设师生互动,构建和谐氛围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当今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师生合作意味着平等对话。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不再让学生举手,然后点名发言,而是实行无需举手,自由发言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大多会在相互讨论和争论中得到比较正确的答案。
一些原来沉默的学生也会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发表意见。
例如:我讲“有机物的运输”这一课的时候,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棵生长健壮的树,侧枝被环剥以后,过一段时间,在伤口的上方为什么会形成瘤状物?普遍回答是:“在伤口的上方有机物大量积累所致。
”其中有一个同学回答说:“不是的,是因为伤口上部细胞得到的有机物多,细胞分裂、生长的速度快。
”这个答案让我无比欣喜,学生们也更加兴奋。
这时有学生又问:“如果环剥主干树皮,最终又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学生间的层层交流与讨论,激发了学习的热情,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让学生们在一种宽松的气氛中学习,他们敢于质疑、争论、表现,使学生的思维、情趣、个人特点有了张扬的空间并得以实现。
例如,农民把刚栽的树要捆好,防止牛、羊啃树皮,还在生长的两树干之间拴铁丝,有哪些后果。
有的学生还说了俗语“人活脸面,树活皮,癞蛤蟆活了个白肚皮。
”二、联系自身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我们把日常所熟悉的人体各内脏及眼、鼻、耳等都是属于器官这一结构,人体器官又是怎样构成的呢?以胃为例,给出学生熟悉的现象,分析胃的构造,如下结构:1.胃消化,其内壁分阶段分泌消化液à上皮组织2.胃能蠕动à肌肉组织3.有些人犯胃病会感到胃痛à神经组织4.严重胃溃疡病会导致胃出血à结缔组织由上可知,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所以我认为一节真正充满活力的课堂情境,就看我们老师:1.能否从学生眼中读出愿望2.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新3.能否使学生觉得老师的精神和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4.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感受和谐的欢快,发现欣喜?5.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三、开放实验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特别强调探究新知识的经历,获得知识的体验,其中以活动性为主。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课堂教学中仅仅靠教师的讲授来让学生掌握知识,已经是远远落后于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宗旨,也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过程。
学习能力包括学会和会学:学会是基础,学生在教师的讲授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也是低效的;会学则是提高,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这样的学习就是主动的、高效的。
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努力的通过自己的讲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下大工夫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从而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我校近两年所提出的“快乐五合一教学模式”,其中第二环节是“自主学习,生本合一”,这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求在教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诱导之下,让学生很快地、饱含热情地投入到与文本的对话之中,投入到自主探究新知之中,真正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发现问题、感知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课堂学习的自主价值。
此环节的一般操作程序是:教师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汇报学习心得,教师点拨完善→学生提交疑难问题。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是要有目标的,教师要善于创设目标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进而明确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学生明确了目标后,教师不是放任自由,而是要尽量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确定的目标,把大目标化为一个个小目标,把学习中的重难点部分化解为自己跳一跳能实现的小目标。
通过学生不断的思考,动手实践,再思考,再实践来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探讨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实现高效教学和谐的高效课堂,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协调、融洽,强调通过师生心灵的对接、情感的交流、信息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
这种课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构建和谐课堂,实现课堂高效。
1 营造宽松氛围,和谐师生关系在新课程中,强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一种师生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关系,它旨在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美学生、鼓励学生,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使学生焕发出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彰显个性,最大限度地调动思维,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不论瑕疵,尽显所思所想。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心理负担减轻了,师生的情感和信息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思维才最易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更容易听从老师的教诲,接受老师的教育,课堂才容易取得最佳的效果。
2 设置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学习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
引导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失方向时,教师引导他辨明方向。
引导是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时候,教师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前行。
教师以设置问题情境为手段,以个性启发个性,以智慧引领智慧,以思想激活思想,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曾经听过一堂地理课,讲的是“我国地形特点”。
针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大阶梯分布,教师发问:我国地势这样的分布特点有什么好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有利于海洋湿润水汽深入内陆,带来丰富的降水”;“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
教师接着发问:“还有什么好处?”学生们哑然,因为教材中就讲了这两点。
让我们的课堂在互动中走向和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希望得到和谐的环境和氛围,而学习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课堂上,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让课堂在互动中走向和谐,是每个老师都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本文将从促进课堂互动、营造积极氛围、培养良好习惯三个方面探讨让我们的课堂在互动中走向和谐的方法和策略。
要促进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参与度,还能够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为了让课堂在互动中走向和谐,老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互动。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可以设置小组活动或者讨论,让学生们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思想和看法;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立一些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在互动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鼓励,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要营造积极氛围。
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和思考。
为了营造如此积极的氛围,老师需要不断地鼓励和赞扬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快乐感。
老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有趣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老师还可以以身作则,做一个乐观阳光、积极进取的榜样,带动学生们一同努力。
只有在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生们才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课堂才会趋向和谐。
要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行为的基石,也是一个班级课堂和谐发展的保障。
老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们遵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们遵守纪律、自律的好习惯。
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一些学习计划和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规定每周末完成一篇作文,每天都要记忆一些生词等。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培养,学生们的品质和素质才会得到提高,课堂才会在和谐的习惯中不断前行。
促进课堂互动、营造积极氛围、培养良好习惯是让我们的课堂在互动中走向和谐的关键。
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在当今教育领域,师生互动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和谐课堂,以及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一、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性构建和谐课堂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舒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和谐的课堂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积极的互动。
这种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另外,构建和谐课堂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和谐的课堂中,学生更容易专注于学习,老师也更容易传授知识和技能。
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可以促进知识的传递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和谐的课堂还可以减少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二、构建和谐课堂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
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老师还应该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 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如设置有趣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同时,老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赞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老师应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老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同时,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4. 培养良好的课堂规则和习惯良好的课堂规则和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老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则,并严格执行。
同时,老师还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引导他们遵守课堂规则和习惯。
如何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一、重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课堂氛围。
教师力求做到:一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笑容、激情带进课堂,最大限度地宽容、理解、善待学生,力争每节课都优质高效,切忌将生活中的烦恼,工作中的挫折等情感因素带进课堂。
二是要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要用明白的话去讲学生不明白的道理”,优美的语言是优化课堂氛围的润滑剂,师生双方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交流,定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转换角色,创造条件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师适时转变自己的角色。
教师必须把习惯扮演的传统角色,转换成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欣赏者。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努力实现这一转变。
在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与本节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真正目的是督促让学生“先学”。
据调查,课前能自觉完成任务的学生不多,主要还是习惯没完全形成。
实际上与课堂有关的资料,课本上应有尽有,只需稍加整理加工即可,只是学生不会筛选,对知识的运用也不够灵活。
无论学生筛选出的资料是否完整和齐全,只要找出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
实际上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学生与老师从一开始接触,老师就渗透给学生的一种思想和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练习也如此,在练习过程中我更注重有效条件及重点知识的掘取,让学生会围绕一个知识点想透练透,举一反三。
三、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精神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改进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地接受、自我封闭、等老师教,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在平时的上课中,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每个人积极动起来,教师引导,促使学生去质疑、思考、探索、发现,让学生大胆说、敢说、会说,愿意并善于同他人合作交流,每组内分工明确,中心发言人轮流更换,使他们都有描述自己思想的机会,都能体验到被别人肯定的喜悦。